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通用21篇)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通用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通用21篇)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

“他們的手仍然握在一起。爐橋下的灰燼由爐火垂直地照亮了,就像一片炎熱乾燥的荒野。炭火的紅光落在他的臉上、手上,也落在她的臉上和手上,透射進她前額上蓬鬆的頭髮裏,把她頭髮下的細皮嫩肉照得通紅。這種紅色,讓人想象到末日來臨的恐懼。她的巨大的身影映射在牆上和天花板上。她向前彎着腰,脖子上的每一粒鑽石就閃閃發亮,像毒眨眼一樣。她把額頭靠在他的頭上,開始講述她的故事,講述她怎樣認識亞歷克·德貝維爾,講後來的結果,她低聲說着,低垂着眼簾,一點也沒有退縮。”

"他熄了蠟燭,在客廳裏那張小牀上躺下來。客廳裏夜色深沉,對他們的事一點兒也不關心,毫不同情;黑夜已經吞噬掉了他的幸福,現在正在懶洋洋地加以消化;黑夜還準備同樣吞噬掉其他幹萬人的幸福,並且一點兒也不慌亂。"

上述片段選自英國小說《德伯家的苔絲》。主人公苔絲正在向對愛慕她的年輕小夥子安璣。克萊爾講述她不堪的遭遇,而這個曾熱烈愛着他的男人陷入猶豫之中。

《德伯家的苔絲》被稱爲英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瑰寶,出版於十九世紀末,作者是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托馬到斯。哈代。

主要內容如下:

五月下旬的一個傍晚,一位牧師告訴約翰·德伯:他是該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後裔。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使這個貧窮的鄉村小販樂得手舞足蹈,他異想天開地要17歲的大女兒苔絲到附近一個有錢的德伯老太那裏去認“本家”,幻想借此擺脫經濟上的困境。

苔絲到她家後,德伯老大的兒子亞雷見這個姑娘長得漂亮,便裝出一片好心,讓苔絲在他家養雞。三個月後,亞雷姦污了她。

苔絲失身之後,對亞雷極其鄙視和厭惡,她帶着心靈和肉體的創傷回到父母身邊,發現自己已經懷孕了。嬰兒生下後不久就夭析,痛苦不堪的苔絲決心改換環境,到南部一家牛奶廠做工。

在牛奶廠,她認識了26歲的安璣。克萊爾。在勞動中,苔絲和安鞏互相產生了愛慕之情。她和安鞏結了婚。

新婚之夜,苔絲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的“罪過”原原本本地告訴安璣。但一當她講完自己與亞雷的往事之後,貌似思想開通的安璣。克萊爾不僅沒有原諒她,反而翻臉無情,隻身遠涉重洋到巴西去了。

被遺棄的苔絲心碎了。她孤獨、悔恨、憤慨、絕望,但爲了全家的生活,她只好忍受屈辱和苦難。同時,她還抱着一線希望,盼着丈夫回心轉意,回到自己身邊。

一天,在苔絲髮現毀掉她貞操的亞雷居然成了牧師,滿口仁義道德地正在佈道。亞雷還糾纏苔絲,無恥地企圖與她同居。苔絲又氣又怕,懇求克萊迅速歸來保護自己。

苔絲家又發生變故:父親猝然去世,住屋被房主收回,全家棲身無所,生活無着。在這困難關頭,亞雷乘虛而入,用金錢誘逼苔絲和他同居。克萊的歸來,猶如一把利刃,把苔絲從麻木渾噩的狀態中刺醒。在絕望中,她親手殺死了亞雷,追上克萊,他們在荒漠的原野裏度過了幾天逃亡的歡樂生活。最後在一個靜謐的黎明,苔絲被捕,接着被處絞刑;克萊遵照苔絲的遺願,帶着懺悔的心情和苔絲的妹妹開始了新的生活。

苔絲的悲劇命運令人嘆息,覺得有幾種原因。一是家庭貧困,是得她不得不去德伯家打工,二是性格使然,心中對那對愛的渴求。三是他新婚愛人對她過去不認可,乃至逃離,加深了對曾傷害自己人的憎恨。這三種原因導致她走向不歸之路。

非常爲苔絲的結局而嘆息,想起一位作家講過:"人生緊要處只有幾步"。我想,不論以前還是現在,與人的交往要慎重。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2

剛拿到《德伯家的苔絲》這本書,翻了翻序言,說自己會被這本書氣死。孩孩爸說那就別看了。可是就因爲這個序言,我決定把書看完,真正瞭解一下苔絲。

毫無疑問,苔絲是個好姑娘,聰明,善良,勤勞,堅韌。可就是因爲這些美好和她不應該受到的待遇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讀完氣不打一處來。

苔絲的爸爸媽媽怎麼會如此愚昧!家族早已沒落,他倆卻被沒有多大意義的血統衝昏了頭腦,總想着聯宗認親,讓苔絲嫁個闊人,從此改變全家的生活。這倆人醉生夢死,毫無責任感,一個女孩子家毫無社會經驗,在還不知道人性的險惡時他們就把苔絲逼着送進假冒的德伯家族,送進了狼窩,是他們親手造成了苔絲的悲慘遭遇。

《德伯家的苔絲》所處的時代視貞操爲女人純潔與否的標誌,這對苔絲極不公平,事情發生的時候她幾乎還是一個孩子,如何能夠抵抗一個成年男子的侵害?

一般的姑娘都會忍着痛苦想辦法嫁給傷害自己的男人,要不,根據教義,這樣“不純潔”的女人是不能出嫁的。可是苔絲,她勇敢地離開了亞雷德伯,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生活,這一點連亞雷德伯最後都真正是對她尊敬了起來。

苔絲安安靜靜地擠牛奶,只想躲起來,到一個沒有人知道她身世的地方賺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然而,好姑娘,君子好逑,好小夥安璣克萊愛上了她。苔絲一直壓抑自己的情感,發誓獨自一生,可是安璣克萊熱烈的追求終於讓她打開了愛的閘門。她在道德的約束下,一而再地想要說清楚自己的過去,熱戀中的安璣克萊卻屢屢阻止,這一段讓我讀着尤其揪心,在我看來,兩人真心相愛,真的需要把過去坦白,之後兩人才能毫無罅隙地過下去。然而,作者偏偏不那麼安排,苔絲當面無論如何不能直接開口說給他聽,好不容易下決心寫的信,竟然被門擠壓到毯子下面,錯過了最佳坦白時間。誠實、善良的苔絲在結婚當晚,鼓足最大的勇氣說出了所有的事實。口口聲聲說愛她的安璣克萊沉默了,他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在他眼裏,自己愛上的苔絲不再是眼前這個姑娘,哈,這一段又把我氣得不輕,苔絲再早一點勇敢地讓他知道就好了,省得結婚又受冷遇,受到二次傷害!

當安璣克萊遠走非洲,苔絲始終沒有向克萊家提出過任何救助的請求,她像個男人一樣幹着體力活,累到快要趴下都沒有再次依附又一次對她動了心思的亞雷德伯,明明可以和亞雷德伯結婚,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可她心裏只有安璣克萊,滿滿的都是對愛情的忠貞。

一年來從沒有收到過安璣克萊隻言片語,聽到的卻是他曾經想要帶依茨秀特而不是她一同前往非洲的傳聞,還有亞雷德伯總是嚷嚷克萊不會回來了,不會再要她了,苔絲在勞累和內心無望的狀況下幾乎崩潰。壓倒苔絲心理支柱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父親的離世,媽媽和弟弟妹妹們突然變得無家可歸,家裏的老大必須撐起整個家庭,亞雷德伯不失時機地出現在苔絲和愛慕虛榮的苔絲媽媽面前,望着一羣沒有吃喝,沒有家的親人,再想想杳無音信的安璣克萊,苔絲終於妥協。看到這裏,我失望並痛恨,世界上的事情有時候是如此陰差陽錯。因爲,克萊經過一年來的思考,終於明白一切不是苔絲的過錯,他要回來,和她重修舊好。然而,一切已晚。

苔絲親手殺了害她的亞雷德伯,可這也徹底害了她自己,年紀輕輕的苔絲不得不走上刑場。

好在,逃亡過程中有親愛的安璣克萊陪伴,他倆終於過了幾天沒有隔閡,幸福真實的愛情生活。

苔絲死了,那麼好的一個姑娘,真可惜。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3

你應該感到幸運,你可以陪着我一起墮落。德伯的笑容裏帶着的是無盡的無奈以及疼惜。世界太複雜,因爲太複雜,所以使得有着三個人的世界,就已經痛苦到無法再去有更多的時間去折磨和感受呼吸。

苔絲說,那時候的自己什麼都不懂,你欺騙了我,現在又來引誘我,我恨你,你毀掉我一生的幸福。

也許沒有人明白,“苔絲說”這番哀求卻有苦同的理論,也許可以自流一派,成爲一本新的難唸經。

因爲追求的太過完美,所以死的也無所。因爲看的太透,抑或又看的已經高斯模糊。安奇爾因爲容不得背叛,追求者無暇,所以,很快的應驗了一句話,苔絲無錯,克萊爾無錯,如若德伯不死,傷的會是三人,甚至更多。安奇爾追求並娶苔絲。其實就像是在PS裏很認真的做完一幅圖,然後再認認真真的打上馬賽克,使其失真。

你愛我嗎?安奇爾問伊利,笑容落拓,卻又充滿了調侃的嘲諷。

我愛你,很愛很愛。伊利說。

那你陪我去巴西,好嗎?看到這裏,我對安奇爾心冷。

好啊。這就是伊利的選擇,這兩人可真是一唱一和呢,看到這裏,嘴角突然勾起了一抹嘲諷的笑意。

你真的比苔絲還要愛我麼?突然,我的心有了一絲希望。

不,我沒有苔絲愛你。苔絲愛你可以愛到爲你去死,而我卻做不到。伊利的率真的話語,竟讓人有一絲瞭然的恍惚。

苔絲赤着腳走路,卻被黛西這種小肚雞腸之人視爲像乞丐一樣的裝可憐而博得同情。其實看到這裏,突然有一種想哭的感覺。突然就想起了陸游其妻唐婉的《釵頭鳳》的其中兩句:“世情薄,人情惡”。用在這裏,再合適不過,真的,誰也不知道,苔絲這個女人,只是捨不得穿那雙安奇爾送給她的靴子,卻被黛西這種人送給了乞丐。是的,現在她連鞋都沒有了,她死在了過去,凍死在了那個名爲寒冷的夢裏。

曾經發誓一輩子都不會再結婚,可是,愛情卻抵不過過去的惡禁。

因爲偷食了禁果,所以才進不了天堂。明明都愛着,愛的痛苦,也愛的絕望。

爲了丈夫,竟然可以殺死另一個深愛着自己的男人。爲了,爲了換那短暫五天的幸福。可以道貌岸然的生活在一起,又可以像沒有防備的嬰兒一樣。可以毫不猶豫的殺死,其實在那一刻,苔絲可能已經恍恍惚惚地認爲自己殺死了那不貞的過去。

露其實我感覺是不配苔絲,其實,她雖然和苔絲擁有相像的臉,擁有更純潔的沒有被玷污過的靈魂和軀體,但是她沒有心。面對,絕望的苔絲,她可以冷到面無表情,在苔絲被處以絞刑後,卻步了苔絲的塵緣,成了克萊爾太太。他們跪在那裏,太陽不會憐憫,因爲,實在是替不了,也成爲不了。就算在墮落,要明白,其實有缺點的人比純潔的人好的多。

太陽的光芒,還是沉睡在地下的野蠻的穿着武士裝的身軀,這是始祖,暴力而又野蠻,數代後,自食惡果,嚐到悲慘結局。

走得那麼從容,已經看透。因爲墮落了,孩子夭折進不了天堂,徘徊在角落。因爲墮落了,所以張開了天使的翅膀。

突然,就想到了以前看過的魔鬼的一句話:你終於長出了天使的翅膀。(很美,但忘記是在哪一本書上看到。)

極痛楚,也極殘忍,因爲是墮落的救贖,所以太容易折斷。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竟然不知不覺的溼潤了眼眶。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4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著名作家托馬斯·哈代的代表作,整部小說是以鄉村爲背景,通篇描述的是一位鄉村少女一生的悲慘經歷。小說的副標題中說到女主人苔絲是一個純潔的女人,這是一種超前的思想,也是作者對當時的維多利亞時代的批判和不滿。

所謂的維多利亞時代,就是英國工業革命的時期。維多利亞時代當時的社會崇尚的是道德修養和謙虛禮貌,也是科學文明飛速發展的時期,在小說裏面非常多的情節中都有提及到有牧師在街道上佈道也體現了這幾點。但正是因爲這種崇尚道德修養和謙虛禮貌的社會風氣,許多暴發戶也爲提升自己身價進入上流社會而紛紛模仿貴族們的習慣。文中的亞雷就是其中之一,他家也是一個暴發戶。正因沒有受到正確的道德修養和禮貌的教育,才導致了後來姦污苔絲和後來一系列誘逼苔絲與他同居等慘劇的發生。

《德伯家的苔絲》寫的就是在當時社會的迫使下,一名純真、樸素、勤勞的農村姑娘苔絲走向墮落。作者托馬斯·哈代筆中的苔絲正是當時社會上正義、純真、勤勞、嚮往美好未來的女人的一個縮影,她身上充滿着愛和對他人的信任。文中寫到苔絲被亞雷姦污了以後便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離開了亞雷回到家中,體現出了她內心的純真,她不願迫使自己與一個自己非常憎恨的人在一齊生活一輩子,她那種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的迫切希望。回到家中的苔絲得知自己已經懷孕了以後,不但沒有把對亞雷的憎恨轉移到這孩子身上,反而不顧家人和朋友的責備,義無反顧的生下了孩子並悉心照顧他,但最後這孩子還是夭折了。這體現出了苔絲非常有愛,她的靈魂是高尚的,她的道德也是高尚的,但卻被社會所唾棄,被當時的社會所否認,認爲她是一個傷風敗俗、罪業深重的女人。在這裏作者表面上寫的是苔絲作爲一個弱智和受害者非但沒有得到同情,反而被社會所批判的慘狀,但其實作者真實想反應的是當時社會的一種虛僞的道德標準和當時社會醜陋的風俗的一種批判。作者托馬斯·哈代批判的不僅是當時社會虛僞的道德標準,還有當時以克萊爲代表的資產階級的封建傳統的道德倫理準則,而苔絲則是當時這種社會陋俗中的犧牲品。作者托馬斯·哈代通過苔絲的悲慘經歷揭示了這種社會陋俗社會風氣的弊端和卑劣的一面,把它殘酷血性的一面完全的揭示出來。苔絲是社會的悲劇。

我認爲苔絲的一生都是充滿着戲劇性的,小說全文通篇都在寫苔絲走向末路的悲慘經歷,但從中也經常會發現一些看似偶然,但卻又像是冥冥中早註定命運安排的情節。如苔絲被侵犯前在舞會結束後與亞雷家的女僕爭吵的小插曲,還有苔絲在開篇與克萊的相遇但卻不相識到後來再次與克萊相遇並相愛到後來的互相產生愛慕之情並結爲夫妻。都充滿着戲劇色彩,也正是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出作者的真實感受和真實想反映的社會背景風俗習慣和社會陋習等,也爲以後對苔絲悲慘經歷的描寫和小說的結果作了一個完美的詮釋。整篇小說是以苔絲父親得知自己是當地著名武士後裔到讓苔絲去認親和之後所發生的一切悲慘事情的經歷爲主線的,這樣更好的體現出了造成苔絲的悲劇的成因不僅是社會的因素,還有苔絲她自己本身的一種性格錯誤的原因。

不過,《德伯家的苔絲》還是一部非常有意義的小說,從中也瞭解到了許多很重要的東西。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5

今日重看《苔絲》爲什麼仍會被她感動?仍感嘆其坎坷悲慘的命運?仍會覺得靈魂深處的共鳴?

我個人認爲全文的轉折點出現在孩子去世時,苔絲年輕的生命中閃耀着一種母性光輝:無論我或我的孩子被別人打上什麼標籤,無論生命的外在表現多麼弱小無力,生命本身是平等的,是珍貴的,是值得尊重的。

她只抱怨過一次,就是從亞雷家回來後對她母親說了“你想我怎會知道那些事兒?我四個月以前出這個門的時候,還是個小孩子哪!你爲什麼不告訴我,男人都不安好心?你爲什麼不先警告我?大戶人家的女人,都知道得提防什麼…….我多會兒有過機會,能在那方面學到東西?你又不幫助我!”全書中,苔絲只有過這一次抱怨,從此以後,命運對其再不公,她都勇敢面對,默默承受。她的身體裏有一種叫骨氣的東西,雖不是貴族,但勝過本書中提過的那些貴族。

苔絲與安璣的愛情,不是一見鍾情,是知音相遇,靈魂的契合。這段感情開始的時候還加入了安璣彈豎琴,苔絲隔遠遠地偷聽的段兒,真是讓人莞爾,高山流水會知音呀。可見人生難得一知已。無論黃皮膚還是白皮膚,吃烤麪包的還是白米飯的對美好的追尋都是一致的。但那時候他們倆都太年輕了,尚不得擺脫自幼家庭帶來的思考習慣,而且一個是家中長姐,一個是家中叛逆的幺子。

苔絲的父母親雖然非常不靠譜,但他們給了苔絲實實在在的愛,苔絲的母親雖然嫁了一個酒鬼,但她順服且樂在其中。所以苔絲對安璣說,無論你變成什麼樣子,我仍然愛你。她渴望得到的愛是平等、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但她不懂得老把“主義”掛在嘴邊的男人對生活的要求過於理想化,她的污點會被放大。她把安璣看作“天神”,她希望安璣對她的愛能夠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不過安璣畢竟是人不是神。她經歷安璣的夢遊後知道安璣仍愛她,但她沒有求同情、沒有乞憐、哭鬧,她將選擇權交回給安璣,默默承受了這一切鉅變。你彷彿看到命運的巨浪襲來,她的脊樑仍然是挺直的。

安璣不懂得他自以爲妥當的安排其實非常不妥當,他讓苔絲守活寡,卻沒有想到寡婦門前是非多,而且苔絲是個多麼漂亮的“寡婦”而且已經在這上面吃過虧。這段等待太長了,讓苔絲不得不被生活逼迫得走向她最不願意走的路。

總之,雖然不是每個女人在年輕的時候都得過“公主病”,但一定都做過“公主夢”,當年,我在做着“公主夢”時,《苔絲》擊碎了那不切事際的一切,沒有再想着要當“公主”,再不看重形象,從此走偏了好多年。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6

讀完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這本書,很長時間,也不知道自己心裏是什麼滋味,也許,是被苔絲那種刻骨銘心的愛所打動,以前在讀中國著作的時候,也深深體會到“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哀,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於君絕!的這種感情,但是還是被苔絲所受的那種苦和愛的堅貞所打動,但是,不管怎麼樣,讀完後,我一直在思考,導致最後是這樣一個結果的原因是什麼?

是因爲德北對苔絲所做的一些事兒導致苔絲最後這個樣子,還是因爲苔絲對克萊的愛太專一,還是因爲克萊沒有及時聯繫苔絲,才導致悲劇的發生,還是因爲苔絲家境的原因,如果,苔絲的父母親有一定的能力,也不至於苔絲第二次接受德北的侮辱,還是因爲當時的制度,總之,這是一個綜合的原因才導致最後這一結局。

首先,我感覺是苔絲本身的原因,如果,苔絲,不是那麼的順從於她的情人或者可以說是自己的丈夫,在很多很多次時,他都可以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的,比如,在他們把那些被時光掩蓋的祕密都說出來的第二天,克萊在夢遊中,不顧及他們兩個生命的安危,走過那座河,嘴裏還哼着是怎麼怎麼的喜歡苔絲,如果,苔絲把這一切都告訴他的話,那麼,或些許,克萊就會揭開自己的面子,才發現自己的內心是多麼的熱愛苔絲,或許,他可以認識到,在自己無意識的時候說出來的話纔是自己最正式的想法。

還有,通過讀《德伯家的苔絲》這本書,讓我對信仰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不管你信奉上帝還是基督,都不會徹底的改變一個人,如果說,要是這個人得到而改變,也是其自己出於真心的想改變或者自己的性格所致,因爲,這一點在德北身上就是一個很好的反映,其原來放蕩不羈的性格,雖然經過基督的`教導,也通過自己的講道來鞏固但是,在遇見苔絲之後,一切就都變了,其原來的本性就原形畢露,一點改變都沒與,非得說出變化來,那就是比原來更會爲自己開脫,爲自己辯解,其他的改進沒有一點。

如果,克萊不是那麼度感情有自控力的話,如果,他內心多一點的感動,如果,他他不是那麼裏理性的話,那麼,或許當苔絲向他標靶的時候,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向他求寬恕的時候,他站在苔絲的角度上思考一下,或許結局就有不一樣的轉機。

或許,再說,如果苔絲的父母能夠勤快一點,那麼,這麼艱苦的生活就不會落在泰斯的身上,或者可以說,當老德北去世後,至少,他們不至於連一丁點的家當都沒有,不至於讓苔絲想到的媽媽還有自己的弟弟妹妹而難過,所以,纔不得不答應德北地處要求,但是,本身是愛克萊的,所以,當看見自己的真丈夫回來找自己得到時候,那種就能退兩男的地步,才使苔絲做出導致自己不可在生存下來的結果。

總之,讀完這本小說,讓我有了很多的思考,想着自己如果在談戀愛或者說是找老公的的時候,一定不能隱藏自己的感情,同時,要及時的和自己的愛人溝通,只有溝通才能是對方更加的瞭解自己,才能更加的認識他們現在所處的現狀,就像一樣,也是因爲在溝通上的遲延,才使苔絲對他失去了希望,跟隨了德北。同時,在以後談戀愛的時候也不需要過分的含蓄,在此時,也需要適度的爲自己着想,如果只是一心一意的爲對方考慮,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話,那最後的結果只有自己的不幸,或者說兩人的不幸以告終。

總之,還是佩服哈代這位大家的,因爲,一般可以寫出這種百年不衰的著作,或者這種悲劇的著作,都是把自己的傷疤撕開給讀者來看,還有,當評論一個著作的時候都要和當時寫作背景要緊密聯繫,可以說,哈代把當時的社會環境驚醒很細緻的描述,看《德伯家的苔絲》就讓我想到國內的路遙著作的《平凡的世界》一樣,雖然結局不是很像當時他們對當時的社會狀況都有一個很好的反映。

還有從《德伯家的苔絲》這本著作中,還體會到了一種開放,就是克萊的父親對其自身的一個教育和對其婚姻觀的表態都是很開放的,包括他的母親,在當時都是很民主的或者說是開放的。好了,先這樣吧!總之從這本書中,學到了不少,不只是苔絲的悲情,還要有各方面的成長,也許雖然一些經歷自己麼偶有親身經歷過,但是,從書本中,學到了一種更爲深刻的見解。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7

“我過去是犧牲品,就永遠是犧牲品——這就是規律!”——《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摘要:苔絲是一個沒落貴族德貝維爾家族的後代,同時也是一個貧困農民家庭的長女,因父母的虛榮和家庭的貧困去認識了所謂的“堂兄”阿歷克,之後不幸失貞。苔絲爲此傷心痛苦後決定到新的地方——南邊的奶牛場。在那裏她認識了克萊爾,生命重獲新生,與克萊爾逐漸相識相知相愛,卻在新婚當天兩人相互坦誠時克萊爾無法接受苔絲的過去,苔絲的生活再次走人苦難。克萊爾在巴西的經歷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再次回到苔絲身邊時,苔絲爲他殺了阿歷克。兩人的團圓就只有那麼幾天,最後以苔絲死去悲劇收場。關鍵詞:苦難、無奈、犧牲品、悲劇、道德、男權正文:“我過去是犧牲品,就永遠是犧牲品——這就是規律!”在燧石山農場苔絲又一次遇到阿歷克時無奈、絕望地喊出這麼一句話。作爲封建社會的底層農民階級又是個婦女,她權利無幾,卻又處處受傷。在官方說法中《德伯家的苔絲》描寫的是威塞克斯破產農民的前途和命運。這點的確不可否認,以苔絲一家在父親死後全家被逐離且無處可去的困境,以苔絲個人被阿歷克傷害、因非己之過被克萊爾拋棄、在燧石山農場被農場主欺負以及最後以死亡收場的悲劇命運,體現了威塞克斯破產農民的無望、孤苦渺茫的前途和悲苦、註定被犧牲、拋棄的命運。苔絲一家正是這苦難的破產農民的縮影。然而,我從《苔絲》這本書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女性在男權社會下的苦難與無奈。

在當時社會,苔絲算是一個比較富有思想、善於思考的女性。如在第十三章有那麼一句“有時候,她的離奇幻想會強化周圍的自然程序,直到它們似乎變成她的歷史中的一部分,它們豈止是變成她的歷史的一部分,簡直就是她自己的歷史,因爲世界只是一種心理現象,表面上看起來像什麼,它實際上就是什麼。”

正因她愛思考,纔會多幻想。同時她也是一個純粹的唯心主義者,她在奶牛場時“對於她來說,整個世界的存在全憑她的感覺,所有的生物的存在也全憑她的存在。對於苔絲,宇宙本身的誕生,就是在她降生的某一年中的某一天裏誕生的。”。正因如此苔絲更顯天真、活潑,對於這個世界充滿着無限的熱愛,即使在受了那樣的恥辱後,走向牛奶場時仍能“精神奇妙地振作起來。迎着溫柔的南風,她一路跳躍着向前走去,她的希望同陽光融合在一起,似乎幻化成一道環繞着她的光環”,甚至在一聲鳥的啼鳴裏“也似乎潛藏着歡愉”。

不過她的思考也給她自己帶來了諸多困擾,在克萊爾想教她歷史時,她回答說“除了我已經知道的東西以外,就不想知道更多的東西了”、“知道了又怎麼樣呢,只不過是一長串人中的一個,只不過發現某本古書中有一個和我一樣的人,只不過知道我要扮演他的角色,讓我難過而已”、“我倒想學一學爲什麼——爲什麼太陽都同樣照耀好人和壞人?不過那是書本里不會講的”。

然而如此善良、美麗而又聰慧的苔絲,仍逃脫不開被犧牲的厄運,在傳統封建男權社會中仍要經歷着苦難,卻無力反抗。

首先是苔絲的父母一心想“認親”,卻將苔絲推入阿歷克的“虎口”,這是苔絲悲劇命運的開始。是阿歷克讓她失貞,讓她在衆人面前擡不起頭,讓她只敢在傍晚出門,讓她害怕人類:“她知道怎樣抓住傍晚時分極短的那個時刻。那時候,光明和黑暗恰到好處地得到平衡,白晝的拘束和黑夜的緊張相互得到中和,留下來的是心靈上的絕對自由,只有在那個時候,活着的苦惱才被減到最小的可能程度。她並不害怕黑夜,她唯一的念頭就是避開人類——或者不如說是被稱作世界的冷酷的生命羣體。”。

接下來,雖然在奶牛場苔絲重獲新生,卻又被克萊爾拋棄。苔絲能寬恕他的放蕩,他卻無法原諒苔絲的非出於己意的失貞,甚至說“我以前一直愛的那個人不是你,是和你一模一樣的另外一個女人”。而這主要是因爲克萊爾頭腦中的傳統道德評價。在傳統社會,男人可以放蕩,女人卻必須對男人絕對忠貞。這不僅僅只是苔絲的悲劇,更是諸多在此種社會背景下的羣體女性的悲劇——封建男權體制傳統道德思想體系下的犧牲品。後來是在燧石山農場,苔絲在哪裏不僅受農場主的折磨,還有阿歷克的糾纏不休。就是在那裏,在阿歷克再次找苔絲時,苔絲在用手套甩了他一掌後,絕望地喊出:“我過去是犧牲品,就永遠是犧牲品——這就是規律!”。阿歷克這個苔絲一生災難的開端,如今卻可以皈依宗教,她卻因他被丈夫拋棄,受盡苦難,“他本是給她帶來禍根的人,現在卻站在了神靈那一邊,而她本是受害的人,現在靈魂卻還沒有得到新生”。

最後,苔絲苦難的一生以死亡收場。雖然克萊爾最後寬恕了她,但,就如苔絲在他們再次見面是說的那樣“太晚了”,苔絲無法原諒那個再次被阿歷克欺騙的自己。但爲了與克萊爾團圓,她選擇殺了阿歷克。她這一悲壯的反抗,仍逃不開被處罰的命運。從始至終,犧牲的都是苔絲……

書中有一句話,形象地表現了一羣像苔絲一樣在男權社會傳統道德思想壓迫下的女性的無奈與絕望:“她用眼睛看着他說,那目光就像是一隻被人抓住的麻雀,感到絕望又不能反抗,只好等着抓住它的人擰斷脖子。”。

“我過去是犧牲品,就永遠是犧牲品——這就是規律!”這就是傳統道德約束的男權社會的規律,這就是羣體女性的悲劇……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8

下午讀完《德伯家的苔絲》,托馬斯?哈代曾經是一個那麼值得爭議的人物,但我不想評論此書的價值所在,我只想很簡單的闡述一些他筆下的那個女人——苔絲。

看到“癡心女子”和“冤家路狹”感覺很難過,很壓抑,眼淚在眼眶打轉,終於眼淚下來了,也讀完了,雖然早已結局,但真的看到的時候還是感覺很難受、很難過。多少詞彙在腦海中出現,而我,只能用一個短語來形容苔絲——天真的美。她是美麗的鄉村姑娘,雖然有着貴族血統卻依然純樸,美,不是一種外表,而是內心高雅純潔的表現。心靈純淨自然的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而會被烏雲遮住,可是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淨透明的依然是藍天。

一直想如果沒有開頭那個牧師的幾句話,也許可憐的苔絲會是另一番生活,然而,十六歲的鄉村女孩苔絲的悲劇就從這裏開始了。苔絲愚蠢的父親忽然知道自己是一個大貴族的後裔,就在算計着怎麼才能享受貴族的生活就逼着苔絲去認親,結果天真的苔絲遇上了毀了他一生的那人——亞雷。他是苔絲宿命中永遠逃不開的仇。奪去了苔絲所有的夢想,以及追夢的能力,奪去苔絲的青春年少的純真的渴望。然而,我們那個天真的女孩,依然是如此清純,如此單純到讓人疼惜的女子。

苔絲決心開始新的生活,就去幾百裏以外的奶牛場工作了,在那裏,她遇上了她第二個不應該遇上的人,至少我是這麼覺得,一個她真正愛的人,但我始終以爲那個人辜負了她的愛,他的舉動我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僞善。如果沒有克萊,苔絲的一身是悲劇化爲平淡,然而克萊的出現卻是在悲劇的背後塗上更濃墨重彩的黑暗。其實我相信克萊是愛苔絲的,不然也不會在夢遊時表露自己的情感,但,他還是被道德束縛着,不能接受這突如其來的一切。

克萊正是因爲苔絲獨具特色的純淨才愛上她並向她求婚。對克萊奔涌的愛潮,窒息的是苔絲自己。他用他的愛傷害着那個天真的女孩兒,給她幸福的希望,又全部抹殺。而她也用她所有的愛折磨自己。苔絲經過內心的痛苦掙扎,決定接受克萊的愛情。可是當苔絲向她所愛的人坦白她那受傷的過去時,那所謂的愛人卻猶豫了,對愛人的不理解和對感情的不堅定讓克萊最終選擇了離開。

苔絲心碎了,當她幫她的傷口小心翼翼的展現在所愛的人的面前時,她希望的是理解,是原諒,可是狠心的愛人在弱小的苔絲的傷口上灑了一把鹽。他並不是一個感情很專一的人,也許我們看見他對苔絲那種深深的眷戀,可是當苔絲的失真違揹他表面所鄙視的宗教時,他毫無餘地的選擇了退縮,而且退縮得是那樣的磊落不羈。

苔絲今後又要一個人面對生活了,還要向父母隱瞞事實的真相,裝着很幸福的樣子,並且從僅有的一點生活費中寄錢給父母,克萊的離去,苔絲從事着最髒最累的工作,忍受着身體和心理兩重的磨難。而此時,那個口口聲聲說愛她的男人在哪裏?但她卻始終惦記着自己的丈夫有一天能夠原諒她。我只能說她真的是太天真了。

苔絲喜歡克萊,並把克萊當成他生存的全部源泉,甚至可以說他就是她的救命稻草,所以她的全部意念都是存在這樣一個人物身上,而面對現實愛情是多麼蒼白無力啊,美貌與高貴的血統,也許是戰利品,但不是武器。也許我們的苔絲,她,真的是太天真了。

苔絲看到回來的克萊傷痛欲絕奪門而去,苔絲也傷心不已,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仇恨,拿起了刀,將她多年以來所受到的屈辱與艱辛都發泄在刀頭,刺向了那個毀了她一生的男人。後就奔向黑漆漆的馬路,追趕她的安琪兒去了……

雖然苔絲和克萊最後度過了五天美好的時光,可是,爲愛復仇的苔絲結局依然悲慘。一切平靜了,苔絲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裏終於和她愛的人體驗了真正的蜜月,那是她生命中的最後一站,是她終於解脫的日子。心碎的她,帶着夢想和遺憾走向絕路的人生,在最後的,又是最漫長的,幸福的一夜……在生命中最後一次日出之時,她把對人生、愛情的遺憾帶去了——另一個——美妙的世界。

我就是不明白,一個很好的天真女孩爲什麼會落的如此結果?她有什麼錯?漂亮?天真?自尊?也許你的天真善良真誠是你美之源,亦是悲之源。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9

我對《苔絲》的唯一印象就是挺好看的,苔絲這個人物挺可憐的,除此以外便所剩無幾了,根本沒有把自己融入整個情節中去,根本沒有對苔絲這個悲劇性的人物作過任何有意識的評價,根本沒有想過苔絲一步一步走向毀滅是與其性格,與她所處的環境是如此密不可分。這一次閱讀,我不敢說我已經看懂了,但我對整個情節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瞭解。

苔絲的一切都是靜靜的。五月節的舞會上她靜靜地看着自己鍾情的男子挑選了另外的姑娘,又靜靜地哀怨。在德伯家的農場她靜靜承受亞雷的玩弄,又靜靜地離開。在奶牛廠裏她靜靜地愛着安璣,又靜靜地等待安璣回來。就連她的掙扎與反抗,都是那麼沉默,悄無聲息。

她有着貴族血統,又生在淳樸的鄉村之中,這一切造就了她的純潔和質樸的優雅。哈代賦予了她至真至美的個性,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生命就如同一棵傲立的小樹,雖然有寒冬落葉,但等到春暖時,又是枝葉喧鬧。而命運無情的利鋸,讓她最終倒下,再也無法站起。

苔絲自始至終都是純潔美好的,一如她的外表。女人珍視美麗,而美麗給女人帶來的,卻往往不是幸運。世人也珍愛美麗,可是卻沒有人真正知道怎樣去愛。

我們不能武斷地說亞雷不愛苔絲,愛美之心,就算不是對靈魂的欣賞,也無可厚非。他曾經有一點想要保護她,也想過要柔和地對她好,慢慢地進入她的內心。他的語言雖然粗魯俗氣,但細細品讀,其中也不乏對苔絲溫柔的心疼。但同時亞雷的紈絝習氣又讓人嗤之以鼻,他最大的錯誤就在於只知佔有,不懂尊重,生活所迫的苔絲,想推開他卻不能。亞雷侮辱苔絲的那個晚上,他本來並沒有意要這樣做,只是在月光下的苔絲令他不能自禁,半推半就中苔絲被亞雷所踐踏和侮辱。事後亞雷提出可以給予苔絲情婦式的豢養,這個承諾對於一個粗俗的商人,也許已經是很勇敢的擔當了吧,但對於苔絲,這個表面沉默而內心倔強的無以復加的女性,這確是不折不扣的侮辱。

安璣走後,亞雷又找到苔絲,再次提出豢養她,這是出於佔有的慾望還是內心對苔絲的愛戀呢?我們不得而知,但在苔絲已經窘迫得走投無路的時候,他是落井下石,也是拉了一把苔絲,給了苔絲一家一條生路。亞雷是精神上的虐待者,她是把苔絲推向深淵的直接兇手。

安璣,有着良好教育的正人君子,與苔絲深深相愛,他的愛的確比亞雷高尚的多,但是他的所做作爲,對於苔絲的毀滅,卻有着比亞雷更甚的推動作用。

作爲一名女性讀者,怎麼能夠忽略哈代對苔絲與安璣戀愛的浪漫描寫呢?在漲了水的河道上,安璣一步一步慢慢把苔絲抱過河去的情景,讓一代代的讀者怦然心動,那種青澀與純潔,是那樣的自然和貼近生活。安璣對苔絲的愛,是君子之愛,他愛的是苔絲的內心,苔絲內心的純潔和憂鬱的結合,正是吸引安璣之處,這種內心的場域,是亞雷這樣的淺薄之人所永遠無法達到的,這樣的區別,也正是苔絲深愛安璣卻從不對亞雷施捨一點溫柔的原因。然而,這個能觸及最深刻愛情的男子,卻因爲嚴重的感情上的潔癖和傳統觀念的束縛,把自己的愛人按壓在沒有空氣的深水之境。

可憐的苔絲啊!父母因爲生活的重壓,可以把自己作爲交換物質的籌碼;垂涎於自己美貌的亞雷,也可以輕而易舉地傷害苔絲的身體,但苔絲聖母般的靈魂彷彿有着天生的自我淨化功能,她沒有在這些苦難面前低頭。但安璣,不是苔絲靈魂的伴侶嗎?爲什麼還難以包容一顆被傷害過摧殘過的心靈?在我看來,安璣就是苔絲毀滅的最大推手了。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0

讀完《德伯家的苔絲》,我心情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平靜。托馬斯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它的價值,我不想多做評論,單純就這本書的價值,我還是比較看好的。在這裏,我只是想很簡單的闡述了一些他筆下的女人——苔絲。

見過“冤家路狹”,我覺得很傷心、很沮喪,眼淚在眼筐裏不停打轉,終於流淚了。不過我也讀完了這部小說,雖然早有結局,可是我真的看到的時候就有些難過、是很難過。

多少詞彙出現在我腦海裏,我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苔絲——天真的美。她是一個來自美麗國度的小女孩,雖然有高貴的血統,但是內心仍然單純。美不光一個外觀,更是一種由心臟散發出的表現。

可是她的結局並不好,我在想一個天真純潔的女孩爲什麼會是這樣的結局?她有什麼錯?美麗?天真?自尊?也許單純是你的美麗之源,也是你的悲痛之源。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1

這是我第二次讀這篇小說了,可從次數上來看雖是第二次,實質上只能說是第一次,或者說是一次多一點點。

我第一次看這篇小說的時候才只是一箇中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讀得也很粗略,那時,我對《德伯家的苔絲》的唯一印象就是挺好看的,苔絲這個人物挺可憐的,除此以外便所剩無幾了,根本沒有把自己融入整個情節中去,根本沒有對苔絲這個悲劇性的人物作過任何有意識的評價,根本沒有想過苔絲一步一步走向毀滅是與其性格,與她所處的環境是如此密不可分。這一次閱讀,我不敢說我已經看懂了,但我對整個情節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瞭解。

《德伯家的苔絲》的作者托馬斯·哈代在這篇小說中體現出了他悲觀的宿命論,主人公苔絲陷入悲慘境地,但她無論如何掙扎都無濟於事,改變不了命運的安排與戲弄,最後走上絕路。但她走上絕路,絕不像某些低俗小說那樣一味追求情節曲折而硬讓主人公死去,而是有其一定的必然性。 苔絲天性純樸,厭惡趨炎附勢,她性格中最不容忽視的一點便是她強烈的責任感了,正如苔絲堅決地要把與亞歷克·德伯的那一段不快的往事告訴她所深愛,並且也深愛她的丈夫安吉爾一樣,她原本可以完完全全地把這件事隱藏起來,說像她母親教她的,然而,苔絲沒有,她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安吉爾。

我所說的都是苔絲,也許你會問起安吉爾爲什麼會接受不了苔絲曾被亞歷克玷污併產有一子這一殘酷事實而提出與她分居,他不是很愛苔絲嗎?難道他對苔絲的愛並不是高尚的嗎?那麼,我要說,他是因爲太愛苔絲了,他心目中的苔絲是如此美麗,如此善良,是一切純潔的象徵,他忍受不了他眼中所見,心目所想的苔絲有任何過錯,他努力扼殺自己對苔絲的感情,他覺得那個屬於他的苔絲已經不存在了,在他眼前的,已經不是他以前所深戀的苔絲,而是有着苔絲形貌的另一個女人。新婚之夜,也就是苔絲把往事告訴他的那個夜晚,也就是他們開始分居的那個夜晚,他曾夢遊,抱着苔絲走到了樹林中,把苔輕輕放在一口棺材中,看過這篇小說的人一定不會忘記他當時所一直重複說的那一句話:“死了,死了,苔絲,我的妻子死了,死了。”在他的心中,最最美好的那個苔絲死了,不存在了,他的悲痛,他的絕情,他的棄苔絲而去的行爲,正是因爲他覺得自己失去了當初最真最純的苔絲。

至於亞歷克,我不想多說,他給苔絲帶來的災難是顯而易見的,他對苔絲所做的一切,根本不是出自他對苔絲的愛,因爲愛是高尚的,他對苔絲只有情慾可言,絲毫沒有愛的根據。然而,苔絲並沒有因爲亞歷克給她帶來的打擊而不純潔,她自始至終都是那麼的純潔,善良,都顯得那麼美麗。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2

看久了卡通連環畫,我想換換口味。於是在書架上拿了一本《德伯家的苔絲》看了起來。

暖人的友情!

喜歡哈代的抒情詩,其中不乏情節生動,語句雋永的作品。《德伯家的苔絲》是哈代最著名的長篇小說之一。這是個美麗淒涼的愛情故事。當我合上書,苔絲對克萊爾忠貞的愛情故事確實令我感動,但令我溫暖的是和苔絲一起擠牛奶的3個可愛少女伊絲、瑪麗安與雷蒂。她們也同苔絲一樣深深愛着那個英俊少年克萊爾,但也深知克萊爾只愛苔絲,於是就把愛戀深深地埋在心裏,而把祝福送給他們。

讀到這裏我心中一陣激動,我彷彿看到一個高尚的靈魂,左右了她那質樸敦厚的天性,這真是一個真正善良、真心待人的好姑娘呀,真令人感動。在苔絲回到孃家又身無分文時,因爲失戀而酗酒的瑪麗安又幫她找到了一份工作,使苔絲的生活又有了一絲光亮。在那些陰霾的日子中,溫暖着苔絲冰冷的心的依然是這份暖人的友情……

苔絲是不幸的,她的父母爲了所謂的家庭榮耀,而讓她去攀親,而毀了自己。她最愛的人又無情地拋棄她,而她又是幸運的,在她短暫的一生中,在她遭遇愛情拋棄時,不離不棄的是那份溫暖的友情。

爲這份友情喝彩!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3

在我所讀的書中,有一本是我最喜歡的書,這本書裏面的女主人十分漂亮,男主人公十分溫柔和體貼,但男二號確是一個花言巧語,十分奸詐的人。這本書就是《德伯家的苔絲》,作者是英國的哈代。

這本書主要講了:苔絲的父親聽說自己是古代貴族的後裔,便要女兒去一個自稱是德伯後裔的富老太婆家攀親。苔絲到了那兒卻被老太婆的兒子亞歷克糟蹋了。苔絲在牛奶場做工時與安奇爾相愛。當他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安奇爾卻沒有原諒他而是拋下她前往巴西發展。苔絲家裏陷入窘境,丈夫沓無音訊,絕望中的她只能被迫和亞歷克同居。安奇爾回國來找妻子。但苔絲覺得沒有臉面重回丈夫的懷抱,只好殺死了亞力克。與丈夫一起度過了幸福的五天後,苔絲被捕了

當苔絲還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女孩時,亞歷克就把她的一生的幸福給毀了,而亞歷克卻理由充分的說他這樣做是因爲他愛苔絲,難道這樣也是愛的方法那?他這樣的方法只能找來世人的指責、痛恨、羞罵,永遠都得不到世人們的認可和祝福。而苔絲呢?她對亞歷克只有恨,絕對沒有一絲的愛,牽掛,更不要說是憐憫了。安奇爾是一個既溫柔又體貼的男人,他不會用花言巧語騙取苔絲的愛,更不會用那種下流的方式得到苔絲。他用自己那持之以恆的精神與愛在一點一點的融化着苔絲的心,並一天一天的用自己的行動感動着苔絲最終獲得了苔絲的心。這就是兩個人品質的對比,行爲的對比,也是結果的對比。苔絲因爲被對亞歷克的恨衝昏了頭腦,蒙撇了雙眼,最終在對亞歷克的恨和在對安奇爾的愛的兩種情緒的交織下殺了亞歷克。當他與丈夫安奇爾度過了幸福、快樂、浪漫的五天後便被捕了。在監獄中,她想來想去自己的一生太悲涼了以至使她無法去面對,只好自殺了

苔絲帶着遺憾和對丈夫安奇爾的祝福離開了人世。在愛與恨中作出了選擇,也付出了代價和失去了幸福。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4

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讀完《德伯家的苔絲》,不由得掩卷嘆息,是誰讓這位美麗淳樸的姑娘走上了不歸路,兩位男人的愛卻得到了恨的結局,命運如此地捉弄人,又如此地悲愴,我們爲苔絲掬上一把同情淚,低頭沉思,悲劇的背後是什麼?

善良質樸的尤物苔絲出身在貧寒的家庭,父母一心想讓她攀高枝,結果卻把她推進了火坑。遭遇花花公子亞雷,他貪圖她的美貌,伺機佔有了她。苔絲不得不背井離鄉,過上隱姓埋名的生活。在打工的牛奶廠,“風光流轉,由平淡變成了絢爛”,苔絲與牧師的兒子克萊日久生情,私定終身。

書中描寫苔絲與克萊的愛情的段落,任何人讀到都會心動不已:“她看他的全身,到處都是十全的男性美。他的靈魂就是聖徒的靈魂,他的智慧是先知的智慧。她既是愛他,而她這種愛本身就是一種智慧……而他愛她,在她看來,則是一種憐憫,因此她就傾心相委,披肝瀝膽。”自卑的苔絲起初不敢接受克萊的愛情,儘管她也深深地愛上了他。那些疑慮、恐懼、鬱悶、煩惱、羞恥常常盤踞在她的心頭,揮之不去。但兩人的真心相愛,又令苔絲把往事忘記,雖處在愛戀中,但那些陰影蠢蠢思動,不能消除。

克萊知道苔絲很愛他,“但是那時候,他還不知道,她對他的愛,究竟有多深,有多專,有多柔順;不知道她都怎樣能爲他忍痛受苦,爲他赴湯蹈火,她都怎樣矢志靡它,至死不渝。”每每讀到這裏,都會心痛柔美的苔絲,她的愛情堅貞不渝,可之後她是遭了多大的罪,受了多少苦,是有多絕望,是有多悽苦……。

結婚當晚,苔絲鼓起勇氣向克萊坦承過去,克萊無法接受事實,一走了之,令苔絲重新跌回深淵。純真的愛情敵不過世俗的觀念,在克萊看來,貞操是原則性的問題,一切都不一樣了,他無法在得知真相後再度去愛苔絲,留下她獨自去面對一切。

堅強的苔絲不得不再次出去謀生,又苦又累的活兒沒能把她壓倒,她一直苦苦地等着克萊回來。可苔絲竟然碰上了亞雷,他搖身一變,成爲了宗教的傳道人。再次的相遇激起了亞雷心中的慾火,他糾纏着苔絲,她無從躲避。面對着父親的離世,房屋被易主,看到母親和弟妹們居無住所,生活困難,倔強的苔絲低下了頭,重新回到亞雷的身邊,成爲他的情人。

苔絲是位善良、能幹、正直、剛強、美好的姑娘,她的光芒將她身邊的兩位男人照得原形畢露。亞雷本着玩弄女人的態度出現,一度洗心革面,狂熱愛上了宗教。但本性難移,依然不改花心本色,在苔絲最危難時乘機而入,佔有了她。而克萊,本可以救苔絲於深淵中,但因着他的自私、狹隘以及不夠堅定的愛,使得悲劇發生。

當他發現自己真的可以完全原諒苔絲時,卻得知苔絲已經重新回到了亞雷的懷抱中。克萊的出現,無疑加速了亞雷的死亡,苔絲壓抑許久的感情一觸即發,她親手殺死了亞雷,也爲自己的生命畫上了句號。悲劇的背後滿是淚水,滿是憐憫,滿是痛惜,滿是無奈。如果亞雷被宗教所感悟,走上正義的路,幫助苔絲走出困境,或許會贏得苔絲真正的愛;如果克萊對苔絲的愛始終不移,他內心包容,原諒過往(其實這不是苔絲的錯,卻都由苔絲承擔了一切的後果),苔絲可以和他過上相互愛戀的生活,美滿幸福;如果苔絲的父母不被困苦所迫,勇敢面對,或許不會讓苔絲早早地走出家門,跌入痛苦的泥潭……如果,如果,生活沒有如果,現實就是如此,鮮血淋淋,滿目傷痕,但仍有美好,仍有希望。

故事儘管悲壯不已,但在結局時卻有一絲暖意。苔絲在與克萊最後相處的時間裏,仍不忘記將自己的妹妹麗莎交託給克萊,希望他和她可以在一起幸福地生活。克萊和麗莎同行在山上,當他們從山頂往監獄處看去,苔絲的生命結束了。“那兩位無言注視的人,好像祈禱似的,把身子低俯到地上,一動不動地停了許久;同時黑旗仍舊默默地招展。他們剛一有了氣力,就站了起來,又手拉手往前走去。”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5

《德伯家的苔絲》是一本很好看的小說,它的作者是英國的著名作家哈代。看過之後,這部作品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面對父親沉浸與過去的輝煌家族中,面對兄弟姐妹期盼的目光,面對家中唯一的老馬死在自己手中的場景,苔絲違背自己不想嫁給富人的原則,開始了她不願意過的生活,走上了一條足以毀滅她人生的道路。

純潔的苔絲像一個無助的小鹿,受到了邪惡的亞雷的侵害,她得到的是人們的冷嘲熱諷,承受着別人的鄙視和侮辱。但是,她無時無刻不在渴望着愛情,所以,在安其爾的愛情攻勢下,苔絲總是不敢承認自己的過去,這意味着,她在一點一點地靠近她的悲劇。

當時的英國正處於一個充滿變化和動盪的時期。苔絲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作爲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者,雖然她美麗、善良、聰明,但是在生活的壓力下,她看起來還是那麼的渺小。

“思想開明”的克萊爾與苔絲之間的感情脆弱不堪,他用根深蒂固的傳統貞操觀念來看待一個女人是否貞潔,不把苔絲的無辜放在眼裏,親手將她推入了絕望的境地。當時社會的道德偏見,讓苔絲再一次成爲資產階級倫理道德的犧牲品。

從一開始,苔絲的美就不是張揚的,她有一雙清澈泛天真的眼睛,卻總是流露出堅定、淡漠的神情。苔絲是勇敢的,在男權時代,敢於談論自尊,在行刑場上的最後一刻,她的冷靜嚇退了所有的人,但面對現實,她無法逃脫命運的道德枷鎖,這是一個純潔女人的悲劇。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6

苔絲,這個會讓人心口發疼的名字已經深深刻在文學的里程碑上,她美麗、善良、純樸、勤勞、容忍,但是在這出命運的悲劇裏,她的堅強和自尊最爲奪目。在男權中心的社會裏,她是弱者;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她是底層;在不可控制的命運中,她成了玩偶。

爲了窮困的家庭,苔絲放下自尊,去富有的"本家"德伯家幫工,卻沒料到這正是她厄運的開端,那位自以爲是的花花公子亞雷毀了她的一生。在那個分外注重道德的時代,失貞的女子揹負的壓力是現代人所不能理解的,跨不過自己心裏的坎,還得忍受旁人的指點和唾棄。亞雷是苔絲命運悲劇的直接導火線,美麗的弱女子淪爲富家少爺的附屬品,這反映了當時社會可悲的現實,等級和財富的差異卻讓這扭曲的現實成了理所當然。作爲底層的勞動者,她必須要忍受殘酷的剝削和壓迫,這不僅僅是苔絲個人的悲劇,更是當時社會的整個農民階級的悲劇,在繁華的維多利亞時代,資本主義侵襲到農村並毒化了社會氣氛。之後孩子的夭折又給苔絲多添了一筆傷痛,如花的年紀,就嘗過了如此的苦澀和難堪,這種悲慘的境況,是命運的無端捉弄,還是這個社會的逼迫?

經歷了那麼多坎坷,遠離家園來到牧場,找到新工作的苔絲以爲生活開始慢慢眷顧她了,這裏有着唱歌跳舞的少女,白色的長裙,五顏六色的鮮花,沒有了"拿含着惡意的眼光看她"的人,一切都是嶄新的,牧師的兒子——安璣與她相戀了,甚至決定與她結婚,她是那麼快樂,對未來也有了期待,她的希望和日光一樣耀眼,驅散了往常的陰霾。但是未知的命運就是擅長捉弄人,它熱衷於把人捧上天堂,然後再給予重重的一擊。

安璣似乎是一個不錯的男子,他是知識分子,受過現代哲學思想的教育,把求知的自由看得比物質重要,有着先進獨立的思想,同時也是一名宗教的反叛者,蔑視社會的習俗禮法,他對苔絲又是如此深情。但是剝去面紗,他卻成爲苔絲悲劇人生的重要原因,因爲他雖然有着新思想但是卻無法諒解心愛的人的過去,想要衝破舊秩序舊觀念,卻把自己陷在僞道德的泥潭裏。當苔絲這個善良的女子,坦白自己的過往和不堪時,他沒有選擇包容而是開始叱罵和逃避,在他不斷地徘徊走動的時候,他的軟弱和虛僞就徹底暴露了,不留情面地斥責苔絲是一個不懂事的鄉下女人,可見安璣骨子裏還是習俗成見的奴隸。在惡棍面前,苔絲可以直接反抗,但是面對僞善的君子,她卻盲目地敞開了心扉,最後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被深深刺傷,鮮血淋漓,最終也無法復原。

毫無疑問,苔絲又一次成了命運的犧牲品。拋下她遠走的安璣讓她的生活陷入了絕境,希望徹底破滅。無奈的她回到改惡從善的亞雷身邊,成了籠裏的金絲鳥。如果一切如此發展下去,她的一生或許也不算最糟糕,但是命運的爪子又開始發癢,又想要捉弄人了。安璣在歷經人事變遷之後,諒解了苔絲的苦衷,看清了自己的感情,於是他回來了。但是正如《半生緣》中的一句經典臺詞所說:"一切都回不去了"。苔絲冷漠地拒絕自己所愛的人之後,她的內心煎熬到了極點,命運的嘲弄徹底讓她崩潰了。終於,她親手殺了那個讓她的人生走上悲劇軌道並一路黑暗下去的罪魁禍首——亞雷。這是她最爲動人的時刻,也是最讓人心疼的時刻。一個弱者,歷經那麼多年,吃盡生活的苦,一次次陷入絕望,現在她終於爲自己的不公平奮起了,總算爲自己討了個公道。但是讓人心疼的是,命運把她逼到了絕境,報復成功的同時也徹底毀滅了自己。

苔絲和安璣的逃亡並沒能持續多久,悲劇的人生總要有個盡頭的,或近或遠。在荒原之上,初醒的苔絲總算解脫了,她不用再承受命運無情的玩弄,或許那短短的一覺是她這輩子最安逸的時光,沒有心理負擔,沒有道德的束縛,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鮮活的人。苔絲的美麗在她拼盡所有之後戛然而止,她的堅強和自尊是她活下去的支撐,揮霍完畢,也就無所眷戀了。

《苔絲》是一部偉大的命運悲劇,悲劇就是把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苔絲的真和善在僞和惡的打擊中轟然倒塌。這是命運的必然走向,同時也是這個社會壓迫的結果。哈代通過傑出的景物描寫、心理描寫和結構安排,使這部小說充分體現了他悲觀的宿命論,全篇是一場美好人生步步破碎的悲壯景觀。

苔絲就仿似純潔無暇的曇花,乾淨透明,而命運醞釀了最濃的黑夜,她就在此中毅然綻放,無可挽回地凋謝。惋惜哀嘆終究留不住那種美好,苔絲這個動人豐滿的女子就這樣深深地烙印在了心底,每每品味,就會有刺痛以及欽佩。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7

這本書,是對醜惡的男人的一種無情的鞭撻。德北,苔絲的父親,是一個用酒精把自己置於幻想之中的無能之輩,夢想着上天會將幸福的甘霖降到他的頭上,他永遠不會去考慮也永遠不可能理解人生存的意義;德伯,一個不知廉恥、卑鄙下流的無賴,可以說,是他一手導演了苔絲的悲劇,他對苔絲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滿足自己那骯髒的肉體的慾望,苔絲殺死了他,但實實在在的說,是他殺死了苔絲;安璣,一個道貌岸然、心胸狹窄的小人,自命清高,但從來不敢直面自己那虛僞的靈魂,在苔絲的悲劇中,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幫兇,在這部書裏,他大概是一個最卑微的主人公了;可憐的克萊先生,他無助的道教,從來沒有挽救過任何一個靈魂,甚至包括他的三個兒子......

我不瞭解當時的英國社會,因此我無權評說社會制度如何地左右着下層社會人民的命運,但從小說中我仍然看到了當時的社會習俗。美麗善良、勤勞堅強的苔絲沒有屈服於多舛的命運,她沒有因人們鄙視的目光而頹萎,也沒有因農場主的睚眥必報而退縮,她在世俗的人們的指指點點中勇敢地站了起來,卻又在世俗的克萊面前無助地倒下去,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劇啊。

寫到這裏,我想到了餘華的《活着》。作者在本書的序言中這樣總結:“就是這篇《活着》,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作者的這一段表白從作品的主人公福貴的話裏也能表現出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掙這個掙那個,掙來掙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在這裏,活着已經遠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偉大意義了,而僅在於它對生命和生活的依戀。在我看來,《活着》的意義已經超出了“人爲什麼而活着”這樣一個範疇,它和《德伯家的苔絲》一樣,實實在在是在謳歌和讚美一種生命。

對於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是“不識廬山”,我也無意去探其真實面目,能夠無愧於做一個人,我也就心滿意足了:何其難也?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8

在鳥兒甜蜜歌唱的地方也會有毒蛇發出嘶嘶的聲音。當大自然的女兒踏入文明的社會後卻要面對殘酷的生活環境。涉足未深的少女就這樣走進了被命運捉弄的漩渦,那樣不經意之間,苔絲,德伯家的苔絲就這樣丟失了少女的貞操,是誰的錯,堅信自己是大家族的德伯沉浸在伯爵的夢想中,是貧窮讓他們將所有的人都看作了自己的救世主,輕易相信了冒牌的同姓伯爵亞雷·德伯維爾,也就是這條隱藏的毒蛇侵蝕了苔絲,讓她走上了一條綿延崎嶇的道路,一條孤獨又無助的道路。風雨飄搖過後,太陽不再吝嗇對苔絲的眷顧,在擠奶場結識了自己真正的愛人安其爾,可是新婚的夜晚,當苔絲在壁爐前吐出這段悲慘的回憶時,愛人走了,只留下了一個背影,讓人心碎,明明相愛,可是僅僅因爲那可笑的貞潔,這對愛人就此分道揚鑣,即使最後回頭,可得到的又是什麼呢。

請求的原諒沒有回覆,家庭的負擔讓她身不由己,不知覺中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人身邊。即使是作爲傳道者出現,那又怎樣,最終的結局也是給傷害的人又加上了一道傷口,一道致命的傷口。是太多的愛讓人喪失了理智,面對失而復回的愛人,讓深愛着苔絲如何能夠保持理智,面對傷害自己又再次欺騙自己的無恥之徒,這把被仇恨掩蓋的愛情之火,怎可不燎原。爲愛而拔出的利刃插入惡棍的心臟,結束了這悲慘的束縛,寧願得到一時的幸福,勝過永遠不會停止的悲痛。苔絲最終做出了最大的犧牲,逃生的那段時光相信會是她最幸福的時光,只是和所愛的人牽手,只有無私的愛,別無所想,也別無所求。只求永遠相互依偎,簡簡單單就好。在風神廟外,追捕苔絲的警察卻如鬼魅般隨着早晨的陽光出現了,就這樣,單純又不幸的苔絲徹底從不公平的命運中解脫了。

人們所謂的正義終於勝利了,上帝主宰的命運終於結束了對苔絲的戲弄。也許只有自己真正的努力纔可以將自己從不幸中擺脫,如果自己都不去尋找出口,怎會走出這黑暗的漩渦,如果可以,放手一搏吧,也許得到的會比以前會更多,更好……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9

英國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和詩人托馬斯·哈代是一位跨世紀的文學巨匠,其地位是舉世公認的。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絲》,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

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純樸美麗的農村故娘苔絲來到貴族德伯維爾家當女傭,被惡棍少爺亞雷克誘騙失身懷孕,因而受到鄰里的恥笑和指責,從此開始陷入痛苦的深淵。後來苔絲遇到了出身富裕牧師家庭的克萊爾,兩人真心相愛。新婚之夜苔絲將自己過去的悲慘遭遇告訴了克萊爾,沒想到換來的卻是克萊爾的無情離去。苔絲吃盡了難以想象的各種苦頭,卻沒有得到克萊爾的原諒和任何消息。爲潦困的生活所迫,絕望中的苔絲再次落入亞雷克手中。此後醒悟了的克萊爾重新找到了苔絲,苔絲追悔莫及。爲了與心上的愛人克萊爾生活在一起,苔絲殺死了毀掉自己一生的亞雷克。幾天後苔絲被捕,以殺人罪被判處絞刑,克萊爾則遵照苔絲的遺願,帶着她的妹妹麗莎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我讀過的外國小說中,《苔絲》大概是最具詩化最吸引人的作品了。作者對19世紀英國西南部農村自然景色的優美描述,字裏行間無不浸透着濃郁的詩情畫意。尤其是他採用了詩歌的藝術手法,將自然界的優美景色與人物的細膩感情結合起來描寫:通過自然景色來揭示人的心境,又通過人的心境來使自然景象充滿人的情感,這種巧妙的結合產生出詩的意境,因而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使人讀來真覺得是一種愜意的享受。

小說中哈代以生動的筆觸,深摯的情感塑造出了一個善良美麗的少女苔絲:宛若“一個清新、純潔的大自然的女兒”,“在氣質和體貌兩方面都表現出一種尊貴的端莊,儼然是個皇后”,“她周身洋溢着詩意,一舉一動都是詩,把詩人只在紙上寫寫的詩,活生生地顯現出來了”。雖然苔絲是個失貞的女人,甚至最後淪爲了殺人犯,但作者還是大膽地摒棄了世俗的觀念,讚揚她爲“一個純潔的女人”,“遠遠勝過別的處女的清新”。

苔絲是個悲劇式的人物,究竟誰應當爲這一悲劇負責呢?恐怕許多讀者都會認爲,罪魁禍首是惡棍少爺亞雷克。而在我看來,導致這一悲劇起因的固然是亞雷克,但導致悲劇結局的還有苔絲名義上的丈夫克萊爾。亞雷克只是赤裸裸的剝奪了苔絲的貞潔,從肉體上揭開了悲劇的序幕;克萊爾卻在新婚之夜拋棄了苔絲,從精神上導致了悲劇的發展,並最終使這場悲劇落下了幃幕。倘若克萊爾沒有拋棄苔絲,沒有披着那層虛僞的道德面紗,也就不會有這場悲劇的發展與結局。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20

《德伯家的苔絲》是哈代著稱於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小說描述了一位純潔姑娘的不幸命運。主人公苔絲是一位美麗的農家少女,因受東家少爺誘迫而失身懷孕。從此,這一恥辱的事實剝奪了她接受真正愛情的權利,致使新婚之夜遭丈夫遺棄。後來,萬般無奈之中,她重回了少爺的懷抱,不料,就在這時她那有名無實的丈夫拖着病驅千里歸來,苦苦尋覓。苔絲爲了自己真正的愛,毅然殺死同居的少爺,在與丈夫短暫歡聚後,走上了絞刑臺。

父親德伯的愚昧無知,對於金錢的貪婪推使苔絲跌下了社會的的深淵;而亞雷的邪惡無恥則將苔絲少女的所有美好夢想化爲灰燼,促使她遇上了改變她人生的第三件事——與安璣·克萊相愛。而正是這個安璣·克萊,這個有着天使之名的懦弱男人——最終造成了苔絲的悲劇。有人會說安璣·克萊纔是真正該批判的人,但是無疑他生活在那個時代,他需要時間來釋放自己,不可忽視的是,安璣·克萊是愛苔絲的,至少那愛是真的,而不是像亞雷一樣,只有欲,把苔絲當做自己的玩偶。所以我認爲苔絲的悲劇應該是當時的時代所釀成的,或許在現代社會也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不過對於像苔絲一樣的人來說,生存的機會就多了。合上書,我想鞭撻當時的社會,指責亞雷的無恥行徑,藐視安璣的懦弱,同情苔絲的悲慘遭遇。

第一位小作者從這個悲劇的故事中認識到了每個人物的不足,第三位作者也是如此,表達了對當時那個社會的不滿。第二位作者雖然也表達了對於悲劇的惋惜以及對於其中人物的痛恨,但是卻寫出了苔絲與自己朋友之間友誼的真實。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21

《苔絲》被稱爲英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瑰寶,出版於十九世紀末,作者是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個聳立在維多利亞時代和新時代交界線上的憂鬱形象”——托馬斯。哈代。

《苔絲》寫的是社會把一個純潔、質樸、正直、刻苦、聰明、美麗的農村姑娘逼得走投無路,終於殺人而被判絞刑的故事。這是一個悲劇,它無情地批判了社會現實,也從一個側面揭露了英國上流社會的腐朽墮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苔絲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姑娘,但作爲女人,她擁有迷人的外表。漂亮的臉蛋,和恰到好處的身材。哈代給這個人物以重墨描繪,那就是着重寫了她的外在形象。這個形象年輕美貌,天真活潑。給我映象最深的是她性感的嘴脣,和她脣上的曲線。粉嫩嬌豔,如花沾露的脣,再加之細緻分明,乖巧柔美的線條,在顧盼流轉間,不動人也難。就是這樣一位年輕美麗質樸的姑娘,她善良純真的天性卻被狠毒自私的上流社會的一位青年貴族亞力克利用欺騙,始終不能擺脫亞力克的陰影,而走向黑暗的深淵。她無力擺脫這種悲慘命運,只能用極端扭曲的方式對加在她身上的壓迫進行反抗。可是這反抗又有什麼用呢?只不過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瞬間就會消失,被人們所遺忘,完全不可能動搖整個冷酷殘忍的社會。所以說,只靠個人力量的反抗,根本不起作用。這也是人性乃至社會的悲哀。

當她好不容易逃離亞力克的魔掌,隨後去農場工作,並遇見了自己今後所愛的人——克萊爾,克萊爾欣賞苔絲的純真可愛,在工作中交流頻繁,感情不斷升溫,最後墜入愛河並義無反顧地結婚了。就在幸福快要來臨時,因爲苔絲的對過去不堪往事的吐露,導致兩人從幸福的高空一下子跌入了現實的谷底。克萊爾因爲接受不了這一事實,毅然離開苔絲,遠走他鄉,無情地拋棄了可憐的苔絲。就是這樣一位遭到命運戲弄的可憐人兒,想要與愛的人在一起幸福生活,就連這樣一個簡單平凡的願望也沒法實現,最終走投無路,惶惶不可終日,再加上亞力克的騷擾,她萬念俱灰,對生活完全失去了希望,而動了殺念,殺死了侮辱她的,一直讓她痛不欲生的亞力克。在殺死了亞力克之後,苔絲並沒有爲此後悔難過,而是一下次輕鬆了,因爲死對於她來說是一種解脫,她終於自由了。她以死來證明自己對愛情的忠誠,來成全自己和克萊爾純潔美好的愛情而沒有遺憾。亞力克也爲當初拋棄苔絲而感到後悔,帶着巨大的悲痛與歉疚歸來,並與即將被處死的苔絲度過了她生命最後五天快樂的時光。但是他失去了一個深愛她的人,一個把他當做生命一部分的人,一個可以爲了他去死的人。可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因爲他的自私和所謂的虛僞道德的約束,而使苔絲陷入悲慘的境地。對於苔絲來講,克萊爾是她的希望,是她一切快樂的源泉,她爲認識他而感到幸福,可是克萊爾把她最後一點希望也給抹滅了,即使後來克萊爾請求苔絲的原諒,以及在苔絲死後懷念追憶她,也無濟於事。可以說,克萊爾也間接促成苔絲的死亡,但是直接促使她走向死亡的還是這個社會,是社會的悲劇。其實社會中像苔絲這樣的可憐人很多,他們雖然身份卑微,但他們作爲獨立的人格,不應該被社會歧視拋棄,而是應該爲他們提供一個可以傾訴的平臺。這樣纔不會出現如此多的悲劇。

如果說卡門的美在於野性叛逆,簡愛的美在於倔強頑強,那麼苔絲的美一定在於純淨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而會被烏雲遮住,可是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淨透明的依然是藍天。雖然小說女主人公身份低賤,遭受了無恥之徒的玩弄和侮辱,歷經重重磨難,最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但我們依然讚美苔絲不屈服於命運,敢於和不公平命運做鬥爭以及爲愛奉獻的精神,她單純善良的形象將永遠留在我心中,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