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說課稿範文錦集

說課稿範文錦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範文錦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範文錦集

說課稿範文錦集1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點、線、面、體》,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地位與作用)

《點、線、面、體》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4章第1節第2個課題。因此,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後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進一步認識點、線、面、體的概念。

(2)理解點、線、面、體之間的關係。

2.解決問題:

使學生經歷用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用它們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3.情感態度:

讓學生認識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各種數學活動發展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識。

三、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點、線、面、體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點動成線、線動作成面、面動成體的活動。

由於這個活動比較抽象,爲了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上談談。

四、教法分析

爲了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教學流程:

活動1

從靜態的角度認識體、面、線、點之間的關係,即“體由面組成,面與面相交成線,線與線相交成點”。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爲了突破這個重點,我將抽象的概念融於大量生動形象、具體的實例中,有助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記憶。讓學生體驗圖形是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從而使學生樂於接觸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活動2

從動態的角度認識點、線、面、體之間的關係,即“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這是本節課的難點,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通過活動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讓學生認識到通過觀察、實驗、類比、推斷可以獲得數學猜想,體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性和創造性。

活動3

通過實例讓學生了解幾何體的組成,即“點是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小結

通過小結讓學生明白,本節是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幾何體又進一步抽象出體、面、線、點基本元素,最後又由這些元素得到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即“由具體——抽象——具體的過程”。同時讓學生初步學會反思。

佈置作業

鞏固所學的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六、板書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本節課的脈絡。

七、課後反思

這節課,通過三個活動引導學生認識點、線、面、體及其之間的關係,使學生經歷用圖形來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並會用他們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並鍛鍊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當然,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比如:第三個活動沒能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和歸納,在學生探究的時候,引導不夠。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多想信學生,讓他們多說,老師少包辦,這樣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最後我以這樣一副對聯結束這節課:

上聯加減乘除謀算千秋功業

下聯點線面體描繪四化藍圖

橫批你行我也行

謝謝各位。

說課稿範文錦集2

一、說教材

《牧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詩,本單元以“童真童趣”爲主題,本首詩主要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表現出牧童心靈的自由自在,無牽無掛,自然放鬆。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充滿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嚮往與追求。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編寫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牧童、蓑衣、鋪”等生字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默寫古詩。

3、通過看註釋、圈點批註、想畫面等方法,理解詩意,並會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意。

4、通過古詩的學習,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與快樂。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爲了能順利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重點是:通讀古詩,再通過看註釋、圈點批註、想畫面等方法,理解詩意。

難點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與快樂,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5、說學情:五年級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基本能借助註釋、工具書、看圖想畫面等方法讀懂古詩大意,但是,他們對古詩背後蘊含詩人的情感還不能深刻體會,此時,教師就應適時點撥引導。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曾經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爲了突出重點,攻破難點,解決疑點,再結合本課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教學方法:朗讀感悟法,例如:初讀古詩時,我讓學生充分的把古詩讀幾遍,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再讀古詩,通過個別讀、齊讀、對讀等方法讀出層次美,讀出情感。其次我還運用了圈點批註法、點撥引導法,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去解決問題。

學法: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已經成爲課堂教學的關鍵,可是學生獲得知識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我首先引導學生學會圈點批註,運用圈點批註法閱讀xx。可以在圈點中積累詞語,在批註中感知語言,感知作家作品所表達的情感,這樣課堂就會有了語文味。學生運用圈點批註法,就如擁有了學習語文的一把鑰匙。例如:在初讀古詩這一環節,我讓學生邊讀邊用斜線畫出古詩的節奏,用圓圈畫出不認識的字詞,然後和小組的同學交流,力求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其次教會學生合作交流,學生在初讀古詩的基礎上,邊讀邊勾畫出重點詞句,並在旁邊處寫上自己的感受,就疑難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以求明確,解決疑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總結規律。這種方法最大的特點就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敢於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我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原則,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環節我藉助多媒體回憶童年生活的情景,從而引入古代兒童的生活又會是怎樣的?這樣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多種感官,引發學生的思考,自然而然的會把學生帶入文本。

2、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新課標指出:“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學生也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本環節我讓學生充分的把古詩讀幾遍,學會圈點勾畫,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組內互相學習,重點理解“蓑衣、鋪”字,爲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藉助一些圖片幫學生理解詞語,指導學生讀通古詩,讀出節奏。真正體現了學生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

3、研讀古詩,深入思考

閱讀教學正像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蘇霍姆林斯基還說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鼓勵學生,不僅要讀通古詩,還要想象畫面讀懂詩意,結合學法指導,重點採用朗讀,圈點批註、合作交流等方法,指導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悟理。主要抓住以下三個環節:

(1)、出示自學任務。

(2)、學生自己對照任務自讀自悟,期間自己用圈點批註的方法嘗試解決問題。

(3)、小組的同學一起交流自己想法,我作爲引導者,適時抓住學生交流的精彩詞句、語段談體會,談作者用詞的好處。

例如:抓住“鋪”想象畫面,品讀“弄”感受情趣,想象“臥”感悟形象。然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去感受xx所表達的情感,我還鼓勵全班同學敢於大膽對個別同學的發言做出合理的評價,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在品讀中積累語文,在合作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4、拓展延伸,讀懂詩人

(1)、學習古詩,不僅要讀出詩中畫,還要讀出詩中人,也就是詩人的思想體現,爲了解決這一難點,本環節我引入詩人的背景資料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體會詩人對自由、悠閒的田園生活的嚮往,之後我還出示了幾首古代兒童詩,拓展知識,開闊視野,學生通過讀,突出單元主題。

(2)、一節好課的結束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所以我針對本節課的學習情況佈置讓學生課後蒐集更多的兒童詩去讀一讀(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閱讀量。又達到了課內外知識相連接目的)

四、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課堂的濃縮,本節課我主要抓住學生對牧童的評價語言和作者情感表達的概括進行板書,這樣結構清楚,層析分明,力求達到簡潔明瞭,便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五、說反思:

以上就是我預設的一堂課,本節課我主要是打破了古詩教學中逐詞逐句的串講串問,通過想象畫面,抓關鍵詞,品精妙處,進一步想突出語文味,不過課堂是生成的過程,課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跟預設有偏差的問題,但我會努力根據課堂生成的機智去隨時調整、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範文錦集3

一、說教材

《凡卡》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第12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xx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寫的信的內容”和“凡卡的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採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爲: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初步領悟xx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xx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xx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xx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初步領悟xx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景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三、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初設疑問

由“聖誕節”這一西方節日談起,此節日相當於我們的春節那樣隆重。當我們沉浸在新年的快樂之中時,在19世紀的俄國有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凡卡,在最快樂的聖誕節夜裏,孤零零的正邊哭邊給他爺爺寫信,大家想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1、快速讀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讀書就有了熱情)

2、瞭解課文內容,分清作者敘述的'內容、信的內容、回憶的內容。

(二)重點段落,精心研讀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比較複雜,必須突出重點段落,才能觸類旁通。信的內容中,重點感悟是“凡卡學徒生活苦”(第8自然段)。回憶的內容中,精讀“凡卡與爺爺砍聖誕樹”(第13自然段),深入理解xx最後一段(第21自然段)。

1、指導感悟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指導過程如下:

師:凡卡在信中向爺爺訴說學徒生活的事中,哪件事留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師:那好,大家再認真閱讀這些內容,看看通過哪些詞句讓你感受最深?(學生自讀本段)

生:我對凡卡捱打這件事情感受最深。通過“揪”、“拖”、“揍”這些詞,我彷彿看見了凡卡捱打時滿地翻滾的樣子。

生:我對老闆娘拿魚嘴“戳臉”,夥計們“捉弄”他,老闆隨手“撈起”個傢伙就打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們拿凡卡不當人,我們彷彿能聽見凡卡捱打時痛苦絕望的慘叫聲。

師:說得好,體會得很深。還有想說的嗎?

生:我對凡卡捱餓這件事情感受很深。從“一點麪包、稀粥”等詞我能體會到凡卡幾乎天天捱餓,我彷彿能看見他瘦得皮包骨的樣子。生:我對凡卡挨凍、睡不好這些內容同樣感受很深。“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還有一處“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從這些內容中,我彷彿能看見凡卡縮在牆角里瑟瑟發抖的樣子。

師:大家體會得多深啊!從凡卡受到的這些苦中,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什麼? 生:他的命運很悲慘!

接着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了凡卡的悲慘生活。

凡卡回憶的“快樂”生活,是和爺爺去砍聖誕樹的情景。這一段放手學生去讀,讀出凡卡的快樂和爺爺的有趣。讀後教師質疑:課文寫了凡卡學徒生活苦,爲什麼又回憶凡卡鄉下生活的“快樂”,這是不是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這樣寫更反襯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拓展想象,深化主題

課文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凡卡》的末尾段寫道:“過了一個鐘頭,他懷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裏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爺爺,搭拉着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着尾巴??”本片段以省略號結尾,作者沒有告訴讀者小主任命運的最終結局,對此,我爲學生創設一個拓展想象的空間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去共同完成這個懸念,同時也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師:小凡卡滿懷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美好願望能實現嗎? 請同學們動腦筋思考後,跟自己的學習夥伴交流或討論一下。

四、板書設計:

15凡卡

乞求爺爺帶他回去

捱餓捱打睡不好被欺負

{沙皇統治,命運悲慘}

說課稿範文錦集4

一、說教材:

《快樂的節日》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十三單元“快樂的生活”中的第一課。本課課文是一首唱了近五十年的歌的歌詞,從新中國建立的喜悅,唱到社會主義新生活,唱到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因爲它傳達了時代的脈搏和氣息,又切合兒童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原文共有三節,這裏只選了兩節。末段是副歌。本課時爲第一課時

二、說教學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節日帶來的快樂。

(二)、過程與方法:

1、在拼讀中獨立識字

2、通過朗讀感受生活的快樂。

(三)、情感價值觀

在朗讀中體會快樂,做一個好學生。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會讀寫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說學情

東河小學二年級共有22名學生,他們能夠藉助拼音認識生字,以養成在初讀課文時劃出並讀一讀的習慣,有小組合作的經歷,部分同學寫話的能力比較強,喜歡畫畫和讀書的同學比較多,經過將近一年的訓練,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課前預習的習慣,能夠進行獨立識字。已有老師利遠程教育資源給他們上課的.經歷。

五、說學前準備:

(一)學生準備

1、預習本課生字並在書上畫出生字詞

2、正確的朗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與讀懂的地方

3、有條件的,可以和高年級同學學唱《快樂的節日》

(二)教師準備

1、教學掛圖

2、遠程教育中的課件及自制語句測讀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巧鋪墊

我充分利用課前預備短短的五分鐘反覆播放遠程教育資源多媒體課件《課間休息》中的《快樂的節日》並鼓勵學生學唱,目的是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因爲低年級喜歡觀察陌生人。當熟悉的、歡快的音樂一響起來,他們就不知不覺隨着音樂哼起來,唱起來。我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充分利用他們的無意識達到了我讓他們初步感知課文的有意識目的。實現了語文課與音樂的整合,爲下一個‘導入新課’教學順利展開做一個作了鋪墊。

3、自由突個性

“一切都是爲了學生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再這節課當中,我首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畫,找出課文中你認爲那些語句是寫快樂的節日,讀中有思,讀中動筆。既滲透了“不動筆不讀書”的道理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習慣,又處處突出了“你”。其次,以學生評價老師、學生之間互評等多種評價創設師生平等的氛圍。,讓學生說當小老師帶讀生,自己設計即將到來六一兒童節。自己的節日自己做主。

4、突出整合創情境

在這節課中,我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進行了學科間的整合。首先是利用《課間休息》課件與音樂整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順利導入了新課。其次,我利用《課文誦讀》課件指導學生進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環節教學,學生的參照物更加標準。利用《學一學》解決識字實現了遠程教育資源與語文課程的整合。

總之,本節課我設計的思路是: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還評價的權利於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合作探究,細讀品味倡導個性化閱讀。

說課稿範文錦集5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Rulesrundus“

一.說課內容:

本單元是九年義務教育英語六年級第一冊第二Mdule第7單元的內容。

二.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第七單元的第一課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看到很多有關規則的標誌。正是因爲有這些規則和標誌,我們的社會才井然有序。本課時我們將講到在哪裏我們有規則,以及這些規則的意義。從而讓我們學生了解規則,並遵守班級規則,學校規則和社會規則。創造和諧社會,共同爲創建平安世博添一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用介詞來表示地點,用情態動詞ust,ustn’t來表示義務和禁止。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方位介詞和情態動詞的運用。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老師的引導,講解,學生的反思,觀察和討論等活動,使學生髮現身邊的規則,並瞭解這些規則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的思考,觀察和討論,引導學生了解掌握方位介詞的運用和情態動詞來表示禁止做某事。讓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在生活中來掌握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本節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從身邊感興趣的事情出發,高高興興地進入英語學習的世界。在探索中激發興趣,從發現中尋找快樂。從而瞭解規則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團隊合作精神。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在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輔導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我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

學法:從尋找-------探索-----發現到運用,即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情景,注重教師的導向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以致用。

六.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1.創設生活情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

說課稿範文錦集6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42、43頁的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1~5及0的認識和相應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會用這幾個數表示事物的個數,也體會到能用它們表示事物的位置順序,而且還會比較它們的大小。“6和7的認識”要讓學生體會6、7的意義,體會數學符號的價值與作用,爲形成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創造條件。

二、說教法

1、發揮主題圖背景的作用,理解6和7的意義。

6和7都是抽象的,要認識它們必須爲學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現實背景,讓6和7與它們所表示的事物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對應起來。教學中,注意發揮好第42頁主題圖的作用。先讓學生從整體上說一說勞動場面,再讓學生找一找、數一數、說一說,找到可以分別用6和7表示的事物,再用圓片、小棒擺6和7,用課件展示生活中的6和7。從這許多的6個事物和7個事物中抽象出6和7,使學生經歷數學符號化的過程。最後讓學生說一說身邊的事物,那些可以用6、7表示,幫助學生理解6和7的意義。同時,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用數表達、交流,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2、引導學生參與,領悟數的順序。

理解6和7的意義,讓學生找數量是7的事物時,實際上已經

爲數序的`學習埋下了伏筆(6個學生加上1個老師是7個人,6張課桌加1張講臺是7張桌子,6把椅子又搬來1把是7把椅子……),初步感知數序;擺圓片、擺小棒以及在計數器上撥珠,都蘊涵着6比5多1,5比6少1;在直尺上看一看、指一指、認一認,使學生感受到7的前面是6,6的後面是7,進而領悟到數不僅可以表示事物的個數,還可以表示位置順序,這樣讓學生經過多次接觸相關的實例,在現實背景下體驗、在實踐過程中體驗“幾”和“第幾”的區別。

3、創設情境,把握數的大小關係。

事先找到年齡分別爲5、6、7歲的三個學生,讓他們來比較年齡的大小,進而得出5、6、7三者之間的關係,在具體的情景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在理解大小關係的同時加深對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

三、說設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2、43頁的內容,練習七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數數、交流等活動中熟練地數出數量是6 和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6和7,會用這兩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認識6和7的過程中,學會合作、交流,並能用6、7表示身邊的事物,感受數學的價值,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感受保護環境、講衛生、愛集體等方面的教育。

教學重點:

能熟練地數出數量是6、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6和7,

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器、直尺圖、點子圖、小棒、圓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引導學生從0數到5,再從5數到0。

2、出示0~5的數字卡片,讓學生讀數。

(二)導入

出示課件,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棵數,並猜一猜我們今天

要學習什麼,從而揭示課題:6和7的認識。

(三)新授

1、教學6、7的意義。

(1)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仔細觀察。

師:你看到了什麼?數一數分別有多少?

(2)引導學生將數的物體的數量用學具表示出來。擺好後,跟

同桌說一說是怎樣擺的。

(3)用點子圖表示出6和7。

(4)用6根小棒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再添上一根,用7根小

棒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5)課件展示生活中的“6”和“7”。

(6)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7”這兩個數來表示。

2、教學數序

(1)師撥計數器,邊撥邊問。撥到5顆珠子後,問:“有幾顆珠子?再撥1顆是幾顆珠子?”指着第6顆珠子問:“這是第幾顆珠子?再撥1顆,有幾顆珠子?”指着第7顆珠子問:“這是第幾顆珠子?”

讓學生在撥、想、說、議中理解5添上1是6,6添上1是7。

(2)出示直尺圖(寫上0、1、2、()、4、5、()、())。

要求學生根據數序填空,並說說自己是怎麼想的。然後全班一起

讀一讀直尺上的數,開展快速問答遊戲。

3、比較數的大小。

請三名同學(年齡分別爲5、6、7歲),讓學生比較他們的年齡

大小,然後出示點子圖(5、6、7),讓學生根據點子圖來驗證5、6、7的大小。

4、教學基數和序數。

(1)課件出示金魚圖。

師:左數第6瓶有幾條金魚?有6條金魚的是第幾瓶?第7瓶有

幾條金魚?

(2)遊戲:請9名學生站成一排,聽老師的口令做動作。

①右邊的6個同學手牽手。

②左邊第7個同學跳一跳。

5、教學6、7的寫法。

(1)師在黑板上範寫。

(2)書空寫“6”、“7”,再在書上描紅。

(四)練習

1、完成練習七的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七的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集體交流。

(五)小結

這節課你學得快樂嗎?你學會了什麼?

說課稿範文錦集7

課題背景說明:

紫色石蕊和無色酚酞是中學化學中學到的酸鹼指示劑,它們是一種弱的有機酸。在溶液裏,隨着溶液酸鹼性的變化,指示劑的分子結構發生變化而顯示出不同的顏色。

石蕊試液遇酸變成紅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石蕊試液遇鹼溶液變藍色,酚酞試液遇鹼溶液變紅色。像石蕊和酚酞這類能跟酸或鹼的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顏色的物質,叫做酸鹼指示劑,通常也簡稱指示劑。

在自然界裏,有許多植物都有不同的顏色。這些植物色素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無色酚酞的代用品嗎?

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1尋找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無色酚酞的代用品的物質---自制指示劑。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

課題的前期準備:

瞭解什麼是酸鹼指示劑;常見的指示劑有哪些;某些溶液的酸鹼性。

課題實施方案:

本活動綜合了資料查閱、分析總結和實驗探究的'不同研究方式。在活動過程中,首先需要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瞭解獲取蔬果中色素的簡單方法,然後設計相應的實驗方案進行酸鹼指示劑的萃取,並檢驗酸鹼指示劑在生活中常見溶液以及實驗室中常見酸鹼試劑中的變色情況,通過比較篩選出較好的酸鹼指示劑。

首先要確定研究的課題——帶顏色的植物都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無色酚酞的代用品嗎?

其次要討論並制定工作的步驟和程序。限定時間並組內分工:選取哪些有色物質、查找資料、需要什麼儀器、藥品。

再次就是進行實驗。將所需器材和藥品列出清單,提前請實驗室教師作準備。爲了更具有科學性,應該有對照比較實驗。

根據實驗小組寫出實驗報告,說明哪些帶顏色的植物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無色酚酞的代用品。最後將成品裝入試劑瓶,貼上標籤,寫清名稱、日期。

總結與評價:

研究出成品展示給全班同學,傾聽同學和老師的評價。採納有價值的建議,進行實驗的補充、完善。實驗室設置學生作品專櫃,展示成品和實驗報告。

說課稿範文錦集8

一、說教材

《小螺號》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第八冊第四課《水上的歌》中的歌曲。它是本課的的重點教唱歌曲。第四課共需三課時進行,下面我說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它緊緊圍繞《小螺號》。《小螺號》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過“小螺號嘀嘀嘀吹”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爲2/4拍、羽調式、二段體結構。

二、說教學內容

本節課具體內容包括:

1、感受、學唱歌曲。

2、處理、編詞表演歌曲。

3、拓展歌曲,延伸教育。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有三個:

1、認知目標:學習並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裝飾演唱《小螺號》,使歌聲更具有活力更動聽。

2、能力目標:創新發展歌曲,啓發引導學生能自己編詞演唱,大膽參與,自信表演,展現創新火花。

3、情感目標:在歌曲演唱、處理與創新中,自然滲透“愛”的教育,激發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親人等“愛”的美好情感。

四、說教學重點

1、能運用裝飾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2、激發學生編詞創作的靈感。

3、滲透“愛”的情感教育。

五、教學難點

啓發和引導學生能自信地編詞和表演。

六、教學準備

CAI課件、多媒體教學光盤、鋼琴、一串串製作的假魚、小海螺等。

七、說教法

根據新課改理念,教師要以學生爲主體,要做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和促進者。根據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是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和體驗,啓發學生積極參與、展開想象,大膽創新。我採用了感受鋪墊法、啓發引導法、比較法、發現法、激趣法、討論法等各種靈活多變的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合作互動,共同發展。爲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計製作一套課件,不用粉筆板書。歌曲曲譜、樂譜知識中的符號、歌曲動畫等全部用多媒體大屏幕展示,使學生感到形象、美觀、直觀、生動。

八、說學法

爲了在學生中形成“我要學”的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根據教師教法的確定,學生將在老師各種靈活方法引導下通過感受欣賞自然而迅速的學會歌曲唱法;通過探究、討論、發現去主動學習;通過合作、想象去創新發展歌曲,並得到愛的情感教育。

九、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活動:課堂一開始,我要利用歌曲中的主要節奏,編成律動讓學生模仿。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激發學生信心,感受學習快樂。

(二)、感受、學唱《小螺號》。

1、情景小故事導入。

剛纔同學們的表現相當棒,老師要給大家一個小小的獎勵。請閉上眼睛聽這是什麼聲音?(老師吹螺號)同學們聽出來的嗎?下面老師就要獎勵大家一個愛吹小螺號的小朋友的故事,想聽嗎?這位小朋友名叫濤濤,他生活在大海邊,是漁民的兒子。每天早晨阿爸迎着朝陽,出海打魚,到了傍晚,阿爸伴着夕陽,滿載而歸。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樂!對於濤濤來說,最大的快樂是每天晚學後,來到大海邊,欣賞着美麗的海邊風景,深情地吹起小螺號,螺號聲聲換船歸,盼望阿爸快快會!同學們聽濤濤又吹響了嘀嘀嘀的.《小螺號》。(放動畫歌曲《小螺號》。) 2、反覆欣賞範唱。

根據音樂新課改的理念要引導學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聽音樂作品,讓學生在感受欣賞中不自覺的就能學會歌曲。原因很簡單我們學會一首歌曲大多都是聽會的,並非是先學歌譜,再學歌詞。新課程重感受默化,輕專業技能。因此我設計了三次欣賞動畫歌曲,每次欣賞之前提出設問;如1、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2、歌曲的“景色”是怎樣描繪的?3、出示歌譜。邊看邊聽,然後回答歌曲表達了什麼情感?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總結和完善以上的問題。

3、學唱歌曲。

(1)學唱歌曲第一部分。

在學習中引導學生尋找、發現上滑音出現了幾次,並通過老師運用和不運用演唱的比較,讓學生總結出運用上滑音更能表現出歌曲歡快的情緒。

(2)學唱歌曲第二部分。在學唱中引導學生尋找新的記號波音,並通過比較演唱讓學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曲表現出大海的遼闊、海灘的無際、美好的心情。

(3)老師伴奏,學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三)、表現歌曲。

(1)根據學生素質和表現,即興利用齊唱、對唱、領唱等等形式,進行各種歌曲演唱處理、表現。

(2)啓發學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並運用正確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出漁家兒童對幸福生活的熱愛之情。

(3)引導全體學生到前面來自由發揮進行動作表演,教師給與激勵。

(四)、拓展歌曲,創作表演。

1、引導學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聲音,如自然的風聲、雨聲、雷聲,各種動物的叫聲、火車、汽車等物體發出的聲音等。請各小組堂論、創作的新歌詞,並劃分小組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創編歌詞,展現創新能力。

2、分組進行展示,其他小組同學進行評價。

3、老師出示爲歌曲創作的第二段歌詞:小螺號,嘀嘀嘀吹,阿爸聽了架船歸,小螺號,嘀嘀嘀吹,阿爸聽了笑微微。小螺號,嘀嘀嘀吹,歡唱收穫多,小螺號,嘀嘀嘀吹,歡迎阿爸凱旋歸羅。甜甜的生活,暖暖的親情,見到了親人,笑開顏也。

4、師生各扮角色發唱不同的樂句,進行創新演唱歌曲。

5、創編表演親情故事。可以老師扮演阿爸、一男孩扮演濤濤,一女孩圍上圍巾扮演阿媽,即興發展表演親情故事。比如面對滿載而歸的阿爸,濤濤怎樣表現出喜悅,回到家裏阿媽做了什麼好的飯菜,備的什麼好酒,一家人和和樂樂吃完飯後,濤濤是怎樣給阿爸解乏的等等,在表演中教師要不斷的引導劇情的發展,及時引出發展的話題,使表演有看點,又能達到自己預設的教育目的。

(五)、總結評價,延伸“愛”教育。

最後,老師要給與學生充滿激勵的評價,並繼續延伸“愛”的教育。可問學生,你們平日在家裏怎麼向爸爸媽媽表達愛心的?最後老師可以有感情地教育學生說:願同學們個個都是愛心小天使,在學校、家庭、社會上處處去關愛他人,幫助他人,只要你心中有愛,你就會伸出千萬隻手去幫助別人,同時你也會得到千萬隻手對你的幫助。希望同學們的愛心象陽光一樣播撒到每一個角落,祝願同學們人人都成爲有愛心的公德小模範!同學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