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14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14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子名作,短短的一封封家書中,凝聚着傅雷夫婦對兒子深深的愛。

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傅雷對於傅聰的人格

、道德教育都很嚴格,傅聰長大後去國外留學,傅雷卻對自己的過分嚴厲感到自責。

《傅雷家書》中有許多細節很讓我感動,其中最令我受益匪淺的是傅雷在兒子傅聰精神消沉時送來的鼓勵:“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沉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人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總是起起伏伏的,磨難確實會使我們的人生變得圓滑,但是如果遇到一點小挫折就一蹶不振,便會越來越消沉,所以面對挫折,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正視它。

在這本書中,父親一直在循序善誘的教導兒子,父親的話讀來很親切,字裏行間都能感受到對兒子的苦心和深情。我不僅能感受到傅雷對兒子深沉的愛,還學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傅雷家書讀後感2

“我常問到你經濟情況,怕你開支浩大,演出太多,有傷身體與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爲我深知一個藝術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獨立多麼不容易,而惟有經濟有切實保障才能維持人格的獨立。並且父母對兒女的物質生活總是特別關心。再過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長大以後,你就會體驗到這種心情。”

羨慕傅聰有一個好父親。

翻譯家傅雷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在信中,在信中,傅雷曾多次提到對兒子的想念,即使分開,他對兒子的生活也是無微不至的.關懷。我能從這裏深切的體會到父愛的偉大之處。在生活中,我們可能並不在意,或者說根本不會去想這些付出。但傅雷用真情實感,用心中的筆寫下的家書,卻讓人明白了父愛如山。,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由這些信件彙集而成了《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導我們如何做人的書。人間情意,最濃不過親情……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傅雷家書》是一本由傅雷寫給兒子的一百多封書信,每一封書信都將父愛表現的淋漓盡致。這一封封來來往往的書信,寄託着一份份不一樣的感情。

傅雷敢於正確認識自己,勇於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以身作則,從自己的`錯誤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提醒兒子不要在自己摔倒過的地方再次摔倒。

雖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類的感情和精力是無限的,父母嘔心瀝血的培養孩子,期望孩子能夠繼續完成自己這代人未完成的夢想,所以,傅雷無疑是孩子的知心朋友,父母中的好榜樣。

傅雷是一位成功的父親,在他的身上有許多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其中我們更應該知道我們漸漸長大了,與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但是我們一定要跟父母多交流,不要等失去了再去珍惜。

傅雷家書讀後感4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寫其子傅聰和付敏的家書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父愛的'教子名篇。傅雷夫婦嘔心瀝血的培養兩個孩子,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因此傅雷夫婦成爲了中國典範父母!

在這本書中我們不難體會到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無論是在談及藝術,對待情感,還是待人處事,無不體現着傅雷對兒子的愛意。有人說父愛如山,傅雷正是如此!他以自己的經歷告訴付聰:“謙虛是很重要的,要學習非謙虛不可謙虛纔是聰明人。”反覆勉勵傅聰:“不爲勝利衝昏了頭腦是堅強最好的證據。”傅雷曾還對兒子深深地懺悔,說自己對待兒時的傅聰不過於嚴厲,由此,傅磊主動提出要成爲兒子傅聰的知己。爲的是與兒子關係更加親密!

這本書拉近了父母與我們都距離,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體諒,心情溢於言表!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與啓迪!

傅雷家書讀後感5

愛子之情本就是人世間的常理,但是,傅雷對子女的愛卻沒有成爲那種普通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

傅雷巧妙的把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當做教材來教育兒子而不是隻講什麼空話,告訴他越挫越勇,要學會堅強。正如傅雷家書中所說的`:“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的同情心。”還有“一個人唯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纔不至於被回憶消蝕。”

傅雷告訴兒子出臺行禮或謝幕,面部表情要溫和,切勿像過去那樣太嚴肅。這與羣衆情緒大有關係,應及時注意。只要不急,心裏放平靜些,表情自然會和緩。可見傅雷的細心,而且,會幫忙爲兒子去想解決方案。

在《傅雷家書》當中,有句話扣人心絃:“赤子之心這句話,我也一直記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想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說得不錯,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的像明鏡一般,怎會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衆的心靈?”這即是傅雷對兒子的教誨,也是他自己一生的總結。

傅雷家書讀後感6

這封書信是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字裏行間透露着傅雷深深的愛子之情。對於不斷長大的兒子,傅雷希望他能在外面的世界茁壯成長,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其實家長們都一樣,辛辛苦苦地一點點將兒女哺育成長,希望孩子們長大能成爲一個有用的人。而傅雷和他的妻子也是這樣,用自己畢生的心血去培養傅聰,真是愛子情深。

從這個片段中,我體會到了父母對兒女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情,他們辛辛苦苦工作,爲兒女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兒女在一個舒適的`場所學習,我們每個人都體會過這種深厚的感情。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我感受到的是父母那顆熾熱的心,溫暖地照在兒女的心田,使兒女茁壯成長

一封家書,字裏行間可見傅雷對傅聰的關愛,一個嘔心瀝血的慈父形象在紙上躍動,我被傅雷的一顆愛子之心深深感動。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假期裏,讀完了《傅雷家書》,令我受益匪淺。從傅雷的出發點來看,他當初寫信給兒子的時候,並沒有想到這些家信會被後人出版,且能被億萬人爭相傳閱,成爲瑰麗。

作爲父親,他的每篇書信都寫得那麼專注,傾出所有的備至關懷,沒有過於矯揉造作的詞語,也沒有耐心盡失的敷衍,有的只是深沉的父愛,睿智的觀點,廣博的學識以及勤勉做人的決心。

從傅雷先生簡簡單單的話語中,我看到了作爲一位家長,作爲一位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以及責任感,當然在他樸實的信中,這些並沒有具體的表述,是需要靠自己去總結,去挖掘的,這些深深隱藏着的精髓,也成爲了我許多財富中的'一筆。

天下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愛孩子!受我父母的影響,我時時抱着愛人者人恆愛之的信念,抱着微笑與感謝的心態,積極地迎接每一天的挑戰,給自己定一個臺階,讓自己在爬樓梯的狀態下不斷地進步,哪怕只有一點點,我都會感受到無比的滿足,因爲我在前進。

在《傅雷家書》的激勵下,我會前進的更加從容,它可以當之無愧的說是中國文學中和教育中的經典之作,而暢讀這經典之作,更已成爲提高修養,享受覺悟、頓悟、徹悟的一種必然的介質。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如杜甫所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一封封雪片似的家書都包含着親人間的濃濃情感,而這本《傅雷家書》依是如此。

細細品讀,字裏行間流露着傅雷夫婦對兒子的愛和期望。不管他們對藝術上的諄諄教誨,還是對生活的千叮萬囑,從中我都品味出了濃濃的親情。

傅聰出國多年,爲了避免他忘記中國的文化傳統,傅雷不斷地向他寄去一本本中國名著,建議兒子每天寫些中文日記,並堅持要他用中文與自己寫信。雖然兒子更好的瞭解東方與西方的文化差異,他有耐心的語言和西西的文字,一步一步的引導着兒子。

我看來,與許多家庭中的父子關係不同,傅雷和傅聰的關係更像是朋友。他像一個知心者一樣,與兒子天南地北的談:他們談藝術,理想的`藝術同行雲流水一般;他們談婚姻,可見只有平靜,含蓄,溫和的感情才能持久;他們談中西文化的異同,等等等等。

合上書,閉上眼睛。想起父母,他們或許沒有傅雷夫婦那樣博學,但他們努力讓我們學會感恩,教我們做人的道理。

我沉浸在這家書裏流淌的愛,久久不能自拔。

傅雷家書讀後感9

在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叫做《傅雷家書》,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的人。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爲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爲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傅雷在書信中善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

讀了這本書,讓我更多的瞭解與理解父母。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初讀此書,會感到乏味,無趣,因爲我覺得這只是一堆雜亂的書信,甚至連成書都太過牽強。但是,讀完我才恍然大悟,這並非只是父子之間瑣碎的家常話,這其中包含了許多。

這是傅雷對於兒子傅聰的牽掛之心,也是父親深沉而又嚴格的.愛,傅雷是一位文化素養,高學識淵博的父親,他能夠理智的教育孩子,幫助孩子,他總是會預料到一切,可能發生之事,給兒子提出建議,當然也愛說些瑣事家常。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裏都在想着什麼,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理解他們。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父母的心總是向着孩子,無論是嚴愛還是溺愛,他們只是方式不同。

傅雷彷彿是一棵樹,無私的爲傅聰提供着養料,讓他在異國他鄉茁壯成長,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傅雷給傅聰寄翻譯的音樂筆記,翻詳,是傅雷擅長的領域,給兒子的翻譯,必是馬虎不得,足有十幾張用毛筆寫的紙共計四萬餘字,這是怎樣的付出。於此間,傅雷的關心可見一斑。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傅雷家書》是一把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也是一座啓迪心靈的寶座。

在家書中,傅雷似乎什麼都懂,因爲各種各樣的內容都能在其中呈現。他指導傅聰的音樂以及生活,他評論中中國文化與藝術的發展,他追述中國石刻畫的來源,他還會去聽演奏並與兒子談論其中的優缺點......他在文學、繪畫、音樂等領域都有獨到的見解。

而且傅雷與兒子說的一些經驗,一起談論都是言傳身教的,並不會只是嘴皮子工夫。不管是看了一本書,翻譯了一篇文章,聽了一些崑曲,一旦有所感悟都會與妻兒分享,並且,在傅聰已經爲人父時,傅雷也是會提醒傅聰要注意的問題。

雖然兒子身在國外,但是傅雷仍然會給傅聰寄去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交流中國傳統文化,叫他不要忘記中華民族的.音樂氣質。看來,他不僅要自己當一個愛國的赤字,也要他的兒子成爲和他一樣熱愛祖國的人。

這是一位多麼偉大的父親啊!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傅雷家書》這本書我一讀,就被書中的哲理深深地吸引住了。

從書名可以看出,這本書是傅雷夫婦對其子女寫的信的一個合本,這本書中所表現的因材施教、獨立思考等先進思想使得它至今也廣受他人讚譽。在這些書信中所體現出來的,是父母對子女的關心、教育,他們對子女的素質教育異常重視,所以這一本書也是其他青少年值得一讀的好讀物,也正是因爲這一本書的'教育意義,使得這一本書成爲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

書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勝不驕,敗不餒。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

總的來說,《傅雷家書》這本書是圍繞着對子女的教育而寫的,其中有很多是我們青少年值得借鑑的,這本書是一本十足的好書,值得我去閱讀,我雖然不能做到“甚解”的地步,但會盡力去讀這一本書,爭取能從其中尋得一些對我好的,能讓我利用的道理!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暖冬的陽光照到書本上,書香四溢開來,我翻了幾頁便沉浸在此中。

這本書叫《傅雷家書》,這是傅雷寫給鋼琴家兒子傅聰的`信,這其中有父親對兒子的殷切教導,也有他對兒子生活上的種種關心,還有叫的兒子熱愛祖國深沉的心。父親還叫過兒子一個真理,我永不忘懷,那就是: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傅雷先生不僅教會兒子好好學樂理,而且還教他做人,其感情深厚。

書中還有一個信條:先爲人、次爲藝術家、再爲音樂家、終爲鋼琴家。看完此書後,我受益頗深。讀懂了裏面的父子情深,更有父親良苦用心。

我覺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要做到與書中寫的那樣,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情。還有,與父親好好相處。

讀了這本書,也明白了人生真味。很值得人再次翻閱。陽光再一次灑了下來,我又翻動書頁,嘴角上揚很是溫暖。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兒子去表弟家,舅母爲其購得《傅雷家書》,爲教育部《新課程標準》指定書目。

只讀了幾篇,頗感其在用心靈扶着孩子成長,嬰兒時要依賴乳汁,學步時要攙扶……當然了,成人(18周以上)後仍需要心靈的呵護,很多父母沒做到,極少數父母做到了。做到了,其子其女成名成家了,也就不奇怪了。

傅先生,爲其子成才,凡對子有益之事,要說,要寫,要去做。有的要求子做,有的.要求自己做,有的要求朋友做,有的要求領導做,有的要求子轉達由別人做,可謂煞費苦心,自私至極。做爲普通人,既便子有其才,因環境,人和等諸因素,也只有碌碌無爲了。或只能少有出息了。

國家困難時,資源匱乏,往往要擇優錄取。這樣少數人受益,就象小平的改革開放一樣,可以讓少數人先富起來,富裕後,幫不幫窮人,怎麼幫,沒說。同樣傅先生的子女受到國家這樣的待遇,國家實屬不易,他應該知足。

做爲人父,能像傅先生這樣,實屬不易,向傅先生學習是一生的事,其書不妨大家都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