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攀登者》觀後感

《攀登者》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獻禮祖國70華誕的電影《攀登者》正式上線各大影院,而《攀登者》這部電影主要講述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峯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樑、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的真實故事,小編準備了《攀登者》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攀登者》觀後感

  《攀登者》觀後感【1】

《攀登者》,是我2019年最期待的電影,沒有之一。

期待這部電影,自然是因爲吳京。兩部戰狼,吳京的努力、堅持、痛苦、驕傲,都在裏面了。他是娛樂圈的一股正能量,他是實幹家,演技派,他讓我們在電影院除了娘炮和流量明星以外,還有其他的選擇。他的戰狼和小破球,把中國娛樂圈的小白臉和流量巨星的自尊打的粉碎。

我等不及30號全國公映了。

可是當我觀看了點映之後,卻是非常的尷尬。這是部比較普通的電影。姑且給上7分。

首先,演員們的表現真的非常好。特別是章子怡,當得上一句中國一姐。此外,吳京,胡歌,張譯,井柏然等都演的很好。我也是娛樂圈優質演員胡歌的粉絲,可是胡歌的戲份確實不多,而且感覺是可有可無的角色,不影響主線的發展那種,有些遺憾。還有那個叫不起名字的小黑妹表現的也不錯。

其次,電影的拍攝據說是實地拍攝,特效也很好。反正作爲普通人的我來說,觀影登山過程很享受,沒有感覺很假。道具服裝也比較走心。

可是劇情,實在是有些尬了。難道就不能按照史實拍麼?

難道現在的導演,在電影裏沒有一兩場的談情說愛,就不會拍電影了麼?這是北坡攀登珠峯啊,難度係數sss+,8000多米的冰崖上,你還有心思談戀愛?編劇可是阿來啊,《塵埃落定》的阿來啊!不知道怎麼會加兩條感情線進去。

第二,口型對不上。又不是外國片,感覺有些怪異。

第三,吳京大哥在影片中化身冷鋒,在珠穆朗瑪峯上飛奔縱躍,往來翕忽,數次往來救人,救設備,背扛巨冰,手臂骨折超強回覆速度,我以爲萬達拿錯了片子正播放戰狼第三部呢。可實際上我一個普通人都知道,在珠峯上邁出的每一腳,都要格外小心翼翼。這明顯太假了。有些跳戲。

第四,不得不佩服章子怡。60年到75年轉瞬即逝,章子怡的氣質有明顯得改變,有歲月流過的滄桑,可是吳京和張譯,就長了點兒鬍子,也太不走心了。而且後面登山吳京胳膊的瞬間恢復,都讓人很跳戲。

第五,登山是主角,可是登山的過程卻簡化的沒多少了。我沒有登山經驗,可看完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果沒有遇到雪崩和大風,攀登珠峯是沒什麼困難的。而攀登過程中的寒冷,缺氧,補給,同伴的死亡,天氣的驟變,心理的壓力,卻含糊其辭一筆帶過。

第六,背景渲染不夠。攀登珠峯的意義之大,足以讓每個中國人銘記。可是電影卻沒有很好的表達出來。爲了一個崇高的理想奮鬥犧牲,是那個時代人特有的精神。這個娛樂時代的導演,卻是理解不了的。

  《攀登者》觀後感【2】

國慶節馬上就要到了,今年國慶節的電影市場非常火爆,值得關注的就是國慶獻禮片,今天我們來說說說《攀登者》。這部電影的參演者很多,最讓我們熟悉的就是吳京、章子怡、胡歌等人。9月30號影片就將全國上映,相信到時候一定會口碑爆棚。

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峯,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峯的壯舉。時隔59年,由徐克監製、李仁港執導、阿來編劇,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陳龍、劉小鋒、曲尼次仁、拉旺羅布、多布傑主演,成龍友情出演的電影《攀登者》襲來。在致敬海報中,五位演員神情堅毅、目光堅定,傳遞出一往無前的信念和決心。

電影《攀登者》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講述了中國登山隊在1960年與1975年兩次向珠峯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並首次完成了珠峯海拔高程的精確測量。電影《攀登者》劇組爲了真實還原這段歷史故事,影片的主創團隊在前期籌備階段做了大量的史料收集工作,無論是影片中富有歷史年代感的場景搭建,還是1960年、1975年中國登山隊員所使用的冰鎬、冰爪、氧氣瓶以及登山服等裝備與服裝道具,都遵循史料記載,做到真實還原。據瞭解,爲了讓演員表演更加真實,劇組的每一位主演都要揹着重達17公斤的登山裝備進行訓練和拍攝。爲體驗高海拔和極寒環境下的真實感受,主演吳京還在去年年底最冷的時節到海拔5200多米的青海崗什卡雪峯,足足體驗了半個月的攀登生活。

在這個奮鬥的時代,每一名中國人都是攀登者。14億中華兒女在各自的崗位上,在細碎的生活裏,傳承攀登的精神,追求美好的生活,書寫屬於自己的篇章。

  《攀登者》觀後感【3】

上海電影人獻給祖國70華誕的電影《攀登者》是一部氣勢恢宏、極富視覺衝擊力的大片。在1960、1970物質匱乏年代裏,中國登山隊員實現首次從北坡登頂世界最高峯珠穆朗峯的壯舉本身蘊含了大量看點,極寒氣候、缺氧環境、險峻的大山、陌生的征途、瞬息萬變的極端天氣,構成阻擋主人公登頂的重重障礙,使得影片在呈現人與自然搏鬥的視覺奇觀之外也擁有飽滿的情節張力。

然而《攀登者》真正動人之處卻並非情節和畫面,而是全片洋溢的一種精神,一種中華民族特有的攀登者精神。這種精神貫穿全片、蕩氣迴腸,讓我們走出影院仍激動不已。在筆者眼裏,或者說在《攀登者》這部影片裏,這種攀登者精神有豐富的。

所謂攀登者精神,首先是一種不畏艱險、排除萬難、人定勝天的大無畏精神。衆所周知,海拔八千多米的珠穆朗瑪峯被稱爲世界第三極,常年被厚厚的積雪覆蓋,登上它需要超強的體力、耐力和高超的技巧,這是一座讓人望而生畏的神山。而從常年得不到日照的大山的陰面,也就是位於我國境內的珠峯北坡登頂更是難上加難,前無古人。然而,沒有什麼困難能嚇到英雄的中國人民。1960年,在國家還處在三年自然災害的艱苦條件下,中國登山隊員硬是以簡陋的登山裝備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北坡登頂。此後,又在1975年再次登頂,並完成了首次覘標測繪,測得珠峯的高度爲8844。43米,這一高度後來爲世界採用。

攀登者精神還是一種堅持不懈、久久爲功,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不屈精神。事實上,中國的兩次登頂珠峯都並非一帆風順。第一次登頂是在原定的中蘇聯合登山隊突然解散,中國人一缺經驗、二缺裝備的情況下完成的。不幸的是由於這次登頂沒有留下影像資料,國際上一直有質疑的聲音。以影片中的方五洲(吳京飾)爲代表的中國登山人即便在“”動盪的歲月裏,也從未放棄再次登頂的目標,始終默默訓練、保持體力,終於在15年後,收到了國家再次組建登山隊的召喚,完成了二次登頂的夙願。胡歌飾演的登山隊員楊光在經歷了登頂失敗並承受截肢之痛後,幾十年不放棄,終於在暮年完成了全球第一例靠假肢登頂的壯舉。

攀登者精神還是一種甘爲人梯、甘於奉獻的自我犧牲精神。片中,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在第一次登頂時爲了協助隊友征服8680米處的第二臺階——一處無法固定鋼錐的4米高峭壁,一處讓英國登山家無功而返的天然屏障,毅然決定讓隊友踩着自己的肩膀上去,在極度缺氧的環境裏冒着生命危險搭起了人梯,而張譯飾演的曲松林爲了避免踩傷隊友脫掉了登山靴,以至於凍傷腳趾留下殘疾。此後,曲松林雖然無法再次登頂,但他承擔起了訓練新一批隊員的重任,甘爲1975年二次登頂的人梯。胡歌飾演的登山隊員楊光則是因爲途中休息時把睡袋留給需要的隊友,自己在高寒的風雪中苦熬,纔不得不截肢的。中國人之所以歷經幾千年的苦難而愈挫愈強,就是因爲有這些甘爲人梯、甘於犧牲奉獻的民族脊樑在。

攀登者精神還是一種團結一致、相互協作、共克難關的集體主義精神。中國登山隊在國家條件艱苦的歲月裏能夠完成北坡登頂珠峯的壯舉,上有國家的重視和支持,擠出經費支持購置必要的裝備,支持訓練,還有當地駐軍和藏族同胞在高寒地區修築道路、保障後勤。具體到登山隊,則離不開氣象、通訊、醫療、後勤各部門的協作和保障,離不開現場的指揮。雖然最後登頂的只有幾個人,但是整個登山隊卻是由數百人組成。章子怡飾演的徐纓作爲一位留蘇回國的氣象專家就爲登山任務的指揮和實施提供了有效的氣象資料和及時的氣象預警。作爲非職業登山運動員,在高海拔地區工作,他們面臨的危險一點也不比登山運動員差。但爲了保障任務完成,無數幕後英雄都在默默奉獻着,因爲集體主義精神早已浸透在共和國一代的血脈裏。

攀登者精神更是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1960年中國人的攀登珠峯與今天登山運動愛好者們征服天險不同,既有宣示主權的目的,也有爲中國人爭氣的目標,是一次爲國登頂。祖國利益高於一切,愛國主義是引領攀登者們的最高精神。正是爲了祖國利益,攀登者們纔不畏艱險、勇於攀登,才自我犧牲、甘於奉獻,纔不計得失、團結協作,才堅持不懈、久久爲功。因此,觀衆在電影《攀登者》中感受到的不是一種征服自然的個人英雄主義,而是中華民族昂首世界之林的民族自豪感,是一種生爲中國人、深愛共和國的愛國情懷。

因此,在我們感謝包括香港電影人在內的電影工作者所付出的辛苦、讚許他們的藝術才華的同時,也必須認識到,電影《攀登者》的成功,首先在於這一歷史事件及其所體現的攀登者精神偉大而寶貴,同時得益於我們廣大觀衆是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驕傲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