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1

近兩個月我認真的閱讀了《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使我很受感動,它在我以後的教育教學中起着重要的引領作用,尤其在我以後的班主任工作方面更起着重要的促進作用。

雷夫,這位美國最搞笑、最有影響力、最優秀的老師感動着全球無數的人。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

手捧着這本書,細細研讀,感動着、慚愧着、欣喜着。感動的是雷夫在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裏,用了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創造了一間充滿愛與奇蹟的第五十六號教室。慚愧的是自己也已從教十幾年,但是教學上還是進步甚微。欣喜的是看了這本書,學到了很多,明白了自己以後努力的方向。

在這本書裏,要學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但給我感觸最深,最讓我受用的還是以下幾點:

一、營造像家一樣溫暖的教室。

第五十六號教室爲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在那裏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代替恐懼,做孩子能夠依靠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爲孩子們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爲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所以無論是走出去的還是呆在裏面的孩子,都認爲那裏是最溫暖的地方。

二、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

在這本書中,雷夫認爲透過文學,孩子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理解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所以他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也因爲寫作潛力會令孩子終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潛力。同時,我也發現,雷夫老師的一些創新之舉,如開辦讀書會,幫忙孩子挑選圖書,撰寫每月讀書心得等無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因此,讀着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當然還有很多的理論需要細心研讀,慢慢消化,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也有這樣一種信念——我們還能夠做得更好。從此刻開始給自己制定一個新的目標,並且確信自己的學生也能夠做得這麼好,因爲我們都有一個教室,在這個教室裏每一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們能夠像雷夫老師一樣細心觀察,從愛每一個孩子出發,那麼我們也會有自己不一樣的教室,就讓我們從此刻開始,努力讓我們的教室變成孩子們心中嚮往的地方。

所以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工作中我必須會象霍夫老師學習,加倍努力,爭取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2

《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直看着你,他們以你爲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別想愚弄小孩,他們很聰明,一定會識破的。

這段文字告訴我們:教師的示範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師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樣作用也就越強。“欲齊其家,先修其身。”作爲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學校大力倡導和發揚文明禮儀教育,以“星級”獎勵制度鼓勵學生進步,要求學生進出校門、校園內看見老師主動打招呼;進出教師辦公室,主動敲門,徵得同意,方可進入;積極認真地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上學不得遲到,有事提前請假或事後補假……。對學生的一系列鼓勵措施,大部分學生積極參與。

學生是認真執行了,但教師是否爲學生做了榜樣呢?早上進校門,學生有禮貌地敬禮並問聲“老師好”!學生認真打掃保潔區,……。我們的教師又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學生有會怎麼想呢?有一位學生對我說起過:有的老師我主動與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無任何臉部表情,以後我再也……。當然,這只是一種極個別的現象,但每每看到或聽到這種現象,心裏總不是滋味。

我自己也曾經在無意中沒能主動與學生打招呼,而被學生質問。有一學生很認真地問我:“老師啊,上次我叫你,你沒回我!爲什麼?”我一臉茫然,怎麼都想不起來,也許是我真的沒看見或聽見。但不管怎樣我已傷了學生的自尊,我主動對學生道歉,說聲:“對不起!”學生還是很開心地走了。對我來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學生來說是大事,他們感覺老師的眼中或心中有他們的位置,對你老師的教育我就願意接受,融洽了師生關係,無意中也縮短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對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應該都是有所幫助的。從此我無論走在哪兒,還是在校園內外,無論我是否教過他們,只要是學生我主動與他們打招呼,融洽師生關係。現在有的學生站在教學樓走廊中,看到了也要與我招招手,我也主動迴應。

可見,教師散播一種榜樣,收穫的是一種目標。有人說:“播撒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爲;播撒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播撒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撒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應該做到,讓學生心服口服,讓學生直接從老師身上學到好作風、好品德。這樣,才能達到育人的最終目的。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3

大家好!今天的和雅講壇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書:《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封面的下面,寫着“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我想這幾個字其實是概括了雷夫老師的教育理想,或者說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師教育追求。“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說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

在本書中,我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裏,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一堆孩子圍在雷夫老師的身旁,幾個孩子甚至坐在了雷夫老師面前的桌子上,大家一齊用心熱情的展開討論。我問自己這個場景我熟悉嗎見過嗎大概在我們身邊是不被允許的吧,學生怎樣能夠坐到課桌上,坐到講臺上?因此,我開始有點理解雷夫老師寫下的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諷刺的是,第56號教室之所以個性,不是因爲它擁有什麼,而是因爲它缺乏了這樣東西——害怕。但我確信,在我們的教室裏是必須有這種叫做“害怕”的東西的,因爲,我們的世界裏不允許孩子不怕老師,不允許孩子不尊師重長,得意至忘形,悲哀至失態。

雷夫之所以做好了教育,是因爲他成功地達成了先破後立,破的是師生之間的壁壘,立的是師生之間的信任!我跟他同樣相信,信任能夠代替恐懼,而沒有恐懼,人才能夠活出真的自己。他在書中提到的許多細節,在我們的教育中都千百次地出現過,但遺憾的是,我們已經麻木地以爲:這沒什麼,理應如此。比如:我們會覺得對孩子喊叫是我們教師的權利,常常舉着“老師是爲你好”的幌子歇斯底里地喊叫;當孩子不懂時我們能夠不厭其煩地講個三五遍,但同時這也到達了我們的極限,如果孩子還是不懂,我們的直觀反應是:你沒認真聽,你智力有問題等等,總之問題必須是在孩子身上,而必須不願意反省爲什麼沒能透過有效的方法使孩子儘快地弄懂;更別提我們平時的“殺雞儆猴”法,如果有一人犯錯,全班跟着受罰,甚至我們的孩子也會認同老師的做法,抱怨連累自己的同學,這個同學也更加孤立無助……

爲教師,在雷夫的闡述裏,我懂得:教室,就應是孩子們堅固而友善的避風港,在那裏坦然無懼地學習、正確理性地認知、自由用心地生活,就應遠比書本知識的學習更重要。老師與學生是不就應有距離,老師和學生是沒有界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