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西藏天空》觀後感

電影《西藏天空》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心若覺得解除,便解除了。”還是孩童的小活佛敲着木魚一本正經地爲丹增和普布還了願,當初也就是在這裏普布揹負了丹增的名字爲他修行。自此,福報皆是丹增所得,普布淹沒在丹增的命運裏,失了自我。然而命運的繩索將他倆緊緊的拴在了一起,恩怨情仇四十年,彼此傷害,彼此憎恨,但終究放下心結,放下階級,不爲修來生,只爲途中與你相見。

電影《西藏天空》觀後感

從電影的政治大背景來講,編劇阿來和導演想要從解放西藏農奴這一歷史事件進行入筆和刻畫的,不過可喜的是電影里加入了更多的藝術元素來充盈這段歷史,畢竟歷史劇如果只是單純順着時間節點來敘述便成了歷史書,電影裏融入了西藏佛教信仰、丹增對央金跨階級的愛戀、普布的自我覺醒等,這些線索都是潛伏在電影裏的矛盾體,爲丹增和普布的恩怨情仇這條主線做鋪墊,適時爆發,爲主線的主體矛盾增添火花,將電影情節步步推向高潮。

在還是農奴制的西藏時期佛教文化深入上層勢力,他們認爲農奴是沒有人權和自我的,並且生來便爲主人而活,所以當普布觸犯山神的報應應驗在丹增身上時,普布便註定要爲丹增的福報而活,而普布只能揹着惡果下地獄,失了有電燈的房子、溫暖的氆氌的來生,而在丹增看來,這些都已在今生擁有,這就是丹增與普布的巨大落差,因爲階級,因爲貧富。

當共產黨走進西藏,帶來了電燈,帶來了新設備,更衝擊的是帶來了新思想----解放農奴,實現平等,對於普布而言,這是一次覺醒,終於可以翻身當家作主,做回自己。但對於丹增而言,這意味着自己的地位降級,不僅僅是童年時期普布站在石頭上高過丹增的主僕關係,而是人權的對等,對於貴族出生的丹增來說是無法接受和容忍的,於是丹增利用普布褻瀆了神聖的佛尊,普布差點丟掉性命。自此普布開始憎恨丹增,不僅因爲丹增的陷害,更因爲無法擺脫丹增的命運,當丹增侵犯了妹妹央金後普布終於爆發出積壓許久的怨恨,開槍“打死”丹增,可悲的是普布並沒有因此擺脫丹增,他還是常常會做噩夢夢見丹增,無法自拔。

或許時間是沖淡一切苦痛最好的良藥,或許農奴的解放才使得丹增和普布可以真正平等的相待,又或許丹增和普布在內心最深處還珍藏着孩童時期一起騎車看布達拉宮電燈的真情,多年後,在時間無涯的荒野裏,解除了階級,解除了恩怨,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又再一次走到那個可以眺望遠方的地方,“來生我們還是好兄弟”,西藏的天空純淨而又祥和,遠方是掛滿經綸的布達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