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那位父親——雖外表嚴肅認真,但內心卻是充盈着對兒女深深的舔犢之情。

那一封封家書,寄予了一個父親對兒子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殷殷期盼。

那位父親,就是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傅雷。傅雷是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那些家書,就是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後,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悉心指導留下的親子教育的典範篇章。

這些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做一個真人。

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

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如果傅雷的兒子是一個順心,聽話的孩子,看了父親寄來的一封封裝滿深深愛意的家書,會吸引父親所說的學習方法和做人要求,奮發向上,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如果傅雷兒子原本是一個調皮愛玩的孩子,即使他是不愛學習的,甚至是討厭學習的,但是看着父親煞費苦心寄來的一張又一張的家書,載滿一位父親對兒女的期盼,可以想象當時父親寫這一封封信時的表情,即使是一顆冰冷的心,也會被自己父親爲自己做的事情而心生感動,並開始學習,爲自己,更爲了父親對自己的一片片神醫,自己只能用自己的學業,事業回報父親,回報父親爲自己做的點點滴滴。

這些家書,這位父親,爲兒女的以後,一直在努力,一直在繼續。

新的世紀,我們爲何對傅雷家書愛心依舊?只緣——家書載滿了感人肺腑的親情,蘊含着作者極高的藝術修養。樹人育人立人,《傅雷家書》爲我們樹立了高標。

《傅雷家書》讀後感2

袁綺陽這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篇,這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這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它就是《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是將傅雷寫給他兒子的書信匯編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從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親情溢於字裏行間。

傅聰至海外留學,與家裏唯一的聯繫就是書信。《傅雷家書》中寫過郵局將傅聰比賽後的長信遺失,傅雷半個多月的心神不寧。因爲兒子遲遲沒有來信,傅雷甚至疑心:兒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嗎?由此可以看出來,傅雷將對兒子全部的愛都傾注到了家書中。我終於有點明白“家書抵萬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給傅聰的信中這樣說;“藝術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他要求兒子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曾在家書中寫過這些家書的目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對於兒子的教導不僅僅在藝術上,他曾勸傅聰改掉懶惰的習慣;“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與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約束,又怎麼能夠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爲人,次爲藝術家,再者爲音樂家,終爲鋼琴家?”

《傅雷家書》是一位父親爲兒子苦心孤詣的證明,傅雷對傅聰、傅敏的愛不是普通的噓寒問暖,而是暗藏在他對兒子們的諄諄教導中,暗藏在他對兒子們道德和藝術的嚴格要求中。

《傅雷家書》中的傅雷既像兒子們的朋友,又像兒子們的老師。在爲傅聰和傅敏提出建議與意見。這些不同尋常的家書,拼出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簡單真誠卻又偉大的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在這本《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傅雷夫婦對兒子孜孜不倦的教導,同時我彷彿感受到了自己的父母正在與我交流,不時地提醒我、鼓勵我、教導我。

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傅雷一家人的優秀,無論是在藝術上的造詣,還是對國家民族的榮辱感,對人格尊嚴的的高度要求,這些都從書中字裏行間體現了出來。

這是在上世紀前期的中國,國力不足來滿足學生的高效學習,但是傅雷翻譯了很多的世界名著,在藝術上也體現很深的造詣。傅聰彈了一手好鋼琴,多次在國際大賽上獲獎,並努力鑽研多種語言……這需要多強的毅力才能實現呀!我得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對兒子的愛,他與兒子的書信往來一直不斷,每一封都體現了傅雷對兒子的牽掛,他的每一封家書都十分認真地完成,毫無草草了事的意思,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穩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

傅雷在這些家書中強調了一些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中的問題等一系列問題,其中,傅雷對兒子的日常行爲十分看重,如傅雷在家書中說“你車上的信十分有趣,可見只要有實情、實事,不會寫不出好信”,爸爸經常告訴我寫文章要透露出真情實感,老師也強調寫實,我突然覺得他們就在我的面前。

傅雷對兒子的習慣也非常看重,如“孩子:我忙得很,只能和你談幾樁重要的事。你素來有兩個習慣:

一是到別人家裏,進了屋子,脫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

二是常常把手插在大衣兜裏,或是褲兜裏。

這兩件都不符合西洋的禮貌……”這些語句中看出傅雷注重別人對兒子的印象,但傅雷更注重的是“愛國”,有這一段話“你得抓住時間,抓住機會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練,不足以報效國家,對得住同胞。着重自己就是看重國家。”這些話語,令我感觸很深。

《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對耐心的父母;一對艱辛的父母;一對堅韌的父母。《傅雷家書》它不僅是傅雷夫婦寫給傅聰的一封封家書,更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孩子不倦的教誨!

《傅雷家書》讀後感4

有的人對幼童的教育,主張任其自然而因勢利導,像傅雷那樣的嚴格施教,我總覺得是有些“殘酷”。但是大器之成,有待雕琢,在傅聰的長大成材的道路上,我看到作爲父親的傅雷所灌注的心血。在身邊的幼稚時代是這樣,在身處兩地,形同隔世的情勢下,也還是這樣。在這些書信中,我們不是看到傅雷爲兒子嘔心瀝血所留下的斑斑血痕嗎?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的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侷限的,而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到一個人爲社會、爲祖國、爲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所應該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也正和傅雷的對待其他一切一般,可看出傅雷是怎樣以高度負責的精神與心力,在對社會、祖國與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的。

有一個技巧的主要問題,即耳朵的重要性。我發現凡是彈個音符,必須在末彈以前就聽到這個音符;就是說任何技巧的難關,必須在心中預先感到它應有的效果,這樣肌肉的本能反應就能很快的適應。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音質,更是耳朵的問題。要求美的音質,自己心中先要有這種美的質,才能彈出來。許多鋼琴家方法極好,手極放鬆,但音質不見得動人,原因是音質完全是從先天稟性來的,其實和小提琴與歌唱沒有什麼別。當然也不是單靠心的感受,同時要靠用腦子,頭腦是控制與適應的總指揮。

耳朵的敏感,手的本能反應,再加上心的感受能力:這便是美的音質的來源。

在衆生萬物前面不自居爲“萬物之靈”,方能祛除我們的狂妄,打破紙醉金迷的俗夢,養成淡泊灑脫的胸懷,同時誇大我們的同情心。欣賞前人的遺蹟,看到人類偉大的創造,才能不使自己被眼前的局勢弄得悲觀,從而鞭策自己,竭盡所能的在塵世留下些少成績。

培養一個人,空有志願有什麼用?主要從行動着手!無論多麼優秀的種籽,沒有適當的環境、水土、養分,也難以開花結果,說不定還會中途變質或夭折。

《傅雷家書》讀後感5

每個人都會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的教誨和關愛,而讀這本書時卻有另一番風格。這一封封組成一本書的家書,讓我不免感到父母那份誰也比不了的愛。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無不關懷備至。這能從中看出他對兒女的關愛。而從家信的另一方面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屬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的諄諄教誨,字裏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人自愛其子,是一種自然的規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卻通過自己的兒女來延續自己的生命,讓兒女學會對社會、對祖國、對世界負起責任來。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負責的精神可見一斑。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他從父親的書信裏得到了無盡的精神養料,好像父母仍在身邊,給他力量,突破衝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條完美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6

讀完《傅雷家書》,不禁感嘆父愛的偉大,這是在兒子傅聰出國留學期間,父親和母親教導、叮囑兒子的書信。書中記錄了多個年父親對兒子教導的話,十分具有教育意義,同時用家常的語氣,使得整本書讀起來親切溫暖、樸素易懂。

就像在書中的開篇,有這樣一句話:“昨夜月臺上的滋味,多少年來沒嚐到了,胸口抽痛,胃裏難過,只有從前失戀的時候,有過這經驗。”短短几十字,就將自身實實在在的經歷寫了出來。

其實開篇的這些內容,也詮釋了爲什麼會讓父親感到這麼難過,一方面是離別之痛,擔心兒子在外受苦;另一方面是悔恨之痛,因爲那時父子還有些小矛盾,待父親幡然醒悟時,卻爲時過晚,兒子已遠在他鄉。這本書裏也有不少地方催人淚下,“真情實意”成了這本書中的一個重大特色。

說是教導孩子的家書,那麼教育方式也是特別了。傅雷在家書中也常常開導兒子在音樂上的困惑,雖然父親不擅長音樂,但父親會教導兒子學會自我分析,明確下一步的目標,同時也經常鼓勵兒子,讓我首先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除了與他談藝術,談工作學習,也和他他談思想,談爲人處世,向兒子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而母親則更關注日常瑣事,事無鉅細的關心兒子的點點滴滴。

同時,我也在書中學到了許多哲理。

“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裏着眼,馬拉松賽跑纔好。”

“無論男女,只有把興趣集中在事業上,學問上、藝術上,儘量拋開渺小的自我,纔有快活的可能,才覺得活得有意義。“

“‘學然後知不足’,只有不學無術或是淺嘗即止的人才會自大自滿。”

上百封信,貫穿着傅聰出國學習、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着傅雷先生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命運的起伏。字裏行間,凝聚着傅雷夫婦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7

第一次看到《傅雷家書》是在父親的書架上,那時我正要上高三,父親只是簡單的給我說了一下內容,要我好好的把它看完。在我的藏書中,《傅雷家書》是我多年來翻閱次數最多的一本書,它雖然裝裱陳舊,且從第一頁到後記都有自己當年用筆畫下的重點感悟印記。

猶記得當時讀完家書,思緒萬千,心情極不平靜,爲人之父的傅雷先生,它規定孩子該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大氣之成,有待雕琢。在長子傅聰長大成才的道路上,我們看到了作爲父親的傅雷所傾注的心血……

傅雷先生告誡在異國求學的傅聰:“單純的樂觀是有害的,一味的向前看也是危險的。古人說‘鑑往而知來’便是教我們檢查過去,爲的是要以後生活得更好。”這段話給了當時正要的我感觸很深,幾次向父親討教:“我是否已走出單純的樂觀?我是否已知道去回顧自己的不足?”‘鑑往而知來’幾乎就成了我初涉世事的座右銘

在我反覆多遍的閱讀中,這段話給了我無限的感慨和激情,也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衝破了一些艱險與磨難。與人爲善,快樂求生。傅雷先生是這樣說的:“儘管人生那麼無情,我們本人還是應當把自己儘量改好,少給人一些痛苦,多給人一些快樂,說來說去我仍抱着‘寧天下人負我,毋我負天下人’的心願,我相信你也是這樣的。”

傅雷先生在婚戀觀上,亦對傅聰有多番指教:“對終生伴侶的要求上,正如對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樣不能太苛,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實際,而主要還是本質的善良,天性的溫厚,開闊的胸襟……相互尊重、諒解、寬容當是最重要的……”這封家書對我影響之深,是我一生都爲之欣慰的。在我還是年少輕狂,對愛情懵懵懂懂的時候,這番話給了我一個明確的交友方向,讓我不會再愛情這條道路上走上歧路,找到適合自己的男朋友或丈夫,這怎能不讓我對《傅雷家書》感懷、難忘……

《傅雷家書》中上百封指點子女的家書隨着我年齡的增長,角色的變化,不同時期給予我許多不同的人生指南。雖然著名翻譯家、藝術家傅雷先生在家書中傳授深奧的哲理及一些言傳身教的範例,是我等平凡人難以企及、並未和汗顏的,但是這本好書中一些淺顯易懂的做人準則確實讓我終生受益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8

陽光微斜,映射在書上,《傅雷家書》早已讀完,感觸卻縈繞於心中,久久徘徊。審視自己,再反觀傅聰,我頓感慚愧。成長路上,起起伏伏是免不了的,但是我一直都不明白,我沒有在同齡人中出人頭地的原因是什麼?直到合上這本書,我才明白傅聰在傅雷的教導下,留下了多少不爲人知的汗水,追求音樂道路上邁下的腳步是多少的堅定。

一封封家信牽掛着無盡的思念,更飽含着嚴父的教誨,生活細節,感情把控,藝術點撥,無不細細教導。貫穿全書的人格教育,更是一面鏡子折射着傅雷的人格,也輝映着傅聰的舉動。一切要明辨是非,堅持真理,擁護正義,愛憎分明,並且有着最爲強烈的愛國主義。這樣看來,傅聰有這樣的成就也就不爲所怪了。

兒時的傅聰已表現出了獨特的音樂天賦。傅雷對兒子未來發展也是下了極大的決心。他在發現傅聰不適合學校學習後,把傅聰接回了家,親自編課本教傅聰學習國文,把語文知識、道德觀念和文藝薰陶結合在一起。終爲傅聰贏得一個極爲燦爛的未來。

“做人第一,其次纔是做藝術家,再其次纔是做音樂家,最後纔是做鋼琴家。”。讀過本書的人,無不爲傅雷的諄諄教導所感染。就彷彿覺得是自己的老師在與自己對話一樣飽含深情。更覺得似乎有一位父親,極爲嚴厲的一步步教導你,使失落的`我們重提信心,堅定地邁出前進的一步。或許他不能有來到身邊與我們相見,但是心中有他,不也是一種人生的精彩嗎?

傅聰的成功不止源於傅雷的教誨,更來自於自身的刻苦努力。我們彷彿看到傅聰疼痛的指尖上包着橡皮膏,依舊廢寢忘食地彈奏。睡在牀上還在推敲樂曲的章節句讀,忘情地背樂譜。我們應該像傅聰一樣,堅定自我,勇往直前。抓住每一次前進的機會,爲自己、爲親人、更爲養育我的祖國母親爭光添彩。

《傅雷家書》讀後感9

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貼近的人,他們時刻關懷着我們,在身邊教導着我們。同樣是父母,傅聰與傅敏的父母則是用一封封書信來表達對自己孩子們的關懷和熱愛。正式這一封封的書信,感動着我們、打動着我們。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文學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而母親朱梅馥是一個極具有東方文化素養、有經理了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家書中的家教風格,顯現的底色是中西文化的融合,也是父母與孩子的文化中合體。

家書中的底線是先“做人”。關於“做人”,傅雷寫道:“我說的做人,是廣義的,私德、公德都包括在內,主要是對集體、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而傅聰則是這樣理解的:“我父親說的做人,絕不是世俗概念的“做人”,什麼藥面面俱到啊,什麼在社會上藥怎樣怎樣啊等等。他說的“做人”,恰恰相反……是另一種意思。”傅敏先生正式遵循父母熊掌的意思,既明確“底線”,又鋪陳“底色”,編纂了這部家書,讓更多的世人明白理解。

傅雷之所以說“先做人”是“底線”,實際上也是傅雷一貫的教育理念。他認爲“教育當以人格教育爲主,知識其次。”孩子品德高尚爲人正直,文門欠缺一些也是沒有關係的。而傅聰所說的“做人”則是“底線”加“底色”,在最高意義上做一個精神上有所昇華的人。這裏的“底色”則是以“全面的文學藝術修養爲基礎”,健全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斷的求索追求,“知其不可爲而爲之”。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爲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加理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瞭解孩子的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有一種愛叫父愛,他不同於母愛,他沒優柔綿長。他更像是一杯溫開水,雖平淡無奇,可又叫你渾身溫暖,倍感熱血。

《傅雷家書》網站收錄了國內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於1954—1966年間寫給兩個兒子的家信,總共186篇。傅雷在信件中和兒子論藝術,論音樂之美;聊兒子的比賽、生活;說我們的處境,講社會、國家。日常大大小小的事都寫在信中,充滿了爸爸對兒子的愛、期望。

每一封家書都值得我細細地品、慢慢地研,它擁有着文學價值與人間美好的情感。傅雷深愛着小孩,“親愛的小孩,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天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地睡不着,也說不出爲何。”爲何?由於爸爸在思念着、愛着小孩。“自己責備自己而沒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只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這是一位爸爸講給兒子的生活大道理。

傅雷對兒子說“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爸爸媽媽又何嘗不是如此需要大家。傅雷給兒子深沉的愛,把兒子當作朋友,討論藝術上的問題;指導端正着兒子的品格;讓兒子產生我們的思想,有獨立的觀念。正是人世間最珍貴的寶藏。

讀完《傅雷家書》,我想了想自己,也不禁一觸。天下爸爸媽媽之愛都一樣深沉。記得我初中一年級住校時,約定天天與爸爸媽媽打一通電話,爸爸媽媽千叮嚀萬囑咐,給我指明學習技巧,提醒我注意身體,認真學習。一次週末回家,看到一個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原來是爸爸媽媽天天接我的電話前,先記下要和我說的話。天天雖時間不長,可在這一句句話中夾着愛。我瞭解了要與爸爸媽媽多交流、交流、推薦我們的想法,互相理解。

爸爸媽媽的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傅雷教他的兒子做人、做學問、愛國,言傳身教,影響着兒子的一生。而大家的爸爸媽媽也用他們的愛,他們的言行舉止感染着大家,扶着大家走向正確的道路。爸爸媽媽的話,大家要用心去聽,去領會。由於,他們是世界上最愛大家的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在等愛,沁入心田。——題記

你可曾在喧囂﹑繁雜的世界裏尋過愛的足跡呢?或許,在傅雷給兒子寫的封封書信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傅雷家書》包含了傅雷這位偉大的父親對兒子的苦心孤詣,這份跨越千山萬水的愛,讓我在文字中領會到了父愛如山,深沉而偉大;也如水,細膩而溫柔,就這樣涓涓之愛流淌在父與子之間……

“上海已經秋涼了,你那的氣候如何?地理書上說波蘭是大陸氣候,寒暑都在極端。你現在穿些什麼衣服。”這哪裏是一位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問候,這分明是傅雷在對一個近在身前的兒子日常關心。質樸的語言裏,包含着一份如山的愛。“注意:鋼絲上有小條子,註明號數,切勿丟掉,否則以後不易分清。鋼絲彈性很足,有彈傷眼睛、身、手的危險。你自己千萬不可隨便拉開,一定要讓動手做的人收場。望你牢記在心,萬萬千千!”傅雷對兒子的愛像空氣,無處不在,通過書信,飄越過國界線,愛充斥着兒子的生活。

“……寄你的書裏,《古詩源選》《唐五代宋詞選》《元明散曲選》你可仔細看,而且要多看幾遍,隔些日子溫溫,無形中可以增加文學史及文學體裁的知識。”傅雷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他還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學者,對兒子要求嚴格,在學業上,藝術方面亦是如此。望子成龍之心如此強烈。

天下哪位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我的母親,對我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要求十分嚴格,她能以身作則,給我樹立一個完美的榜樣。她的學歷並不高,但是母親的言談舉止總能讓我受益匪淺。母親會以自己的方式教育我和弟弟,也像傅雷對傅聰那樣,愛在點點滴滴,教在星星點點。

劉瑜在書中對孩子說:“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看,不管是偉人還是平凡父母,對子女的愛都如星辰大海,不容沉浸。

青春易逝,隨歲月一同蹉跎的何止吹彈可破的面容,那些懵懂如水的回憶,也會慢慢消逝,我們無需作答,只要在父母的涓涓愛意中成長便可。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這是一部充滿了父愛與諄諄教誨的教育的書信集。在這部作品中,傅雷不僅僅是作爲一名關愛兒子的父親,關注着兒子的一舉一動,也作爲一個"過來人"的長輩,對兒子即將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做推測,更作爲一個指路人,爲兒子設計好應對即將到來的事的辦法,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也保持一個冷靜的頭腦,理智的分析,幫助兒子吸取經驗,讓他引以爲戒。

這是一部很好的藝術學徒修養作品,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的藝術造詣極爲深厚,對無論是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等各個領域,都有極爲淵博的知識。即使兒子遠在千里之外,正在準備一場極爲重要的音樂演出,而他卻好象在對待即將赴考的孩子一樣,殷切的關注着他的每一個舉動,設身處地的預想他要在去的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的情景,並替他設計好應該如何去應對,傅雷在這兒所透露出來的,不僅僅是他高深的藝術造詣,更是他作爲一個父親對兒子應有的關愛。

1955年1月16日的那封家書,是寫在兒子成功之時,作者的兒子在那時剛剛取得了音樂會的成功,邊寄了一封家書給父親,傅雷在受到家書的時候,一方面爲兒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驕傲,真心的爲兒子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也不忘告誡兒子,不要爲勝利而衝昏了頭腦,要兒子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傅雷對兒子的祝福,表現了他作爲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但他在祝福兒子的同時也不忘教育兒子,卻體現了他最爲一個長輩對晚輩的嚴厲要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事業卻是無限的,通過親生兒女,來延續希望,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爲社會,爲祖國,爲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是一項爲人父母所應盡的義務。從傅雷的行爲中,也不難看出,他是一個以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在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對世界負責任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傅雷家書》是一本值得細看和咀嚼的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而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值得推崇的,也是值得效仿的。

傅雷父子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在兩人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使孩子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感情。

既然是父子之間的家書,那麼書中最突出的,當然是濃濃的父愛了,或許每個父親對他們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不知能有幾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好的家庭,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它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較特別,他通過書信對遠方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指導,而且還透露了對兒子的牽掛和愛。

在書信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爲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這些難道不是我們應該引以爲鑑的嗎?

天下父母的愛都是一樣的,我的父母雖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爲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爲我考慮,爲我打算。

《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不錯,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有多少家庭能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國,家長都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不瞭解孩子的情況,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

還有些家長認爲孩子不打不成材,因而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孩子不但沒有變得懂事,反而更加叛逆起來。所以,家長們應該看看《傅雷家書》,而作爲孩子的我們也要看看這本好書,因爲它將會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恩,它更讓我們懂得藝術的欣賞,在生活的處事做人,得到正確的指引。

不管過多久,傅雷先生的影響還將會一直存在,因爲他的教育方式能當做家庭教育的藍本,而《傅雷家書》也會哭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疲睏的眼光從書本的190頁上脫離,合上雙瞼,此時,我的內心波翻浪涌。端起桌角的綠茶,輕泯間無意發現,杯中綠茶折射出一位盡職的爲人父親的形象。

一場道別儀式在1954年謝了幕,傅聰同志出國求學。從此,無盡的思念寫在父母的皺紋上。的確,疇昔的笑語,現在已成爲回憶,所以,只有讓紙張和筆削去天涯對海角的牽掛。

在與兒子分別的這二十幾載春秋中,父親對自己過去的過錯進行檢討,對初出茅廬的兒子生活的囑咐,對兒子道德品質的教育,與兒子藝術的交流及母親對

兒子的牽腸掛肚,都只有漫天紛飛的家書才足以言盡。父母對兒子來信的盼望,使得沒有一次來信讓他們感到意外,有的也只是差點若狂的欣喜,甚至信中“親愛的爸爸媽媽”這簡單通俗的七個字也能讓他們對眸而笑,畢竟,他們慾望的極限只停留在“平安”這道坎。

父子二人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也是藝術研究上的知音,父親以自己資深的學養,真摯的父愛,傾聽着萬里之外兒子的心跳,預想着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傳送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而母親的舐犢之情借風傳遞到兒子耳畔引起兒子思鄉的迴應。

家書的文字質樸,如山間潺潺的清泉,碧空舒捲的白雲,父愛從家書中與兒子論說藝術,激發兒子的感情,訓練兒子的文筆與思想,要他做一面忠實的“鏡子”從中體現出來,目的就是希望兒子能成長,報效祖國。終於,兒子的事業更上一層樓,思想上也成熟了許多,也只有懂事的孩子才懂得將家書收藏起來,然而,在兒子終於有所成就的時候,傅雷卻還來不及享福清閒,就擺脫了黑暗的束縛,到天堂享福去了。

迂闊的草原上,一隻風箏起飛了,他在天空自由地翱翔,但是,他累的時候,不能放棄,他飛高的時候,不能驕傲,他掉下來的時候不能頹廢,他成功的時候還得執著追求……因爲他的線被牽在一個人的手中。

確實,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羣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爲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個偉大的心靈對話,一個爲兒子嘔心瀝血,辛苦付出的父親,你一定有與之對話的慾望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我家的書櫃裏有一本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整理出版,並立即引起讀者關注的書--《傅雷家書》。直至今日,不少家長還把它作爲家庭必備之書,從中尋找家庭教育的最佳方法。

通過《傅雷家書》,我們不難發現,傅雷對兒子傅聰幾乎投入了自己的全部情感。無論傅聰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學習的日子,只要兒子不在身邊,他便把給兒子寫信和讀兒子的信當成十分重要的事情。記得傅雷曾在信中神情地寫道:我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我時時刻刻,隨處給你敲響警鐘,做一面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在演奏姿態方面。我做父親的只想做你的影子,要隨時隨地幫助你、保護你傅雷確實做到了這些。

他不顧工作的疲勞和身體的病痛,不間斷地把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寫給兒子,更從兒子的來信中捕捉兒子的喜怒哀樂,體會他對藝術的理解程度,關注他在藝術生活中的心路歷程。然後,再將自己的感受、反思後的心德一字一句地寫下來寄給遠方的兒子。他不時提醒和要求兒子總結演奏中的得失成敗,他說:人越有名,不驕傲別人也會有驕傲之感,這也是常情,故我們自己更要謙和有禮。一個人有才也會有另一個危機,就是容易自以爲是地鑽牛角尖,所以才氣越高越要提防了藝術家特別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裏,會缺少反省的機會。

當傅聰在國外遇到低潮時,這個嚴厲的父親又以極其溫柔體貼的話寫道:這些味道我都嘗過,孩子,耐着性子,消沉的時間無論誰都會遇到慢慢你會養成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能夠從客觀現實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他還以自身的感情經歷談了戀愛、婚姻與事業的關係,猶如在與知己朋友談心。

今天,我們讀《傅雷家書》依然很有必要,因爲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傅雷都如一面鏡子。在他面前,我們不僅可以學會怎樣做父親,更重要的是,他也教會我們首先怎樣做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