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1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一本平淡而又真摯的書,讓從事教育的我們重拾了教育的激情,看到了教育的無限可能。書的主人公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在洛杉磯一個充斥着貧窮與暴力的地區的小學——霍巴特大道小學裏任教,教育着一羣又窮又淘氣的孩子,很多孩子的家庭都有問題,他們的母語甚至都不是英語,但是,雷夫老師用他的教育激情、教育理念,影響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使他們步入成功,終生受益。在他的班級裏沒有平庸之輩,他們沉靜自律、自尊自愛、知奉獻、溫文有禮,專心閱讀的程度,是其它班級望塵莫及。他們甚至還會演奏韋瓦第的作品、玩搖滾樂、表演莎士比亞的戲劇。

許多該教室培育的學生,畢業後大都進入全美頂尖大學。這羣又窮又淘氣,家境不好的學生,像不像我們農村學校中的外地班學生?對待這些學生,我們是怎樣做的呢?我們往往把學生的家庭背景、父母因素、學生本身素質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擴大了,而忽略了教師的職責、熱忱,及與學生的相互信任,在這樣的觀念影響下,我們又怎樣能教好學生呢?《第56號教室的奇蹟》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奇蹟,讓我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可能性。從雷夫老師的教學中,我們看到了兩點切實有用的經驗:

一、“以信任代替恐懼,要是你破壞了我對你的信任,也就應有贏回信任的機會,但這要花很長的時間。”

我們平時都是強調同學之間要互相信任,協同合作等等,很少強調同學和老師之間的互相信任,好像學生信任老師是必然的,是就應的。而老師對於學生卻一向不太信任。比如一個總是不愛交作業的同學,老師自然而然的就認爲他沒寫,他說寫了也認爲是在說慌。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爲沒有建立起有效的信任機制。老師不相信表現不好的同學說的話,同學也明白說什麼都沒用,所以就破罐破摔,混一天是一天。如果我們也象雷夫老師一樣,在班上建立嚴格的一整套信任機制,讓同學們都體會到說實話光榮,說慌可恥,並且也給平時表現不夠好的同學足夠的機會,找到他們身上的優點,讓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師同學的信任。那麼,他們的表現必須會慢慢有所提高。這種教育正是現階段我們所缺少的。

二、建立有效的道德成長路線

在幼兒園,老師就用小貼紙、大拇指或好孩子在激勵孩子,在小學變成了用紅領巾來激勵孩子,在大學變成了獎學金。激勵是促進人們進步的神奇魔法。但是我們有沒有懷疑過,這樣的激勵健康嗎?有用嗎?比如,此刻的小學大多數都要求學生在三年級之前全部入隊,但是,有些學生確實是不具備少先隊資格的,但是爲了完成指標,我們讓他們帶上了紅領巾,這其實已經破壞了紅領巾的先進好處和激勵意圖,自然,學生對於紅領巾也就不如一年級的學生重視了。

在雷夫老師看來,這種激勵在道德行爲方面來說只是初級階段。如果道德行爲有六個檔位的話,小紅花只是在第二檔上。在第56號教室裏,孩子們的水準遠遠超過了小紅花階段,到達了第六檔。雷夫老師借用了教育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的道德成長路線圖:

第一檔,我不想惹麻煩——靠懲罰在起作用;

第二檔,我想要獎賞——靠賄賂起作用;

第三檔,我想取悅於某個人——靠魅力起作用;

第四檔,我要遵守規則——靠自律起作用;

第五檔,我能體貼人——靠仁愛之心起作用;

第六檔,我奉行既定的準則——靠境界起作用;

看來,激勵的最高境界不是外在的褒獎,而是內心的愉悅。

在雷夫老師的教學中,這樣的教育智慧比比皆是,我們能夠看到原先教學是這樣快樂的,我們的學生原先是有着無限可能的。讓我們的教室也像56號教室一樣充滿奇蹟,讓我們的教育沒有空白。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2

《第56號教室的奇蹟》在教師們中間影響很大,前不久學校給每人發了一本,要求人人必看,說實在的,對這種強制性的任務我是沒有太大興趣的,假期裏只好任務性的拿出書來翻看一番,這一翻不大緊,卻奇蹟般地的喜歡上了這本書,喜歡上了雷夫這一名被傳頌的神奇人物。細細品讀了一部分,就能感受到他的愛心、信心、能力和智慧,他的確是值得我們尊敬的教育楷模!下面僅就讀的片段和感受與大家分享,望大家共勉!

第56號教室位於洛杉磯中心,這裏的孩子大多來自貧困的移民家庭,但是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全國測試中成績高居全美TOP5%,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這一切奇蹟的締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師。這位心靈導師,教給學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道德、信念的培養。他把貧民窟的教室變成了快樂學習的天堂,在那裏,“人的品格得到培養,努力付出受人尊敬,謙遜得以發揚,而且大家無條件地互相支持”,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變成了“愛學習的天使”。我想學生的出色是因爲教師的出色。從雷夫老師身上,可以看到哪些閃光之處?反觀自己,我應該爲成爲一個怎樣的教師而奮鬥?

一、用信仰堅持教育的熱情

就像雷夫老師自己所說,他不是超人,與一般老師一樣,他會失敗,會痛苦甚至也曾疲倦、迷茫過。但是“教室的火”點燃了他的激情和信心,他說“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着火了都沒有注意到,那麼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是的,從那時起,雷夫老師找到了真正可以永遠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的事業,並且他正是義無反顧地這麼做了。

雷夫老師是有理想的。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培養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孩子懂得爲人之道,鼓勵孩子追尋豐富的精神世界……豐富的理想背後就是樸素的教育真諦——爲了學生的發展。於是教師對每位學生都抱有信念,不拋棄、不放棄;學生的學習生活充實而有意義。

雷夫老師是有激情的。他已經用了25年時間並且還要繼續堅守在同一所學校的同一間教室,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他傾其所有精力、美德與創造力在孩子們身上,用特立獨行的個性、截然不同的觀念、別出心裁的創意,給他們帶去寶貴的東西。如果沒有最單純的教育熱忱,我想沒有人會如此執着、安分和踏實。而雷夫的這些都沒有因時間和聲譽而改變。

朱永新先生說過“一個理想的教師,必須有遠大的理想,不斷地給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標,同時又要有激情。對一個成長中的教師來說,平靜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想到自己,近來的教學很苦,爲調皮不聽話的孩子感到束手無策,怕達不到教學指標而不敢怠慢,匆匆的忙碌中我似乎沒有清晰的教育理想可言。但是同樣在各種考試壓力下,雷夫老師卻能在一間狹小的教室創造無限的可能,他奉獻,他堅持,他熱情,感謝他,他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也願意拿出年輕人的激情去擁抱未來,用更多努力去戰勝困難,用繼續奮鬥去取代苦惱。

“教書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卻是甜美的,因爲你豐富了孩子的一生。”我願真能如此。反觀06—07學年度下鄉支教的一年中,雖偶有驚喜,但更多的是牢騷和不滿,好不容易結束了一年的支教活動,卻無甚收穫。如果能早一天看到《第56號教室的奇蹟》,如果能早一天結識雷夫這一傳奇式的人物,我想我會在我一年的支教中擁有滿滿的收穫!

二、用愛心建築心靈之家

“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20多年來,56號教室6點半就敞開了門”,雷夫老師寫到,“我在一片漆黑中到校,比正式上課時間早了整整一個小時,而迎接我的是一羣熱切等待學習的學生。他們自願早到,和我一起用這一小時來訓練一項經常受到忽略的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爲我並不特別有創造力,所以只能盡我所能給他們最寶貴的東西——時間。”是什麼讓孩子如此自願積極來學習,又是什麼讓雷夫捨棄休息,用大量的時間和學生相處,就連寒暑假也幾乎天天陪着他們學習?是愛吧。第56號教室就是一個充滿愛的最溫暖的家。

這裏有愛有信任而沒有“害怕”。“教師愛學生,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相信每個孩子。”雷夫就這麼做,他相信每個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潛能,只有獨具慧眼,才能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鼓勵孩子去不斷自主探索,才能使他們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在本書中我看到了雷夫許多點點滴滴都建立在愛和信任的基礎上,他把每個學生都看做是美麗的天使。雷夫心裏裝的是學生,以身作則,公平、講道理,有耐心和恆心,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靠的肩膀,講求紀律,處罰合乎邏輯,成爲孩子的榜樣。因此他們的班級氛圍快樂輕鬆,學生很沉靜、文明有禮。

還有我覺得雷夫老師把“道德發展六階段”導入班級來教育孩子,也可以說是一種“愛”的教育。他愛孩子,用“六階段”來引導學生人格、品質的成長。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爲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爲害怕懲罰纔去做。”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爲得宜是應該的,不許給予獎賞。”第三階段:我想取悅別人。雷夫要讓孩子知道人不是爲了取悅別人而活的,他相信還可以做得更好。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但是雷夫要在教導孩子瞭解規則之餘把眼光放遠,因爲人的一生中有時並無規則可循。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爲準則並奉行不悖。雷夫希望孩子終其一生的努力去培養自己,達到一定高度的生命境界。

其實,我心中也是有愛和信任的。可是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之後,我覺得我們教室的紀律和學習還大多是靠“恐懼”來維持的。因爲面對信任之後學生的不自覺和不理解,面對給予寬容之後涌現出的種種問題,我除了生氣之外,也選擇了“嚴肅”和“恐懼”來鎮壓學生。我本不想這樣,可是苦於沒有更好的辦法,也就只能如此了!

三、用智慧促進孩子的進步

說雷夫老師智慧,首先是因爲他把提高兒童閱讀能力的同時引導他們對閱讀的熱愛作爲首要任務。他說“我要我的學生愛上閱讀。閱讀不是一門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通過文學,孩子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接受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他把孩子帶到將知識、熱忱和閱讀的喜悅視爲理所當然的圖書館,挑選合適的文學作品介紹給學生,正面引導不會閱讀的學生,辦讀書會等。在這個“快餐文化”的時代,很多青少年青睞電視、電影、網絡裏的世界,難得有沉下心來品讀經典,滋養心靈。雷夫老師不忘引導他的孩子們通過閱讀認識世界,改變觀念,改善氣質。這一智慧之舉我們都知道,卻很難真正做好。

另外他總是能夠找到獨特而有效的方式教育學生,無論是數學、作文還是音樂、體育,他都能夠做到“教室裏的世界比教室外的世界更能吸引學生的心”。他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做自然實驗,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看電影學歷史,將經濟學運用到班級管理,學習搖滾等器樂演奏,以及利用一年的時間來排練莎劇,利用假期來去旅遊來學習地理與歷史知識等等。這樣的學習是多麼愜意和多姿多彩!雷夫老師的學生是最幸福的孩子!

我在想,自己能否也做個智慧的老師,給孩子們的學習帶去更多快樂,讓他們自覺愛上學習,在輕鬆愉悅的學習中收穫滿足的喜悅,在《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品讀中,在雷夫精神的感召下,我將不懈努力奮鬥!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3

最近在網上有幸拜讀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部作品,一個普通的最基層的教師,竟然獲得了總統頒發的“國家藝術獎章”,感動了整個美國社會,我充滿了好奇。因此我用心的品讀着《第56號教室的奇蹟》,自己的內心不時的被感動、共鳴充斥着: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樣熟悉而新穎;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是那樣獨特與執着。他的成長經歷,對於我們每一個教師都非常有借鑑意義。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在我們的教育實踐生活中,在什麼地方做的不對,哪裏需要改進,哪裏可以做得更好。讀的過程中,我發現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見,充分體現了“愛是教育的根本”,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雷夫。艾斯奎斯在自序中寫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時分躺在牀上睡不着,爲着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當一個老師,真的會很痛苦。”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十分好奇。因爲他已經是個非常優秀的教師了,身上已經被照上了許多美麗的光環,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裏的話真實地表達出來,這讓我既好奇又崇拜,一下子我的內心就產生了強烈的閱讀願望,有一種很想要去閱讀它的心理需求,

是因爲我從這本來自大洋彼岸的、以前從未知曉的教師的書中,竟然讀到那麼多熟悉的東西。一直以爲,中美兩國的教育差異巨大,以爲我們在教育中的種種現實問題人家不存在,甚至以爲人家的教育價值觀、思維方式都和我們不一樣。這本書卻讓我第一次知道,那個教師在校園中遇到的種種,和我遇到過的差不多;那個教師在教學和學生相處中產生的困惑,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正困擾着一些教師;而那個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對教育價值觀的剖析,其實都可以來我們這裏進行一番驗證;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閱讀中我總是不由自主地發出輕輕嘆息:“教師原來可以這樣來當,原來可以做得這樣好!”他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這間教室被稱之爲56號教室。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成績優異,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正因爲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因此改變了走向,改變了高度……從他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禮。“第56號教室”爲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第一章中“給我一些真相”裏面講述的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遇到,但我比艾裏克斯的老師幸運,孩子的家長並沒有找到學校來找我算賬。其實,現在看來我和那位老師犯了同一個錯誤,就是錯失了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對這個孩子造成了傷害。如果當時,我像雷夫對待麗莎一樣,那事情會有另外一種結局,也許這個男孩自己就會不好意思的來向我承認他撒謊了,也可能以後都會完成作業,或許……

隨着教學年齡的增長,我已不再那麼衝動,學會用積極的態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處理事情時能夠經常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想,建立了與學生的信任,平和、友善、誠實、公正而又通情達理的對待每個人、每件事,盡力爲學生營造一個像家一樣的避風港。我學會了爲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多做加法,以此激勵學生,帶動其他的學生來競爭,而不是處處針對他們的缺點做減法,努力成爲一個令人喜愛的老師。通過對《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研讀,我還明白了,不管是教導學生還是子女,一定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爲它擁有什麼,而是因爲它缺乏了這樣的東西——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依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爲孩子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爲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這本書讓我深深的感動,書,還在品讀;收穫,卻很多很多。我一定要向雷夫老師學習,做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我真誠的祝願所有的老師都能夠開心、快樂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快樂的學習、茁壯的成長,成爲社會的棟樑!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4

看到《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個題目,感覺有點新奇,對於教師來說教室是最熟悉但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爲什麼是56號?奇蹟是什麼呢?我充滿了好奇。我翻開書本,用心的品讀着《第56號教室的奇蹟》,自己的內心不時的被感動、共鳴充斥着: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樣熟悉而新穎;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是那樣獨特與執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都十分有借鑑好處。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在我們的教育實踐生活中,在什麼地方做的不對,哪裏需要改善,哪裏能夠做得更好。

“第56號教室”爲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第一章中“給我一些真相”裏面講述的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遇到。記得那是我第一年做班主任,我們班一個男生也像艾裏克斯的似的,在連續三天“忘記”帶作業後,最後,我再也忍不住,當着全班學生對他大吼大叫,把他書包裏的東西全都倒在地上,讓他找作業。其實,我早已明白他又忘記寫作業,我並不是因爲他沒有完成作業而生氣,而是因爲他一次次的對我撒謊,讓我很氣憤。看了艾裏克斯的這個故事,我想,我比艾裏克斯的老師幸運,孩子的.家長並沒有找到學校來找我算賬。其實,此刻看來我和那位老師犯了同一個錯誤,就是錯失了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對這個孩子造成了傷害。如果當時,我像雷夫對待麗莎一樣,那事情會有另外一種結局,也許這個男孩自己就會不好意思的來向我承認他撒謊了,也可能以後都會完成作業,或許……

隨着教學年齡的增長,我已不再那麼衝動,學會用用心的態度與耐心來應對問題,處理事情時能夠經常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想,建立了與學生的信任,平和、友善、誠實、公正而又通情達理的對待每個人、每件事,盡力爲學生營造一個像家一樣的避風港。我學會了爲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多做加法,以此激勵學生,帶動其他的學生來競爭,而不是處處針對他們的缺點做減法,努力成爲一個令人喜愛的老師。

透過對《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研讀,我還明白了,不管是教導學生還是子女,必須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第56號教室之所以個性,不是因爲它擁有什麼,而是因爲它缺乏了這樣的東西――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代替恐懼,做孩子能夠依靠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爲孩子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爲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書,還在品讀;收穫,卻很多很多。徜徉在雷夫老師的“第56號教室”,我也猶如雷夫老師的學生那樣,深深地迷戀在這理想的“教育國度”之中了。真誠的祝願所有的老師都能夠開心、快樂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快樂的學習、茁壯的成長!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5

《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向看着你,他們以你爲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別想愚弄小孩,他們很聰明,必須會識破的。

這段文字告訴我們:教師的示範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師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樣作用也就越強。“欲齊其家,先修其身。”作爲教師,就應經常反思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學校大力倡導和發揚禮貌禮儀教育,以“星級”獎勵制度鼓勵學生進步,要求學生進出校門、校園內看見老師主動打招呼;進出教師辦公室,主動敲門,徵得同意,方可進入;用心認真地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上學不得遲到,有事提前請假或事後補假……。對學生的一系列鼓勵措施,大部分學生用心參與。

學生是認真執行了,但教師是否爲學生做了榜樣呢?早上進校門,學生有禮貌地敬禮並問聲“老師好”!學生認真打掃保潔區,……。我們的教師又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學生有會怎樣想呢?有一位學生對我說起過:有的老師我主動與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無任何臉部表情,以後我再也……。當然,這只是一種極個別的現象,但每每看到或聽到這種現象,心裏總不是滋味。

我自己也以前在無意中沒能主動與學生打招呼,而被學生質問。有一學生很認真地問我:“老師啊,上次我叫你,你沒回我!爲什麼?”我一臉茫然,怎樣都想不起來,也許是我真的沒看見或聽見。但不管怎樣我已傷了學生的自尊,我主動對學生道歉,說聲:“對不起!”學生還是很開心地走了。對我來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學生來說是大事,他們感覺老師的眼中或心中有他們的位置,對你老師的教育我就願意理解,融洽了師生關係,無意中也縮短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對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應都是有所幫忙的。從此我無論走在哪兒,還是在校園內外,無論我是否教過他們,只要是學生我主動與他們打招呼,融洽師生關係。此刻有的學生站在教學樓走廊中,看到了也要與我招招手,我也主動迴應。

可見,教師散播一種榜樣,收穫的是一種目標。有人說:“播撒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爲;播撒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播撒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撒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就應做到,讓學生心服口服,讓學生直接從老師身上學到好作風、好品德。這樣,才能到達育人的最終目的。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6

經專家推薦,最近用心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正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說的一樣:“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

雷夫老師不是超人,不是資深的教育家,更不是成天坐在主席臺上大講教育改革、大講國民教育的專家。這一點他在書中寫到:“我痛苦地認識到自己不是超人。數以萬計的老師都在努力另闢蹊徑,我亦如此。像所有‘直正的’老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時分躺在牀上睡不着,爲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當一個老師,真的會很痛苦的。”

雷夫老師的學生爲何成功,我認爲首先考慮的一個詞就是“愛心”,其次是“信任”。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爲它用有了什麼,反而是因爲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這裏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示紀律、公平,並且成爲孩子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爲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不是什麼系統的教育理論,更不是教育改革指導綱要,而是雷夫老師從教25年來用愛心、信心教育每一個孩子的做法,是教學當中的反思積累。但字裏行間包含了雷夫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有效行動。雷夫倡導“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他運用了“道德發展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取悅某人——我要遵守準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爲準則並奉行不悖。這第六階段的道德要求與儒家思想所倡導的“慎獨”不謀而合。他在教學中,培養孩子終身閱讀的習慣,注重寫作的培養,並在遊戲中學習數學,他讓學生熱愛地理和歷史,和學生做實驗,培養學生音樂和美術的修養,熱愛運動,學會管理自己的財務。所有這些,看似和普通老師沒什麼兩樣,但在每項教育活動中,都充滿了雷夫的智慧和激情,學生和他在一起快樂無憂,每項學習學生都投入極大的熱情,尤其是演莎士比亞的戲劇和旅行兩項活動,更讓學生全情的投入和無限的熱愛。

雷夫也是在標準化測試的大環境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但他做到了“另闢蹊徑”,即實現了“終身性”教育,也沒有影響應試的效果。引起我心靈微震還有雷夫的自省和不斷思考的態度。曾經他自認爲自己的科學課上的很完美,並讓他的繼女來欣賞。女兒一句“將來沒有一個學生會成爲科學家或從事研究工作”,使雷夫陷入了思考。他沒有固步自封,而是沉下心來尋找問題,最終找到原因,改變了方法,後來的學生不斷的有科學家或醫生等科研工作者出現。

因爲對工作的愛與專注,纔會出現“頭髮着火了”也不自知;因爲對孩子的愛,纔會不自覺得要對孩子進行終身有益的教育。“我會公平地對待每一個班級裏的學生!”這句話相信所有教師在接手一個新班時都說過,但能堅持到最後的有幾個?

在本書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的眼裏,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爲着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樣一種最樸素的意識和想法。雷夫老師爲什麼能做得這麼好,能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產生最生動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認同的效益?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因爲他有愛心,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學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找。愛是教育的根本。

應從“教書”轉爲“育人”。只有這樣,才能像雷夫老師一樣,培養出更多的人材,而不至於學生學不會一點書本知識而發火,生氣。《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畢竟,我們培養和造就的多數是“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中的一部份,而不是“一大批”拔尖人才。如果老師要在小學階段就培拔尖人才,那麼,要中學、大學幹嘛?

當其他同齡的孩子還在看學校派發的基礎讀本,老師還在拼命地、反覆地講解公式、考試方法的時候,第56號教室的孩子們已經開始品味經典名著了;他們通過旅遊來學習歷史,通過親自的動手實踐去接觸自然科學,通過體育運動了解團隊合作的價值。而我們的老師呢,將學生課桌拼在一起,讓學生頭對頭,扭頭看黑板,以爲這樣就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這可能嗎?

即使我們無法做到雷夫老師這樣優秀,但我們應該知道,教育蘊含着無限的可能。今天,你根本無法預知你將會爲明天的學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作爲老師,不應該只侷限於三尺講臺,只侷限於課本,只侷限於學生的考試分數,還得像小平同志說的一樣: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