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物理說課稿三篇

物理說課稿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物理說課稿三篇

物理說課稿三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物理說課稿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物理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叫尹國聖,來自吉安縣二中,我說課的題目是《勻速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選自高中物理第一冊第五章。它是學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線運動的規律後,接觸到的一個較爲複雜的曲線運動,本節內容作爲該部分的起始章節,主要要向學生介紹圓周運動的幾個基本概念,爲後繼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根據本節課學要求和特點,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勻速圓周運動

2、理解什麼是線速度、角速度和週期

3、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週期之間的關係

  二、能力目標:

能夠勻速圓周運動的有關公式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再學習過程中能用信息技術手段爲物理學習服務。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理性的知識感性化;複雜的概念,簡單化。

  三、德育目標:

通過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對於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側面進行研究,認識事物的複雜性,多面性。

  教學重點:

1、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週期

2、什麼是勻速圓周運動

3、線速度、角速度及週期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對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的理解

  教學方法:

講授、推理歸納法、討論,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究知識,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步驟:

爲了達成上述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一些主要教學環節,有以下構想:

一、導入新課

(1)物體的運動軌跡是圓周,這樣的運動是很常見的,同學們能舉幾個例子嗎?(例:轉動的電風扇上各點的運動,地球和各個行星繞太陽的運動等)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最簡單的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

二、新課教學

1、勻速圓周運動

(1)用通過放錄像讓學生感知衛星做圓周運動,在相等的時間裏通過相等的弧長。

(2)並出示定義:質點沿圓周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裏通過的圓弧長度相同棗這種運動就叫勻速圓周運動。

2、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線速度

a:分析:物體在做勻速圓周運動時,運動的時間t增大幾倍,通過的弧長也增大幾倍,所以對於某一勻速圓周運動而言,s與t的比值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

b:線速度

1)線速度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

2)線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3)線速度的大小

4)線速度的方向 在圓周各點的切線方向上

5)討論: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是不變的嗎?

6)得到:勻速圓周運動是一種非勻速運動,因爲線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

物理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電功率》是魯科版九年級上冊第十四章第三節。是繼電流,電阻,電壓,電能之後學生學習的又一個電學基本概念,也是生活中用電器銘牌上一個重要的指標。本節內容,既是對電能知識的深化,具體化,讓學生了解用電器工作時消耗電能快慢與功率的關係。又爲本章第四節“測量小燈泡的功率”的學習,第五節“電功率和安全用電”的學習作理論上的準備。

本節教材內容較多,涉及四個知識點:電功率的概念,千瓦時的來歷,額定功率,生活中電功率的測量原理等等,包含概念,原理多方面內容。演示實驗兩個,小資料一份,銘牌展示二例,實物展示二例,警示小貼士二塊。教材中豐富的內容既爲教學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同時頭緒多而雜又爲學生學習帶來一定的難度。爲了利用好教材中的資源,又使學生順利學習,本節內容用兩個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安排電功率概念和千瓦時的來歷的教學,把它概括爲一大部分:電功率。第二課時安排額定功率和電功率的測量的教學。把它概括爲:生活中的電功率。下面,我僅就第一課時的教學繼續我的說課。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知識與技能:知道電功率的定義,定義式及單位。知道千瓦時的來歷,能區別千瓦和千瓦時。

過程和方法:觀察電能表鋁盤轉動快慢跟用電器功率的關係。體驗電功率對用電器用電的影響。經歷從資料中提取信息,處理信息的活動,經歷觀察用電器銘牌並交流對其意義理解的活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各種用電器銘牌有觀察瞭解的興趣,對生活中各種電器耗電情況有關注的熱情,感受物理與生活的聯繫,提高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電功率概念的教學。我所教的學生基礎不錯,經過大半年的物理學習,已初步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運用物理語言的表達能力,物理概念學習的思維方法及從教材中的圖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但電能的消耗不比喝水,用實物,它是一個很抽象的過程,讓學生將消耗電能的多少和消耗電能的快慢區別開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把對電功率的物理意義的理解,確定爲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用具:

家庭電路示教板一塊,電爐(1000W),電熨斗(500W),兩個功率不同的燈泡,多媒體教學實物投影儀。

  教學流程:

演示,引入新課。——談話講解,形成概念。——資料閱讀,理解概念。——單位比較,明確概念。——例題講解,鞏固概念——解讀銘牌,應用概念。

 教學方法:

教法:以談話法,講解法爲主,輔之以演示法。

學法:觀察法,談話法,練習法。

  具體過程:

第一環節:實驗演示,引入新課。

把家庭電路示教板接入電路,接通100W燈泡讓學生觀察電能表鋁盤是否轉動 轉動意味着什麼

再分別接入500W電熨斗,1000W電爐,再讓學生觀察電能表鋁盤轉動情況。問情況發生怎樣的變化 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再分別接入100W,25W的電燈,觀察電能表鋁盤轉動情況。當學生髮現鋁盤轉動變化後,再實物投影兩個電燈,電熨斗的電爐的銘牌,學生注意到100W,25W,500W,1000W的字樣。於是問:這些量的意義是什麼

它和電能表顯示的耗電快慢有什麼關係

在這個環節,老師通過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對比觀察,讓學生對不同的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快慢不同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並通過兩個燈泡的比較及各銘牌的對比,引出課題。從直觀的情景中引出問題,讓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體現了新課程條件下教學活動的體驗性又體現了促進教學發展的問題性,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多種方式,多種角度的觀察,使學生體驗更豐富,印象更深刻。

  本環節教學需要5分鐘。

第二環節:談話講解,形成概念。

問題1:電能表鋁盤轉動快慢不同說明了什麼 (認識意義:電能消耗的快慢。)

問題2:怎樣比較電能消耗的快慢 (類比速度怎樣表示運動的快慢)(形成概念:單位時間消耗的電能。)

老師引導學生對這兩個問題討論思考交流,從中明確電功率的概念和意義。

用問題驅動教學,推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有利於激活學生思維,變被動接受爲主動思考學習。

本環節教學大約8分鐘。

第三環節:資料閱讀,理解概念。

再實物投影幾種用電器的功率讓學生讀數並說出其意義。再讓學生看書上的小資料,讓學生讀出某個用電器的功率,並回答:1,電功率數值的意義是什麼

2,如果它工作1秒鐘,1分鐘,1小時會消耗多少電能 3,比較兩種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快慢。4,比較兩個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多少。

概念的形成和理解過程,也是物理思維的培養過程,老師通過啓發引導,讓學生在具體的現象中抽象並形成概念。從現象中認識意義,從類比中形成定義,再通過對具體電功率的解讀來理解電功率的定義和意義。討論問題環環緊扣,層層深入。第4個問題是個陷井,初學者常常會認爲電功率大的用電器消耗的電能一定多,這樣設計可讓學生在糾錯中深刻理解電功率概念。第2個問題是一個簡單的計算,從1秒到1分鐘學生容易解決,到1小時學生就感到難,這爲後面千瓦時的教學埋下伏筆。

本環節教學大約7分鐘。

第四環節:單位比較,明確概念。

用前一個環節中某用電器在1小時內消耗的電能不好計算爲例,提出如果電功率用千瓦做電位,時間用小時做單位,電能的單位該是什麼

讓學生進行推導。因爲學生具備基本的數理推導能力,容易推導出千瓦時和焦耳的關係,老師在請學生推導後強調在公式P=W/t中單位的對應關係。

這部分內容讓學生自己來推導,一是上一環節的伏筆,讓學生體會到焦耳作爲電能的單位有時數值過大,不好記錄,另一方面是學生在上一節已經接觸過千瓦時,很容易在推導中產生頓悟的喜悅,並體會物理量之間對應關係和物理表達的簡潔奇妙。

本環節教學需要10分鐘。

第五環節:習題講解,鞏固概念。

講解課本上的例題。

通過這個環節,鞏固電功率概念,同時讓學生學以致用。並幫助學生養成有理有據,嚴密認真解決物理問題的習慣。

本環節教學需要5分鐘。

第六環節:解讀銘牌,應用概念。

在完成第五個環節的教學後,本節課新課教學任務基本完成。本環節先讓學生小結本節內容,共同形成一個學習要點的板書。之後老師讓大家一起輕鬆地觀察課本上洗衣機銘牌,解讀各項數據,尤其是電功率數據的意義並交流,讓學生運用這些數據自編一道物理題目供作業用。

這個環節是電功率教學的拓展,老師放在小結之後進行,爲了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素材資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對電功率的理解得到進一步鞏固。運用所學知識編寫物理問題並用他們的問題做作業,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本環節需要5分鐘。

物理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固體、液體、氣體的壓強的基礎上,使學生對“壓強”的知識有了更豐富的瞭解,本節知識與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聯繫密切,能使學生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發展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產生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從而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

(二)教學目標的制定

1.知識與技能:知道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並能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知識被發現的過程,學會從簡單的物理現象中歸納出物理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學習方法和科學的思維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體會科學技術的力量,關注科技的兩面性,加強安全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從教材的安排及教學目標的要求上看,理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應是本節課的重點。因該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中有較廣泛的應用,且較爲抽象,所以教材中有關它的應用──機翼升力產生的原因是本節的難點。

  二、說學情

初中生的思維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過渡期。他們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爲主,對直觀現象比較感興趣,喜歡動手,但欠缺對問題深入的思考及理性的研究。因此本節課主要採用從直觀現象入手,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親歷探究過程,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這節課綜合採用合作探究、討論交流、比較歸納並輔以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方法,注重創設情境,倡導合作探究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課堂效率,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

學法:把學生置身於大量的物理情景之中,引導他們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問題意識是學生探究、學習的原動力,學生學習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產生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秋天樹葉散落在馬路邊上,當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駛過路面時,樹葉將( )(從路邊飛向路兩旁 / 從路旁飛向汽車 )

2、爲什麼我國海軍艦艇赴亞丁灣護航時,護航編隊一般採用前後護航形式,而不採用“並排”護航?

3、幾十噸甚至上百噸重的飛機爲什麼能騰空而起,在空中飛行呢?

(二)展示學習目標

(三)新課教學

1.流體概念的教學

直接引出流體的概念──有流動性的氣體、液體統稱爲流體。

2.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的教學

先由液體和氣體靜止時內部壓強的特點輕鬆過渡到液體和氣體流動時的壓強。再利用簡單的小實驗“吹紙條”爲猜想提供事實依據。最後利用三個小實驗驗證猜想。

實驗探究1:對着兩張自然下垂平行拿着的紙向中間吹氣,看見了什麼現象?

實驗探究2:將一枚輕鋁質硬幣放在離桌邊3cm~5cm處,在硬幣前10cm處用直尺或鋼筆架高約2cm,使嘴巴靠在桌邊,沿着與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氣(不準吹硬幣)。看硬幣會如何運動?

實驗探究3:將事先準備好的兩個乒乓球,放入臉盆內,然後用礦泉水瓶當水管向球中間的水域沖水,兩球如何運動?

先探究氣體,再探究液體。探究完“氣體流動時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後,先回頭分析“吹紙條看到的現象”,以驗證猜想,然後再進行液體流動時壓強的探究。實驗完成後,教師對同學們的表現給予肯定。

此時,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內容基本解決,而且課前設下的懸疑也已撥雲見日,即將被揭開。

然後回到課前提出的幾個問題,並引出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現場模擬,自己選擇器材,自己設計實驗,自己進行分析,找到飛機能夠在天空飛行的奧祕。

在模擬實驗過程中,同學們設計出了很多合理的方法,請看視頻(視頻展示)。通過這些實驗,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把抽象問題直觀化,利於同學們成功找到產生現象的根本原因,並感嘆人類的不遵循自然的規律必遭大自然的懲罰。並知道了不能跨越安全線,不能靠近高速行駛的列車,不能讓兩船並列行使,由此潛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增強了安全意識。

另外,我把“危害”放前,“應用”置後,有兩個用意:一是爲課前的懸疑服務,爲解決這個懸疑,必須把兩個事故放在前面,以迎合學生們急以解決疑問的好奇心理,提高課堂效率。二是符合人類認識大自然,戰勝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科學發展的真實歷程。 教學過程中以“提出問題──建立事實──形成假說──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實踐應用”爲主線的思維程序讓學生自主探究,利於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這樣第一個設疑已經解決,再創設下一個懸疑。

3.飛機的升力的教學

(1)比一比,誰是大力士?

首先引導學生做了一個遊戲性的競賽,漏斗口朝上,放入乒乓球,從下方使勁吹氣,看誰能把乒乓球吹出去。其結果肯定是吹不起來,然後再口朝下的吹。同學們會發現還是吹不下來,但不吹的時候反而卻掉下來了。

這個活動把課堂推入一個小高潮。

選用這個學生活動的目的:一是爲了學以致用,用學過的知識解釋身邊的現象,對知識加以鞏固深化;二是體會身邊的物理給我們帶來的無窮樂趣,增加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和慾望;三是爲飛機升力的教學埋下伏筆,承上啓下。

然後欣賞飛鳥與飛機的視頻,再次設疑:向下吹乒乓球時,由於乒乓球受到了向上的壓力差克服了自身重力而沒有掉下來,“小鳥和飛機爲什麼也能在空中飛翔而不掉下來呢?”。

(2)飛機的升力

首先讓學生回顧視頻中飛機起飛的情景,並提問:飛機起飛之前爲什麼要在長長的跑道上加速?

然後進行現場模擬。先把長方體機翼的飛機放在跑道上,用電扇使空氣相對飛機發生相對運動,通過檔位的控制以改變空氣流動的速度模擬飛機的加速,結果飛不起來。此時可

不失時機地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科學的創新和發展是曲折的、艱辛的、嚴謹的,是需要失敗的。再把流線型機翼的飛機放在跑道上,結果飛起來了。通過兩架飛機的對比實驗,讓學生真實直觀的認識到上凸下平的機翼形狀是飛機飛起來的關鍵。這是一次實驗的對比,一次科學的跨越,一次思維的碰撞,一次火花的迸發,引發學生產生思維衝突,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究慾望,將課堂帶入另一個高潮。

③這種形狀機翼的飛機爲什麼就能飛起來呢?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還得解決機翼上下空氣流速大小的問題,怎樣讓這些看不見摸不着的空氣的流動非常形象地展現在同學眼前呢?只有靠課件。

在突破難點知識的過程中,還原了人們認識發現物理規律的歷程和科學探究的曲折道路,使教材變得更加立體生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豐富有趣。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親歷探究,在動手動腦中形成知識,在應用知識中享受快樂,切身感受物理學科學習的特點,課堂教學的功能得到了進一步深化。

4.知識的應用

有關這一知識的應用我又選擇了三個素材:汽車尾翼板、噴霧器,實際上是利用情景設疑讓學生猜想,讓學生的思維產生衝突,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嘆大自然的神奇。汽車尾翼板又都是對飛機機翼倒置的應用,具有相似性。噴霧器的原理,讓學生品嚐物理的魅力和神奇,對知識進行拓展延伸,以滿足學生的慾望。

素材是課堂的靈魂,只有好的素材,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啓發學生思維的靈感。在本節課中採用了大量的情景,利用情境引入、情景設疑、情境探究、情境觀察、情境分析和情境應用等環節環環相扣,既體現出知識的呈現規律,又符合學生思維發展特點,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爲學生創設了可以觸摸的學習研究情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拓展了思維空間,體現出情景教學的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也正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

(五)課堂小結

與以往不同的是,採取了一種誘惑式的方式。因爲到此爲止,這節課的內容已基本完成,但學生的思維已經有所疲乏和倦怠,利用同學們想了解香蕉球產生的慾望激勵同學們必須達到老師的要求──回答“你這節課的收穫是什麼”。通過對知識進行重現,讓學生明確本節所學的主要知識,給新知識的授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六)鞏固練習

通過進一步習題的練習,達到鞏固知識,檢測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及時進行反饋。並要求同學們在辨析中靈活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辨析能力。讓學生感到物理無處不在,讓自然的神奇帶給學生無盡的探究慾望!

(七)家庭作業

這些習題的設置有助於把興趣延伸到課外,並通過課外的拓展實踐,促進技能的遷移創新。

(八)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液體壓強和氣體壓強知識的基礎上,瞭解液體壓強、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它是第一單元的結束,也是液體壓強和氣體壓強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教材內容分爲兩大部分:實驗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飛機的升力是如何產生的。 通過“想想做做”引入課題,經過探究實驗得到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再利用手工製作的飛機機翼模型探究飛機的升力是如何產生的,也就是結論在生活中的應用。

可以採用比賽的方法進行“想想做做”中的活動,教師也要參與其中,併爲學生提供成功的演示,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分析現象,引出探究的問題。

實驗探究較簡單,可爲學生提供充足的隨手而來的器材,完全放手給學生。在學生得到 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後,通過演示,將結論延伸到液體中,從而認識到氣體和液體共有的 規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現象和應用,學生可能想不到,可以練習的形式給出,讓學生去分 析。飛機升力的獲得也是探究實驗結論的應用。機翼模型的製作可留作課下作業,製作竹蜻蜓或飛去來器,學生更感興趣。流體壓強與流速關係在球類運動中應用廣泛,如果時間充 足,學生接受能力較高的話可作適當解釋。

教學過程力求氣氛寬鬆,師生交互活動融洽,讓學生通過有趣的活動,在“玩”中學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