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實用《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實用《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實用《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實用《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1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書中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生動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震撼着我。“愛心”充滿了李鎮西老師《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的每一個角落,讓我明白了當一名教師最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真誠的愛孩子的心,也讓我明白了應怎樣去愛這些孩子。

特殊是後進生,往往許多教師感到頭疼,有的老師從思想上歧視後進生,放棄後進生。有的就是強制性的懲罰,甚至有的扔到角落愛咋地就咋地吧,

“愛學生就必須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鎮西老師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班裏的每個孩子都會引起他的興趣,當然後進生就更是關注了,如他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上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的快樂和痛苦有哪些,他不寫作業的原因是什麼,爲啥不愛學習……李鎮西老師都瞭如指掌,發現問題,才能發現孩子們哪裏需要他的幫助和指點,把學生當成朋友,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才能成爲後進生的真正朋友。

“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後進學生’的心靈,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李鎮西老師對待後進生有不同的視角:愛,是教育的前提,而且這種“愛”應該是真誠的。換句話說,教育者對“後進學生”的愛,是教育者真誠的關懷,真誠的愛。老師心目中“一無是處”、“不可救藥”的學生,其內心深處或多或少也有着對美好的嚮往,也想得到老師的表揚,也想得到同學的稱讚,也想得到榮譽。對“後進學生”的轉化,與其向他們“灌輸”、“強壓”,不如引導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美好之處、高尚之處,幫助他們樹立“我也可以做到”的自信。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表現對學生的不滿、發泄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着: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爲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輕輕地問候,一句表揚的話,一個小小的獎勵,都能成爲後進生向上的動力。而對於後進生的錯誤,不要帶着有色眼鏡,只是責備、批評,耐心詢問,多些理解,認真傾聽,多些關注,用心靈贏得心靈,纔是教育本身。

《愛心與教育》讓我上了一節思想教育課,它不僅使我知道了怎樣跟學生怎樣相處,怎樣教育學生,怎樣去轉化那些“後進學生”的同時,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就是帶着一顆愛心和童心,真誠的去愛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我們愛的滋潤下健康成長。

實用《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2

走上三尺講臺,成爲人民教師,內心澎湃着用心把每一個孩子教好的雄心壯志。實踐後才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於他們的頑劣、無理,甚至感覺到不可理喻、無能爲力。到底怎樣才能教好他們呢?怎樣才能把他們引上正路呢?他們有那麼複雜嗎?他們只是孩子啊!《聽聽孩子的心裏話》這本書,讓我對教育方式有了新的認識,感受到:教育者跟受教育者之間應該平等交流。

確實,教師和家長本來就只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我們爲什麼非得用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壓制逼迫孩子呢?作者說:“教育孩子不是駕馭孩子,所有的大智慧都是源於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感受,要想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請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吧!”我們只有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引導他們;不然,就是粗暴、蠻橫地打壓、灌輸,根本不能令他們心服口服,相反,給了他們野蠻、攻擊的例子。

作者對她女兒的教育是寬容、平等的。她時常跟女兒進行平等的對話,在她的家裏,她的女兒像大人一樣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們的對話一點也不像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嚴肅正規。她的女兒可以很自由地闡述自己的心聲,尤其是不贊成的意見,孩子可以反駁父母的不是。有些話當時沒機會或沒來得及說出口的,她還用書信跟女兒交流。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她的女兒開朗樂觀、積極向上還善良友愛,更重要的是有主見、獨立性強。

著名的哲學家盧梭說過:我雖然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擁護你說話的權利。作者提到,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說話的權利,但我們國家的孩子卻沒有好好地享受過這個權利。我們沒有把孩子作爲一個平等的主體,去聽聽他想要什麼、他爲枝葉拔節,看到花兒吐蕊。

“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李鎮西)寬容緣於尊重,源出愛心。

當然,寬容不是無原則的“放縱”,而是爲着學生的成長,戰略性的“後撤”,如水墨畫中的留白,給學生自我改正的機會。

李鎮西,讓我有一種親切的感覺,如在同一軍營裏打拼了幾十年的戰友。李鎮西文中敘述的一些事情,讀來如在眼前。也許是因同爲執教幾十年的老班主任,情感極易產生共鳴吧!

拜讀《愛心與教育》,受益匪淺;神交李鎮西,今生無悔!

實用《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3

站在這三尺講臺已近20年,感覺自已就像一條道上的車伕,周而復始不停地行駛,所載的人不同,而周圍的景色卻一成不變。漸漸地教育的激情退去,嚴重的惰性佔據了自己的心靈。閱讀、思考也成了自已久違的朋友。

寒假裏,學校啓動了“閱讀教育名著”活動,逼着我陸陸續續地閱讀了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愛心與教育》是李鎮西老師在工作第一線,辛勤探索素質教育的結晶。該書曾被評爲第十屆冰心圖書獎大獎,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教育學會“東方杯”科研成果一等獎。這部書並不像有些教育專著那樣充滿深奧難懂的教育理論,也沒有令人乏味的說教。而是充滿了作者熱愛學生、奉獻教育的一腔真情。讀着讀着,一個個教育案例,一次次震撼我的心靈,我被李鎮西老師的愛心、童心、真心感動了。

李鎮西老師說:“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離開愛的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愛心與教育》首先記錄的是學生對我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絕不是‘奉獻’,而是回報。”“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

正因爲有了這顆愛心與童心,李鎮西老師幾乎整天都和學生泡在一起。深夜,李鎮西老師爬着陡坡,揹着“騎在人們頭上作威作福”的周慧同學艱難地行走在前往醫院的路上,並守護周慧打點滴至天明;週末,李鎮西老師奔忙於書店爲98級(5)、(6)班的每位學生精心挑選生日賀禮——書籍、賀卡;寒假,李鎮西老師揣着捐款跋涉30多裏山路,去看望在田間勞作的伍建同學;教室,李鎮西老師因誤解一位學生而主動向其道歉,並放學後揮動掃把爲該生值日以表歉意;陡壁一隅,李鎮西老師難平心緒,三年如一日地給一個從未謀面、遊離於生死之際的學生楊守豐郵去一個感動的聲音——師愛如父似兄。……書中鮮活、靈動的教育個案太多太多。每一個個案都是一段精彩的生活,都是激情碰撞的火花。這些個案,承載的是李鎮西老師獨領風騷的人格魅力。這些個案,感動着你,感動着他,也感動着我。特別令我震撼的是:李鎮西老師居然一次次容忍萬同的“舊病復發”而矢志不渝。兩年來堅持關愛萬同,寫下了長達五十頁教育手記。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後進生手記,最翔實記載了他兩年來苦口婆心地感化一個多次受處分的學生。後來萬同還成了我們國家“最可愛的人。”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這是教育的真諦,也是李老師成功的法寶。

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在想,我能有多少耐心對待像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舊病復發呢?這麼一問,羞愧無比!類似萬同的後進生,每一屆都會碰到,起初我也信誓旦旦,談心、輔導,找家長……幾番忙碌下來,當學生依然“江山不改”時,我會黔驢技窮,兩手一攤地說“朽木不可雕也”。現在想想,在教育後進生方面,我應該多一份等待,多一份思考,多一份寬容,給自己時間,給孩子時間,俯身走進他的心靈。

讀了《愛心與教育》,我深刻認識到,教育學生,需要的是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需要的是李鎮西老師的那份堅持。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爲學生打造一個精神家園式的班級,關注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創造自己燦爛美好的`明天!

實用《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4

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生動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

李老師曾有這樣一段話: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爲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李老師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師生之間多麼樸素,多麼和諧的情誼呀!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李鎮西教師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導思想。《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也是作者愛心與智慧的昇華,也是一曲用愛心來譜寫的教育之歌!

在手記一里,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爲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高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爲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麼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師就是這樣的幸福者!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對於工作多年的我來說,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但我從未想過,當我讀到李老師的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着他們所以他會給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他把學生比作容器,要向這個容器裏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講的萬同的故事。萬同是書中的一個典型的後進生的形象,在李老師對他所寫的近五十頁的教育手記中,我深深地感到轉化一名後進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與耐心。教育不是神話,它給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漸變的,甚至會經常周而復始地回到原點。在我看來,我們絕大多數的教師都是有愛心的,然而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稀缺的就是耐心與恆心了。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不斷反思自己:假如萬同是我的學生,我能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羞愧無比!我想我做不到,我會傷心、憤恨、絕望、無奈,會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來寬慰自己,理直氣壯地把萬同清除出我的心靈之外,因爲教育不是萬能的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着哪一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一書中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羣體是不幸的,因爲他們長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是的,愛只一個字,但做起來談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實用《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5

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關心、關注、關愛,可是長久的對需要愛的人施之以愛卻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讀完李鎮西老師所著的《愛心與教育》,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在閱讀過程中,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李老師真誠的愛的回報,每一幕都讓我爲之感動,不斷的引發我思考。其中手記二:與頑童打交道後進學生的轉化部分給我印象最深。

工作以來,與不少後進學生打過交道。這些學生當中,有一些是學習困難,有一些是行爲習慣差,而還有一部分則是二者兼有。雖然我只是一個副科老師,但出於教師的本能,我希望我教過的學生都能夠成績優異品行端正。甚至有時候我還會幻想我的諄諄教導能夠影響他們,甚至改變他們,但總是事與願違。因此我會因爲這些學生而感到苦惱。有時候我甚至覺得遇到那麼差的學生就是自己運氣太差。總覺得自己真心真意的爲了他們,他們難道真的就不能體會老師的苦心?灰心失望的時候,我不禁問自己:是付出的不夠,還是方法不當呢?這本書中的三個觀點讓我豁然開朗:一、點燃學生心中想做好人的願望火花。我們即使在指出學生不足時,也不要讓兒童那種成爲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要尊重學生申辯或解釋的權力。錯誤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老師錯了也要公開向學生道歉,用心靈贏得心靈,用真誠走進後進學生的心靈深處,被後進學生真心接納了,他們就會因親其師而信其道了。二、把教育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們爲人師者不但要引導後進孩子善於發現自己的可貴之處,更要鼓勵他們勇於用高尚的我戰勝卑下的我,還要有耐心等待後進學生循序漸進的拔除自己各種缺點的雜草,讓他們通過自我控制逐漸減少犯錯的次數。三、不以分數論英雄。我記得,有一美國中學校長在學生畢業演講時對畢業生說:得A的同學,祝賀你們,祖國未來靠你們;得B的同學,祝賀你們,祖國的棟樑是你們;得C的同學,祝賀你們,母校的捐款等着你們!人生存於這個世界上一定都會有其立足於世的天賦,不必千軍萬馬過高考的獨木橋,對於後進學生可以根據他們的個性特點發展其愛好,引導他們學會做人之本、學會生存之道。

之後書中我和萬同的故事真實、感人地再現了後進生轉化工作中的艱辛、多折。從這個教育案例中,我得到以下幾點感觸:對於學生不要以貌取人;瞭解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必不可少的工作;所謂的優生其實也許一開始並不優秀,而是我們有意識地培養出來的。

我想: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被接納、被認可、被尊重,每一個孩子都渴望有成功的體驗,當我們有意識關注到孩子的需要時,我們便會靜下心來傾聽孩子心底的聲音,於是,我們理解他們爲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與後進孩子溝通時,當我們習慣與孩子心理置換的溝通方式時,於是,我們對他們的積極關注會多於消極關注,正強化會多於負強化,此時,你便是在爲後進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

最後借用李鎮西老師的一句話,用以共勉,愛,當然不等於教育;但教育,永遠不可能離開愛!讓我們都來努力做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