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的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大綱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的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的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的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的讀後感1

經專家推薦,最近用心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正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說的一樣:“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

雷夫老師不是超人,不是資深的教育家,更不是成天坐在主席臺上大講教育改革、大講國民教育的專家。這一點他在書中寫到:“我痛苦地認識到自己不是超人。數以萬計的老師都在努力另闢蹊徑,我亦如此。像所有‘直正的’老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時分躺在牀上睡不着,爲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當一個老師,真的會很痛苦的。”

雷夫老師的學生爲何成功,我認爲首先考慮的一個詞就是“愛心”,其次是“信任”。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爲它用有了什麼,反而是因爲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這裏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示紀律、公平,並且成爲孩子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爲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不是什麼系統的教育理論,更不是教育改革指導綱要,而是雷夫老師從教25年來用愛心、信心教育每一個孩子的做法,是教學當中的反思積累。但字裏行間包含了雷夫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有效行動。雷夫倡導“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他運用了“道德發展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取悅某人——我要遵守準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爲準則並奉行不悖。這第六階段的道德要求與儒家思想所倡導的“慎獨”不謀而合。他在教學中,培養孩子終身閱讀的習慣,注重寫作的培養,並在遊戲中學習數學,他讓學生熱愛地理和歷史,和學生做實驗,培養學生音樂和美術的修養,熱愛運動,學會管理自己的財務。所有這些,看似和普通老師沒什麼兩樣,但在每項教育活動中,都充滿了雷夫的智慧和激情,學生和他在一起快樂無憂,每項學習學生都投入極大的熱情,尤其是演莎士比亞的戲劇和旅行兩項活動,更讓學生全情的投入和無限的熱愛。

雷夫也是在標準化測試的大環境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但他做到了“另闢蹊徑”,即實現了“終身性”教育,也沒有影響應試的效果。引起我心靈微震還有雷夫的自省和不斷思考的態度。曾經他自認爲自己的科學課上的很完美,並讓他的繼女來欣賞。女兒一句“將來沒有一個學生會成爲科學家或從事研究工作”,使雷夫陷入了思考。他沒有固步自封,而是沉下心來尋找問題,最終找到原因,改變了方法,後來的學生不斷的有科學家或醫生等科研工作者出現。

因爲對工作的愛與專注,纔會出現“頭髮着火了”也不自知;因爲對孩子的愛,纔會不自覺得要對孩子進行終身有益的教育。“我會公平地對待每一個班級裏的學生!”這句話相信所有教師在接手一個新班時都說過,但能堅持到最後的有幾個?

在本書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的眼裏,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爲着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樣一種最樸素的意識和想法。雷夫老師爲什麼能做得這麼好,能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產生最生動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認同的效益?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因爲他有愛心,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學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找。愛是教育的根本。

應從“教書”轉爲“育人”。只有這樣,才能像雷夫老師一樣,培養出更多的人材,而不至於學生學不會一點書本知識而發火,生氣。《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畢竟,我們培養和造就的多數是“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中的一部份,而不是“一大批”拔尖人才。如果老師要在小學階段就培拔尖人才,那麼,要中學、大學幹嘛?

當其他同齡的孩子還在看學校派發的基礎讀本,老師還在拼命地、反覆地講解公式、考試方法的時候,第56號教室的孩子們已經開始品味經典名著了;他們通過旅遊來學習歷史,通過親自的動手實踐去接觸自然科學,通過體育運動了解團隊合作的價值。而我們的老師呢,將學生課桌拼在一起,讓學生頭對頭,扭頭看黑板,以爲這樣就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這可能嗎?

即使我們無法做到雷夫老師這樣優秀,但我們應該知道,教育蘊含着無限的可能。今天,你根本無法預知你將會爲明天的學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作爲老師,不應該只侷限於三尺講臺,只侷限於課本,只侷限於學生的考試分數,還得像小平同志說的一樣: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的讀後感2

讀完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是雷夫的課程,他做了共讀課程、排演莎士比亞的戲劇、到外地遊歷和活動、班級經濟系統、班級搖滾樂隊、藝術課程、棒球課程、電影課程、聖誕節去教堂幫助流浪者,而作爲語文老師的角度,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課程是共讀、排演莎士比亞戲劇、到外地遊歷和班級經濟系統課程。

首先是共讀課程。雷夫以自己對閱讀的熱愛點燃孩子的閱讀興趣,善於利用多種資源、多種策略、多種方法、多種鼓勵、多種評價和多種活動,千方百計讓學生從心底喜歡閱讀。一路閱讀一路抵達。雷夫說,閱讀不是一門學科,但它是生活的紀實,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要讓在現今這個世界長大的孩子相信這個事實往往是極爲困難的,但並非不可能。從重要性來衡量,這樣的努力是值得的。要讓孩子在長大後成爲於總不同的人,又能考慮他人觀點、心胸開闊、擁有和他人探討偉大想法的能力,熱愛閱讀是一個必要的基礎。因爲這個課程能有效指導了孩子閱讀,讓孩子通過閱讀感受人生,同時也通過閱讀,樹立了榜樣,從而讓孩子抵達自己,爲更好地成長打基礎。而排演莎士比亞的課程裏面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挑戰不可能!”因爲演好一部戲劇需要很多知識,包括對劇本的理解,背臺詞,燈光設計,配樂等等,排演下來,這些知識都是活的了;對於孩子來說,有個機會讓他上臺去展示,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進入到與劇中人物命運相連,讓孩子學會的團隊合作。通過這些挑戰中,孩子們懂得付出艱辛,懂得團結合作,懂得表達,追求卓越。到外地遊歷課程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課程能夠開闊孩子們的眼界,增長知識;遊歷課程教會了學生如何自理,如何獨立支配自己的金錢,在不同的場合,應該怎樣有素質的表現,更重要的是,學會怎麼旅遊,而不是當一個郵差。班級經濟系統課程。這個經濟系統教會了孩子日常如何支配自己的金錢,如何購置不動產,如何投資,如何維持自己收支平衡,延遲享樂。這個課程很大程度和社會接軌,讓孩子出到社會能夠快速適應。且也讓孩子懂得了,凡事是需要努力纔可以有回報,並且要對自己負責。而在和學生共同穿越課程中,老師也在挑戰自己,讓專業能力得到提升,在職業中獲得成就感,發現了自己的意義。

回想自己的教室,也開展過類似的課程,從2014年2月9日啓航,我開始了每日一詩的晨誦課程,以二十四節氣爲主線,在其中穿插汪國真、海子、泰戈爾等文學巨匠的詩歌。一開始讀常麗華老師做二十四節氣之旅的材料,感覺很簡單,可是到自己做起來才覺得很困難。一開始只是找該節氣的古詩,整個星期都是這樣,孩子們都很乏味,後來我加入了汪國真的勵志詩和哲理詩,孩子們的熱情漸漸調動起來了。後來就形成了這樣的模式:讀詩——理解內容——聯繫自己——寫下感想。後來有些孩子就把這個模式概括爲讀別人的作品——理解別人的感情——關自己什麼事——記錄。一個旅程之後,我們都有深深的體會,至少懂得關注自然,關注身邊的每個氣候變化。二十四節氣課程走完後,我們又進入每日一則新聞討論,這個也是爲了配合初三議論文學習開展的,同時也通過辯論各個時事熱點來讓孩子們關心我們的社會,同時思考在各種情況下如何做一個好人。後來又開展了共寫課程,讓孩子們記錄自己的事,所以每個人有一本暮省本,同時我們班級也有一本班級記事。別小看這兩個本子,暮省本是我和孩子們交流的重要場合,在這裏,只要孩子敞開心靈寫自己的喜怒哀樂,我都能一一回應。且孩子們也學會了尊重別人的隱私,暮省本發回去,沒有人會好奇地去翻閱別人的內容。而班級日記則記錄着孩子們和老師們在這個教師發生的事情,每個值日的孩子接到本子都迫不及待地翻閱以前的記錄,有的還寫上評論。在這兩個本子上,我們清晰的記錄着自己的成長足跡,也是這兩本本子,讓我們緊緊團結在一起,更多的交流,更多的信任。

和雷夫不同的地方是,我在開始接手班級,就開始嘗試瞭解孩子,爲達到這個目標,我設計了很多調查表,包括家長和孩子的,就是爲了多瞭解孩子們。事實也證明這一步工作很重要,沒有調查沒有了解,所做的盲目性就大很多,在這個設計裏面,我閱讀了樂嘉的性格色彩學一系列的書本,深入分析各種性格,這已經爲我和孩子的溝通打下基礎。而且心理學也是我的愛,觀察、推測和探究心理是我熱愛的,在設計和推進課程的時候,我考慮到很多心理因素,這個爲課程實施提供了保證。

總的來說,我覺得課程設計的背後需要教師深厚的學識功底專業素養才能展開,除此之外還要結合自身的特點。例如在班級積分制度我就做得很失敗,但是有些老師做得很好。如果看到別人成功的課程,沒有經過思考和適應,照搬在自己的教室往往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的讀後感3

書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的朋友。書的魅力無法阻擋,書的作用更是神奇無比。從中我們學到了知識,受到了薰陶,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哪裏不對,哪裏需要改進,哪裏要做得更好。

《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是我們本學期要閱讀的書籍。打開《第56號教室的奇蹟》就久久不願放下,它給作爲教師的我很多啓發。雷夫老師用一年的時間創造了改變學生一生的奇蹟。書中處處傳遞給我們雷夫作爲老師的信念:“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無捷徑。”

正如書的序中提到的:“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着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這位20多年如一日堅守在第56號教室的雷夫。艾思奎斯老師,他是個在教育中總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還有哲人的敏銳、專家的自信、戰士的勇敢——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創造出奇蹟。他把第56號教室變得無比開闊,變成一個任由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

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爲它擁有了什麼,反而是因爲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這裏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爲孩子的榜樣。雷夫將此內容寫入書中,可見消除恐懼對學生是多麼的重要,但這恰恰也是幾乎所有老師都存在的問題。

在成爲一名教師之前就有人告訴我:“要能鎮得住學生”,這也成爲我後來做老師的一條原則。隨着教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到“鎮得住”絕不能依靠學生對教師的恐懼。特別是在做了班主任之後,這種感覺就更爲強烈。身爲教師的我能夠想象的到,開學第一天,面對幾十個不懂事的孩子,老師肯定要“立規矩”。其實很多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習慣於了恐懼,因爲在長達近二十年的學校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鎮得住”學生的老師,面對這樣的教育現狀,我只能從師長的角度幫助他戰勝恐懼,把它看作是一種挫折教育。

也因此我能更深刻的從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爲教師愛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規律是何等的重要。愛心、耐心、信任、智慧,擁有了這些同樣可以成爲“鎮得住”學生的老師。雷夫正是以他對教育無法比擬的熱情將不足40平米的教室無限延伸,使得這裏成爲了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在化學實驗上,一個小女孩因爲找不到燈芯而苦惱,眼裏含着淚水。爲了不讓她掉隊,雷夫老師決定停下來幫助她。由於燈芯太小,所以雷夫將頭靠的離酒精燈很近,由於很專注,連頭髮燒着了都沒有發覺……

其實這樣的事可能很多老師也都能夠做到,我真正感動的不是這個故事也不是插圖,而是插圖下面的那是幾個字:“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着火了都沒有注意到,那麼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

我們,每一個渴望成爲優秀教師的人,都應該向雷夫學習。新課標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只要堅持,就能創造奇蹟!雷夫老師的故事正是對這句話的最好詮釋!雷夫老師25年堅守在56號教室,對那些移民家庭的貧困孩子進行品格的培養,通過激發孩子對自身的高要求來成就孩子的一生;他堅持讓孩子每天閱讀,而不是爲了測試、更不是做表面文章給人家看,而是因爲喜歡書本才閱讀;他堅持每個禮拜和孩子們玩“Buzz”的遊戲,不僅僅是做一些數學練習,而是把許多的知識整合在了一起;他堅持讓56號教室的孩子每天運動,不僅僅是爲了強身健體;他堅持每天早晨和孩子們一起解決問題,不僅僅是爲了得到答案,而在於發現正確解答的過程;他堅持每個星期二讓孩子們觀看電影……

我想正是那無數個堅持,才締造了56號教室的奇蹟!而在這些堅持的背後,我們又分明地看到了雷夫老師那癡迷教育的瘋狂,那對教育真諦真切的、深沉的領悟!

這點,促使我重新審視自己,剖析自我,反思自己的教學。當我在教室裏大聲訓斥孩子的時候,想想雷夫老師的56號教室,那兒缺少的就是恐懼!當我累得直不起腰,抱怨工作量太多的時候,想想雷夫老師每天天亮就走進教室,而直到天黑才走出教室的那份愉悅;當我抱怨中國的教育體制時,想想雷夫老師也對美國的體制不滿,可是他會以自己的努力來打破傳統,以自己的創造力來引導孩子們去追求真正的教育目標,而不是捨本逐末地追求分數;而當我看完《第56號教室的奇蹟》,在班級裏興致勃勃地進行解決問題訓練的時候,想想我能堅持多久!是的!

曾經,我也對教育充滿激情:積極備課,認真撰寫教學反思;與師傅一起探討新課標;和孩子們一起品味語文的美;嘗試建立自己獨特的語文教學思路以促進孩子們熱愛語文……可是,我又堅持了多久?

《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我想是對教師這個職業的重新理解。”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着火了都沒有注意到,那麼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這句話也將成爲我的座右銘。

總之,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們每一個爲人師者思考和學習。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可以幫助我們建構嶄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非常有借鑑意義。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反思、探討、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的讀後感4

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爲它擁有了什麼,反而是因爲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這裏沒有害怕。翻開這本書,我彷彿跟着雷夫老師走進了那間又小又破的56號教室,看着他把“品格”、“付出”、“謙遜”、“支持”傳達給學生,是他,讓學生生活在一個不必“害怕”的淨土,讓學生的特長得以發揮,讓學生的缺點得以改正。雷夫老師用自己對於教育的熱忱感染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使他們步入成功,終生受益。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爲孩子的榜樣。雷夫將此內容做開篇,可見消除恐懼對學生是多麼的重要,但這恰恰也是幾乎所有老師都存在的。問題。在成爲一名教師之前就有人告訴我:“要能鎮得住學生”,這也成爲我後來做老師的一條原則。隨着教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到“鎮得住”絕不能依靠學生對教師的恐懼。作爲教師愛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規律是何等的重要。愛心、耐心、信任、智慧,擁有了這些同樣可以成爲“鎮得住”學生的老師。信任才最寶貴,有了信任,纔可以談教育。我覺得,讓孩子免於恐懼,是56號教室奇蹟的根源。

捧着書細看,我的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透過這些淺顯通俗的語言,我看到了一個將教育作爲自己終生事業,並沉醉其中的教師,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一旦成功,它帶給我的滿足感,足以補償這個瘋狂的教育界給我的心痛、頭痛、以及微薄的薪資。”當看到雷夫老師的一名學生說“老師會把我們不會的問題講上500遍”時,我真的無言,也很慚愧。多麼有耐心有愛心的一位老師呀!學生的問題,也許是很小的一個知識點,也許是老師已經講過很多很多遍的,也許是學生根本沒注意聽纔不明白的,而雷夫老師,不問任何原因,只要學生不明白,就講到明白爲止。說來容易,但如果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總是無數次的重複,任誰都會生厭了吧。什麼是真正的教育?雷夫老師認爲“我的工作不是拯救孩子的靈魂,而是提供機會讓他們拯救自己的靈魂”;“基於信任,激發孩子對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根本”,這些與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真是異曲同工,殊途同歸。

讀完這本書,我特別感覺到雷夫工作量很大,這也是我懷疑雷夫老師是現實生活中的正常人的原因。雷夫老師說過,“當一位好老師是世上最難的工作。”一個好老師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耐性,需要愛。他那“魔鬼式訓練”、學習“八法則”——解釋、示範、模仿、重複、重複、重複、重複、再重複,都是建立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上的!出於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教學工作似乎涵蓋了除技術性學科,如音樂美術外的所有課程。“凡是值得做得事情,就值得好好做。”這是第五十六號教室的班訓,我想也是雷夫的行事準則。雷夫和我們一樣也有痛苦和想要屈服的時候,但每當這時雷夫回想起他的學生珍妮給她的信,感謝他爲孩子們建造的“避風港”,因此他又打起了精神。雷夫作爲教師已經做到了極致,他用全部的愛、青春和生命獻給了在56號教室讀書的孩子們。

在這本書上,雷夫老師寫了許多教育學生的方法。其中有的對於我的日常教學是很有啓發意義的,有的與中國教育現狀還有一定差距,操作起來會有困難。不過,雷夫老師對於社會的責任心,對於教育的熱心,對於學生的愛心一直感染着我,只要心中有學生,再加上好的教育方式,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學生就不是奇蹟。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的讀後感5

《成功無捷徑—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美國霍巴特叢林小學教師雷夫老師,通過描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切身感受,給我們一線教師指明瞭努力的方向,是他的才華和人格魅力吸引着孩子們,使56號教室的孩子們熱情地追隨着他,是他的犧牲精神和敢於試錯的勇氣感動着家長和老師們,同時也感動着衆多的讀者。

書中處處傳遞給我的是雷夫作爲老師的信念: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成功是無無捷徑可走的。這也印證了我國的一句古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正如雷夫老師的那句名言“成功無捷徑——真正的卓越是靠犧牲、試錯,以及大量努力得來的。”讀了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

  一、首先是他對教育的全身心的投入,這種無償的付出,是我一輩子都學不到的。

雷夫將教育作爲自己終生事業,並沉醉其中,他能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的祕訣就是:對孩子全身心的給予愛,對事業高度負責。雷夫任教的美國霍巴特叢林小學,學生大多來自美國中部的貧窮家庭和一些亞非移民家庭,英語底子很薄,家境貧困,雷夫老師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1、每天爲了自己的學生早上三點多從家裏出發,倒好幾次車在早上六點多趕到教室,晚上六點離校。

2、犧牲自己節假日的時間,輔導孩子閱讀、算術,與孩子一起表演莎士比亞戲劇,一起去旅遊。他那所謂的“魔鬼式訓練”、學習“8法則”——解釋、示範、模仿、重複、重複、重複、重複、再重複,都是建立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出於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

3、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無條件的幫助,物質上精神上使孩子以及他們的家庭走出困境,即使是這種幫助和犧牲在最後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

他用自己的雙手去爲他的學生撐起一方天地,讓第56號教室的學生有最大程度的發展。

  二、其次是他對學生建立在信任基礎之上的關愛,他以信任取代恐懼,建立和諧師生關係。

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儘管我們都知道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要尊重和理解學生,但是爲了維護老師的尊嚴和威信或多或少都會有控制不住情緒和粗暴的時候。一邊讀着書,一邊反思自己的行爲,真的感到羞愧。作爲一位教育工作者,爲了維持班級上課的正常秩序,我難道沒有用威嚴壓制學生,使學生怕我,然後屈服於我的勢力之下的行爲嗎?"那種看似和諧的背後,不知道有多少不滿和敢怒而不敢言。

“我不需要他們愛我,只需要他們信任我。”雷夫老師認爲信任是一切教育的起點,信任一旦破裂便無法彌補。雷夫說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贏得你的信任,有些孩子會背叛你對他們的信任。但是,如果我們想要孩子有好的表現,就必須用行動告訴他們:我們相信他們有優異表現的可能。在你所打造的美好環境裏,孩子們也將茁壯成長,展現出讓你和他們自己都驚奇的好表現。

  三、最後在教學上的智慧、以及對教育的長遠目標和意義的看法等都是值得我學習和深思的。

雷夫老師能培養孩子未來生活的信念和技能。因爲孩子們非常獨立,雷夫試着提供更多的機會,給他們提供建議,讓他們自己去選擇,作決定,培養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在教孩子們一項技能之前,雷夫都告訴孩子這項技能在生活中有什麼用,讓學生非常向往他的教學;讓學生知道學習是爲了自己。無論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麼,都必須先學會在沒有老師陪伴和指導下自行練習。有一部分學生,在校時作業整潔、乾淨,正確率高,家庭作業卻龍飛鳳舞、丟三落四,錯誤百出。我們的孩子,是在爲老師學習嗎?我們老師(包括我),常常爲了能看到學生乾淨整潔的作業,就監督學生做作業。

這樣的方式,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陋習。應當訓練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培養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這樣學生才能在任何狀態下高效地學習。就像雷夫說的:“我想教孩子終其一生都派的上用場的技能,整理事物、安排事情的技巧等就是其中之一。""懂得安排和分配時間的孩子,做什麼事情都容易樂在其中,也會做得更好。"。

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雷夫老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幫助我建構了嶄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做一名好教師"非常有借鑑意義。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實踐和探討,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反思、探討、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讓我們像雷夫老師一樣,把自己心中的愛一點一滴滲透到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在教育事業上不斷的追求與執着。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的讀後感6

第56號教室,已經是美國學生家長熟悉的名詞;而雷夫老師,也已經成爲美國教師的楷模。爲什麼一個普通叢林學校的普通老師,可以有如此大的能力,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第56號教室的奇蹟?他的魅力到底在哪裏?帶着這樣的好奇,我走進了雷夫的這本書《成功無捷徑——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

通過閱讀《成功無捷徑》一書,我看到了一個積極向上,開朗樂觀的雷夫老師。他有內涵:他喜愛文學,會和孩子們一起去欣賞莎士比亞的歌劇;他熱愛音樂,彈得一手好吉他,所以孩子們纔會在休息時間和他一起學吉他;他擅長數學,才能幫助孩子們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讓她們從中得到成功的快樂……因爲雷夫老師有“一桶水”,他才能爲不同孩子的杯子裏注入不同的水,才能得到孩子們的認可和喜歡,才能讓56號教室的奇蹟成爲可能。

雷夫老師是一個善於學習和反思的老師。誰都年輕過,年輕的時候,也許會由於種種原因犯下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在雷夫老師看來,那是“愚蠢的”。我們也都年輕過,都有類似的經歷。所不同的是,雷夫老師認真地反思了,總結了,改變了,進步了;而我們也許只會那些小小的錯誤當做一種“年輕時的回憶”或者“年輕的代價”吧?

雷夫老師是一個有犧牲精神的老師。多他從事叢林小學五年級的教育工作開始,他就沒有節假日。每天六點半之前要到教室和孩子們一起做習題;晚上六點以後,纔會下班。這樣的作息時間對於我們來說,一天兩天行,一個月兩個月也行,可是如果二十幾年如一日,那就太難太難了。正如雷夫老師所說:老師是要有一點兒犧牲精神的!

雷夫老師是一個以身作則的老師。“教育學生要勤勞用功,自己就要做一個勤勞用功的人!做給他們看!”雷夫老師能夠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從每一個學生身上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我們學習不是爲了考試,我們學習是因爲他好玩兒,可以幫助我們成長!”所以雷夫老師班裏的學生都是愛學習的天使。

中國有句古語:“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辛勤汗水的付出,怎能收穫金秋的累累碩果呢?從雷夫和他的學生身上,我更深刻地領悟到成功的真諦:成爲優秀的教師無捷徑!成爲優秀的學生也無捷徑!

冰心說過:“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教師要獲得成功,就得“養氣”,就得“潛沉”下來,埋頭學習和反思。教師的魅力,緣自“三更有夢書當枕”的癡迷;教師的魅力,更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才情。

品讀此書,是心靈的一次滌盪;感悟作者,是煥發激情的動力。賞析此書,我受益匪淺。“教育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卻是甜美的,因爲你豐富了孩子的一生。”爲了豐富孩子的一生,讓我們走近雷夫老師,爭做一名有魅力的人民教師。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的讀後感7

《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一位平凡的老師在講授自己這二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以及感悟,其中並沒有刻意煽情的文字。但細細想來,其中還是有很多小的細節表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的專注與熱愛。對於很多教師來說教書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但是對於雷夫來說,教書是一件讓人覺得幸福的事。

一間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他可以帶給孩子無限多的東西。是一位特殊的也很成功的外國老師說的,從他的身上我懂得了教室和教室是不一樣的。正如伊建立在爲本書寫的序中提到的,“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着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教育上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有的人在講臺上站了一輩子,甚至獲得了很高的學歷、職稱,卻始終是個門外漢。他可能幹得風風火火,卻不過是一個附庸者,所以也是無力者。這一點,只要看一下那些年年獲得“優秀教師”稱號、甚至著作等身,但班裏的孩子們叫苦連天,包括自己的孩子也很成問題的老師,即可得到驗證。這樣的人,教室於他們只是一個講課的場地,他們天天站在教室裏,卻從來不能影響到教室,所以,40平方米的教室永遠只有40平方米。

看一下這位20多年如一日,堅守在第56號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他是個在教育中總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還有哲人的敏銳、專家的自信、戰士的勇敢——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創造出奇蹟。他的第56號教室變得無比開闊,變成一個任由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

雷夫正是以他對教育無法比擬的熱情將不足40平米的教室無限延伸,使得這裏成爲了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在化學實驗上,一個小女孩因爲找不到燈芯而苦惱,眼裏含着淚水。爲了不讓她掉隊,雷夫老師決定停下來幫助她。由於燈芯太小,所以雷夫將頭靠的離酒精燈很近,由於很專注,連頭髮燒着了都沒有發覺…。

其實這樣的事可能很多老師也都能夠做到,我真正感動的不是這個故事也不是插圖,而是插圖下面的那是幾個字:”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着火了都沒有注意到,那麼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

也許一個教師幾十年如一日的從事教學並不鮮見,也許一個教師爲了工作而做出犧牲也實屬正常,但是一個教師能夠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於教學,並且將這種專注視爲是正確前進方向的指引的話,那麼這位教師已經超越了這個單純的職業,而將其上升到了精神層面,並且將這種精神轉變爲了自己的信仰。我想這纔是教育的真諦。雷夫就是這樣一位教師,一位可敬的教師楷模!

《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是一本讓人熱血沸騰的書,他天堂般的課堂、這間教室的不可思議確實是我看到了教育事業蘊含着無限潛能。我們常說,數學源於生活,其實,教育也源於生活。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着火了都沒有注意到,那麼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的讀後感8

看到《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個題目,感覺有點新奇,對於教師來說教室是最熟悉但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爲什麼是56號?奇蹟是什麼呢?我充滿了好奇。我翻開書本,用心的品讀着《第56號教室的奇蹟》,自己的內心不時的被感動、共鳴充斥着: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樣熟悉而新穎;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是那樣獨特與執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都十分有借鑑好處。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在我們的教育實踐生活中,在什麼地方做的不對,哪裏需要改善,哪裏能夠做得更好。

“第56號教室”爲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第一章中“給我一些真相”裏面講述的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遇到。記得那是我第一年做班主任,我們班一個男生也像艾裏克斯的似的,在連續三天“忘記”帶作業後,最後,我再也忍不住,當着全班學生對他大吼大叫,把他書包裏的東西全都倒在地上,讓他找作業。其實,我早已明白他又忘記寫作業,我並不是因爲他沒有完成作業而生氣,而是因爲他一次次的對我撒謊,讓我很氣憤。看了艾裏克斯的這個故事,我想,我比艾裏克斯的老師幸運,孩子的家長並沒有找到學校來找我算賬。其實,此刻看來我和那位老師犯了同一個錯誤,就是錯失了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對這個孩子造成了傷害。如果當時,我像雷夫對待麗莎一樣,那事情會有另外一種結局,也許這個男孩自己就會不好意思的來向我承認他撒謊了,也可能以後都會完成作業,或許……

隨着教學年齡的增長,我已不再那麼衝動,學會用用心的態度與耐心來應對問題,處理事情時能夠經常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想,建立了與學生的信任,平和、友善、誠實、公正而又通情達理的對待每個人、每件事,盡力爲學生營造一個像家一樣的避風港。我學會了爲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多做加法,以此激勵學生,帶動其他的學生來競爭,而不是處處針對他們的缺點做減法,努力成爲一個令人喜愛的老師。

透過對《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研讀,我還明白了,不管是教導學生還是子女,必須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第56號教室之所以個性,不是因爲它擁有什麼,而是因爲它缺乏了這樣的東西――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代替恐懼,做孩子能夠依靠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爲孩子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爲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書,還在品讀;收穫,卻很多很多。徜徉在雷夫老師的“第56號教室”,我也猶如雷夫老師的學生那樣,深深地迷戀在這理想的“教育國度”之中了。真誠的祝願所有的老師都能夠開心、快樂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快樂的學習、茁壯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