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觀後感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經朋友介紹,看了徐靜蕾導演的片子《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講的是女主角一生癡纏的愛情故事,用句後現代的話就是“我愛你,但與你無關”。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男主角(職業作家)在他四十歲生日時收到一封“陌生”女人在死之前的來信,信中述說自己打十幾歲開始幾次與作家邂逅、短暫生活而這風流作家卻一次次將她遺忘的事,隨着他們兒子的夭折,女人決定離開這冰冷的世界,在死之前留下了這封信向男人告白自己一生傾情甚至墜入風塵,歷經蒼桑卻從未改變的愛,可悲的是這男人自始至終還是想不起這女人到底是誰。印象頗深的是信的開頭“你,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的你啊!”,這應算是稱呼,覺得這後面的一個“啊”字夾雜了多少情感在裏面喲,我所能聯想到的詞有壓抑、苦悶、憂鬱、隱忍、孤獨,更多的應該是無奈,對生活也對自己。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觀後感

另一處打動人心的便是《琵琶語》——這部電影的背景音樂。

豆子的個性簽名確是很個性“再牛B的肖邦,也彈不出老子的悲傷”。我不知道是怎生的悲傷以至連肖邦都表達不了,但林海大師創作的這支《琵琶語》絕對能夠映射陌生女人一生的悲苦,用白居易《琵琶行》中描述商婦的話“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來形容最爲合適不過,結合故事情節去感受更爲震撼。曲子開始部分是個只有三個音符的和聲,可惜聽不出是用什麼樂器演奏出來的(我是一標準樂盲),反正就因爲這和聲一下便把人給拉到一個較爲悲蒼地境地,空曠、自我、孤單的感覺接踵而至,心隨之慢慢的收攏,彷彿被糾起來一般,當你快要透不過氣來的時候琵琶聲合適的傳出來,輕輕的、脆脆的,根根挑動的都是心絃。鍾躍民說:“好的音樂在給人以美的感受同時還會在你腦中產生畫面。”而此刻腦中盡是女孩那種欲言又止的神情,略帶着幾許羞澀,很朦朧,看不清臉龐,卻能在她呼吸中輕易的捕捉到不經意發出的嘆息。髮絲隨着柔風的拖起,她開始緩緩訴說這一輩子的蒼桑,看似平靜的話語實難隱藏心底那屋深深的憂傷……莊子有言“夫哀莫大於心死”,也不外乎於此,只是她的哀似乎更濃,更深。心死便罷了,充其量也不過失望而已,最大的悲哀應是徒有一顆不死的心,卻無回天之力。它更似慢性毒藥,不小心便滋生出來侵食你整個身心,折磨得半死的時候再慢慢的退回角落去,伺機重來。

陳圓圓的一首《圓圓曲》曲調柔媚宛轉,琵琶聲緩緩盪漾,猶似微風起處,荷塘水波輕響,令韋小寶也聽得着迷(金庸《鹿鼎記》第三十二回)。印象中的琵琶聲總是關乎女人,較苦楚的那種:梨花帶雨,我見尤憐。當然,《西遊記》中的琵琶精不列入其中,其實琵琶的代表作品《十面埋伏》也不是體現女人柔弱的一面,最開始這種樂器是人們在馬上所奏,“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豪放中夾着蒼涼,是爲武曲。估計後期此物大都爲娼女所精,她們感於身世將情感注於其中導致它的轉型產生了所謂的文曲。這只是個人臆測無任何根據,現在我所接觸到都是一些文曲,且都爲今人所作。譬如呂秀齡的《情咒》將熱戀少女心中柔腸百轉刻畫得淋漓盡致,一次次想放棄之後卻只有俞來俞深的愛意,感情似被下咒,還有範宗沛《楊柳》裏風中飄蕩的薄涼、《琵琶吟》中望盡天涯無路的蒼寂。原以爲《情咒》是古箏演奏的,它們的聲音好像,都是令人心碎的柔。在彈法上古箏是摸,較爲平靜似是女孩在你耳邊柔聲輕訴,時刻關注着聽者的感受;琵琶是挑,聲音更似在自言自語,個人色彩濃烈,旁若無人的講述着自己的一切,很容易穿透心事掀起最底處的那層傷,就如陌生女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