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給大家呈現的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3課《長方體的表面積》,本單元是屬於我們小學數學四大領域裏的“空間與圖形”範疇內的內容。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與正方體展開圖的基礎上進行的,而本節課是長方體的表面積,也爲後面學習圓柱的表面積起着鋪墊作用。鑑於本課特點及教材編排意圖,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我爲本課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基於以上目標,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形式多樣的練習來突破難點,解決數學問題,內化新知。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點撥引導、講解分析、類比遷移等方法進行教學,在主問題提出後,新知探究中,我會適時指導點撥,引領學生去學習,在學生內化新知中對於學生不夠明確的知識適時進行講解分析,照顧到所有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本節課中都有所收穫。在檢測反饋和鞏固提升中,我將採用類比遷移的方法將新知進一步昇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於以上的構思,爲了能凸顯“有效教學”的理念,更好的達成學習目標,本着“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這樣教“的思路對本節課作如下設計:

一、回顧舊知,讓知識“銜接”起來!

通過複習舊知,讓學生加深對新知的理解,並將新舊知識銜接起來,並在學習新知中加以應用。

二、創設情境,讓課堂“活”起來!

提出熟視無睹,習以爲常的`生活情境中的新問題,從而導入新課,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新知的積極性,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

三、自主探究,讓學生“動”起來!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小學生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尤爲強烈。”因此在獲取新知的過程中我採用了塗一塗、數一數、算一算、想一想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特性得到發張,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四、體驗成功,讓學生“樂”起來!

設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力求體現知識的縱橫聯繫做到層次分明的練習,讓學生學以致用,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本節課始終關注着學生的發展,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運用的過程中,從而落實“四基”,培養“四能”,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當然,課堂上也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不能照顧到學生全部,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沒能調動起來,但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求異思維還有待於我進一步挖掘。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成長的路上,我會更加努力,希望各位老師給予指教和點撥。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2

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人教版教材第十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二節課。

二)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象有了充分的認識並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表面積的定義:長方體或正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叫表面積。

2)、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且會根據具體情況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長方體或正方體表面積的實際問題。(比如有五個面或四個面的長方體或正方體)

3)、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他們旺盛的求知慾望。

2、過程與方法:

1)知識產生的過程: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或跟表面積有關的問題,如工業生產中需要的包裝盒,裝潢時對長方體或正方體進行外包裝,建築時要粉刷牆壁等。

2)掌握知識的過程:情景引入,感知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必要性分組討論計算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全班總結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選擇最優方案小組探討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自主練習,鞏固知識拓展延伸,形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發揚嘗試、合作的協調精神,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2)在學習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四)重難點的確立:

1、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會解決有關的實際生活問題。

2、難點:根據給出的長方體的長或寬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這是本課的難點。

說教法和學法:

現代數學理論認爲,小學數學課應增加學生的數學活動,依據本單元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這節課我主要運用複習引入法、情境教學法、啓發分析法動手操作法等進行教學。

教與學密不可分,教是爲了更好地學。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指導學生掌握如下學習方法:轉化遷移的方法、比較分析法、總結歸納法。

說教學流程:

(一)巧設情景,生活引入:

師:同學們,學校要給災區的小朋友捐款,並決定本週三在學校的操場上舉行募捐儀式。總務處的劉老師要制一個象樣的募捐箱,他聽說我們正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所以請我們幫個忙。請你想一想我們該怎樣制呢?(生答)我們還需要知道那些信息呢?(生答)總務處備有硬紙板,那我們該去領多少呢?由此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長方體的表面積。

(二)自主探索,形象感知。

動手操作的過程是一個手腦並用的過程,學生在用學具進行操作性學習的過程中,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不僅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讓學生主動操作、主動探索、主動思考。

1、引導學生展開上節可課製作的長方體,依次標明上下左右前後六個面,使學生明確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就求這個長方體表面積這六個面的總面積。在學生的頭腦裏建立起表面積的概念。

2、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引導學生動手量出長、寬、高,嘗試通過小組合作算出表面積,然後向全班彙報。

(2)小組討論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真正弄清楚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教師有在關鍵處進行點撥、引導,突破這一難點問題。

(3)全班交流。學生可能的方法有6個面的面積相加;三個不同的面每個面的面積乘2再相加;三個不同的面的面積相加再乘2。讓學生通過比較選擇一種最優的方案。從而抽象出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3、募捐箱做好後,想找一些漂亮的紅紙貼一下箱子的外面,觀察一下哪些面需要裝飾?(上面和四周)那需要多少紅紙?(小組討論解決)

通過這個例題的解決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時並不需要求出6個面的總面積,這時啓發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情況,(如木製的粉筆盒、煤箱子等)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4、師出示募捐箱的長寬高的具體數據,分別求出需要多少硬紙板和紅紙。

5、小組討論怎樣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6、交流。學生可能有按照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計算的。交流時注意引導學生比較哪種方法最簡便,同時明確在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中爲什麼要乘6。

7、質疑問難。

(三)鞏固練習,擴展應用。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學生學到的知識通過應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1、書中的習題。通過有目的的基本練習、鞏固練習、綜合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強化了學生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形成了一定技能技巧。

2、設計磁帶包裝

1)單個包裝:同學們爲一個磁帶盒設計外包裝,並把設計方案填寫在設計表中。

2)兩盒包裝:兩盒一套有幾種擺放方式。初步估算一下:哪種最省料,哪種最廢料。

你認爲上面三種中哪一種擺放設計外包裝最好?除了以上三種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擺放方式?

3、課後實踐作業:

1)按你喜歡的擺放的方式設計並製作兩盒一套的磁帶外包裝盒,並計算出至少要多少材料。如果你感興趣的話,還可以設計製作盒數更多的磁帶外包裝,下節課我們進行彙報交流和展示。

2)課後思考:如果按我們算好的硬紙板的面積去領正合適的紙板,能做出我們需要的募捐箱嗎?爲什麼?

說教後反思:

學習本節課,如果學生在上節課會求指定的長方體的某個面的面積,學習本節課的時候問題不大。估計學習本節課的時候有一部分學生會有一定的困難,要加強對這部分學生的個別輔導,要多利用實物讓學生觀察,逐步建立起空間概念。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3

一、教學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靈活的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能根據實際情況計算有關物體某幾個面的總面積,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實際生活中的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二、教學策略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的特徵,基本掌握了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之後,進一步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這節課的教學我本着“讓學生的自主探究貫穿於課的始終”的原則,應用“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按照“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探索、解決問題→聯繫實際,創新應用”的教學流程進行設計。

三、教學內容的創新處理和教學過程

1.巧設伏筆,激趣導入。

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因此,我設計了兩個基本問題讓學生自主發言、解答,在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的基礎上點出課題,爲學生探索長方體表面積在生活中的應用打下良好基礎。

2.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探索長方體表面積在生活中的應用。

數學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繫,新課程倡導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並儘可能在有趣的情景中學習。因此,我創設了義務勞動爲班級粉刷教室的情景,讓學生討論需要做哪些準備,應當注意哪些問題,然後提出具體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索,明確實際生活中有時只需要計算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感受長方體的表面積在生活中的應用,再讓學生舉生活中的例子,加深理解。

3.聯繫實際,靈活應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數學於生活,同時又服務於生活。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不但能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繫的,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設計“爲母親包裝禮品盒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包裝紙是否需要留足粘貼處”,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生搬硬套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與能力。

本節課我按照“激趣→探索→遷移→應用“的思路進行設計,讓學生主動地在探索,交流等教學活動中,愉快學習,長知識,長智慧。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4

大家好!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準備、教學效果預測過程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並掌握了長方體基本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學習,有助於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切身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表面積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比較抽象。雖然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以形象思維爲主,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爲此,我在教學中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並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突破難點。

三、教學目標:

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技能目標:通過操作感知,提高學生概括、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思想方法。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生活經驗中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在態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四、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把讓學生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爲本節課的重點;由於學生剛剛深入學習空間立體圖形,空間想象能力較弱,因此我把根據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個面的長、寬各是多少作爲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教法、學法:

爲了使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在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中得到理解與發展,這節課我主要採用情境探究法、觀察法、演示法、比較法等,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爲了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本節課的主要學習方法,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和動腦,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獲得知識。

六、教學準備:

在學具上我讓學生準備了大小不一的長方體紙盒和小剪刀。

七、教學過程:

本着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學有所得的理念,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實踐探索、獲取新知。這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活動一:獨立感知建立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我讓學生觀察並觸摸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的各個面,感知表面的含義,引導學生概括出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藉助實物,總結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

活動二:合作交流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個教學環節,我放手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按照活動要求,通過看一看、剪一剪、寫一寫,並結合長方體的基本特徵和表面積的意義,討論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每個面的長和寬的關係,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同時,我也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指導他們的實踐,傾聽他們的發言,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引導他們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討論、交流,各小組彙報,估計情況如下:

有的小組直接觀察長方體紙盒,有的小組沿着棱把長方體紙盒展開,無論哪一種探究方式,都比較容易發現以下三種方法:第一種:把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相加;第二種:用上下面的面積加前後面的面積再加左右面的面積;第三種:上、前、左面的面積和乘2。然後,我通過課件演示並講解討論的問題,引導學生概括出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選擇他們最喜歡的方法,通過自評、互評確定最簡算法,使計算優化,最後,引導學生總結求長方體的表面積的關鍵條件。至此,本課的重點、難點都得以突破。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經歷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

活動三:運用公式,嘗試解題。

對於例1,我繼續放手讓學生從剛纔發現的方法裏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解決,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嚐到成功的喜悅,變教數學爲用數學。

第二個環節:應用新知,培養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練習環節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層:基礎練習,照顧全面。

我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學例題:已知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求它的表面積.(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填空進一步鞏固了知識,突破了難點,又爲解決下面的變式練習作好鋪墊。

第二層:走進生活,深化理解。

爲了體現數學和生活密切聯繫,我出示了課本第34頁做一做,給簡易衣櫃換布罩的題目,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像這種不需要算出長方體6個面總面積的情況。並舉出日常生活中類似的實例,讓學生回答。(設計意圖)帶領學生走進生活,探索現實中的數學,培養他們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我設計的練習,內容緊貼生活,訓練由淺入深,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突出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第三個環節:評價體驗,歸納提升:讓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穫。我結合板書總結,幫助學生構建起知識框架,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課堂總結,既讓教師瞭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在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八、效果預測:

縱觀全課,我的設計意圖是力求以學生的發展爲本,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數學生活化,展示數學的魅力,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目標。在教學中由於我設計了學生自己動手探索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這一活動,加上課件的輔助教學和有梯度的課堂練習,學生在理解掌握並且運用新知上,一定會輕鬆自如。所以,我預測本節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進,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5

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②在引導學生理解和推導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同時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表面積的意義。

教學難點: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展開的教具、投影儀,學生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各一個。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1、說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看圖回答。

(1)指出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積相等?

(3)填空:

上、下兩個面的長是__,寬是__。

這個長方體左、右兩個面的長是__,寬是__。

前、後兩個面的長是__,寬是__。

3、想一想: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幾個面?

4.老師現在做了一個“長6㎝,寬5㎝,高4㎝”的長方體架,要在它的六個面上貼上薄塑料片,你說應該準備多少平方釐米的塑料片呢?

二、實踐探索

1.個別學習-------表面積的'概念

(1)老師和同學們都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和正方體並在上面分別用“上”、“下”、“左”、“右”、“前”、“後”標在6個面上。

(2)沿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棱剪開並展平。

(3)你知道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什麼嗎?

學生試着說一說。

2.小組合作學習-------計算塑料片的面積

(1)想: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要我們求什麼?

使學生明確:就是計算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2)學生分組研究計算的方法。

(3)找幾名代表說一說所在小組的意見。

解法(一):(是分別算出上、下,前、後,左、右面的面積之和,然後算總和。)

6×5×2+6×4×2+5×4×2

=60+48+40

=148(平方釐米)

解法(二):(是先算出上、前、左這三個面的面積之和,再乘以2)

(6×5+6×4+5×4)×2

=74×2

=148(平方釐米)

(4)比較上面兩種解法有什麼不同?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

三、課堂實踐

做第26頁的“做一做”,學生獨立列式算出後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你發現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了嗎?

結論:

=長×寬×2+長×高×2+寬×高×2

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寬+長×高+寬×高)×2

五、課堂練習

做練習六的第1、2題,學生口答,學生講評。

七、課後實踐

做練習六的第3、4題在作業本上。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6

一、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浙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一單元《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表面積》是本單元的第三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學生系統學習立體圖形知識的開始,本課時主要教學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教材先通過把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的6個面展開,幫助學生認識表面積的概念。這樣可以把表面積的概念與剛剛建立起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很好的聯繫起來,爲下面學習計算表面積做好準備。接着,通過例1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後安排“試一試”學習立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關於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教材中沒有給出計算公式,而是啓發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計算,這樣安排有利於他們更好的掌握表面積的概念及有關計算,有利於更好的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學習者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並對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徵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即學生已經明確了長方體與正方體都有6個面,而且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的基礎上教學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的的理解,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2、理解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長和寬。

三、教學設想

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習慾望。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新課伊始,我創設了“紙箱廠要製作一種長8分米,寬2分米,高4分米的長方體包裝盒和一種棱長4分米的正方體包裝盒.哪種包裝盒要用的硬紙板少?”這一問題情景,接着問:“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哪些地方要用硬紙板?”既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又對“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這一概念建立清晰的表象,爲學習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做好充分準備。

2、藉助教學媒體,提高學習有效性。

“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學生系統學習立體圖形知識的開始,因此在教學中儘可能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建立清晰的表象。我通過提問“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能一眼全看到嗎?有什麼辦法能一眼全看到?”引導學生思考把立體圖形得到平面圖形。之後由多媒體電腦演示展開過程,要求學生在展開後的圖形中找到“上下前後左右”6個面。強化空間觀念,增加學習趣味。

在此基礎上“提問”: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麼關係?讓學生圍繞本課難點問題進行嘗試解決問題,而教師只在關鍵處進行點撥、引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自己發現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但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差異,允許各類學生提出自己的方法,然後通過比較,進而到表面積計算的一般方法,這樣可以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體現思維方法,使學生認識到學數學要抓住解題關鍵,受到恰當的思維訓練。

3、適當應用拓展,發展空間觀念。

學生在上面問題的解決中都有是憑藉實物來完成的,練習部分我先安排了一組判斷題,在第三小題中,學生思維的常規得到打破,相對於獨立物體而言的,那麼對於組合物體表面積又是怎樣的呢?我將更多的時間與思考空間留給了學生自己思考,讓新知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然後,第二大題安排了看數字算面積的練習,與看圖算面積想比較,使學生的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可無論是包裝盒實物,還是具體圖形、或只是數據的表面積計算,解決的都是6個完整的表面積的計算,可實際生活中的也有不是6個面的表面積計算,那麼對於不完整的包裝面積又該如何計算?我安排了“如此題改爲同樣尺寸的無蓋塑料盒表面積如何求?”其目的是培養學生應用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裏注重培養學生方法的發散,及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和最優化,培養學生個性。最後,我考慮到學生的認識不能只停留在感知水平上,還要上升到理性認識。

在聰明題中,對於組合物體的包裝,我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己思考,他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比較、交流,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這樣多方面聯繫,不僅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還給他們創造了合作的空間。最後引導學生根據計算結果尋找規律,“重疊面多,圖形越接近立方體,表面積越小,鼓勵學生進一步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包裝現象,使學生明確:對物體進行包裝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材料,要麼使包裝美觀大方,吸引注意,要麼簡單小巧,儘可能省紙。從而使學生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第下冊第33——35頁《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我將從目標的敘寫、評價的設計、學習流程和板書設計這四個方面談談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的敘寫

學習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它決定了教學的有效性,關係到新課程理念的真正落實。爲此,在敘寫目標前,我認真查閱了標準、教材、瞭解了五年級學生的知識現狀。

1、基於標準

(1)通過觀察、操作,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2)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基於教材

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是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第二節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並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學習,既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的理解,又有助於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併爲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圖形打下基礎。本節課的內容分三個層次:一是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展開圖概括出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二是利用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推導出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三是利用公式解決例1和例2等一些實際問題。

3、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並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本節課學習難點在於學生不能根據給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想象出求每個面所需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把正方體或長方體紙盒剪開,通過觀察展開圖來突破這一難點。

基於以上分析,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爲以下兩點:

1、能說出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並歸納出計算方法。

2、能用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計算出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並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根據學習目標的設計和我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本節課學習重點是:

1、重點:說出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會解決有關的實際生活問題。

2、難點是:根據給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學習目標,在本課中我主要採用如下學習方法:動手操作法,觀察發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讓學生在剪一剪,說一說等活動中明白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並歸納出表面積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火柴盒、直尺。

二、評價任務的設計

爲了檢測目標的達成,我設計了以下的評價方案:

任務1:通過觀察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能說出長方體或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任務2:通過剪一剪,說一說等活動發現每個面的長、寬與長方體長、寬、高的關係,能說出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

本節課我以“四了”教學模式爲宗旨,設計了四個環節,下面我說一下本節課的學習流程:

三、說教學流程:

(一)巧設情景,質疑引入: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以自己的興趣爲轉移。本節課我結合小明爲媽媽買了一份生日禮物。可他覺得這件禮物的盒子不夠精美,你們能不能給小明出主意?想知道這張包裝紙的大小嗎?導入新課。這一情境的設計意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同時感受到一種人文情懷。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一系列實踐操作活動,經歷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獨立去探索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動手操作、探究概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對於學生來說,長方體和正方體每個面面積的計算已不是難點,難在如何從立體圖形中找到每個面所對應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

1)複習舊知,鞏固強化。教師先拿出長方體紙盒對長方體的長寬高,以及面之間的關係進行復習鞏固爲求表面積進行鋪墊。

2)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剪開,然後將自己剪開的長方體紙盒展開,標出“上、下、前、後、左、右”6個面的位置。使學生明確表面積的定義:長方體或正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就是它的表面積。爲進一步求表面積作好鋪墊。

3)討論探究讓學生觀察展平的長方體圖,分小組帶着問題進行討論:

A、一個長方體剪開的每個面是什麼形狀?

B、展開後哪兩個面是相對的面,有幾組相等的面?

C、上下、左右、前後各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原長方體的什麼?讓學生通過手動、口說、眼看、腦想發現長方體每個面面積的計算所需數據。

4)教師課件演示將長方體紙盒剪開,學生說出每個面的算法。

5)總結歸納用文字的形式總結出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長方體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這樣使學生從循序漸進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2、小組合作探索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在明確了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之後,放手讓學生通過合作自己去探求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總結出正方體表面積=棱長×棱長×6

(三)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本節課我設計了有梯度的三類練習題。

1、基礎練習:

引導學生練習書本中例題1和例題2加深了學生對公式的感性認識。

2、鞏固提高

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不需要算出長方體或正方體六個面的面積,我通過兩道求5個面面積的練習題(課本33頁做一做,35頁第6題)進行了鞏固。在此基礎上請學生說說解這種題時要注意什麼,並舉出在日常生活中,做哪些事與求長方體、正方體的部分面積有關。使學生懂得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的思維方法。

3、拓展延伸

因學生個體的差異,我讓學生同桌合作,測量火柴盒的長、寬、高,並計算做這樣一個火柴盒需要多少紙板?學生經過動手測量,體會到了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必然聯繫,同時在量一量,算一算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

(四)全課小結:談談你在本節課中收穫到了什麼

課堂小結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歸納和總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理解。也是對學生情感態度的肯定。

(五)說板書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或正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長方體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重點內容展示給學生,便於學生理解和感知所學數學知識,增強識記效果。

綜上所述,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以上是我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個人看法,有什麼不當之處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8

尊敬的評委們,老師們: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人教版第25~26頁第十冊《長方體的表面積》。

一、教材簡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並掌握了長方體基本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學習,有助於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切身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表面積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顯得有點抽象。雖然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以形象思維爲主,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教學目標:

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目標的制定應該是多元的,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新知靈活解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在態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根據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個面的長、寬各是多少。

五、教法、學法:

爲了使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在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中得到理解與發展,這節課我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輔以“情境探究”法、“觀察法”、“演示法”、“比較法”等,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爲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我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紙盒、剪刀。

七、教學設計:

本着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學有所得”的理念,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上課伊始,我就創設如下情景:(今天是聰聰媽媽的生日)聰聰:“媽媽,生日快樂!”媽媽:“真乖,禮物包裝得真精美!媽媽考考你,包裝這份禮物時,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紙呢?”聰聰“……”我順勢把問題拋給學生,從而引出課題——長方體的表面積。

這一設計意在賦於教材以生活的氣息,讓學生切身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第二個環節:實踐探索、獲取新知。(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第一個活動:獨立感知——建立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我請學生閉上眼睛,觸摸長方體的各個面,感知“表面”的含義,引導學生概括出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這一做法目的是讓學生藉助實物,建立表面積的表象,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

第二個活動:合作交流——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開放的'情景和問題,學生往往會有更寬廣的視野和活躍的思維。所以在這個教學環節,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我爲每組準備了一個大小不一的長方體,讓他們利用這個長方體,通過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並結合它的基本特徵和表面積的意義,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期間,我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指導他們的實踐,傾聽他們的發言,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引導他們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大約經過10分鐘的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觀點的交鋒和智慧的碰撞後,我就會讓各小組彙報,估計情況如下:

有的小組直接觀察立體圖,有的小組沿着棱把長方體紙盒展開,無論哪一種探究方式,都比較容易發現以下三種方法:第一種:把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相加;第二種:(電腦演示)用上下面的面積加前後面的面積再加左右面的面積,從而得到: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2+長×高×2+寬×高×2;第三種:上、前、左面的面積和乘2,從而發現: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寬+長×高+寬×高)×2。

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老師及時的點撥,更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如果學生沒能發現以下這種方法,我就適時地指導學生沿着棱把長方體紙盒展開,引導學生把長方體紙盒分成側面和上下面兩大部分,從而挖掘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底面周長×高+長×寬×2。至此,學生的認知得到昇華。

接着,我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選擇他們最喜歡的方法,並確定最簡算法,使計算優化。

教材蘊含着許多有待學生髮現的奧祕,因此我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經歷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

第三個活動:運用公式,嘗試解題。

對於例1,我繼續放手讓學生從剛纔發現的方法裏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解決,讓學生初步嚐到成功的喜悅,變“教數學”爲“用數學”。

第三個環節:應用新知,培養能力。(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層:基礎練習,照顧全面。

我讓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讓他們通過說理、比較,進一步鞏固知識,又爲解決下面的變式練習作好鋪墊。

第二層:迴應情景,發散思維。

這時,我又巧妙地請出聰聰,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解疑。聰聰:“包裝這份禮物時,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紙呢?同學們,幫我算算吧!看誰算得快,算得妙!”

這一題既迴應了情景,又打破了學生思維的定勢。使學生明白:當長方體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時,可以用長方形的面積乘4加正方形的面積乘2來計算,從而讓學生知道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方法是很多的,培養了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我還及時地教導學生要學會感恩,懂得尊敬長輩、關心他人。

第三層:走進生活,深化理解。

1、製作一個長10分米,寬6分米,高5分米長方體玻璃魚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魚缸的上面沒有玻璃。)

2、要塗漆一根長0.5米、寬0.2米、高4米的長方體柱子。

①要塗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②如果1千克塗料可以漆4平方米,一共需要塗漆多少千克?

③如果1千克的塗漆要20元,一共要多少元?

我先讓各學習小組通過討論、交流,找出製作魚缸和塗漆柱子要算的面有哪幾個,再進行計算,然後通過評講,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像這種不需要算出長方體6個面總面積的情況。緊接着,我讓學生舉出類似的例子。我帶領學生走進生活,探索現實中的數學,培養他們“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我設計的練習,內容緊貼生活,訓練由淺入深,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突出應用中學數學。

第四個環節:評價體驗,歸納提升:我讓學生談談這節課有什麼收穫,並進行學習評價。

我讓學生暢所欲言,及時梳理知識,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然後,我結合板書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構建起知識的框架,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第五個環節:作業——拓展創新,課外延伸。

歡度國慶節,十月初五餅家舉辦“買一送一”的酬賓活動,爲了吸引顧客,想用彩紙把兩盒杏仁餅包裝在一起。小朋友,你知道有幾種包裝方法嗎?想一想,哪種方法最省包裝材料?

課後,學生通過實踐,豐富了感知,形成了能力,主動從數學的角度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進一步體驗數學的價值。

八、板書:

我的板書力求簡潔,明瞭。

整個教學設計,我以學生的發展爲本,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數學生活化,展示數學的魅力,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目標。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9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數學第十冊第25—26頁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義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並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學習這部分內容,可以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的理解,解決一些有關的實際問題。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的確定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目標的制定應該是多元的,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認知目標 技能目標 情感目標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合作交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探索、嘗試精神,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通過引導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並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的魅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建立表面積的概念以及理解並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難點:根據給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想象出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爲了讓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在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與發展,這節課我主要採用“嘗試教學法”,輔以“情境探究式”教學法、“觀察法”等,實現師生互動,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歸納等思維方法的訓練,努力探索新課標理念指導下的'數學課堂新策略。

(二)學法《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因此,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本節課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

三、說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自備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一個,剪刀一把。

四、說教學設計

教學

環節

師生互動

設計理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 舊知重溫鋪路搭橋

口答。

1、長方體有( )個面,( )條棱,( )個頂點;相對的棱的長度( ),相對的面()。

2、正方體有( )個面,( )條棱,( )個頂點;它的棱( ),每個面( )。它是特殊的( )。

3、看圖,指出各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學生回答。 發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爲新知識鋪路搭橋。

二 創設情境 切入主題

1、動畫演示情境圖。媽媽的生日快到了,小明選了一份精美的禮物。爲了使禮物更加美觀,他打算親手包裝盒子。小明買回一張漂亮的包裝紙,爲了節約紙張,他想先裁下大小適宜的一塊再包裝,那麼至少要裁多大的紙呢? 小明該怎麼做呢?你能幫他出出主意嗎?

導入新課:這就要用到一個新的數學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1、 學生觀看並思考。

2、 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

生1:必須先知道盒子有多大。

生2:必須先算出盒子每個面有多大。

新課標強調,教材必須從屬於、服務於學生的需要,我們應該應用教材、靈活地處理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實際出發,因此,我對例1進行優化組合,真正使數學煥發出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一情境的設計意在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感受到一種人文情懷。

三實踐操作 建立表象

出示“操作提示”與“我的發現”。操作提示:①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或正方體,沿着棱剪開,再展平,看一看紙盒展開後的形狀。 ②在展開後的圖形中,分別用“上” “下”“前”“後”左“”右“標明。我的發現:你發現展開後的圖形,在長方體中哪些面的面積相等?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麼關係?正方體呢?並完成下表。

1、 學生動手操作。

2、 觀察發現並完成表格。(每人一張)

3、 小組交流。(師巡視指導)

4、 彙報。

生1:我發現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生2:我發現長方體的上面和下面相等,前後面相等、左右面相等。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想,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對這一理念作出較好的詮釋。給予學生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去發現,解惑,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學生建立積的表象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 自主探究 深化主題

動畫演示並講解長方體拆成平面展開圖,引導學生建立表面積的表象。

1、 認真觀察並加深理解展開後的圖形與原長方體之間的聯繫。

2、 建立表面積的表象 恰當地運用多媒體現代化信息技術是作爲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

通過課件直觀形象地展示長方體拆成平面展示圖,從而促使學生建立”表面積“的表象,爲下面學習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做好準備。 再現情境圖,提出嘗試問題:你能否幫小明算出紙要裁多大? 自讀課本例1。嘗試練習 使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變”教數學“爲”用數學“,同時,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

出示討論提綱:

1、 你是怎樣算的。

2、 正確計算長方體表面積的關鍵是什麼?

小組合作交流 小組合作交流,能讓學生更, 寬20釐米, 高30釐米。請你幫他算算至少需要多少玻璃?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像這種不需要算出長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的情況。你還能舉出例子嗎? 學生根據具體情況,考慮需要計算哪些面的面積,完成練習並及時反饋。 舉例子,如計算游泳池的表面積、粉刷柱子等。 提高性練習旨在喚起學生對已有生活經驗的回憶,懂得根據實際來解決問題,同時,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有”用“的。

五總結評價 課堂延伸

總結評價。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對你有什麼幫助。 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既能梳理所學知識,又可以培養他們的反思意識。 課堂延伸。 同學們,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它的表面積怎樣算比較簡便?爲什麼? 課後思考。 這個有”挑戰性“的任務能較好地延伸課堂,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他們在課外也動起來。

六說板書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方法一: 方法二: 6×5×2+6×4×2+5×4×2 (6×5+6×4+5×4)×2 上 下 前 後 左 右

就本課的板書而言,我儘量做到簡潔明瞭,突出重點和難點。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10

尊敬的評委們,老師們: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信息窗二《長方體的表面積》。

一、教材簡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並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基本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學習,有助於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切身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翻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表面積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顯得有點抽象。雖然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以形象思維爲主,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因此我將教材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內容進行了拆分,化難爲簡,本課只學習長方體表面積。翻

 三、教學目標: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目標的制定應該是多元的,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新知靈活解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在態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發展。翻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根據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個面的長、寬各是多少。翻

五、教法、學法。

爲了使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在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中得到理解與發展,這節課我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輔以“情境探究”法、“觀察法”、“演示法”、“比較法”等,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翻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體紙盒、剪刀。

七、教學設計

本着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學有所得”的理念,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上課伊始,我就創設如下情景:(今天是玲玲媽媽的生日)玲玲:“媽媽,生日快樂!”媽媽:“真乖,禮物包裝得真精美!媽媽考考你,包裝這份禮物時,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紙呢?”我順勢把問題拋給學生,從而引出課題——長方體的表面積。

這樣的設計意圖賦於教材以生活的氣息,讓學生切身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翻

第二個環節:實踐探索、獲取新知。(設計了2個活動)

第一個活動:獨立感知——建立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我請學生閉上眼睛,觸摸長方體的各個面,感知“表面”的含義,引導學生概括出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這一做法目的是讓學生藉助實物,建立表面積的表象,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翻

第二個活動:合作交流——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開放的情景和問題,學生往往會有更寬廣的視野和活躍的思維。所以在這個教學環節,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爲每組準備了一個大小不一的長方體,讓他們利用這個長方體,通過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並結合它的基本特徵和表面積的意義,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期間我到學生的活動中去,指導他們的實踐,傾聽他們的發言,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引導他們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老師及時的點撥,更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

大約經過10分鐘的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觀點的交鋒和智慧的碰撞後,各小組彙報,估計情況如下:

有的小組直接觀察立體圖,有的小組沿着棱把長方體紙盒展開,無論哪一種探究方式,都比較容易發現以下三種方法:第一種:把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相加;第二種:(電腦演示)用上下面的面積加前後面的面積再加左右面的面積,從而得到: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2+長×高×2+寬×高×2;第三種:上、前、左面的面積和乘2,從而發現: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寬+長×高+寬×高)×2。

接着,我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選擇他們最喜歡的方法,並確定最簡算法,使計算優化。教材蘊含着許多有待學生髮現的奧祕,因此我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經歷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

第三個環節:應用新知,培養能力。(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層:基礎練習,照顧全面。

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中的1---4題關於關於長方體表面積的基本練習,讓他們通過說理、比較,進一步鞏固知識,爲解決下面的變式練習作好鋪墊。

第二層:迴應情景,發散思維。

這時,我又巧妙地請出玲玲,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解疑。玲玲:“包裝這份禮物時,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紙呢?同學們,幫我算算吧!看誰算得快,算得妙!”。同時出示下面的圖:翻

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長方體,這一題既迴應了情景,又打破了學生思維的定勢。使學生明白:當長方體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時,可以用長方形的面積乘4加正方形的面積乘2來計算,從而讓學生知道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方法是很多的,培養了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我還及時地教導學生要學會感恩,懂得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翻

第三層:走進生活,深化理解。課本27---28頁的5---7題類似於製作一個沒有蓋子的魚缸用多少玻璃,粉刷教室的屋頂及牆壁用多少塗料,這樣的聯繫實際生活的問題,

我先讓各學習小組通過討論、交流,找出製作魚缸和粉刷教室要算的面有哪幾個,再進行計算,然後通過評講,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像這種不需要算出長方體6個面總面積的情況。緊接着,我讓學生舉出類似的例子。我帶領學生走進生活,探索現實中的數學,培養他們“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練習內容緊貼生活,訓練由淺入深,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突出了在應用中學數學。翻

第四個環節:評價體驗,歸納提升:我讓學生談談這節課有什麼收穫,並進行學習評價。

我讓學生暢所欲言,及時梳理知識,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然後,我結合板書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構建起知識的框架,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翻

第五個環節:作業——拓展創新,課外延伸。

歡度國慶節,超市舉辦“買一送一”的酬賓活動,爲了吸引顧客,想用彩紙把兩盒杏仁餅包裝在一起。你知道有幾種包裝方法嗎?想一想,哪種方法最省包裝材料?課後,學生通過實踐,豐富了感知,形成了能力,主動從數學的角度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進一步體驗數學的價值。翻

八、板書

我的板書力求簡潔,明瞭。

整個教學設計,我以學生的發展爲本,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數學生活化,展示數學的魅力,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目標。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