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教師觀看講臺深處觀後感

教師觀看講臺深處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導語:《講臺深處》是2011年出品的電影,由傑夫·布萊克納執導,Camille Thomasson、Stacey Bess擔任編劇,艾米麗·萬凱普、帕奧拉·安第諾主演。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講臺深處》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教師觀看講臺深處觀後感

  2017關於《講臺深處》觀後感【1】

1984年,鹽湖城爲全美教育做出了表率,他們在一些無家可歸者的集中聚居地設立了幾所免費的公益學校。政府持續不斷地派老師到那裏,給流浪者的後代以足夠的啓蒙教育。這些地區治安非常糟糕,硬件環境更是無法和正式的公立學校相提並論,在流浪者中充斥着鬥毆、酗酒、家庭暴力以及毒品等種種惡習。在這樣的環境中給予孩子們以合格教育,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

斯塔茜貝斯(Stacey Bess)是其中最傑出的教師代表之一。當她滿懷希望地進入教師行業時,她希望能夠被分配到一個像樣的公立學校,有着明亮寬敞的教室、聰明懂事的學生以及完善的文化體育設施。但現實很快給了她一記重擊,教育局讓她去往一個上文提到的公益學校,那只是一間四處漏風的大鐵皮房子,在偏遠郊區的高速公路邊上,周邊環境髒亂差,家長們普遍文化程度低下、終日無所事事,因爲生源不足,她要把從一到六年級的適齡兒童集中在一起統一上課。

在這家甚至沒有名字的小學校裏,貝斯度過了她最初的教師生涯。她抗議過,放棄過,也當着衆人或揹着衆人哭過,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在強烈的責任感和日漸增長的依戀感支配下,她一年一年地堅持下來,把這個學校變成了一個人人互愛、充滿關懷的所在,成爲了一名不僅僅是合格而堪稱完美的教師。後來她寫了一本書,《Nodoby don’t love nobody:Lessons on Love from the school with No Name》,講述了自己多年來的從教經歷。

她的班級裏每年能接納400個孩子,這其中有在父母逼迫下吸食毒品的12歲男生,也有誤入邪教而無法自拔終於退學的5歲小男孩,還有夢想當個明星卻在16歲就意外懷孕的花季少女。貝斯自己也曾經中斷過一段時間的課程,因爲她罹患甲狀腺癌,幸好後來得到治癒。在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她爲這些少不更事的心靈提供了一個屏蔽外來傷害的港灣,讓這些幼小的靈魂在她的課堂上保持了對世界的希望。

斯塔茜貝斯能做一個如此了不起的老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她的家庭。她的母親,蘇珊,曾經擔任過鹽湖城少年管教所的祕書,在貝斯小的時候,媽媽就經常帶一些沒有人管的幼童回家暫住。而她的繼父,羅傑孔恩,是一家基金的募集者,同樣服務於公共利益。貝斯16歲就和她當時才17歲的丈夫結婚,至今婚姻美滿,撫養三個孩子。和她的母親一樣,她很多時候也會把班上暫時得不到家庭溫暖的孩子帶回家,和她自己的兒女同吃同住。

這是斯塔茜貝斯的勵志傳奇,然而,在這種人性陽光的照耀之下,是許多冷漠、骯髒的城市暗角。當貝斯因爲甲狀腺癌住院治療時,她9歲的學生達納送了一隻泰迪熊,希望傷痛能遠離敬愛的老師,而當手術成功、出院不久,貝斯聽說,達納送她的這隻泰迪熊,也是曾經支持達納活下來的親密伴侶,彼時,那可憐的小女孩被關在黑暗的地下室裏許多天,沒有水也沒有食物,直到警察把她解救出來。

貝斯的故事在很多年前已然感動了美利堅,今天,CBS把她的故事影像化,變成一部90分鐘的`電視電影,仍然足夠打動人心。教育,是一個國家能夠持久前進、保持活力的發動機,一個國家如何對待教育,足以預示它的未來。斯塔茜貝斯這樣的教育工作者,是一個民族最值得驕傲的形象之一,而片中所勾勒的教育體制,能夠充分保障教師待遇、激勵教師創造,以及爲平民提供一視同仁的成長機會,這更是值得深思的制度背景。

我不由得想起了1994年中國故事片《鳳凰琴》——艱苦的偏遠山區,可怕的教學條件,民辦教師惡劣的生存環境,基層政府可憐巴巴的教育經費——這一切都和眼前這部《講臺深處》形成了鮮明的對證。十七年過去了,無數民辦教師在謀求轉正的路上丟盔棄甲,有的被迫離開講臺,有的遲遲得不到應有的補償,而他們離不開舍不下的,還是那些上不起學又極度盼着能讀點兒書的學生。

都說知識改變命運,他們坐擁書山,卻依然一貧如洗。小時候,一輩子當小學教師的父母叮囑我,長大以後千萬別當老師,這話如今已成一家之言,但“靈魂的工程師”這個詞,在今天的中國,仍舊浸透了浪漫的心酸。

  2017關於《講臺深處》觀後感【2】

Stacey Bess(艾米麗·萬凱普飾)是一位有兩個孩子的年輕母親,她渴望成爲教師。1987年大學畢業後,Stacey圓了自己的教師夢--但卻是在流浪漢避難所裏教無家可歸的孩子。更糟的是,她只有一間教室,卻要教六個年級。Stacey知道這是一項艱鉅的工作,但她還是接受了。第一天上班的所見所聞給滿懷信心的Stacey迎頭潑了一盆冷水:所謂的教室是一間又髒又臭的棚戶房,只有幾本破爛不堪的書,一張桌子,幾把幾乎不能坐人的椅子,還有一窩「常住」的老鼠!那些營養不良、面黃肌瘦、又髒又沒有教養的孩子對Stacey來說更是如同惡夢一般。

儘管Stacey有些灰心,但她的丈夫決定全力支持她,還主動到班裏給孩子們講課。在熱心學生Maria(帕奧拉·安第諾飾)的幫助下,Stacey對教室進行了一番美化。65歲的老流浪漢Nelson也加入進來,成爲Stacey的「助手」兼「美術老師」。一位好心的學區負責人向Stacey提供了上課用的書桌、椅子和教材,甚至將自己家中的鋼琴捐給她。在粉飾一新的教室裏,Stacey鼓勵孩子們分享個人故事,幫助他們戰勝對生活的恐懼。學生們和他們的家長全都被Stacey的真誠所感動,而Stacey也下定決心--這輩子她不會再去第二個地方教書。

通過上面的學大的專家精心的爲大家準備的關於課外必看之勵志電影-講臺深處電影介紹和影評的一些資料,我們知道教師的一生都默默地奉獻給了學生。

  2017關於《講臺深處》觀後感【3】

本片改編自真實故事,1987年當這位接收工作時,她怎麼也沒想到,她去的是一個沒有名字,沒有課桌,沒有課本的學校,一到六年級擠在同一教室,每有火車經過,整個屋子就亂顫,老鼠也亂竄。

她自己掏錢買來桌子椅子,爲餓肚子的孩子們帶早餐。粉刷牆壁,懷孕後依舊無償的開設夏季學校,一遍又一遍地到管理部門去爭取資源。

看到這部電影,想起了我的幾位恩師。他們無私的付出,在現在的時代已經十分少有了。現在的學校,許多家長從一開學就開始給各個老師送禮。這部默默無聞的電視電影,輕鬆而動人的講訴着在那樣的時代,一個大腹便便的老師,一日又一日的,在那個破爛的溫馨的教室裏辛勤施教的故事和那些身無長物的孩子們最爲真摯和昂貴的愛。

致這個真實的,誠摯的,單純的,充滿愛心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