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哲學與人生孫正聿觀後感

哲學與人生孫正聿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我們所以能認識生活中的桌子,是因爲我們意識中已經有了桌子的概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哲學與人生孫正聿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哲學與人生孫正聿觀後感

前幾天看了吉林大學孫正聿教授的視頻講座《哲學與人生》,我感觸很深。從這個講座中,我不僅瞭解了哲學是什麼,哲學研究什麼,哲學家的思考方式,我還清楚了哲學與人的關係,哲學對於人的重要作用,這也是我的最大收穫。

孫正聿教授在演講中說道:“學科學,我不說,你糊塗;我一說,你明白。學哲學,我不說,你明白;我一說,你糊塗”。這句話就完全的把哲學和其它學科區分開來了。

其他學科的目的是讓人們在現實中更爲具體的存在,這種具體是看得見或者可以從人的行爲中體現,從人們的思想中感知。哲學於人的目的是讓人們“作爲人而成爲人”。這句話含義深刻而且踐行艱辛。從邏輯上剖析這句話大致應該是——大前提:哲學作爲各門學科思想精華的歸總,哲學作爲所有道德體系在一定時期的昇華,哲學作爲物質和精神本原的載體,可以將一切物質過程和思想過程過渡到一個更新,更高的層面。小前提:人作爲人而存在,人在哲學層面對人生有系統的反思。結論:人從作爲人過渡到成爲人。從邏輯角度不難看出,哲學彙集了所有的文化、科學、藝術的本質,甚至演化爲有關終結的思考。

因此,對於人們來說,哲學是一個走向更高境界的階梯,哲學意味着終結和開始——對於作爲人的終結,對於成爲人的開始。從更廣泛的層面來說,哲學就是一切事物的終結和開始——對巔峯的完結中不斷催生。

談到了哲學對人生的意義,孫正聿教授又從三個方面談到了哲學與人生的關係,一是人的存在;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

首先來說,人的存在性是無可置疑的,人的存在是哲學存在的前提。從更深一層意義上,人的存在催生了人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其次,人是一種超越性的存在。孫正聿教授提到了五個不能忍受:無法忍受單一的顏色,無法忍受凝固的時空,無法忍受存在的空虛,無法忍受自我的失落,無法忍受徹底的空白,人的這五種無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種超越性的存在。其實,從進化論來看,五個不能忍受也是十分容易忍受的,在外力作用下,人們會忍受來自物質和精神上的折磨。

其實,人的存在是作爲人。沒有經過哲學的改造,在作爲人這一階段人是適應物質的,是接受自然的;在精神層面,人具有作爲人的一切美德:平等、博愛、佈施......人的精神優越感來自於人的人化。

人的人化是作爲人到成爲人的過程,人的意識開始向更高層面進步。

人們思想的進步總是伴隨着物質世界的發展,但人們思想提高的速度永遠達不到物質產生的速度,所以人的人化是一個開始分化的過程,這種分化是兩個層面的對立,在物質層面上,開始有了貪慾,征服欲......在精神層面上,開始追求更高的哲學修養。這兩方面,有統一,有對立,但更多的是對立。

人們開始了人的世界很大程度上不是走進了伊甸園,而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旦形成了人的世界,人的世界觀基本上就被固定住了。

人的世界便是兩個完全對立的哲學世界,一是完全形成了對物質世界的貪婪追求,二是達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起初哲學家會作爲引導着的身份把人帶到人的世界,但在人的世界裏,哲學家不得不作爲一個斡旋着從中調停。哲學的角度是轉變的。哲學本身沒有思想,所以不能批評活讚美哲學的罪過功勳,只有當人們的觀念發生陡險的變化時,人們才理解,哲學與人,更多的是人強加於哲學。

如果把人的行爲過錯歸咎於一種思想,那這種思想是很冤屈的,人們總是自詡思想無法超越哲學所思,但正是人們在物質世界的行爲引領哲學發展,反過來,哲學加給人們的卻是貌似沉澱依舊的思想。哲學就像童話,而我們正像落日,童話不會有它的結局,卻會一直向落日下的世界追問千年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