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聽風者的觀後感(精選6篇)

聽風者的觀後感(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聽風者的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聽風者的觀後感(精選6篇)

聽風者的觀後感 1

昨天我們的團日活動是欣賞電影《聽風者》,觀看過後,裏面的畫面在我腦海中久久不能忘懷。

聽風者的主要劇情是解放初期國民黨員意圖顛覆新政權,作爲監聽敵人電臺的701聽取敵人高級電臺,在這場看不見的戰鬥中,演繹着一場腥風血雨的諜戰傳奇。但是因爲高級電臺的頻率一般人聽不見,出現了一位誤打誤撞進入701的盲人調琴師何兵,憑藉自己特殊的聽覺成爲了701“唯一的眼睛。剿滅國民黨最後殘軍的故事。

聽風者是典型的諜戰片,整部電影的配樂急促又渾厚。聽風者並不恐怖,但是整部電影總是讓人倍感壓抑,彷彿喝一口水或者上個洗手間,電影裏的現狀就要翻轉過來,總是讓人一刻不停的盯着看,聽風者是一個稱呼,我想,這是用來稱梁朝偉的,他飾演的何兵耳力比一般人高出一個境界,彷彿連風的呼吸都可以聽得一清二楚。梁朝偉是一個線索,用梁朝偉探究電臺來串通整部電影。

越在乎的越容易失去,就像被視爲兩人關係惟一屏障的眼疾,張學甯越是在意它、試圖改變它,就愈加註定釀成大錯,因爲盲是何兵“聽風”的資本;而何兵越是在意張學寧的安危,也就愈加將她推向死亡,從而聽錯電報,使張學寧死亡,越是在意什麼越是容易失去什麼。每年的多部抗日主題的電視劇,電影都是在提醒大家:勿忘國恥。

人民要不斷的`強大自己的國家才能保衛自己的國家,令其他國家畏懼纔不會被侵犯,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如果不從一粒小小的沙子做起,又怎樣才能匯聚成高樓大廈。而最需要首先被強大起來的,就是精神。精神是引導人們行爲的一種潛在意識,而聽風者就是灌注精神這個道理,如果不認真思考,仔細傾聽,又怎樣才能聽到密報,保衛自己的國家呢?

聽風者的觀後感 2

看了《聽風者》,我被演員精湛的演技和驚心動魄的劇情深深地吸引了。影片講述了:解放初期,國民黨在大陸還殘留了大量的敵特人員,意圖顛覆新生政權。神祕的701部隊就是專門爲監聽敵臺設立的——郭興中是701的領導,而沈靜則是其中的職員,但由於沈靜家庭背景的關係,所以她永遠都是獨來獨往。武昌則負責在監聽組的人確定了敵人位置之後將其抓捕回來。何兵本是個街頭小混混,但因爲是盲人,所以他有一項特殊技能,就是聽覺非常敏銳,他也藉助自己的.這項技能賺錢。1951年的10月8日,701突然發現,所有的敵臺全部消失了,唯一的解釋就是敵特分子啓用了新的發射頻道,而何兵的特殊本領對701非常重要,因此701派出張學寧將何兵"請"到701來,希望他能爲新中國服務,但是,事情絕非想象的那麼簡單。因爲何兵的失誤,把“老鬼”譯成了“重慶”,導致學寧犧牲。他難過自責,無以言表的失去老友的痛苦,所以他刺瞎了自己的眼睛,用努力的尋找敵方的情報來緬懷老友紀念學寧。

我覺得這是一部非常精緻和感動人心的主旋律間諜電影。劇中學寧與阿兵的兩次臨別,一次阿兵說“平安回來”,學寧他倆握手“成交”,留下兩人的溫馨笑容,第二次阿兵依舊說了“平安回來”,學寧不語笑着離開了,沒想到那一次成了永別永遠的不見了。學寧和阿兵的情緣情節已由最終阿兵對她的好感愛戀,轉變爲友誼厚重的老友。老友會一直牽掛,真的友誼不管多久沒有聯繫了,都會在遠方牽念着你。回憶裏有難過怎麼辦?阿兵對學寧說:“只要記住開心的部分就可以了。”

生活總是會有很對悲苦不斷的挫折與不如意,只要記住開心的就好啦,日子要繼續,我們微笑並努力的生活。這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感受。

聽風者的觀後感 3

一夜清風落盡雨花愁,對岸流連已白頭,執手相看夜多少風雨,無助放開你的手。往事如流月,而我在等着誰,天下不及你的美。(阿兵)當她牽住我的那一刻,我的心開始融化,即使一切都是爲了工事,但從此我便注視着這個女孩,風吹落了一切憂傷,吹起了一朵花兒,我與她的相見,相識,相知便在天與地的海平線上,永不平息。

當她暈倒在工作中,誰都不能讓我放開她,即使我是一個殘缺的人,我擁着她,愛在,情在,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爲我愛着她。其實我不懂深愛是什麼概念。我與一個文靜的女孩沈靜結婚了。大喜的日子,她一直未出現,我不知道她是否因爲各種原因,可在我一直的相思快要凋零時,她出現了,即使在寒冷的雨夜中。我不知道她是否知道我掉了眼淚,也不知道他是否明白如今的我還相思和想念着一切。

沈靜是個好女孩,她會包容我,即使她明知道我還相思着和另一個她的曾經,我一直認爲自己虧欠她。當學寧說我的眼睛可以治好時,我笑了,我以爲這樣就能補償她,我不想讓沈靜嫁給一個有缺陷的男人。眼睛好後,原以爲一切事情都結束了,可我的聽覺卻逐漸下降,即即使有一天我發現我原本可以對沈靜一直好,但我一看到學寧,不知爲何,心裏竟有一絲痛苦與甜蜜。

我有一次聽覺失誤了,竟讓學寧被殺,我挖掉了自己的'雙眼,可淚水還是不停地涌出:我竟然殺害了自己最想愛的女人我的一輩子是有缺陷的,我感謝愛我的女人沈靜,我念着我的曾經張學寧。失散的絕句,誰在爲我輕輕唱,孤獨兩個人就好。阿兵,其實我一直看着你的努力與付出,但我卻愛上了一個和你一樣勇敢有思想的男人,你跟沈靜結婚,我很祝福你們。即使我不相信命中註定,但又有何解釋更好呢?

當時的秋花,已化作幾枝枯梗;當時的秋月,已變作殘缺的下弦風再一次吹起了一些葉,他站在學寧的墓碑前,聽着遠方傳來的風,他變成了真正的聽風者。我笑了,爲阿兵對學寧不知明的愛,我哭了,爲阿兵對學寧的單相思。即使本影片演的是一種戰爭,想想要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愫,但他們的愛足以讓我們心痛。

後記:是歲月的疾風沐雨,是曾經的月圓月缺。學寧阿兵,讓我們共同走過那段路,聆聽風的聲音,做一個真正的聽風者。

聽風者的觀後感 4

先來說說影片的情節與編劇。《聽風者》改編自麥家的作品《暗算》,原作是一部很精彩的小說,作者其實是通過諜戰故事來講述了人性,怎麼說呢?用“精彩”兩字來概括,一點也不爲過。

原想如此精彩的故事,加上香港與大陸的名編“強強聯手”,一定會更加出彩。結果,我只在這部影片中看到“拘謹”二字,故事情節平淡、跳躍,劇本節奏失衡、人物描寫蒼白,沒有心靈。即失去了原作環環相扣精彩,也沒有表現是何動力,能讓“200”爲代表的優秀人才甘於隱姓埋名、出生入死,直至英勇獻身。想來也許是因爲編劇來自香港與當代,他們已不瞭解那個時代“信仰”兩字在人們心中的真正含意、也許是“信仰”兩字在當下已不常被經常提及、也許是因爲要應對那萬惡的審查制度和所謂的商業市場。可能應該讓他們到《永不消逝的'電波》這些老片中尋找下靈感,雖然這種無法言傳、只能意會的感覺,已可能永遠無法找回…...任何故事失去時代背景,都將表現蒼白。

聽風者的觀後感 5

原著《暗算》其實本就是一部沒有多少內容、空玩概念的小說。翻譯成電影這種更講求敘事細節的藝術表現形式,走文藝路線,是在紙面上能將優勢最大化的唯一選擇。所以,作爲一部類型片,《聽風者》是遠算不上合格的。它沒有直接、激烈的敵我交鋒,除去周迅一頭一尾的兩場行動,更多時候,“戰”字是靠大氣中無形的電波來隔空完成的。即便麥莊有意識的用幻想畫面來強化梁朝偉與老鬼們的聽風PK,但歸根結底這都是一種想象而非實戰——看一部諜戰劇腦子裏總是冒出孫燕姿的“我跟我自己作戰”的歌詞,這實在是太齣戲了。

幸運的是,雖然“聽風”的部分太意識流,但“者”的部分還被經營地不錯。簡單來說,《聽風者》是部諜戰爛片,但算得上是部文藝佳片。周迅、梁朝偉、王學兵、范曉萱四大主角彼此傾軋又共榮共生的關係,其繁複及微妙,在諜戰之外開闢了心戰戰場。這部分的文藝憂傷調調,完美補充了相對孱弱諜戰主線。

梁朝偉的灰瞳及多年不見的小混混嬉笑範兒、周迅的手套及全程不苟言笑的嚴肅狀態,均是兩位這幾年幾乎靠表演慣性塑造形象的角兒的'小突破。王學兵與范曉萱,一個電視劇演員,一個純歌手,演技有些矮,但緊湊的出場時間安排,還是達到了高效的表演效果。

四位主角的安排錯落有致只是《聽風者》“文藝復興”的充分條件,必要條件還是充沛的細節。《聽風者》縱然敘事細節全無,但人物塑造及互動的細節比比皆是。初到701的考試中,梁朝偉技驚四座,王學兵敏銳發現他的才能及他對周迅的依戀,對周迅淡淡一句“你負責帶他”,關心的外衣背後,利用成分明顯;周迅開場“殺死”王學兵後,逃亡時對“屍體”充滿深情的一瞥,早透露出愛意,後來她得知王學兵真的將因工作關係與名媛結婚時,那句任性的“一定要這麼做嗎”便不會顯得跳脫,或跟她全片冷靜的形象相牴觸……

類似的“心戰”攻防在《聽風者》裏還有很多,梁朝偉明知周迅跟蹤了自己一整天,還肆無忌憚與范曉萱廝混,這不過是老生常談的“反嫉妒”愛情把戲;而周迅在范曉萱介入梁朝偉感情生活前,與其在戶外的一席對談,更是早早挑明瞭這段“愛情”之外的“政治”意義。可以說,四人彼此有感情糾葛,卻又因爲工作關係與環境或剋制、或誘導,這裏面有利益關係,也有真情實感,有愛情,也有曖昧。相比冷冰冰的空氣諜戰,這段有血有肉的情感交兵,戰的味道更濃烈、也更文藝。

這個時候,誰還會記得,這位聽風者,其實只是個間諜?

聽風者的觀後感 6

作爲香港導演拍攝的主旋律影響,《聽風者》以獨特地方式演繹了20世紀50年代初一段不尋常環境下的愛情故事。有人說影片裏描述了三對感情,張學寧與“老鬼”、張學寧與阿兵、阿兵與沈靜,可在張學寧心底,也許與“老鬼”的感情纔是嚴格意義上的愛情。張學寧周旋於各色人物之間,付出真情去演出,又時刻保持心底的一分清醒,真作假時假亦真。最終她與“老鬼”間隱忍的愛情最終服從大局,只留下風聲。

在影片中,導演刻意剝離了片中國共雙方的立場、信仰等精神層面的信息,代之以牌桌上的輕描淡寫和牌桌下的劍拔弩張,影片開頭刺殺郭興東的一幕與片末五人合殺“老鬼”一幕幾乎同出一轍,“重慶”與“老鬼”近乎相同的人員設置方式和摩斯密碼,以及跟蹤何兵、阿貴追查“重慶”據點、與阿兵的討價還價甚至威逼利誘,以及張學寧對沈靜的試探、警告加調查,片中展示了雙方相似的`行動方式和行爲邏輯,強調以結果爲導向。也許,這是《聽風者》在虛構的愛情故事之外刻意指出一點真實:遊戲規則不會因立場而改變,在雙方特定的角色下,聽到的是一樣的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