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範文大綱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範文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1

愛情寫到小說裏拍到電影裏,男女主人公無論命運幾多坎坷,情仇愛恨幾多糾纏錯亂,過程中,一種姿態永遠要做的,那就是期待,期待另一個人的感情呼應。一代代人做着同樣的實驗,好像吃盡千辛萬苦,好像孤獨感越來越強烈,這種幻覺最終成爲藝術最原本的衝動與構思。

故事的構思源於某種真實的固執。一個人明明白白地等着另一個人的聲音,可那聲音在流逝的每分每秒變得越來越飄渺,虛幻。期待變成一份蒼白的守望,守望的盡頭是一望無際的地平線。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構思源於一個女人對愛的固執,她告訴我原來愛還有一種特殊的存在形式放棄!

我輕輕地走進去,沉沉地走出來,始終被莫名的孤獨和感傷糾纏着。我曾嘗試用哭來發泄心中所被震撼的情緒,但這並不能體現我真正的感情。後來我知道,我惟有沉默,沉默而已。

沉默不是壓抑,而壓抑卻是沉默。

這是一篇熱烈狂放的愛的宣言,一個女人在她僅有的一個心愛的兒子死後,點起第五根蠟燭,給孩子的父親一個從不認識我而我不停地在愛着的人寫一封信,訴說一個女人一生的故事。

她從十三歲就愛上了作家亞爾,可一直到臨死,他都不知道她的一切,在漫長的時光中,幾次在一起,她充當着一個鄰居小女孩,委身給他的十八歲少女、舞廳中帶回來的女人等不同的角色。

她傾注一番從不要求回報、無限奉獻的真情。可悲的是她死後他才知道一切。她獨自撫養他們的兒子,把他看作他的再生,孩子意外離開後,這個女人也成了孤零零的一個人。從他那裏,她什麼也沒有得到,沒有一個孩子,沒有一句話,沒有一個字,甚至連記憶中的一點地位也沒有。

一個比任何人都愛你的人,一個你不認識的人,一個等候你的呼喚而你從不呼喚的人,這是怎樣一種悲愴感情?再怎麼也沒有無私而不求回報的愛了。

只有少女時期纔有這樣不加掩飾不求回報的情懷嗎?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相互守着一生一世,卻可能始終沒有彼此輕輕觸及。沒有擁有,只有永恆的背離,於是等到失去纔是永恆。事實證明,我們常常被虛幻的東西打動,想念不確定的人。很多感覺算不上愛情。但我們喜歡那樣的感覺。最真的愛情常常只是一個人的事情吧,最好的是生活在自己對愛的幻覺中吧。沒有什麼可以印證,虛的。但是因此覺得自己不自私,純潔,甘於獻身和守侯,原來自己還可以那樣。

愛情故事都會有某種結局,就像情到深處的男女都會脫口而出我愛你!但她從未向他說過,她毅然選擇了放棄。選擇是痛苦的,可放棄更痛苦。

如果愛得頭破血流才能證明愛得深的話,那放棄又是什麼?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2

我的一生一向是屬於你的,而你卻對我的一生一無所知。

就像空靈的旋律,緩緩流淌的憂傷,貝多芬的'《月光曲》在充滿着愛的夜晚溫柔地彈奏着,這就是我讀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最深的感受。

高爾基曾說過,茨威格是一個傾向於杯具性的藝術家,而在他之前還沒有人這樣深刻地懷着對女人的驚人的慈悲之心描述過感情。他選擇了最艱難的文學主題,可他筆下演繹的感情卻擁有着無與倫比的美麗與光輝。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以一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筆調刻畫一位被遺忘的“陌生”女人臨死前向她心目中那個天神發出深沉的愛的宣言。

“你,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的你啊!”這種悲傷的嘆息,這種愛到絕境的無奈是信的首句。作者以他細膩精確的語言和與人物融爲一體的心,在默默訴說着那位陌生女子的柔情、愛戀和繾綣纏綿的思念。

“我在大門口千百次等待過你,總在樓梯上偷聽你的腳步聲。”是的,正如她說的,“我整天什麼也不幹”,只是坐在冰冷的門廊前耐心數着他回家的鐘點。日復一日,她猶如跌進愛的深淵。不幸的是,母親的再嫁迫使她與R分離,不能再借鄰居之便接近觀察R了。而那離別之夜,她奄嚴寒冰凍裏足足等了R一夜,想向他表白心跡,結果換來的卻是心的破碎——R和另一個女人相擁而歸。

即使受到如此巨大創傷,她在離開R後,一心仍全維繫在R身上。她拒絕外出,拒任何人於千里之外,她只想在心靈深處與R單獨在一齊,不願分心。一個孤獨少女以這種愛的癡狂折磨自我,以至是悲慘絕望的狂熱。茨威格的自然而近於本真的文字裏,流露出他悲天憫人的情懷,行文籠罩在一種淡淡的卻深入骨髓的憂傷裏。

她終是受不了思念的煎熬。於是,她義無反顧地與父母決裂重回R所在的城市。她每一天在商店辛苦工作,而鄰街是R的居所。每一次她擡頭望向窗外,只是單純地期望能遠遠地用她的目光摟抱R的臉。下班後,她常常在街上來回走,渴望能有一次與R的重逢,就像真實再現席慕蓉的那首《一棵開花的樹》一樣:“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命運終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時垂青了她,讓她與R擦肩而過,更驚喜的是R似乎被她的光彩奪目所吸引,駐足與她交談,並用他特有的那種彷彿把對方緊緊擁抱起來的勾魂攝魄、脈脈含情的目光注視着她。

儘管R早已不記得她就是那個鄰家女孩,她仍心甘情願地爲這次相遇奉獻了她的全部。而R只留給她幾朵白玫瑰,可卻是她一生的記憶——每年R的生曰她都會匿名送出一束白玫瑰。當然,這次相遇也帶給她意料之外的喜悅——她有了R的孩子。她明白R是個一往情深卻愛不專一的人,只喜歡簡便愉快地遊戲人生,不願去承擔職責或犧牲什麼,於是她將一切守口如瓶。可是好像孩子承載不了她的愛,很快因患流感而被天使帶走,她也不幸染上惡疾。

僅有在這個徹底絕望的時候,她才懷着將她燃燒成灰燼般的熱烈而無望的愛,向R發出來自肺腑的深情,並低訴着過往。這是一位女子生命垂危之際的告白,是發自內心和口脣的痛苦告白。像普希金的詩“我以往默默無語地、毫無指望地愛過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以往那樣真誠、那樣溫柔地愛過你”。可她一輩子忍受這種不爲R所認出的命運,隨着這種命運而死,一向沒被認出來。

小說的結尾如晶瑩的水晶、琉璃,充盈着輕輕淺淺的藍色。R在看完那封信後,雙手哆嗦。他只隱約感到這一切彷彿是在夢裏發生。而那陌生的女子,她飄忽不定,卻熱烈奔放,就像遠方傳來的一陣樂聲。

茨威格讓故事到那裏結束,可我卻如海子所言“萬里無雲如同我永恆的悲傷”,這份感情紮根於我的心底,開出花朵,散發出芬芳……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3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茨威格著名的中短篇小說之一,它以書信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一個陌生女人在生命彌留之際,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和堅貞不渝的愛情信仰,向一位著名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這是一種大愛,一種毫無保留而又不求索取的真愛,一種脫離了低級趣味而用一生去守候的摯愛。高爾基由衷地讚美這篇小說“真是一篇驚人的傑作”,茨威格是“世界上最懂女人的人”。

透過這篇傑作,我們便可窺見茨威格在刻畫人物心理方面的獨具匠心、別具一格。茨威格“以罕見的溫存和同情”再現了女人痛苦的情感經歷,寫出了愛的深沉與奉獻。這與茨威格對弗洛伊德心理學的深入研究是分不開的。讀他的作品,就猶如在審視我們自己,書中主人公走的心路歷程,我們活多活少都曾走過。任何一個茨威格迷,不能品出書中人物心理的曼妙來,多少是不及格的。

這篇小說,也可以說是一封冗長的絕筆信,採用回憶的手法,簡單勾勒出了女人平凡而偉大的一生。時光定格在了女人14歲那年,那時她是個女孩,有着所有女孩都有的靦腆與羞澀,就是那匆匆一瞥便命中註定了女人一生的命運。初遇作家R,便不可救藥地愛上了他,愛得那麼堅定,那麼執着,可以用一生去等待,即便是永遠沒有結果的等待!從此以後,他的樣子將她整顆心迷醉,生命之舞也只爲他一人而歌,以至發出“我只對你的生活,只對你的存在感興趣”這樣的感慨。這時女人的愛,是單純的,也是純心靈上的,沒有任何肉體的慾望與焦渴。當然,作者這樣安排也纔是中規中矩的,符合一個14歲女孩的生理與心智特徵。在那時的女人眼中,“對你的愛從來也沒有像在這種天真的激情中表現得更爲純潔和熱烈的了”。

時光也便在等待中向後退去,都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某一個百無聊賴的下午,“他們把我拖到了因斯布魯克去了,我已經一絲反抗的力氣也沒有了”,女人如數家珍般唸叨。這一“拖”字用得妙極!它寫出了女人內心的無法割捨,也寫出了對作家R刻骨的愛。在沒有他的兩年裏,她的世界一片孤寂,只有無盡的思念,“世界上再也沒有比置身於人羣之中而又感到孤獨更可怕的事情了”。

在霧氣迷濛中,傍晚,女人又回到了維也納,回到了他的世界裏。這時的女人,已然成熟而美麗。鄰家有女出芙蓉,豈容男子不動心。生性風流的作家R,便假借美名與之銷魂了三個春宵,然後相忘於江湖,一如從前那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再後來,就有了他們的孩子,就有了她迫不得已的委身,就有了孩子的死,也便有了這封《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這封信,就是女人一生命運的寫照,儘管其中悲劇多於喜劇,悲歌多於歡歌!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4

停電中,顫顫燭光下,翻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的心像被什麼堵住了,連呼吸都變得有點困難,眼睛有些模糊。

有人說,書中反映了一種新的感情觀,我愛你但與你無關,但是我卻不這樣覺得。書中的她深深地愛着他,卻因爲深知他最愛的是自由(其實是他是一個不負職責的男人),也許他會因爲憐憫或者是孩子而留住她,但是她明白他卻不會覺得幸福。他穿梭在各種女人之間,從不停留,因爲他要的僅僅是新鮮的快樂和短暫的刺激。留住他,困住他,成全了她從小到大的夢想卻違背了他的意願,所以她選取用他想要的方式來愛他——出現,消失,出現,消失。這讓我想到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似乎就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另一個版本。當兩人生活在一齊後,也只能是杯具。

少女時期那種傻氣的暗戀,這種感覺對每一個女孩來說都不會陌生,我們都曾那麼好笑地喜歡過某個人,也許是你的同桌,也許是你的同班,也許是你隔壁班上每一天經過你窗前的那個他,也許和書中的她一樣,是你的鄰居。我們心底藏着這麼一個人,以爲這是天大的祕密,或者不對任何人言,只是一個人獨享這個祕密。與他的每次不期而遇都會成爲你思維的中心,與他有關的任何事總是會讓你默默關注,他周圍的人會讓你覺得親切,他住的地方會讓你覺得熟悉,他在你面前的每個眼神,每個動作,都會讓你久久揣測;或者你與姐妹互換心中的那個祕密,互相幫忙收集那個他的任何消息,互相給對方意見,互相安慰,互相鼓勵,卻又互相隱瞞。

只是當我們離開那段歲月時,我們會慢慢淡忘那個他,也許還記得那份心動,但是人卻早已遺忘。但是她,卻憑着一份暗戀,渡過自我的一生。

在書中,我們從文字上看不到任何關於她外貌的細節描述,但是我卻爲她的堅強和執着而驚歎。當你生命裏的每一分鐘都爲某一個人而存活,當這樣的你站在他面前,他卻陌生而冷漠時,你能夠忍受而繼續愛他嗎?當你放下自我的尊嚴追隨他,他卻把你當作一個賣身的女子時,你能夠忍受而不恨他嗎?當你爲他的孩子而賣身於人,他卻總是用同一個藉口逃離你時,你能夠忍受繼續愛他嗎?

雖然她墮入風塵,但是我卻覺得她無比純潔。

這封臨死前的信,我以爲這個女人會恥笑自我的傻氣,會痛恨這樣的男人誤了她一輩子,但是字裏行間,我讀到的還是愛,是對過去完美的回憶,是對某人給了自我這段經歷的感激,是對愛人將來的囑託。值到臨死前,她還是沒有告訴他她是誰,她不想打擾他的生活,最後,他也沒能記起她是他生活中無數女人中的哪一個。她到底爲什麼寫這封信呢?她說只是爲了宣泄失去孩子的痛苦。我覺得,是爲了告訴他,這個世界上以前有人如此地愛着你,你是那麼地值得得到一份深重的愛。

一個習慣於遊戲人間的男人,偏偏遇見一個癡情女子,在他生活中的某一天,突然才發現這份感情,但是他卻不明白她是誰,她寫了這封信便徹徹底底地消失了,他收到這封信,也許猶如重磅炸彈,從此他的心缺了一角,也許這也只是一段風花雪月而已。

更令我驚歎的是,茨威格,一個男性作者,如何能這樣細緻地描述出一個女人愛人的深情和痛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