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推薦】讀傅雷家書有感15篇

【推薦】讀傅雷家書有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讀傅雷家書有感15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1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寫給兒子傅聰的家書,這些家書凝聚着傅雷先生對祖國、對兒子深沉的愛。

傅雷曾在家書中寫過這些家書的目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想激發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家書中,有傅雷先生寫於兒子精神消沉時,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這就如細雨款款相待;還有寫在兒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鮮花和掌聲簇擁的時候,激勵他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於攀登藝術的至境,這則滿懷欣喜,激情洋溢。

在書中收錄的第一封家信中,傅雷對孩子要求極嚴,他爲人極爲嚴肅,甚至刻板,不近人情。妻子梅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馬的戀人,兩人情深意篤,相敬如賓。就連她也說有時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備受折磨”。傅雷性格倔強,一生追求藝術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聰年少氣盛,更是一個“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的人,所以導致後來的父子反目,傅聰離家出走。其實還是性格使然。這件事對傅雷的打擊很大,在這封家信裏,傅雷表達了一個父親真誠的愧疚之情。

在整本書中,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經驗、藝術的體會、文化的感悟,都毫無保留地貢獻了出來。他以親身經歷教導兒子做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讀後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得意,更有失落。因此要以一種達觀的.心態坦然面對人生的諸多痛苦。這或許就是傅雷想告訴大家的,生活再苦,也要笑對。

把自己的兒子塑造成符合於自己理想的人物的家庭教育相當危險,可傅雷成功了。

跟樓適夷說的一樣:“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我們能從中學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與藝術修養。

讀傅雷家書有感2

《傅雷家書》講的是傅雷在他長子赴波蘭留學時給他寫的信。信中他們聊音樂,聊生活,聊理想,聊戀愛。他們是父子,也是老生,更是朋友。傅雷身爲父親更是對孩子關心有加,幾乎是每個月就要通兩回信,不論是忙與不忙,回的信長或短。他總是認認真真,逐字逐句的看過去,再一絲不苟的回信。信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透露着濃濃的愛意。我覺得正是這一份份愛爲傅聰成爲優秀的鋼琴家打下牢固的地基。

其中的一個情節令我印象深刻。當時傅聰因出國不得已與初戀相隔兩岸,他的父親立馬察覺到傅聰被戀愛所困擾。但他並沒有立馬讓傅聰停止交往,只是提醒他,他的理想和學業的'重要性。那孩子自己去明白道理。爲了方便傅聰,傅雷花了不少錢弄了兩個麻繩方便搬運。一位普普通通的翻譯家卻爲了孩子學習了不少音樂專業的知識。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愛呀!正如溫家寶所說:“父愛如大海般深沉而寬廣。”

幸運的是,我也有一位這樣愛我愛的深沉的父親。幾年前的一個暑假。窗外是辣的太陽毒蛇吐着信子,虎視眈眈的盯着我,真叫人待不下去。此時,在門外站的汗流浹背,滿臉焦躁,面紅耳赤。心中是數不盡的懊惱和倔強。

那天,和母親因一件極小的事大吵了一架,一氣之下,我站在門外不肯吃飯。誰知也聽見母親摔門進房間的聲音。就這樣站在陽光下暴曬,心卻漸漸靜了下來,卻有些不知所措。這時,門開了。父親把我拉了進來,涼爽的空氣輕拂着我的面龐。他沒有說話,默默的爲我添了一碗飯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看着我吃。“以後什麼情況下都不可以不吃飯。”父親依舊是那樣面無表情,眼底閃爍着是不易察覺的關心呵護。他聲音沉穩寬厚,聽不出多餘的情感,可能聲音鏗鏘有力。穿透了我最後的倔強,心中的委屈與憤怒都隨着淚水流了下來。父親遞給了我一張紙巾,欲言又止,終是沒有說什麼。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轉身便去廚房洗碗。嘩嘩的流水聲,寬厚的背影成了我永遠的記憶。

世界上有這樣一羣人,他們是家裏的頂樑柱。卻是孩子最依賴最堅固的後盾,他們擁有着世界上最尊敬的稱謂——父親。他們的愛如大海般深沉而寬廣,他們沒有優美的言辭去表述愛意,卻用一個個微小的動作去傳達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3

人與人本就是那麼的有所不同,也不知他們每個人的性格是否一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傅雷對自己兒子的教育非常的嚴格,後來所寫的家書的開始就是寫的送別大兒子傅敏。前幾封家書都無時無刻的提起傅雷對兒子的道歉,一次次後悔自己年少時對兒子的教育方法,年少時,傅雷脾氣暴躁,對待家中的人亂髮火,傷到了自己的家人,老了之後便懂得了許多道理,在心中無數次愧疚,希望得到兒子的包容與原諒。

之前的傅雷與我媽現在差不多。

她十分的`強勢,她想什麼都叫我硬聽着,沒有任何資格去反對她,哪怕她講的是錯的,一旦你頂嘴了,她,又將你數落一頓。

有一次,她在教弟弟寫作業時,我在一旁看書,此時的我時而看書,卻有時被他們所講的提醒,我在一旁靜靜的聽着,時不時的還偷看一眼弟弟的題目,漸漸的發現她講的越來越不對,我就忍不住開口告訴她,說她講錯了,她當時聽我的話,臉色頓時下拉了一大截,當時,我並沒有察覺,還是繼續盯着我手中的書,頓了幾秒之後,她便沒有再講什麼了,繼續按照剛纔的思路講題。我聽着聽着發現,她還是按照剛纔的思路講的,就又一次指出她講錯了,她頓時就發火了,怒氣衝衝的對我說:“叫你教你又不教,還說自己要看書,現在讓你看書,我來教,結果你自己又在這教,你到底想幹嘛?”聽完之後,我一下子欲言又止,頓了頓,拿着書走開了,想離她倆遠點。內心還十分充滿不滿?明明是她講錯了。

現在將她和傅雷放在一起想了會吧,也許再等她老點就會感覺到不對了吧?也許會像傅雷一樣後悔吧!

想想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一次又一次流露出對兒子的關心,也在信中一次次提醒着兒子,早些給自己回信,她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變成如此?等我們長大之後會時不時的關心思念我們?長大後的自己會不會體諒他們?都回家看看?未來很遠,但步步很艱難。

讀傅雷家書有感4

不經意的筆墨,不爲發表而創作,只爲遠在海外的兒子學業有成,健康快樂;只爲年邁的雙親放下牽掛,安度晚年。

每一封信都飽含着深深的父子之情。兒子在鋼琴前輕敲琴鍵,將自己所有的青春激情傾注在每一個飽滿圓潤的音符中,他時而有學術上的疑惑,時而想念遠隔萬里的故園,他便提筆擬一封家書給父母,或是拿起昔日父親的家書再仔細研讀一遍,以便從父輩的經驗教訓中汲取營養。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中常常擡眼,望向窗外,看看郵箱中是否有新到的信件,若是幾星期都不見來信,他們便整宿整宿睡不安寧。

傅雷常常將傅聰作爲一個討論藝術、交流音樂的對手。來往信件中常看到父子二人積極發表自己對某個音樂家的看法以及鋼琴演奏方面的專業知識。由於兩人教育背景不同,年齡也有差距,所以有時看法不盡相同,在雙方的交流中,“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使東西方文化相交融,傅雷激發出傅聰青年人的感想,讓自己也得到了新鮮養料,更讓兒子取得了進步。

傅雷曾在家書中寫“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我做父親的只想做你的影子,要隨時隨地幫助你、保護你,又不要讓你對這個影子覺得厭煩。”的確,傅雷除關心兒子的學業外,還十分重視教導兒子的做人,他多次在信中提到要多給舊時的朋友寫信,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待朋友不能薄情,傅雷告訴兒子青年人最容易給人一個“忘恩負義”的印象,其實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飢渴一般的忙着吸收新東西,並不一定是“忘恩負義”,但懂得這一道理的人很少,你千萬不要讓人誤會,從字裏行間流露出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

對於父親而言,無論兒子是否長大成人,是否早已名滿天下,他終究還是一個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指點和關心,多點“嘮叨”“說教”至少可以使他少走些彎路啊。

在傅雷嚴格的`教育下,傅聰不僅蜚聲樂壇,而且自我反省能力也十分強,傅聰在信中多次給父親詳細介紹自己參加比賽的多個細節,談到自己對其他選手的褒與貶,也有對自己比賽的看法。期間他刻苦勤學,美妙的琴聲博得了大多數人的讚譽,但傅聰並不過分驕傲,相反,他總對自己的比賽或演出效果不很滿意,在家書中客觀、冷靜地分析自己的優缺點,並與父親商討方法加以改正。

事業上巨大的成功並沒有使傅聰喪失自知之明,衆人的掌聲、擁抱和讚美,都沒有減少他對藝術的謙卑,繁忙工作中的他,並沒有許久不給父母寫信,依舊詳細地給父母介紹自己的近況,把父母當作最爲信賴的人,這些便是他對父母的最好回報,是給予他們愛的回贈。

即使在傅雷被錯劃爲“右派”之後,他也與海外的兒子保持通訊關係。悠悠歲月,茫茫大海,家書將遙隔萬里身處兩地的父子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

一份家書,承載着濃濃的父子情。

讀傅雷家書有感5

20xx年5月,我有幸讀到一本好書,真的是一本好書:《傅雷家書》。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家書,家信。它是一位慈父,一位慈母對兒女的諄諄教導,它通過一封封家書,象是一次次珍貴的談心,在藝術上,在生活上,在思想上,在情感上爲傅雷指引了方向。

《傅雷家書》所記述的,是傅雷和傅聰這一對父子,1954年到1966年這12年間的書信。1954年,傅聰出國進行深造,甚至被迫流離至倫敦。父親一方面表達了對國外遊子的無盡思念,一方面與傅聰傾心長談,與他探討藝術上,生活上,情感上,思想上的任何問題,教導兒子提高個人文化修養,成爲一位“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傅聰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爲國際大師的兒子。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爲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爲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在書中,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傅雷將自己的譯著和傅聰溝通交流,他把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出來,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實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與父母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這位嚴肅的父親,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他的生活有規律,人生就是優美的弧線。對待兒子,他謙虛誠懇地說:“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他鼓勵傅聰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傅聰“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爲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鼎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得這些也是我生活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對父子的家書,使我看到了,那一代人對文化的傳承,對藝術的追求,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與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雖然大半個世紀過去了,那一代人對生活,對工作,對人生的態度依然可以影響我們這一代人,尤其是在當下這個中國快速發展的階段,許多人表現出的浮躁,追求利益,缺失信仰。生命要有一種態度纔有意義。“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我信仰這句話,我也始終這麼認爲。這也是一種生命的態度。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這種態度,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它鼓舞人心,使你身處逆境也能迎着陽光微笑。

一本好書,會叫你忍不住想要讀它,這本書,我想我會反覆讀它。

讀傅雷家書有感6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無論是在戰亂時期還是在和平年代裏,家書都是無比珍貴的。在薄薄的信封裏,裝着的不僅是一行行充滿親情的字,更承載了難以丈量的愛。

在信中,傅雷與傅聰談人生,談藝術,談生活中的瑣事,談傅聰的終身大事……他向傅聰毫無保留地講述他的經驗,他的建議,傅雷對孩子的關愛展現在每一個字裏行間中。

“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我非常喜歡這句話中的三個孩子,一聲比一聲強烈,一聲比一聲思念。

傅雷一直在向自己的孩子灌輸一個藝術家該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要做一個人格高尚,追求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中每一句自然流露的語言都給今天的我們極大的啓發,不僅僅是至於我們,而也有對家庭教育的滲透。現在家庭也許最缺少的就是父母真正的關愛,父母每天的“工作忙,爲了你好”,使孩子喪失了多少被愛的感覺,那麼多的留守兒童,其實想要的就是父母的關愛而已。

一個好的家庭薰陶出來的是一個優秀的孩子,感謝《傅雷家書》,讓我瞭解傅雷一家愛的故事。

讀傅雷家書有感7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寒冬臘月,整個世界都無比天寒地凍,可《傅雷家書》中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父愛,使我一股暖流涌上心頭,久久縈繞心間。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作爲老師,家書中的大多數篇幅無不提到藝術的修養,傑出的人物,優秀的作品等,父子兩人暢談藝術,都把對方當成一個討論藝術,音樂的對手。傅聰出國在外,傅雷時時刻刻都在關注着兒子的發展,將自己的畢生的音樂經驗傳授給兒子,給兒子提出建議,激發和訓練了傅聰的思想,因材施教,成果顯而易見,傅聰在音樂方面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作爲父親,書信中必不可缺的,便是傅雷教兒子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道理了。他告誡兒子要永懷赤子之心,不忘初心,專注於音樂的造詣,“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便是他對兒子的忠告;傅雷還告誡兒子要當愛國的赤子,書札中他經常與兒子探討中華民族的文學與文化,總是給兒子寄去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學作品,讓兒子寫中文信,還常常提醒兒子學習外國音樂之所長,在中華民族傳統的音樂氣質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之糟粕,從民族文化中吸氧,擁有真誠,高尚,忠實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兒子取得巨大成功時,傅雷先是祝賀兒子,後又提醒兒子應正確面對掌聲與讚美,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勝不驕,敗不餒,不能因成功衝昏了頭腦,從此紙醉金迷;在兒子精神消沉時,鼓勵他應該堅強,理解挫折,平衡心理,泰然處之,切不可一蹶不振……在傅聰成長之路上,傅雷言傳身教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殷殷父子情,拳拳赤子心。”《傅雷家書》是傅雷對兒子生活上的關心,音樂上的指導,文學上的造詣,還有對人生的思考,萬“書”皆下品,唯有“此書”高!

讀傅雷家書有感8

市場麥曾經評價過傅雷的《家書》:是藝術學徒的好讀物,也是一篇充滿父愛的苦心造紙、苦心教學的文章。

《傅雷家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傅雷以朋友的身份真誠地與兒子交流。我清楚地記得,是傅雷指出他的兒子傅聰說話太直白,在他的生活中不夠成熟。他說我自己也經常製造這些矛盾,希望大家分享一下。傅雷和兒子平等地交流和交談,沒有居高臨下的語氣。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傅雷結合自己的感受,分析問題,讓兒子更好的接受建議。由此可見,傅雷對教育有着獨特的`見解。

另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傅雷,他在孩子抑鬱的時候給了建議。他建議兒子因爲抑鬱症要冷靜,保持心理平衡。他要時刻保持冷靜,客觀分析,競爭。雖然我們的父親在我們抑鬱的時候會給我們同樣的建議,但大多數父親都是從長輩的角度與孩子溝通,而不是像傅雷那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真的能夠心平氣和,站在平等的角度與孩子溝通,有多少父親能夠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待問題,思考問題?

所以我覺得傅雷作爲一個父親,不僅可以用獨特的方式教育孩子,更可以讓人們虛心接受。

傅雷在與孩子的通信中並沒有直接說明他有多愛孩子,但從他對孩子的勸誡,以及對孩子的忠告中可以看出,他對孩子的愛從未減少。我覺得傅雷是羣衆心中的陰影。他們對孩子的愛不會被直接暴露,反而會被刺耳的話語和嚴格的要求所取代。他們把所有的期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難道不是父愛嗎?

父愛偉大無私。

父愛溫暖而深沉。

父愛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讀傅雷家書有感9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一本書,它還是滿滿父愛的載體。一直以來,在衆人眼中父愛是深沉,也是容易被忽略的。恰恰相反母愛則總是被大聲歌頌。古詩《遊子吟》、故事《孟母三遷》、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等從古代到現代母愛一直都是歌頌的主題,與之相比歌頌父愛的文體則甚少。

《傅雷家書》是由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所集合成的一本書,它載着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父愛。傅雷教育兒子們要先做人後成家,衆多的書信不僅教育了自己的孩子也給天下的萬千父母提供了一本關於教育的珍貴教科書。身在異國獨自漂泊的傅聰,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許多豐富的養料。這些書信的到來就猶如父親在身邊一樣,時時刻刻給予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和無限的力量去戰勝生活中的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正當的成長之路。相信傅聰的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裏之外對他的殷切教育密不可分。由《傅雷家書》可知其實父愛一直都在,它並不會比母愛少,相反有時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愛所起的`作用遠大於母愛。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如水的母愛時常伴隨在我們身邊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山的父愛則是默默的守候着我們,爲我們撐起一片天空,讓我們自由翱翔。

閱讀了《傅雷家書》之後,我對父愛有了深刻的瞭解。同時也瞭解到父愛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愛。看了此書我想我會更懂得如何與父母溝通,使得他們的愛不會盲目。

讀傅雷家書有感10

古人云“未得還鄉淚欲珠,一書封了又躊躇。”傅聰身爲一名鋼琴家,不斷往返於世界各地,這一封封薄薄的家書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如何做人做事,如何爲人處事。一封封家書有的不僅僅是用親情和社會閱歷匯成的字跡,更是無法丈量的愛。

每一位父親都是愛他的孩子的,然而,傅雷的愛並不是含情脈脈,他,始終將國家放在一地位,對孩子深沉的愛放在第二位。他對孩子的嚴加管教,更是傅聰如此優秀的主導因素。

愛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是一泓出現在沙漠裏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

正如文中這樣,兒子遇到了極大的挫敗,父親的一封家書,是極大的精神動力。這些諄諄教誨,在必要時,是不會覺得煩的,它是最有效的強心針。因爲它很質樸,令我們不斷越過困難險阻;因爲它是親人的期冀,令我們揚起前進的`風帆。

在家書中,傅雷曾給傅聰指出他的語法和字詞的錯誤。一次可能是偶然,但五次六次甚至更多次,便是有意而爲之。我認爲,傅雷這樣目的是讓傅聰知道,我們都是中國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每個人都有神聖的使命去傳承他,維護他,不能有任何差錯。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發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正是如此,傅聰纔開始更加熱愛熱愛音樂,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甚至熬夜練習,以求不辜負家人的希望。但同時,傅雷又告訴兒子“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着眼,馬拉松纔會跑得好。”只有親人才會不厭棄煩的告訴你要注意什麼,減少那些彎路,直通人生的彼岸。

《傅雷家書》中的每一篇,都經過歷史文化的積澱。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可以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11

翻開泛黃的紙頁,打開家書裏的八音盒,聆聽一曲父愛的旋律……

一一題記

父親是個不善言談的人。於是,曾經一度以爲生活中缺少了屬於父愛的那一抹色彩。翻開《傅雷家書》,仔細品讀雕琢,心中隱隱有一種衝動,精神的飢渴,思想的荒蕪,常常會讓回憶變得豐富,耐人咀嚼,我想起了我的父親,想起了那無處不在的父愛。

《傅雷家書》是傅雷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後,仍通過書信對兒子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悉心指導。這些家信匯編成冊,就是《傅雷家書》。“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當時那個通訊不便的年代,傅雷及其夫人從1954年到1966年間寫給兩個兒子的信100多封。這些家信,凝聚着傅雷對兒子深沉的愛,或許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傅雷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方方面面的教育。字裏行間,愛子之情,溢於言表。我們也可以從中學到許多。

傅聰留學海外後,學外語對他來說是一個難題。傅雷則說學習語言這事,我們不能操之過急,它是一個長期的事情,我們不可能在一天或一週之內把它全部解決掉,所以不能夠心急。我們應該在一開始學習時,就講究細節,要細雕慢琢。這不僅對傅聰有很大幫助,對我們也有指導意義。我們從幼兒園就開始了英語啓蒙,一直學到現在,乃至高中、大學,甚至一輩子,我們不可能在一個月內就能將英語全部學完,這樣是囫圇吞棗,是記不牢的。欲速則不達,因此,我們在學習時,一定要把基礎打紮實,耐下性子,認真慢慢的去鑽研,學習。

傅雷是一個特別細膩的人,如同母親般無微不至,特別認真而又仔細。他對於傅聰的教育可以說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了生活中的細微之處。他告訴傅聰,穿西裝時一定要注意你的雙手,不要插在上衣的口袋裏,第一不符合西方禮儀,第二會讓衣服變形;如果去別人家做客,記住不要只脫了大衣不摘圍巾,這樣也不符合規矩;吃飯時要注意盤子、刀叉放在桌面時,雙手也應該放在桌面上,而不應該放在桌子底下……也許很多人都覺得父母很嘮叨,管束很多,但我覺得這是一種諄諄教誨也好或者說是事無鉅細也好,嘮叨中無不包含了父母對我們濃濃的愛。當我們現在能和別人體面地坐在一起,能夠講究禮節,禮數的時候,這都源於我們小時候從家長那裏得到的教育,就是這樣一些事無鉅細的指導,才讓我們成爲今天一個講禮貌,懂禮數,彬彬有禮的少年。

當傅聰在藝術上遇到困難時,傅雷爲他排憂解難;當傅聰獲得成就時,傅雷爲他感到無比的高興與欣慰,並告誡他做人要謙虛;當傅聰遭受生活的打擊時,傅雷教育他做人要堅強。一個又一個的筋斗過去,只要爬過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峯,超脫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多大的成就……

傅雷對傅聰來說是一位父親,是一位知心的朋友,是一位心靈的導師。就是這樣的良師益友,慈父、嚴父合爲一體,對傅聰傾注了殷切的希望,諄諄的教誨。《傅雷家書》可以說是一封一封的家書,是親人間的互相牽掛的惦念和對生活方方面面的關心;這是一篇嘔心瀝血、苦心孤詣的教子篇;這是家訓與家言,是家風最好的承載者!

傅雷對傅聰的深愛如同太陽光輝溫暖着傅聰。其實,世上的每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愛也何嘗不是如此。

會有那麼一個人,在雨中撐着一把黑色的'大雨傘,等待我從教室裏跑出來,大手拉小手一起回家,只是每次他的衣服都淋溼了一半,卻從不讓我察覺。

會有那麼一個人,在我跌倒時,從不肯幫助我,只在一旁鼓勵我,“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堅強地站起來,相信你能行”。

會有那麼一個人,吃飯時總是往我碗裏夾菜、夾肉,而他的碗裏除了白米飯,則空空如也。

會有那麼一個人,心甘情願在烈日下,在寒風裏,以他的駝背,他的皺紋,他的白髮,他的痠痛,他的堅持撐起一個家的和樂,給予他的子女一份美好的希望。

如果說母愛溫柔長綿似水,那麼父愛則沉默堅毅如山。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石;迷失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與警鐘。

《傅雷家書》是留給後人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爲人父母者,可以從中尋找教育子女的方法;爲人子女者,我們可以從中感受那份溫暖永恆的愛,可以指正自我的成長。

無數個夜晚,傅雷一手執筆,一手執紙,在燈光下深情款款的給孩子寫着家書,寫着他的情,寫着他的愛,寫出了世上所有父親的心聲。

讀傅雷家書有感12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從古至今,天底下流傳了多少父母對子女的文章、圖片、事物。父母不論何形式,對孩子的愛一直在他們的心中。今天讓我們一起閱讀一個書香世家,與在外留學的孩子的一封封書信往來吧,讓我們一起感悟信中父母用千言萬語表達的關心和掛念,以及孩子對父母的尊敬和體貼吧!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在外他是聲名遠揚文學家,在家他卻是個節儉嚴肅又慈祥和智慧的父親,俗話說得好“望子成龍”。而他的大兒子則真的是人中龍鳳,是世界樂壇中活躍的音樂家。這樣的家庭怎會不談論藝術呢?在來來往往的幾百封信中有大量的`信都在談論藝術。每一句都把美學詮釋的一清二楚,並進行了深度的見解,從中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智慧和對孩子的細心教導。在大兒子傅聰結婚的時候,他們並沒有任何不滿和勸阻之情,也顯現出了傅雷一家的清高和不攀炎附勢,也顯現出父母對孩子的選擇和自由有信心,對孩子的做法都持有認同,也說明孩子的選擇是正確的,說明“名師出高徒”,一個好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也是體貼人意,優秀的。

在傅雷的最後一封信中,傅雷本人面對年幼的孫子流露出了喜愛之情,看着兒子過上了幸福的日子,當父母的怎麼不會開心呢?雖未見到遠在異國他鄉的孫子,但對於家人的關愛絲毫不減,這纔是一個稱職的家人。

可憐天下父母心。多年未見遠方的骨肉,但對家人的愛是永恆不變的。父母永遠是我們孩子堅實的後盾,讓我們對父母心存感激,過好每一天,讓我們無愧父母。

家人永遠是最重要的。

讀傅雷家書有感13

父愛如傘,爲你遮風擋雨,父愛如雨,爲你濯洗心靈,父愛如路,伴你走完人生。經常聽到有人將父親比作“大山”,可以依靠,屹立不倒。傅雷也是一個慈祥的父親。

傅雷家書收集了傅雷和朱梅馥從1954年至1966年間寫給兒子傅聰及傅敏的186篇家信,家信中汲及到的方面極廣,不僅有藝術、思想、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全方面的教育。傅雷作爲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關心及照顧是他人不可比擬人的。

每一封家書都體現了傅雷夫婦對兒子傅聰的教育及引導,都值得我去細細回味,體會其中在信中那絲捉摸不透的父愛以及傅雷那其中的文學感悟。“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在傅聰走後的第二天,傅雷就對自己以前對自己兒子所做的行爲而感到懺悔了,傅雷從小就受到嚴苛教育,長大後也同樣地用他以前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傅聰。兒子走後,傅雷才深感自己教育的不足,虐待了兒子。他在信中誠懇地對兒子誠摯的道歉,這對於一個受中國文化薰陶下的父親是很難得的。

傅雷曾告誡傅聰,“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他告訴兒子,人生是充滿曲折的,有成功也會有失敗,在成功時,我們不能太過得意;在失敗時,我們也不能太過失落,要把持好一個度。以達觀的.心態坦然地面對人生中的起起伏伏,不被成功所迷惑,不被失敗所打倒。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他也如同傅雷一般,總是扮演着嚴厲的角色,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才發現父親並不是我想象中,對我動不動就是非打即罵,父親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自有他的道理。他的愛不像是母親那般洶涌,而是如同小溪般涓涓細流。在這一刻,我讀懂了父親。

父親的愛是世上最偉大的愛,只有我們認真體會才能知曉其中的濃厚。

讀傅雷家書有感14

《傅雷家書》不僅是文學中的寶典,更是家庭中日常的表現。每一封信中無時無刻不書寫着傅雷對於兒子的關懷和教育,其中傅雷對兒子讀書求學的教育非常的顯著。

傅雷非常重視對傅聰進行傳統文化的薰陶,經常在書信中對中國古典詩詞進行透徹精闢的分析,由此來培養傅聰感受力,傅雷深厚的知識儲備,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精準把握以及對藝術的理解,都爲負衝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傅雷希望兒子可以認識到禮儀習慣的重要性,並教育傅聰要從小事做起,在行爲、態度、處事方面,吸取別人的'長處,養成良好的習慣,加快學習的步伐。傅聰通過書信來鼓勵兒子,並非只是一味的去責備,而是引導付聰在生活中尋找與感悟,去尋找創作的靈感,他還從寫作的方面去啓發兒子,從寫作中感悟是大量的積累,最後是自己的知識得到昇華。傅雷知道兒子將藝術看得比生命更加重要,不斷的去學習,但他也同樣知道學習不可操之過急,一直處於學習中會使精神超負荷運作的,所以有時傅雷也會找很多休閒的話題,這樣可以使傅聰在精神飽滿的狀態下更有效的去學習,傅雷在傅聰的學習道路上爲他指明道路,他不僅是一位好父親,更是一位好老師。

讀傅雷家書有感15

傅雷家書大致可分爲三個方面的內容:如何對待藝術: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生活;家庭等。這三個方面貫穿了傅雷的.人生準則和教育子女的方法。

《傅雷家書》的基本要點,還是強調“做人”這是家書的核心問題。整本家書圍繞做人問題,層層展開。他教育兒子要把道德的約束放在第一位。傅雷的這種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

要有一顆“赤子之心”這是最高尚,熱烈,真誠的愛。對待他人要以城相待,誠懇直白。

要時刻愛國。在傅聰鋼琴比賽獲機獎後,他要傅聰首先把這種榮譽看作是新中國的榮譽。

要淡泊名利,名利是個人利益。傅雷要求傅聰要胸襟開闊,不爲名利所累,身外之物只是社會一般要求,與個人的渺小和偉大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