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有感大綱

讀《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讀《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有感1

奧蘇伯爾在其鉅著《教育心理學》的扉頁上寫了這樣的話:“假如要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還原爲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是的,教師在教學前只有十分清楚,目前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尚未獲得哪些學習經驗,才能開始新知識的傳授,但是教師不能停留於瞭解學生已經學到了什麼,還必須預見學生將會用怎樣的方式去學習新知識,只有對學生會怎樣學有所預見,教師的教才能更好的適應學,才能更好的服務與學習,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習。作爲教師我們要了解學生,研究學生,善於把握學生學習心理的脈搏。

讀《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有感

例如數學教學中,我們時常過於關注了數學的定義,而淡化了概念本身所代表的實際意義。在本學期《分數的意義》的教學中,我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幫助學生理解單位一,若干份,一份或幾份等等抽象的名詞,可是這些真的就是孩子們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嗎?看完夏老師的堂實錄我才知道重難點應該是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分數的數感,並引導他們理解分數的本質: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所以我們常常因爲忽略了學生的本質需求而導致我們上了一堂“非學生所需的”。

把自己當回學生,真真切切的當回學生,才能更好的瞭解學生的心理,進而堂上就會有等待,有期待,有善待。引導學生探究,喚醒學生思維。想着我是誰?我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創造者,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幫助者。想着我要做什麼?爲學生鋪設平臺,讓學生自動,爲學生構建舞臺,讓學生互動。

教育的成功一靠服務,真心實意的瞭解學生的內心需求,幫助指導他們滿足需求;二靠關愛,體現爲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無論是對優等生,中等生,還是期待成功的學生,都一視同仁,認真的開發和利用,真正的做到讓每塊金子都能發光。正如田立莉老師所說:“快樂着學生的快樂,是我最大的快樂,收穫着學生的收穫,是我最大的收穫,幸福着學生的幸福,是我最大的幸福。”

讀《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有感2

一、作者與內容簡介

雷玲老師主編的《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一書,本書分別彙編了8位小學數學特級教師的教學藝術,包括對其堂教學藝術的解讀、對其經典例的評析、他們自己對堂教學的感悟等。

二、精彩分享

1、常態下的堂,纔是學生和教師日常經歷的教育生活,無論從時間還是數量上,常態都佔絕對的比重。教師應該關注常態教學,要提高常態的質量。

2、杜威曾經提出:在學生亢奮激情下實施的教育影響,並不是真實的,效果要打折扣。

3、說真實的話比說正確的話更重要在堂中,我們經常抱怨孩子們不願意發言,總是發現孩子們的表達能力不強,責怪孩子們的表述不盡如人意。

4、多問"怎麼想的",少問"爲什麼"我們有的教師,在堂上"爲什麼"發問不斷,學生被問得一頭霧水,不知怎樣答才合老師的胃口。

5、評價的目的不是甄別,而是激勵、喚醒和導向。

6、要笑着做老師,把陽光傳遞給每一個學生;蹲着看學生,學生會回報你每天的驚喜;樂着做同事,盡享工作帶的友情,不斷吸收有助於自己成長的因素;走向研究。事受成長的快樂。

7、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傾聽、質疑和啓發,學生體會着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和包容,體驗到平等、包容、和諧的數學堂的美妙,體驗到數學思考的魅力,體驗到參與的樂趣、創造的喜悅。

8、教育機智具有突發性,是不能預先設計的。正是教育機智的這種特性,折射出一名教師教育藝術的高低,甚至決定了教育的成敗。教育機智,是一個長期積澱的過程

9、教會學生一種思維的方法,要比教會他一個公式重要得多。一位真正優秀的教師,必須多一份責任,要從學生生命成長的高度去思考教學,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和精心設計的教學,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0、學生正確的作業可能只是模仿。但錯誤的作業卻絕對是一種創新。

11、數學學習不應該是一個簡單的被動的接受過程,應該是學生自己體驗、探索、實踐的過程,應該讓學生自己去"做"數學、"想"數學,儘量減少直接"灌輸",這正是人們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12、靜靜的聆聽、揚眉、包含鼓勵的點頭、擁抱、轉身或面帶深情凝望我們的學生,每一個動作可能都是出於教育學的意義而做的。

13、使之紮實到位;用居家過日子的心態,精心設計每一堂,與學生共度分分秒秒,讓堂生活迴歸常態;用自己的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真心鼓勵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感到自教師的關愛和激勵;用積極的行動努力實踐新程的理念,樹立自信;用平和的心態看待已經選擇的這份工作,不斷豐富自我,適應變化,追求變化。

14、真實的堂擯棄演練和作假。真實的堂應該面對學生真實的認知起點。展現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讓每個學生都有所發展。真實的堂不能無視學生的學習基礎,把學生當作白紙和容器。隨意刻畫和灌輸;真實的堂不能死抱着教案。一問一答,牽着學生的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真實的堂更不能前操練,中表演。少數參與,多數旁觀。

15、要善於把學習還原成學生的生活,使他們在平等交流中獲得知識,在自然的狀態下發現知識的奧祕,在千辛萬苦,"費盡心機"後豁然開朗,體會一種"頓悟"的快樂。

16、新授好比是教師帶領學生去掏河蚌裏的珍珠;練習好比是將掏出的珍珠擦亮。使它發光;複習好比是將一顆顆發光的珍珠串起。使之成爲一條條項鍊:實踐活動,好比是將一條條項鍊賣出去,掛到人的脖子上。如果這個比喻還有點妥帖的`話,那麼掏珍珠、擦珍珠、串珍珠、賣珍珠的方法和手段應該有所不同。

17、現在的堂不能只是關注知識的接受、能力的提高。還要關注學生堂教學的感受。當代的堂教學應該是一種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性品質的"我行"的教育,而不是貶低、壓抑學生主體性品質的"我不行"的教育。

18、我們需要追問的是,什麼樣的數學教育更有價值。因爲,一樣物品是否有價值,很難從它本身的屬性說,關鍵是看人如何根據它的屬性而恰當地運用它。如何運用決定了其價值的大小。微積分有價值嗎?你一定要逼着小學生去掌握。它就可能成爲負價值。"+2="有價值嗎?你讓學生去把它默寫一百遍。甚至一千遍,它也就變成負價值了。

三、讀後體會

這段時間有幸拜讀了《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一書,書中介紹了8位小學數學名師的教學藝術和所具有的教學特色,並列舉了一些經典例和教學片斷,以及每位老師的教學感悟等等,讓我領略了名師別樣的風采,走進了名師們的堂,領略名師們的堂藝術。

這本書根據現今的教育現狀,介紹了每一位老師獨特的堂風格,如劉可欽老師的堂,樸素機智,用樸實而充滿人情懷的語言讓學生在堂上能自由的發揮,讓每一個孩子敢於站起說,竭力保護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充分讓學生表現,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擡起頭,往下看"這句話出自潘小明老師,可見在潘老師的堂上,他時刻擡起頭關注學生、瞭解學生,往下看。當然,這需要教師透過數學知識的水面,去發現並抓住支撐着數學知識的數學情感,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不僅獲得有紮實的知識技能,而且要有積極的情感體驗、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往下"教數學,才能上出有深度的數學。又如徐斌老師:堂的樸素之美;華應龍老師:瘋狂數學的和諧魅力;錢守旺老師:感受數學堂的魅力;林良富老師:在細節中體現堂魅力;夏青峯老師的堂追求以及田立莉老師:爲學生所需而教。不管是哪位老師,他們有着不同的風格,但是他們都有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髮自內心的關懷,時時刻刻爲學生着想,這也是上好每一節的前提呀!

在7年的教學生涯中,我見識過熱鬧非凡的堂教學場面,也曾一度羨慕別人堂環節設計的巧妙、演示的精妙、堂教學的流暢,甚至曾把這些令我羨慕的元素統統的搬到了自己的堂上,併爲此嘗試。但實踐過後,靜下心思考,發現除了當時堂氣氛異常活躍之外,留給學生的持久影響卻很少,一節上得特別有感覺,可是作業的質量卻不高。這就引發我思考,數學教學中我要追求的是什麼?本書中劉可欽老師相關經歷讓我有所頓悟。在評價學生的時候,劉老師把"某某同學說得很好,誰能比他說得更好?"這樣的話換成"某某同學讀得相當好,還有誰也想試一試?"讓每一個站起的孩子都能夠體面的坐下,在保護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礎上,充分讓學生表達和敢於嘗試,進而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作爲教師我們,要關注重視的是能給學生持久影響的常態教學,要着力提高常態的教學質量,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公開上。

讀此書,感受着名師們精湛的數學教學藝術和各具特色的教學風格。頓時我發現名師們之所以能夠成爲名師,是因爲他們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和堅持,追求的是"在樸實中彰顯智慧、在無華中尋求發展"我想,數學堂教學就應該把握學生真實的認知起點,呈現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讓每個學生都有所發展,還學生以真實的堂,讓我們的數學更常態、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