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通用15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通用15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燈光》是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中第三篇課文,這一單位的主題是“火與光”。本單位的學習,要讓學生相識火與光對人類社會的文明和前進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感覺課文中主人公所體現出來的好漢主義精力,從而受到主人公同心專心爲他人、甘於奉獻的優美精力的薰陶。本文重要是通過對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的回想,讚美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力,闡明本日的幸福生存來之不易,鼓勵我們要愛惜、設置裝備部署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的新中國。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本單元教學提示“教學本單元,要引導學生自主積累語言文字,同時感受文中主人公表現出來的英雄主義,一心爲他人、甘於奉獻的美好精神,受到教育和薰陶。”結合本課及學生特點,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下列詞語:倚、憧憬、千鈞一髮、圍殲戰、璀璨。

2、能力目標:a、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b、學習本課首尾照應的寫作方法,並體會其中的深意。

3、情感目標:體會革命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爲此付出的犧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從郝副營長在戰鬥中捨身爲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郝副營長所“憧憬”的內容與他的英雄壯舉之間的聯繫。

二、說教法《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的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採用了以讀爲本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小學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自由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的閱讀和創造性的閱讀能力。其最佳方法之一便是讓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適時的點撥,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發表獨特的見解。結合教材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自讀自悟、適時點撥、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法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1、結合工具書,學習生字詞。在掃除字、詞障礙的基礎上閱讀課文,並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引導學生讀讀課後的“金鑰匙”,借鑑其中的讀書方法,圈圈寫寫,批批註注。

3、邊讀邊思考:讀了這個故事,郝副營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爲什麼會留下這樣的印象?

4、小組交流、討論,班級展示,教師適時點撥。

5、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主義精神。四、說教學程序第二課時設想(一)直接導入,回顧舊知:

1、回憶課文內容,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爲什麼以“燈光”爲題?

(這一環節主要是爲了讓學生儘快回顧課文內容,進入主題)

(二)精讀課文,品析人物(1)在學生快讀課文,大致瞭解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畫出有關描寫燈光的詞句,先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課文有五處寫到燈光。

1、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着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可以體會到作者對今天幸福生活的.讚美)

2、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着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着那幅圖,默默地沉思着。

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完全陷入對未來的憧憬裏。(從2、3句可以體會到郝副營長對幸福生活的憧憬)

4、突然,黑暗裏出現一星火亮光,……響起了一片喊殺聲。

5、後來才知道,……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從4、5句可以體會郝副營長的犧牲精神)

6、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可以體會作者對革命先烈犧牲精神的讚美)7、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可以體會作者對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

(2)師小結:課文五次寫到燈光;課文的開頭意在引起對往事的回憶,結尾同開頭照應。這樣的開頭結尾,是爲了告訴讀者:這樣光明溫暖的燈光、這樣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千萬不要忘記那些締造新中國,給我們帶來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3)齊讀文中描寫燈光的語句。(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爲了在不斷的與文本對話的同時,通過在“讀、悟、說、讀”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在朗讀中發散思維,在朗讀中陶冶情操。走近英雄,感受英雄的高尚品質。)

(三)總結全文,深化主題:(我們今天走着的這條幸福的路,正是這些革命前輩們用生命和鮮血給鋪成的;他們身上的那種崇高的思想品質,就是留給我們這一代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四)拓展延伸,暢所欲言:(欣賞都市夜景圖片)學生在閱讀課文之後,得到了許多的啓示,教師及時提供給學生說話的機會,讓學生從現實中,從與同伴的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啓示,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象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溝通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繫。因此,我設計下面的練習:你想對英雄說些什麼?(引導學生寫簡單的感受)

(五)佈置課外作業:

1、摘抄四字詞,並選擇一、二個造句。

2、課後讀讀作者的其他文章,比如《後記》。

(這一關鍵的計劃,重要是爲了讓學生在課後讀讀與本文有關的文章,對本文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五、說板書計劃:廣場引起回想幸福生存來之不易燈光往事獻出生命(愛惜、創造)(王願堅)廣場緬懷戰友板書我重要捉住兩點來計劃:

1、根據課文的寫作次序。

2、緊扣文章重要內容,突出課文所表達的頭腦情感。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2

一、教材內容

《草船借箭》是人教社新編的第12冊第四組教材的首篇重點講讀課文。文章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內選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爲顧全大局,與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說明諸葛亮有膽有識、謀劃周密、才智過人。這是一篇落實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發展語言、啓發思維、啓迪智慧的好課文。

二、教學目標

本組教材讀寫的訓練重點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教學時,應當把這一練重點有機地融進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知道草船借箭這件事有它的前因後果,文中每個細節也有它的前因後果。讓學生在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和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掌握分清事情前因後果的方法,並能在學習本組教材的後兩篇課文中加以運用,進一步提高閱讀的能力,並領會其在作文上的作用。基於此,教學目標爲: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傑出的才幹和顧全大局的廣闊胸懷。

2.理清文章敘述的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領會其在閱讀和寫作中的作用。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會用“委託”、“輕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學習從重點詞入手讀懂課文、探究課文的讀書方法。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圍繞上述的第1、2 、4進行。教學重點是“諸葛亮是怎樣利用草船借箭的”,教學難點是“瞭解諸葛亮借箭爲什麼能成功,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爲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全面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努力啓發誘導,變“教”’爲“導”,變爲學生探索、發現的過程。針對訓練的重點項目和課文的特點,設計富有思考價值的重點項目,和符合課文特點、富有思考價值的、多層次、多梯度的問題來導讀課文,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爲什麼。充分發揮朗讀、默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

三、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訓練爲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的教學方法爲:

1.採用啓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劃詞劃句,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弄懂弄通課文的內容。

2.採用“導讀法”教學。導之以讀、導之以思、導之以說、導之以寫、導之以疑。分頁標題#e#

3.採用實物演示法教學。實物演示起着直觀的作用,有助於突破教材的難點。此外,運用講讀法、板書法等,多法並舉,目的在於變閱讀教學“模模糊糊一大片”;爲“清清楚楚一條線”。

四、學法指導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爲善教者也。”教師要成爲“善教者”,就必須進行學法指導,因“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根據本課特點,着重指導學生運用下面三種方法學習課文:

1.以課題的“借”字爲線索:爲什麼借箭?怎樣借箭?借箭的結果怎樣?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2,從重點段入手,加強字、詞、句的訓練,避免面面俱到,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3.抓重點詞語“神機妙算”設疑導讀,以詞繞文,串珠引線,深究事情的前因後果。

五、教學程序

1.複習引入

複習舊課的目的在於溫故知新,爲新課作墊鋪,使教學前後銜接。

(1)請一位同學說說草船借箭的前因後果,分別用四個字概括。

(2)諸葛亮爲什麼敢於向周瑜立下軍令狀,保證三天之內籌得千萬支箭?請從課文中找出一箇中心詞概括說明,並用上“因爲……所以……”(板書:種機妙算)

(3)“神機妙算”是什麼意思?你能從這個詞語提出什麼問題?

2.導之以讀

通過插問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諸葛亮怎樣神機妙算?分別體現在課文什麼地方?爲進一步深究因果、回答問題奠定基礎,達到以讀代問、以讀代答的目的。

生(先讀):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等諸葛亮調度。

師(插問):那些地方體現了諸葛亮在算?

生(接讀):第一天……去了就知道。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一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吩咐……朝北岸開去。

師(插問):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麼?

生(接讀):這時候大霧漫天……船已經*近曹軍的水寨。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二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一邊大聲吶喊。

師(插問):諸葛亮又“算”到了什麼?

生(接讀):魯肅吃驚地說……天亮了就回去。

師(插問):諸葛亮“算”準了沒有?

生(接讀):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箭好像下雨一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三種妙法是什麼?分頁標題#e#

生(接讀):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兩邊的草把子插滿了箭。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四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要追也來不

3.導之以思

這一環節的教學。抓“神機妙算”一詞,出示兩道思考題,深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究竟“算”到了什麼。思考題(一)採用“扶”的方法,指導讀書方法。思考題(二)採用“半扶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讀書方法。其教學目的是運用讀書方法,實現學法遷移運用。

思考題(一):諸葛亮神機妙算,他首先“算”到了什麼?劃出有關句子,用四個字概括,說明了諸葛亮懂得什麼?首先引導學生指讀有關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船已經*近曹軍的水寨。”再指導學生摘錄句子中的“大霧漫天”,最後啓發學生明白:諸葛亮能預測到三天之後“大霧漫天”,是因爲他懂天文。思考題(二):諸葛亮神機妙算,他又“算”到了什麼?

劃出有關句子,用四個字概括。曹操說的話體現了他是個怎樣的人?先指導學生看插圖,聽魯肅和諸葛亮的談話錄音,再讓學生摘錄句子中的“不敢出兵”,從曹操說的話可以知道他是一個用兵謹慎、多疑的人。諸葛亮敢斷定曹操不敢出兵,是因他深知人心。

4.導之以練

“練”就是課堂練習,出示練習題,放手讓學生練習,培養學生運用學法、獨立思考的能力。練習題: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利用四種妙法,劃去有關句子,分別用八個字概括。

先檢查、討論概括爲:繩索連接、朝北開去;一字擺開、擂鼓吶喊:掉轉船頭、逼近水寨,齊聲高喊、駛回南岸。再讓學生反覆朗讀有關句子,加深對四種妙法的理解。

5.導之以說

思考題: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四種妙法,妙在什麼地方?說明了什麼?這道思考題,有一定的難度,可使用實物演示的方法,幫助學生悟出各法的奧妙:“繩索連接”使霧中的船不會離散,“一字擺開”是爲了擴大受箭的面積,“掉轉船頭”既能船兩面受箭,使船保持平衡,又爲迅速撤兵做好準備,“駛回南岸”是說明諸葛亮曉得地理。這一環節的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口頭的表達能力。最後,利用板書總結課文,明確因果,再佈置作業預習第一、二段,以果尋因,落實本組課文的訓練項目。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太陽》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中的課文。這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太陽的常識:離地球有多遠,它有多大,多熱。說明太陽與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全文分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太陽的大小,太陽的熱度;第二部分說明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二是更多地瞭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科學的情趣。

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教學難點是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說明文,它不是藉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在觀察某些事物的基礎上,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說明事物和傳授知識的。所以我是側重一下幾方面教的:

1、抓住說明文的構段特點進行教學。教師精講第一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找出說明文在結構上注重一段一意,段首概括的規律,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自學相似段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抓住課文中語言,瞭解說明事物的方法。課文第一段爲了講清楚太陽的三大特點,運用了大量的數字來說明,給學生的感覺是一目瞭然。但是爲什麼要引用傳說,就是爲了增加文章的生動性,這樣教學既使學生了解了學法,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再比如說,太陽很大,會發光,會發熱。爲什麼又提到了地球和鋼鐵呢?這就運用了比較的說明方法,使抽象的數字具體化、形象化。這樣做的目的是,既教了課文,又學會了作者的寫作方法。

3、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說明文同記敘文相比,語言比較枯燥,形象性不強。在教學過程中,我製作了課件,變抽象爲具體,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接受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是一舉多得的方法。

三、說學法

這篇課文沒有過多的難以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大多數學生都能讀懂,因此我設計讓學生這樣去學習:

1、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學生先自讀課文幾遍,有個別學生可先背誦課文。自學完以後,能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內容,並加註在書上。按照分門別類的方法把全文分爲兩大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內容。這樣,學生就會從整體上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內容。

2、加強朗讀,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太陽的特點和我們的關係的。學生抓住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子瞭解這樣意思,再進行歸納合並,總結每一段的寫作方法,掌握說明事物怎樣運用列舉數字、做比較、打比方、比喻等多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給人的感覺是準確、簡練、明晰、具體,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3、利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太陽與雨、雪、風形成過程的關係時,製作了課件。利用幻燈放影像。學生一看就明白了風、雨、雪形成的過程。知道太陽和氣候的.關係確實很密切,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變抽象爲具體,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留下了印象深刻。

四、說教學程序

在備課時,我認真鑽研教材,尋找了有關經驗,進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後,制定本節課的知識目標:一是瞭解太陽的三大特點,二是使學生知道太陽與我們人類有哪些密切的關係。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教給學生寫作方法,即能力目標。這樣,教學目標明確了,上課時,就能有的放矢,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堂課的好壞,一個主要方面就是教師在課堂45分鐘內給學生傳授知識的能力怎樣,學生能不能按時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所以,我在教學過程設計上,儘量使課堂每一分鐘都能合理運用,該講的就講,不該講的少講,甚至不講。在自己預先想好的導學提問的指導下,啓發讓學生思維,用板書直觀地再現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始終讓學生手腦並用,達到啓發思維的目的。

最後的達標測試題,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目的是檢查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理解得怎麼樣,也就是教學目標達到了沒有。通過讓學生做這些題目,可以驗證出教學效果是良好的。

五、說板書設計

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進行板書,使整節課亂中有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點,起到引領作用。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4

這次作課,我教的是冀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第12課《瘸蟬》。

《瘸蟬》以時間爲線索,記敘與描寫相結合,並巧妙地運用了對比。作者讓人不知不覺中感悟一個深刻的道理:一方面,好心未必能辦成好事,善意卻有可能帶來了悲劇;另一方面,痛苦與挫折是成長旅途中不可缺少的財富。

這組單元的主題是感受智慧的啓迪,而本文是落實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發展語言、啓發思維、啓迪智慧的好課文。今天我所上的是本課的第二課時。下面我來說說這節課設計理念:

  一、基本理念

作爲語文教師,我們要明確一點,那就是:閱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閱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的陶冶思想情操,啓迪智慧。《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的綜合能力是閱讀技能的分項訓練逐步形成的。本節課就以新的課程理念爲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培養閱讀能力,發展思維,啓迪智慧。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學習從關鍵詞入手有條理的複述課文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中重點詞句。

3、通過課文具體的語段的品讀,感受蟬蛻變過程的痛苦與煎熬,感悟作者具體生動地描述。(重點)

4、領悟這篇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從中獲得啓示。(難點)

三、教法

爲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全面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我力爭做到:努力啓發誘導,變“教”’爲“導”,變爲引導學生探索、發現文本中的內涵。充分發揮朗讀、默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啓迪智慧的'作用,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

  四、學法指導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爲善教者也。”教師要成爲“善教者”,就必須進行學法指導,根據本課特點,着重指導學生運用以下方法學習課文:

1.以重點詞爲索引,以詞繞文,串珠引線,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敘述線索,學習有條理地複述課文。

2,從重點段入手,加強字、詞、句的訓練,避免面面俱到,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五、教學設計

1.複述導入

複述課文的目的在於溫故知新,爲深入探究文章的內涵作準備,使教學前後銜接。首先請學生填寫課中詞,回憶課文語句。接着指導讀詞,讀出詞中的情感。在讀懂、讀出情感的基礎上嘗試有條理地複述課文,是思想、語言表達相互融合的一項綜合能力訓練,也是本課教學突破重難點的重要一環。

2.導之以讀

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因此本課時通過提問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同樣是經歷蛻變的蟬的幼蟲,爲什麼會出現不同的結局?是什麼導致了這種不同的結局?爲進一步深究因果、回答問題奠定基礎,達到以讀代問、以讀代答的目的,具體感受課文中的內涵。而教學中教師的範讀、學生的感悟讀、重點詞句的品讀,都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3.導之以思

這篇課文中所描寫的蟬蛻變的過程確實是激烈、痛苦、讓人於心不忍。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去體驗那種煎熬呢?首先我讓學生獨立去讀、去批註、去感受。而後,我展示了一組蟬蛻變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地去感受。抓重點段,引導學生細緻品讀,自讀思考,感悟蟬蛻變過程中的所要忍受的痛苦與煎熬,從而明白蘇格拉底爲什麼要幫助這隻蟬。思考之後進行批註與交流,珍視學生潛心讀書、認真思考的點滴感悟。

4.導之以悟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成長的體驗。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接下來的拓展環節啓發學生思考:在爲蟬惋惜的同時,你感悟到了什麼?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這樣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口頭的表達能力。

5.導之以說

在學生充分交流閱讀體會後,引導學生大膽想象,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的表達,將課文內容進行拓展,把自己設想成那隻瘸蟬,換位思考,進行說話練習,使學生在這樣的練習中進一步提高認識、昇華情感,引發共鳴。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內涵,也把文章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了。

遺憾的是教學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讀的重要性沒能很好的發揮,學生互相質疑的積極性沒能開發出來,課堂氛圍調動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定會把每一步都走紮實,使語文課豐富起來!

我真誠地希望: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輕鬆快樂而有所收穫的時光!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五年級語文《海倫凱勒》這篇課文以感人的筆觸向我們介紹了一位與命運抗爭的英雄——海倫·凱勒,課文報告了海倫在薩勒老師的引導下,支付了凡人不可思議的艱苦終於學會了語言,喚起了她對生活的熱愛;從不幸中站起來的海倫又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其他殘疾人身上。字裏行間滿盈了愛的溫馨,是一篇對學生舉行愛心教誨的好課本。

二、講授目的。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瞭解海倫遭遇的不幸,走近海倫。

2、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海倫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與厄運不屈不撓進行抗爭的感人精神,以及她對親人,對殘疾人,對社會的強烈的愛心。

三、教學重、難點:

小學生沒有可供借鑑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儲備,對海倫“不幸”的命運,“艱難”的.成長過程和“永遠留在世人心中”的“奮鬥精神”不容易產生共鳴,因此,讓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走進海倫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因此我制定瞭如下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體驗、感受、對話交流,感受海倫凱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四、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要體會文本的情感,一個很好的途徑便是“語文教學要重視情感態度、情感價值的正確導向,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強烈的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理解、賞析,使它們有所感悟、思考,並受到情感薰陶。

五、設計思路:

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讀,引導學生以讀解文,以情帶讀,通過精美感人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多層次的朗讀,走近海倫,感受她的生活態度,感受她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個人的體驗,把語文學習轉化爲積極的情感。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激發情趣。

由於第四節課學生和聽課老師都己疲倦了,所以我首先以四次高呼課題的方式,以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慾望,並且第呼一次都出示不同時期海倫的圖片,以深化學生的感知。

(二)精讀感悟,體會不屈。

高年級的課文比較長,不可能每句話每個段都涉及到,因此我主要通過細細品讀重點語句,引導感悟文所蘊含的內涵,學生說到哪,我就跟到哪,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作用以達到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三)感受成功,奉獻愛心。

這一塊主要通過教師簡介和學生朗讀名言來感悟主人公的博大的愛心和責任心。

(四)課外拓展,加深感悟。

海倫精神其實同學們通過平時的學習己經積累得夠多了,但怎樣讓孩子們更深刻地理解這一精神,把他們聯繫起來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五)佈置作業,課外積累。

對於海倫·凱勒的有關資料,孩子們知道的不是太多,尤其是她的作品,他們更是知之甚少,學完這篇課文孩子門對於海倫及她的家庭老師還不是太相識,對她們的生活領會得還不是太深,以是爲了讓孩子對海倫和沙利文兩位人物相識得更多,以有用地拓展他們的知識面,讓他們課外讀一讀海倫的書,像《如果給我三天灼爍》、《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都非常值得孩子們一讀,通過學習課文,再讀一讀這些冊本,我想,對孩子心靈的觸動肯定會更大。

八、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靈魂,是一節課的生命線。爲了突出這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使本節課教學有一條明晰的流線,我特設計瞭如下板書:(略)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月光啓蒙》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依依”,是體現人與人之間的濃濃親情和人際關係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本課寫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唱民歌、民謠和講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啓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這篇課文淳樸優美,感情真摯,是上節課的延伸,更是本單元主題展示。

(二)說教學目標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結合教材結構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這篇課文分爲兩課時,今天我說第二課時,這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能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把握民歌、民謠的內蘊美。

4、學會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領會“月光啓蒙”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之情。

(三)說重點、難點

這課時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

這課時難點: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啓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課程》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學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創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造學習,多渠道接受信息,我還設計了指名讀、品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中形式的讀,讓學生以讀動情,以情促讀,注重薰陶,加強理解,以讀啓智,注重啓發。讀中感悟,角色體驗。

三、說教學步驟

根據本課特點和學生認識水平,爲了貫徹新課標的精神,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爲如下幾步設計:

(一)緊扣課題,課題質疑。

由於這課題蘊含着豐富的意韻,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質疑,提問:“啓蒙”是什麼意思?爲什麼叫“月光啓蒙”?課文主講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脈絡。

(這一設計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構建,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慾望,最佳的學習條件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他們強烈的求知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這個環節我分四步進行:

(1)、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謠。

(2)、讀:讀出所找的民歌民謠,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語句。

(3)、說:說說你由這些民歌民謠所想象到美景說哪句,根據學生的回答突出相關語句。

(4)、議:互相議論,試着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讀一讀、畫一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我認爲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又有利於教學難點的突破。)

2、師生共同小結,回讀文末語句:“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相機板書:民歌民謠 展開想象,飛向詩歌的王國)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體現母親智慧才華的語句。(板書:智慧才華。)

2、感悟課文前一部分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爲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這一句教學在自由讀的基礎上個別讀,點撥“你已經知道這是體現了‘母親的智慧才華’這樣才能讀得更好呢?”並引導評讀,激勵再讀,體會“深情與芳香”。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母親用民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我一顆混純的童心豁然開朗。”

這一句教學讓學生讀中談體會,再次體會“母親的智慧才華。”(這兩句的'出示並沒有固定的先後順序,而且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使教學課程更是靈活性,同時我認爲這一設計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魚肚期待,閱讀反思和評價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提高了閱讀質量。)

回讀“她讓月光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啓迪我的想象。”談體會。(板書:啓迪)

(我認爲這樣設計即使學生在閱讀中加深感悟,體會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又以“回讀”這一形式體現了課堂教學中的自主靈活性。)

3、感悟後一部分

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母親的智慧才華”的語句,並分讀、悟、品三步來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讀文重句子

(2)、領悟兩個問題:從“哪些詞可以看出母親的智慧才華?”能談談你認爲讀得好的經驗嗎?並配樂朗讀,分角色讀10—13小節。

(3)、出示“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爲我打開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點撥學生品讀。(師用相機板書:勤勞的雙手)

(綜觀這幾步的教學,既提高了學生參與意識,調節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學生感悟,突出了教學重點)

4、昇華理解,拓展延伸。

1、配樂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議一議:作者爲什麼用“月光啓蒙”作爲課題?還可以給課文加個什麼題目?

(這樣設計既體現可師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去精神。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爲全課又掀起了一個高潮,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和靈活性,爲學生課後語文實踐活動的高質量完成了堅實基礎)

四、板書設計:

17、光月啓蒙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

《豐碑》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每十冊第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敘述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於單薄而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表現了這位軍需處長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

《豐碑》的主人公是軍需處長,可全文直接描寫軍需處長的地方不多,而是用了大量的筆墨細緻地描寫了將軍的神態和動作,感情真摯濃烈,有力地襯托了軍需處長的高大形象。

在認真分析了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豐碑》這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語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情感目標: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理解豐碑的含義。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記敘的方法。初步領會文章側面描寫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體會軍需處長的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理解豐碑的含義。

二、說教法

1、質疑問難法: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學生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新思維。

2、多媒體直觀法:課堂中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快、更準、更深地理解課文內容。

3、自主、合作、探究法: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祕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部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可以鍛鍊學生的協作精神,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4、表演法:表演是學生喜愛的一種活動方式,在課堂中運用表演法,能起到寓教於樂的作用。

5、誦讀感悟法:《豐碑》一課語言精練生動,思想性強,故事感人至深。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可以實現語感的積澱。

三、說學法

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習和掌握知識,而尤爲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學習方法,變我學會爲我會學。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課堂上,引導學生運用讀一讀、畫一畫、想一想、議一議、讀一讀的學習方法逐步學習課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四、說教學流程

針對教材特點,我把這課的教學時間定爲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學習課文的第1.2自然段。這裏我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在這一課時裏,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來達到教學目標。

第一個教學環節渲染氣氛,讀題導入

1、利用多媒體出示紅軍長征途中爬雪山的行軍畫面,播放狂風呼嘯的錄音。教師激情導入:爲了新中國的誕生,多少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今天,我們將把紛飛的思緒再一次拉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去聆聽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又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2、教師先板書一個碑字,讓學生組詞理解字義。然後板書豐字,讓學生,根據詞義選擇義項。這樣,學生很容易弄懂課題的意思是: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紀念碑這時,教師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一定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是一座什麼紀念碑,是紀念誰的?

這樣導入課文,會立即將學生帶入一個特定的情境中,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也爲學生把握課文重點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教學環節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1、學生自由讀課文,指名回答剛纔提出的問題。學生不難從課文的第13自然段找到答案:豐碑是指被大雪覆蓋的、凍僵的軍需處長。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再提出問題:讀到這兒,你有什麼疑問?學生思考後一定能提出:爲什麼被大雪覆蓋的,凍僵的軍需處長是一座豐碑呢?教師表揚學生問題提得好,鼓勵學生再讀課文,自悟自得。

2、學生再讀課文,在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做上記號,然後在小組內交流。

這個環節的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還引導學生扣住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幼口、幼腦、幼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精神。

第三個教學環節:感悟豐碑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三自然段,思考兩個問題:

①文中除了講軍需處長,還講了誰?

②哪些內容直接描寫軍需處長?哪些內容寫將軍?(這些環節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重點內容,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學生默讀自學課文第七自然段,教師提出自學要求:

①畫出描寫軍需處長動作、神態、穿着的詞。

②議一議:從這些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討論完畢,各小組作小結,然後在全班彙報交流,教師抓住重難點進行點撥指導。

在體會軍需處長穿着單薄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換詞法理解貼的精妙。然後引導學生聯繫課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冰天雪地、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等詞語,利用電教手段輔助以、大雪紛飛、狂風呼嘯的畫面來感受天氣的嚴寒。

這個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聯繫比較中,在情境體驗中充分感受到軍需處長是因爲穿得太少而被嚴寒活活凍死的。

在體會軍需處長動作、神態的時候,首先讓學生理解鎮定、安詳的意思,然後引導學生討論問題:軍需處長掌管着整個部隊所需的給養、被服等,怎麼會被活活凍死呢?他凍僵時爲什麼表現得那樣鎮定、安詳?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明白:軍需處長是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戰友,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爲了革命,他視死如歸。爲了人民,他死得其所。

在學生體會了軍需處長的高尚品質後,我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引讀、指導朗讀、加一個抒情句子頌讀、自由讀。比如:加抒情句子讀:這位老戰士是多麼偉大,多麼堅強啊!

這一環節通過理解重點詞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不僅使學生感悟到軍需處長的高尚品質,受到情感的薰陶和感染,而且記住了好詞好句,積累了語言。

3、體會將軍的動作、神態描寫

①畫一畫:課文哪些地方描寫了將軍的神態?

②議一議:將軍的`神態描寫反映了他怎樣的心情?

③演一演:指名錶演將軍敬禮的動作,其他同學評價,體會將軍的心情。

④在學生充分討論交流後,教師出示填空練習題,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探究結果。

這一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在讀、議、演、品將軍神態變化的詞句後明白:通過描寫將軍錯怪軍需處長後的愧疚之情以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更顯出軍需處長形象的高大,品質的高貴。寫將軍實際上是作者從側面刻畫軍需處長的形象,讓學生體會到襯托手法的妙處。

4、體會豐碑的含義

多媒體出示第13自然段的課文內容,利用課件展示情境。

①指名讀後引導學生理解晶瑩的意思。生活中哪些東西是晶瑩的?課文中指什麼?

②學生討論交流問題:爲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凍僵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

③啓發學生談一談:面對這座晶瑩的豐碑,你想說點什麼或者做點什麼?

④指導感情朗讀,齊讀。

這個環節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利用電教媒體展示了特定的情境,減緩了理解難點的坡度。學生在讀議中體例到軍城,處長舍已爲人、勇於獻身的精神像一座紀念碑一樣永垂不朽,流芳百世。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第四個教學環節首尾聯繫深化主題

面對行軍途中將要面臨的嚴峻考驗,將軍開始是什麼樣的心理?(擔心)現在他還擔心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1、指名讀第14自然段,思考:戰士們的腳步聲爲什麼是沉重而堅定的?

2、要求學生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後提出問題:爲什麼說勝利一定屬於這樣的隊伍?

引導學生聯繫軍需處長的高尚品質來理解,然後指導學生用堅定的語氣來朗讀。

3、配畫播放《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歌曲。

這個環節通過抓重點詞句的教學,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學生明白了軍需處長僅僅是千千萬萬個紅軍中的一個代表,他的精神就是紅軍隊伍的精神。配畫播放歌曲讓學生再次入情入境,深刻感悟。

第五個教學環節拓展延伸

根據下面的題目,自選一題,課後完成。

1、蒐集紅軍戰士的英雄事蹟,辦一份手抄報。

2、自讀資料:有關殷雪梅捨身救人的英雄事蹟的報道

讀了這則報道,你有什麼感想?寫一寫。

語文教學要樹立大語文觀,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鏈接了學生的課堂內外,拓寬了學生的眼界,深化了學生的認識,培養了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啓智於身邊”中的一篇課外推薦閱讀——《你不能施捨給我翅膀》。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流程等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課內閱讀是課外閱讀的起點,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爲了達到課內外閱讀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作用,我選擇了與課內閱讀《瘸蟬》同一主題的課外閱讀《你不能施捨給我翅膀》,

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導人生,使人終身受益的文章。主要講帝王娥的幼蟲只有經過自己的努力,拼勁全力,破繭而出,它的翼翅在擠壓中充血,帝王娥才能振翅高飛;靠憐憫之人把繭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機會,生出來的帝王娥便永遠與飛翔絕緣。從而告訴讀者:成長的過程需要經歷艱難困苦的`磨鍊。

二、教學目標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具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本課特點及學生實際,我將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爲:

1、默讀課文,能夠概括主要內容。

2、能夠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深刻道理,聯繫生活實際談啓示。

3、在閱讀實踐中提高認讀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鑑賞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中心問題的探究,能夠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難點:能夠聯繫生活實際談啓發,讓“我們要做一隻奮飛的帝王娥”植根於內心。

四、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最佳途徑,因而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問題探究以中心問題爲主線,通過師生共同探究,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3、融情於境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啓發學生,架起學生思想與現實的橋樑。

五、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上課伊始,我首先出示《鳥兒展翅翱翔圖》,在學生雙眼充滿讚歎時,我會適時引導學生提出疑問:是不是翱翔於天空的翅膀都是與生俱來的呢?從而讓學生帶着疑問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

1、默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2、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過渡:在學生概括完主要內容之後,爲了突破本課重點體會文章內涵,我又設計了問題探究環節。

(三)問題探究

“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光,相擊而生靈光。”教學中我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大膽交流,爲學生營造出民主、平等、和諧的交流氛圍。

首先我抓住了中心話題爲什麼說:沒有誰能夠施捨給帝王娥一雙奮飛的翅膀?引導學生進行了深入的閱讀探究,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各抒己見,一個拼盡全力、不畏困難、自強不息的帝王娥的形象就立體地站立在學生面前了。

接着在對“鬼門關”的探討中,通過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深入解讀,讓學生自己領悟到:困難與挫折是具有雙面性的,在懦弱者面前它是“鬼門關”,在勇敢者面前它卻是“希望關”、“成功關”。

當清晰、簡明的板書呈現在黑板上時,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就顯而易見了,本課的重點也就迎刃而解。在看板書時,我對學生進行了啓發引導:黑黑的繭洞之中,還有成千上萬只帝王蛾的幼蟲,它們正面臨着抉擇,需要你的忠告,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爲了進一步明確本文主題,我又設計了以下兩個問題:你想對成長中的所有生命說些什麼?你想對生活中所有的呵護者說些什麼?

過渡:在學生深入思考、激烈交流之後認識到:成長中的困難與挫折需要自己獨立面對,當身邊的人向我們伸出呵護之手時,我們要學會拒絕後。

接着,爲了突破本課難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我又將學生帶入了生活。

(四)生活視角

現實中,孩子們得到了過度的呵護,他們的抗挫折能力真的令人擔憂。基於此種考慮,我選取了生活中的一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在學生交流中,我鼓勵孩子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心聲,引導學生達成這樣的共識:家長只能掃除一時的雪,卻不能將我們一生中的雪掃盡。家長只能幫我們一時,卻不能幫我們一世。人生的路只能靠我們自己來走!接着我又引導學生從他人的生活走進自己的生活,直面過去,展望未來: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發生過?今後有何打算?

過渡:同主題閱讀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思路,而且能讓學生多角度,全面地體會文章內涵,因而我設計了閱讀拓展環節

(五)閱讀拓展

選取了兒童詩《如果愛,請放手》,在優美的音樂中,在動情地朗誦中,想象畫面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爲學生“自立自強”揚帆起航。

(六)作業

“讓孩子與美文牽手,讓閱讀成爲習慣”這是每一位語文老師努力追求的境界。在本節課結束時,我推薦給學生相關閱讀《急於奉獻的愛》,希望閱讀能夠真正走進孩子的生活,更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爲一隻奮飛的帝王娥!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從軍行》是唐朝邊塞詩人王昌齡的作品,前兩句描寫了邊塞將士所處的環境,後兩句寫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的雄心壯志;《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是宋朝愛國詩人陸游的作品,前兩句以恢弘的手筆描寫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後兩句通過寫被侵佔地區人民的苦盼表現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詩人杜甫的詩作,被稱爲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該詩詩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談話,卻又蘊含着深厚、強烈的愛國情感。本課是本年級第四單元的第一課,單元主題是“爲國無私”,需要學生深入瞭解詩人,理解詩歌情感,對培養學生的理解發掘能力有很好的啓發作用。

(二)教學目標

1.認識“仞、嶽”等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裳”,會寫“仞、嶽”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背誦;默寫《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3.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難點:

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朗讀法

古詩需要充分朗讀、熟讀成誦,有感情朗讀。本課的三首古詩風格迥異,更容易在讀中體會到情感的不同,因此主要採用學生跟讀、有感情朗讀和自由朗讀等形式,要求學生在理解詩中情感的基礎上讀出三首詩之間的不同情感。

2.講解點拔教學法

本課的詩都是先寫景,後抒發志向或抒情,學生在讀時可以感受到景物的氣勢,但是在情感把握上需要對詩句內容加以理解才能領會,因此我採取講解點撥教學法,讓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領會古詩中蘊含的飽滿情感。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課的教學同時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內容涵蓋作者簡介和古詩相關圖片,課文生字等內容,輔助教學,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讓課堂更生動。

三、說學法。

本課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包括預習生字,大概瞭解課文內容,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課內主要是朗讀課文,學習生字和課文內容,結合課後習題,進行適當練習,從而掌握本課要學習的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二課時,要結合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習題,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流程,以達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

1.通讀古詩,把不認識的字詞注音並搞清楚字義。

2.瞭解詩人生平簡介及人物軼事。

3.劃出自己喜歡的詩句,思考爲什麼喜歡。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分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說起戰士,你們會想到什麼?(自由發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戰士有關的古詩,領略他們的風采。

二、學習生字

1.學生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課件出示生字。教師檢查預習情況。重點交流的幾個字:仞,摩,遺。

三、學習《從軍行》

1.課件簡介作者,出示對《從軍行》組詩的介紹。

2.學生誦讀古詩,結合註釋,理解詩意。

3.師引導學習一、二句。(交代戍邊將士生活、戰鬥的環境)

4.小組合作學習三、四句,教師引導。(“百戰、穿金甲”)

黃沙萬里,頻繁的戰爭磨穿了戍邊將士身上堅硬的鎧甲,而他們壯志不滅,發誓不打敗來犯的敵人就不回家鄉。表現了戰事的頻繁、激烈、殘酷,突出了士兵們邊塞生活的艱苦。

5.入情入境,體會情感。感情朗讀,讀出氣勢,背誦古詩。

6.歸納主旨:這首詩描寫了邊塞的'戰場環境,渲染了戰爭氣氛,表現了將士們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歌頌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的雄心壯志。

7.板書設計:

從軍行孤城遙望保衛祖國

百戰、穿金甲矢志不渝

第二課時

一、學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課件出示詩人的介紹,指名解詩題。

2.自由讀,體會感情,說說初步印象。(遺民、淚盡、又一年)

3.揣摩情感,有感情齊讀古詩。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漫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巍峨的華山聳入雲霄。(“三萬裏”虛指,“上”動態感覺)

宋朝百姓在胡人的壓迫下眼淚流盡,年復一年盼着宋朝軍隊首付河山。(“遺民”)

4.有感情朗讀,體會人民渴望收復失地、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並背誦。

5.歸納主旨:這是一首愛國詩歌,前兩句讚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後兩句描寫了被佔領地區人民渴望軍隊收復失地的心情,充分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6.板書設計: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河、嶽→大好河山憂國憂民

淚盡、又→渴望收復

二、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學生自由讀詩,教師指導正音。齊讀。

2.課件簡介詩人,指名學生講解詩題。

3.自由發言,初步說說對詩的理解和感受。

4.引導學習,理解詩意。

劍門關以南的四川,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初聽到這個消息驚喜得涕淚交流,沾溼了衣裳。(“淚”既有面對勝利的喜悅;又有對自己長期顛沛流離生活的感慨,飽含着濃濃的愛國之情。)

回過頭來再看妻子和兒子,平日的憂愁已不知跑到何處去了;我胡亂地捲起詩書高興得幾乎要發狂。

白日裏我要放聲歌唱,縱情暢飲,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鄉。

我們要立即動身,從巴峽乘船,穿過巫峽,順流直下到達湖北襄陽,再從襄陽北上,直奔洛陽。(詩人想象自己回鄉極速飛馳的畫面。“從、穿、下、向”四個動詞表現了詩人迫不及待,歸心似箭的心境。)

5.感情朗讀,揣摩情感。

(1)表現詩人喜欲狂的詞語有哪些?(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放歌、縱酒)

(2)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怎麼會如此欣喜若狂?(濃濃的愛國之情)

6.歸納主旨:這首詩寫出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消息後欣喜若狂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0

凡卡

【說教材】

《凡卡》這篇小說由俄國作家契珂夫寫於1886年,當時正是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過着苦難的生活,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契珂夫在父親的雜貨店裏,親眼目睹了父親對小學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學徒的命運。

《凡卡》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採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本學期提出了兩項閱讀的新要求,一是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是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通過前幾組課文的學習,學生已有了一定基礎,本組課文應該進行較爲綜合的練習,而《凡卡》則是難得的例文。由於在第一課時中已經完成了初讀感知、整體建構、略讀“回憶”和學習生字的教學目標,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2.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凡卡》一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要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必須突出重點和難點,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表達方法比較獨特,學生初次接觸,學生領悟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境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初設疑問:

導入新課,從複習課文內容入手,回顧《凡卡》一文的寫作特點,並在學生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追問:凡卡的生活悲慘在哪兒?凡卡的生活爲什麼這樣悲慘?然後引導學生就以這兩個大問題爲統帥,進行探究、討論和交流。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問題由學生自己提出來,探討也就有了熱情。

(二)讀信悟情,解答疑問:

由於課文篇幅比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突出重點,因此我要求學生快速讀信,找出內容最重要、感情烈的段落。接着直奔最重要的部分,指導學生精讀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樣的虐待,設身處地地體驗凡卡內心難以忍受的痛苦,在此基礎上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接着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並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養成邊讀邊思、讀中存疑的良好讀書習慣。到此,學生解決了課始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然後解決第二個問題:凡卡的生活爲什麼這樣悲慘呢?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及課外查閱到的資料談談,使學生認識到凡卡不幸的命運不是偶然的,而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必然結果。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到回憶處,停下來想一想凡卡的“快樂”生活,在學生有所感觸的情況下,教師質疑:這篇小說一半寫苦,一半寫甜,這是不是有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寫凡卡回憶鄉下生活的“快樂”,更襯托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再問再議,拓展練筆:

小說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我要求學生自由讀20.21兩個自然段,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並重點討論問題:凡卡寫的這封信,他爺爺能收到嗎?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引導學生聯繫“地址不詳”,認識到他爺爺不能收到信。然後我讓學生進一步討論:就算凡卡的爺爺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帶回去嗎?在此基礎上,播放最後一節課文錄音,讓學生領悟:對於凡卡來說,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最後,讓學生任選一題做課後擴展練習:

1.課文在凡卡睡熟並做着甜蜜的夢的地方結束了。但夢總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2.讀了課文,你可能有很多話想對凡卡說。先說一說,再寫下來。這樣,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思想感情的體會得到深化。

【說板書和作業】

板書:加上題目只有十個字,簡明扼要地將凡卡現實生活的悲慘與回憶中生活的快樂形成鮮明對比,從而深入體會小說的思想感情和小說表達上的特點。

作業:本文語言生動、形象,情真意切。有描寫人物外貌的,有描寫景物的,也有抒發思想感情的。這些精彩的語句、段落都有積累的價值。因此,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把他們喜歡的詞句抄寫下來。另外,如果教學時間不夠充裕的話,練筆也將作爲作業留給學生。

黃山奇鬆

一、說教材

《黃山奇鬆》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5單元的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是一組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黃山奇鬆》是本單元的首篇,在本單元中起着提綱挈領、舉一反三的示範作用。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鬆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讚歎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於一體,令讀者賞心悅目。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每個自然段可以獨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鬆情有獨鍾。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鬆的動人姿態。寫出了它們的“奇”,是全文的重點段。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美。本課計劃安排二課時來完成,其中第一課時着重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掃除障礙,整體感知,並學習第一自然段;第二課時精讀第二自然段,品味課文“精當”的用詞,體會三送的奇特,發揮充分的想象。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課程標準,我要求學生達到以下幾方面的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句子裏理解描繪黃山奇鬆的詞語,通過學習能夠背誦第二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小組內討論交流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語文合作學習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感受黃山鬆的奇,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說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鬆的美和奇。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通過反覆誦讀,瞭解黃山松樹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讚美之情。

四、說教法

1、創設情境,學生讀課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級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感知,這就對課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因此在第一課時,我採用多媒體播放一組黃山風景圖,並配以樂曲,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無形中爲下面的學習奠定了一個恰當和諧的感情基調。

2、由扶到放,自主合作。本課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質疑問題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髮表個人見解,培養創新意識。

3、以讀爲本,讀中悟情。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以“讀”爲主線,充分體現了“品讀感悟”、“情感薰陶”等語文學科個性。採用“讀—感—品”的方法,既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又注重了引導。

4、參與實踐。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我設計了一個“指導背誦”的環節,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五、說學法

在整堂課中學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爲主。學生在學習目標的引導下,通過教師提供的有關圖片對所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積極思考問題,深入瞭解相關內容。通過師生間的交流、討論,相互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根本轉變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優化學生的學習策略,使計算機網絡發揮的教學效果。

六、說教學過程

1、複習導入

(1)引讀課題後,讓學生提取第一自然段的信息。

(2)完成填空,並朗讀感受作者用詞的精當

2、精讀課文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第二自然段,指名分別讀描寫三鬆的句子,並找出評價的松樹。

(2)重點介紹“迎客鬆”,從描寫迎客鬆“奇”的詞語出發,配合資料、造句,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迎客鬆的形態的奇特,以及生命力的頑強。

(3)用填空的形式指導學生背誦。

(4)放手讓學生自由解讀描寫陪客鬆、送客鬆的句子,朗讀課文時注意對重點詞的分析,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5)對於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安排,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播放配樂圖片,讓學生在欣賞圖片的同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完成填空,感受黃山鬆的千姿百態。

3、拓展延伸

(1)通過讓學生介紹祖國的名勝,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作業的設置。我讓學生在提供的圖片中選擇,仿照課文中三鬆的描寫方式練習寫話,這樣有助於提高學生對文本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情感的昇華。

4、板書設計

因爲第二課時的重點在三鬆,所以我的板書也是以此爲基礎,直觀地展示了課文的重點。

祖父的園子

一、說教材

《祖父的園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爲主題的一篇課文,節選自蕭紅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課文描寫了“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裏勞動的情景,表現了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快樂、自由的家園,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回憶。孩子氣十足的腔調,春天的泥土般新鮮的語言,詩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達方式上的突出特點。文章文字雖然淺顯,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二、說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目標要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因此根據本課及學生的特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A類:

1、認識8個生字,結合課文或藉助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B類:

1、體會“我”在園子裏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生活。

2、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C類:

1、通過閱讀了解作者眷戀童年美好生活和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2、推薦閱讀原著

三、預習作業:

1、我能學會本課的生字和詞語,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還能說出我的學習方法。

2、我會動手查資料,也來認識蕭大作家。

四、說重難點:

新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設定爲:

1、體會“我”在園子裏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生活

2、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五、說學情

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對課文內容進行質疑的能力;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的自主意識已普遍增強,他們對作品的感受逐漸接近作品所傳達的思想感情,他們的心靈能逐漸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能通過閱讀與討論,對作品的感受與理解形成大體共識。充分自主地讀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

六、說教法

在這堂課中,從談話導入,引用魯迅對蕭紅的評價,引發孩子們對作者蕭紅的關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明確文章學習的重難點,而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性,緊扣關鍵字詞句,對文本進行富有個性化的閱讀,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讀句子、談體會、想象情景、有感情地朗讀等方式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七、說學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性學習。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的發展和語文學習得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發揮激發學生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八、說過程

第一板塊:談話導入,走近蕭紅[5分鐘]

語文的學習是以課文文本爲載體,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感知、領悟和運用來完成的。很多時候,通過預習時的初讀課文,我相信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的瞭解。但到了教學時,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就顯得比較零碎。如果這時直接進入對課文的教學,往往學生不能很好地容入對課文的學習中。

鑑於以上想法,因此在導入時,我引用魯迅對蕭紅的評價:“三十年代,魯迅先生稱一位女作家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這位女作家就是蕭紅。”由此引發孩子們對作者蕭紅的關注,此時介紹蕭紅以及《呼蘭河傳》,既使學生了解了作者,也檢查了學生的預習作業(蒐集蕭紅資料)。同時提出問題:“《呼蘭河傳》中蕭紅用許多文字寫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寫家裏的園子。她爲什麼會對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設置懸念,激發孩子們的閱讀期待。

第二板塊:自讀,整體感知[A1A210分鐘]

自讀課文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讀,對文章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對園子形成初步的整體印象,同時對學

生的獨立自學情況及時進行反饋,瞭解他們的學習效果。

第三板塊:細讀品味,體會情感[B115分鐘]

一、把握主線

文章介紹了“園子的特點”和“我在園子裏的快樂生活”。教學時,引導學生從這兩個方面着手理解體會。

二、體會園子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由此可見,文本在整個閱讀教學中仍處於至關重要的地位。如何能更好的關注文本呢?那就要帶領學生真正走入文本。我先以“祖父的園子有什麼特點”爲抓手引領學生研讀,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祖父的園子熱鬧、美麗、自由、充滿生機等特點,從而體會我對園子的喜愛,難以忘懷。

三、感受快樂生活

新課程標準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高閱讀的質量。在學生體會到了園子的特點,我進而引導他們感受園子的快樂有趣的生活,文中的幾個主要場景都透露着快樂有趣,因此讓學生細細品味這幾個主要場景,在感受到趣的字詞、句下面圈圈畫畫,並寫上感受。歸納總結出幾件快樂有趣的事,加以想象,從中體會“我”在園子裏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在讀的形式上我採用默讀,因爲默讀有助於學生用心與文本進行跨越時空的無聲對話,有助於學生產生獨特的體驗迸發思維的火花。爲了便於學生輕鬆體會感受,可以採取表演的形式把幾件有趣的事表現出來。通過朗讀表演讓學生體會園子對我的重要性。這一環節對於整堂課比較重要,因此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

第四板塊:領悟表達特點[B25分鐘]

新課程標準提倡在閱讀中初步領悟文章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我讓學生展開了討論:作者爲什麼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通過交流,老師點撥,使學生明白,作者留心觀察生活,並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寫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第五板塊:課外延伸,聆聽作者的心聲[C1C25分鐘]

1、補充生平,昇華主題

讀罷課文,我們真切的感受到,文中所寫的祖父的園子簡直就是充滿快樂和自由的人間樂園,那麼,蕭紅的童年生活果真這麼幸福嗎?衆所周知,這與作者真正的童年是不相符的。爲了讓學生真正走近作者,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在學習完課文內容後,我將出示一段有關作者的生平,通過其生平與文章情節的對比,讓學生來體會作者寫作時最想告訴大家的是什麼?(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祖父的懷念)從而使文章的主題得到昇華。

2、推薦原著,探究學習

學習完一篇文章並不意味學習的結束,而是另一次深入學習的開始。特別是在新課程大力推崇廣泛閱讀的今天,對於這樣一篇節選文章,我們更應義不容辭得帶領學生閱讀原著。因此,在瞭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後,我將出示一系列問題:是什麼驅使她幾乎每天都要纏着祖父帶她到園子裏去?二十多年過去了,蕭紅爲什麼還會對當年的園中生活這麼眷戀和嚮往?她又是怎樣的一個作家等等。讓學生從中選擇一個問題進行合作探究,進而引領學生去閱讀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

九、說板書

快樂

祖父的園子眷戀懷念

自由

板書設計含概了本文的兩個要點:1、園子帶給我的是快樂和自由2、透過文章想要告訴我們的是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祖父的懷念。板書簡潔,精練,讓人對課文內容一目瞭然。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打電話》是人教社國標版五下第三組中的第四篇課文。這一單元是各種文學體裁的集中展示,《打電話》作爲相聲文稿入選其內。學生對相聲並不陌生,但接觸、學習相聲稿還是第一次。相聲稿正如相聲這種藝術形式所要表現的意義一樣,語言通俗易懂、明快動聽、形象具體、生動活潑、用詞俏皮、豐富多彩,而且字裏行間充滿幽默、誇張、詼諧、諷刺,讓人忍不住開懷大笑,而笑後又有一番啓示留心頭:打電話要直奔主題、言簡意賅,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如果囉嗦,不僅損害自身形象而且影響別人辦事,還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這一意義是這篇相聲稿所要傳達的,也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落實的,因此是教學的重點。作者運用怎樣的語言形式來表現則是學習的難點。

二、說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進一步提高默讀速度,學習瀏覽的閱讀方法。

3.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認識到說話要簡明扼要、不說廢話的重要意義。

學習重點

在笑聲中得到啓迪;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還要說得簡練得體。

學習難點

瞭解相聲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三、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上述目標,結合本文的文體特點和閱讀地位,我認爲運用大問題分塊引領教學時效性會更強,教學塊面也會比較清晰。在自由充分地讀通順的基礎上,我運用大問題引領教學。

問題一:這篇文章中的兩個角色,你會選擇哪一個?爲什麼?

這一問題首先幫助學生概括了已知的簡單的內容,即文章是分甲和乙兩個角色寫的,然後給了學生一個思考方向,那就是會選擇哪個角色。這一選擇背後的原因就是學生對文章說話量上的瞭解和說話內容上的理解。預計學生從量上談原因會說甲說得多,乙說得少,從而做出自己的選擇;從內容上談原因可能會說甲說的話有意思,會逗人發笑;乙說的不太好笑;甲說的話標點運用特別豐富,乙說的話標點不太多;甲說的話裏有很多語氣詞,乙說的沒有……我想,學生會依據問題的方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從而有很多比較,對文章有了初步的個性化的理解。

問題二:在這篇文章中,你讀到了那些有意思的地方?這些有意思的語言是想告訴我們什麼?

相聲的首要意義無非是想讓觀衆開懷一笑,那麼它的語言上必定會有引人發笑的地方。這一問題正是引導學生關注語言,讓學生浸潤在語言中感受相聲語言的幽默、風趣、詼諧等特點。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推斷,學生會抓住"喂……喂……怎麼不說話,哎呀,拿倒了!""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呃,猜不着我告訴你。我姓囉,我叫囉嗦。"等句子來談自己感覺到的有意思,學生找到了,可以用模仿朗讀的形式來體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隨機地把相聲語言幽默、風趣、誇張、諷刺的特點滲透進去交流,讓學生不僅體會到有意思,還能瞭解到有意思的語言是運用怎樣的方法來寫的。這還不是內容教學的全部,還應該在學生說過笑過之後激發他們的思維:作者在逗引我們發笑的同時又想告訴我們什麼呢?有了衝擊思維的問題,學生纔會反覆地咀嚼語言,明白其中隱含的意義。

問題三:同樣是對話,你覺得這篇文章和《小苗和大樹的對話》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請大家靜靜地回憶,細細地比較。

這一問題主要落腳於對這一篇相聲稿總體上的把握,瞭解其特點。通過與《小苗和大樹的對話》的比較,引導學生去發現,同樣是對話,訪談和相聲不一樣,前者所談內容主次不明顯,平等交流,後者一唱一和,主次分明;前者語言上儘管比較口語化,但用詞還是挺講究的,有些地方還是書面味兒很濃,而後者完全是爲口頭藝術的需要而創編的,因此,全口語化,文字中還保留了好些口頭禪。這些特點的比較、發現,爲學生試着演相聲做準備。

問題四:通過對這一則相聲內容上的瞭解和語言上的比較,現在,你覺得相聲有什麼特點?老師建議你結合電視上或是生活中看到的從形式上和內容上以及語言特點上等各個方面自由地來說說。

對相聲特點的梳理是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瞭解相聲,爲講相聲做更充分的準備。在交流的過程中,伺機告訴學生"說學逗唱"和"抖包袱"等一些有關相聲的基本常識,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到淺層的理性認識的高度。

最後,請學生與同伴合作,選取課文中的一個片段排練,並在課堂上指名兩三組表演。

以四個大問題引領,從內容和寫作特色等板塊對相聲稿這種語言體裁和相聲這種藝術形式有了綜合性的'瞭解,而且化了解爲理解,落腳到相聲的表演。我想,學生經歷了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就已經與相聲這門陌生的藝術牽手了。

四、說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平常說話呀,要講究藝術。楊氏之子與孔君平的對話,風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晏子的能言善辯讓我們領略了機智應對的語言魅力。今天我們來學習《打電話》一文,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又能感受到什麼呢?

2.揭題:打電話。

3.談打電話。

(1)導語:同學們一定都打過電話,電話使人們的交流變得方便快捷,打電話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麼呢?(儘量地節約時間)

(2)如果你要給你的好朋友打電話,約他晚上六點半在某電影院門口見面,一塊看電影,你會怎麼說呢?

(3)模擬計時錶演。

(兩個學生上臺模擬表演,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_______ 分鐘

小結板書:簡練、得體、明白。

(4)這麼一點兒事,如果有人打了兩個多小時,你們信不信?讓我們一起欣賞相聲《打電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瞭解相聲主要內容。

(1)學生自學,自由讀課文。

(2)檢查自學,正音。呃、耗子、囉嗦、嘚兒啷

(3)交流:這個相聲說的是一件什麼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通順。

(1)找一個小夥伴分角色練習對話,並互相評價。

(2)擂臺賽:各小組推薦兩人,競賽讀。(教師、他生當評委)

(三)、再現課文,深入領悟

1.討論:甲、乙說話各有什麼特點?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勁猜。呃,猜不着我告訴你。我姓囉,我叫囉嗦。

乙:是夠囉嗦的。

甲: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廢話,可不是女的嘛。

(2)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麼事嗎?學習嗎?不學習呀。開會嗎?不開會。

乙:廢話。

甲:討論嗎?不討論。

乙:人家沒事。

甲:太好了。我請你聽戲好不好?票都買好了。長安大戲院,樓下十排三號五號,咱倆挨着。票價八毛一張的,我買了兩張,一塊六,我給了他五塊,他找了我三塊四。

乙:他在這報賬呢!

2.歸納:作者在這裏極盡誇張之能事,把一個囉嗦者說話囉嗦表現得淋漓盡致。

3.小組練習:小組內練習表演《打電話》

4.集體推薦兩人上臺表演相聲《打電話》,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_______ 小時

小結板書:囉嗦、耗時、誤事。

5.暢所欲言:通過觀看相聲《打電話》,你受到了什麼樣的啓迪?

6.小結:說話太囉嗦不但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還會耽誤事情,我們平時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得體,還要說得簡練才行。

(四)、學生選讀,瞭解相聲

1.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片斷瀏覽,體會相聲特點。

2.學生談自己對相聲語言特點的感受。

3.教師小結:通俗易懂發,如話家常;幽默、風趣、誇張。

4.欣賞表演,進一步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播放事先錄製的該相聲表演錄像,一邊欣賞一邊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5.小結:相聲不僅是說,還是唱,相聲以反映現實生活爲主要內容;相聲常常在最後要"抖包袱";相聲是笑的藝術,又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可以讓人們在笑聲中得到啓迪……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2

一、教材淺釋

《城南舊事》的特點:每一章節表面上幾乎都沒有緊湊的情節,但在一個不過七、八歲的小女孩眼中看到的小世界,後面卻是一個悲慘的大世界。整篇小說作者曾未逾越這個孩子有限的觀察,她的天地幾乎侷限在五十年前北平城的城南一個四合院裏。全文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出發,語言特色鮮明。

選編《竊讀記》課文的原因是:本組教材以“我愛閱讀”爲專題進行編排,選編的課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都緊密圍繞着閱讀。教材的安排上,目的是要引導學生把握住要內容,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感情,在閱讀中能夠結合學習和生活實際,習得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重要意義,從而激起閱讀的興趣,逐步養成閱讀的習慣。

本篇文章的特點:

《竊讀記》:生動細緻地刻畫臺灣作家林海音小時候竊讀的心理和樂趣,表達對讀書的熱愛。課文以“竊讀”爲線索,以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衆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作者善於通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表達自己的感情,在“竊讀”這種氛圍中,一方面享受閱讀的快樂,一方面還要時刻關注周圍的環境,非常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心情變化,使人如歷其境。

此外,作者還善於用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通過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寫出了書店的顧客之多,更表現了“我”對讀書的如飢似渴。

二、明晰學情

學生與這篇文本之間存在在一定的距離感,包括時間的距離和空間的距離,學生很難理解那時作者所處的年代特點以及她所生活的環境特色。這些都是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去滲透的。這篇文章對於學生來說能讀懂她的主要內容不難,難在領悟和模仿她藉助語言文字的特殊表達方式所營造的情感及畫面效果。這是學生需要提升的部分。另外,由於學生們大多數家庭的文化素養不高,家中沒有較多的藏書,所以沒有多少課外閱讀量,語言積累和語言感受力相對就比較缺乏。所以通過這節課的共同學習,希望學生能夠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對讀書或者某一本書產生閱讀興趣。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圈劃描寫心理活動、動作的語句,初步感受作者的寫作特色,揣摩出人物思想情感變化,並能試着仿寫句子。

2.通過朗讀、圈劃和討論等方法,體味竊讀的滋味。

重點:圈劃並有感情的朗讀竊讀時心理、動作描寫的語句,瞭解作者寫法上自語式的'獨白等特點,從而體味竊讀的滋味。

難點:揣摩人物情感變化。

四、教法運用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帶問題細讀、散讀、默讀、讓學生感悟作者平實、自然、柔美的風格。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自主合作: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4.多元評價法: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採用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和師隨機評價等方法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的熱情和自我思考的空間,達成讀說等方面的增量。

五、學法運用

強調學生自己的感受。

教材的編排也體現了這種理念,如課文練習的設計,強調學生自己的感受。如“課文中有很多地方寫出了我如飢似渴地讀書,抄寫這樣的句子,並說說感受”,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關注課標,會發現多處帶有“自己”這個詞的表述,例如:拓展自己的`視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通過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等。

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心到、手到”,積極讀書,抓住文中描寫的細節重點。

2.朗讀法:指導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六、過程展現及涵蓋的理念

(一)導入

教師出示《城南舊事》這本書,簡單介紹作者的生平然後老師用排比的方式,詩意的介紹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比如:在這本書中有小英子眼中:街道上留下的駱駝隊的身影,有她耳中四合院裏傳來的夥伴的嬉戲聲,也有……。同時,課件隨即播放作者書中描述的老北京的場景,包括街道,駱駝隊,四合院,書店等。

接着導入本文的學習,老師這樣描述:今天,讓我們一起跨越時空,走進其中的一篇《竊讀記》,隨小時候的林海音一起走進書店,去感受她的竊讀滋味。

導入設計的想法在於【語文學習要尊重作品本身,閱讀的過程首先是一個還原的過程,所以有必要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與作者及文中所提到的環境的距離】

(二)進入課文的賞學

賞學設計思路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知道寫了什麼?真切感受作者筆下竊讀的場景。二是讓學生了解文本是怎麼寫?也就是語言表達的特點。感受到作者竊讀的複雜的情感體驗。從這兩個方面入手提升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同時也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方式。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黃河的主人》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意蘊深刻、震撼人心的優美散文。

這篇散文描寫了波浪洶涌的黃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駕馭黃河的風采,讚揚了艄公憑着勇敢、智慧、機敏,戰勝驚濤駭浪的黃河精神,並以“黃河的主人”的美譽來讚美他。

課文按照人們觀察事物、瞭解事物的規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細看羊

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順序來結構全文。

文章開篇並沒有直接描寫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濃墨重彩寫黃河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險惡氣勢,極力渲染黃河氣勢之大、險情重重,爲下文描寫黃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鋪墊。

洶涌奔流的黃河足以讓作者驚歎不已,然而更使作者驚訝的是在湍急的黃河上還有羊皮筏子貼浪前進,如履平地,而且還載着六七個人,文章到此,場面驚心動魄,行文跌宕起伏,處處充滿驚奇,扣人心絃,易於引起讀者的高度注意。

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談笑風生,勇敢大膽,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穩健、從容不迫的氣質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靈,震撼了讀者的心,讓人感到人類的偉大與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稱艄公爲“黃河的主人”。

綜觀全文,課文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層層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揭示課文中心的重點句,即“他憑着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爲黃河的主人”。教學的難點是幫助學生弄清課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間的`有機聯繫。

二、基本理念

強化理念淡化理論,是我在語文教學研究與實踐中一以貫之的做法。作爲一名在語文教學第一線跌打滾爬了十八年的教壇老兵,以下六個方面的基本理念,是我在新課程實施的背景下,融合教與學的長期實踐經驗,概括提煉的具有濃郁個人風格的東西,它們貫穿於我的每一節課堂教學。可能有失偏頗,就教於在座的諸位專家。

1、語文觀:語文是學生自己學會的,不是老師教會的;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十字經”課課要念。

2、質量觀:全體發展、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差異發展、可持續發展。

3、角色觀:蹲下來看孩子;師生是共同的研究者;走近學生,走進學生(讓師生的心靈在課堂上呼應起來);鼓足教育期待的風帆(它是催化劑,催化創新的意識;它是播種機,播種的希望越大,收穫的果實越多;它是童話的聖殿,將課堂變成學生的精神家園)。

4、教學觀: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方法、重情趣。

5、設計觀:目標與智能的多元化,內容與方式的選擇化,結構的模塊化(變線性結構爲模塊結構),節奏的彈性化(與學生的學習情緒諧振)。

6、評價觀:評價是激勵的藝術。在我的課堂上,不僅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而且有學生對老師的評價,這種多元性、多主體的評價,形成了一種強力“思維場”,讓學生的思維在強力碰撞中迸發美麗的火花。

三、教學設計

共分四個模塊。

第一模塊:整體感知,初步感受黃河。

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後用一個詞語(最好是成語)說出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

第二模塊:“多管齊下”,深入感受黃河。

1、多媒體出示課文第一節內容。指名感情朗讀,齊讀。

2、小組合作學習:除了用朗讀來表現黃河的氣勢之外,你還能用哪些方式來表現呢?

3、多媒體出示“巨石被推入黃河中,推出幾十米遠”的動畫演示。

4、播放黃河萬馬奔騰、滾滾東流的錄像。看後再次感情朗讀。

第三模塊:讀寫結合,內化精神。

(一)讀

1、激發、體驗情感:如果是你在這黃河的羊皮筏子上,你的感受如何?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樣呢?細讀課文2~6節。

2014/6/22 4:05:12>2、黃河的主人又是怎樣的風采?練讀第6節。說說你覺得應該怎樣讀。

(二)寫

學生自主選擇其中一項練寫:

1、圍繞“專心致志”展開想象,把“艄公駕駛筏子破浪前行”寫具體。

2、圍繞談笑風生展開想象,把乘客的表現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寫具體。

體會以上兩項之間的聯繫。

第四模塊:延伸拓展,昇華主旨。

剛纔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黃河波濤洶涌、濁浪排空的氣勢,領略了黃河主人勇敢鎮定的風采,此時,你想說些什麼?

學生自主選擇:

1、黃河,我想對你說……

2、艄公,我想對你說……

3、同學,我想對你說……

4、我想對自己說……

5、我想對××說……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金蟬脫殼》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七課。課文主要介紹了自然界的神奇現象以及偉人觀察事物認真細緻甚至爲之獻身的精神,學習這個單元,能夠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認真細緻地觀察周圍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並進而培養出做事認真細緻的習慣。

《金蟬脫殼》這篇中,作者用精妙的文筆清晰細膩地爲我們呈現出金蟬脫殼的整個過程,對金蟬脫殼前、脫殼中、脫殼後三個不同時期金蟬的行爲作了詳細敘述,在對關鍵場面中動作的描寫都各有特寫,字裏行間充分洋溢着作者對觀察到金蟬脫殼過程的喜悅以及對大自然神奇的熱愛與讚歎之情。

學習這篇課文,不僅可以積累一些生字詞,瞭解到大自然中類似金蟬脫殼等現象的神奇,從中得到強烈的震撼,還能學習到作者觀察事物認真細緻的態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啓發:只有觀察得認真細緻,才能寫好。

1.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基於對教材結構和教材內容的這種認識,結合着小學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本課我確立了三個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本課中的10個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②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③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樂於觀察事物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事物認真細緻的精神。

教學重點:本課重點是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掌握金蟬脫殼的神奇過程以及在金蟬脫殼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體會到作者觀察的認真細緻。

教學難點:本課的難點是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樂於觀察事物的興趣以及培養學生觀察事物認真細緻的精神。

二、說教法

本課作者觀察金蟬脫殼過程認真細緻,敘述詳細生動,語言極富有表現力,充滿了情趣,根據的這一特點,我將充分發揮學生作爲閱讀主體的作用,運用啓發式教學法,結合圖片等教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播放視頻真實再現金蟬脫殼過程的神奇變化,激發學生觀察認真細緻觀察事物的興趣,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基於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啓發式教學法:通過問題來啓發學生進入對金蟬脫殼神奇過程的濃厚興趣中,展開對本課的學習。

2. 多媒體展示法:利用圖片來進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並通過視頻的播放爲學生還原金蟬脫殼的全過程。

三、說學法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都見到過金蟬,卻很少有學生見到過金蟬脫殼的過程,因此在教師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可以思考自己以前見過的金蟬是什麼樣子,在教師出示金蟬圖片的時候,可採用:

1. 自由想象法:學生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想象力,結合課文內容去想象金蟬脫殼的過程到底會是什麼樣子的。

2. 直接感知法:在此基礎上,通過觀看教師播放的金蟬脫殼的視頻,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發自己觀察事物的興趣並培養認真細緻的精神。學生要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四、說教學過程

由於本篇課文是自讀課文,因此我把這篇課文設置爲一個課時。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藉助多媒體等相關手段,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1. 導入新課:(2~3分鐘)

複習上節課的基礎上通過提出新問題來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既概括和複習了舊知識,又通過關於禪的謎語引出新知識,從而展開本課題的學習。這是教學過程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我的導語是這樣的:蟬歌唱非常的美,讓我們充分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也體會到只有認真細緻才能看清楚自然界的神奇景象,自然界的神奇現象是非常非常多的,比如——金蟬脫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見過金蟬嗎?見過金蟬脫殼嗎?金蟬脫殼的`過程會是什麼樣子呢?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學習《金蟬脫殼》這篇一起來了解一下。

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併爲學生出示本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同時,大致理解生字詞的寫法和意思,把握課文大意(5分鐘)

2. 講授新課:(25分鐘)

在學生掌握生字詞並對課文又大致理解的基礎上,出示金蟬脫殼過程中不同時期的圖片,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思考金蟬脫殼的情形。

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可以大致歸納出課文從“脫殼前、脫殼中、脫殼後”三個部分寫金蟬脫殼的過程。

在此基礎上,我開始講授課文。在講授課文的過程中,我突出重點,充分利用教具來爲課堂的學習增加趣味性,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金蟬脫殼過程的神奇。

在完成對金蟬脫殼過程的講解的基礎上,爲了使學生對金蟬脫殼過程的理解更加直觀,我爲學生播放金蟬脫殼全程的視頻。通過視頻與教材的結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金蟬脫殼過程的神奇。

3. 課堂小結:(2-3分鐘)

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能在回顧全文的基礎上,再次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發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培養認真細緻觀察事物的習慣。

4. 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並及時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更直觀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我的板書設計是:

脫殼前

金蟬脫殼 脫殼中 背→頭→腳→尾

脫殼後 翅膀→大 顏色→深

翅膀→斑紋 觸角→光環

5.佈置作業:

針對學生對本課生字詞的掌握不是很熟練,爲了使學生能充分掌握本課知識,我爲學生布置了作業。

我佈置的作業是:

(1)本課生字每個寫一行並組詞。

(2)課下嘗試着認真細緻觀察事物,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敘述。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5

《瘸蟬》以時間爲線索,記敘與描寫相結合,並巧妙地運用了對比。作者讓人不知不覺中感悟一個深刻的道理:一方面,好心未必能辦成好事,善意卻有可能帶來了悲劇;另一方面,痛苦與挫折是成長旅途中不可缺少的財富。

這組單元的主題是感受智慧的啓迪,而本文是落實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發展語言、啓發思維、啓迪智慧的好課文。今天我所上的是本課的第二課時。下面我來說說這節課設計理念:

  一、基本理念

作爲語文教師,我們要明確一點,那就是:閱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閱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的陶冶思想情操,啓迪智慧。《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的綜合能力是閱讀技能的分項訓練逐步形成的。本節課就以新的課程理念爲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培養閱讀能力,發展思維,啓迪智慧。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學習從關鍵詞入手有條理的複述課文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中重點詞句。

3、通過課文具體的語段的品讀,感受蟬蛻變過程的痛苦與煎熬,感悟作者具體生動地描述。(重點)

4、領悟這篇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從中獲得啓示。(難點)

三、教法

爲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全面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我力爭做到:努力啓發誘導,變“教”’爲“導”,變爲引導學生探索、發現文本中的內涵。充分發揮朗讀、默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啓迪智慧的作用,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

  四、學法指導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爲善教者也。”教師要成爲“善教者”,就必須進行學法指導,根據本課特點,着重指導學生運用以下方法學習課文:

1、以重點詞爲索引,以詞繞文,串珠引線,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敘述線索,學習有條理地複述課文。

2、從重點段入手,加強字、詞、句的訓練,避免面面俱到,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五、教學設計

1、複述導入

複述課文的目的在於溫故知新,爲深入探究文章的內涵作準備,使教學前後銜接。首先請學生填寫課中詞,回憶課文語句。接着指導讀詞,讀出詞中的情感。在讀懂、讀出情感的基礎上嘗試有條理地複述課文,是思想、語言表達相互融合的一項綜合能力訓練,也是本課教學突破重難點的重要一環。

2、導之以讀

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因此本課時通過提問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同樣是經歷蛻變的蟬的幼蟲,爲什麼會出現不同的結局?是什麼導致了這種不同的結局?爲進一步深究因果、回答問題奠定基礎,達到以讀代問、以讀代答的目的,具體感受課文中的內涵。而教學中教師的範讀、學生的感悟讀、重點詞句的品讀,都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3、導之以思

這篇課文中所描寫的蟬蛻變的'過程確實是激烈、痛苦、讓人於心不忍。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去體驗那種煎熬呢?首先我讓學生獨立去讀、去批註、去感受。而後,我展示了一組蟬蛻變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地去感受。抓重點段,引導學生細緻品讀,自讀思考,感悟蟬蛻變過程中的所要忍受的痛苦與煎熬,從而明白蘇格拉底爲什麼要幫助這隻蟬。思考之後進行批註與交流,珍視學生潛心讀書、認真思考的點滴感悟。

4、導之以悟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成長的體驗。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接下來的拓展環節啓發學生思考:在爲蟬惋惜的同時,你感悟到了什麼?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這樣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口頭的表達能力。

5、導之以說

在學生充分交流閱讀體會後,引導學生大膽想象,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的表達,將課文內容進行拓展,把自己設想成那隻瘸蟬,換位思考,進行說話練習,使學生在這樣的練習中進一步提高認識、昇華情感,引發共鳴。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內涵,也把文章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了。

遺憾的是教學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讀的重要性沒能很好的發揮,學生互相質疑的積極性沒能開發出來,課堂氛圍調動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定會把每一步都走紮實,使語文課豐富起來!

我真誠地希望: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輕鬆快樂而有所收穫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