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觀察物體》說課稿大綱

《觀察物體》說課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察物體》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察物體》說課稿

  《觀察物體》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視圖與投影”是《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的內容,在不同學段有着明確的要求。第一學段是在二年級上冊,讓學生初步瞭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只是讓學生觀察具體的實物,爲以後學習觀察較爲抽象的幾何圖形作準備。第二學段是在五年級上冊,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通過拼搭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和推理能力。第一第二學段分別要求“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到第三學段才正式學習投影和三視圖的知識。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第一學段的教材中展示了三名學生分別從前面、側面、後面觀察一個恐龍玩具的情景圖,下面給出從這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形狀,讓學生判斷這三種形狀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學生無論選擇了哪個觀察點,觀察到的只是物體的其中一部分,觀察點不同,看到的形狀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綜合,纔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已經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本節課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較爲抽象的幾何形體,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使學生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位置關係和形狀。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的目標是這樣定位的。

1、使學生體驗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不同的面,一次觀察最多隻能觀察到長方體的三個面。

2、通過觀察、想像、操作等數學活動,能夠而且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一個、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五年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但他們的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不斷髮展,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夠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一個、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難點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從三個不同方向進行觀察的方法。

二、教具、學具準備和過

(一)教具、學具的準備

要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具和學具的準備必須充分。在這節課上,我準備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體,學生也準備了相應的學具,供學生觀察。爲學生提供具體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而自主地獲取新知,從而感受數學活動帶來的快樂

(二)教學過程

觀察、想像、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貫穿整堂課,讓所有的學生都真正地、實實在在地進行觀察和操作。而不是讓教師的演示或少數學生的活動和回答來代替每一位學生的親自動手、親自體驗和親自思考。並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啓發。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得以鍛鍊,空間觀念才能得到發展。

1、教學例1。

通過觀察長方體物體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所有的面;使學生能夠辨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時,分以下兩步進行。

(1)提供長方體實物,讓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是哪幾個面。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並且發現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而最多隻能看到它的三個面。

(2)指導學生分別從正面、左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觀察時,通過學生的示範,使觀察姿勢不正確的學生明白自己爲何很難只看到一個面,強調視線要垂直於被觀察物體的表面。使學生明確,這裏所說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對於觀察者而言的。讓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說一說自己從這幾個方向看到的分別是什麼圖形。

2、教學例2。

例1是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物體的,例2是觀察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組合。進一步學習從不同方向觀察兩個物體的位置關係和形狀。先讓學生分別觀察球體和圓柱,說說看到了什麼形狀。再把兩個物體放在一起,讓學生想像一下,從不同角度看,分別是怎樣的。最後根據學生的描述,出示形狀進行驗證。

三、教學研究重點

本學期的教學研究重點是空間與圖形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本節課不僅設計了觀察活動,而且設計了需要學生進行想像、猜測和推理進行探究的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例如,教學例2時,教師呈現球體和圓柱的組合形體,讓學生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兩個物體的位置與關係時,學生根據頭腦中已有的從不同方向觀察這些立體圖形所得到的形狀的表象,結合這兩個物體的位置關係不斷在頭腦中對這些表象進行組合和調整,最後再通過給出的形狀進行驗證,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鍊。

  《觀察物體》說課稿2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觀察物體。這些內容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教材是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以及已學習了位置,藉助於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的。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目標:通過實際操作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實踐操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二、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通過觀察照片,用遊戲猜一猜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介紹各位置的名稱。

2、發現法藉助形象直觀,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

教學對稱圖形時,教師引導同學仔細觀察玩具。通過自主探索的本位觀察和換位觀察,在觀察發現的基礎上感受到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的形狀的形狀是不同的。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向學生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觀察方法的指導。

1、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爲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爲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2、觀察法例1觀察物體教學中的觀察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學例1時,觀察目的明確。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玩具小熊的不同位置,對應不同的照片,爲什麼同一只小熊,會有這麼多不同的樣子的照片。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主要由四個環節來完成

(一)觀察探究,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1、激疑引入,讓學生猜一猜照片上小朋友(背面)是誰?

2、明確位置,讓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說一說,猜一猜,坐在小朋友的什麼位置。照相是每個學生所熟知的,但從照片上不能一下子看出對象是本班中的哪位同學,給學生一個懸念。讓學生感到新穎有趣,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初步參與感知的過程。

3、本位觀察。

觀察實物,親身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對象。

請學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熊的樣子選照片,說一說。

4、質疑明理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同樣一隻小熊,爲什麼他們照片出來的形狀卻不一樣呢?組織各小組同學討論。

然後反饋彙報結果。最後引導小結:因爲這三個同學觀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狀就不一樣。

5、全面觀察,體驗新知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全面觀察,這時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全面去觀察這隻小熊,並引導總結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必須全面地去觀察。

(二)聯繫生活實際

1、比比誰的反應快(做一做)

看老師出示的數學課本,想一你應該在什麼位置上能看到這一面,就馬上跑到相應的位置,設想: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爲學生提供了更在的探索空間,是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

2、書上例6完成,書上連線

3、猜一猜遊戲。

分別出示從前面拍攝課室的圖、從上面看的桶、從左右前後位置看都一樣的杯子、側面的紙。引導學生說出:觀察物體,不能只看一個面,要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當學生猜得五花八門,展現了他們的豐富的想象力,通過猜測,也從中體會到要全面地觀察一個物體,才能真正地認清此物,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

(三)應用拓展。

看立體圖形,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總結

這節課很快就要結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覺得最成功的是什麼?

  《觀察物體》說課稿4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江蘇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觀察物體。學生在二年級上冊學習“觀察物體”時,主要是從簡單生活用品(玩具、汽車、茶壺等)的前面、後面、左面、右面進行觀察,並選擇合適的圖形表示看到的物體形狀。這部分內容則是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的生活用品以及由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觀察物體的具體方法和技巧,感受物體與平面圖形。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知識目標:

使學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一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辨認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學會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能力目標:

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

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熱情,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能結合具體事物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本課難點是: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二、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通過觀察手機不同的面,讓學生猜猜物體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既複習舊知識,又爲新知學習做準備,引出這節課的課題。接着通過觀察福娃玩具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狀不同。

2、演示法:充分藉助形象直觀,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教學圖形,通過電腦動態演示物體不同面的組成,使學生得到感性認識。接着利用電腦演示生活中的物體的不同面,學會欣賞數學美,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爲: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

2、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爲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爲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3、觀察法。例如,導入課程時,教師通過幻燈片向學生展示手機、福娃不同的面,讓學生去觀察,觀察結束後組織討論,同一個手機爲什麼同學們觀察到的形狀不同。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出示手機的正面、側面、上面圖)

同學們,請你們猜一猜,這分別是什麼物體?爲什麼都是手機,但形狀卻不一樣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一個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本位觀察

請同學們思考,可以從哪些角度去觀察一個物體呢?你喜歡從哪個角度去觀察?爲什麼?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同桌之間說一說,並指名回答。

師出示福娃公仔,並做簡單說明。

學生仔細觀察。師出示從正面、側面、上面、後面拍攝的福娃的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是課件上的哪張圖片?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再指名回答。

2、換位觀察

聽老師口令,請幾名學生按順時針的方向換位觀察物體,你們現在看到的福娃的形狀和剛纔一樣嗎?你形狀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

爲什麼大家現在看到的和剛纔的不一樣呢?這是怎麼回事呢?

小組討論,交流彙報。

3、全面觀察

遊戲:比一比誰的反應快

遊戲規則:聽清楚老師說哪個小組要看福娃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應該站在什麼位置能看到這一面,就馬上跑到相應的位置。

(三)體驗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最多能看到三個面,出示一個每個面的顏色都不相同的禮品盒。

猜一猜:從任何一個位置來看這個禮品盒,你認爲最多能看到幾個面?引導學生觀察驗證。

師;大家仔細觀察禮品盒,你能看到幾個面?分別是什麼顏色或是什麼數字?(生回答)

師:在剛纔的觀察活動中,我們發現有三種不同的結果:可能看到1個面,可能看到2個面,最多可能看到3個面。請你們再看看身邊的其他物體,會不會也是最多隻能看到3個面呢?

抽答。

小結:

通過剛纔的觀察討論活動,你又知道了什麼?(板書:最多能看到3個面)

(四)認識長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1、認識三個面的名稱

誰能上來選擇一個能看到長方體三個面的位置,並用手摸一摸看到的三個面。

誰能給這三個面分別取個合適名字呢?

(教師板書)

2、指導學生隨意變換長方體的位置,說說它的三個面。

(五)層次練習,應用拓展

第87頁的想想做做第1題至第5題。

學生獨立練習,反饋交流講評。

五、總結

這節課很快就要結束了,哪位同學能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覺得最成功的是什麼?

整堂課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從學會變成“我要學,我會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