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今天可以這樣做教師》讀後感3篇大綱

《今天可以這樣做教師》讀後感3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從教師職業素養的養成、教學智慧的提升、使命意識的形成和成長空間的塑造四個方面,給我們呈現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對這一時代命題的思考與探索。下面是小編準備的《今天可以這樣做教師》讀後感,歡迎閱讀!

《今天可以這樣做教師》讀後感3篇

  篇一:《今天可以這樣做教師》讀後感

最近讀了《今天可以這樣做教師》這本書,讓我特別有感觸,讓我從新思考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情懷對待教育,對於剛踏入教師崗位的新教師來說,很容易去模仿身邊的同事,今天看這個教師嚴厲嚴肅,於是就去學着做嚴師,明天看那個教師和善可親,於是就去學着寬容,可是到底哪種態度對會教學產生優的質量呢,經過一兩個月的教學實戰,或許我們可以找出一個答案,我們也可以給自己一個定位。

可是無論我們平日的擺出的態度是嚴肅,還是和善,我們都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中小學職業道德規範》第三條明文規定,關愛學生,愛心和熱愛全體學生。社會的輿論,也要求我們用愛去呵護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在《今天可以這樣做教師》這本書中,桂賢娣的教育故事,無疑在詮釋情感是最好的教學方式,提起桂賢娣大家也許會陌生,但是提到“情感育人教育法”和班主任工作“因生給愛十法”大家一定如雷貫耳,所謂因生愛十法,就是作爲教師光有愛是不夠的,還要懂愛,會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如此,講學生按照不用的特徵分爲十類,即病殘生愛在得體,體弱生愛在關心,過失生愛在信任,屢錯生愛在嚴厲,向師生愛在珍惜,背師生愛在主動,個性生愛在尊重,普通生愛在鼓勵,進步生愛在賞識,後進生愛在鞭策。

文中舉了兩個例子分別講述桂賢娣是如何用情感教學和育人的,關於育人,文中有兩個故事,在這裏只說一個吧,講一個臨班的孩子送給他的班主任一張賀卡,在出門之後背班主任隨之丟棄在垃圾桶裏,正巧被他們班的另一位同學看見,得知後奔到老師桌下的垃圾桶找到卡片哭的很傷心,桂賢娣知道後把這位學生拉倒自己的跟前抱在自己的腿上,誠懇的請她把卡片送給自己。她抱住了孩子,也撫慰了孩子,在這件小事中,我們看到了她的教育藝術,是直抵孩子心靈深處的情感教育。

是的,愛,是一種重視,一種呵護。我們要站在珍視每個生命價值的高度去關愛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去保護學生的自助發展權。我們要重視每個個體的存在,每個人都是同樣重要的,所有的人都應該得到發展,不管是優秀的,還是發展有困難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帶任何功力性的眼光。

我曾經看過一段寫的非常好的文章,拿來跟大家分享,作者說: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爲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爲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

多美的一段話啊,希望我們大家用我們的去愛感動學生,用我們的真誠去征服學生,願我們都擁有這世界上最聖潔的師道精神!

  篇二:《今天可以這樣做老師》讀後感

寒假裏,閱讀了《今天可以這樣做老師》這本書,對自己啓發較大,下面就談談自己對如何做教師的一些感悟。我默默從事教學工作以來,一直以爲“在其位,謀其職”。教師就是把書教好,開啓學生的智慧之門,教育學生作一個品行端正的人。

首先,教師要有充分的知識儲備,要有好的教學方法“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應該是作爲一個老師的充要條件。這就要求老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要有一桶水”,要求老師的知識儲備十分豐富,要求老師要“學無止境”,要終身與書爲伴,跟着時代的節拍,走在時代前沿。這樣才能給學生永不枯竭的新知識。不止如此,教師除了博學多才,還要講究教學方法。老師上課的方式是否能被學生樂於接受,關鍵看這堂課是不是一堂好課,是不是符合學生的口味,是不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樂於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成爲學習的主體。教師嚴謹的治學態度,風趣幽默的話語,新穎的授課方式,化繁瑣爲簡單、死板爲生動的能力,必將使學生聽起來輕鬆而易掌握。這是大多老師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種境界。我也多次嘗試向此方面改進教學方法,雖然小有進步,但仍需更進一步努力。

其次,教師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健康。教師不能將教學活動簡單理解爲傳授道理、講授知識、解答疑難問題,而是除此之外,更應注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問題。關心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充分條件。有人說:現在的學生在家裏是小皇帝,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我們再去關心他們的生活豈非多餘,如果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生活在學校裏的學生當然希望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愛護。而且老師的關心往往更理性,也更讓學生接受。此外關心學生的衣食住行,會讓學生感覺到長輩的關懷,集體的溫暖。也會讓學生家長更加理解老師,和老師形成合力,教育好學生。而不關心學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問題,教育得就得尊重、理解、貼近他們;還要建立正確的學生觀,瞭解學生的需要,做一個服衆的威而有信的老師;更應該有強烈的責任心和責任感。讓我們大家一起來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再次、教師自己應該有健康的心理。老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一個心理有問題的老師我們怎麼能寄希望他能教好學生。近年來的大量調查資料表明有相當多的老師有心理疾病。資料表明,老師把學生打成殘廢有之,讓學生相互打耳光者有之,罰學生抄作業幾十遍者有之,等等,也許教師是有很大壓力,是有很多委屈。

但我們面對的是正處花季的兒童、青少年啊,我們得對他們的未來負責,得給他們作榜樣。如果老師因爲自身原因是而體罰學生,甚至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這些都是教師自己心理有疾病的表現。老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爲,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

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老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老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會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機能都得到正常的發揮,從而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我們應該帶着輕鬆愉快的心情去上課,儘管我們在課前受了委屈,我們也應該把這些拋在腦後。不應該把絲毫對他人或領導的不滿情緒帶進課堂。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時刻調整自己的心理,維護和提高心理健康,從而保持自身良好狀態的心理健康去影響學生。

作爲新世紀的一名老師,不僅要上好一堂課,還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更應提高老師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一個好老師必須要做到這三點。

  篇三:《今天可以這樣做教師》讀後感

踏入鍾小的我,也深深受到學校讀式文化氛圍的薰陶,每每看到一本好書,都會忍不住捧起來就讀,正如《今天可以這樣做教師》一書,剛發下來,趁着青年教師總結大會還沒開始的間隙,我就迫不及待翻開了它。

書名雖然叫做《今天可以這樣做教師》,但並沒有生硬的條條框框、說教理論,告訴我們該如何做。在我看來,這本書應該是名師故事的綜合,每一頁都記錄着這些名師們在自己教育崗位上揮灑的點點汗水、滴滴愛意。

作爲一名教師,這些故事讀來既讓我感動,又讓我向往;既讓我震驚,又讓我汗顏;既讓我欽佩,又讓我自愧……

翻開書的第一部分,我們就能看見一個親切而熟悉的名字——桂賢娣老師,書裏給她的解讀是:小學裏的大師。不用讀,桂老師的經歷和故事就在我的腦海裏流淌。可以說桂老師的從教之路是讓欽佩的,從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走到如今全國聞名的教育大師行列,她憑藉的是對學生的愛以及愛的智慧。小紅帽、葉輝、垃圾簍裏的賀卡、64個紅包……這一個個浸潤着愛的教育生活堪稱一個個教育奇蹟,看似平凡,卻飽含着教師愛的智慧,這樣智慧總是讓我感到感動而又嚮往,嚮往自己也能有那樣的教育智慧——愛的`智慧!

平時和桂老師相處,最能感受到的就是桂老師的真誠、善良。我也在悄悄觀察、默默思考,發現桂老師的智慧都有一個源頭——爲他人着想、換位思考。無論是小紅帽還是葉輝,無論是垃圾簍裏的賀卡還是64個紅包,都是桂老師在爲“他”着想。在小紅帽的故事裏,桂老師肯定是想到因化療而掉光了頭髮的呂晶會不好意思頂着一個光腦袋回到班級,害怕班級同學異樣的眼光,而給自己和全班同學都準備了一頂“愛”的小紅帽;在葉輝的故事裏,桂老師也一定是設身處地爲葉輝着想,想到他的腿不方便、想到大冬天裏那不方便活動的腿會冷,所以給他準備了“愛”的“綁腿”;在垃圾簍裏的賀卡這個故事中,桂老師之所以會“討”要那張賀卡,也是因爲她想到如果是自己送出去一張賀卡遭到了這樣的對待,自己也會傷心難過,也纔有了那“愛”的一抱;在64個紅包的故事裏,桂老師也一定是想到那個一時失足拿了別人錢的孩子即便想要退還這不義之財,也會擔心同學們的另眼相待,所以準備了“愛”的64個紅包……真誠、善良、爲他人着想,這就是桂老師愛的智慧之源吧!

如果說,桂老師用她愛的智慧讓我感到感動和嚮往,那麼前蘇聯教師阿莫納什維利和俞玉萍老師則讓我震驚和汗顏,只因爲他們在開學第一天裏所做到的看似平凡實則不平凡的點點滴滴。

自1997年擔任班主任至今的十五年裏,爲了迎接開學第一天,俞玉萍老師都會在開學前一天晚上爲她的每一個學生設計胸卡。新生名單直到前一天下午三四點才發放到她的手裏,所以,開學的前一天晚上俞老師往往很少睡覺。胸卡正面上端印着紅色字體“我要開花,是因爲我知道我有美麗的花”,卡片正中是三顆淡藍色的星星,是讓孩子們自己寫名字的地方,下端是盛開的幾朵潔白的百合。卡的背面則根據學生的名字寫上的個性化寄語。到了開學的這一天,她早晨6點,準時到教室,學生陸續來到,她讓第一個到的學生引導第二個學生到座位上坐好,第二個引導第三個,以此類推,直到所有學生到來坐好。接下來請學生閱讀卡片,猜星星的用處。再請學生說說自己名字的由來及含義。之後,俞玉萍老師會爲學生朗誦一個故事,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就這樣,俞玉萍老師在開學第一天,就將一朵美麗而堅韌的百合花深深地種植在學生的心田,迎風而立。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細節俞玉萍老師十五年如一日的堅守,這種超出智慧的堅守,難能可貴,不也恰恰是俞玉萍老師的魅力所在嗎?

而前蘇聯教師阿莫納什維利居然能在開學第一天,第一次和學生見面時便能叫出每一位學生的名字,當我看到這一標題時我不禁想驚呼:這是一則教育神話嗎?!看完故事,我又不禁被一個個細小的動作所感動:笑眯眯、握握小手……打消了孩子們的恐懼,也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愛。這種種,正是讓我這樣一個青年教師既震驚又汗顏的地方。

繼續翻閱,我們會發現更多有趣而又令人大嘆神奇的故事:雷夫先生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李成良的備課“懶”、上課“懶”、不留作業,菲利普·比格勒給學生“活的教學”……這樣一個個發生在教室裏的鮮活的教育技藝真的是“神乎其神”。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李成良老師的觀察和實驗。李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學生在老師監督和指導下完成作業的效率比較高,學校裏20分鐘做完的作業,回到家裏可能60分鐘都做不完;學校裏做不出來的題目,可以問老師和同學,回到家裏,就沒有人可以問了。而在1982年,李老師居然當真拿自己所教的兩個班進行了實驗,最後,作業在課內邊講邊練做完的班級成績還略勝於另一個作業留到課外做的班級。這不禁讓我聯想到目前我自己教學中的一個困境。

這兩年連續接的都是年級中成績靠後的班級,班級裏孩子的學習習慣較差,家長對孩子們有要求但不知如何配合,在短時間裏要扭轉孩子們的學習現狀,尤其是要求孩子們回家後完成練習的質量,真的是太難。佈置回家的作業完成情況總是讓我很苦惱。看到這裏,我似乎總算找到原因了。而應對之策,似乎也初現端倪,只是,孩子們現在課業負擔較大,學校裏的時間也是有限的呀!哎!不管怎麼說,這位老師對孩子的細緻觀察、思考,以及所作出的變革仍舊讓我倍感欽佩和自愧。

輕輕合上書的最後一頁,看着封面上的青青翠綠,那象徵着希望和生命的綠色,似乎讓我感到蓬勃的生命力,一如孩子們的明天和我的教育之路。我想,無論是感動還是嚮往,無論是震驚還是汗顏,無論是欽佩還是自愧,都激勵着我,在新的一年、新的一個學期中蓄積力量,蓬勃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