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華】物理說課稿4篇大綱

【精華】物理說課稿4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物理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物理說課稿4篇

物理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在力學中,物體做功必須具備兩個必要因素,而在電學中,不但物體在電磁力作用下移動算做功,電流通過用電器,使其發光、發熱、發聲等現象都是電流做功的表現。這就擴展了力學中功的概念,爲學生理解電能與其他形式能的轉化打下了基礎。後面學習電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以由電功公式導出。所以本節在自然科學知識結構中具有綜合、擴展和承前啓後的重要作用。

(一)教學目標

1、瞭解電流可以做功,瞭解電流做功的實質。

2、通過實驗研究,使學生了解電功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能力目標:

1、理解電功公式及單位。

2、學會控制變量研究問題的方法。

(三)德育目標:

1、通過電流做功的實質的分析,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電功的實質,電功的公式。

教學難點:決定電功大小的因素。

二、教法和學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採用面向全體、師生間相互反饋的層次教學法和傳統的五環教學法。

在教學中積極誘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採用討論歸納和感知探索兩種學法。

三、教學過程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學生的心理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以下教學程序:

第一環節:複習提問:提出與本課有關的易中難三個問題,分別叫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爲本課的教學奠定知識基礎。三個問題是:

①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麼?

②寫出功的表達式。

③水流能做功嗎?

第二環節:引入新課:水流能做功,電流能做功嗎?演示課本圖3—8實驗後。問:是什麼原因重物被提起的呢?是因爲有了電流,即電流通過電動機對重物做了功。

第三環節:探索新知: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這節我們就來學習電功。

1、建立概念:電流做功的形式很多,讓學生舉出電流做功的實例,引導學生概括出電流做功的實質是電能轉化爲其他形式的能,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電流做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在電流做功的過程中,實質就是電能轉化爲其他形式能量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爲其他形式的能量。既然如此,我們就可以通過電能轉化爲其他形式能量的多少來判斷電流做功的多少。

演示課本實驗,並通過小燈泡的亮暗來確定電功的大小。小燈泡越亮,說明在相同時間裏做的功就越多。啓發學生思考並回答,小燈泡發光時,燈泡兩端存在電壓,小燈泡中有電流通過。當一個量隨幾個量變化時,我們用什麼方法研究呢?引導學生掌握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

①將兩個小燈泡串聯(兩個小燈泡的電阻不同),用電壓表測兩燈泡兩端的電壓。通過比較燈泡的亮度和相應的電壓,會發現兩燈並不一樣亮,而通過兩燈的電流是相同的,兩端電壓大的燈泡要亮。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時,電壓越大,電流做的功就越多。

②將兩個小燈泡並聯(兩個小燈泡的電阻不同),用電流表測通過兩燈的電流。通過比較燈泡的亮度和相應的電流,會發現兩燈並不一樣亮,而兩燈泡兩端的電壓是相同的,通過電流大的燈泡要亮。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電壓和通電時間相同時,電流越大,電流做的功就越多。

進一步設問:若實驗中通電時間越長,電燈消耗的電能會怎樣?引出結論: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與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流以及通電時間成正比。

3、電功的計算

教師引導學生由上面的實驗結論得出計算公式:W=UIt,講清W、U、I、t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義。分析功的單位:1焦耳=1牛頓·米=1伏特·安培·秒。爲了讓學生對焦耳有一個具體的認識,告訴學生通過手電筒中電珠的電流每秒中做的功約爲1焦耳。然後通過對課本例題的分析,引導學生理解電功公式的應用以及與歐姆定律相結合的靈活運用,並強調解題的規範化。

第四環節:讓學生小結,把這堂課的知識形成體系。

第五環節:鞏固練習,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具有穩定性,實現正遷移。

課外想一想:用什麼儀器可以測電功?

四、板書設計

1、什麼是電功

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實質是電能轉化爲其他形式的能)

2、電流做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①與電路兩端的電壓有關,

②與電路中的電流有關,

③與通電時間有關。

3、電功的計算

公式:W=UIt

1焦耳=1牛頓·米=1伏特·安培·秒

物理說課稿 篇2

根據新課標理念,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這樣教爲基礎,從教材分析、學情分

析、教法學法以及教學過程設計等幾個方面對本節內容進行說明

一、首先是教材分析

本節是高中物理必修__第__章第__節的內容,本節的主要內容是__。本節編排在__之後,學

好本節課,將爲接下來__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

二、接下來是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在知識上,本階段學生已經掌握__(本節內容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過,但只是停留在認

識的層次上),教師應在此基礎上進行引導和深化,以加深學生對本節內容__的理解。

三、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教學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師生共同探究,掌握物理學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__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求知慾和科學探究精神以及交流

合作精神。

四、爲達成以上目標,我確定了本節的重難點

重點

難點

五、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教法上,我運用多媒體輔助,採用啓發教學法,小組討論法和演示實驗法。

在學法上,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啓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接下來將是我本次說課最重要的部分—教學過程設計,我採用教學四步曲

第一步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大屏幕展示(播放視頻)

實例引入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從

而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

第二步 新課講授

我將新課講授分爲__個環節

1、 讓學生理解__內容

我會

通過本環節設計,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

2、 讓學生理解__。(實驗)

我會

這一環節的體現了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學生自己探究得出而不是由教師直接給出,使

學生更有成就感,並能更深刻的理解此內容。

3、 讓學生深刻理解__,能夠靈活運用。(例題)

大屏幕展示例題,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獨立思考,然後進行小組討論。對兩種方法進行

比較,第二種方法具有優越性。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促進學生對本節知識的靈活應用。

第三步 鞏固提高(填表格)(討論)

大屏幕展示基礎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隨後教師規範解答,這樣既能鞏固本節所學知識,

讓學生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及時改正;通過檢測,教師也可知道學生在哪些地方還存在問

題。

第四步 小結作業

小結:大屏幕展示表格,請學生填表格的形式複習本節的主要內容,教師補充完善,並解答學生對本節知識仍存在的疑問。之所以這樣設計是運用新課標理念,老師是指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作業(實驗,收集資料)

3-5個基礎題,體現重視基礎,部分中難題,以滿足學有餘力學生的需求,從而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

七、板書設計

爲體現教材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採用脈絡式板書,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這就是我的板書。

物理說課稿 篇3

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在整個中學物理知識體系中的地位

本節課在整個中學物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很重要的。因爲力的合成是解決力學的基礎和工具;“平行四邊形定則” 則始終貫穿在物理知識內容的全過程中,具有基礎性和預備性,爲以後學習速度,加速度,位移,動量,電場,磁場等矢量運算奠定了基礎;而本節課所涉及的等效代換思想貫穿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因此,本節課不過關,後續課的學習,就無從下手,本節課是後續課程的知識準備階段。

(二)課程標準分析

教材安排這節課的目的一是從等效代換思想出發,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二是體會實驗探索物理規律的方法,並初步掌握用平行四邊行求合力的方法;三是會用作圖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識求共點力的合力;四是知道合力的大小和分力夾角的關係;五是將力的合成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

(三)教材內容分析

教材上本節內容最大的亮點在探究實驗部分,同樣是先用互成一定角度的兩個力F1、F2將一端固定的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O點,接着用另外一個力F再次將橡皮條的一端拉到O點,然後給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不同的是接下來以前的就教材是這樣說的:可以看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對角線表示出來;而我們現在的新教材是這樣講的:我們要探究的是:合力F與分力F1、F2有什麼關係?

通過新舊教材的對比可以發現,舊教材注重知識結論的給出。而新教材則更加註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分析學情

學生在學習本節知識前他們已經具備了力的矢量性、力的三要素、力的圖示、有關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幾何知識、等效替代的思想等等,爲本節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然而高一學生習慣於代數運算,即使對位移、加速度等矢量,之前也是由直接的代數計算得出,又因爲有些學生幾何知識遷移能力較差,對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這一圖形計算往往不習慣,通過探究實驗,則能加深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等效替代”是高中物理學習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很多學生對此卻不甚熟悉,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實踐體驗和對多個實例的分析說明,加深學生對等效替代的認識。同時在學習方式習慣上,大多數學生還是習慣“吃現成”,同過本節課,要近一步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鑑於以上分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制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點力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合力;

3、理解力的合成本質上是從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進行力的相互替代.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瞭解物理學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2、通過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初步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並進行初步的探究。

3、學生在自主找規律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培養學生善於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發展能力,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2、通過力的等效替代,使學生領略跨學科知識結合的奇妙,同時領會科學探究中嚴謹、務實的精神和態度。

重點: (1)學習科學探究方法,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2) 理解合力與分力的關係及平行四邊形定則的應用。

難點: (1)探究實驗的設計,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時間安排與預設教學目標的達成;(2)合力的大小與分力間夾角的關係.

四、教學設計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本節課需要給學生大量的探究時間,教師引導學生探究,使探究過程自然而又合理,爲了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裏,圓滿達成教學目標,我對本節課做如下設計:

1、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

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開始,科學始於好奇,發現始於觀察。我國偉大的地質學 家李四光先生說過:“觀察是得到一切知識的一個首要步驟。”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從觀察中獲得感性的認識,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

2、引導學生提出合理的猜想

猜想與假設是對已知事實材料和科學知識作出的一種猜測性陳述,對問題中事物的因果性、規律性作出假定性解釋。在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簡單結論的基礎上,教師要適當的給以引導,讓學生提出符合實際的,合理的猜想。

3、指導學生合理設計實驗

實驗設計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與要求,運用有關的科學知識,對實驗過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驟等的全部方案的制定和調整,以及對實驗結果的分析等,是物理實驗能力的綜合體現。對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要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切不可爲了設計把一切都拋給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要有強有略,要對設計過程進行有計劃的指導。

4、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評估

由於學生探究的內容是人類早已發現的,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宜設計成真正具有探究性的過程,在極低端得情況下,往往成爲目標和路線都明擺着形式化的.探究。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合力與分力的幾何關係,只是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探究方法,改變獲取知識的方法。並不是真正意義的通過探究從未知到達已知。

五、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六、結束語

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探究的科學方法,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有一點了解和體會。不求目標的全面達成,希望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在以後的學習中有科學探究的嘗試。謝謝大家!

物理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電阻》一節課是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第十六章第3節的內容,電阻是電學重要的物理量之一,與電流、電壓構成初中電學的三大基石。對電阻的概念和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的初步理解,是更好地學習變阻器、歐姆定律、電功率等相關內容的必要基礎。學生需要理解電阻是導體對電流的一種阻礙作用,知道電阻的概念和單位以及換算;在課堂活動中,通過實驗探究活動知道決定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從而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同時,在實驗探究中採用了控制變量的方法,再次加深並熟練掌握物理研究方法之一。因此,電阻的學習將在物理電學中起到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

根據本節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水平,參照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確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電阻的概念、單位及其換算關係。

(2) 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

(3) 理解影響電阻的大小的因素是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

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的過程中,體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產生興趣,積極動手進行實驗或觀察實驗。通過探究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使學生樂於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影響電阻的大小的因素是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

難點: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四、教學過程

通過生活引入新課,咱們家裏的電線、用電器的導線都是用什麼做的呢?有些重要的電器設備還要用昂貴的銀來做的導線。並(追問)鐵也是導體,既多又便宜,想想看,爲什麼不用鐵來做導線呢?

通過與生活聯繫緊密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讓學生帶着對生活的興趣和思考的問題走進課堂。

課堂活動二,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自學,小組間互相交流以下問題。

1.什麼是電阻 ?電阻符號?

2.電阻單位是什麼?單位符號?

3.電阻的單位還有有哪些?單位間換算關係是什麼?

訓練學生單位換算能力。

4.電路中電阻器符號?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與他人交流分享的好習慣。

課堂活動三實驗探究:師生共同實驗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思考實驗一:1.如何判斷 電阻大小?2.這個實驗控制了什麼?3.這個實驗同時還說明了導體的電阻與什麼有關?

必須向學生講述所提供的實驗器材的導體,並啓示學生尋找各導線之間的異同,並告訴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我們已經知道了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材料有關,猜想:還與什麼因素有關?

在這個過程中明確要求學生來觀察:粗細相同,相同長度的錳銅和鎳鉻,粗細相同,不同長度的鎳鉻,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鎳鉻,當把他們接入電路時他們對燈泡亮度、電流表示數的影響。

通過探究活動得出導體的電阻大小的影響因素,在實驗過程中體驗用控制變量法去進行武力探究,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巨大作用,培養學生之間人人蔘與的合作精神,實現人人有收穫的理想課堂效果。

關於溫度這一因素進行演示實驗:將燈泡鎢絲接入電路中,用打火機給燈絲加熱,要求學生觀察燈泡亮度和電流表示數。讓學生直觀的真正認識到電阻大小受溫度的影響。

課堂活動四引導學生自學18頁半導體和超導體,並進行總結歸納。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與他人交流分享的好習慣。

  五、課堂小結測

在進行完這些內容後,及時進行課堂小檢測,題量不能多,但都要具有代表性,對學生本節課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從檢測反饋形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六、課堂小結

由學生完成總結本節課知識要點,起到回顧的作用:

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於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與導體是否接入電路,電流、電壓大小及形狀無關。

  七、 板書設計:

一、電阻(R)

1.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2.單位:歐姆。符號Ω

1 kΩ = 1 000 Ω= 103 Ω 1 MΩ = 1 000 000 Ω=106 Ω

二、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1.材料 2.長度 3.橫截面積 4.溫度

三、半導體和超導體

1.半導體:導電能力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

2.超導現象:某些物質溫度很低時電阻變爲0。

  八、作業佈置

教材課後“動手動腦學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