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紙的幼兒園教案

關於紙的幼兒園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紙的幼兒園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紙的幼兒園教案

關於紙的幼兒園教案1

活動目標

1、觀察充氣過程,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2、能用動作表現玩具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重難點分析:

重點: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難點:用動作表現玩具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活動準備:

1、氣球、塑料袋、遊圈、打氣筒等。

2、輕鬆歡快的音樂。

安全要求:充氣的過程中注意不要過度,來避免爆破造成的傷害。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導入:幼兒和球寶寶一家隨《去郊遊》音樂入場--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要帶小朋友進行一次神祕旅行。在旅行途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一些困難。我們要一起想辦法解決它,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會響起快樂的音樂,然後才能繼續前進。

二、過程部分:

(一)給物體充氣--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變化。

1、幼兒嘗試給物體充氣--培養勇於探索的,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變化。

2、猜想如果氣球一直充氣,氣球會怎樣?

教師:給物體充氣,物體變得越來越大,如果一直充氣,物體會爆炸的。

(二)遊戲"變成充氣的物體"--用動作表示充氣前後的變化1、幼兒自己是充氣物體--幼兒自己用肢體表現充氣變大的樣子。

2、嘗試用身體其它部位表演變大變小--進一步感受充氣前後的變化。

鼓勵幼兒嘗試身體的其他部位(如嘴巴、手)來表演變大變小的形象。

3、變稍大一些的氣球--嘗試體驗合作,感受充氣變大與破掉的情形。

(三)幼兒變成一隻氣球--幼兒合作表現氣球逐漸變大、漏氣、越來越小的情形。

三、結束部分隨音樂變成大氣球離場。

關於紙的幼兒園教案2

活動名稱:快樂的節日

重點領域:健康、社會

活動方式:分組

預設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講述過“六一”節的歡快情景。

2、鼓勵幼兒用繪畫來表現節日中最感興趣的情景或最開心的時刻。

3、培養幼兒願與朋友分享快樂之情。

活動準備:1、圍繞“六一”兒童節啓發幼兒談論、交流。2、紙、筆。

活動預設:

1.引導幼兒講述“六一”節的快樂。

(1)提問:“六一”節你最想做什麼?或者想得到什麼

(2)討論:爲什麼覺得快樂?你都做了哪些事?(幫助幼兒回憶所過“六一”節的情景:一起佈置教室、有許多好吃的東西等)

(3)過“六一”節很開心,開心時喜歡用什麼顏色來表現?或者你看到什麼顏色覺得開心,很快樂?

2.幼兒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過“六一”節心情。

(1)“六一”節給我們留下了這麼多快樂,讓我們把它畫下來吧!

(2)幼兒作畫,教師鼓勵幼兒把最感興趣的情景或最開心的事畫下來。3)把先畫好的作品張貼在展板上,幼兒結伴欣賞並交流作品。

3.集體欣賞,請個別幼兒來介紹一下作品。

關於紙的幼兒園教案3

活動目標:

1、比較四季的不同特徵,和輪換的順序。

2、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

3、引導幼兒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經過,鍛鍊自己口語的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創編出一個完整的故事。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故事《小熊登月》圖片、四季不同景色的圖片、字卡“春、夏、秋、冬”。

活動重難點:

理解四季輪換的順序。

用較完整的話描述四季的特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我們看看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教師:你們知道小熊是如何登上月亮的嗎?

小結:現在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故事裏到底講了些什麼。

二、傾聽故事,交流討論。

1、教師:小熊和小鳥是什麼季節開始造飛船的?

2、教師:小鳥爲什麼要飛到南方區過冬呢?

3、教師:小熊到什麼季節把船造好了?

4、教師:他到底有沒有登上月亮呢?他嚐到的冰涼冰涼的是月亮嗎?

5、教師:什麼季節會有白茫茫的一片雪地呢?小熊看到的腳印是怪物嗎?

小結:原來小熊造一艘飛船需要這麼長時間,經過了這麼多的季節,那你們知道四季輪換的順序嗎。

三、出示圖片,瞭解四季輪換的順序。

1、教師:你們知道四個季節,春夏秋冬都是什麼樣子的嗎?

2、出示四季的圖片,幼兒自主討論。

小結:孩子們,暖和的春天,萬物復甦,大地真漂亮;炎熱的夏天,紅紅火火,游泳真開心;美麗的秋天,碩果累累,收成真是好;寒冷的冬天,雪花飄飄,火鍋真好吃。一年有四季,世界變得更美麗。

活動反思:

通過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中小熊在建造飛船時經歷了哪四個季節,這四個季節都有哪些特徵及它們的順序。幼兒對宇宙充滿了嚮往和探索的慾望,可能都有過和故事中小熊類似的想法,想登上天空中看看月亮是什麼樣子的。所以一開始談論這個話題的時候幼兒就非常感興趣,在看看說說中,知道了四季的順序和不同的特點,知道了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美麗的地方。活動的內容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說比較簡單,幼兒憑藉自己的生活經驗就可以瞭解四季的特點和變化順序,還需要在活動的最後環節對此次提升難度。請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四季的不同特點。

小百科:雖然一般人把熊看做是危險的動物,但在馬戲團或動物園中,卻是相當受人喜愛的。

關於紙的幼兒園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盪鞦韆的注意事項,從中積累安全生活經驗。

2、能正確判斷多種行爲,逐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電視機,電腦,視頻《盪鞦韆要小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師:(出示鞦韆圖片)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你們平時喜歡盪鞦韆嗎?你們知道在盪鞦韆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嗎?

二、觀看視頻,交流討論1。播放視頻2。提問:

1)爲什麼智慧樹是森林裏最受歡迎的樹?

2)爲什麼小老虎會摔在地上?

3)皮皮猴爲什麼和小老虎一樣摔了下來?

4)大象老師對小動物們說了什麼?你得到了哪些啓示?

師幼小結:

1)盪鞦韆時應坐在鞦韆中蕩,而不是站着或跪着。

2)雙手要緊緊抓住鞦韆繩索,不可張開手。

3)一次只能一個人玩,不能合着玩。

4)不要在鞦韆周圍玩耍,更不要下來後在原地說笑打鬧,以免被鞦韆碰倒。

5)鞦韆不能蕩的太高。蕩完後,等鞦韆完全停下來再下來。

三、出示各種盪鞦韆姿勢,讓幼兒判斷對錯。

四、學念兒歌《盪鞦韆》

小結:今天我們小朋友學到了很多盪鞦韆的知識,下次盪鞦韆時一定要記住哦。

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繼續探討和努力,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爲每位幼兒撐起一把安全的保護傘!

關於紙的幼兒園教案5

目標:

1、能仔細觀察畫面,用自己的話講述圖意。

2、能合理大膽想象,並豐富詞彙:張牙舞爪、縮成一團

3、能安靜傾聽同伴的`發言。

準備:圖片、頭飾

過程:一、談話導入

今天,蘇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驚險的故事。

二、觀察圖片,大膽講述

a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圖意(先遮住大灰狼)

1、圖上有誰?它們在哪兒?幹什麼?

2、瞧,樹叢中躲着一隻大灰狼。它想幹什麼?(揭開大灰狼的遮蓋紙)

3、你從哪兒看出來?

4、誰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張圖的內容講出來。

b出示圖二,引導幼兒清楚講述

發生了什麼事?

1、小豬拼命逃,他會喊什麼?小鳥又會說些什麼?請小朋友與同伴討論。

2、個別幼兒交流,師隨機指導。

3、現在老師當大灰狼,小朋友一起扮演小豬,好嗎?(師生合作,角色互換)

c、鼓勵幼兒大膽想像營救方法

1、小豬會不會被大灰狼吃掉?爲什麼?

2、誰會幫助小豬?用什麼辦法?(討論、交流)

過渡:讓我們繼續看圖。

d、出示圖三、圖四

1、小豬有沒有被大灰狼吃掉?

2、小動物是怎麼幫助小豬的?

3、師生表演。(師扮演大灰狼,生扮演小刺蝟河馬)

過渡:在大家的幫助下,大灰狼灰溜溜地逃走了,小動物們開心極了!

4、小豬得救了,它會對小動物說什麼?

二、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

1、在這個故事中,你們喜歡誰?爲什麼?

2、這個故事還沒有名字呢?誰來取一個?

3、請個最勇敢的小朋友來講故事。

4、老師也想來講故事了,想不想聽?(師完整講述)

三、結束

老師講的故事好聽嗎?那麼我們把這個故事講給其他小朋友聽吧!

關於紙的幼兒園教案6

設計意圖

寒冷的冬季,是各種花草樹木枝葉枯萎凋謝的季節,而“梅花”卻不畏嚴寒,不屈不撓,生長特別旺盛。它是我們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具有着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爲了培養孩子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特設計了古詩《梅花》的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梅花的特點,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2、感受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體會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動準備

1、古詩《梅花》掛圖1幅、課件、語言cd。

2、古箏《漁舟唱晚》音樂。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形式引出活動內容。

請幼兒猜一猜:在冬天裏,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襲擊都凋零了,可有一種花卻不怕嚴寒,傲然挺立在風雪之中,這是什麼花?

二、欣賞梅花圖片,瞭解梅花。

1、出示梅花圖片,請幼兒觀察和欣賞。

2、啓發幼兒用“梅花”說一句話。

小結:冬天是梅花盛開的時候,梅花有很多枝幹,沒有葉子,有白色的、黃色的、粉色的,還有紅色的,散發出淡淡的香味。

三、引導幼兒想象畫面,初步感知古詩的意境。

1、欣賞教師配樂朗誦,啓發幼兒在腦海中想象出古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跟隨課件輕聲朗誦,讀準字音,想象畫面。

3、引導幼兒說說:你想到了什麼畫面?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4、設計提問:“凌寒獨自開”是什麼意思?從這句話裏,你感到梅花是一種怎樣的花?在這首詩裏、嚴寒中盛開的梅花是什麼顏色的?它有沒有香味呢?你是從哪一句知道的?培養幼兒不畏嚴寒、凌霜傲雪的品質

四、啓發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邊朗誦古詩邊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美工區用吹畫、點畫的形式製作梅花。

關於紙的幼兒園教案7

目標:1、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2、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3、學習詞語“倒影”,能清楚完整不離題地回答問題。

準備: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錄音。

2、每桌一盆水,一隻手電筒。

過程:一、談話,引起幼兒對中秋節的回憶。

“昨天是什麼節日?”

“你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中秋節的月亮是什麼樣的?”

二、講故事《猴子撈月亮》

三、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提問:

“你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想各種辦法)

“月亮撈上來了嗎?爲什麼撈不上來?”

四、小實驗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並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麼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麼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五、教師接着把故事講完,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小猴子在井裏發現了什麼?”

“它們用什麼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爲什麼撈不到?”

“最後,老猴子一擡頭,看見了什麼?它對小猴子說了什麼?

“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六、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七、佈置任務,要求幼兒:

1、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記半個月月亮日記,觀察月亮圓缺變化。

關於紙的幼兒園教案8

活動目標

體育遊戲腳趾撕紙

練習用腳趾撕紙,鍛鍊腳趾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報紙若干,小塑料筐若干,放在場地四周;大塑料筐兩隻放在場地一端;幼兒事先將襪子脫掉,赤腳穿鞋。

活動建議

一、入場。

幼兒走入場地,赤腳四散站立(將襪子放在四周)。

二、教師啓發。

教師:“我們平時用手撕紙,今天用腳趾來撕紙。腳趾像一把小剪刀,夾住報紙,把報紙一片片撕碎(邊講解邊示範)。撕紙時一隻腳踏住報紙,另一隻腳的腳趾夾住報紙,把它一片片撕下來,用腳趾夾住放入筐內。

三、活動注意事項。

(一)撕紙活動開始時,允許幼兒用手幫忙,熟練後可全部用腳來活動。

(二)此遊戲適合在夏季做,活動前將場地打掃乾淨。

(三)遊戲發展:將大塊塑料泡沫用腳趾踩成小塊,再用腳趾夾住搬運。

四、撕紙練習

幼兒每人一張報紙四散站立在小筐邊,做撕紙活動。教師巡迴指導幼兒把報紙全部撕碎。

五、腳趾運紙

教師把小筐集中放在場地的一端,要求幼兒迅速把小筐裏的報紙用腳趾夾住運到場地另一端的大筐裏。教師發信號,幼兒開始運紙,直到把報紙運完。教師請幼兒檢查場地上散落的碎紙,也用腳拾完。

六、遊戲結束

教師講評,教師表揚腳趾靈活撕得好、運得快的幼兒。下次還要用腳做其他的遊戲。幼兒到嬉水池或盥洗室洗腳。

體育遊戲

貼紙跑

活動目標

練習跳躍和投擲等動作,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

活動準備

報紙、塑料筐。

活動建議

一、教師啓發。

教師出示一張報紙以引起幼兒對玩紙遊戲的興趣。一張報紙可以變成“小溪”、“矮牆”、“蹦牀”……要求幼兒在遊戲時要跳的輕、跑得快、投的準。

二、跳過“小溪”

(一)幼兒各自將一張報紙對摺放在場地上作“小溪”,雙腳立定,來回跳過“小溪”。

(二)請三名幼兒將報紙摺疊成寬窄不同的“小溪”,然後由窄到寬地排列在場地上,中間相隔一大步,三名幼兒魚貫地立定跳過|“小溪”。

(三)教師啓發四名幼兒將報紙折成彎彎的“小溪”。幼兒在“小溪”兩側雙腳行進跳。

三、跨跳過“矮牆”

(一)教師將摺疊成□狀,作爲“矮牆”,並做助跑跨跳示範動作。

(二)要求幼兒各自用報紙摺疊成一座“矮牆”,自由地來回跨跳。

(三)要求幼兒三人一組,將三座矮牆間隔一米左右,依次放在場地上,然後魚貫的跨跳過三座“矮牆”。要求幼兒在跳的過程中,不能把“矮牆”碰倒。另外,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跨跳能力,啓發二至四名幼兒將“矮牆”前後連接排列在一起魚貫地來回跨跳。

活動目標

體育遊戲小猴玩紙棒

1.學會助跑跨跳的動作,發展身體動作的協調性、靈敏性。

2.能自覺遵守活動規則,積極參與遊戲活動。

活動準備

準備與幼兒人數相等的頭飾、球及紙棒(紙棒分爲紅、綠兩種)以備遊戲使用。

活動建議

一、教師講解遊戲玩法。

(一)老師扮演猴王,帶領幼兒共同探索紙棒的多種玩法。孩子們跟着“猴王”一起來做多種熱身動作。組織幼兒把紙棒連成兩行,擺成“小河”。跟着“猴王”跨過“小河”到“河對岸”摘果子(可選擇不同的路徑),摘得果子原路返回,遊戲結束。

(二)不論選擇哪個路徑,都要將這個路徑上的“小河”跨越而過。

(三)幼兒要按順序進行遊戲,不能爭搶。

(四)必須動作正確地助跑跨跳。

(五)每次只能摘1個果子。

二、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一)路徑設置:第1組:輪胎架起竹梯、用紙棒擺放一條“小河”(50釐米)、一堆果子。第2組:走木樁、用紙棒擺放一條“小河”(60釐米)、一堆果子。第3組:輪胎堆成的小山、用紙棒擺放一條“小河”(70釐米)、一堆果子。

(二)教師在遊戲過程中注意觀察孩子動作的完成質量,可根據孩子的實際水平隨時調整“小河”的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