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1

一直以來,我家的教育觀念是差不多就可以了,小時候上學,爸媽說壓力不要太大,成績過得去就可以了;畢業工作賺錢,爸媽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可以了。在這樣的氛圍下長大,我的觀念也受此影響,認爲學習和工作差不多就行了。

在學校的時候,我從來不是努力的學生,憑藉一點小聰明,學習成績還能靠前;開始上班以後,這種差不多的觀念繼續影響着我,但以我2年多的工作經驗來講,我漸漸覺得工作開始吃力,最近更是明顯感覺這種差不多的觀念不對,做事差不多的態度讓我滿足於現狀,進而有些不思進取。

正在我焦慮迷茫之際,遇到了楊鋼的這本《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書裏闡述的觀點是“零缺陷”,也就是如書名那般,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對。什麼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就是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做正確的事”是戰略和方向,“正確地做事”是運行與執行,“第一次”是管理效率,而“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則是管理效能與競爭力。

作爲一本暢銷書,《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經過了多次加印,並一版再版,依然熱度不減,說明“零缺陷”這樣的觀點很受歡迎,當然,也從側面證明,在當今時代非常需要“零缺陷”,需要匠心精神。我們中的很多人受“中庸”文化的影響,認爲做事情差不多就好了,崇尚的是一種不放棄的精神,也就是說,第一次沒做好,有可能要做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甚至第五次、第六次……然而,這樣做的結果,不管最終是否成功,都會在很大程度上,浪費時間和物力。

楊鋼作爲中國零缺陷管理的奠基人,也是“零缺陷之父”菲利浦·克勞士比的中國弟子,他在本本書中傳達出來的觀點,是讓我們在做事情開始時,就按照標準去做,儘量不要有過多的耗損。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不管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做事情的時候,應該將“一次做對”、“符合要求”作爲工作標準,而不是把“差不多”、“下次注意點”、“缺點難免”作爲自己的`藉口。

希望“零缺陷”這樣的觀念能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深入人心,如果大家都能接受“零缺陷”的觀點,在以後的工作與生活中嚴謹認真一點,那麼,未來留給“差不多的空間將越來越少。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2

有時候,真的,當你遇見一個陌生人的時候,你想不想主動與他交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顏值。其實讀一本書,有的時候也始於他的顏值。

當看到這本書時,首先吸引到我的是封面上大大的文字――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不得不說這個書名很吸引人。

簡約的封面設計,黑紅白三色爲主調給人一種認真可靠的感覺,而事實上這本書就是一本可靠的書。

全書多是以故事來說理,更顯得生動形象真實可感;章節內容也是層層推進,層次分明;在每一個主人公的故事裏,作者都悉心的提煉出一些新的思想;全書還爲讀者展示了許多成功人士的觀後心得體會使讀者備受鼓舞。

全文引入了一個“零缺陷”的概念,那什麼叫做“零缺陷”呢?作者給出的答覆是這樣的:“零缺陷”的思想最初由美國菲利浦·克勞士比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提出。它的核心理念就是“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要求產品和服務是“有用的和可信賴的”,注重滿足客戶的需求,員工的需求和供應商的需求。

“零缺陷”質量管理與其他質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對比,它的特點就是強調質量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單純的“好”,強調保障質量的系統是預防,而不是檢驗;強調工作標準必須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強調質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價”,而不是簡單的用“指數”來衡量。“零缺陷”質量管理還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流程,主要包括確定狀況、臨時措施、確認根本原因、採取改正行動評估與跟蹤檢查。

而本書的“零缺陷”並不是說絕對沒有缺點,或者缺點絕對要等於零,而是指“要以缺點等於零爲最終目標,每個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職責範圍內努力做到無缺點”,即通過“零”的努力,達到“一”的實現。

通過作者對“零缺陷”這一概念的細緻入微的分析,可見全書很嚴謹思想也足夠深邃。

全書的知識量還是挺大的,只是我個人不非常喜歡全部用故事來貫穿着整本書以明事理。

雖然說每一個故事的好處就在於,無論你從哪個故事開始,都可以或多或少有一些新的收穫。但是繁多的故事也容易使人產生一定的,閱讀疲勞。

此外,我覺得這本書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在於閱讀它的人,每個人的想法或者是說每個人從這本書裏所學的都不會一樣。 爲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爲我覺得第一點,它是故事的形式,故事本來就是可以給人許多遐想的空間任其發揮。第二點,每個人的經歷都各不想同,而書中這些故事又大多來源於一些真實的案例,我想當獨特的個人經歷與特定的案例進行碰撞的時候,讀者們產生的思想火花肯定是不一樣的。

所以總體覺得這本書不但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而且也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好書,當你拿到它看見它精緻的外觀以及書面設計時,我想你就會懂了。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3

該本書是陳述性的,每一章都是圍繞“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這個觀點去舉例論證,以故事的形式帶入能使讀者更容易讀下去。接下來分章節對書中提到的觀點進行自我的認識。

第一章,作者提出“本來就可以第一次做對”的觀點,本章旨在傳達一種思想和理念,就是你一定相信你可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要在思想上改變認識,儘管工作中你不是每次都把事情做對。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把事情做對做好,如果想達到作者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觀點,關注點應該在執行之前預防和控制階段,比如,我今天收到一個任務是需要我出海南項目的升級包,然後我在出升級包之前肯定需要知道項目組要升級什麼功能?該功能有沒有在測試環境測試通過?配置項有沒有做相關的修改?知道了這些我才能出升級包,出升級包是一件事,想把這個件事第一次做對,就需要在需求、研發的代碼、測試用例、測試執行這些前期階段做好預防工作,如果出好升級包升級上去發現某個功能沒有實現,研發、測試繼續返工,那麼出升級包這件事就不算第一次做對!所以,做事之前的預防和控制纔是做對事的保障。

第二章,“做對即符要求”。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和接受,一切按照客戶的需求做事,做客戶要你做的事,不做客戶不要你做的事,隨時跟蹤客戶的需求變化,以便及時調整和快速適應,把事情做對做好。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企業,其實在哪裏都是適用,媽媽讓你去買包鹽,你在路上時媽媽給你打電話說再買一瓶醋,信號不好你沒有聽到也沒有回覆電話確認,結果你買了一包鹽又給自己買了一包零食回家了,結果可想而知,你沒有及時響應媽媽的需求變化,還做了媽媽沒有讓你做的事!總之,有需要纔有事可做,有事可做才能把事做對掙得更多的需要(機會),也要記得及時跟蹤需要以改變應策。

第三章,“工作就像芭蕾舞,既標準又完美”,看到標準,肯定就是指工作中規範、流程、準則。像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品一樣去生產檢測自己的產品,這是一種高標準的要求。做到統一標準、統一規範的產品,也要統一我們的行爲、規範我們的流程,比如,部署某個項目這件事,10個人去做就有10種方法,10種標準,10個犯錯的可能,如果組織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部署文檔,發給10個人,就增加了做對該事情的概率。所以,統一標準、規範行爲對組織和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第四章,“每個人的工作哲學”。最後一章又提升了一個水平,把做事上升到做人、哲學、心智層面。對個人而言,要端正個人的態度,讓零缺陷成爲每個人的習慣,對組織而言,統一我們的標準,把制度約束變爲一種企業文化,從而提高我們的質量和品質

理論來源於實踐,願零缺陷的理念深入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