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衆所周知,《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了父愛的教育範本。所以在我們楊老師的帶領下,我讀了這傅雷寫給兒子傅聰186篇感人肺腑的書信!

或許會有很多人說傅雷是一個很嚴格的父親,確實,在他和傅聰兩年間的書信來往中,不難看出這一點,他對兒子有着不容置疑的愛,但在書信來往中,他始終把對傅聰的道德和藝術的指導放在了第一位,而把父子之情放在了第二位。這歸根源於傅雷的小時候所得到的教育方式,他也把這種方式給了傅聰,雖然有點不近人情,但是卻使傅聰成爲一個優秀的音樂家!

傅雷曾經說過,他給兒子寫信有很多種作用,第一與兒子一同談論藝術,第二激發年輕人的感想,第三訓練傅聰的文筆與思想,第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的確,事實上也是這樣的,兩人的書信內容中,除了談論家事,就是有關於藝術與音樂的了,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

就像這段話“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說不出爲什麼。”可以清楚地看出,傅雷和天下所有的父母親一樣,深愛着自己的孩子,當孩子遠在海外,心都被牽絆着。

還有一句話是這樣的“當然你渾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鮮豔,青春的生命、才華,自然寫出來的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了”說明了傅雷對傅聰難得的讚賞,也證明了在傅雷的不斷指導下,傅聰變得越來越優秀,所以說沒有一個嚴厲的父母,哪裏來一個優秀的兒女。

當我的指尖從《傅雷家書》最後一頁翻過的時候,我感覺我懂得了人世間的人情世故,與父母對在外兒女的關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2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一位先生倚在窗旁閉上眼睛沉思些什麼。他的心飛了很遠很遠,他開始動筆,開始了一場隔空的旅行。

“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這是書中傅雷給兒子中的一段話。他期望孩子應對挫折不要害怕,不要膽怯,要進取並且勇敢地去應對。因爲僅有這樣,將來纔會擁有博大的胸懷,才能夠更愛這個世界。雖然這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話卻飽含了父親對孩子殷切的期望。

父親和孩子阻隔千里。他們之間千言萬語只能用書信來傳遞。是哀是喜是悲還是懼都能經過這一字一句來互表心意。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告訴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進取地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他剖析自我,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的愛卻沒有成爲那種普通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舐犢之情之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爲常人所認同,但這是他對兒子更爲深沉的愛。從傅雷的話語中我看到了作爲父親的他在兒子長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時代是這樣,在形如隔世的大洋兩岸,不是依舊如此嗎

我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是偉人,可是他們給我的愛卻並不比別人的少。他們見證着我們從嬰兒到青年,從中年到老年,他們事事爲我着想,爲我研究,無疑期望我們過得更好。他們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爲人處世的大道理來,可是,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它給予我許多啓發,引發我對生活的無限思考。

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培養着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這本書,不是普通的家書,而是濃濃父愛的傾注。父親的愛,是實實在在的,沒有華麗的詞語,沒有親暱的做作。這讓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父親,在我眼裏,父親的愛,是沉沉甸甸的,不會直接表達,有時倒覺得是在懲罰。讀了《傅雷家書》,我才漸漸領悟,父愛如山,他的嚴厲,他的恨鐵不成鋼,都是源於對我們濃濃的愛,只是換了一種需要我們慢慢感受的方式。

另外,傅雷與他們孩子的相處方式也是讓我極其羨慕的。有一個女兒對她的媽媽說考試失利打了六十分。母親揚手便要打她。這時女兒拿出考試試卷,上面的一百分很醒目。母親轉怒爲笑,各種獎勵。女兒這時嘆了一口氣,說道,我只是想知道你是愛我多一點,還是愛我的成績多一點。是啊,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爲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爲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我們正處於青春期,叛逆心理開始萌芽,因爲某些原因,母親對我的誤會、斥責,我會理解爲她的無理取鬧,莫名其妙,我會眼角泛酸,甚至某一天會生恨。難道這些是家長想要的嗎?爲什麼不能坐下來以平等的方式,從朋友的角度與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爲什麼不像傅雷那樣,用濃濃的愛搭建起與兒子之間穩固的橋樑?“棒槌底下出孝子”,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他們可曾想,我們在鬱悶煩惱的時候,能向誰傾訴?又有誰可以傾訴?我希望有更多的家長能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和父母成爲最貼心的朋友。

傅雷家書讀後感4

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我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着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職責。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當親朋讚揚我取得的成績時,總不忘誇誇父親這個“大功臣”,而父親滿是溝壑的蒼老的面容上總會現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從何時起,父親開始在我耳邊“嘮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處事方法。那是,不明事理的我總覺得不勝其煩,常常敷衍了事。不明白傅聰有沒有排斥過這種“嘮叨”可是想來是沒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親的書信,保存着這筆精神財富。如今,我逐漸讀懂了父親,也逐漸重視父親的諄諄善誘。雖然父親的說教我無法以書信的形式保存下來,但在我心中,那永遠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父親依然忙碌,依然“嘮叨”,依然用期待而嚴厲的目光注視着我。不經意間看見父親頭上有銀光閃過,仔細一看,發現父親頭髮又白了幾根,眼角的皺紋又深了幾分。每當這時,我都想說:“父親,您辛苦了大半輩子,該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終開不了口。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5

看《傅雷家書》,我受益匪淺,有了許多對讀書的見解。

我總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爲自己所熱愛的事業而奉獻那是一件多麼崇高而偉大的事情,同時也會讓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豐富和更加充實的經歷。我現在似乎已經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標,雖然以前是盲目的。其實愛人不在身邊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的內心空虛。只要我們朝着目標努力就會有所收穫,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

就像傅雷說的也許金錢物質方面不能給予你足夠的回報,但是學術和藝術一定會給付出的努力以一個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帶來未來生活的無憂無慮,但是它起碼可以帶給我們心靈的充實。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時間用在自己認爲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會得到進步和滿足。

只有在互相的鼓勵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最豐富最真實的心靈的溝通才是最讓人羨慕的。傅雷說他和他的兒子是最親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種父子關係啊,他還說戀人和愛人之間也是一種親密的朋友關係。我覺得讀《傅雷家書》真的可以豐富人的大腦,讓人變得平靜。而且文學和藝術,還有音樂都會給我們心靈的薰陶。我們在那裏面吸收的養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樂趣,我現在深知這一點。

我一直覺得我對於文字的理解多於對於那些更加直觀的東西的理解,當他越是需要人的體會的東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這可能也跟天性有關。在我看來,一切內心地感受都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出來,而越是心靈相近的人越是能夠深刻理解和體會。如果心情鬱悶了不妨就寫出來,等年老了再回過頭來讀,發現年輕時的心情真的是很難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時的感受了。真的覺得人生在世能夠得到一個心靈相通的朋友成爲心靈的讀者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情。就像傅雷在信中寫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卻能用寬厚和委婉之心體諒,雖然受到了很多的折磨卻可以成爲思想上的伴侶,這也是傅雷的福氣啊!

讀書,讀好書,讀《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6

這本書是老師要求我們必讀的。對我來說一般老師要求必讀的書都是不怎麼好看的。如果不是老師要求,我壓根就不知道有這麼一本書,更不用說去讀了。

我懷着無奈的心情翻開了書的第一頁。誰知這一翻,竟觸動了我的`心,讓我想到了許多。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長子傅聰間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的實錄,這是傅家的一部大書。這份兩代人雙向交流的文字實錄,嚴肅不失親切,深刻不離日常,以小見大,樂在其中。

這一百多封家書中,大部分是傅聰的父親傅雷所寫。一開始的信中是對兒子離家的不捨,思念和關心。想到兒子的童年,又對兒子產生懊悔之情。後來又關心兒子的學業,對兒子進行各種學業上的指導與和人交往的注意事項。父子倆漸漸像朋友一樣交流,談身體,談事業,談生活,談愛情。可是傅雷的身體卻越來越差了,寫的信也很少很少了,但從母親的信中可以看出傅雷即使身患大病,仍關心着兒子。

傅雷父子間的交流讓我想起了我父親,爲了養活我們一家五口人,父親在家的時間少之又少,陪伴我的時間更是沒有多少。在我的童年,見到的最多的便是父親忙碌的背影以及我犯錯時他板着的臉。所以我極粘母親,而疏遠父親。當我們一家人在飯桌上時,我都不敢隨便說話,氣氛嚴肅又尷尬。而當父親走時,氣氛立馬活躍起來。現在想想,父親那時一定心酸得很吧!父親知道我們幾個孩子不怎麼喜歡他,他便在一家人吃飯時,講上幾個消化,想活躍活躍氣氛,可我們卻並不買賬,只有父親一個人在笑,氣氛更尷尬了。父親也未說些什麼,只是默默工作來賺錢養我們。

現在我也長大了,也懂得了許多,明白了父親的不易。漸漸的,與他講話多了,父親臉上浮現的笑也多了,可是他一笑,便有皺紋爬上他的臉。我猛然意識到:

現在我們每長大一點,陪伴父親的時間就少一點。我們要趁現在多陪陪父親,不要等到以後後悔也無濟於事了!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孤獨的感覺,彼此差不多,只是程度不同,次數多少有異而已。”

曾聽聞,“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而在如今的年代,也有那麼一封“抵萬金”的家書——《傅雷家書》。

事實上,《傅雷家書》並不是指一封信,而是一本收集了許多封傅雷寫給遠在他鄉的兒子家書的書籍,整本書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傅雷對兒子深切的關懷。這樣看來,《傅雷家書》不是“抵萬金”,而是“抵億金”了。

一九四六年的四月二十四日,傅雷給苦惱於被惡意批評的兒子寫了一封信。信中的傅雷向兒子分享了自己不滿意自己工作而造成的苦惱,同時耐心勸導兒子,堅持自我,繼續前行。

這是整本書中,我最喜愛的一封信,這封信所傳遞出的情感戳中了我心中最柔軟的那處。不難看出傅雷也十分苦惱,但他卻放下了自身的苦惱,即使“提不起筆來”,也要“儘量多給你寫信”,只爲“但願能消解一些你的苦悶與寂寞”。這樣每一個字都訴說、吶喊着濃濃情意的家書,何不“抵萬金”、“抵億金”?

傅聰擁有父親漂洋過海,訴說着濃濃情意的家書令他不孤獨,而我擁有母親認真書寫、愛心滿滿的便利貼令我不孤獨。字跡並不算十分好看卻儘量方正,上面只寫着“飯在飯煲”之類簡單的話語,我卻從中讀出慈愛的母親那一份綿密體貼的關心。這樣貼心滿滿的便利貼,何不“抵萬金”、“抵億金”?

或許你沒有家書,沒有便利貼,但你卻擁有散發着陽光氣息潔淨的衣物,一桌香氣撲鼻的可口飯菜,和“多吃點”的嘮叨。這些不曾被你注意的小事,何不“抵萬金”、“抵億金”?

《傅雷家書》所體現出的舐犢情深,在書外也並不少見。還有千千萬萬的父母,他們對自己的孩子的關愛並不少於傅雷,被濃濃的愛包裹着的我們,都不孤獨!

傅雷家書讀後感8

一封封行成於筆尖下的信,去承載着父母對兒子最深沉的愛,讀了《傅雷家書》,你會發現一句句簡單的話語,字裏行間卻都流露着親情的溫暖。它將親人之間的最本真的關心,都完完全全的記錄了下來。

這本書雖然不能與那些名垂青史的著作相比較,但是他的每字每句都是真實的,都帶有着感情。全方位的展示了傅雷夫婦與傅聰的精神交流。再現了傅聰成長的家教背景。這本書蘊含着父母對兒子的關心,愛護。它厚重而不失輕鬆,深刻又不日常,本書以小見大,簡單平凡的筆觸向我們解釋了傅雷一家人的親情的溫暖。

在這一封封家信中,傅雷用亦師亦友的語氣與兒子熱烈的探討藝術,並向兒子傳達了自己對人生的深刻體悟。透過這些文字,我們能感受到這位翻譯大師身後的藝術造詣,傅雷家書他不是一本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更是一家人親情的體現。

這一句句看似平淡的語言,這一件件看似普通的家常。卻樸素又不失溫暖,書中有悲有樂。有的更多的是身爲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傅雷先生不僅是兒子的楷模,更是一位優秀的父親。同時也教會了我許多東西,使我在精神上受益匪淺。他告訴了我如何做人,告訴了我讀書並不是提高修養的唯一途徑,他告訴了我人要學會禮尚往來,他就像是書中的一位父親,一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育着我,約束着我,讓我越來越認真的開始我的生活。

人人都說一本好書能影響人的一生,相信《傅雷家書》這本書一定會使我的人生更加豐富,使我的未來更加豐盈。

傅雷家書讀後感9

這本書,又不算是書。它的字裏行間都透露着優雅,禮貌,熾熱,真情。

細緻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這是傅雷。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這是傅雷。他是一個好教師,是一個好丈夫,更是一個好父親。兩百多封家書,是他真情的寫照,是他關愛的體現。但家書裏沒有短暫的噓寒問暖,也沒有長久的朝想暮思。只是有一種默契在他們父子二人之間。

“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傅雷以如此心態和耐心來教育子女,傅聰的人生道路上也少了許多曲折。沒有父母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他們用了不同的方法來愛你,無論嚴愛還是溺愛。而傅雷,他不斷用自己的經驗教育着、激勵着兒子。他很嚴格,但他的內心卻充滿了愛。

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縱然心中有萬分不捨,卻還是讓自己狠下心來。沒有人可以自由自在度過一生,唯有乘風破浪,方能前程似錦。傅雷可能在兒子的人生中製造了許多困難,但這正是爲兒子正在期待的未來做準備。或許不那麼明顯,或許不那麼令人喜愛。但他終究成功了,傅聰也成功了。

傅雷和傅聰,是父子,也是朋友。他們可以無話不談,也可以字句不說。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陪伴可能是最後的禮物。

一人一生,父母二字更是烙在靈魂深處的,不可抹滅。很少有人能懂天下父母心,他們會忘記很多事。但是,請記住,無論怎樣,無論什麼時候,他們從未忘記愛你。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我常問到你經濟情景,怕你開支浩大,演出太多,有傷身體與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爲我深知一個藝術家在西方世界中堅持獨立多麼不容易,而惟有經濟有切實保障才能維持人格的獨立。並且父母對兒女的物質生活總是異常關心。再過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長大以後,你就會體驗到這種心境。”

羨慕傅聰有一個好父親。

翻譯家傅雷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由這些信件彙集而成了《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導中國孩子如何做人的書。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爲父親的傅雷爲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我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爲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爲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爲祖國有着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裏傳承着!

這不禁讓我想起我的父親。父親是個嚴肅而又幽默的人,小時候,記憶中的他總是喜歡輕輕撫着我的小腦袋,給我講歷史故事、唐詩宋詞。而此刻,隨着我的開銷越來越大,父親也外出賺錢,許久纔回來一次。而他卻沒有像傅雷一樣,不知疲倦地給我寫信。可是我明白,父親仍是很愛我的。

天下父親,或許不會像母親一樣,天天守候在我們身旁。他們的愛,一向很安靜。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我讀了《傅雷家書》很多章卻很少有過比較深的感觸,其實就是沒有認真的去讀這麼一本好書。

談到認真,書中的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學習,先說說作者的兒子。他是爲了得到更專業的音樂指導才一個人前去赴波深造。我當初選擇這本書就是因爲他年齡與我相仿,可是我現在發現我跟他沒有可比性。

第一我不如他認真,我的任務是學習,學習的內容與別人也差不多,就這樣我都經常打叉,認爲這一段特殊時期待在家裏就可以鬆懈了,但是對於傅聰來說,這是他人生的最關鍵的時刻,這是他唯一的出路,他揹負的責任比我重的多,但是他做到了兢兢業業,甚至朋友邀請他吃飯都婉拒了。我沒做到,沒認真的對待學習,沒有認真對待讀這本書,沒有認真學習傅聰的優點。

第二點是自覺,我不認真的體現就在居家學習的這段時間內不夠自覺,爸媽在家監督是一個樣子,有事出去了又是另一個樣子了,總是不能很好地自我控制自己,抵制偷懶。可是傅聰面對地偷懶機會比我更大,他一個人在國外,父母根本管不到他,就是因爲這傅雷先生才頻繁地寫家信。全憑他的自制力,他很好地控制住了自己,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沒做到,沒有控制自己專注於學習。

第三點是沒有目標,我不自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下定一個堅定的目標,傅聰的目標是成爲中國最好鋼琴手,他爲了這個目標自覺地做到認真,然後成功。

我也需要定一個這樣的目標,我先定一個較容易實現的小目標,然後一步一步前進,否則我會覺得目標太遠然後又不認真,不自覺,我覺得我先達到班級前十六,這是這周的目標,我爭取像傅聰一樣自覺、認真。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爲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

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都研究精深,個人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教育,終於成長爲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爲弄學問也好,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爲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所以,在《傅雷家書》中有許多人生道理讓我深受啓發。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說道不完整,你提到的完美,其實完美根本不存在,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完美······我們一輩子的追求,無非是完美,但永遠追求不到,因爲人的理想、幻想是無止境的······”由此我想到一個故事,以前有面破碎的鏡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剩餘的,以組成原有的鏡子。一路上它由於有棱角,滾得很慢,從而領略到了一路的風景。當它千辛萬苦找地到所有碎片,“破鏡重圓”時,它滾的很快,一路的風景剎那掠過。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完美,得到的同時又會失去些什麼,所以有的時候要學會放棄。

讀這本書除了能讓我懂得人生道理,還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小到吃穿、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這不禁讓我想到了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會講這些大道理,但是他們也很愛我,處處爲我着想。

《傅雷家書》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指引我走向前方坎坷的人生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今天下午,手頭沒有特別要緊的工作,想想也該休息一下,於是繼續讀《傅雷家書》,最後終於讀完。這本書的閱讀從上個星期開始,總計花了約十天的時間。邊讀書,也邊去拿自己對照書中,受益匪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對自己要嚴格要求。傅雷家書中描寫了如何嚴格要求自己,更多的地方則是要求其兒子傅聰要嚴於律己,指出了在生活上、與人交往上以及在專業和演奏等方面要注意的事項。再想想自己,雖然每年都會爲自己樹立一些目標,並制定了一些計劃,但都難以真正貫徹,主要的原因還是對自己不能嚴格要求的原因。既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更要去以實際的行動(action)使自己的目標實現。不僅在工作上,而且要在學習上、交往上、生活上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處理好相關關係,實現生活的harmony.只有如此,方能有進步。進一步而言,要嚴格要求自己,就要有較好的自我反省的意識,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切記切記。

二、要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傅雷將兩個子女教育成材,除了自己的以身作則之外,更多的還是對子女的無微不至關心和教育。在子女教育方面,個人理解,首先是傅雷本身爲子女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其次是對子女始終不放鬆的教育。這種教育不是以居高臨下的方式去講大道理,而是以朋友的口吻去與朋友交心、交流,瞭解子女的快樂和苦悶,並坦誠的發表自己的意見,給子女以莫大的精神支持,處處充滿了慈愛。另外,傅雷對子女的教育也是非常全面,從如何學習中文、外語、音樂等,到如何安排生活、如何理財、如何處理感情,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等方面均有提及。傅雷在信中多處指出傅聰在信中所寫的錯別字,並建議傅聰讀的中國書目,以及給傅聰寄一些閱讀材料等。從這些細微之處,不難看出傅雷對其子的拳拳之心,愛子之情。

傅雷對於其子而言,不僅是父親,更是良師,又是益友。做父母的最高境界,豈不於此。實宜爲天下父母效。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家信都是彌足珍貴的。雖然簡簡單單,但字裏行間都承載着難以衡量的愛與親情。

《傅雷家書》收錄了傅雷給遠在波蘭的傅聰寫的一百二十五封書信,這些書信雖然只是裝在了薄薄的信封裏,但是這裏面承載着傅雷對傅聰的教導與關愛。作爲一個父親,他付諸了全身心精力,教傅聰如何去生活,教傅聰如何去處理人際關係。

做人不能被金錢所奴役。

傅雷告訴傅聰:“既然選擇生活在金錢的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錢,纔不至爲金錢所奴役。”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被冠以財奴的帽子。是的,物質是人類生存的基本保障,但物質不是萬能的。我們要學會理財和控制金錢,讓其爲我們服務,而不是我們爲其所奴役,不能變成所謂的“金錢奴”。

做人要有寬容的胸懷。

傅雷告訴傅聰:“理直也不要氣壯,得理也要饒人。”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在人生旅途中,總會有很多困難與挫折,會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遇到很多不願意交往的人。我們要有寬容的胸懷與慷慨的心境,不要斤斤計較個人得失。

做人要心懷感恩。

在《傅雷家書》的字裏行間,我們感受到的是傅雷對傅聰無微不至的關心和鼓勵,他是一位父親,同時也是一位良師益友。可以說,傅聰兄弟的優秀與傅雷的傾心教導息息相關。都說父愛如山,我的父親也像傅雷一樣平凡而偉大,他爲了能讓我好好讀書,生活無憂,他的鬢角已經慢慢爬上了斑白,爲子女的成長嘔心瀝血,用他無聲的語言表達着自己對子女的關愛。

我很慶幸我能在這個年紀閱讀了這本書,讓我從傅雷的角度看到了父母對我的愛與關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一封封書信,承載着一位父親對兒子嘔心瀝血的教誨,以及對兒子深沉的愛。字裏行間,飽含着真情,讓人不禁感動。

第一篇,寫的就是父親因兒子走後的不捨。“一夜我們都沒睡好,時時刻刻驚醒。”一句簡短的話,流露着傅雷對傅聰那深沉的愛。

書一頁頁翻過,我見證了父子情深。傅雷對傅聰無微不至關照着。生活上,傅雷教傅聰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但又擔心兒子睡眠時間,總叮囑他不要過累,看似有些矛盾的話,滿滿的對兒子的關心。藝術上,傅雷教導傅聰彈琴要控制感情,如何才能使琴藝提升。精神上,在傅聰獲得比賽第三名後,給予適當鼓勵,加之時刻提醒他不要過於驕傲。傅雷對傅聰,也有感情上的提醒,理論上的告誡,交友的謹慎……

我體會到了爲人父母對自己孩子的牽掛。傅雷在一封書信中提到,因傅聰近日沒有寫信,他就開始惶恐,心中總是忐忑不安,他的心中,既有對兒子安全的擔憂,又有對兒子之間感情的擔憂。他害怕最多的是兒子不想再與他交談。

中國父母總有一個特點,他們總想極力糾正孩子,給孩子開闢一條一帆風順的道路,卻沒有考慮自己。傅雷鬧關節炎,本想不提筆寫信,但在孩子有問題後,撐起寫字,那是怎樣的一幅畫面。一位頭髮有些花白的父親,眉頭緊鎖,額頭上有些汗珠,強忍着關節的疼痛,提筆坐在書桌前,認真給兒子寫信,時不時停下,再下筆,讀到這裏,我體會到了一位父親的偉大,他總是想着自己的孩子,卻忽略了自己。

《傅雷家書》,我懂得了,父母只有對我們的愛,對我們望子成龍的心切,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照,對我們的無私奉獻。

合上書,腦中還回想着父母對孩子傾盡所有的付出,他們是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