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範文(通用5篇)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範文(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範文(通用5篇)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範文(通用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最關鍵的讀書心得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心得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

再次捧起《愛心與教育》一書,帶給我的依舊是感動,是欽佩。還記得剛拿到書的時候,被書中樸素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深深吸引。沒有誇誇其談,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言語之間,是一種幸福的味道,和諧的師生關係,快樂的校園生活。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處於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於形成階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

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對學生的愛,他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中學生輪流家訪等等,讓我由衷地佩服。

書中寧瑋的經歷讓人有一絲遺憾,卻又佩服她的善良與勇敢;萬同的反反覆覆讓人揪心,最後的結果又讓人舒心;程樺、楊嵩、黃金濤、王銅勇於挑戰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勢,不僅學業有成,更是鍛造出了卓越人格。這些都和李老師的培養是分不開的。李老師是那麼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爲是這樣的人,李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爲這樣,李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成功!

從李老師的手記裏,我們還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啓示,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裏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這樣的人才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

李老師的教育手段是特別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啓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用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對待孩子。讓我們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仁愛之心,愛孩子們。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2

假期裏,我完全地通讀了李鎮西老師的這部己經感動過無數人的教育著作《愛心與教育》,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動。李老師應用很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怎樣地愛他,真是讓人感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特別是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生動故事深深地吸引震動着我。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

在手記一里,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敬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動!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願,爲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高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寶貴!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預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爲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甚麼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換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師就是這樣的幸福者!

書中最震動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沉思。對工作多年的我來講,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留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但我從未想過,當我讀到李老師的教育就是要每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使我深深震動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尋求。所以他不單單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着他們所以他會給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盛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豔麗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他把學生比作容器,要向這個容器裏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

令我印象最深入的是他講的萬同的故事。萬同是書中的一個典型的落後生的形象,在李老師對他所寫的近五十頁的教育手記中,我深深地感到轉化一位落後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與耐心。教育不是神話,它給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漸變的,乃至會經常循環往復地回到原點。在我看來,我們絕大多數的教師都是有愛心的,然而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稀缺的就是耐心與恆心了。在瀏覽進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不斷反思自己:假設萬同是我的學生,我能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感的反覆?慚愧非常!我想我做不到,我會傷心、憤恨、失望、無奈,會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來寬慰自己,理直氣壯地把萬同清除出我的心靈之外,由於教育不是萬能的……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實在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時間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落後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點變化,不論是朝着哪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一書中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羣體是不幸的,由於他們長時間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具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假如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是的,愛只一個字,但做起來談何輕易,那需要真心腸付出。

《愛心與教育》讓我收穫頗豐,不但知道了怎樣跟學生怎樣相處,怎樣教育學生,同時,也讓我深深地感遭到,小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當具有的三心二意。三心——指愛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誠意。我讀了這本書後,一定會好好反思,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時時不忘李老師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認認真真的做好!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3

我是帶着飲佩的心情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的,它榮獲過xxxx宣傳部“五個一工程”大獎、冰心圖書大獎、中國教育學會“東方杯”科研成果一等獎。我讀出的結果是滿心的感動和仰慕,教育畢竟不同於哲學、邏輯學,雖不拒絕思辨,但絕對不可缺少愛心。而這本書正體現了這樣一個主題:愛心是教育的靈魂。有真誠的愛心,纔有流動的血脈,纔有生命的教育。

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學,活就活在它是源於許許多多的生活實例和教育實例,這些實例是李鎮西和他的學生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其中有李老師傾注的心血,也有學生對李老師的感情回報。實例有背學生上醫院、雞蛋的故事、祕密行動、父親節賀卡、生日的祝福。全書是歸納的,而不是演繹的,不是僵化的教條,不是枯燥的原理,不是印證別人的理論,而是全部來自自己的實踐,活生生,帶着晨露,帶着輕風,帶着晚霞,幾乎翻到全書的任何一頁都有實例,都有真實的故事,心與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交流。

感受之一:作爲教師,應該多讀書,尤其是文學名著和教育類書籍更要捧讀不輟。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不僅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積累素材,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我認爲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着積累,然後在需要的時候才能“厚積薄發”,在課堂教學中就能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養料。最近,我也經常看《輸在壞習慣》、《每天多做一點點》、《文化苦旅》、《教師日記》、《追尋近代教育大師》、《三國演義》、《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以及《名人傳》等等,看了之後,覺得輕鬆愉快,收穫頗多,心靈上有很大的觸動,我就把這分精神與學生分享,讓學生也每天多收穫一點。

感受之二:走進學生的心靈,用心靈贏得心靈。

老師對學生的那份愛是真摯的、是無私的,也只有這種愛,纔是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正像李老師所說:“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李老師與學生一起過生日,爲學生送上生日禮物——書籍、筆記本、賀卡;學生王慧病了需要住院,李老師揹着她爬陡坡,累得直喘粗氣;李老師還會爲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通過書信交流,拉近了師生的距離,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李老師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而當我們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時,將是無比幸福的,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人了成功的港灣。我上屆有個學生小李,很小就失去了母愛,跟着癱瘓的奶奶和父親生活。

父親白天上班,晚上經常打夜班,無暇顧及他。他迷上了遊戲機,曠課逃學是常事,他父親對他非打即罵也不見效,喪失了信心,整天以酒澆愁。我沒因他是單親家庭歧視他、拋棄他,我多次與他促膝談心,努力尋找和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在與他的接觸中,我知道了一個14歲的孩子每天都要給奶奶做飯,多麼懂事的孩子啊。我在班會上表揚了他,提議全班同學都來幫助他,尊重他,使他情感上得到安慰,理智上得到調控,心靈上得到補償,用集體的溫暖讓他重新感受到了愛。愛起着潛移默化的感化和啓迪作用,他在學習及各方面有了可喜的進步。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那年暑假不幸的他又失去了唯一可以依靠的父親,一向關注他的同學馬上將這一消息告訴了我,那時已經是晚上8點多鐘了,我知道此時的他最需要親人的關心和幫助,我不顧天黑路遠馬上趕到他家,安慰着這個承受巨大打擊的孩子,告訴他老師和同學都是他的親人。他哽咽地說:“老師,您教我一場,爲我操了不少心,可是我家這樣。我不想再上學了,我要去闖世界,賺錢養奶奶。”一個連初中都未畢業的孩子憑什麼本事去闖世界呢?爲了減輕他那稚嫩的雙肩承受的巨大壓力,爲了讓他九泉之下的父母安心,爲了讓他繼續完成學業。

到校後,我向校領導作了彙報,校領導決定免去他全年的全部費用,並發動老師和學生對他進行捐款,解決了學習用品費用和吃穿生活費用,並幫他申請到了特困補助金,解決了他上學的後顧之憂。幾天後,我又帶領班幹到他家清掃環境衛生,幹了整整大半天。深深地關愛,觸動了他的心靈,他堅定地說:“老師、同學們放心,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完成學業,掌握本領,回報老師、學校和社會。”現在他已經以優異成績考取了理想的重點高中。

感受之三:擁有一顆真誠的愛學生的心。

愛學生,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了解他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們有那些快樂和痛苦。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當我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己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帳,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目光;而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並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他們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教師對學生愛的表達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學生失意的時候,給他一點鼓勵: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他一點幫助;學生悲傷的時候,給他一點安慰;學生高興的時候,走到他們中間一起分享快樂。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做老師,更會把我們當成無話不談的朋友。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是我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一道防線。

感受之四:教育是門藝術。

愛心是教育的靈魂,但有了愛不等於有了教育。李鎮西老師辯證思想詮釋了有些教師對“愛心”的誤解,他們認爲教育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或者以爲教育之愛就是遷就學生,就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紀律”。而李老師則認爲,教育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遷就和縱容學生的“愛”,絕不是我們所提倡的真愛。李老師在對頑童的轉化與優秀學生的培養與提高上有他獨到的一套。很多班主任在寫班主任計劃或總結時,都會提到“抓兩頭,促中間”,都是大而空,沒有多少可資借鑑之處。他的寫“家校聯繫本”、填“報喜單”、遊玩、集體評議、每日九問、寫“靈魂的搏鬥”、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賽、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等做法都很值得我學習。

我在教育實踐中也摸索了幾種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策略,如建立班級督察記錄本,分爲學習、紀律、衛生、文明、藝體、進步、創新七大項,由學習委員、副班長、衛生委員、團支部記錄同學在這七方面的優劣表現,進行加分和扣分,一週一彙總,每週由各方面主管班幹部在班會上進行總結。把分數按週記錄在《班級日常操行評定表》上,學期末進行總評,作爲班級學生評優樹先的主要依據。這樣既表揚了先進,又激勵了後進,學生各方面的表現和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應該做到真正的愛學生,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4

有幸讀到李鎮西老師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起初是出於要完成讀後感的任務才把這本書買了回去,捧讀這本書時,說實話,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覺中,我就被書中描述的師生真實情感所投入,更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這樣,我陶醉着、感嘆着進入了一種會意忘文的閱讀境界,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省自身,反省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教書幾近十年,隨着歲月的流逝已變得毫無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纔是真”安慰自己。只到捧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識到,實際上所謂的單純是蒼白,是膚淺;所謂的平淡是平庸,是無爲。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但我從未想過,學生到底爲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着他們——所以他會爲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

跟李老師相比,我的學生年紀更年輕、心靈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護、去關心、去琢磨、去引導他們。人之初,性本善,在這個社會給予孩子更多影響之前,我們必須把他們培養成品行端正、熱愛生活、富有理想、朝氣蓬勃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成積極進取、敢於創新、富有個性、獨立見解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成自信自強、永不屈服、愈挫愈奮、樂觀向上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成興趣廣泛、身懷特長、善於協調、精於應變的學生。

我喜歡隨意的生活,儘管我工作的也踏實認真。但讀完李老師的書後讓我明白“隨意或許是一種美麗,而執著卻是一片更燦爛的雲彩。”反思過去的“隨意”與“從容”,越來越覺得我的隨意是低層次的,我的從容包含着更多的惰性。讀了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受到一些激盪,讓我漸趨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讓愛心與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5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不得不爲李老師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實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腦海裏,只覺得做他的學生實在是無比幸福的事。李老師用自己的真誠和愛心爲我們刻畫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給了我們爲人、爲師的道理:

1、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了解他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們有哪些快樂和痛苦。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這種愛不應該是居高臨下的,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當我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己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帳,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眼光;而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並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他們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

教師對學生愛的表達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學生失意的時候,給他一點鼓勵;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他一點幫助;學生悲傷的時候,給他一點安慰;學生高興的時候,走到他們中間一起分享快樂。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做老師。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是我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一道防線。

2、用心靈贏得心靈

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就必然面向爲數不少的後進生。教育者對後進生的愛,絕不應是爲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誠情感的自然流露。蘇霍姆林斯基告誡教育者: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爲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認爲“一無是處”、“無可救藥”的學生,其心靈深處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對後進生的轉化,與其向他們“灌輸”,不如引導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幫助他們樹立“我是一個有缺點的好人”的道德自信。這種做法,絕不僅是一種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種有真誠而產生的相互信任。而當我們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時,將是無比幸福的,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3、激勵優生超越自我

教師對優生的感情幾乎是不需要培養的,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班上的優生多一些,因爲他們有較強的知識接受能力,學習成績優異,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爲老師的助手。但他們也存在着作爲老師的“好學生”,家長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滿,不求上進,比較驕傲自負,容易產生虛榮心,面對困難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當然還有個性方面的一些特點。

培養優生,要注意:

一、引導優生樹立志向。引導優生意識到,成績比別人好,就意味着將來比別人多一份責任,從現在就應比別人多一份努力;幫助優生認識自己。幫助優生超越具體的考試分數和名次,通過與其他傑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較,通過對自己求學過程中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的冷靜分析,通過各種具體的課內外實踐,正確全面的認識自己,進而針對性的發展自己;

二、教育優生保持童心。讓他們通過與班上同學的平等相處,感受同學們身上值得自己學習的優良品德,讓他們在同學服務的過程中體驗一種奉獻的幸福,讓他們面對分數和榮譽會淡然處之互相謙讓,以培養自己豁達而淡泊的心境。

三、激勵優勝超越自我。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並發展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甚至有意識設置一些難題去“折磨”他們,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從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

對於孩子,要教導他們,有時很困難,有時也很容易,只要真正愛他們,他們會愛你得更深、更真切。當愛存在與師生之間的時候,就無堅不摧。作爲一個教師,當然需要淵博的知識,也需要紮實的基本功本領,但更需要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