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中國人的精神》的讀後感3000字

《中國人的精神》的讀後感3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辜鴻銘何許人也?他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獲13個博士學位,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文化,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聖雄甘地稱爲“最尊貴的中國人”。

《中國人的精神》的讀後感3000字

辜鴻銘不愧是“清末怪傑”,他是中國近現代爲數稀少的一位博學漢學中國傳統的同時,又精通西方語言與文化的學者,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臘文、馬來文等9種語言,通曉文學、儒學、法學、工學與土木等文、理各科。他創造性地翻譯了中國“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並著有《中國的牛津運動》(原名《清流傳》)和《中國人的精神》等書,向西方人倡揚東方的文化和精神,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辜鴻銘也是一個“狂徒”。辜鴻銘生活在一個不幸的時代,在那樣一個時代裏,只要你是一箇中國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爭,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價。面對當時內憂外患的祖國,辜鴻銘爲中華傳統之斷落而憂患,爲炎黃文明之塗炭而憂患,他在筆記《張文襄幕府紀聞》中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文化的自尊與憂患的深層嘆息。辜鴻銘狂放的姿態,是他帶淚的表演,是以狂放來保護強烈的自尊。

正是辜鴻銘這種狂放的對自己祖國無比熱愛無比自豪的態度,使他寫下了《中國人的精神》這本從頭到尾都在褒揚中國人的書。

《中國人的精神》,這是辜鴻銘向西方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作。全書分爲緒言、導論、正文和附錄四個部分。導論闡述“良民宗教”;正文第一章論“中國人的精神”,第二章論“中國女子”,第三章論“中國語言”,第四章論“約翰 ·史密斯在中國”,第五章論“一個著名的漢學家”,第六、七兩章論“中國學”;附錄論“崇拜羣衆的宗教”或名“戰爭與出路”。

在這本書裏辜鴻銘詳細的闡述了他對中國人的看法,對中國文化的看法以及對西方的披露。在這本書裏面,他形象的描繪中國人是活在心靈生活裏面的:“中國人的精神第一個就是紳士性(gentle),紳士性並不是天性軟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沒有強硬、苛刻、粗魯和暴-力。真正的中國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並沒有粗野;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醜陋的,但他的醜陋卻並不可怕;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庸俗的,但庸俗之中並沒有侵略性;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愚蠢昧的,但愚昧之中卻並沒有荒唐;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狡黠的,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卻並沒有邪-惡。” 從這一系列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確實有很多缺點,但這些缺點中卻又透露出幾分可愛。繼而作者由此推論出中國人的'第二種精神就是強烈的同情心,因爲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生活在強烈的同情心之中,這是一種心靈的生活,也是一種感覺的生活,這是由於中國人把身體作爲一個有機體而產生的自覺或不自覺。由於真正的中國人過着一種感情的或受人類影響的生活,可能有時會被人說成忽視了應該做的事情。在辜鴻銘看來,又與西方人“性惡”的理論,進而懼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強制力去進行約束。耗費了大量的財物去供養“閒人階層”(如牧師、軍警等)還不算,更是對人本身造成了強大的約束,這種約束進而促使人走向極端,延伸到國家機器上就形成軍國主義——無疑,這也是對20世紀初的列強覬覦中國的一大主因。但中國則不一樣,中國有“好公民的宗教”,即道德感的自我約束,進而延伸到其最高義務,即忠誠的義務——無私、絕對的,自然也包括三綱五常等。因此中國人過的是一種“心靈的生活”。於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既具有成人的頭腦,又有孩子的心靈。所以中國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

辜鴻銘認爲,當時的西方列強已經是沒有了道德的約束的,即使連曾經有的對於宗教和法律的恐懼都在戰爭中喪失掉了,而要拯救這樣的西方世界的唯一方法就在中國,即在中國人的精神之上。可以說,辜鴻銘先生對於中國文化實在是推崇到了極點,他的自尊、他的自豪實在是已經大到狂妄的地步了。

然而,辜鴻銘這本書所描述的僅僅只是那個時代甚至是那個時代以前某個久遠年代的中國人。當時的中國還處在封建的社會,因此辜鴻銘這本書中不免存在一些在如今人看來很是無稽的觀點。這些論斷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了。比如在此書中辜鴻銘先生對於婦女的看法就未免有欠妥當。文中有這樣的文字:中國的女性觀念就是一個手拿掃帚打掃和保持房屋清潔的婦人。事實上,中國的“婦”字,本來就是由一個“女”和一個“帚”兩個部分構成。這是否很可笑呢?在書中第二章的對婦女描述中,辜鴻銘寫到了“三從四德”,並大加推崇。這便是他迂腐的所在了,他在有的地方太過相信孔孟之道了。更可笑的是,他曾把男人比作茶壺,女人比作茶杯,茶壺一般要配幾個茶杯,所以,他認爲,男人是應該娶娶小妾的。這豈非可笑之極了麼?

相對於辜鴻銘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我曾經看到過一本《醜-陋-的-中-國-人》。這本書是臺灣著名作家柏楊先生的作品,這本書完全從中國人醜陋不足的一面出發,直指中國人的劣根性。一針見血指出中國人的醜陋面,中國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第一次受到嚴厲檢討。柏楊說:“中國人是一個受傷很深的民族,沒有培養出讚美和欣賞別人的能力,卻發展成鬥自或阿諛別人的兩極化動物。更由於在醬缸裏醬得太久,思想和判斷以及視野都受到醬缸的污染,很難跳出醬缸的範疇。”因此他要寫《醜-陋-的-中-國-人》一書,讓中國人知道自己的缺點。痛心中國的“醬缸文化”,反省中國人的“醜陋”,要中國人活得有尊嚴。柏楊曰:“髒、亂、吵,窩裏鬥!三個中國人加在一起,就成了一頭豬!死不認錯;爲了掩飾一個錯,不得不用很大的努力再製造更多的錯,來證明第一個錯並不是錯。喜歡裝腔作勢,記仇,缺乏包容性,中國人打一架可是三代都報不完的仇恨!自傲、自卑,就是沒有自尊,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更恐懼獨立思考。沒有是非、沒有標準,只會抽風發飆。”“髒、亂、吵”、“窩裏鬥”、“不能團結”、“死不認錯”等缺點都在書中一一列出。不得不遺憾地說,似乎這些醜陋的方面都在中國人身上真真切切地存在過,並且不止是一次兩次,不止在一個或兩個人身上,而是廣泛地存在在中國人之間。這本書以最犀利、最刻骨的語句全盤否定了中國人,認爲中國人根本上是醜陋的。

但是,中國人真的是醜陋的嗎?誠然,我們身上還存在着不少的缺點,但是,人非草木,孰能無過,哪個人又能沒有一點一絲的不足呢?除了這些不足取之處之外,正如辜鴻銘先生所述的那樣,中國人身上還是有着中國人的精神的。這精神是謙遜,是善良,是忠誠,是仁德!而且在我看來,中國人的這種精神已經深植中國人的血肉中了,中國人從出生開始就帶着這種精神!

與其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與其妄自菲薄,我們不如正視自己,不管好的還是不足的,我們身上都存在着,不可能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也不可能有人只有醜陋,沒有美麗。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改正自己的缺點,發現自己的長處。我想,辜鴻銘老先生寫下《中國人的精神》這本書的含義就是要讓當時的人們覺醒,讓那些屈服於封建、屈服於帝國主義的中國人站起來抗爭,讓那隻沉睡着的雄獅重新醒過來!

而在當今的世界上,中國並不是一個發達的國家,她在走向強大的道路上還有很長一段未知的前路需要摸索,這就是需要我們去完成的使命。我們要憑着我們中國人的精神,依靠着我們祖先留存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爲我們的未來創造最優越的條件。

中國人的精神必將永遠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