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精品]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

[精品]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這是一本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親情之書。這幾天來讀的幾本書中,唯有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親情,就像書中說的那樣,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書的開始便傅雷的自責,我不由對他產生了一絲同情,但是他似乎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但卻沒有辦法幫助挽回。第二封信便是葉其母親服從的母親,在作者筆下傅聰的母親寫得那麼的純潔善良,也讓我不由想起我的母親,她也是那麼的善良,但在我出行的五天中,她的.眼淚似乎也變了,讀這兩封信便開始回味,可想要再讀的時候,夜色已深,只能等到第二天了。

第二天讀的幾封信中,便是去勸告孩子,回憶昨天的內容,今天的似乎沒有那麼傷感,但這些囑託卻是父母最真實的寫照,從中我讀出了他們的擔憂,他們的關心,他們的關照,這一直是父母,從小到我們長大的時候,甚至成家立業以後改不掉的老毛病一樣。

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罷了,真正的英雄絕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正如上面所說,這幾封信便是要去教你如何做人。

做人弗雷說要心平氣和,要講誠信,我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像找到了伯牙一樣,我的內心似乎也與她產生了共鳴,也讓明白了,做人是很難的,但你不去做人,能做什麼呢?阿貓,阿狗?但是話說回來,如果你心有所向,那麼你將會感覺到做人其實並沒有那麼的難。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和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是的,不錯,這正是生活與人性的結合,只有去走進生活,去控制人性,去了解人性,纔會迎來高潮,你以爲你已經走到了世界的頂峯但其實你並不知道有一些人已經在月球上去俯視你只是你們相距太遠,很難發現對方罷了。讀《傅雷家書》給我感受很深,從小事到大事,讓我瞭解了什麼纔是真正的親情,讓我對親情又有了新的認識。

傅雷家書讀後感2

在這個漫長的寒假中,我讀了《傅雷家書》這一本書。起初我以爲裏面大多是一些長篇大論,讀起來十分枯燥,可當我打開書細細品讀了之後,我就將我之前的想法毫不猶豫的否決了。

書中所寫的並不是那毫無趣味的道理,而是一些生活中的瑣事,在這其中包含傅雷對兒子的教導,但在我看來,那完全就是平常我們在生活中與父親的對話。雖然這些都是傅雷給兒子的家書,但從其中的內容來看,彷彿他們就在面對面對話,絲毫感覺不到他們一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隔着大海的距離感,也感覺的到一個是嚴父一個是遊子的隔閡感。

傅雷,一個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人,對親人有着無私的關愛,他是一個偉大的父親。從他給兒子的一封封家信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兒對兒子的情深、對兒子的鼓勵和對兒子囑咐。字裏行間都散發出一種傅雷對兒子的深愛,不僅有對兒子的`肯定,鼓勵他樹立努力拼搏的決心,也讓兒子倍增成功的信心。此外,他還並直接提出自己的希望,希望兒子多與自己溝通,給孩子指明瞭前進的路線和發展的方向。

傅雷對於傅聰而言,是父親,是老師,是朋友,亦是知己,他們在信中不僅僅只是談生活的瑣碎,他們還談人生,談藝術。傅雷不僅是兒子的楷模,他也成爲了我們的好榜樣,他告訴我們讀書並不是提高修養的唯一途徑,即使是讀書,也不能只偏重某一學科,要多方面的讀;學習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一味的用功,要懂得適當放鬆;與人交往,要禮尚往來,不要給人留下忘恩負義的印象;要時刻心繫祖國,把報效祖國作爲己任。

在看這本書時,我時不時的也會想起自己的父親。平時,他總是板着一張臉,對我也十分嚴格,有時也會讓人望而生畏,我也經常與他對着幹,鬧過不少矛盾。但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我忽然感覺自己更加了解父親了,我明白他對我的愛是深沉的,一句句叮囑,一聲聲責備,都是他對我的關愛。不同於母愛的溫柔,父愛是深遠而寬廣的。

《傅雷家書》對我而言是一部真正使我發生變化的書,這是一部拉進父母與孩子之間關係的書,它能使父母更懂孩子,也能使孩子更理解父母,是一部每一位中學生都應該看的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3

杜甫曾寫過這樣一句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在古代是人們主要的通訊方式之一。而在現在衆多通訊方式中,書信可以很全面的向他人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傅雷家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傅雷家書》摘自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於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間寫給兒子傅聰和傅敏的書信。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書。

傅雷是一位嚴厲、盡責同時不乏愛心的父親。對如何教育孩子,他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他認爲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做人都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家書中常常強調的便是如何做人這一問題。

在傅雷去波蘭留學,獲得國際大獎,後來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始終關注兒子在音樂藝術道路上的成長,並不時給予指點。他常常在信中告誡自己的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到問題不氣餒,獲得大獎不可以驕傲,要對國家和民族有榮辱感……在生活上,傅雷也是進行了有益的引導,比如如何勞逸結合,如何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不管是在兒子生活工作還是做人方面,傅雷都十分關心,在這一百多封信中,每一封都可以看出傅雷對兒子的愛。

傅雷是優秀的`,他在藝術方面很有造詣,而他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擁有自己獨特的方式。傅雷是中國父母的代表,他望子成龍,希望孩子成爲自己理想中那樣的人,而傅雷又是中國父母的典範,在他的引導下,兩個孩子都十分的成功。

在讀過《傅雷家書》後,我不禁感嘆傅雷對他兒子濃濃的愛,也不禁羨慕起傅聰及傅敏,因爲從小我對父愛的感受並沒有那麼地深刻。有人說過,《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父愛的教子集,我認爲這句話很對,《傅雷家書》告訴了我們在生活中處事的方式方法,是一本寄託了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傳送帶。

傅雷家書讀後感4

說實在,沒這本書我目前還真不知道傅雷是誰,彷彿傅雷就應該和他的家書綁定在一起似的,曾國藩除了家書人我還是知道一些的,傅雷的話,還真的是“寫家書的傅雷”這個印象。

以前聽說這本書的時候,版本不同,最無語的就是書中時有時無的英文單詞,心裏不滿道這個人怎麼愛賣弄自己的學識,特別是當他聽聞兒子的好消息時連說了幾個“wonderful”真是讓我聯想到圍城裏一個也愛說英文的老先生。

不過這次買的版本英文是有註釋的,於是讀起來也並不只是不滿和無語了。更何況這次不能是隨便看看,要寫讀後感。

家書從1954年到1966年,正是傅聰準備出國留學波蘭參加比賽到傅雷夫婦憤而棄世。傅雷對孩子的家教很嚴格,而且他有句話,真理第一……愛情第二(中間忘了),這是在傅聰有女友時寫的。先不說愛情第二,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哪一首最重要的問題,傅聰與父親爭論激烈,傅雷認爲兒子太狂妄,”纔看過多少書!“,傅雷堅持己見,導致雙方嚴重衝突。在傅雷勃然大怒的情況下,倔強的傅聰毅然離家出走,住在父親好友毛楚恩家一月餘。後因傅雷姑父去世,父親覺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認真,感慨萬千,遂讓傅敏陪同母親接傅聰回家,雙方纔和解。

這次事件讓我深深感受到傅雷家風果然不同,離家出走的理由都和藝術有極大的關係。

書中一些傅雷有關彈鋼琴的評價,從字面上可以看出鋼琴家琴藝的精湛,但是,普通人的話,真的能聽出什麼音色,技巧,“真正的蕭邦“嗎,看來這只是內行人的共鳴。這些靠聽覺的東西用文字寫出來還真是更能理解一點。

在傅聰有了女友後,傅雷又開始給兩人寫起了信,並教育兒子要好好“培養“彌拉,因爲作爲藝術家的'妻子是有些不同的。這麼關心兩個青年人的初步生活,體現了他的責任感。後來,彌拉雖然沒達到傅雷理想,還是挺合格的。

總感覺傅雷的教育方式對培養藝術家來說是很有用的,而且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爲藝術家,因此讓傅聰斷斷續續上了幾年小學,主要在家督教。不知道這樣的方式在今天還能不能實行。

傅雷家書讀後感5

善治財者,養其所自來,而收其所有餘,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宋)司馬光

又到了每個星期媽媽發零花錢的日子,我照例回到房間拿出記賬本,記好今天媽媽給的零花錢數目。閒來無事,對比了一下之前,與現在記賬後所保留的“存款”,果然錢存的比之前多了不少。

於是我跟媽媽分享了這件事,媽媽聽後不僅誇讚了我,還鼓勵我繼續保持這種好習慣。因爲我之前一直大手大腳慣了,每次收到零花錢,不一會兒功夫,就換成了一堆沒用的東西,所以媽媽非常好奇,問我怎麼突然轉性了,我不由回想起之前看的《傅雷家書》,作爲一部以傅雷的親身經歷,來教導孩子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閱讀這本書籍後,我收穫了一些理財方面的感悟和教益。

在傅雷看來,“衣、食、住、行的固定開支,每月要多少,零用要多少,以量人爲出的原則全面做一個計劃,然後嚴格執行。”這種合理規劃非常適合不擅長理財的我,於是,我就按照這種方法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計劃:每次媽媽給我零花錢,我都會把一半先存起來,剩下的.一半用來平時買東西,而且花費的每一筆錢都會記在本子上,如果到下一次發零花錢的日子,這些錢還能有剩餘,就繼續存起來。這樣一段時間下來,我已經攢到了一筆可觀的數目。

一直以來,媽媽都嫌棄我亂花錢,但我卻沒有這些概念,只要是想要的東西,不管怎麼樣就是要買,可是大部分時候,會發現衝動消費之後就是無盡的後悔。正如傅雷認爲,“理財”,若作爲“生財”解,固是一件難事,作爲“不虧空而略有儲蓄”卻也容易做到。只要有意志,有決心,不跟自己妥協,有狠心壓制自己的fancy。不是所有“想要”都是“必要”,學會控制自己的私心,長此以往,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做到不再隨心所欲。

不知不覺間,在這本書的影響下,我在理財方面有了不少心得體會。與以前相比,現在的我學會了合理用錢,媽媽給的零花錢能剩下更多,還能知道自己的錢究竟都花到哪裏去了,而花錢如流水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傅雷在《傅雷家書》中這樣說:“既然生活在金錢的世界裏,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錢。”簡而言之,理財不失爲一種生財之道,只有學會了合理理財,財富纔會源源不斷。

傅雷家書讀後感6

和父母一起生活了很久,和家人書信往來,感受不到距離帶來的淡淡的哀愁和甜蜜。我很嚮往這種感覺,所以看了這本書《傅雷家書》。

我對書中這樣一段話深有感觸:“說到不完整……你說的完美,其實完美根本不存在。整個生命,整個世界,整個宇宙,都談不上完美。我們一生的追求,歷史上很多代人的追求,無非是盡善盡美,卻永遠無法追求,因爲人的理想和幻想是無窮無盡的,……”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以前有一面破鏡子,碎成很多塊,其中一個想找剩下的來重建原來的鏡子。一路上,它因爲棱角而慢慢翻滾,從而享受着一路上的美食。當它煞費苦心地找到所有的碎片,“第二次繞”的時候,它變成了一個完整的圓圈,飛快地滾動,一路上的風景瞬間就過去了。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完美,只是我們目前的.不完整,把我們帶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方面的相對完整。而當有一天,所謂的完美髮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可能會失去很多。

傅雷的教子以嚴格著稱。我以爲他們父子關係不是很好,但是看了這本書之後,他的想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傅聰出國留學時,他與父親的聯繫只能依靠信件,所以父子之間的感情是在一系列信件中透露出來的。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音樂的內涵,交換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母子交流時不需要噓寒問暖,但是他們之間的默契是不可替代的。

翻看完之後再回頭看這本書,最大的感觸就是傅雷在藝術上的造詣之深,傅雷對於理解藝術,尤其是音樂,有自己的見解。這讓我覺得在文學上有很大成就的人,在藝術領域的研究也更高,也許是因爲文學和藝術是一樣的。不同的優秀文學作品讀完會有不同的心理效應;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都會帶來類似的結果。優美的散文,在欣賞了歡快的詠歎調後,帶來愉悅;沉重的小說像哀婉的交響樂一樣給人以震撼。幽默的小品文會帶來歌劇般的優雅場面和之後無盡的思考。仔細看完這個《傅雷家書》,感覺像是一部劇,給人很好的氛圍和回味的空間。

《傅雷家書》整本書都是一個很有說服力,讀起來很友好的父親。對兒子充滿了深厚的感情,對父親特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能和父親交流幾封家書,會是什麼樣子?

傅雷家書讀後感7

這是一本沉甸甸的書,並不是正因它厚重,而是因爲它裏面包含的都是愛。它就是《傅雷家書》,一本關於愛的書。

沒讀過《傅雷家書》之前,我以爲只不過是一封又一封枯燥無味的家信罷了,爲什麼要編成一本書來讓我們閱讀呢,可是,當我認認真真地讀完這本書後,我完全消掉了我這個認爲枯燥無味的想法,這本書竟給我帶來了無數啓示,從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父愛!

說起父愛,他是不同於母愛的,他沒有優柔綿長,他更像的是一杯溫開水,雖然平淡無奇,可又能讓你渾身溫暖,倍感熱血。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

家書中,傅雷不忘時刻教誨兒子,沒有一絲的溺愛,既教他爲人處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樣與兒子閒談,與他交流音樂、文學、藝術等等,扮演着一半父親、一半益友的角色,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的歷史,開啓了一扇不大卻能看清一切的窗戶,很好的爲我們保存了那個年代珍貴的記憶,正因爲有它的存在,纔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明瞭的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生行事的準則。

說到這裏,我不禁想到我的父親,在現實中又何嘗不是這樣,他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給我的愛卻並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事事爲我着想,爲我考慮,他給的愛是永遠不能與任何人相比較的。他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爲人處世的大道理來,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和處事態度也是非常好的。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坦然謙虛,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對,才能真正幸福。這句話給了我深深的啓迪,我一定會永遠銘記。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在家節中,傅雷幾乎每次都全和兒子交流音樂的演奏,有時甚至因爲一首曲子的色彩、情感發生爭執。有一次,二人因爲曲子的演奏發生爭吵,父親甚至斥責兒子”纔看了多少書就敢這麼說話!”可以看出,父親的嚴苛甚至不近人情。

但在這之後,父親也及時發現了自己的謬誤,與兒子交談中明顯地多了幾分包容。

除此之外,他還對兒子的禮領日常有要求,例如一次,他對兒子寫道:”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不符合西洋人的標準。”在專業之外,父親還會糾正兒子在生活中的細節,有時令人暖心。

傅雷是一個棱角分明的形象,眼裏容不得沙子,誓必將兒子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完美”。儘管方式方法難以苟同,但他心中爲兒子的好,在我的眼中歷歷在目。每當我看到他對孩子噓寒問暖的'瞬間,我的眼前總會浮現一輪太陽:有時毒辣,有時的溫暖卻直擊人心。

朱梅馥:潤物無聲,思念如雨

在國外的生活中,傅聰無人照顧,卻又忙於學業、工作,根本無暇顧及平日的正常衛生、生活。這時母親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每次寫信最多的問題是“最近身體怎麼樣?”“過得不要緊吧?”

又一次,爲了方便兒子的日常起居,託朋友給兒子帶去了手提箱、手錶以及作曲的用具,甚至還囑咐兒子要更換琴絃。如此的細緻,就如同春雨滋潤了兒子繁忙枯燥的生活。

當然,朱女士也是父子之間的潤滑劑,沒有一段親情是風調雨順的。傅雷一家更是如此,父子之間的矛盾比比皆是。以此,兒子離家出走,更是讓所有人雞飛狗跳,兒子不回,父親不請,只有母親在乾着急,最後還是母親的兒子接回,維繫了一家人的秩序。

母親的形象是一片雲,是一場雨,潤物無聲,一家人的幸福由她締造,被她精心調和。每當讀到她那濃情的書信時,我的心中,就好像下起了溫暖清新的春雨……

方式之差,父母之愛

都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傅雷夫婦是中國傳統父母的典範:一個棱角分明,一個溫婉如玉。但是,兩人對傅聰的愛卻形影不離。父親的深沉,母親的溫暖;一個是對兒子未來的鑄就,一個是對兒子心靈的慰藉。這樣明暗交織的親情,讓我深深感動。

傅雷家書讀後感9

數十年過眼煙雲之後,當我們翻開這本《傅雷家書》,指尖觸摸到散發着墨香的鉛字,品讀那一句句關切的叮嚀時,眼前彷彿出現了傅雷挑燈夜書、伏案寫作的背影,仍能感受到傅雷寫下一封封信箋的思念和兒子傅聰閱讀這一段段文字的感動。

這一百多封家書,不僅僅是信札,亦是傅雷深沉如山的`拳拳父愛。兒子小有成就,他歡喜自豪;兒子遭受挫折,他滿懷憂慮;兒子驕傲自滿,他諄諄教誨……

於兒子傅聰而言,傅雷首先是一位父親,然後是一位朋友,最後纔是一名學者。作爲父親,傅雷教育兒子爲人處世的守則;作爲朋友,他關心兒子的日常起居、感情生活;作爲學者,他與兒子探討音樂上的專業問題。毫無疑問,傅雷是一位嚴格的父親,知心的朋友,淵博的學者。

這令我想起我的父親。如果說我家像一個戲臺,母親總是唱紅臉,父親卻總是唱白臉。曾幾何時,我厭煩甚至怨恨過他,因爲他是如此的“不近人情”。

還記得去年的第一次期中考試,是我進入初中以來第一次重要的大考。我懵懵懂懂地進了考場,懵懵懂懂地考了年級第八,明知道沒有付出努力只是運氣原因,卻依然居功自傲,向父親報喜。我原料想,父親會高興地誇獎我,不料,父親卻面無表情,只是冷靜地囑咐我,不要驕傲、繼續努力。然而我沉浸在衆人的鮮花與掌聲中,全然將這句良言警句丟在腦後,變得更加鬆懈。

第二次大考——期末考試,在父親的意料之中,我跌到了年級二十五名。對我來說,彷彿天塌地陷。鮮花與掌聲遠去,我獨自品嚐苦果。這時我纔想起父親的警醒,後悔不已。父親並未安慰我,而是嚴肅地與我分析失利的原因。在父親的引導中,我從一味的失望悲傷中醒過來,着手於查漏補缺、加倍努力,最終在第三次、第四次考試中重回巔峯。

當我佇立於山巔,衆生仰望,父親是那個沉默的人;當我跌落入深谷,衆生踐踏,父親是那個拉我一把的人。

在教育方面,父親與傅雷一樣,嚴格而理性,用嚴厲掩飾自己的溫情,用理性遮掩住期盼,直到孩子踏上成功之巔。

父愛拳拳似海深。我慶幸在成長路上閱讀了《傅雷家書》,是它讓我理解了父愛,理解了父親。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暑假期間,我對《傅雷家書》進行了粗略的閱讀。顧名思義,這批書信,只是父子之間——傅雷與傅聰之間的私人函件。多年之後彙編成冊,刊行成書。然而,它們又不是尋常父子之間的閒話家常。而是兩位特殊藝術家之間的心靈對話。

這些家書字裏行間無不射出傅雷對兒子的苦心孤詣,傅聰對父母的掛念,對祖國的眷戀,對音樂創作之路的不斷摸索,一次次成功和失敗後的反思。

關於此書,我想從子女的角度稍作探討。傅聰——無異是當代年輕人的.榜樣與模範,除了謙虛聽教,刻苦鑽研,勤於反思外,他還有當代青年所缺失的一個品質:孝。

因爲孝,傅聰的聰明才智纔會在每天12小時的工作學習壓力下,給父母投遞迴一封又一封的家信,也正是這些信件,換來了父親的悉心指導,使得傅陪在生活中更加體會到勞逸結合、正確理財等的重要性,少走彎路,更上一層樓。

對比現在許多子女,手機的通話記錄裏從來沒有家裏的電話,在社會上拼搏,總以“忙”爲由不願踏上故鄉的土地,實則愚昧無知!

下面說說我的親身經歷,就當調侃。吃飯的時間就是被父母說教的時候,對此我也深有體會。但前一個星期經過了父母加班,自己在電腦前敲鍵盤、嚼泡麪的那個夜晚。我徹底改變了自身的想法。那時,一陣空虛莫名襲來,自身忽然像雲似的無依無靠,這種空落落的心彷彿被掏空一半的感受,數秒後又忽然淡去,如煙霧被吹散。

來之快,令我措手不及;去之快,使我呆若木雞,這種空虛感,是什麼?

靜心尋思,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一天24小時,佔的比例是多少?

早上我去上學,父母去上班,早出晚歸。夜晚,我埋頭於作業堆,父母各有手頭的工作。似乎在一起的時刻,只有晚餐,但似乎我們在餐桌上呆久一點就不耐煩呢。

引用傅雷一句話:一個人往往對在乎的東西不知珍惜,直到要失去的時候再去後悔,這是人之常情。

但是,我們不能因爲是人之常情而寬恕自己得這種愚蠢,而不去改正。

從今天起,給我一餐飯的時間,讓我去詮釋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孟子的著名文章《富貴不能淫》裏曾說到過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讀完本書後,我的心裏總算有了個‘大丈夫’的範本寫照。

傅雷一生命運多舛,少年喪父,自認人生無望的母親把希望寄託在唯一存活下來的傅雷身上。因此,他從小就受到嚴厲的管教,這也養成了他一絲不苟、剛強不屈、嚴苛的性格。

長大後,傅雷留學歸來,進入上海美專任職。當時的劉校與傅雷是老友,因此高薪聘他任教師。有一次劉請了一位出名的藝術家到學校講座,牆壁上掛滿了他的畫,然而傅雷卻認爲他的畫比不上另一位教師的,因此大發雷霆,兩人之間開始裂縫;後來,弗雷由於機緣巧合得知那位他很推崇的教師的工資其實少的可憐,他一怒之下,與劉絕交,不顧自己的經濟實力,離開美專。所謂“富貴不能淫”不過如此吧?

後來,傅雷潛心譯著。但是翻譯、作家這種文職如果沒有學校或機構專門聘請你,其實比較難賺錢。再加上當時世道不好,傅雷最困難時一個月的生活費摺合到現在不過數十元。可真謂是“窮困潦倒”。但是這並沒有使他屈服,反而讓他和夫人更加精打細算的.過日子:他們找到了一種理財之道——每個月先把必用的錢分別放好,再預留出一些生活費。困難並沒是他們屈服,反而讓他們的感情更緊密了。這大約就是“貧賤不能移”吧?

傅雷晚年時遇上了文革。王小波說過:“知識分子的長處是以理服人,倘若人家不講理,知識分子便毫無長處,只有短處。”很不幸,傅雷遇上了這麼個時代。但是即使這樣,他仍然不放棄對國家的愛,即使是來自權威的刁難也絲毫不懼,不正是“威武不能屈”嗎?

孟子有言“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爲我們而慶幸—————在一個爾虞我詐的時代,能有這麼一座從行爲到藝術的標杆,足以振奮人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傅雷家書》是傅雷給兒子和媳婦寫的書信。12年來,他寫了上百封書信。他用書信來陪伴孩子成長的幾個階段。

傅雷和他兒子彷彿是一對親密無間情侶無比的朋友。他們雖然在書信上聯繫,可是他們無話不談。同時他們有又好似一對老師和學生。兒子對父親最佩服的一點,是他特別善於“旁敲側擊”地啓發人,這就是一位父親教子的智慧。

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信的內容。父親給兒子提出的人生建議涉及了很多方面。有生活細節,、人際交往、讀書求學,求學、感情處理等等。然而,在這其中父愛流淌在不說文字背後深沉而溫暖,濃濃的父愛流露在其中。語句表意不清。文字之間流露出濃濃的父愛。傅雷認爲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做人是第一位的。我特別崇拜傅雷教育子女做人的方向。我覺得這個方向再正確不過了。因此,所有的幾乎每一封家書生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的問題。傅雷總拿自己的經歷外例教誨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你要得體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交往要得體,勝不驕,敗不餒,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意識五,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組織好語言。

我認爲所有的父親都應該像傅雷這位偉大的父親學習。生活中不少許多孩子的父親總是以打罵爲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像這位父親一樣,抓住孩子的內心以說服教育爲主。的方式教育。雖然這種教育方式相當危險,沒有幾個人成功然而他成功了!危險嗎?

傅雷的兒子和他,父子之間總是互相關心指導鼓勵。這也是我們現代家庭父與子應當學習的,因爲現代科技的`原因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大多父親和孩子都沉迷於電子產品,也有的因爲工作繁忙或者工作壓力的原因,導致一天下來,父親和兒子交流時間實在短暫。關係就漸漸疏遠了。然而傅雷和他兒子彷彿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和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老師,他們互相學習指點共同努力。一起向成功邁步。

總而言之這對父子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應當向他們學習作爲父親要學習他們的教育方式,然而作爲兒子要理解父親,尊重父親,以及配合父親。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一封封質樸的信,蘊含着父子間最真摯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話語背後,是父親包容又嚴苛的愛;一次次不厭其煩的教誨,是父母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這就是鋼琴家傅聰與父親傅雷書信的點點滴滴。這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的教子篇,一部嘔心瀝血的成長記錄。

《傅雷家書》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間傅雷夫婦與在波蘭求學的長子傅聰的書信。記錄了傅聰由鋼琴學童到世界矚目的鋼琴家的成長過程。書中有傅雷夫婦對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千個叮嚀萬個囑咐,有親情間的心靈溝通,是傅雷夫婦留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當時,通訊根本不發達,遠隔重洋的`他們,只能憑家信慰藉思念之情,“家書抵萬金”,見字如面,書信讓他們近在咫尺。這些紙上的家常話如涓涓清泉,滋養着這個學童;如冬天的陽光,溫暖着這個學童。讓身在異鄉的他,感受到親情的溫度。

1955年,傅聰在第五屆鋼琴大賽上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成爲第一個在國際性比賽上獲獎的新中國音樂家。傅雷給傅聰的信中寫到:“但願你做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在傅雷的影響之下,少年傅聰就有一顆赤誠中國心。在波蘭鋼琴獨奏會之後的傅聰寫信給父母:“能夠讓人家對我最愛的祖國產生這種景仰之情,我真覺得幸福。”傅雷給傅聰的做人原則是:“先要學做人,次爲藝術家”。

《傅雷家書》突出體現“傅雷精神”,傅家門風,是傅聰成長必要的精神鈣片。在這樣的家風中,走出了一位世界級鋼琴家,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嚴苛的家庭教育讓傅聰養成勤奮的好習慣,同時他也有常人不具備的品德和毅力:一個人獨自在海外生活,每天堅持練琴至少十二小時;在榮譽和成功面前,不驕傲自滿,所以造就了這位世界級的鋼琴家。

不管我們的父母是多麼平凡,抑或普通,他們一生都在勤勤懇懇地爲孩子們付出。寸草難報春暉啊,你看,每一個熱氣騰騰的早晨,每一桌豐盛的晚餐,每一次披星戴月的上下學接送……都有父母忙碌的身影。作爲孩子,我們能做的就是要理解並接受父母的嘮叨,“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把父母對你的種種嘮叨當做愛的絮語,不要辜負父母對你的無私奉獻,不要荒蕪了這份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這個暑假我讀了《傅雷家書》一書,令我收穫極大。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讀物,是教育子女的經典名書,是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著。他們嘔心瀝血的培養兩個孩子,教育他們先成人、後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我認爲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及榜樣。

我認爲假如人的一生真的可以爲自己所熱愛的事業而奉獻那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同時也會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充實。我現在已經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標,雖然以前是盲目的。但我知道只要我們朝着目標努力就會有所收穫。

傅雷說:也許金錢物質方面不能給予你足夠的回報,但是學術與藝術一定會給付出的努力以一個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帶來回報,但是它至少可以使我們心靈更加充實。我相信假如每天都把時間用在自己認爲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會得到進步與滿足。

我認爲只有在互相鼓勵與互相支持下,有着最真實的心靈的溝通才是最讓人羨慕的。傅雷說他與他的兒子是最親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種父子關係啊,我覺得讀《傅雷家書》真的可以豐富人的內心,讓人變得平靜。而且文學與藝術都會給我們心靈的薰陶。我們在那裏面吸收的養分會讓我們茁壯成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非常多的樂趣。

《傅雷家書》是傅雷思想的折光,可以說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因爲《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充分體現了作爲爸爸對兒子的心意。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心裏怎麼想的,筆下就怎麼寫,用不着擔心讀者。正因爲這樣,感情才那樣的純真摯樸,沒有半點虛僞《傅雷家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傅雷家庭的'範圍。書中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子女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全方面教育的,在人口衆多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能有幾人,因爲這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博學多才,兒子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有充分的默契。

好讀書,讀好書,《傅雷家書》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是一本充滿父子之情的好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說起信件,大夥應該都很熟悉吧!所謂古有《答謝中書書》,今有《傅雷家書》;那樣大夥對後者有哪些知道呢?今天就讓我給大夥說說關於我的唸書心得吧!

這是一本嘔心瀝血的教子名作,一封封家書中透露着傅雷夫婦對兒子深深的愛意,傅雷先生是國內著名翻譯家,作家,教育家。他與傅聰既是爸爸也是老師,更是朋友。其夫人朱梅馥是一個端莊賢淑的東方女人。

因爲好奇,我還查了第一篇信件背後的故事:一九五三年正月,傅雷先生和傅聰爭吵,後來在傅雷勃然大怒的狀況下,傅聰離家出走,住在傅雷的好友家裏一個月多。傅雷先生也因此事一直自責,可見他對兒子的愛之深!其中,我最有興趣的就是那篇《只須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裏面寫出了傅雷先生對兒子的鼓勵,對兒子獲得的收穫感到自豪與欣慰,並且教會兒子不要由於勝利而衝昏頭腦,與讓兒子放寬心,生活沒完美,這部分日常的細則,無處不體現了父愛的重量,一個作爲爸爸的矛盾。

文中說“世界上最純潔的歡樂,莫過於賞析藝術,更莫過於賞析我們的小孩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這是一種爸爸對小孩的認同,也是小孩們所期待的!“收穫的大小、高低,是不在大家學會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分,但只須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遇到事情沉穩,勝利而謙虛,不驕傲;這便是一種堅強,然而這部分全做到了雖是實屬不容易,但就算孤軍奮戰也無礙,如若做到,便一輩子放了心。

家書中有如此一句話“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很多心靈的朋友”。赤子之心是最爲純潔的,它不含私心雜念,沒慾望紛爭,年歲漸長就知曉孤獨常常縈繞於心,與其在孤獨中自怨自艾虛度光陰,不如在孤獨中看向內心,進行自我的對話。這足以讓他不懼身邊的孤獨,永遠感覺不到精神的孤獨!這句話,既是傅雷先生的墓誌銘,也是他一生的縮影。

他也期望傅聰可以成爲一個人格卓越的藝術家,並從小教育,所謂“爸爸媽媽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只不過父愛不同於母愛溫順細膩,更多的是深遠而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