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

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

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1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音版八年級第十六冊第三單元的歌曲

《大海啊,故鄉》創作於1983年,王立平詞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喚》的主題歌,歌曲旋律平緩,優美動聽,歌詞質樸深情,如敘家常,結構簡練,富有敘事性,特別是最後兩句,情深意長,表現了主人翁對大海、故鄉和母親深摯的感情。本節課是一節以唱歌爲主的綜合課,在本單元中作爲第二課時設計。歌詞從“小時候媽媽對我講”開始,通篇質樸深情,如敘家常。藉助對大海的思念與讚頌,抒發人們對哺育我們成長的故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歌曲旋律流暢舒展,優美動聽,平易親切,節奏嚴謹。雖然採用三拍子,但不拘泥於這種節拍通常的強弱韻律,而以切分、附點等手法使其變化無究。歌曲爲F大調,3/4拍子,小行板速度。歌曲結構十分簡潔,如果除去反覆部分,前後只有四個樂句。前兩個樂句爲第一段,富有敘事性,樂句樸素無華。後兩個樂句爲第二段,情深意長,表現出主人翁對大海、故鄉和母親深摯的感情。第一段(前兩個樂句),用較平穩的旋律起句,第2、4小節的大跳音程,像是平靜的海面上不斷涌起的浪花。第二句的結尾,以稍加拉寬的節奏結束了這一段落。第二段(兩個樂句),旋律向上五度以屬音做第二段的句頭,重複使用第一段的節奏。更加深了對大海的愛戀之情。第二段中出現的新節奏與歌詞緊密相連,情深意長,表現了主人翁對大海、故鄉和母親深摯的感情,使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

二、說學情:

這首歌曲具有濃厚的思鄉情感,對於現在的中學生,由於長期和父母一起生活,沒有噪家鄉,噪親人的經歷,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結合朗誦經典的以思鄉主題的詩詞或欣賞《夢駝鈴》、《故鄉的雲》等歌曲,從多個側面啓發學生更深刻地感受這首歌曲的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感受三拍子的起伏,能夠用正確的節奏來爲歌曲伴奏,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過程與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讓學生通過模仿、體驗等方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重情感教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母親、對家鄉以及生活的熱愛。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難點:體會歌曲所要表達的思鄉的情感。

五、說教法、說學法:

八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音樂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與能力的積累,具備了分析樂曲各種音樂要素以及簡單讀譜的能力,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教法: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育原則,以啓發、點撥、引導爲主,輔以示範和講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講解法:介紹歌曲作者和創作背景、介紹多聲部音樂。示範法:用自己的演唱來表現音樂,來感染學生。

多媒體輔助法:展示以思鄉爲主題的圖片、詩詞,播放歌曲的不同版本。

點撥指導法:用於針對學生對歌曲演唱的音高、時值、力度、情感把握上。

情境啓發引導法:創設情境,因勢利導,讓學生體會思鄉情。提問法:多爲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儘量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

(二)、學法:討論交流法: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找出歌曲的特點,演唱的技巧。

嘗試法:指導學生自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創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六、說教學過程

(一)、藉助問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詩是表達思鄉之情的?誰來朗誦一下?

如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都是學生們耳熟能詳的思鄉詩。

師:在“故鄉”這兩個簡單而樸素的方塊字中,蘊涵着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積澱下來的思想哲學、民風民俗,中國人走到哪裏,都會在故鄉情結中良久徘徊,別離之愁、思歸之渴,這種情結如同生命一樣古老而常新。這種情結不但大量出現在文學作品裏,好多歌曲也以此爲題材。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首思鄉的歌曲。

(二)、新課教學

1、初聽音樂,設問:它的基本情緒和情感是什麼?簡單介紹詞、曲作者及歌曲創作背景

2、第二次聽賞,設問:這首歌曲是什麼節拍?演唱形式是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

(1)出示幻燈片:3/4拍,強弱規律爲強弱弱,讓學生用拍手等肢體動作體驗3/4拍的強弱規律,並學習3拍子的指揮圖示。

(2)出示幻燈片:二聲部合唱歌曲。

3、歌曲學唱(請學生打開課本26頁)

(1)高聲部旋律學習:

a、老師範奏(唱),學生劃拍默唱,問學生音樂情緒的變化?前部分和後部分的區別?可重複演奏(唱),讓學生體會發現。學生回答後可總結此曲的'強弱規律,不同平常的四三拍強弱弱的規律,而是強強弱;

b、學生跟琴學唱,注意音樂情緒的變化、力度的變化、四分浮點音符後接兩個十六分音符,演唱時要體現出來;

c、學生自學,老師巡視釋疑解難;

d、課堂反饋(隨機抽測,考察學生完成情況);

e、教師點評,再次鞏固。

(2)低聲部旋律學習:

a、老師範奏(唱),學生劃拍默唱;

b、學生跟琴學唱,同樣要注意力度的處理以及前後情緒的變化;

c、學生自學,老師巡視釋疑解難;

d、課堂反饋(隨機抽測,考察學生完成情況);

e、教師點評,再次鞏固。

(3)歌詞學習:

a、按節奏朗讀歌詞(加強學生對歌曲節奏的掌握)。讓學生展開討論,歌詞中“大海啊大海,就像媽媽一樣,走遍天涯海角,總在我的身旁。”如何去理解?爲什麼說“媽媽總在我的身旁”?引導學生去體驗母愛,進而加深對歌詞的理解。

b、配樂朗誦歌詞(加強學生對歌曲意境的理解)。帶着剛纔對母愛的體驗,配樂朗誦。

(4)帶詞演唱:注意力度度變化以及情緒的處理,啓發學生帶着情感演唱。

(5)課堂反饋,抽一組上臺演唱;

(6)完整演唱一次,請一學生擔任指揮,老師點評;

(7)再次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全曲,抽一個學生擔任指揮,幾個學生打擊樂伴奏,教師擔任鋼琴伴奏;

(三)、拓展欣賞:

欣賞《夢駝鈴》和《故鄉的雲》再次加深對思鄉情結的理解和體驗,引導學生對家鄉的熱愛,激發學生立志建設家鄉的情感。在《大海啊故鄉》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2

一、說教材

《我愛故鄉的楊梅》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14課,這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了兩層意思:一是楊梅樹的美;二是楊梅果的可愛。從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中表達了作者對故鄉楊梅的喜愛之情,是一篇借物抒情的好文章。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體會楊梅的可愛,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難點是從字裏行間體會作者喜愛故鄉楊梅之情。這也是本課的教學目標。

但是本次送教下鄉我們探討的目標是:結合課文內容進行作文教學。讓學生從文本中知道怎樣才能把景物(或植物)寫好。這也是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因此這節課,既不能把它上成一堂精講課文,又不能上成立的作文課。

由於三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據課文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的情況,教學時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體驗、探究理解課文內容,領悟寫楊梅樹作者是怎樣寫具體的,同時感悟楊梅樹的美和可愛。

二、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爲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和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又活躍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用了“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討論探究並體驗。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得到充分體現。

三、說教學環節(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質凝定向探究體驗練筆作業。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更重要”。由於文章的課題是文眼,所以上課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我針對本節課教學目標,在閱讀教學和作文中找到一個支點,於是我出示問題讓學生思考:

作者抓住什麼具體寫楊梅的?試舉例說明。

確定問題後,我讓學生自己讀文探究或小組探究,學生經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探究後,問題基本明朗化,這時進行全班交流彙報,小組代表發言,根據學生彙報情況相機板書。

《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而且朗讀要入情入境,表達感情。我及時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練筆”進行突破體驗。如:帶着喜愛的語調朗讀。在學生品讀課文中,讓學生明白作者爲什麼這樣寫,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爲練筆奠定基礎。《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中年級學生應學會觀察、讀寫結合。爲突出這一宗旨,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口語交際:模仿描寫、採用加詞、變詞的方法,讓學生根據課文的段落內容,試一試學習說一說身邊的事物。讓學生體會寫作只要注意觀察,抓住特點把所見所感寫具體,就會有內容可寫。例如:寫橘子的外形,橘子成熟的變化。爲培養學生下一步的練筆奠定了基礎。很自然就進行到下一教學環節練筆作業。新課標要求中年級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和感受。於是我安排了作業:

1、寫你最喜歡的一種水果。(寫一段話)

2、寫你最喜歡的一種蔬菜。(寫一段話)

四、說板書設計:

14、 我愛故鄉的楊梅

果 (形狀、顏色、味道)

特點

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3

一、 說教材:

本課是人音版八年級第十六冊第三單元的歌曲

《大海啊,故鄉》創作於1983年,王立平詞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喚》的主題歌,歌曲旋律平緩,優美動聽,歌詞質樸深情,如敘家常,結構簡練,富有敘事性,特別是最後兩句,情深意長,表現了主人翁對大海、故鄉和母親深摯的感情。本節課是一節以唱歌爲主的綜合課,在本單元中作爲第二課時設計。 歌詞從“小時候媽媽對我講”開始,通篇質樸深情,如敘家常。藉助對大海的思念與讚頌,抒發人們對哺育我們成長的故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歌曲旋律流暢舒展,優美動聽,平易親切,節奏嚴謹。雖然採用三拍子,但不拘泥於這種節拍通常的強弱韻律,而以切分、附點等手法使其變化無究。 歌 曲爲F大調,3/4拍子,小行板速度 。歌曲結構十分簡潔,如果除去反覆部分,前後只有四個樂句。前兩個樂句爲第一段,富有敘事性,樂句樸素無華。後兩個樂句爲第二段,情深意長,表現出主人翁對大海、故鄉和母親深摯的感情。第一段(前兩個樂句),用較平穩的旋律起句,第2、4小節的大跳音程,像是平靜的海面上不斷涌起的浪花。第二句的結尾,以稍加拉寬的節奏結束了這一段落。第二段(兩個樂句),旋律向上五度以屬音做第二段的句頭,重複使用第一段的節奏。更加深了對大海的愛戀之情。第二段中出現的新節奏與歌詞緊密相連,情深意長,表現了主人翁對大海、故鄉和母親深摯的感情,使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

二、說學情:

這首歌曲具有濃厚的思鄉情感,對於現在的中學生,由於長期和父母一起生活,沒有噪家鄉,噪親人的經歷,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結合朗誦經典的以思鄉主題的詩詞或欣賞《夢駝鈴》、《故鄉的雲》等歌曲,從多個側面啓發學生更深刻地感受這首歌曲的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感受三拍子的起伏,能夠用正確的節奏來爲歌曲伴奏,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過程與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讓學生通過模仿、體驗等方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重情感教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母親、對家鄉以及生活的熱愛。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難點:體會歌曲所要表達的思鄉的情感。

五、說教法、說學法:

八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音樂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與能力的積累,具備了分析樂曲各種音樂要素以及簡單讀譜的能力,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教法: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育原則,以啓發、點撥、引導爲主,輔以示範和講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講解法:介紹歌曲作者和創作背景、介紹多聲部音樂。 示範法:用自己的演唱來表現音樂,來感染學生。

多媒體輔助法:展示以思鄉爲主題的圖片、詩詞,播放歌曲的不同版本。

點撥指導法:用於針對學生對歌曲演唱的音高、時值、力度、情感把握上。

情境啓發引導法:創設情境,因勢利導,讓學生體會思鄉情。 提問法:多爲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儘量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

(二)、學法:討論交流法: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找出歌曲的特點,演唱的技巧。

嘗試法:指導學生自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創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六、說教學過程

(一)、藉助問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詩是表達思鄉之情的?誰來朗誦一下?

如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都是學生們耳熟能詳的思鄉詩。

師: 在“故鄉”這兩個簡單而樸素的方塊字中,蘊涵着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積澱下來的思想哲學、民風民俗,中國人走到哪裏,都會在故鄉情結中良久徘徊,別離之愁、思歸之渴,這種情結如同生命一樣古老而常新。這種情結不但大量出現在文學作品裏,好多歌曲也以此爲題材。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首思鄉的歌曲。

(二)、新課教學

1、初聽音樂,設問:它的基本情緒和情感是什麼? 簡單介紹詞、曲作者及歌曲創作背景

2、第二次聽賞,設問:這首歌曲是什麼節拍?演唱形式是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

(1)出示幻燈片:3/4拍,強弱規律爲強弱弱,讓學生用拍手等肢體動作體驗3/4拍的強弱規律,並學習3拍子的指揮圖示。

(2)出示幻燈片:二聲部合唱歌曲。

3、歌曲學唱(請學生打開課本26頁)

(1)高聲部旋律學習:

a、老師範奏(唱),學生劃拍默唱,問學生音樂情緒的變化?前部分和後部分的區別?可重複演奏(唱),讓學生體會發現。學生回答後可總結此曲的強弱規律,不同平常的四三拍強弱弱的規律,而是強強弱;

b、學生跟琴學唱,注意音樂情緒的變化、力度的變化、四分浮點音符後接兩個十六分音符,演唱時要體現出來;

c、學生自學,老師巡視釋疑解難;

d、課堂反饋(隨機抽測,考察學生完成情況);

e、教師點評,再次鞏固。

(2)低聲部旋律學習:

a、老師範奏(唱),學生劃拍默唱;

b、學生跟琴學唱,同樣要注意力度的處理以及前後情緒的變化;

c、學生自學,老師巡視釋疑解難;

d、課堂反饋(隨機抽測,考察學生完成情況);

e、教師點評,再次鞏固。

(3)歌詞學習:

a、按節奏朗讀歌詞(加強學生對歌曲節奏的掌握)。讓學生展開討論,歌詞中“大海啊大海,就像媽媽一樣,走遍天涯海角,總在我的身旁。”如何去理解?爲什麼說“媽媽總在我的身旁”?引導學生去體驗母愛,進而加深對歌詞的理解。

b、配樂朗誦歌詞(加強學生對歌曲意境的理解)。帶着剛纔對母愛的體驗,配樂朗誦。

(4)帶詞演唱:注意力度度變化以及情緒的處理,啓發學生帶着情感演唱。

(5)課堂反饋,抽一組上臺演唱;

(6)完整演唱一次,請一學生擔任指揮,老師點評;

(7)再次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全曲,抽一個學生擔任指揮,幾個學生打擊樂伴奏,教師擔任鋼琴伴奏;

(三)、拓展欣賞:

欣賞《夢駝鈴》和《故鄉的雲》再次加深對思鄉情結的理解和體驗,引導學生對家鄉的熱愛,激發學生立志建設家鄉的情感。 在《大海啊故鄉》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4

一、教材分析

魯迅的《故鄉》是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小說。上一單元側重“思想風采,哲理性較強。本單元選編的是一組寫少年生活的小說。

結合教材分析,全文的教學重點在於讓學生把握”閏土”“我”和“楊二嫂”的人物形象以及對作品主題的理解。而教學難點在於讓學生掌握人物所蘊含的意義,以及“肖像描寫”、“對比”等手法在實際寫作中的運用。

二、教學目標

掌握小說的基本知識,把握“閏土、楊二嫂、”人物形象,作爲知士標;把培養學生從細節、動作、語言、外貌等描寫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徵並由此推知文章主題的能力,理解小說運用重複、對比來刻畫人物,展現主題的寫法,作爲能力目標;把理解魯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決心變革舊世界、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和幫助學生樹立爲遠大理想併爲之奮鬥的決心和信心,作爲情感目標。

三、學情分析

《故鄉》寫的是少年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貼近學生的心理,但是魯迅的小說內涵深刻,哲理豐富,且十三四歲學生對生活的體會不夠深刻,要把握半個多世紀前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以及理解作品所表現的主題,對於初三學生來講,存有一定的難度。

四、教學流程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課文內容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文章主題的理解,應通過個性化的閱讀和合作交流來體驗和創新。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導、總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具體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步:初讀課文,讓學生自主學習,利用工具書解決文中的生字詞以及瞭解作者、時代背景。

第二步:通讀課文,整體感知。主要運用引導的方法,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這主要是以問題的.形式出現,提高學生解答能力。

第三步:研讀課文,理解文意。主要運用引導和對比分析的方法。由於學生對作家、作品及時代背景已有所瞭解,我將以引導、啓發爲主,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積極地去理解掌握人物形象的內涵。如在師生一起探討分析閏土的形象之後,讓學生依據此方法分析楊二嫂的形象,讓學生掌握對比的分析方法。同時,運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討論中明確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意義,學會從人物形象上升華到文章主題的理解。

第四步:擴展教學。從《故鄉》入手,對學生人物寫作上進行指導,重點是“肖像描寫”、“對比”等手法在實際寫作中的運用。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以“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順序、以及我的情感變化爲縱向線索,以典型人物“楊二嫂、閏土、我”爲橫向線索。簡單明瞭。

故鄉

過去現在未來

豆腐西施 楊二嫂

少年閏土 中年閏土

水生(廿年前的“閏土”)

迅哥兒 “我”

宏兒(當年的“迅哥兒”)

期望失望希望

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5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魯迅筆下的小說《故鄉》選自他的短篇小說集∨喊》,課文以“我”回故鄉的見聞和感受爲線索,以“我”記憶中的故鄉與現實中的故鄉的巨大變化爲基本內容,通過主人公閏土20多年前後的變化,描繪了辛亥前後十年間中國農村的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悲慘景象,揭示了廣大農民生活痛苦的社會根源,表達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這是一篇成功的短篇小說,特別是課文通過對比寫法來揭示主題、通過議論來深化主題的成功運用,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該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故鄉》是人教社九年級(上)語文教材第三單元的第一篇小說,是一篇教讀課文。根據教材編排及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應貫徹素質教育的精神,注重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教材中。提倡教師在教學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學生的個性,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故鄉》作爲本單元的第一篇教讀課文,文中用對比手法來揭示主題的寫法,是開啓本單元的《我的叔叔于勒》和第五單元《范進中舉》教學的一把鑰匙,也是開啓第六冊第三單元《變色龍》教學的一把鑰匙,可見其地位尤其重要!

(三)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學習欣賞文學作品,能感受作品中的形象,着重培養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新的課程標準又反覆強調教學設計要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鑑於此,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我強調“三突出”原則,即突出“新課程要求”、“教材單元目標要求”、“學情特點”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1)知士標:掌握小說相關的文體知識,已學的魯迅的作品;預習提示中的有關字詞。

(2)能力目標:理解運用對比突出小說主題的寫法;理解小說中議論的作用。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習對貧富懸殊的封建社會有深刻的認識,對當時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產生無比的憤慨,從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是小說,其突出主題的關鍵在於文中人物形象的對比描寫。因此,《故鄉》的教學重點是:(1)理解課文運用對比描寫揭示主題的寫法;(2)理解議論在文中的作用。難點是:我離開故鄉時心情與感受及課文最後兩節關於“希望”的深含哲理的議論。

二、說教法

大綱及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要貫徹啓發式原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鑑於此,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是點撥導學法;《故鄉》是現代文學的精品,全文共88個自然段,可教可學的內容很多,爲使學生學有所得,宜長文短教,目標單一,所以我又採用了“課時目標教學法”。

三、說學吧法

世界上沒有哪種先進的教法,能離開相應的學法而取得成功的。語文教學要倡導“養習得法”,形成積極的行爲定勢,以達到蟻提出的“教是爲了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教學中要求學生牢記課時目標,速讀課文,利用圈點、勾畫、批註的方式感知課文,並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說教學程序(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爲複習舊知,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同時也爲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我是這樣導入新課教學的。

同學們都知道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家,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寫於1921年的∨喊》集中的另一篇小說《故鄉》(板書課題)。古往今來,有很多文人墨客都有表達對故鄉思念的情感,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字裏行間融入了濃濃的思鄉情,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魯迅筆下的故鄉又是怎樣呢?

(二)介紹寫作背景

爲使學生更好理解課文,寫作背景的介紹是必要的。新課程標準特別指出:“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過程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鑑於此,寫作背景介紹採用學生介紹與老師補充相結合的方式:課前讓學生複習初二(上)中國歷史第六章第十章,瞭解19001921年間中國的社會現實,上課時教師適當補充作者寫作緣由,二者有機結合,實現學科的整合。

(三)展示本節課目標(目標(1)及目標(2)中理解課文運用對比描寫揭示主題的寫法)

(四)研讀課文,落實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

根據課前預習,檢查學生完成以下幾頂任務的情況:

(1)預習提示及文中相關的生字詞的讀音和意義的掌握情況;(2)會按照小說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結構簡要複述故事情節。(3)能找出三個情節中描寫的主要人物。(明確:閏土、楊二嫂)

設計意圖:瞭解文體知識及文學常識,掃清語言障礙,落實目標(1);把握全文脈絡線索和基本內容,理清作品結構,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

2、對教材作深入分析,落實本節課的第二個教學目標

《故鄉》一文主要是通過對比來揭示文章主題的,因此,我主要通過引導學生抓《故鄉》中的“三變”來分析課文,體會對比手法的運用的。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文中的“閏土”“楊二嫂”20年前後在外貌、動作、神態以及對我的態度方面發生了什麼變化?

設計這個問題意在落實《故鄉》中的“一變”即“人物之變”。具體做法是先將全班同學分成兩大組,請男女同學在書上分別劃出描寫閏土、楊二嫂的有關文句;然後請男同學填寫少年、中年閏土變化表;教師再指導學生細讀描寫這兩個人物的重要語句,主要採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進行,特別是文中4552自然段,要引導學生摹擬人物的口吻讀,然後讓學生討論並歸納人物性格。(板書人物性格)

(2)20年前的故鄉和20年後的故鄉也不一樣,畫出描寫故鄉的主要詞語。

設計這個問題意在落實《故鄉》中的“二變”即“環境之變”。具體做法是先要求學生閱讀文中有關環境描寫的語句,並畫出重點詞語;然後請學生舉手作答,教師作適當點撥。

(3)“我”對記憶中的故鄉與現實中的故鄉的情感是一致的嗎?爲什麼?

此題意在落實《故鄉》中的和三變即“我的心情的變化”。具體做法是先要求學生勾畫、品味有關語句,並結合上述“二變”理解其含義,學生舉手作答後然後教師點撥分析:“我”對記憶中的故鄉無限嚮往、無限懷戀,不僅因爲從此要遷居他鄉,更因爲故鄉那充滿詩情畫意的孩提生活;對現實中的故鄉,則只有悵惘失望之情,而這種心情之變,是因爲故鄉的人情、環境之變。

落實文中“三變”分析後,我設計了問題(4):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故鄉蕭索、破敗,故鄉人的麻木、恣睢呢?

此題設計意在引導學生明白作者通過“變”來揭示蘊藏於作品中的深刻主題。具體教師談談個人的見解。這樣設計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即欣賞文學作品,學生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對作品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寫出自己的評價。

(五)小結,點明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材無非是例子,教給學生閱讀和欣賞小說的方法纔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我先請學生根據這節課學習小說的體會談談閱讀和欣賞小說的方法,然後教師再點撥閱讀和欣賞小說的方法有三:賞人物、賞情節、賞環境,本節課主要是通過賞人物和賞環境來認識小說主題的。

(六)結語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好的結語,應收到餘音繞樑的實效,鑑於此,我是這樣設計結語的:

閏土多不幸啊!西瓜地的小英雄不復存在,多子、饑荒、兵、匪、官紳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那“豆腐西施”已變成了“細腳伶仃的圓規;記憶中的美麗故鄉變得如此蕭索!難道這就是我日日夜夜思念的故鄉?這就是我魂牽夢繞的故鄉?

作爲思想家、家的魯迅,對故鄉的苦難自然不會袖手旁觀,無動於衷;他一定會有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一定會有!

(八)板書設計(略)

(設計意圖:封建主義、帝國主義的壓迫像十字架,舊社會勞動人民苦難深重,像釘在十字架上。板書上部是閏土的前後變化,下部是楊二嫂的前後變化,中間突出一個“變”字,體現了對比的寫作特點。也提綱挈領地概括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點。)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圍繞“展示目標,落實目標”這條主線進行教學,教學中貫徹了啓發式、討論式教學及學生的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結構,抓住“三變”直奔主題的寫法,好比牽牛抓住了鼻子,又如撒網捕魚,綱舉目張。既突出了重點,又避免了從頭至尾逐段分析的做法,激發了學生興趣,突出了學生學習主體性,提高了教學效率。

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6

一、教學內容說明

本篇課文爲初中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故鄉》是本單元小說鑑賞的起始課,對後面的教學有着領起、示範作用。且《故鄉》兼備小說與散文的特長,容量較大。我擬訂四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平實教學,瞭解作者、寫作背景,簡介文體知識抓基礎教學,熟悉文本;第二課時:生動教學,品析人物形象品讀文章主題;第三課時:平實教學,學習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突出主題,讀寫結合;第四課時鞏固,品味語言特點,提示課後練習。本節課所說是第三課時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單元要求:學習這篇小說的目的是爲了瞭解對話描寫和對比手法的特點及在小說中的作用,並通過學習,提高閱讀小說和記人敘事的能力。故我擬定如下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本節課學習人物形象的描寫:本文作者運用對比等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學習從外貌、動作、語言、神態等對比描寫的表達方法,提高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跳讀/精讀的方法品味人物描寫,感悟對比手法的妙用。

情感目標:感受名家名篇的藝術美,感知舊中國農民的悲慘命運!

三、教法、學法說明

在學法方面,我選擇“讀寫結合”法。先導讀,引導學生跳讀、品讀,現學現用。以學生爲主體,以培養能力爲主要目標,注意教學的靈性。運用啓發式教學,直觀教學,多媒體演示法。

四、教學過程

在教學中,我將以“對比手法”的分析爲切入點,按“溫故知新小結延伸”的思路進列教學,過程如下:

(一)首先以設問導入,設兩問:(3分鐘)

1、我們所學的《故鄉》的體裁是?小說有哪三要素?回顧小說的三要素(多媒體顯示)

2、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故鄉》中有哪些人物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對閏土有何印象?

(二)從而引入學生對閏土兩個不同形象的對比分析我將設置四個方面的`問題,已達到學習對比手法的目的(22分鐘)

1、首先給學生介紹常見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列爲描寫、心理描寫等,接着用設問引導學生探尋:《故鄉》中閏土的外表有何變化?只是因年齡增長而變化嗎?請運用跳讀方法從課文中提取有關信息。(多媒體顯示引導學生從文章裏找出對比所在,目的在於訓練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歸納、表達能力)作者通過外貌描寫,表現出閏土的巨大變化,和少年閏土形成鮮明的對比,判若兩人。學生可能提取的內容:“紫色的”圓臉變作“灰黃”,這是飢寒交迫造成的營養不良的結果;“很深的皺紋”是生活的重負刻下的痕跡。“小氈帽、銀項圈”變成了“破氈帽”,“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都說明了生活的極端僻;“紅活圓實的手”變成了“松樹皮”,這數度操勞的結果。教師引導:肖像的變化反映了家境的變化,家境的變化又折射出社會的變化。20年後的飢寒交迫、極度僻、難以維持生計。正是當時中國農村經濟破產、農民生活困苦的真實寫照。

2、語言對比。閏土與“我”的對話,從說話的態度到說話的內容分別有哪些變化?(學生可能提取的內容:恭敬地叫“老爺”,要水生“給老爺磕頭”,認爲少年的“哥弟稱呼”是“不懂事”,“不成規矩”,可見受封建思想、等級觀念毒害之深,閏土不僅經濟上困苦不堪,精神上也被嚴重摧殘。聽說少年好友回來,他“實在歡喜的了不得”、“這一點子青豆……請老爺……”又表現出他的淳樸、善良。他覺得本人的生活“非常難……總是吃不夠”,原因是六個孩子、“不太平”(兵匪欺凌)、“什麼地方都要錢,沒有定規”(官紳壓迫)、“收成又壞”(饑荒)、“總要捐幾回錢”(苛稅)、“又只能爛掉”(經濟破產),但對於爲什麼會“不太平”,又爲什麼“什麼地方都要錢”等又想不清,說不明。因而他“只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他只是搖頭”,“沉默了片時,便拿起煙管來默默的吸菸了”。)教師引導:本文語言描寫虛實結合。前6句用斷斷續續的話表達本人的心情和謙恭,結果用斷斷續續的話訴說本人的苦況。這裏(虛)把閏土內心不平,卻又無力反抗,更不知道如何改變現狀的苦悶心情刻畫得非常形象、逼真。

3、中年閏土與少年閏土在神態方面有哪些變化?。學生可能提取的內容:重逢時的神情變化:歡喜淒涼恭敬。教師進一步引導:因少年好友的重逢而歡喜,因本人的現狀而淒涼,因等級觀念而恭敬。神態描寫簡潔而又能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交談中用“彷彿石像一般”、“像一個木偶人了”兩個比喻句來刻畫閏土的神情,故閏土的“呆滯、麻木”給人以深刻印象。

4、除此外,作者在寫閏土時還進列了哪些對比?(小結閏土的各方面的對比。多媒體顯示)

5、剛纔我們分析了閏土的對比,下面請大家各自分析“楊二嫂不同形象”,請大家自讀課文完成表格。(學生簡述楊二嫂的對比過程。目的同上。提示:尋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揚二嫂外貌、語言、動作、神情的語段,想一想,前後對比反映了楊二嫂的過去與現在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教師提示:楊二嫂20年的遭遇和生活變化也反映出城鎮小市民階層的僻化,反映了當時經濟衰敗的另一個側面。)

(三)課堂小結:這樣對比,對文章有什麼好處?(3分鐘多媒體顯示)

(1)突出人物形象。,令主題更加鮮明。

(2)突出人物的變化,使人物生動形象豐滿。

(3)對比手法的運用還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注意:對比的運用是爲主題服務的!要處理好人物主次關係,突出主要人物,淡化次要人物。

(四)聯想運用:(15分鐘)

課堂練筆:用對比手法寫你熟悉的人物。注意從外貌、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來仿寫。也可以從某一方面進列對比。(提示:中小學同學、兄弟姐妹、老師父母等。如有人寫媽媽:“嘮叨婆”變成了大老闆。)

學生速讀片段,教師簡評。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前後對比中感情基調不一;抓不住人物的特徵變化;對比描寫沒有爲主題服務等等

(五)課外作業:當然,本文除了閏土的對比外,還有閏土與楊二嫂的陪襯、現實故鄉與記憶故鄉的對比、閏土、“我”這一代同水生、宏兒下一代的對比。請同學們在自習時間選其中一方面作簡要分析。

五、教學反思

這是魯迅先生一篇經典的短篇小說。本節課我的教學理念:我以文章的“對比手法”爲切入點,充分利用教材的“思維訓練的價值”,使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對比”手法的運用。貫徹“有效教學理念”,分解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實踐讀寫結合的教學思想。以設問來推進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這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語文基礎,否則教學效果不明顯。

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7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故鄉》。說課的形式比較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核心問題就是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和突破問題。下面我就按分析教材、教學理念、教法學法、教學步驟四個部分向各位老師說課。

一、說教材

《故鄉》編選在人教版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本單元編選了反映少年生活的幾篇文章,有《孤之旅》、《心聲》, 還有少年視角的《我的叔叔于勒》。因爲《故鄉》中有少年閏土的描述,所以也被收入在內,但如果真的以爲此文是單純寫少年生活的,那就太膚淺了。

《故鄉》寫於1921年,後編入魯迅的小說集∨喊》,其中的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於1919年12月作者回故鄉紹興接母親到北京的真正的現實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內,特別是辛亥後10年間中國農村經濟凋敝,農民生活日益僻的歷史,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同時也表達了“我”要求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作品是相當有深意的。

二、說教法

教學理念是確定教學重點難點和選擇教法學法的理論依據。有的老師認爲新課改教材編排的知識缺乏系統性,而知識不繫統往往是制約語文成績提高的重要因素。其實這是將新課改與傳統教學對立了,教改要求老師不能侷限於對文章的講解、主題的概括、寫法的分析上,而是儘可能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文章的主題美、結構美、語言美、技巧美,新課改是傳統教學的基礎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主要的教學理念是:

1、力求體現語文學科特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 “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對於小說就是要了解故事情節,把握人物形象,體會人物語言、敘述語言的精妙,欣賞小說的藝術美。

欣賞魯迅先生名篇,最重要是讀懂、讀透,能比較好地體會作者在作品中的深意。具體到學習《故鄉》這篇小說就是(1)學習對比的表現手法;(2)瞭解對話描寫和心理描寫的特點及在小說中的作用,並通過學習掌握這兩種描寫方法,提高閱讀小說和記人敘事的能力。這是本文的重點。

2、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

有人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但少年不知愁滋味,十三四歲的少年還是生活與社會的門外看客,他們對近距離的師長父母的心情、性格都很難體會。要他們把握半個多世紀前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恐怕不是件易事。

文中三個人物:“閏土”、“楊二嫂”、“我”,若說把握起來還較容易的就是“閏土”,這個人物在小學教材中已出現過,而且魯迅在刻畫這個人物時濃墨重彩,前後對比鮮明。“楊二嫂”及“我”則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他們的性格成因相當複雜,且文中介紹不多,但能否準確掌握兩個人物形象所蘊含的意義卻與把握好主題有較大關係。因此,本文的難點:

第一,引導學生把握 “楊二嫂” 這個人物形象及在作品中的作用。第二,引導學生把握“我”這個人物形象,準確理解文中關於“希望”的含義

突破難點時,單純憑藉老師講解往往事倍功半,應以“發展和創新”教育理論爲指導思想,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學生的確不明白時再發揮老師的主導地位,因此,在教法選擇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說學法

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我們長期孜孜以求的目標。教法學法大同小異,因爲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老師用什麼樣的方法教,學生也就也大體用類似的方法學。

1、比較法:與古詩詞中游子懷念、眷戀故鄉的情感比較,思考故鄉變化原因

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以寫促讀法:初步感知全文後,寫簡短的讀後感,體悟作者的思想。

4、自主學習法: “閏土”形象學生可自主分析

5、討論法:系統論“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楊二嫂”這一人物形象可以自由討論。

6、誦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希望”部分,熟讀成誦,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7、講析法: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8、練習法:“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

四、說步驟

(一) 詩詞導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

露從今夜白,月適鄉明。張九齡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

(好處:1、溫故知新,語文味濃。2、操作方便,簡便易行 3、反差強烈,引發思索。)

(二)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勾畫出生字詞,並結合課文解詞。

2、寫5060字的讀後感,對作者思想感情初步感知,爲理解主題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分析小說

1、情節: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

2、人物:

(1)閏土:在小學出現過,而且刻畫時濃墨重彩,前後對比鮮明。故學生可以自主分析,突破學習重點。

(2)楊二嫂:協作質疑,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突破學習難點。

A、對小說的社會環境解析(對比閏土看瓜所言)世風日下緣於經濟凋敝,人窮志短。

B、楊二嫂是被侮辱、被損害,而又深受私有觀念支配的村鎮小私有者形象。爲了生存不擇手段(嘴快、手快、腳快尖嘴利舌、小偷小摸、造謠中傷)。她在作品中的存在意義有二:一是她的自私刻薄襯托了閏土的純樸善良;二是她的變化說明城鎮小市民的`僻化,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農村經濟的破敗。

3、主題:

現實是殘酷的,我們當然憧憬未來,但未來是有希望的嗎? 《故鄉》中關於希望的闡述,是一段寓意深長的白,是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一位心情沉重,感覺悲涼的成年知識分子,對前途對未來難以確知的希冀的表露。

希望的有無,取決於實踐,光有美好的希望,不去努力奮鬥,必然落空,等於沒有希望;希望雖然看起來困難重重,但只要努力奮鬥,百折不撓地去實踐,希望終能實現。

聯繫1934年作者所寫《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有行動,纔有路;有實踐,纔有希望。希望來自奮鬥,魯迅先生要我們明白的就是這一點。

(四)練習

目標檢測上相關練習題

備註:有些教參上確立的教學重點,比如景物(自然環境)描寫等,因在以前的教學中學生掌握的比較好,在此不再作爲教學重點。

五、總結

通過《故鄉》的學習,學生們解決的不僅僅是對課文主題的準確把握問題,同時也要求初步學會分析小說的能力。另外,還要求學生儘可能多地瞭解魯迅,瞭解魯迅筆下的故鄉,爲以後學習魯迅的作品打下較好的基礎。

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8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你們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音版小學音樂第9冊第5單元《故鄉》的唱歌教學《故鄉的小路》。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內容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一、把握新課標、說教材:

本單元的主題是《故鄉》,通過三首聆聽作品和兩首表演作品,表達人們對故鄉的懷念。《故鄉的小路》是一首合唱歌曲。縱觀第九冊的教材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每一個單元的唱歌教學裏都有一首合唱作品,而第五課的兩首歌曲《故鄉的小路》和《如今家鄉山連山》都是合唱歌曲,這就充分的說明了合唱教學的重要性。同時也爲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重點指明瞭方向。接下來我說說這首歌曲

1、歌曲的內容:這是一首優美深情的抒情歌曲,以思念故鄉的小路、小路旁盛開的小花爲載體勾勒出作者對童年幸福生活的懷念,從而表達了人們回憶美好童年時內心激動的心情。

2、歌曲的旋律及演唱形式:歌曲分爲齊唱和合唱兩個部分。

齊唱部分:曲調平穩,着重表現對往事的回憶。

合唱部分:曲調有所起伏,情緒較爲激動,抒發了對故土親人的思念。

3、歌曲的節奏、節拍:每一個樂句都以弱拍起音開始,中間附點四分節奏,尾音在一個3拍的長音結束,同一節奏貫穿全曲。變拍子的運用使歌曲的情緒更加豐富,讓歌曲既有追憶童年的歡悅,又有思念故鄉的一絲惆悵。

4、歌曲的結尾:以哼名重複結束,彷彿還沉浸在無限的思念之中。自由延長記號的使用,使人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給我們營造了一種聲斷而情不斷,聲止而情未止的意境。

二、分析學生、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很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比如:能準確的判斷和說出音樂速度,情緒,力度,以及演唱形式。知道4/4、3/4拍的強弱規律還能用動作表現出這些規律的特點,同時他們也接觸過一些合唱作品並演唱過合唱歌曲。但是孩子們在演唱這些合唱作品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1、對第二聲部的感覺不清楚,只會聽第一聲部的主旋律。2、第二聲部的音唱不準,特別是當第一聲部加進來時,找不到自己的音。3、兩個聲部在合成時聲音不均衡,不統一,不和諧。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我會採取以下措施:

1、加強對第二聲部的學習和演唱

2、加強在和聲裏對第二聲部的'學習和演唱。

3、加強兩個聲部的合成訓練

這些具體做法我會在教學過程里加以展示

三、綜合分析、說目標

根據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結合《新課標》和我區提出的三性課堂,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對歌曲的學習和演唱抒發對家鄉的熱愛的思想感情。

2、瞭解變拍子與變音記號並指導學生用優美深情的聲音演唱歌曲。

3、在學會第二聲部的基礎上,能用和諧,統一,均衡的聲音演唱二聲部。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目標2和目標3定爲教學重難點

四、培養能力、說教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點撥者、調控者。”所以爲了實現本課的學習目標,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將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通過“聆聽、交流、合作、創編、評價”等學習活動,採取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動起來。

爲了更好地完成本節課,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採用1、情境創設法:如導課,合唱教學環節。2、體驗法:如聆聽範唱。3、合作法:如二聲部的合成4、探究法:如歌曲的創編5、對比學習法,如#4音的學習等。

五、說教學過程: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理解,我發現作品所描繪的音樂意境是“優美、深情、美好的”。因此,在設計課堂的整體基調時,“優美、深情、美好的”就成了我追求的色彩。下面,我來說說教學過程是怎樣體現這一整體特色的。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聆聽歌曲《故鄉的雲》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情感呢?

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一起來聆聽一首歌曲《故鄉的雲》,請你感受歌曲的情緒以及歌曲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師;請生談感受。歌曲優美抒情,抒發了遊子們對祖國母親的思念,對故鄉的思念。譚老師雖然不是生活在海外的遊子,可也是噪家鄉到成都來生活和工作的一個人,每當聽到這樣的歌曲,那種思緒萬千的心情勾起了我對家鄉的無限遐想……

設計意圖:聆聽相同類型的歌曲,給學生營造一種思鄉之情

(二)、學唱歌曲第一聲部

1、聆聽教師範唱

設問;歌曲抒發了怎樣的情感,他的情緒是怎樣的?(情緒是優美、深情的,抒發了對故鄉的思念,對童年幸福生活的美好回憶)

2、聆聽錄音範唱

師:請生邊聽邊隨老師打拍子並體驗這首歌曲的拍子有什麼特點?

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完整而充分的聆聽音樂作品,讓學生在音樂體驗與感受中,享受音樂審美過程的愉悅,體驗與理解音樂的感性特徵與精神內涵。

3、自學第一聲部

師:聽了這麼優美深情的歌曲,同學們想不想用自己的歌聲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呢?

a、跟範唱小聲的哼唱。

師:你發現他的節奏有什麼特點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出示節奏卡。他們的節奏都是相同的,每一個樂句都以弱拍起音開始,中間附點四分節奏,尾音在一個3拍的長音結束。

b、歌曲裏有一個變音記號,你知道他在哪裏嗎?

師:出示#4記號,並通過鋼琴讓學生感受#4和還原4的區別。#4是在還原4的基礎上升高了半個音,這樣他離5的位置就更近了但是又沒有到5,他處在4和5之間。

c、同學們再觀察一下歌曲的結束句有什麼特點?

以哼名重複結束,彷彿還沉浸在無限的思念之中。自由延長記號的使用,使人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給我們營造了一種聲斷而情不斷,聲止而情未止的意境。

d、跟琴演唱歌曲

師:在演唱時注意歌曲的弱起,#4音,以及歌曲結束句哼名音的演唱。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並把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機的滲透在音樂教學的各個環節。

(三)、學唱歌曲第二聲部

師:同學們的歌聲真好聽,我能從你們的歌聲裏感受到你們對家鄉的熱愛。如果說第一聲部是小路的話,那麼第二聲部就是小路上的小花,因爲有了他使路上的風景更加美麗,更加迷人,讓你流連忘返,同樣的,歌曲也因爲第二聲部的加入,使音樂更加豐滿,更加生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

1、老師範唱第二聲部。

師:你們覺得第二聲部的音是變高了還是變低了呢?你們能跟着琴聲輕輕的哼唱嗎?

2、跟琴小聲的哼唱

注意:一邊哼唱一邊聆聽琴聲,把音唱準。

3、在和聲裏學唱

師:現在同學們已經對第二聲部比較熟悉了,我彈兩個聲部的旋律,你能聽出第二聲部的旋律嗎?

a、在和聲裏聆聽第二聲部的旋律。

b、在和聲裏哼唱第二聲部的旋律。

c、在和聲里加上歌詞演唱。(2-3遍)

4、在範唱裏演唱第二聲部。

設計意圖:通過對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形象思維。

(四)、二聲部的合成

師:“小花”的聲部我們已經學會了,來,孩子們讓我們把他裝扮到小路上,好嗎?

1、師生分角色合唱

2、生生分角色合唱(生生分角色合唱又可分爲男女生合唱,小組與小組之間合唱,個人與個人之間合唱等多種形式相結合)

師:在二聲部的合成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比如:a、一聲部的聲音過大,聽不到二聲部b、唱不準二聲部的音c、兩個聲部之間的聲音不和諧不統一等情況。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我會採取以下辦法:

a、先讓學生唱一聲部,老師唱第二聲部

b、請一聲部的同學小聲演唱,二聲部的同學大聲一點演唱

c、在演唱自己聲部的同時,傾聽另一個聲部的聲音

設計意圖: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增進學生對音樂的喜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項音樂實踐活動,以獲得的音樂的親身體驗。

(五)、情感昇華,歌曲處理

師:現在讓我們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好嗎?首先讓我們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1、合着伴奏音樂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2、討論歌曲的情緒,哪些地方唱的平穩,哪些地方唱的激動。

3、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自然地、自信地歌唱。通過音樂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能夠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

(六)、拓展延伸,創編歌曲

師:啓發學生根據歌曲節奏的特點,特別是3拍長音的地方進行創編,比如採取輪唱的形式,行成迴音的效果,豐富歌曲的藝術性。

設計意圖:創造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對學生的音樂創作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行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七)、總結:

家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們走到何方,思鄉的旋律將永遠縈繞在我們的身旁。讓我貌同熱愛我們的家鄉,讓我們用美妙的音樂,來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最後在歌聲裏結束本課。

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9

一、教材分析

《故鄉》編選在人教版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本單元編選了反映少年生活的幾篇文章,有《孤之旅》、《心聲》,還有少年視角的《我的叔叔于勒》。因爲《故鄉》中有少年閏土的描述,所以也被收入在內,但如果真的以爲此文是單純寫少年生活的,那就有點膚淺了。

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把握《故鄉》的內容和結構,以及通過運用對比手法突出主題的寫法,理解小說中議論的作用,即《故鄉》這篇小說按時間和地點的不同,可以把文章分爲“回故鄉在故鄉離開故鄉”三部分。以“我”回故鄉的見聞和感受爲線索,以“我記憶中的故鄉到現實中所見到故鄉發生巨大變化爲基本內容,組織材料,展開情節。通過敘述與議論,景色描寫的手法,揭示了人們對農村經濟日益凋敝,農村民生生活日益凋敝僻的社會根源的思索的主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結合教材分析,全文的教學重點在於讓學生把握”閏土”“我”和“楊二嫂”的人物形象,以及“肖像描寫”、“對比”等手法在實際寫作中的運用。而教學難點在於讓學生掌握人物所蘊含的意義以及對作品主題的理解。

教學目標:

(1)掌握小說的基本知識。

(2)學習運用對比突出人物性格的手法;掌握從細節、動作、語言、外貌、心理等描寫來分析人物性格特徵並由此推知文章主題的鑑賞方法。

(3)瞭解封建等級觀念及制度的黑暗和罪惡,理解人物形象的複雜感情。

二、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初三的同學,他們具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還是不錯的。但是作品所反映的時代與同學們的時代相去甚遠,對於當時勞動人民所處的時代所面臨生存困境是不易理解的。雖然同學們是喜歡閱讀小說的,喜歡小說中離奇的情節個、性鮮明的人物,但多數是停在直觀的感受上,還不習慣於深入分析作者寫作的目的、寫作的特點等。

因此在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讓同學們在預習時多閱讀本小說,然後讓同學各自表達自己對文章初步的看法和感受。結合同學們的發言來引導同學來分析人小說中的人物,小說的主題、寫作的特點,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三、教法

由於初三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和分析判斷能力。因此,通過讓學生預習和閱讀課文,藉助字典等學習工具,把握全文的內容和結構,在理解和把握課文的內容和結構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深入引導學生思考、理解文章運用對比手法和議論來揭示主題這一目的,在授課過程中,把重、難點逐一突破。教學過程中,我會引導學生仔細深入地誦讀,準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對文章主題的理解、課文內容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應通過個性化的閱讀和師生合作交流來體驗和創新。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兩種教學方法。

1、誦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尤其是“希望”部分,熟讀成誦,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2、探究法: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要進一步深入探究學習。

3、合作交流法:以小組爲單位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4、點拔法:教師做出指導與解釋。

它的依據是:整體感知一篇文章最有效的方法是誦讀,且語言的語感培養離不開朗讀與背誦,文章的感情是通過朗讀才能真正體會出來的。採用合作交流方法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性,使學生保持興趣與注意力。點撥法,是對不能解決的問題作必要的指導與解釋。

四、學法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這堂課,我會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1、朗讀分析法:學生只有通過反覆朗讀,才能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背景經驗,激發出思考的熱情,達到“如水入口,冷暖自知”的境界。

2、詞句揣摩法: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魯迅是位偉大的文學家,作品中耐推敲的詞句比比皆是。我在教學中着重指導學生對關鍵詞句進行分析、揣摩,以期透徹理解文章,感悟作者的愛憎情感。

3、合作探究法:對本文的難點部分,學生主要採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從而認識封建等級觀念及社會制度的黑暗和罪惡。

五、教學過程(教學分爲兩課時)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爲了吸引學生的興趣,爲此我設計瞭如下導語:

大家都學過了歷史,想不想知道1919年辛亥後,中國廣大人民仍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中,他們的生活是怎麼樣呢?(學生答)

那麼,讓我們一起隨着魯迅到他的故鄉去看看,一起去感受當時的農村農民的生活吧!

2、走進作者,瞭解寫作背景。

讓學生完成以下的文學常識題:

A、魯迅原名,籍貫,我們學過他的作品有。

B、我們學過以小說爲課題的課文有,小說的六要素是。

老師介紹小說寫作背景:《故鄉》寫於1921年,後編入魯迅的小說集∨喊》,其中的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於1919年12月作者回故鄉紹興接母親到北京的真正的現實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內,特別是辛亥後10年間中國農村經濟凋敝,農民生活日益僻的歷史,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同時也表達了“我”要求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作品是相當有深意的。

本環節設計的目的是複習舊知識引出課題,以舊引新,讓學生“溫故而知新”。讓學生對本課的教學內容有個瞭解。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爲了不教”,不教就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把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一種成就感,使學生得到肯定與激勵,教師只是點拔、小結。

3、析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及人物形象。

(1)閱讀課文,瞭解大意,檢查預習。

讓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

要求學生簡述故事梗。要求:講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力求完整、簡明扼要。(學生簡述後,教師歸結)

(2)情節結構分析

學生前後四人一小組討論。要求:根據課文內容的故事情節劃分段落,列出各部分內容要點。

提示:注意文中表示時間和地點的詞語。並請兩位學生上黑板書寫,教師評析修改。

板書:

時間:深冬

第一部分:回故鄉

原因:賣屋、搬家

景象:蕭索、心情悲涼

1、母子見面、到家那天

2、回憶少年閏土

3、見到楊二嫂

第二部分:在故鄉

過了三、四天:會見閏土

又過了九天:動身啓程

第三部分:離開故鄉

1、船上的談話

2、“我”的感受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爲了完成教學目標的,學生通過立思考和同學討論得出結論。把學生放在一個自主的學習環境中,培養他們的立思考能力和探討能力,學會相互交流獲取知識的技能。由於提出的教學目標明確,學生迅速的完成了教學的任務,獲得學習的樂趣,增強了自信心,爲以後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3、分析閏土形象

(指名兩名學生,分別朗讀1230段、5476段,其他學生也邊聽邊按課後練習二要求,劃出有關語句,並完成表格)

投影展示:

項類

變化

少年閏土

中年閏土

外貌

動作語態

對“我”的態度

對生活的態度

提問:

1、通過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前後的不同變化,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2、中年閏土變化是什麼造成的?揭示了什麼樣的事實?

(明確:運用對比手法,得出兩者的不同變化是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坤形成的,也便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雙重壓迫的具體體現,閏土的遭遇抒大受壓迫、受剝削農民的形象的'具體寫照)

第二課時:

1、析讀課文,分析楊二嫂的人物形象

(指名學生朗讀3952段,並完成課後練習三)

提問:

(1)作者是怎樣刻畫楊二嫂形象?

(明確: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人物)

(2)20年來,楊二嫂的變化有哪些?說明什麼?

板書:

20年前 年輕漂亮 老實本分

20年後 潑辣尖刻 自私庸俗

2、品讀重點語句,強化文章內涵

(1)品讀文章78最後,理解作者的希望。(通過小組辯論的方式)

這一部分中有一些較難理解的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品味其深刻內涵。如“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隻有希望而不去奮鬥、追求,希望便無所謂有,有了希望並始終不渝地鬥爭、實踐,希望便“無所謂無”。人們都滿懷希望去奮鬥,就會迎來新生活。

(2)總結本文中心思想

結論:在帝國主義侵略,封建主義壓榨的情況下,鄉鎮小市民逃脫不了日益僻和遭受損害的厄運。

小結:作品塑造了閏土和楊二嫂兩個藝術典型,儘管他們有着各自不同的處境,我們可以看到帝國主義壓迫和封建主義統治的罪惡。

本環節是爲了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課文的能力和自己動手的能力。由易到難深入淺出探討,讓學生把握課文的思路。通過練習,讓學生理解對比手法運用的目的。同時,也向學生滲透“實踐認識再實踐”的思維方式。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獲得知識是有個過程的,通過動手自己查找的實踐來取得答案鍛鍊了學生的求知能力,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生會潛移默化的提升動手能力,增強自己的信心。通過辯證加深了對知識的瞭解與認識。形成了一個良性的思考、動手、再小結的循環。

3、知識的拓展與延伸

(1)找出文中描寫環境的句子,試着分析這些環境描寫的作用。

(2)運用對比手法寫一篇短文。

第一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加深對本文中心的理解。第二題一方面爲了讓學生掌握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這一環節是學生知識的延伸,讓學生把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加於運用,是一種知識轉化爲能力的表現。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思維,完成了“感性認薯性認識實踐”的教學過程,促進學生的學習。

六、板書設計

開端 回故鄉 (15自然段) 時間

原因 中

所見景象及心情 心 故鄉 發展與高潮 在故鄉 (677自然段) 閏土 變原因 思

楊二嫂 想

結局 離故鄉 (78段結尾) 希望

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10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音版八年級第十六冊第三單元的歌曲

《大海啊,故鄉》創作於1983年,王立平詞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喚》的主題歌,歌曲旋律平緩,優美動聽,歌詞質樸深情,如敘家常,結構簡練,富有敘事性,特別是最後兩句,情深意長,表現了主人翁對大海、故鄉和母親深摯的感情。本節課是一節以唱歌爲主的綜合課,在本單元中作爲第二課時設計。歌詞從“小時候媽媽對我講”開始,通篇質樸深情,如敘家常。藉助對大海的思念與讚頌,抒發人們對哺育我們成長的故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歌曲旋律流暢舒展,優美動聽,平易親切,節奏嚴謹。雖然採用三拍子,但不拘泥於這種節拍通常的強弱韻律,而以切分、附點等手法使其變化無究。歌曲爲F大調,3/4拍子,小行板速度。歌曲結構十分簡潔,如果除去反覆部分,前後只有四個樂句。前兩個樂句爲第一段,富有敘事性,樂句樸素無華。後兩個樂句爲第二段,情深意長,表現出主人翁對大海、故鄉和母親深摯的感情。第一段(前兩個樂句),用較平穩的旋律起句,第2、4小節的大跳音程,像是平靜的海面上不斷涌起的浪花。第二句的結尾,以稍加拉寬的節奏結束了這一段落。第二段(兩個樂句),旋律向上五度以屬音做第二段的句頭,重複使用第一段的節奏。更加深了對大海的愛戀之情。第二段中出現的新節奏與歌詞緊密相連,情深意長,表現了主人翁對大海、故鄉和母親深摯的感情,使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

二、說學情:

這首歌曲具有濃厚的思鄉情感,對於現在的中學生,由於長期和父母一起生活,沒有噪家鄉,噪親人的經歷,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結合朗誦經典的以思鄉主題的詩詞或欣賞《夢駝鈴》、《故鄉的雲》等歌曲,從多個側面啓發學生更深刻地感受這首歌曲的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感受三拍子的起伏,能夠用正確的節奏來爲歌曲伴奏,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過程與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讓學生通過模仿、體驗等方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重情感教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母親、對家鄉以及生活的熱愛。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難點:體會歌曲所要表達的思鄉的情感。

五、說教法、說學法:

八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音樂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與能力的積累,具備了分析樂曲各種音樂要素以及簡單讀譜的能力,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教法: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育原則,以啓發、點撥、引導爲主,輔以示範和講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講解法:介紹歌曲作者和創作背景、介紹多聲部音樂。

示範法:用自己的演唱來表現音樂,來感染學生。

多媒體輔助法:展示以思鄉爲主題的圖片、詩詞,播放歌曲的不同版本。

點撥指導法:用於針對學生對歌曲演唱的音高、時值、力度、情感把握上。

情境啓發引導法:創設情境,因勢利導,讓學生體會思鄉情。

提問法:多爲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儘量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

(二)、學法:討論交流法: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找出歌曲的特點,演唱的技巧。

嘗試法:指導學生自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創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六、說教學過程

(一)、藉助問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詩是表達思鄉之情的?誰來朗誦一下?

如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都是學生們耳熟能詳的思鄉詩。

師:在“故鄉”這兩個簡單而樸素的方塊字中,蘊涵着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積澱下來的`思想哲學、民風民俗,中國人走到哪裏,都會在故鄉情結中良久徘徊,別離之愁、思歸之渴,這種情結如同生命一樣古老而常新。這種情結不但大量出現在文學作品裏,好多歌曲也以此爲題材。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首思鄉的歌曲。

(二)、新課教學

1、初聽音樂,設問:它的基本情緒和情感是什麼?簡單介紹詞、曲作者及歌曲創作背景

2、第二次聽賞,設問:這首歌曲是什麼節拍?演唱形式是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

(1)出示幻燈片:3/4拍,強弱規律爲強弱弱,讓學生用拍手等肢體動作體驗3/4拍的強弱規律,並學習3拍子的指揮圖示。

(2)出示幻燈片:二聲部合唱歌曲。

3、歌曲學唱(請學生打開課本26頁)

(1)高聲部旋律學習:

a、老師範奏(唱),學生劃拍默唱,問學生音樂情緒的變化?前部分和後部分的區別?可重複演奏(唱),讓學生體會發現。學生回答後可總結此曲的強弱規律,不同平常的四三拍強弱弱的規律,而是強強弱;

b、學生跟琴學唱,注意音樂情緒的變化、力度的變化、四分浮點音符後接兩個十六分音符,演唱時要體現出來;

c、學生自學,老師巡視釋疑解難;

d、課堂反饋(隨機抽測,考察學生完成情況);

e、教師點評,再次鞏固。

(2)低聲部旋律學習:

a、老師範奏(唱),學生劃拍默唱;

b、學生跟琴學唱,同樣要注意力度的處理以及前後情緒的變化;

c、學生自學,老師巡視釋疑解難;

d、課堂反饋(隨機抽測,考察學生完成情況);

e、教師點評,再次鞏固。

(3)歌詞學習:

a、按節奏朗讀歌詞(加強學生對歌曲節奏的掌握)。讓學生展開討論,歌詞中“大海啊大海,就像媽媽一樣,走遍天涯海角,總在我的身旁。”如何去理解?爲什麼說“媽媽總在我的身旁”?引導學生去體驗母愛,進而加深對歌詞的理解。

b、配樂朗誦歌詞(加強學生對歌曲意境的理解)。帶着剛纔對母愛的體驗,配樂朗誦。

(4)帶詞演唱:注意力度度變化以及情緒的處理,啓發學生帶着情感演唱。

(5)課堂反饋,抽一組上臺演唱;

(6)完整演唱一次,請一學生擔任指揮,老師點評;

(7)再次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全曲,抽一個學生擔任指揮,幾個學生打擊樂伴奏,教師擔任鋼琴伴奏;

(三)、拓展欣賞:

欣賞《夢駝鈴》和《故鄉的雲》再次加深對思鄉情結的理解和體驗,引導學生對家鄉的熱愛,激發學生立志建設家鄉的情感。在《大海啊故鄉》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11

我說課的內容是五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後安排的習作《二十年後回故鄉》,下面我就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設計思路及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二十年後回故鄉》是一篇想象作文,是本組“月適鄉明”主題學習的延續,目的是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美好的想象,正是基於對家鄉的愛和關注。通過大膽地想象,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起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在交流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書面表達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如何想象,並把想象的內容具體、清楚的表達出來,培養思維與表達的能力。

2.通過創設情境、口語交際、小組合作等方法,激發學生說的願望,寫的興趣。

3.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留意家鄉現狀,合理想象長大以後的家鄉的變化,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1、要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象。

2、要引導學生注意學習本組課文表達感情的方法,適當運用在自己的習作當中。

四、說設計思路

想象作文是要在真實生活的基礎上合理想象,而不是胡編亂造,但又能不拘泥於生活。因爲有這樣的要求,小學生寫起想象作文往往感到茫然,要麼學生在想象作文中無內容可寫,無話可說,要麼是想象不合情理、不切實際的空想,要麼一概神化,要麼內容空洞、泛泛而談,還有不知道這類作文的寫法。想象家鄉二十年後的變化並非易事,尤其是歲月滄桑對小學生來說很難體會得到。所以,此篇作文,引導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務。本設計着重從此入手,運用多媒體、各種資料,豐富學生的表象,以“變化”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俘指導引領,讓學生的想象更具體更生動,克服想象的空洞,泛泛而談。促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展開想象,使學生言之有物;再以在板畫中游歷,想象以自己的行蹤爲線索,貫穿回家鄉的所見所聞,以此表現家鄉的變化,使學生言之有序;最後,指導文章多種開頭及結尾的方法,使學生言之有情。

爲了達到教學目標,我是從這幾方面進行設計的:(一)圖片欣賞,感受“變化”(二)開拓思路,建構文源(三)集思廣益,交流提高(四)回顧課文,領悟方法(五)開頭結尾(六)範文指引,接下來我就從這幾方面分別進行介紹。

五、說教學過程

(一)圖片欣賞,感受“變化”

想象家鄉的變化絕非易事,對小學生來說,世事變化,歲月滄桑並不容易體會,所以他們的想象可能就顯得稚嫩,情感可能就顯得膚淺,於是我就用變化去促成想象,以家鄉的兩組新舊風貌圖,(大屏幕出示)配以適當的文字解說,讓學生認真觀察,感受變化,明白二十年的時間給家鄉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以此來促使學生展開想象,激發學生表達的興趣,開啓學生想象的思路,爲後面的習作做好鋪墊。

(二)開拓思路,建構文源

學生有了表達的慾望之後,大屏幕出示本次習作要求(大屏幕出示),讓學生明確本次習作的主題是二十年後回故鄉,內容可以寫家鄉的變化、引起的回憶、見面的情景以及其他內容。要有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做到語句通順,想象合理。

(三)集思廣益,交流提高

學生明確了要求以後,就需要引導學生具體想象,我首先讓學生考慮一下自己想寫哪一方面,根據自己的選擇結成幾個小組,然後在小組裏交流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寫?以達到互相啓發的目的。最後在全班交流,同學之間通過提建議的方式進一步完善。

如:寫家鄉變化的同學就希望從家鄉的建築、家鄉的店鋪、家鄉的風景區、家鄉的道路、家鄉的特產、家鄉的小學、家鄉的小吃等方面展開想象;寫與親人見面的情景就可以從家的變化、親人的'外貌、言行的變化、訴說家鄉的變化、以及離別情等方面展開想象;寫久別重逢的同學聚會就可以從回到家鄉——與同學聯絡、聚會地點——與同學、老師見面、交流——主題活動——依依惜別等方面展開想象,這樣通過集思廣益,就豐富了學生的想象,不至於寫起來感到茫然,無話可寫,爲下面的習作奠定了基礎。

(四)回顧課文,領悟方法

通過讓學生回顧本組課文表達情感的方法,讓學生在回憶與交流中得到啓發和補充,使他們進一步明確作者的情感是通過具體的人、事、景、物來直接或間接的表達對家鄉的熱愛與思念之情的,因此我們要學以致用,我們在習作時也要嘗試着運用這種表達情感的方法。

(五)範文指引

通過一篇描寫家鄉變化的範文,指名學生說說這篇文章寫得好在哪裏?他抓住了什麼來寫,使文章的內容具體而生動?通過分析讓學生明白從不同的角度來展示家鄉的變化,深化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及表達的方法。

(六)開頭結尾

俗話說,好的開頭就成功了一半,於是我以老師到網上打算去投稿爲切入點,啓發學生應該用什麼樣的開頭能夠吸引讀者,學生通過思考得出可以以思鄉的詩句開頭,如“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一年的中秋,離家有二十個年頭了,該回家鄉看看了;可以以偶然聽到的能引起思鄉的歌曲開頭如“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照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裏……”;可以以打電話的形式開頭如“喂,XXX,你忙什麼呢,都二十年了,快回來吧。我去機場接你,不然,你恐怕要迷路了。”等等,讓學生在交流和啓發中互相補充,提供幾種開頭的寫法。然後又引導學生說一說結尾可以怎樣寫,並引導學生在習作中運用一些表達方式,使自己的習作更加具體生動。

以上就是我對這篇習作的說課內容,不足之處還請多多指教,謝謝!

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12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東海漁歌中的《大海啊,故鄉》一課,這是一節音樂欣賞課,樂曲爲F大調,四三拍,整首歌曲曲調優美抒情,通過歌曲表達對家鄉、祖國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二、說學情

以上是對教材的分析,下面我將對學情進行簡單的闡述。

根據新課標以及教材的分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音樂的學習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能夠用正確的姿勢和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的評價,但是理解作品情感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會通過多種方式把歌曲的情感貫穿於我教學過程的始終。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材和學情的分析,在新課改的指導下,特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唱《大海啊,故鄉》,感受歌曲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的美好情感。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能夠自信地、有表情地哼唱歌曲,體會歌曲的特性。

知識與技能目標: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學習本節課,學生能夠了解歌曲傳達出的對祖國、家鄉、母親的熱愛之情。本課的難點是: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感情。

五、說教法

我們常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置情境教學法,啓發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特點,爲學生創設了一系列優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六、說學法

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且自由發揮。這節課在指導學生學法方面我主要採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組合作法和自主探究法,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下面我將詳細闡述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七、說教學過程

針對學生的`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爲四個環節:情景導入;新課教學;音樂活動;課堂小結。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將採用談話導入的方式,通過與學生交流,提問學生“大家見過大海嗎?”並激發學生對大海的興趣,並引發學生的聯想。同時我再對大海進行一些描繪,爲接下來展開本節課的歌曲做了鋪墊。當學生對這首歌曲感興趣時我引出樂曲《大海啊,故鄉》,強調這是一首非常優美的樂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爲新課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講授新課

下面是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因此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首先,初聽歌曲

首先,初聽樂曲,在播放歌曲之前,提出問題:歌曲給人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學生有目的地聆聽樂曲,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樂曲。同時,鼓勵學生自由、大膽的發言,暢談聽後的感受,並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鼓勵性評價。之後,再次聆聽歌曲的節拍,通過節拍的感受能更加深刻的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爲之後深入瞭解歌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其次,深入理解

在學生對歌曲有了初步的瞭解後,我彈琴帶領學生用“lu”哼唱歌曲,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學生通過親自哼唱旋律,並在我的指導下表現歌曲主題旋律,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之後,分句欣賞歌曲的情緒,並進行樂句情緒的對比,在分句欣賞的過程中,學生主動說出歌曲情緒的變化,同時根據歌曲情緒也能夠深刻理解情感的內涵,真正做到了教學目標中的要求。然後,根據歌曲的情緒,引導學生在演唱歌曲時候,每一句的力度是否有變化,由於前面已經對情緒、情感有深刻的把握,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學生很容易回答出力度的問題,這樣,學生對於歌曲的情感又達到了昇華,並學會了如何去欣賞課程。

最後,根據多媒體,學生進行簡單的哼唱,並強調情感、力度等問題,並且要注意反覆記號,並學生之間相互配合,真正做到對於歌曲的理解。

(三)音樂活動

在音樂活動的環節,音樂可以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學生開動腦筋想出還有其他詩詞可以表達思鄉的情感,並通過配樂詩朗誦,從而達到情感的多方面體會。這樣不僅展現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之後,進行互評,選出最喜歡的一組,激發學生的表演力。

(四)課堂小結

當進行課堂小結時,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進行總結,談一下本節課的感受和收穫的知識。

八、說板書設計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考官。由於我缺乏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此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偏差,希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和指導,再次感謝各位老師,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辛苦了!

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13

一 說教材:

本課是人音版八年級第十六冊第三單元的歌曲

《大海啊,故鄉》創作於1983年,王立平詞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喚》的主題歌,歌曲旋律平緩,優美動聽,歌詞質樸深情,如敘家常,結構簡練,富有敘事性,特別是最後兩句,情深意長,表現了主人翁對大海、故鄉和母親深摯的感情。本節課是一節以唱歌爲主的綜合課,在本單元中作爲第二課時設計。 歌詞從“小時候媽媽對我講”開始,通篇質樸深情,如敘家常。藉助對大海的思念與讚頌,抒發人們對哺育我們成長的故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歌曲旋律流暢舒展,優美動聽,平易親切,節奏嚴謹。雖然採用三拍子,但不拘泥於這種節拍通常的強弱韻律,而以切分、附點等手法使其變化無究。 歌 曲爲F大調,3/4拍子,小行板速度 。歌曲結構十分簡潔,如果除去反覆部分,前後只有四個樂句。前兩個樂句爲第一段,富有敘事性,樂句樸素無華。後兩個樂句爲第二段,情深意長,表現出主人翁對大海、故鄉和母親深摯的感情。第一段(前兩個樂句),用較平穩的旋律起句,第2、4小節的大跳音程,像是平靜的海面上不斷涌起的浪花。第二句的結尾,以稍加拉寬的節奏結束了這一段落。第二段(兩個樂句),旋律向上五度以屬音做第二段的句頭,重複使用第一段的節奏。更加深了對大海的愛戀之情。第二段中出現的新節奏與歌詞緊密相連,情深意長,表現了主人翁對大海、故鄉和母親深摯的感情,使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

二、說學情:

這首歌曲具有濃厚的思鄉情感,對於現在的中學生,由於長期和父母一起生活,沒有噪家鄉,噪親人的經歷,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結合朗誦經典的以思鄉主題的詩詞或欣賞《夢駝鈴》、《故鄉的雲》等歌曲,從多個側面啓發學生更深刻地感受這首歌曲的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感受三拍子的起伏,能夠用正確的節奏來爲歌曲伴奏,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過程與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讓學生通過模仿、體驗等方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重情感教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母親、對家鄉以及生活的熱愛。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難點:體會歌曲所要表達的思鄉的情感。

五、說教法、說學法:

八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音樂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與能力的積累,具備了分析樂曲各種音樂要素以及簡單讀譜的能力,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教法: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育原則,以啓發、點撥、引導爲主,輔以示範和講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講解法:介紹歌曲作者和創作背景、介紹多聲部音樂。 示範法:用自己的演唱來表現音樂,來感染學生。

多媒體輔助法:展示以思鄉爲主題的圖片、詩詞,播放歌曲的不同版本。

點撥指導法:用於針對學生對歌曲演唱的音高、時值、力度、情感把握上。

情境啓發引導法:創設情境,因勢利導,讓學生體會思鄉情。 提問法:多爲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儘量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

(二)、學法:討論交流法: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找出歌曲的特點,演唱的技巧。

嘗試法:指導學生自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創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六、說教學過程

(一)、藉助問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詩是表達思鄉之情的?誰來朗誦一下?

如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都是學生們耳熟能詳的思鄉詩。

師: 在“故鄉”這兩個簡單而樸素的方塊字中,蘊涵着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積澱下來的思想哲學、民風民俗,中國人走到哪裏,都會在故鄉情結中良久徘徊,別離之愁、思歸之渴,這種情結如同生命一樣古老而常新。這種情結不但大量出現在文學作品裏,好多歌曲也以此爲題材。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首思鄉的歌曲。

(二)、新課教學

1、初聽音樂,設問:它的基本情緒和情感是什麼? 簡單介紹詞、曲作者及歌曲創作背景

2、第二次聽賞,設問:這首歌曲是什麼節拍?演唱形式是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

(1)出示幻燈片:3/4拍,強弱規律爲強弱弱,讓學生用拍手等肢體動作體驗3/4拍的強弱規律,並學習3拍子的指揮圖示。

(2)出示幻燈片:二聲部合唱歌曲。

3、歌曲學唱(請學生打開課本26頁)

(1)高聲部旋律學習:

a、老師範奏(唱),學生劃拍默唱,問學生音樂情緒的變化?前部分和後部分的區別?可重複演奏(唱),讓學生體會發現。學生回答後可總結此曲的強弱規律,不同平常的四三拍強弱弱的規律,而是強強弱;

b、學生跟琴學唱,注意音樂情緒的變化、力度的變化、四分浮點音符後接兩個十六分音符,演唱時要體現出來;

c、學生自學,老師巡視釋疑解難;

d、課堂反饋(隨機抽測,考察學生完成情況);

e、教師點評,再次鞏固。

(2)低聲部旋律學習:

a、老師範奏(唱),學生劃拍默唱;

b、學生跟琴學唱,同樣要注意力度的處理以及前後情緒的變化;

c、學生自學,老師巡視釋疑解難;

d、課堂反饋(隨機抽測,考察學生完成情況);

e、教師點評,再次鞏固。

(3)歌詞學習:

a、按節奏朗讀歌詞(加強學生對歌曲節奏的掌握)。讓學生展開討論,歌詞中“大海啊大海,就像媽媽一樣,走遍天涯海角,總在我的身旁。”如何去理解?爲什麼說“媽媽總在我的身旁”?引導學生去體驗母愛,進而加深對歌詞的理解。

b、配樂朗誦歌詞(加強學生對歌曲意境的理解)。帶着剛纔對母愛的體驗,配樂朗誦。

(4)帶詞演唱:注意力度度變化以及情緒的處理,啓發學生帶着情感演唱。

(5)課堂反饋,抽一組上臺演唱;

(6)完整演唱一次,請一學生擔任指揮,老師點評;

(7)再次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全曲,抽一個學生擔任指揮,幾個學生打擊樂伴奏,教師擔任鋼琴伴奏;

(三)、拓展欣賞:

欣賞《夢駝鈴》和《故鄉的雲》再次加深對思鄉情結的理解和體驗,引導學生對家鄉的熱愛,激發學生立志建設家鄉的情感。 在《大海啊故鄉》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1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的課題是《大海啊故鄉》下面讓我來解說我整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音版八年級第十六冊第三單元的歌曲

《大海啊,故鄉》創作於1983年,王立平詞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喚》的主題歌,歌曲旋律平緩,優美動聽,歌詞質樸深情,如敘家常,結構簡練,富有敘事性,特別是最後兩句,情深意長,表現了主人翁對大海、故鄉和母親深摯的感情。本節課是一節以唱歌爲主的綜合課,在本單元中作爲第二課時設計。

歌詞從“小時候媽媽對我講”開始,通篇質樸深情,如敘家常。藉助對大海的思念與讚頌,抒發人們對哺育我們成長的故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歌曲旋律流暢舒展,優美動聽,平易親切,節奏嚴謹。雖然採用三拍子,但不拘泥於這種節拍通常的強弱韻律,而以切分、附點等手法使其變化無究。歌曲爲F大調,3/4拍子,小行板速度。歌曲結構十分簡潔,如果除去反覆部分,前後只有四個樂句。前兩個樂句爲第一段,富有敘事性,樂句樸素無華。後兩個樂句爲第二段,情深意長,表現出主人翁對大海、故鄉和母親深摯的感情。諞歡(前兩個樂句),用較平穩的旋律起句,第2、4小節的大跳音程,像是平靜的海面上不斷涌起的浪花。第二句的結尾,以稍加拉寬的節奏結束了這一段落.第二段(兩個樂句),旋律向上五度以屬音做第二段的句頭,重複使用第一段的節奏。更加深了對大海的愛戀之情。第二段中出現的新節奏與歌詞緊密相連,情深意長,表現了主人翁對大海、故鄉和母親深摯的感情,使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

二、說學情:

這首歌曲具有濃厚的思鄉情感,對於現在的中學生,由於長期和父母一起生活,沒有噪家鄉,噪親人的經歷,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結合朗誦經典的以思鄉主題的詩詞或欣賞《夢駝鈴》、《故鄉的雲》等歌曲,從多個側面啓發學生更深刻地感受這首歌曲的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感受三拍子的起伏,能夠用正確的節奏來爲歌曲伴奏,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過程與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讓學生通過模仿、體驗等方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重情感教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母親、對家鄉以及生活的熱愛。

四、說教學重、難點:重點:

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難點:體會歌曲所要表達的思鄉的情感。

五、說教法、說學法:

八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音樂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與能力的積累,具備了分析樂曲各種音樂要素以及簡單讀譜的能力,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教法: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育原則,以啓發、點撥、引導爲主,輔以示範和講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講解法:介紹歌曲作者和創作背景、介紹多聲部音樂。示範法:用自己的演唱來表現音樂,來感染學生。

多媒體輔助法:展示以思鄉爲主題的圖片、詩詞,播放歌曲的不同版本。

點撥指導法:用於針對學生對歌曲演唱的音高、時值、力度、情感把握上。

情境啓發引導法:創設情境,因勢利導,讓學生體會思鄉情。提問法:多爲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儘量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

(二)、學法:討論交流法: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找出歌曲的特點,演唱的技巧。

嘗試法:指導學生自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創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六、說教學過程

(一)、藉助問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詩是表達思鄉之情的?誰來朗誦一下?

如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都是學生們耳熟能詳的思鄉詩。

師:在“故鄉”這兩個簡單而樸素的方塊字中,蘊涵着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積澱下來的思想哲學、民風民俗,中國人走到哪裏,都會在故鄉情結中良久徘徊,別離之愁、思歸之渴,這種情結如同生命一樣古老而常新。這種情結不但大量出現在文學作品裏,好多歌曲也以此爲題材。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首思鄉的歌曲。

(二)、新課教學

1、初聽音樂,設問:它的基本情緒和情感是什麼?簡單介紹詞、曲作者及歌曲創作背景

2、第二次聽賞,設問:這首歌曲是什麼節拍?演唱形式是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

(1)出示幻燈片:3/4拍,強弱規律爲強弱弱,讓學生用拍手等肢體動作體驗3/4拍的強弱規律,並學習3拍子的指揮圖示。

(2)出示幻燈片:二聲部合唱歌曲。

3、歌曲學唱(請學生打開課本26頁)

(1)高聲部旋律學習:a、老師範奏(唱),學生劃拍默唱,問學生音樂情緒的變化?前部分和後部分的區別?可重複演奏(唱),讓學生體會發現。學生回答後可總結此曲的強弱規律,不同平常的四三拍強弱弱的規律,而是強強弱;b、學生跟琴學唱,注意音樂情緒的變化、力度的變化、四分浮點音符後接兩個十六分音符,演唱時要體現出來;c、學生自學,老師巡視釋疑解難;d、課堂反饋(隨機抽測,考察學生完成情況);e、教師點評,再次鞏固。

(2)低聲部旋律學習:a、老師範奏(唱),學生劃拍默唱;b、學生跟琴學唱,同樣要注意力度的處理以及前後情緒的變化;c、學生自學,老師巡視釋疑解難;d、課堂反饋(隨機抽測,考察學生完成情況);e、教師點評,再次鞏固。

(3)歌詞學習:a、按節奏朗讀歌詞(加強學生對歌曲節奏的掌握)。讓學生展開討論,歌詞中“大海啊大海,就像媽媽一樣,走遍天涯海角,總在我的身旁。”如何去理解?爲什麼說“媽媽總在我的身旁”?引導學生去體驗母愛,進而加深對歌詞的理解。

b、配樂朗誦歌詞(加強學生對歌曲意境的理解)。帶着剛纔對母愛的體驗,配樂朗誦。

(4)帶詞演唱:注意力度度變化以及情緒的處理,啓發學生帶着情感演唱。

(5)課堂反饋,抽一組上臺演唱;(6)完整演唱一次,請一學生擔任指揮,老師點評;

(7)再次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全曲,抽一個學生擔任指揮,幾個學生打擊樂伴奏,教師擔任鋼琴伴奏;

(三)、拓展欣賞:欣賞《夢駝鈴》和《故鄉的雲》再次加深對思鄉情結的理解和體驗,引導學生對家鄉的熱愛,激發學生立志建設家鄉的情感。在《大海啊故鄉》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大海啊故鄉說課稿一等獎15

一、說說教學思路設計:

《故鄉的小路》是人音版小學音樂第九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是一首兩段體的優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宮調式,曲調流暢而又抒情。歌曲表達了人們回憶美好童年的內心激動的心情。歌曲的第一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此段音區低而深沉,樂句都以弱拍起音開始,平穩的曲調,表達了人們帶着思緒萬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對往事美好的回憶。在第二樂句中還出現了一個臨時變化音。音調上使人感到對小路是多麼親切的情感流露。在第二樂句中一個八度跳進,使人彷彿追憶到兒時恢生活的情景。歌曲以六度跳進到第二樂段,使情緒漸漸地得以抒發,在音區上升高,由衷地抒發了熱愛家鄉的心情。全曲未句,在“”的哼鳴中結束,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往事歷歷在目,彷彿“童年多美好”的話語還要向你傾訴。在教學本課時,我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儘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並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立獲取知識。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爲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我的教法中體現:

(1)審美體驗價值

(2)音樂中加強羣體意識

(3)變難爲易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分組合作、質疑探究來突破難點解決問題。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對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樂審美爲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的體驗與感悟音樂的過程。本課與前課是同一主題的內容。因爲“故鄉”是“家”的擴大,是大的家。讓我們從音樂作品中領悟愛家,愛故鄉的做人基本素質。因此我的教學目標是:

1、能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愛。

2、通過創編動作,瞭解變拍子與變音記號,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樂曲的特點,加強對變拍子的認識。

3、唱好二聲部合唱,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

三、說關鍵處的處理: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我認爲本課是以唱歌爲主的音樂課,重點是用柔美的聲音演唱二聲部歌曲,把握三拍子、四拍子的變拍子節奏,表現出歌曲優美、抒情的思鄉情。在這個環節,我採取教師語言描述創設情境,學生想象美麗景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用柔美的聲音演唱;另外利用遊戲的形式,將3/4與4/4變拍子節奏這一難點解決並消化,讓它變成一個輕鬆的可以一筆帶過的東西。

四、說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聽三拍子和四拍子音樂進教室(《蘋果豐收》、《我怎樣長大》)

邊做律動邊進教室,通過聆聽感受三拍四拍子樂曲的節奏特點,並運用形體的動作增強學生對兩種拍子的韻律印象。學生說出兩種拍子的不同,你是用什麼方式區分的?

2、導課:

剛纔我們大家一起聽的這兩首歌曲是本學期剛學過的,你們誰還記得它是哪個國家的作品?

那麼,你們還記得這兩首作品的拍號嗎?

利用孩子們對競爭的興趣,激發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並加以及時的表揚、鼓勵。

3、節奏遊戲,興趣引路:

在教唱《故鄉的小路》一課時,在一開始先用遊戲抓住他們的興趣,讓學生參與其中,將這節課的重點提出來用玩遊戲的方式來消化它。例如:聽歌曲《故鄉的小路》的伴奏音樂,教師帶領大家做變拍子的拍手遊戲,讓學生通過拍手這一簡單的動作,領會變拍子歌曲的'特點。首先,教師規定一套表現三拍子和四拍子強弱規律的動作,例如:三拍子拍手掌、點手心、點手心;四拍子拍手掌、點手心、點手心、點手心。老師舉起拍號卡,(3/4拍和4/4拍的)帶領學生一邊做動作,不同的卡代表不同的拍子。其次,讓學生開動腦筋,各自編創一套具風格的動作,並與大家一起分享;最後,老師將學生們的注意力重新收攏,集體進行變拍子的音樂遊戲:

根據老師彈奏的音樂節拍特點,做出不同的規定動作。

而所有的這些只是爲了《故鄉的小路》這首歌曲的教唱和歌曲中變拍子節奏的把握做鋪墊。通過以上的練習,解決了曲譜教學中的難點,爲新課的教學掃除了障礙。這種教學中創造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可以調動學生身心各方面的能力和條件。並且讓學生明白生活本身就是音樂的源泉

4、測試聽力,區別變音記號:

剛纔大家的練習做的非常好,老師現在想測試一下你們的聽力。請聽老師彈奏的這兩個樂句,有什麼不同?

彈奏歌曲第二樂句,並將變化音改動一次,讓學生聽辨其中的不同。加以練唱,解決關鍵音的演唱。

5、熟悉旋律,合作學唱:

通過老師範唱和教唱,讓學生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並利用節奏拍手傳遞遊戲的形式,一邊拍手一邊讀歌詞。另外,採取讓他們分組接唱、分組演唱和分男女生唱。從易到難,逐步將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使學習效果更具有實效。

演唱的過程中注意情感的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徵,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最後按處理將歌曲完整的帶有情感的演唱。

6、歌聲中結束:

本課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着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爲課堂帶來了活力,注入了生機,彌補了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方法,給了學生以直觀的美感享受。

五、說課件設計:

第一頁:優美的圖片做背景,插入三拍子、四拍子音樂,聽音樂做動作,激發他們的興趣與求知慾。

第二頁:三拍子、四拍子的強弱規律圖示。做遊戲時的節奏圖譜

第三頁:變化音符的演奏樂譜。

第四頁:歌曲《故鄉的小路》的歌詞,配合讀詞做遊戲

第五頁:歌曲《故鄉的小路》的圖譜

第六頁:優美圖片做背景,插入歌曲《故鄉的小路》的範唱音樂以及伴奏音樂,進行接唱、領唱、齊唱的練習。

這就是我對本課的粗淺認識,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