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十二歲的旅程》的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十二歲的旅程》的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十二歲的旅程》的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十二歲的旅程》的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十二歲的旅程》的讀後感 篇1

我喜歡讀一本書,它的名字是《十二歲的旅程》。它是五年級時媽媽給我買的許多書中的一本,或許是媽媽爲了讓我能在即將到來的十二歲有更多的體驗吧!

這本書講的是12歲的女孩阿梅,在美國出生。六年級的暑假,她本想在海灘上與朋友度過,卻被牽扯進一件神祕的事-----她要陪奶奶尋找失蹤多年的爺爺。她隨同奶奶來到從未謀面的故鄉,面對故鄉半生不熟的語言,迥異的文化習慣,她靠自己的努力,調查有了結果,得到了一封帶不走的信。

一開始,我只是喜歡上了這本書的故事情節。或許這是一個同齡人的故事,讓我好奇,我的同齡人能做些什麼呢?

隨着情節的推進,我漸漸喜歡上這本書裏傳遞的自立品質。阿梅的父母不在身邊,她一邊照顧奶奶,一邊調查爺爺的失蹤事件。所有的困難都要自己面對,所有的問題都要自己思考。這樣自立生活的鍛鍊,讓阿梅迅速得到成長。我想到我的自立,我可以自己去上課、自己回家成了家常便飯,也可以獨自幫父母買菜,更是掌握了重要的生活技能:燒飯。我曾以爲,我是一個能夠自立的人,但看到這本書,如果讓我像阿梅一樣,面對陌生的環境,還能處處應付自如,怕還是會畏難吧。阿梅通過了生活的考驗,那我呢?是不是也該讓自己成長,真正自立起來?

我還喜歡這本書裏貫穿着的永不放棄的精神。阿梅費勁了心思,耗盡了力氣,克服了重重困難,堅持到了最後。期間,她也會想到放棄,她也會迷惑爲何要堅持,但奶奶的執着讓她不得不繼續下去。最後,她雖沒有找到失蹤的爺爺,但尋找還是有了突破,得到了一封帶不走的信阿梅的堅持和堅定讓我感動,這也映照了以前的我,並不太感有自己的想法。往往在一道題上,因爲自己的答案與衆不同而不敢吭聲。我想,阿梅的做法,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在以後的學習生涯裏,我一定要堅持己見,少受別人的干擾,潛心自己的學習。

《十二歲的旅程》,講的是同齡人的故事,也爲我的十二歲指明方向。我慶幸,在我五年級時看到了這本書,我喜歡,這本能陪伴我成長的書,它將在我的人生旅程中畫上厚重的一筆。

《十二歲的旅程》的讀後感 篇2

前幾天,我讀完了一本叫《十二歲的旅程》的書,作者是——賴清河一位兒童作家。

這本書是我和媽媽在寒假裏買的。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十二歲的旅程》,十二歲會有怎樣的旅程呢?開心,幸福,悲傷,強烈的好奇心使我買下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名叫米婭。

在美國出生和長大的她,從沒去過自己的故鄉。十二歲這年的暑假,她本想和朋友一起在海邊度過,不料卻要遵從爸爸媽媽的意見,陪奶奶回故鄉,尋找多年來爺爺的祕密。一開始,米婭並不喜歡自己的故鄉,也不習慣故鄉的生活。隨着越來越多的瞭解和接觸,慢慢地,米婭不討厭故鄉了,而且還交了一個新朋友——阿雯,這個古靈精怪、喜歡研究青蛙的女孩,總能給米婭帶來驚喜和歡笑。大人平時忙的焦頭爛額,米婭只能靠自己。終於,調查有了進展,一切線索都指向了一封帶不走的信。也正是因爲這封信,讓米婭深深的感受到了愛。

讀完書中的米婭,再看看現在的我,今年也十二歲,和米婭一樣大。但我對生活還處在一個懵懂無知的階段,而米婭卻已學會獨立、感恩和愛,相比米婭,我做的完全不夠。每天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卻還像爸爸媽媽要這要那。我應該向米婭學習,學習獨立和勇敢。

《十二歲的旅程》的讀後感 篇3

我十分喜歡讀書。這一週,我又閱讀了一本新書,書名叫《十二歲的旅程》,它是今年媽媽給我買的許多書中的一本,或許是媽媽想給我的十二歲更多體驗吧!

這本書講述的是12歲女孩米婭,在美國出生,但她卻又另一個身份——阿梅。在六年級的暑假,她本想和朋友在海灘相聚,卻不得不和奶奶飛越大半地球,回到爸媽口中的故鄉——越南,去尋找奶奶執着地等待了幾十年的爺爺,面對半生不熟的語言,不同的生活習慣,阿梅只好靠自己的努力。終於,調查有了進展,漸漸地指向了最後的玄機——一封信。

隨着情節推動,我漸漸地喜歡上了阿梅永不放棄的精神和自立品質。她克服種種困難,一邊照顧奶奶,一邊調查爺爺的失蹤事件,所有的困難都得自己面對,所有的問題都需自己思考。期間,她也會想到放棄,但奶奶執着的精神鼓勵着她。最終,雖然沒有找到爺爺,但我覺得阿梅獲得了毅力與恆心,以及好朋友——阿雯。如果我的處境像阿梅一樣,那會怎麼樣呢?我能不能也這麼不畏艱難的自強自立呢?不過,阿梅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我一定以她爲榜樣去努力。

《十二歲的旅程》,講述了一個非常動人且激勵的故事,也爲我的十二歲指明瞭方向,我喜歡這本能伴我成長的書,它將在我的人生畫上厚重的一筆。

《十二歲的旅程》的讀後感 篇4

看書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我們總是把時間浪費在一些無用途的事上,有那時間,不如多讀點書,漲點知識呢。在一次讀書彙報會上,一位同學提到了《十二歲的旅程》這本書。我猛然回憶起我有買過這本書,在我的尋找下,我終於在箱子底下找到了它。

十二歲,十二歲,我默唸着這個離我慢慢遠去的年紀。十二歲,會有什麼旅程呢?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翻開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女孩米婭,她伶牙俐齒,而長大後她又有另一個名字阿梅。這個名字與她未曾謀面的故鄉有關。因爲家長的要求,她前往越南,陪她的奶奶去尋找隱藏多年的、關於爺爺的祕密。米婭在上飛機的時候,心情是牴觸的。她不想去越南,明明在這個暑假,她可以和朋友在海灘上游玩,憑什麼就要前往一個對她來說完全陌生的國度呢?荒唐、反感等許許多多的詞語出現在她的腦海中。

經過了一段時間,米婭慢慢適應了這個國家。大人們天天忙得焦頭爛額,米婭意識到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問題。於是她和她的朋友阿雯開始探索。終於,她們發現一切的線索都指向這封帶不走的信。爲何帶不走?這又設下懸疑。

原來,這封信是當年爺爺在牆上用簡易工具刻下的一句話細數每一滴雨都想念你。合上書,細細品味這本書帶來的愛的旅程。奶奶是一位車速過30邁就暈車的人,而她這次卻坐上飛機,飛越了半個地球尋找爺爺。細數每一滴雨都想念你,就象徵着爺爺對奶奶的思念和愛,也就這麼幾個字,戳中了我的淚點。這本書帶給我的東西有很多,有對愛的認識,有對友情的認識,也有對越南這個國家的新認識。其實生活會有許多的挫折和磨難,只有經過這麼多的艱辛,纔會從中體會到生活的魅力。

爲什麼米婭在小說結尾會願意留在越南?可能是越南的樸素風格吸引了她,也可能是在美國的朋友使她厭惡值得深思。

《十二歲的旅程》的讀後感 篇5

尋找自己的根,那是每一個人喜怒哀樂的大舞臺。尋找祖輩們的愛情,那裏有兒孫們幸福的港灣。——題記

窗外下着淅淅瀝瀝的小雨,我輕輕地合上《十二歲的旅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書中小女孩跨越大洋不遠千里回到故鄉,在半生不熟的語言、迥異的文化和行事詭異的大人間尋找自己心靈的故土……

“啪嗒”,一滴雨珠敲打在窗戶上發出清脆的響聲,勾回了我沉浸在故事中的思緒。小水滴不也是如此嗎?水蒸汽離開河流的懷抱來到天上,在雲彩中孕育長大成爲水珠,然後從萬米高空落下,爭相返回河流母親的懷抱。儘管有的像這樣落在了窗臺屋頂,但順着窗沿屋檐,它們克服千難、歷經萬險最終找到了自己的歸處。

是呢,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記得有人說過:人的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

我家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爸爸、媽媽和我三個人住在一幢小小的房子裏。我總是第一個回到家裏。每天放學我都會回到那個小房子裏,在客廳攤開作業,這時候媽媽會拎着菜回來,然後直奔廚房。等到作業寫完,廚房傳來菜香,鎖孔轉動的聲音也總是準時響起——爸爸回來了。又一次我問爸爸:“你爲什麼總是能在飯做好的時候出現呢?”“因爲我看到家裏飄出的飯香了呀。”“可是香味不是聞出來的嗎,你怎麼說看見?”爸爸只是呵呵地笑着,我也就哈哈地跟着笑了。那時候我只知道家裏是上完學上完班後休息的地方,那裏有美味佳餚,有歡聲笑語。

奶奶家

從我記事起每個週日爸爸都會開車帶我們去奶奶家。奶奶家在鄉下,聽哥哥說他小時候周圍還是一望無際的田野,後來電線杆立起來了、公路造起來了,小區式的房屋在公路的對面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儘管如此,奶奶家依然是我的週末度假勝地。那裏有我的表哥和表姐。他倆從小在奶奶家長大,表哥更是對那片村子和綠色瞭如指掌。從田埂下面小洞裏的螃蟹、玉米稈上的.蚱蜢到大葉子底下地裏的番薯,每次他都能讓我捧腹大笑或者哇哇大叫。後來姐姐一家也搬去了蕭山,奶奶家只剩下哥哥一個小孩了。我問哥哥:“哥,奶奶家沒有空調你晚上睡覺不熱嗎?”“不會啊,打開窗戶風吹進來還有青草的香氣呢!”“青草的香氣?”“就是奶奶家的味道呀!”後來,每個週末我們都依然會回來,另外還多了一個“拜訪者”——姐姐。

國家

稍大一點後,爸媽開始趁着寒暑假帶我出國玩。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都是些美麗的地方。但我卻總覺得這些地方少了點什麼。媽媽曾半開玩笑地問我,我們在這裏買個房子住下好不好,我毫不猶豫地搖着頭。雖然白天玩得很開心,但一到晚上躺在賓館的牀上,我就會想起那個溫馨的小窩和那個在中國某個角落的有個神奇哥哥的奇妙鄉間田園,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有着我深深地思念。

阿梅的奶奶說: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暖的岸。鄉間的小雨已經停歇,涼風習習,但我卻感受到了溫暖還有風中夾帶的青草的香味。哥哥告訴我,那是歸屬感。

《十二歲的旅程》的讀後感 篇6

假期裏,我讀了好多書,可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十二歲的旅程》。媽媽剛給我買回家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充滿了好奇心,想快點看看一個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小姑娘,到底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旅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12歲小女孩阿梅,她出生在美國,在六年級假期裏本想和朋友一起在海邊度過,但卻被一件神祕的事情扯住了。囉嗦偵探說爺爺還活着,於是阿梅和奶奶來到了從未謀面的故鄉越南,面對半生不熟的語言,她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尋找,爸爸媽媽不在身邊,阿梅不僅要調查爺爺在哪兒,還要照顧奶奶,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自己去思考去面對,中途她也有想放棄,不過看到奶奶她就又堅持了下來。我很喜歡阿梅這種不向困難低頭的堅強性格。

雖然阿梅經過了重重困難但還是沒有找到爺爺。雖然這次沒有找到爺爺,但更重要的是讓阿梅學會了獨立,得到了成長,我想如果我是阿梅,我會不會早放棄了呢?

《十二歲的旅程》,讓我學會了遇到困難時要像阿梅一樣獨立去面對,不畏艱難,自強自立。同時這本書也爲我即將到來的十二歲指明瞭方向。我喜歡這本能陪我成長的書。

《十二歲的旅程》的讀後感 篇7

讀其文必先了解其人。

《十二歲的旅程》作者是賴清河,越裔美國人,兒童文學作家。幼年的坎坷經歷與融入異國文化的艱難過程,讓她的文字充滿了深邃的內涵。充沛的感情並且耐人尋味。其詩體長篇小說《十歲那年》以優美的語言和獨特的寫作角度獲得2012年,紐伯瑞兒童文學銀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金獎,在中國出版後獲得了兒童文學評論,界與學校老師,小讀者的一致好評。

十二歲的女孩米婭林,伶牙俐齒,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她卻有着另一個奇妙的身份一一阿梅,這個名字將它與從未謀面的故鄉緊緊聯繫在一起,這個時間她本打算在美麗的海灘和朋友一起歡聚,卻不得不陪奶奶飛越幾千公里,回到爸媽口中的故鄉去尋找一個重要的祕密,是什麼讓奶奶執着了幾十年,面對故鄉半生不熟的語言。文化習慣和行事詭祕的大人阿梅焦頭爛額,哭笑不得,而她只能靠着自己,終於調查有了新的進度,一切線索漸漸指向最後的玄機一一封帶不走的信。等待阿梅的是一段令人震驚的往事……

《十二歲的旅程》的讀後感 篇8

寒假裏,我閱讀了很多課外書籍,其中,有一本《十二歲的旅程》,當看到書名,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十二歲的旅程回事怎樣的呢?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我認真地品讀了這本書。它講述的是一個古怪精靈的十二歲的小女孩米婭的故事,在美國出生並長大的她卻有着另一個奇妙身份,叫阿梅。這個名字將她與從未謀面的故鄉緊密聯繫在一起。這個暑假,她本打算在美麗的海灘上和朋友一起歡聚,可後來不得不陪奶奶飛越幾千公里,回到爸爸媽媽口中的故鄉去尋找一個重要的祕密。是什麼讓奶奶執着地惦念了幾十年?面對故鄉半生不熟的方言,迥異的文化習慣和行事詭祕的大人,阿梅感到焦頭爛額並且哭笑不得,然而她只能依靠自己。最終,所有的調查有了進展,一切線索漸漸指向最後的玄機—一封帶不走的信件。這封信讓阿梅真正懂得了愛,接下來,等待阿梅的是一段令人震驚的往事……

本書的作者在書中運用富有詩意和散文般優美的語言給大家塑造了一個活潑機智,古怪精靈,開朗大方的小女孩形象和一段觸動靈魂的心靈成長之旅。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久違的美好和感動。合上書細細品味,我明白了,在成長的道路上,會有很多挫折,就和我們的學習一樣,需要努力和堅持不懈,並且,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獨立和感恩,阿梅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