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參觀共同締造討論發言稿

參觀共同締造討論發言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可以使用發言稿的機會越來越多,發言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怎麼寫發言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參觀共同締造討論發言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參觀共同締造討論發言稿

參觀共同締造討論發言稿1

同志們:

開展“共同締造”活動是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是走好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的重要路徑,也是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嚮往、解決羣衆急難愁盼問題的有力舉措。xx鎮充分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在黨建引領、羣衆發動、產業發展三個方面精準發力,着力打造鄉村發展新格局。

堅持黨建引領。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共同締造”活動全過程、各方面,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通過健全“村(社區)黨組織+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工作機制,完善黨員幹部包村聯戶工作機制,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聯繫羣衆零距離,爲“共同締造”走實走深提供堅強組織保障。鬆園村充分發揮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老鄉賢、老模範、新鄉賢等“五老鄉賢”重要作用,引導黨員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清潔家園、鄉村治理等各項工作中,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出鎮”。

用好“五共”方法。“共同締造”的核心在“共同”,關鍵在激發羣衆參與、凝聚羣衆共識,根本在讓羣衆滿意、讓羣衆幸福。xx鎮始終堅持人民羣衆主體地位,用好“五共”方法,在羣衆的呼聲中找問題謀方法,在羣衆的參與下推動工作,在羣衆的評判中改進工作,有力提升了“共同締造”溫度。張新場村堅持每季度召開“季度工作村民評議會”,邀請黨員羣衆代表、老幹部等參加會議,開展現場拉練,看產業、看項目、看環境,村裏的工作受羣衆監督,村裏的發展讓羣衆見證,村裏的規劃聽羣衆意見,有效解決了“幹部幹、羣衆看”、“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問題。

抓實產業支撐。共同締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離不開經濟高質量發展,更離不開產業的強力支撐。紫荊村堅持“黨建引領、產業興村”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加工業、精品苗木、鄉村旅遊“三產融合”項目。20xx年該項目年產值超10億元,帶動700餘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產業助農、產業興村成效顯著,獲評“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鬆園村以產業發展爲主導,依託楊家灣水庫、日光玻璃溫棚等資產資源,通過社會化服務和“四荒地”清理髮包,打造集高端水果種植採摘、濱水垂釣、農家樂爲一體的農旅融合發展示範點,連續3年村集體經濟超60萬元。

參觀共同締造討論發言稿2

xx月xx日至xx日,在市委的統一組織下,我有幸赴xx、xx考察學習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清廉村居建設等工作。從活動開展的目的和本質來講,更是踐行新時代羣衆路線的具體要求。通過外出開拓視野,對標學先進、找差距,切實增強了加快地方發展的緊迫感和主動性。對我來說,通過此次考察學習,收穫頗豐,感受頗深。

體會之一:思路決定出路。

xx、xx和xx一樣,都是革命老區。近年來,xx縣堅持以“探索分類建強村黨組織,推動紅色傳承、綠色發展,積極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有效途徑”爲試點方向,深刻領悟“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發展思想,以“革命紅”賡續“黨建紅”,以黨建強引領治理優、以生態綠涵養鄉村美,以產業興帶動百姓富,先後打造共同締造示範村20個,建成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100個。目前,該縣共同締造理念已深入人心。xx市堅持黨建引領,以村爲基本單元,以人居環境整治爲切入點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締造活動,先後重點打造xx村、xx村等一批共同締造示範村,創建中國傳統村落16個建成各級美麗鄉村示範村157個。在20xx年,xx市被住建部確定爲共同締造活動首批精選試點市,20xx年,又入選全國首批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培訓基地。

體會之二:沒有永遠的落後。

在參觀過程中,讓我印象最爲深刻的是xx縣七裏坪鎮柏林寺村,這個村過去是“落後貧窮小山村”,自20xx年被列入全國第一批“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村以來,該村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動羣衆,廣泛開展“共同締造”活動,探索出一條“村美、人和、民富”的鄉村振興之路,徹底甩掉了落後貧窮的帽子。

體會之三:歷史的創造者是人民。

不管是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還是成果共享,都突出了一個“共”字。在共同締造活動中,地方黨委政府是主導、引領,廣大人民羣衆纔是真正的主體。唯有廣泛、深入發動羣衆,才能達到共同締造的目的和效果。

下一步工作打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是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明確要求,是黨員幹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的重要任務。下一步,我們將立足筆架實際,學習借鑑xx、xx兩地在共同締造活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以S221環境整治提升爲突破口,以建北社區“和美社區。共同締造”館打造爲先行試點,全面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到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全過程,突出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建設這一核心,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增強黨羣服務中心陣地服務功能,依託“紅色蜂巢”,發揮駐村工作隊、下沉工作組、下沉黨員的主體作用,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城鄉社會治理體系,形成工作閉環。

二是加大宣傳力度。及時發現、總結和宣傳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中涌現出來的鮮活經驗,藉助荊州楷模、xx模範等媒介,大力宣傳基層黨組織、黨員幹部、帶頭人、積極分子等先進典型,營造濃厚氛圍,推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深入人心。

三是發動羣衆參與。始終堅持和尊重羣衆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將城市“網格啄木鳥”貫穿於整個城市建設發展中,引導羣衆成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參與者、踐行者、監督者、評議者、享有者,變“你和我”爲“我們”,變“要我做”爲“一起做”,真正實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

四是建立問題清單。以改善羣衆身邊環境的小事作爲切入點,及時收集羣衆“急難愁盼”的問題,細化任務舉措,實行項目化、清單化管理,整合資源,推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走深走實、常態長效,確保工作成效經得起歷史、實踐和羣衆檢驗。

五是強化試點示範。在建北社區打造“和美社區。共同締造”館,從小切口關注大民生,展示社區“五共”理念落實情況。建城市網格啄木鳥館,全面展示廣大羣衆參與城市建設治理風采。在中實化工小區和內衣廠小區打造“三無”小區共同締造點,全面推行樓棟“兩長五員一戶”管理辦法,凸顯“三無”小區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發生的蝶變。以省道221沿線5個村社區環境提升工程爲契機,廣泛發動羣衆參與,打造省道221共同締造示範帶。通過試點示範,串點成線、以線擴面,逐步在全辦形成黨建引領的“五共”強大氣場。

將以本次會議爲新起點,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虛心學習、借鑑兄弟單位在共同締造活動中的成功經驗,枕戈待旦,積極作爲,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參觀共同締造討論發言稿3

同志們:

xx月xx日至xx日,隨市委市政府領導赴xx、xx兩地學習“共同締造”經驗,時間雖短,但學習方式很好、主題明確、針對性強,我一路看、一路聽、一路學、一路思,觸動很深:

一、收穫與啓示:發展要開闊思路、務實創新

無論是xx縣,還是xx市,兩地共同特點是以村級爲基礎,立足於黨建強農、產業興農、人才助農、文化育農、生態惠農,城鄉協同、發展與治理相協調促進共同締造。

一要學習兄弟縣市招大引強、大幹快上的理念。xx市茯苓窩康養農場項目集自然生態保護、康養休閒、採摘體驗、農業觀光等項目於一體,打造共享農業模式,實現“山裏有花、田裏有菜、地裏有瓜、水裏有魚”的高品質山水田園生活。

二要學習融合發展、協調發展的理念。xx縣xx村秉承“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理念,突出規劃引領、強化產業支撐,將一個往日的“落後村”打造成如今遠近聞名的“幸福村”。

三要學習他們真抓實幹、敢於拼搏的精神。xx縣xx村從轉變羣衆觀念入手,引導村民發揚主人翁精神,不斷改善居住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xx市石橋垸村以黨旗引領發展航向,激發羣衆參與村級治理的熱情,村民自發出力流汗,實現幹羣齊上陣,共建美麗鄉村。

二、篤行與想法:奮進需對標對錶、擔當有爲

下一步,將把此次學習作爲新起點,錨定新目標,自加壓力,再添動力,運用所學、所思、所得,巧幹實幹、大幹苦幹,奮力助推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一是理念爲先,解放思想。xx要勇做“彰顯荊州擔當”的急先鋒,在新一輪發展中闊步前行,xx、xx兩地爲我們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樣本。聚焦xx、xx的新理念、新思路,把農業農村工作實踐凝聚到xx的共同締造上來。

二是標準爲要,突出成效。按照“串點成線、連線成帶、片區推進”思路,着力打造全域旅遊桃花山片,突出紅色旅遊、荊楚竹園、三菱湖溼地公園等建設;着力打造綠色田園團山寺片,突出團山寺田園綜合體、白鷺島公園、鴨蛙稻基地等建設;着力打造農田整治大垸片,突出綠色生產、智慧農業、產業配套等建設;圍繞省道S220、S221、S436、S480,突出沿線庭院改造、道路綠化、廣告標識標牌等建設。

三是模式爲重,育新培優。對標先進,彌補短板,充分發揮羣衆主體作用,激發羣衆內生動力,借鑑xx縣柏林寺村、xx市古城村等地的“五共”經驗,緊盯我市六大產業鏈特色打造,創新“稻+鴨+蛙”綠色生態引領模式,大力宣傳和推介“玉xx”公共區域品牌,積極推進“共同締造”示範點。

四是民生爲本,共治共享。考察當天,xx、xx兩地主要領導紛紛點贊xx市委市政府考察團,稱xx是全省第一個到“共同締造”示範點學習考察的縣市。當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力推進農業農村“xx品牌”大提升,我們農業農村部門要切實以民生的獲得爲基點,加快構建具有xx標籤的“五共”鄉村管理與建設機制,努力在“共同締造”活動中勇當先鋒、打造樣板。

參觀共同締造討論發言稿4

20xx年xx月xx日至xx日,市委組織各鄉鎮辦區黨(工)委書記和部分市直單位負責人赴xx縣、xx市考察學習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清廉村居建設情況等工作,本人現就赴xx、xx兩地考察學習活動談幾點體會,就後期工作打算談幾點想法。

一、學習體會:

兩地參觀學習,個人感觸頗多。xx、xx爲山區縣市,應該說農村發展的基礎條件並不是太好,但沿途所見之處,令人震撼。一是幹部作風實。主動謀劃,率先垂範,積極作爲,迎難而上,體現了兩地基層幹部良好的精神風貌。二是思想觀念新。網紅村、農旅村、生態村的建設反映了打破傳統村莊發展的理念,契合當前新時代新常態下的新發展理念。三是羣衆發動好。柏林寺、古城村等地通過發動羣衆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激發羣衆主動參與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創建,實現了鄉村基層治理的長效化、常態化和制度化。

二、後期工作打算:

(一)堅持產業爲先,做強共同締造支撐。

xx鎮作爲農業鄉鎮,具有規模優勢,但長期以來因農業無品牌、少特色,市場主體活躍度不高,存在農產品附加值低、產業鏈條不完整等問題。今後,將在“一旱一水、一菜一蝦”農業發展思路上狠下功夫,堅持規劃先行,以主導產業發展爲導向引進和培育農業市場主體,促進農業產業轉型。一是招引市場主體。狠抓招商引資工作,突顯一個主體帶動一個產業,重點引進浩洋水產小龍蝦加工項目、巧巧米業擴能升級無塵化改造項目帶動蝦稻產業、萬里食品蔬菜深加工項目及正在洽談生態蓮子加工項目帶動綠色蔬菜種植產業向預製菜深加工發展,爲加快創建特色農業和循環農業奠定堅實產業基礎。二是搭建發展平臺。牢牢抓住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天鵝洲旅遊公路、高標準農田整治等項目契機,做好配套農業產業基礎設施,築巢引鳳,吸引市場主體安心做經營;支持羣衆,尤其是年輕人、種養大戶參加由鎮舉辦的抖音帶貨培訓班,學習技能的同時也參與到全鎮產業發展、品牌創建中來,做強共同締造支撐。三是拓展農旅思路。抓住緊鄰天鵝湖、天星湖、楊波坦故道溼地、長江渡口等獨特水生態資源優勢,明確定位,差異化謀劃佈局天鵝洲經xx至桃花山旅遊通道線建設。委託省農科院沿天鵝洲旅遊公路規劃田園綜合體,目前正在設計之中。充分挖掘長江故道文化,98抗洪精神,打造集湖邊垂釣、休閒農旅、長江故道文化展示於一體的“水衍生”項目,促進多產業融合發展。

(二)堅持自治爲基,抓住共同締造關鍵。

堅持羣衆主體地位,與羣衆協商、讓羣衆做主,真正變“你和我”爲“我們”,變“要我做”爲“一起做”。一是制定共同締造活動方案。以鄉風文明建設爲抓手,深入羣衆、尊重羣衆、組織羣衆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健全紅白理事會、深化十星級文明戶創建,引導廣大羣衆主動參與到共同締造活動中來,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社會治理體系。二是開展共同締造專題培訓。結合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宣講活動,在全鎮範圍內廣泛宣傳“共同締造”理念。邀請各村羣衆基礎良好、威望較高的老黨員、“土專家”召開共同締造“板凳會”,引導羣衆全程謀劃、全期參與、全心支持共同締造活動。三是嚴格共同締造考覈機制。將“共同締造”活動納入村(社區)、鎮直單位目標責任考覈,堅持羣衆在“五優五差站所”評議工作中的主體地位,保障“共同締造”活動向縱深推進。

(三)堅持民生爲本,找準共同締造切口。

羣衆身邊的實事小事,是羣衆最關心的,也是最容易感受到的。一是持續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行集鎮改造升級,加快推進幸福路污水管網連接入戶工程,儘快實施鎮區人行道及下水道疏洗改造工程,堅決避免出現“看海”現象;以“三清兩治一綠化”爲抓手,提升村容村貌,持續實施“一溝一路一園一組”建設,組建以羣衆爲主體的勞務公司,簡單工程發動羣衆投工投勞籌建,在節省資金的同時,增加羣衆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感、認同感,共建美好人居環境。二是全力拆除危舊房空心房。農村大量的危舊房和空心房嚴重影響村容村貌,更造成安全隱患。今年以來,我鎮積極行動,迅速開展拆除工作。截至目前,我鎮共拆除危舊房、空心房共320棟、3.8萬餘平方米,其中D級危房147棟、2.2萬餘平方米。三是推進天鵝洲旅遊公路(xx段)快速實施。該道路是羣衆最爲關注的大事,我們將及時協調解決施工過程中的問題,爲道路建設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力爭早日建成通車,滿足羣衆對穩定快速出行通道的長久期盼,建好這條“民生路”和“發展路”。

參觀共同締造討論發言稿5

同志們:

xx月xx日至xx日,根據市委、市政府統一安排,我們先後赴xx、xx參觀學習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建設。通過參觀學習,深深感受到他們深厚的人文底蘊及鄉村建設治理新風尚,創造了難得的“共同締造”成果。市住建局將認真領悟“共同締造”真諦,切實掌握“帶土移栽”良方,充分激發羣衆磅礴力量,大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一、開展環境整治,共建宜居環境

一是建設“有審美的鄉村”。xx鄉村自然田園景觀非常優美,最基礎的工作是開展環境整治。要以房前屋後爲小切口,清理雜亂空間,拆掉違章搭建,適當修剪樹枝,並在重要節點鋪設草坪和地被植物,讓人第一眼感覺到乾淨、整潔、舒適。二是體現“一鎮一特色”,堅持規劃先行,改變傳統習慣,鼓勵集中連片建房,因地制宜在集中居住區規劃建設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實行資源共享,避免重複建設。三是加快房屋隱患整治。對農村低收入羣體的危房應改盡改。對農村閒置空心危房應拆盡拆。全市有5370棟空心危房,這些空心危房既浪費資源又大煞風景,拆除空心危房後復墾複綠又可爭取資規項目。目前,已拆除2825棟達52。6%,今年年底力爭拆除所有閒置空心危房。

二、突出建築特色,共創xx靚點

一是加強建築風貌管控。xx建築整體而言,給人的感覺是沒有特色。針對這種現狀,今年我們向省住建廳申報並獲批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試點、農房圖集編制推廣試點,已委託設計院設計符合xx特色的荊楚建築風格圖集並通過專家評審,正在徵求村民代表意見,修改完善方案。下一步,將組織建築工匠培訓,建立工匠名錄庫,建立完善信用體系,爲農房建設風貌管控創造經驗。二是加強歷史建築保護。經摸底調查,實地踏勘,聯合規劃、文物部門專家初步篩選出13處具有保護價值的歷史建築,下一步還將組織專家論證,申報湖北省歷史建築,爭取相關項目資金,通過掛牌保護與修繕工作,使這些老房子都能重新煥發光彩。三是積極申報傳統村落。經過調查,高陵鎮高陵崗社區九隊,有非常深的歷史底蘊,但傳統建築風貌是短板,我們將進一步從歷史沉澱上深挖文化信息。前期,已將該村落錄入省級信息系統保護數據庫,正在着手申報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大力爭取上級領導支持,力爭進入國家、省傳統名錄和資金支持範疇。

三、完善基礎功能,共提城鎮品位

堅持完善功能與提升品位並重,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着力打造“江漢平原最美縣城”和“江漢平原美麗村鎮”。一是全力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實施重點區域建築立面改造、街道整治與停車場建設,科學設計佈局城市小景觀,增加城市特色空間。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力度,“共同締造”多方參與,激發居民參與改造熱情,積極探索長效管理機制,推動小區品質提升和社會治理創新。二是加快補齊城鄉基礎設施短板。有序推進道路、給水、排水、供氣、新能源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中心城區水環境治理和五湖生態治理,提升改造防洪排澇設施,整治城市易澇點和建設海綿城市,讓羣衆共享城市建設成果。三是積極探索多方籌資渠道。針對城鄉基礎設施項目,鼓勵羣衆積極出力參與共建美好家園,從而形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完整美麗鄉村。

參觀共同締造討論發言稿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是窪李村負責人李建成,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窪李村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村莊面貌得到改善,村民生活幸福指數持續提升。今天非常榮幸在這裏與大家分享窪李村在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一些做法,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人居環境整治不是突擊戰而是持久戰

三分治理,七分管護。人居環境改善比起治理,保持更爲重要。在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應該達到“羣衆共建、羣衆共享”的效果。自從我上任以來,就決心改善窪李村人居環境,每天早上組織村兩委成員先繞村一週,對村內衛生死角、三大堆、小廣告等進行清理,剛開始很多羣衆並不理解,但通過大家不懈的堅持,越來越多的羣衆理解並且參與進來,現在窪李村村民基本能做到“自掃門前雪”,門前屋後不再隨意擺放雜物,門前雜草及時清理,真正將環境衛生保持當成一種習慣。

(二)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不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今天以來,我們村多方籌措資金5萬餘元,打造了村內廣場,進一步豐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投資3000餘元栽植了海棠、月季等綠植,進一步美化了村內環境。改善的是環境、凝聚的是民心,通過環境的改善,基礎設施的提升,羣衆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村民的心越來越齊,許多鄰里糾紛、信訪苗頭問題得到化解,村民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提升。

雖然窪李村在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窪李村硬件差、底子薄的現狀依然明顯。下一步,我們將以此次會議爲新的起點,持續發力,不斷提升我們村的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也希望大家能持續關注、關心窪李村的發展。

我的發言結束,謝謝大家!

參觀共同締造討論發言稿7

同志們:

xx市、xx區兩級政協組織和全體政協委員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省政協部署要求上來,積極投身“一線協商·共同締造”,以實際行動交出合格的xx答卷,爲助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爲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和xx“兩區一樞紐”,奮力幹在先、走在前、作貢獻。

一、用好“協商在一線”經驗和啓示,確保“一線協商·共同締造”開好局、起好步

(一)堅持黨的領導。xx各級黨組織高度重視“協商在一線”工作,着力構建“四級書記抓協商”機制,不斷加強領導,壓實責任。市委把“協商在一線”工作納入全市總體工作部署和重大改革項目,一體謀劃、一體推進、一體督查。各區均成立由同級黨組織書記任組長的.“協商在一線”工作領導小組,切實把黨的領導貫穿“協商在一線”工作全過程和各環節。

(二)堅持以人民爲中心。xx推進“協商在一線”工作,始終以服務羣衆爲宗旨,不斷完善委員經常聯繫界別羣衆的長效機制。堅持議題選擇問需於民、協商議政問計於民、成果轉化問效於民,助力破解羣衆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增強羣衆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中,我們更加自覺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更加突出羣衆主體地位,做到“圍着羣衆轉、發動羣衆幹、解決羣衆盼”,確保共同締造爲了羣衆、共同締造依靠羣衆、共同締造成果由羣衆共享。

(三)堅持優化協商格局。xx以“協商在一線”工作爲切入點,不斷優化政協協商議政格局。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中,我們進一步加強機制建設,以科學合理的協商議政格局確保行動實效。在協商內容上,更加關注羣衆身邊小事和房前屋後實事,從中提煉出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共性議題。在協商形式上,進一步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搭建線上+線下、集多功能於一體的協商議事平臺,聚焦羣衆急難愁盼問題開展“小微協商”,讓協商更具針對性、更有實效性。

二、不斷推進“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走深走實

(一)推進“決策共謀”,讓羣衆說出來。堅持議題從羣衆中來,探索協商議題徵集、篩選和動態調整機制,確保可轉化、能落地。公開徵集議題,以走訪座談、網絡徵集、電話問詢等形式,請羣衆說實話、說真話、說心裏話,引導羣衆給政協“出題目”。精心篩選議題,對徵集的題目進行分類梳理,重點關注那些黨政需要做但尚未顧及、正在做但有待完善、已經做了但還不到位的題目,關注那些發展所需、羣衆所盼、協商所能的題目,把羣衆的“需求清單”變成政協的“協商清單”。動態調整議題,根據情況新變化和羣衆新需求,適時調整部分議題,使一線協商聚焦民生更靈敏、更精準,確保“共同締造推進到哪裏、一線協商就跟進到哪裏、政協作用就發揮到哪裏”。拓寬羣衆參與協商的渠道,組織羣衆參與共商共議,有效架起黨委、政府與羣衆的“連心橋”,讓羣衆願意來、待得住、說出來。

(二)推進“發展共建”,讓羣衆動起來。鞏固拓展委員“進社區促和諧、進鄉村促振興”活動,組織委員爲“發展共建”建良言、出實力、聚共識。支持委員坐到羣衆院裏頭、蹲在羣衆地裏頭,以百姓思維、基層視角,開展蹲點式、沉浸式調研,把調研過程變成跟羣衆交朋友講政策聚共識的過程、變成幫羣衆解難題辦實事辦好事的過程,有效激發羣衆主人翁意識,變“要我做”爲“一起做”。支持委員以身作則,帶動身邊羣衆以投工投勞等方式參與綠化美化等美好環境建設。支持委員廣泛聯繫聯絡聯誼,動員在外的xx籍成功人士和鄉賢、能人常回家看看,爲家鄉的共同締造貢獻力量。統籌安排市區兩級政協委員下沉基層,共享協商陣地、共享人才資源,共同宣傳羣衆、發動羣衆,做到市區政協系統聯動。

(三)推進“建設共管”,讓羣衆管起來。準確把握政協協商式監督的特色和優勢,把“建設共管”內容納入年度民主監督重點,聚焦老舊住宅加裝電梯、停車場建設、公共空間利用管理等羣衆房前屋後的實事小事,邀請羣衆代表開展民主監督活動,做到民事民議、民事民管。充分發揮委員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作用、界別羣衆中的代表作用,引領帶動所在單位、所在界別羣衆在文明典範城市創建、常態化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中,開展經常性志願服務活動,加強共建成果維護和管理。發動政協委員和機關幹部參加工作地和居住地社區的建設,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示範帶動更多羣衆參與,匯聚共管合力。

(四)推進“效果共評”,讓羣衆說了算。把評價權交給羣衆,一方面,促進實現由羣衆來評價相關建設的效果;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對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效果的羣衆評價機制,實行結果與過程評價相結合、內外評價相結合、羣衆和專業人員評價相結合,促進提高工作實效。建立拉練觀摩機制,由試點單位輪流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活動,邀請相關黨政部門負責人、羣衆代表、利益方代表、政協委員現場觀摩。辦好社情民意信息專報,建立問題清單、措施清單、效果清單,協助有關方面組織羣衆對政協委員和機關幹部參與“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情況給予評估、評價和反饋,讓羣衆說了算。

(五)推進“成果共享”,讓羣衆得實惠。按照“一般性問題現場解決,普遍性問題跟蹤督促,全局性問題整理上報”原則,每次“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活動後,及時向黨委、政府報送協商紀要。推動轉化落實協商成果情況納入市直黨政部門目標考覈,定期通報轉化落實情況。對重點難點問題以調研視察、民主監督等方式持續跟蹤問效。對易落實、見效快的問題,先轉化、快解決,切實讓羣衆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到滿意。

參觀共同締造討論發言稿8

同志們:

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行動,就是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xx鎮結合實際,將共同締造貫穿於全鎮工作中,緊緊依靠羣衆,充分發動羣衆,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共同締造既是認識論也是方法論更是實踐論,表明了以人民爲中心的施政理念,指出了新時期羣衆工作的方法路徑,明確了構建現代鄉村治理體系的工作目標。鎮村兩級直接服務羣衆,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將共同締造與重點工作的理念統一、方法統一、目標統一,把共同締造理念轉化爲統籌各項重點工作的方式方法,把共同締造活動貫穿到各項重點工作中去,把經濟發展、產業振興、民生福祉、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羣衆關注度和期望值高的問題轉化爲“共同締造”的實事項目,着力推進xx鎮“三線兩中心”發展體系,健全完善“五治融合”治理體系。

共同締造與村情民情相結合

共同締造的基礎在村和社區,xx鎮各村和社區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呈現了不同的特點,資源優勢不一、發展難題不同。村和社區是基層自治的基本單元,羣衆自治推崇“情、理、法”,立足黨建引領,找準發動羣衆的關鍵要素,調動村內多方資源共同出力,對開展共同締造活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xx村點燃鄉村紅色引擎,激發紅色治理動力,走出了“紅色傳承”的xx模式;雙壋村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帶頭作用,走出了“支部引領”的雙壋模式;聯山村發揮鄉賢能人作用,走出了“鄉賢共建”的聯山模式。

共同締造與羣衆思想相促進

共同締造的核心在於“五共”,關鍵在扭轉幹羣思想認識、提高羣衆參與比例,讓羣衆的參與度與共同締造在發展中相互促進。近年來,村和社區人才外流嚴重,人口“老齡化”、“空心化”現象明顯,逐漸產生了“幹部提出的建議羣衆不認可、羣衆提出的建議不可行”等矛盾。xx村採取“請過來教、走出去學、學回來謀、坐下來議”的方法,將xx村一組戶長組織到xx村參觀學習鄉村旅遊和人居環境,羣衆思想和視野打開了,在返程途中,戶長們當即表態支持xx村一組的發展規劃,並對一組發展開展熱烈討論。在後續建設中,村民自發拆除了廢棄建築18處,村民自願提供公共裝飾老物件60餘件,xx村一組6名泥瓦匠全部參與施工,村民自覺維護房前屋後環境與一組整體環境相呼應,人居環境和羣衆思想爲之一變,xx村其他組村民看到一組變化,自發向村“兩委”提出了“xx雙堤協調發展”“沿湖風景區打造”“北湖水產品利用”等好的建議,xx村“共同締造”實現“五共”良性循環。

參觀共同締造討論發言稿9

同志們:

共同締造關鍵在“共同”,難點也在“共同”。只有把羣衆調動起來、社會力量發動起來,人人以“主人”身份參與社區治理,推動思想觀念、治理主體、工作模式轉變,真正做到羣衆事羣衆共同議、百姓事百姓共同幹,共建共治共享纔有牢固根基和強力支撐。

共同締造,推動思想觀念轉變。政府對社區建設的介入,最根本的目的在於通過“穿針引線”實現“助人自助”,幫助居民從原來旁觀社區治理的“觀衆”,慢慢變爲能參與治理的“配角”,最終成長爲主動當家做主的“主角”。如三義北街歷史街區改造,尊重羣衆的首創精神,不是閉門造車規劃成什麼“盆景”,而是發動羣衆談談生產生活中需要改善什麼、找找街區改造有什麼自身條件和優勢,鼓勵羣衆通過捐老物件、講故事、出主意等方式參與共建,也改變了羣衆只講權利和福利、忽視自己義務和責任的現象,從而不斷強化“共同體”意識自覺。

共同締造,推動治理主體轉變。羣衆所思、所想、所盼就是共同締造的靶向,也是形成社區治理力量“最大化”和“同心圓”的本質基礎,最終體現在依靠羣衆、發揮羣衆的主體作用上,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街道以文廟、通會橋社區爲試點,創新建立“一早”(民意“早餐會”)、“一晚”(“小板凳”議事會)民意收集機制,居民反映的問題和建議開誠佈公並被一一採納,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一起動手解決。三義街社區組織黨員志願者入戶開展廣場舞擾民問卷調查,幫助居民表達訴求,組織周邊居民、舞蹈隊及相關職能部門現場協商,引導形成社區廣場舞文明公約,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共同締造,推動工作模式轉變。要改變過去大包大攬的工作方式,通過搭平臺、建載體、給資源、立機制等方式“引路搭橋”,讓羣衆知情有渠道、參與有平臺、監督有手段、當家有方法,激活羣衆和社會的力量,凝聚社會參與共識。通會橋社區引進武漢恩派社會創新發展中心,策劃打造“大棟座·小益思”睦鄰樓道提案項目,圍繞“建什麼”“怎麼建”“誰來建”“誰來管”等問題,逐戶敲門入戶發動和引導居民暢談樓道微改造設想,先後培育羣衆“金點子”6條,並給予物質獎勵。下一步,計劃通過惠民資金將“金點子”轉化爲“好項目”。羣衆的代入感增強,自然參與其中、建設其中、享受其中,從而自覺成爲社區治理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