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分數除法》的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大綱

《分數除法》的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分數除法》的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數除法》的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分數除法》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乘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類應用題歷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教材安排仍採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強了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乘法應用題的聯繫,重點幫助學生分析題裏的數量關係,特別是對單位“1”的量的準確分析,明確它是已知還是未知,以此來確定怎樣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強了方程解與算術除法解的聯繫,使學生通過方程解領會此類應用題的特徵,學會用算術法直接列式計算。這樣既培養學生靈活解答分數應用題的能力,也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二、說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會分析較複雜的分數除法應用題數量關係。

(2)能列方程正確解答稍複雜的分數除法應用題。

(3)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學重點是:能用方程正確解答稍複雜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難點是:確定單位“1”、分析數量關係。

三、說教法、學法

1.自主探究、尋求方法

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究、尋求分數除法的解題方法。

2.設計教法體現主體

課堂設計以學生爲主體,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各抒已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四、說過程

1.複習鋪墊(分兩個內容)

現價是原價的4/5;男生比女生多1/3;今年比去年少2/5;火車速度比汽車快2/9

讓學生來說說等量關係,找一找單位“1”

合唱隊有女生30人,男生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

意圖:解決問題中關鍵是找出題目中關鍵句的等量關係,所以安排了這一環節,一來是回顧,二來是在這裏分散難點,以便在接下來出現一個完整題目,數量關係的分析能較爲自然了。

2.教學新知

改例題爲男生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

(補充)男生比女生少1/3,女生有多少人?

比較的目的:爲了讓學生明白這裏的等量關係不變,變的是其中的已知與未知的量,所以我們仍然可以順着剛纔的思路,把未知的量設爲X,應該說學生是不會有困難的。

例題與補充題的比較是考慮到,比單位“1”多(少)幾分之幾的區別,數量關係不一樣了,其中未知與已知的量是相同的。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來解決。

  《分數除法》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25頁到26頁的內容。

2、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知識基礎是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倒數的認識。教材中呈現了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的共同點是都把平均分,第(1)題是平均分成2份,第(2)題是平均分成3份,第(1)題的算式是÷2,被除數的分子是能被除數整除的,而第(2)題的算式是÷3,被除數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無論哪一種方法,目的都是讓學生在塗一塗、算一算的過程中,藉助圖形語言,利用已學過的分數乘法的意義,解決有關分數除法的問題,從而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並從中總結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實踐活動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結論”的過程,體驗其中的成就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定位爲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定位爲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法則的推導過程。

3、教學準備

爲了更好地對本節課進行教學,課前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等。

二、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教學實際,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學的同時,體現估算。

《數學課程標準》對計算教學有明確的要求,即淡化筆算、重視口算、加強估算。分數除以整數是學生今後繼續學習的重要基礎,在教材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現行教材中對估算意識的培養還未凸顯出來。針對這一現象,我力求把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學,在課堂上形成具體的教學行爲,從而加以體現。

2、以探索爲主線,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將更多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是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從問題的提出,就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索和交流的數學活動中來。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儘可能地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

3、讓學生充分評價和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加以評價,加強反思。當學生探索出多種算法後,學生給予恰到好處的評價,學生就會隨時深入思考,同時也能反思每一種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爲了達成上述目標,在本節課中我將貫徹“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思維爲主線”的教學原則:

1、自主探究、尋求方法

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究、尋求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2、設計教法體現主體

課堂設計以學生爲主體,教師是領路人,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各抒已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分層練習、注重發展

練習有層次,由嘗試練習到綜合練習到發展練習,層層深入。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的教學理念,結合本課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程序設計爲以下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層次:教學分數除法的意義。

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塗一塗,得出分數除以整數的算式,讓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

第二層次:大膽猜想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這個算式的特殊性在於分子能夠整除整數,學生容易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並找到特殊的計算方法,因此放手讓學生大膽猜想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再利用多媒體課件操作探究,使學生理解分數的分子能被整數整除時,可直接去除;並舉例操作驗證這一算法。

第三層次:激發矛盾,再次探究。

讓學生用探索到的方法來計算。此時學生髮現分子除以整數除不盡,分子除以整數的方法不適用。知識矛盾的衝突引發學生進一步觀察和思考,並再次利用多媒體課件操作探究,從特殊到一般,探索新的計算方法。

具體教學環節設計如下:

(一)舊知複習,蘊伏鋪墊

複習時我安排了兩道練習,引發學生記憶的再現,爲學生選擇原有知識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鋪墊。

1、展示問題:

(1)什麼是倒數?

(2)你能舉出幾對倒數的例子嗎?

(3)如何求一個數的倒數?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內容是以倒數爲基礎的。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與倒數緊密聯繫,因此,在引入新課之前,帶領學生系統深入地複習倒數的相關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2、展示多媒體:笑笑和淘氣去買白糖。

問題1:他們每人買了兩袋白糖,一共買了多少袋白糖?

問題2: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問題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麼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置了一個“買白糖”的具體情境,並展示了三個層層遞進的問題,在幫助學生複習整數除法的同時,引出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分數除以整數。由於設置了三個遞進的問題,學生不會覺得問題3的提出很突然,並且,由於有了問題2的鋪墊,列出問題3的算式也較爲容易。

(二)創設情境,理解意義

展示多媒體:

把一張紙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讓學生自主思考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利用事先準備好的紙,先把紙平均分成7份,再塗出其中的4份,然後再將這4份平均分成2份,將其中1份塗色,最後看看塗上色的這部分佔整張紙的幾分之幾。在彙報反饋時,將學生的思維過程展示出來,即分、塗的過程。使每位學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維方法。通過思考操作學生達成共識:裏有4個,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個,是。接着讓學生列出算式÷2=,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同時理解了分數除法的意義。

(三)大膽猜想,舉例驗證

學生通過操作,明白是怎樣得到的。那麼到底應該怎樣計算分數除法呢?讓學生大膽猜想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學生根據剛纔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變,被除數的分子除以整數得到商的分子”的計算方法。這種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教師讓每位學生舉例驗證,通過分一分,塗一塗證明結論。

【設計意圖】大膽地猜想是一種非常好的數學思考方法,但還要經過科學的驗證。科學的驗證可不僅僅是一兩道題就能得出結論,數十名同學會舉例出數十道不同類型的分數除法算式。而其中有些算式是分子除以整數除不盡的。

(四)激發矛盾,再次探究

學生很快發現有些算式是無法用以上結論計算出來的,如÷3,分子4除以3是除不盡的。矛盾的引發,說明“分母不變,被除數的分子除以整數得到商的分子”這樣的計算方法不具有普遍性。我引導學生再一次進行探究。爲了便於全班統一交流,我選取學生舉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進一步研究,如÷3,此時,先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塗一塗,然後再讓他們進行小組交流。

【設計意圖】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引導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經驗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本環節的設計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體驗了“探索——發現——驗證——修改”的過程,通過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完成了知識的自我建構,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分數除以整數意義的理解,符合學生的發展需要。

根據學生的小組討論,學生髮現把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這張紙的。得到的算式是÷3=。此時我還引導學生髮現:把平均分成3份,這其中的一份實際上就是的,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可以用乘法來計算,算式是×=。比較兩個算式,學生很快發現它們是相等的。由此,學生再一次得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除以一個整數(零除外)等於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根據乘法的意義來解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即將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來解決,以舊學新是我們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的方法。這一環節主要也是學生自己發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從被動接受知識爲主動探索,學生學習的過程變得精彩而不在枯燥無味。

四、說板書設計

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把一張紙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除以一個整數(零除外)等於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設計意圖】這樣的板書設計集條理性、科學性、整體性和概括性爲一體,有利於學生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爲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能夠體現出新舊知識的密切聯繫。

  《分數除法》的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我說課內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分數除法單元中例1和例2。例1是分數除法意義認識,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計算。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除法意義和分數乘法意義及計算,而本課學習將爲統一分數除法計算法則打下基礎。

例1先是整數除法回顧,再由100克=1/10千克,從而引出分數除法算式,通過類比使學生認識到分數除法意義與整數除法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運算。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教學,意在通過讓學生進行摺紙實驗、驗證,引導學生將圖和式進行對照分析,從而發現算法,感悟算理,同時也初步感受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根據剛纔對教材理解,本節課教學目標是:

1.理解分數除法意義與整數除法意義相同。

2.理解分數除以整數計算原理,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3.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和歸納過程,感受數形結合思想方法,並從中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本課重點是理解分數除法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方法;

本課難點是分數除法一般算法理解。這是因爲要將除以一個數轉化爲乘以它倒數,在運算形式上由除法轉化爲乘法,變化較大,而學生往往由於思維定勢,一時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課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在實驗和驗證中自主體驗和感悟。

二.說教法、學法。

爲了達成教學目標,本課教學必須貫徹以學生爲主體,堅持啓發與發現法相結合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動手實踐,在體驗中、在交流中發現規律。

學習方法上強調以探究學習法爲主。認知結構理論告訴我們,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內化過程。只有通過主動參與獲得知識,纔是有意義。因此,在重難點學習上,通過摺紙實驗與驗證,數形結合,從而實現真正理解。

三.說教學過程。

(一)類比遷移,理解分數除法意義。

1.乘法意義對照。

(出示3盒標註100克水果糖)問:共重多少千克?

這個問題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問:共重多少克?藉此引出整數乘法、整數除法算式,然後通過100克=1/10千克引出相應分數乘除法。根據我以往教學經驗,這樣處理不少學生在類比遷移時有一定障礙,並不容易實現。

而在問題中直接以千克爲單位,首先因爲問題更有挑戰性而能更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其次還能引出三種形式算式:

○1整數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數形式:100克=0.1千克;0.13=0.3(千克)

○3分數形式:100克=1/10千克;1/103=3/10(千克)

這樣處理不僅有利於學生系統建構整個乘法意義,而且,還能促使學生自然而然把分數除法意義與整數除法、小數除法意義統一起來。這樣一來,接下去理解就顯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義對照。

在改編成求每盒重多少千克問題情境下,引出相應三個除法算式:

○13003=100(克)=0.1(千克)

○20.33=0.1(千克)

○33/103=1/10(千克)

並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從而理解分數除法意義與整數、小數除法意義相同。

在前兩步理解意義基礎上,及時安排相應鞏固練習。分別是已知三種形式乘法算式,不計算直接寫出相應除法算式商。如:2/34=8/3,8/34=(),8/32/3=()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第一步:教學4/52

1.創設問題情境:沒有已知乘法算式,你還會計算4/52這道分數除法嗎?

○1鼓勵嘗試計算;

○2組織全班交流;

(預設學生反饋):

方法A.因爲22/5=4/5,所以4/52=2/5

這是受剛纔所學除法意義影響,遷移而來;

方法B.4/52=42/5=2/5

大部分是看到4與2倍數關係,想當然在計算;可能小部分能從數組成進行解釋。

方法C.4/52=4/51/2=2/5

課前預習過;但能說清爲什麼恐怕很少。

2.引導理解方法B和C。

○1師:4/5裏面有()個()/(),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有()個()/();

○2師:在長方形裏折一折,塗一塗,再來解釋兩種方法。

○3師:還有不同分法嗎?

在先請學生進行解釋基礎上,引導思考:4/5裏面有()個()/(),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有()個()/();在部分學生有所感悟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驗證,根據課前提供五等分長方形紙片,要求學生折一折、塗一塗,再來進行解釋。

由於已經將長方形縱向五等分,因此從直觀上很容易理解方法B。再進一步啓發:還有不同折法嗎?鼓勵學生尋求不同方法,比如說橫向折,沿對角線折等等;

通過這些折法體驗,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不管怎麼折,只要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始終是它12,也就是說始終可以將2轉化爲乘以1/2。

第二步:教學4/53

1.初步比較:你覺得哪種方法好?

2.嘗試計算4/53;

(要求先折一折,塗一塗,再計算)(課前提供五等分長方形紙片)

反饋,追問:

○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3?求一個數幾分之幾怎麼計算?

○2爲什麼不選A或B這兩種方法?從中說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麼優點?

首先請學生對兩種方法進行初步比較:你覺得哪種方法好?這時並不急於統一思想,轉而請學生計算4/53。也要求根據課前提供五等分長方形紙片先折一折,塗一塗,再計算。

然後進行反饋,並引導思考:

○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5(1)/(3)?求一個數幾分之幾怎麼計算?

○2爲什麼不選A或B這兩種方法?從中說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麼優點?

此時通過對比和思考,應該說對方法C已經有了較爲深刻認識。

建構主義理論認爲:學習不是學生被動接受老師授予知識,也不是知識簡單積累,它是學習者認知結構組織和重組,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意義過程。一開始初步比較哪種方法好,學生此時並沒有什麼感覺;而體驗4/53求解過程,使學生自覺在心裏進行了比較,也就是主動開始建構認識,這時理解是較爲深刻理解。

第三步:實驗與驗證

1.師:其它這樣分數除法計算是不是也和剛纔兩題一樣呢?

在理解例題基礎上,拋出一個疑問:其它這樣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是不是也能將除數轉化爲乘以它倒數呢?從學生思維歷程看,這真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併產生要進行實驗和驗證動機。然後根據課前提供空白長方形紙條組織學生開展研究,並組織開展同伴間交流。

現代認知理論認爲:感知只有經過一般化檢驗,才能上升成爲知識。開展實驗與驗證符合從特殊到一般需要,而且還是學生主動、內在需要,這無論是對理解掌握算法、還是對培養良好數學思維習慣,都有積極意義。

2.反饋交流。

歸納:(一般化計算方法)用符號表示:AB=A1/B

觀察:(形式上看)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最後,組織進行反饋,得出最後結論,並引導學生將一般化計算方法用符號化表示。這裏不僅是爲了培養學生符號意識,包括之後引導學生觀察,(形式上看)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其目在於培養學生概括能力,促進更好理解。現代教學論認爲:數學課在經歷了感性交流和實踐探索以後,應該在數學層面上形成對知識客觀性及其本質更爲深刻理解,從而形成科學態度和嚴謹思維。

  《分數除法》的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的分數除法單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數除法的意義認識,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乘法的意義及計算,而本課的學習將爲統一分數除法計算法則打下基礎。

例1先是對整數除法意義的回顧,再由100克=1/10千克,從而引出分數乘除法算式,通過類比使學生認識到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教學,意在通過讓學生進行摺紙實驗、驗證,引導學生將‘圖’和‘式’進行對照分析,從而發現算法,感悟算理,同時也初步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根據剛纔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實例,使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是相同的。

2、動手操作,通過直觀認識使學生理解分數除以整數,引導學生正確地總結出計算法則,能運用法則正確地進行計算。

3、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和歸納的過程,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並從中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本課的難點是分數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這是因爲要將除以一個數轉化爲乘以它的倒數,在運算形式上由除法轉化爲乘法,變化較大,而學生往往由於思維的定勢,一時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課的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在實驗和驗證中自主體驗和感悟。

二、說教法、學法。

爲了達成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必須貫徹以學生爲主體,堅持啓發與發現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大膽猜想,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得到有效的提升,動手實踐,在體驗中、在交流中發現規律。

學習方法上強調以探究學習法和動手操作法爲主。認知結構理論告訴我們,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內化過程。只有通過主動參與獲得的知識,纔是有意義的。因此,在重難點的學習上,通過摺紙實驗與驗證,數形結合,從而實現真正的理解。

三、說教學過程。

開課,就對前一單元所學的分數乘法的計算和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進行復習,目的在於爲教學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打下基礎,因爲分數除以整數就等於這個分數的幾分之一,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用分數乘幾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結果,而對於分數除法的意義,就直接利用例1的素材導出整數除法的意義再遷移到分數除法的意義。

(一)問題創境,對比遷移,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在教學例1時,我沒有直接把教材中的三個問題端出來,而是讓學生通過教師給出的信息來提出數學問題,學生編出乘法問題並列式解答後,問學生:你能根據這個乘法問題編出兩個除法問題嗎?然後再一一列式解答,再通過對這三個算式的觀察比較,得到整數除法的意義。這樣安排教材,我的理解是:如果直接將素材一一呈現出來,感覺很單調泛味生硬,不能留住學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思維活動就是一種壓抑,反過來我這樣安排,感覺是把靜態的教材動態的出現在學生面前,利用素材自問自答,對學生來說是一次有價值有效的思維活動,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該是有一個提升的,同時問題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然後指出問題中是以克爲單位,如果以千克爲單位,100克應該怎麼改寫?改寫後,算式應該怎麼列?後面兩題中的單位也改寫了,又怎麼列式計算?用一系列的`問題,遷引出分數乘除法的算式,再通過對分數乘除法算式的仔細觀察,觀察時引導學生對照整數乘除法的算式,找到之間的共同點,從而得到分數除法的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我這樣教學的想法是:第一因爲問題更有挑戰性而能更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第二鍛鍊提高學生的觀察比較事物的能力;第三通過比較自然得出分數除法的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讓學生有種水到渠成的感覺,體味到在數學中知識是存在相互聯繫的。

在完成做一做中,學生快速回答了2/3×4/7=8/218/21÷4/7=()8/21÷2/3=()的結果後,問:你怎麼這麼快就得到結果了呢?這個問題能更好讓學生利用除法的意義來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除法意義的理解。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第一步:教學4/5÷2

1、創設問題情境: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把這張紙的4/5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1嘗試列式;

○2組織摺紙實驗;

2、學生彙報,引導理解方法A和B。

○1師:4/5裏面有()個()/(),÷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有()個()/();

○2師:在折出的長方形裏,塗一塗,再來解釋兩種方法。

○3師: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第二步:教學4/5÷3

讓學生明白爲什麼不選方法A?從中說明方法C與A相比有什麼優點?

第三步:拓展,實驗與驗證

1.師:其它這樣的分數除法的計算是不是也和剛纔兩題一樣呢?

2.反饋交流。

觀察:算式(形式上看)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歸納:分數除以整數就等於分數乘整數的倒數。除轉化成乘,整數轉化成幾分之一。

(三)練習鞏固、拓展提高。

1.形式訓練。

7/15÷4=7/15×()

5/16÷6=5/161/8

3/10÷5=()()

2.計算訓練。(要求寫出過程)

2/3÷45/6÷53/8÷64/9÷7

3.應用:

將2/3米長的絲帶剪成同樣長的5段,每段有多長?

(四)課堂總結。

總之,本節課始終以‘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爲指導思想,不斷引導學生進行類比、比較、探究、實驗和驗證,從特殊到一般,由除法到乘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構建認識,發展思維,形成有效課堂。

  《分數除法》的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本課是新世紀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25頁-26頁的內容。這節課的知識基礎是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倒數的認識。教材中呈現了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的共同點是都把4/7平均分,第(1)題是平均分成2份,第(2)題是平均分成3份,第(1)題的算式是4/7÷2,被除數4/7的分子式能被除數整除的,而第(2)題的算式是4/7÷3,被除數4/7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無論哪一種方法,目的都是就是讓學生在塗一塗、算一算的過程中,藉助圖形語言,利用已學過的分數乘法的意義,解決有關分數除法的問題,從而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並從中總結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我認爲這節課應該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藉助操作活動,探索並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

2、探索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3、在分數除法算理探究中,滲透轉化思想。

三、教學重點: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四、教學難點: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法則……

五、教學過程:

(一)舊知複習,蘊伏鋪墊

(1)求下列各組數的倒數。

(2)把2張長方形的紙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把1張長方形的紙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學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並說出每個算式表示的意義。

(二)感知分數除法的意義

課件出示:把一張長方形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1、提問:4/7表示什麼意思?(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4份)

2、把4/7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圖上的哪一個部分平均分成2份?得多少呢?

3、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會回答:

1)把這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佔這張紙的2/7。

2)4/7裏有4個1/7,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個1/7,是2/7。

4、怎樣列式計算呢?(板書:4/7÷2=)到底應該怎樣計算分數除法呢?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齊來探索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分數除法(一))

(三)大膽猜想,舉例驗證K12教育空間

1、提問:想一想,如果不看圖,你會計算4/7÷2=2/7嗎?你能提出你的大膽猜想嗎?

學生可能會得到“分母不變,被除數的分子除以整數得到商的分子”的結論,舉例驗證。

師:大膽地猜想是一種非常好的數學思考方法,但還要經過科學的驗證。

2、課件出示:把一張長方形紙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師:可以列出算式嗎?

(四)激發矛盾,再次探究

1、提問:4/7÷3這道題與剛纔那幾道有什麼不同?(分數的分子不能被除數整除)

如果要算4/7÷3剛纔的方法還能用嗎?

師:看來我們要換一個思維方式探索能普遍運用的方法。

2、提問:把這4份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呢?請同學們用課前準備的圖形分一分、塗一塗。塗好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一下怎樣分。

3、你是怎樣分的?

(把4/7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這張紙的4/21。)

4、把4/7平均分成3份,這其中的一份實際上就是4/7的幾分之幾?求4/7的1/3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計算?(板書)

5、對照這兩道算式,你有什麼想法嗎?

師:把4/7平均分成3份,就相當於求4/7的1/3,結果都是4/21。因此,中間我們可以用等號連起來。你們看,這樣,原來的除法算式就轉化成了什麼算式的?什麼變了?什麼沒變?這樣有什麼作用?

師:分數除以整數,就等於分數乘以整數的倒數。

6、小結:同學們真能幹!會把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來解決,以舊學新是我們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小結:這就是分數除以整數的常用的方法,誰來說一說這種算法是怎樣的?那麼0能不能作除數呢?所以,這裏還要補上一個條件(0除外)。

7、在今後的分數除法計算中,我們常用這種方法。因爲無論分數的分子能否被整數都可以進行計算,不受什麼條件限制,它的應用更普遍。當然,分數的分子如果正好能被整數整除時,我們也可以應用第一種算法計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題時要合理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

(五)鞏固提升

1、引導學生完成填一填,想一想。(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2、引導學生完成試一試。

(六)課堂總結:談一談這一節課你有哪些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