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攀登者》觀後感(精選15篇)

《攀登者》觀後感(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攀登者》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攀登者》觀後感(精選15篇)

《攀登者》觀後感1

十一國慶第一天,期待已久的電影攀登者如願看完了,出了影院感覺自己遲遲還在電影當中,場面的震撼,人性的光輝,細膩的情感都讓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動,應該用了不少紙巾,淚點低的孩子。“爲國登頂,寸土不讓”這樣的激動人心又堅定不移的信念着實讓中國振奮!

本故事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60年代爲彰顯中國國家實力和民族自信。中國政府以國家命令組織人員登珠穆朗瑪峯。估計誰都知道,海拔8800多米的高峯。這是挑戰人類極限。在他們眼中他們已經不在是爲自己而活,他們身上的使命肩負着祖國的榮辱,依然非常喜歡吳京的表演,用生命在演繹,裏面的年輕演員都用心的詮釋自己的角色。這也是這個影片吸引大家的原因。這部影片帶給我兩個最深刻的詞是:愛與勇氣。是方五洲對攀登的愛,是方五洲與徐纓戀人與共同克服困難的愛,是李國樑對祖國的愛!是敢於再次攀登珠峯的勇氣,是徐纓用科學對抗反對的勇氣,是敢於犧牲自我的勇氣。對祖國純潔的愛與爲祖國犧牲自我的勇氣,無一不讓人感動,我們將保持這個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與祖國一起走向未來。

人生,是一場登峯,你不知道前方會發生什麼不可預知的事情,你只有接受他,然後去面對自己去戰勝他,相對於他們的那個生與死的決戰,我們又是如此多渺小,渺小到有時候會因爲極小的事情而氣餒,還會選擇逃避與放棄,看到攀登者,感覺看到了希望,一種強大的力量在推動着整個國家,而我們身爲光榮的一份子,我和我的祖國同在。

《攀登者》觀後感2

月底了,跟老公吵着鬧着要去看電影吃牛蛙。老公無奈,唯有滿足。自家車開去修玻璃了,便開車爸爸的車來到了臨港,終於看到了心心念唸的《攀登者》。

電影的宣傳由來已久,一直非常期待。其一,參考這兩年的電影,吳京出品,必屬精品;其二,是對攀登珠峯的好奇。曾教過課文《攀登珠穆朗瑪峯》,攀登者們在第二臺階,克服重重險阻,終於在隊長搭建人梯後,終於登頂成功。文字難免有些遙遠,好奇便一直留存。

電影看完後才發現課文描述爲1960年攀登珠峯的經歷,電影講述的則是1975年的第二次攀登經歷。電影中,對於第一次登頂的簡單交代,讓課文得到了印證。這是一種神奇的感覺,猶如20xx年,親自站在兵馬俑坑前是的感覺如出一轍:面上平靜,內心卻波濤洶涌,終於親身看了歷史,走近了歷史,滋味無以言表,激動暗藏胸中。

《攀登者》本身題材新穎,但是劇情剪輯上,情感鋪墊太多冗長,套路太多,缺少新意,雖也有點點感動,卻遠沒有觀看《流浪地球》時的激盪澎湃。胡歌與井柏然塑造人物也同樣不自然,強推到觀衆面前,感動自然也就微薄了。但最後一幕看到1975年中國給出珠峯新高度8848、13米時,讚歎、感動、驕傲之情油然而生!

即使電影不夠出彩,但仍是要感謝,對於攀登珠峯如此題材,真正是第一次。最後,補上一句:我支持每一個用心做電影的人物,謝謝他們的用心!

《攀登者》觀後感3

拍登山運動的題材,國內導演應該還沒有經驗。於是導演就加了愛情這條線,把一個陌生的題材拍成熟悉的兒女情長片。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把一個宏大的愛國題材變成狹小的愛情題材。

本來這部電影能把格局升到愛國精神的層面,但卻被方五洲和徐纓、李國樑和黑牡丹的愛情故事一攪和,格局瞬間就被拉下來了。

拍不出宏大的感覺,我們也可以在細小處用功,着重強調細膩的人物情感,但導演顯然也不夠細膩,把人物的情感表現得太粗糙,有着歷史電影的通病——假大空。

導演的表現手法粗糙提現在哪裏呢?例如爲了表現人們對方五洲的偏見安排了砸玻璃的情節,這都是多少年前的表現手法了。例如很多劇情都要靠旁白推進,技術高超的導演會用影像說話,而不是像新聞紀錄片一樣念旁白,用太多旁白,就會導致電影看起來像博物館裏的歷史資料,冷冰冰的。

電影結構上是的很平庸的平鋪直敘,缺乏新意。我認爲如果能60年代和70年代兩條線並行推進,60年代的劇情影響着70年代人物的做出抉擇,最後同時達到高潮,電影在邏輯上會通順很多,情感上會強烈很多。

電影透露出的價值觀也不符合中國精神,要知道,中國精神強調的是每個個體的默默付出,是不提倡個人英雄主義的,片中方五洲個人的主角光環太強,顯得其他人都像廢物一樣,這樣設置完全否定了其他人的付出,是不尊重歷史。

《攀登者》觀後感4

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從來都不缺英雄。

——題記

昨天,經老師推薦後,我點開了這部電影——《攀登者》,看完後,我感觸很深。

《攀登者》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峯,卻因突發意外,致使相機丟失,未能留下登頂證據,這一次登山未獲得國際認可。

13年之後,中國攀登隊再次集合,第一代攀登者的故事激勵着第二代。在經歷了無數次危機與重重困難後,中國隊終是再次登上了珠峯之巔,將紅旗插在了珠峯之上,洗刷了中國攀登者們近15年的質疑與屈辱。

“登上去,讓全世界看到中國!”這是第一代攀登者隊長犧牲前,掙扎着吐出的最後一句話語。

“我們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這是所有攀登隊員誓下的諾言,只要不倒下,就堅持到最後一刻。

數次攀登珠峯,克服的是自然極限,耀眼的是不朽精神,閃光的是無畏信念,銘記的是愛國熱血。無論風暴,雪崩,凍傷,亦或是截肢,殉難,犧牲。永不放棄,勇往直前。這些可敬可佩的付出和迎難而上、不畏險阻,凝聚在一起的,是不滅的民族精神。

當我看到張澤飾演的曲松林,像孩子般撲在方五洲懷裏,放聲大哭時,我的鼻頭也是酸的,無論身處何方,看到這一幕,都難免迴心酸,眼淚是用情至深的證明。

其實,我們都是攀登者,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珠穆朗瑪峯,都要面對風雨,碰過絕壁後,找到能支撐我們走下去的東西,伴隨着愛與使命,責任與勇氣,一步一步走下去。而我們看這些電影,不單是爲了牢記歷史,不忘英雄,更是要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獲得前進的動力。

英雄不老,品質長存。

《攀登者》觀後感5

看完電影《攀登者》讓我想起來,今年的九月一日《開學第一課》夏伯渝老人的英雄事蹟。

26歲的夏伯渝在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峯的時候被凍傷而做了截肢手術,但是,失去雙腿的他沒有放棄夢想,先後五次再向珠峯發起挑戰,終於在2018年5月,以69歲高齡成功登頂珠峯,站在珠峯峯頂揮舞着五星紅旗。

然而,令他自豪的不僅僅是站在了世界最高峯,更是因爲他參與了1975年中國登山隊在珠峯北坡8600米高度,號稱第二臺階的一個九十度的絕壁上架設了“中國梯”這一壯舉。雖然那是一個十分普通的梯子,但是在架設的過程中也是十分的艱難,因爲海拔高,本來就缺少氧氣,再加上天氣極寒,他們每做一個動作都需要耗費很大的體力,最終用了一天時間,纔將“中國梯”牢牢地架設在了第二臺階上。此後,相繼有1300多名登山隊員,踩着夏老他們架設的“中國梯”,從珠峯北端登頂。

經歷幾十年的歷程,夏老那顆希望五星紅旗在珠峯飄揚的初心,始終激勵着他即使失去雙腿也一定要站在峯頂如今的中國已毅然屹立於世界東方,今後,中國將繼續展現大國姿態,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等一系列超級工程建成,讓每一名中國人都爲五星紅旗永遠高高迎風飄揚而驕傲、自豪,但是,永遠也不能忘記那部掛在世界之巔的“中國梯”。

《攀登者》觀後感6

今年國慶小長假,我和外婆走進電影院觀看了新上映的影片《攀登者》。看完後,感觸很多。

《攀登者》講述的是一個老師給同學們上課講到珠穆朗瑪峯,學生們問老師:“中國人到底有沒有登頂?”老師立刻回想到了他的故事:在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國組建了一支攀登珠峯的登山隊,去了一百人,但最後登上峯頂的只有三人。可惜相機在雪崩的時候丟了,所以沒有拍攝登頂的相片,外國人就不相信中國人登上了峯頂。後來,登山隊解散了,三位英雄一位放羊、一位打理登山隊、一位燒煤。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於是,登山隊開始重新組建。他們一次次衝向山頂,但可怕的雪崩讓他們不得不返回,但他們克服了很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最終成功登上了山峯,並拍下了登頂時的照片。雖然只是一張照片,但爲了它,隊員們幾乎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們不怕寒冷,不懼犧牲。這照片真的是來之不易,彌足珍貴,意義重大。看到這時我的眼睛溼潤了,彷彿自己也是其中一員,我爲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自豪。

看完《攀登者》這部電影,我深深地感到以前的中國是多麼落後,受人欺負,但是我們有不放棄,不認輸的精神,所以,再高的山峯我們也能登上。這部電影也表達了很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電影裏的主人公不怕犧牲,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和死神擦肩而過,爲的是我們中國的榮譽,登上山的有上千個,可是,登上山頂一共才幾個人。他們真的令人敬佩,爲他們的精神點贊。

這部電影展現出了我們中國人的勇敢、愛國和不怕犧牲,最後,我還想再說一次:“我爲我是中國人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

《攀登者》觀後感7

上週末,觀看了當紅影星吳京主演的電影大片《攀登者》,劇中從現1960年的中國國情,1960年,國際登山界對珠穆朗瑪峯屬於中國還是尼泊爾產生了爭議,並稱:“中國沒有登上過珠峯,憑什麼說珠穆朗瑪峯是中國的?”於是,中國爲了珠穆朗瑪峯的歸屬權,組建了一支登山隊。在登山過程中,不幸遇到了雪崩,爲方五洲(吳京飾)了挽救其中一位登山隊員,丟失了攝影機,雖然最終登上了珠穆朗瑪峯,卻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不被世界所承認。時隔1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向珠穆朗瑪峯進發,經歷了重重困難,最終登上了珠穆朗瑪峯,並測出最準確的高度8848。13米!

登山隊員們在攀登珠穆朗瑪峯進程中,不斷遭遇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時刻,多次命懸一線。在種種困難面前,衆人未曾妥協,選擇團結一心,帶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展露骨子裏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不到長城非好漢,登頂珠峯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隊員們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來,讓世界見證中國奇蹟。“衝頂中國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在極其嚴寒和飢餓的條件下忍受着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的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峯之巔,他們用忠貞的愛國主義情懷書寫了中國輝煌。

登山隊員們的團結拼搏無畏艱險,映照着中華兒女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我們要一代一代的繼承和傳承下去。

《攀登者》觀後感8

看完《攀登者》,憑藉自己微薄的徒步登山經驗,對這部影片產生一些疑問:第一,請對雪山的認知不要僅停留在雪崩,因爲正常遭遇雪崩唯一的結果就是無一幸還,這也是爲什麼梅里雪山一直禁止攀登的原因;第二,我敢肯定沒有哪個成熟的領隊可以完成方五洲那一系列騷操作中的任何一個,優秀的領隊憑藉的是理性的頭腦而非戰狼式的身手,並且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正確的抉擇和冷靜的判斷帶領隊員衝頂並安全下撤(如果能成功登頂就更棒了),此處可以參考《絕命海拔》,一個領隊的決策會給全隊帶來怎樣的'結果;第三,全篇用了太多藝術的誇張手法來表現登山,而對真實面臨的困難很少描述,當年北坡比南坡更難攀登,面對蘇聯臨時撤走技術支援,沒有受過專業登山訓練的中國登山隊依靠簡陋的裝備,克服惡劣的氣候條件架起“中國梯”成功登頂,當時吃的什麼,用的怎樣的裝備,揹負多重的物資,只有克服這些令人信服的困難,才能讓觀衆真正體會到登山英雄的壯舉多麼令人驕傲;第四,把李國樑屍體拉回大本營的橋段太假,參考韓國電影《喜馬拉雅》,就能知道從珠峯運屍體是有多困難,這也是登山路上隨處可見屍體的原因;第五,大部分死亡都發生在下撤途中,電影對下撤無任何描寫也令人失望;第六,沒有進行專業登山訓練的隊醫和氣象學家可以跟着登山隊上到海拔七千多米,以及得了肺水腫還能堅持走到北坳,簡直是對那些訓練多年的登山者的一種侮辱。整個電影拍的太浮誇讓人看着及其尷尬,以至於正片部分還不及片尾那一小段登山隊原型的影像資料。

《攀登者》觀後感9

在陽光照亮大地的時候,媽媽和我一起到了電影院,一起看一部叫《攀登者》的電影。

電影很精彩,主要講了登山隊經過每日每夜的練習,爬上世界上最高最危險的珠峯的爬山過程,也突出了攀登隊的勇敢。

電影裏最讓我喜歡的是副主任,他是一個勇敢的人。他在面對雪崩的時候勇敢冷靜,他勇敢地從冰地的一邊跳到了冰地的另一邊,又飛快地搭好階梯讓隊員們過去。可是,在最後一名成員過去的時候相機掉了下來,就在危險要來臨的時候,副主任勇敢地跳到冰裂開的洞裏,用手緊緊地抱着相機一起被雪填進了洞裏。還有一次,在雪中天氣研究小隊走丟了,副主任馬上找到了他們。忽然,一個大冰柱向副主任女友走過來的方向倒去,副主任又勇敢地向女友跑去,將被冰柱壓到的女友被救了出來,副主任也死裏逃生,在冰柱倒地的瞬間滾出來了。我喜歡這種勇敢的人。

副主任,讓我想到了一位也很勇敢的朋友,他叫王子。記得他和我在操場跑步的時候,一個高大的哥哥,看着一本書向我們跑了過來,他一大步一大步地跑着,像一頭獅子一樣。眼看那個大哥哥馬上就要撞上我了,王子他一把推開我,而自己被大哥撞飛了足有8、9米遠。雖然他手上全是血,可他還是勇敢地站了起來。不僅如此,他還走過來熱心地問我:“你沒事嗎?”我被他的反應愣住了,過了一會兒才說:“我,我沒事。”記得有一次,我被一個高年級的哥哥打得臉都紅了!王子過來看見了,二話不說就幫助我逃離了他們,他手上流下了一滴滴血,卻強忍住痛,勇敢地說:“終於逃出來了。”他和我一起走回了家裏。王子的勇敢讓我深深刻在了心裏,正是因爲他的勇敢,我們成爲了朋友。

我們,要向一些勇敢的人學習,要像我朋友一樣勇敢地去面對有困難的事!

《攀登者》觀後感10

今天提前觀看了電影《攀登者》,坦白說它帶給我的震撼真的不止一點點。這是一部獻禮片,對此類影片似乎總有種模式化的印象,即“意義”是大於“好看”的,可是《攀登者》恰恰打破了,它調動起了你所有的情緒:緊張、懵懂、心疼、難過、釋懷、振奮……再聯想到真實的時代事件,場燈亮起時,你還在那個故事裏。

對於珠峯,作爲普通人其實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約存在於地理課本和風光紀錄片,登山,那就更遙遠了。從普及知識意義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1960和1975兩年的登山,前因後果明瞭。前一次未能留存影像的遺憾,由此引發的國際爭議和國人懷疑,你會和主人公一樣覺得憋屈。適時出現在臺詞和字幕上關於珠峯的地理、氣象等知識,你會更明確攀登珠峯的困難程度和首次北坡登頂成功對中國領土主權的重要意義。

再來講講片中兩段感情,在我看來是有着對照感的。方五洲和徐纓相識多年,雖中有分離但不曾忘記,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李國樑和黑牡丹在珠峯大本營相識,有點一見鍾情的味道,年輕人的互生情愫雖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時候,他會默默給她拍照,洗出來放在房間的牆上,她會給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會因一點私心給他添了麻煩,當然還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兩人都青澀的可愛。這樣在完成國家登山任務過程中萌發的愛情之芽,並沒有最終得到花開圓滿的結果。

《攀登者》觀後感11

珠穆朗瑪峯(俗稱珠峯)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峯,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峯。

影片開始便看到中國國家登山隊員遭遇了雪崩,許多隊員都長眠於皚皚白雪之中,影片主角方五洲爲救曲松林(兼職攝影師)而丟掉了攝影機,最終中國登山隊於1960年5月25日登頂珠峯,並在峯頂留下證物。由於沒有留下影像資料我們遭到了國際登山界的質疑,西方登山界有人拒絕承認我們登上珠峯。

影片中的一幕引起了我的思考,一個學生問方五洲人爲什麼要登山?方五洲回答道人類是註定要走向未來的,我們就要在這個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中走向未來。顯然這個解釋不足以讓我冒着生命危險去像中國登山隊員那樣登頂珠峯,但當我瞭解到當時的背景後便不這麼想了。當時新中國剛剛從戰爭中走出來,許多國家都想在我們身上謀求利益,中國與尼泊爾在珠穆朗瑪峯領土劃分上無法達成共識。因爲從人類歷史上來看,一直有一個天然的法則:誰先到達一片無主之地,誰就擁有這片土地的主權。這次登頂讓中國在之後的談判中佔據主動權,從此珠峯北面屬於中國。這次登山關係到我國的領土主權與民族尊嚴,中國登山隊員爲國登頂,寸土不讓,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土地與尊嚴。

人爲什麼要登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登山,我們登上的山名字叫做生活,我們可能並不像中國登山隊那樣勇敢與堅強,但我堅信,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即便是一隻烏龜我們也能走到終點。

《攀登者》觀後感12

《攀登者》1960年,發展國家體委兩個決定從珠峯北坡去挑戰珠穆朗瑪峯。

七位登頂隊員逐漸連續突擊主峯。在珠峯艱險的“第六臺階”處,劉連滿爲託舉跑位而耗空點勁,長期停留在8700米處,剩三名隊員在25日凌晨登配珠峯。這是現代人類首次出現在在夜裏登配珠峯,的現代人類首次出現從北坡成功了登頂。

貢布不過當時拿起了兩面國旗飄揚,讓國旗在風裏飄展。一段曾被到國外徒步者視做“鴻溝”的山岩路段,自己是靠搭人梯多種方式的。惋惜而,加之嚴重缺乏登頂的視頻影像資料信息,中國國際上仍舊對我國成功了登配珠峯存有懷疑過之聲。所以多年後再次組織登峯。

看完《攀登者》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初心。隊員們跋山涉水,面對的是環境險惡、地勢險要,面臨的是生命安危,但是隊員們沒有畏懼退縮,而是迎難而上,勇闖生命禁區,最終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世界之巔。

看完《攀登者》讓我明白了什麼叫信念。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領土主權捍衛之爭,“登上去,讓世界看到中國人”1975年,他們揹負着前輩的重擔,他們肩負着祖國的使命,他們向珠穆朗瑪峯發起挑戰,這不僅僅是對體力的考驗,更是人內心意志的征程。低溫,風雪,缺氧,這些艱難險阻擋不住中國人,因爲他們有着那一顆想要登上去的心。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心之所在,有夢想就有徵程。

《攀登者》作爲對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獻禮片之一,爲了展現真實的景緻和環境,真實還原英雄們在登山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克服的難關,這部電影所有的場景都是在珠穆朗瑪峯上實地取景,攝影棚也在山上搭建,演員們也都是在茫茫大雪和高原上拍戲。

《攀登者》觀後感13

冰心曾言:“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實的明豔,卻不曾看到在綻放之初,它曾經受暴風與血雨,灑滿了奮鬥的淚泉。”

如這花兒一般,當新中國成立伊始,當中國的五星紅旗聳立於珠穆朗瑪峯之巔時,成功已向我們展現出它豐盈又明豔的光輝,當然我們也需要看到這背後所經受的種種困苦,番番磨難。

胸有理想者懷錦繡,這部電影中一位位“攀登者”們,個個自信、心懷大志,渴望與山頂並肩,渴望爲祖國爭光,於是心中捲起萬千浪濤,於是胸中跨過壯麗的山河。有理想,彷彿若有光,於是困難中給予力量,使之不至於氣餒彷徨,即使身處險境卻仍心存希望,終於在逆風的攀登中收穫了自己的夢想,廣袤的皚皚白雪中,祖國的壯麗,夢想的來之不易,皆盡收眼底。

勇於前者得雲梯。電影中的風雪大得驚人,呼嘯着使人心顫,攀登者難道不畏?非也。他們並非不畏,而只是有着更大的勇氣,而只是有着更強的意志,這如同火種般的熱血,在他們身上流動着,書寫着一份份不畏艱險,勇於前進的壯美詩篇!不是沒有失敗過,不是沒有痛苦過,而只是堅定那份炙熱而真摯的勇氣,暗自振作,爲下一次衝刺積蓄力量。終於,奮勇前進有了最本質的收穫,是國旗飄蕩的欣喜若狂,是多年理想終得實現的淚流滿面。無疑,都是奮進這架雲梯所傳達的內心深處最真切的渴望。

生活亦是如此,人生長途,難免遇到各種心酸困苦,但又有什麼能比那88444.43米的山峯更高哪?但又有什麼是真正用踏在泥土上的腳步難以丈量的哪?或許,我們只是需要一顆更加堅強的心,只是需要更添一份勇氣從頭再來,勇於奮起前進的勇氣而已,如此去行,相信吧!成功的花兒也終將向我們綻放。

《攀登者》觀後感14

週六,爸爸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叫《攀登者》。

它主要說了:在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登上了世界最高峯——珠穆朗瑪。可是,隊長方五州因爲救人,卻把相機弄丟了。這時西方國家就說:“沒有照片,怎麼能證明你們登上了珠峯呢?”這讓我們被嘲笑了15年。終於在1975年,國家重組建了一支登山隊,向珠峯發起了衝鋒!

讓我最感動的地方是:一名隊員在登上珠峯北坡6800米高處時被瓶子砸中了腦袋,滾下了山。因爲他們身上都綁着繩子,一個人往下滑,所有人都受牽連,往下滑。一名隊員眼疾手快用冰鍬扣住了冰面,才使登山隊沒有全軍覆沒!但一名隊員被掛在懸崖邊,而相機在他手裏。隊長要去救他,卻被他拒絕了,他堅定地說:“不要爲了救我,而又一次登峯失敗!快把相機拿走!”說完就把繩子割斷,掉下了懸崖。還有一個地方就是:登山隊第一次登珠峯時遇上了雪崩。他們立馬往回撤,但人怎麼跑的過雪崩呢?不久,他們就被追上了,雖然他們躲在岩石後面,也躲不過雪崩。其中副隊長就被吹跑了!隊長方五州爲了救他,卻把相機弄丟了,就連自己差點也被雪崩吹走了!

看完這就電影,我對登山隊隊員十分敬佩。他們爲了國家而不惜自己的生命,這值得我們學習!

《攀登者》觀後感15

近幾天在電視上觀看了19年國慶獻禮片《攀登者》,頗受感動。

電影《攀登者》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峯。然而因爲雪崩,登山隊員方五洲不得已丟掉了攝影機,就因爲沒有留下影像資料,這次登珠峯甚至不被國際認可。

從1960到1975,中國的攀登者們遭到了15年的質疑與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們的遺願如猶在耳,第二代攀登者們再次出發,向着世界第一高峯發起衝擊。極度冷冽的風雪,氣象專家多次建議停止攀登,雪崩襲來被吞噬淹沒或跌入山谷,山間縫隙甚至要靠登山隊員冒死縱身一躍……一系列的艱難險阻,

終於登頂了,終於留下了影像證明。這個“終於”來之不易。看到預告裏“爲國登頂”這四個字我挺驕傲的。真的,作爲一箇中國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運動員憑藉着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創造了奇蹟,他們在極其嚴寒和飢餓的條件下忍受着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的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峯之巔。

現實生活中,中國的登山者在珠峯搭建的“中國梯”,讓後來許多國家的登山隊員順利登上世界最高峯的。然而,幾名登山隊員也爲此付出昂貴的代價,部分登山員因嚴重凍傷做了截肢手術,落下終身殘疾。就是他們的團結拼搏無畏艱險,映照着中國人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希望這種精神,也在一代一代人身上繼續傳承下去,生命不止,奮鬥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