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貨幣戰爭讀後感心得

貨幣戰爭讀後感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導語:宋鴻兵編著的《貨幣戰爭》系列圖書早就紅遍了整個中國,《貨幣戰爭》系列書籍的1至4部一直都得到讀者的熱捧,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貨幣戰爭》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貨幣戰爭讀後感心得

  貨幣戰爭讀後感精選範文【1】

隨着國內房價的不斷攀升,我們也在向通貨膨脹不斷前進。是什麼主導了這個過程呢?前兩天看完的《貨幣戰爭》已經給了我明確的答案,那就是人民幣的超量發行。爲什麼人民幣會超量發行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老百姓拿出自己未來甚至20年的錢來買房子,銀行爲了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斷以個人購房的名義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鈔票轉賬到了地產商、政府以及一手房東的手裏,而這些既得利益者爲了明天更高的回報,又把這些鈔票拼命的撒向社會。一時的繁榮導致了國內的人民幣數量猛增,而看看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你就知道了,還是那個房子,還是那斤豬肉,原來要1個銅板的東西,現在要一個金幣才能買到了,這就是通貨膨脹。

書中揭示了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一、以債務爲貨幣發行的抵押,而非實物,這樣就讓有些機構有機會做一些不負責任的濫發貨幣行爲;二、現在銀行的部分儲備金機制。美聯儲就有憑藉美元是世界貨幣的優勢而濫發貨幣的嫌疑。以前美國憑藉國債發行美元導致本國的通貨膨脹,現在很多國家都有美國的國債,就相當於美國通過國債將通貨膨脹轉嫁到其它國家。中國也是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國家。因此中國的通貨膨脹也是跟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持有美國國債的增加)有很大關係的。

通貨膨脹會導致兩個互相矛盾的現象:資產價值(如房子)的提升和其它貨品價值的降低(由於生產力的提高)。資產價值的提升恰恰體現了人民對擁有財富的不安全感的一種表現。

政府爲了平易通貨膨脹,只能想辦法讓老百姓手中的貨幣原地不動,怎麼辦呢?答案很簡單,讓這些貨幣在股市裏窩着去,只要不出股市,這些多餘的貨幣就不能去肆意的拔高商品貨幣價格。於是,今年年初,我們如期看到了股市上揚,如期看到了外資撤退後國資殺入救市的場面。但國資還能撐多久呢?作爲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我們怎樣能度過這個難關呢?

首先就是要想盡辦法讓你手中的貨幣保值。例如,將貨幣兌換成房產或是金條。當然,如果負債買房的話那也要承受一定的風險,因爲在通貨膨脹的過程中,銀行將快速大比例的提高貸款利率,也許今天你要爲供房付出5k,第二天醒來,已經要爲房子月供1w了。

其次現在是人類重新認識金錢的時候了,人不能成爲金錢的奴隸。人應成爲金錢的主人,金錢應爲人服務,而不應成爲魔鬼的化身。人類需要全新的制度,全新政治,全新的文化。使金錢變成鳥籠中的鳥,爲人類服務的鳥。人與錢,人與權,權與錢和諧相處的社會,以人爲本的社會。重義輕利,重正義,重感情的社會。

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現代人如何在不斷變化的貨幣政策,產業環境下生存?是一個很值得人們思慮的的問題。

  貨幣戰爭讀後感精選範文【2】

書中記載,近代國際金融巨頭羅斯柴爾德家族發家的一個起點是在兩個世紀之前得到英國的貨幣發行權。具體的做法是利用某次英國國王缺錢的機會,用錢換取英王同意該傢俬有銀行擁有全國獨一無二的特許貨幣發行權(確切地說,是紙幣發行權)。如果英王需要發行貨幣,必須先向銀行借債。銀行收進國債券(國庫券以未來的稅收做抵押),然後發出貨幣。也就是說,每次發行貨幣,其本質都是英國政府向銀行借錢,抵押則是未來的稅收。

而隨着經濟發展,對貨幣的需求量也會增加。所以就必須經常發行更多的紙幣。英國政府也就必須不斷地問銀行借錢。而問銀行借錢當然是要付利息的。而且如果國債還清的話,就不再有貨幣發行了。因此從理論上說,國債將永遠還不清,而且還會越來越多。而作爲抵押的稅收也就源源不斷地成爲銀行的利潤。換句話說,從本質上,人民在不斷地繳稅給私人銀行。

這是私有銀行通過獲得貨幣發行權對國家和人民進行盤剝的最初手段。造成的結果就是國家國債的不斷增長,直至形成天文數字般的國債——今天的美國正是如此。

爲了達到私有銀行獨佔國家貨幣發行權的目的,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爲首的國際金融巨頭與各國政府展開曠日持久的鬥爭。其中以與美國的`鬥爭最爲激烈和持久。爲了迫使美國就範,銀行家甚至暗中促成了1812年英國和美國的戰爭。(這也是到目前爲止我讀到的對這場戰爭爆發原因最合理的解釋。因爲1812年戰爭爆發的原因從表面上看,僅僅是英國對法國的禁運導致美國無法和法國做生意。但是在美國宣戰前,英國已經廢除了禁令。如果說戰爭只是消息遲延導致的誤會,那戰爭怎會拖延如此之久?乃至於雙方簽訂停戰協議之後還打了一場極大規模的戰役?)戰爭迫使美國大量借債,以增加美國對國際銀行家的依賴。此外還有多名美國總統遇刺。這些包括林肯和肯尼迪在內的遇刺總統的共同特徵都是反對國際金融勢力的總統,而且遇刺時間都在他們即將提出或通過對國際金融勢力不利的法案前夕。

經過約100年的鬥爭,國際銀行家終於成功地將英國的這種模式複製到了美國。美聯儲就是實際上私有的美國中央銀行。(書中列出了美聯儲各股東與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聯繫。)從此,美國的國債就開始不斷上漲,直到今天還沒有停止。

但是天價國債的上升卻不是勻速的。大體上從20世紀70年代起,美國國債的上升速度突然飆升。在此前,雖然也有還不清的國債,卻始終沒有出現如此迅猛的國債增長勢頭。原因就在於金本位制度的廢除。

  貨幣戰爭讀後感精選範文【3】

《貨幣戰爭》揭示了近代很多金融和實業巨頭與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聯繫,並談了很多重大歷史事件背後那些金融巨頭的身影,如前文所述的美英戰爭和美國多名總統遇刺之事。開頭很震撼,但冷靜下來之後細想,《貨幣戰爭》的解讀有些過分了。事實上在絕大多數事件中,金融巨頭只是“催化劑”的功能,本身並無呼風喚雨的神通。比如書中引用其他人的話說:沒有美聯儲,就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但是書中後面的詳述,卻讓人發現,並非美聯儲策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還是書中所說的歐洲均勢的需要。美聯儲的功能無非是給雙方以進行並持續戰爭的金錢而已。戰爭爆發基於雙方或多方的矛盾,並不是基於是否有足夠現金的武器裝備。中國近代國民黨和共產黨的戰爭就是個最明顯的例子。

不過銀行家喜歡戰爭倒是真的。戰爭巨大的物質破壞性和金錢消耗性,使得參加戰爭者不由自主地落入銀行家的債務圈套。當還不起債的時候,政府就只好讓這些銀行債主們爲所欲爲。想要貨幣發行權就給貨幣發行權,想要礦山給礦山,想要資源給資源(如泰國在1998年金融危機後的下場)。如果該政府企圖賴賬,國際銀行家(他們通常和本國政府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就會動用從明到暗的各種手段推翻該政府(如泰國企圖驅逐國際金融勢力的他信政權被軍事政變所顛覆)。

總而言之,國際金融巨頭的勢力就算不是決定性的力量,也是影響近代世界史的一個重大因素。如果無視他們的話,不免會對歷史產生誤讀。下面就說說書中提到的一些重大事件與國際金融勢力的關係。

美國南北戰爭:其背景除了美國奴隸制存廢之外,還有國際金融勢力千方百計想要打入美國市場,讓美國政府受制於人的打算。本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南方根本不具備與北方對抗的可能。北方有數不清的工廠,衆多的人口,大量的軍艦,充足的財力。而南方沒有海軍,連兵工廠都沒幾所。如果開戰,南方會立刻遭到北方的海上封鎖,這樣南方的軍火供應必然大成問題——這當然也就意味着南方必敗無疑。可是到頭來竟然是南方先發動戰爭,讓世人大跌眼鏡。據書中交代,這是國際銀行家在染指美國連受挫敗之時所想出的旱澇保收之策。他們花錢支持那些激進的鷹派議員,極力挑動南方對北方的敵對情緒。南北一開戰,如果南方獲勝,則美國分裂爲兩塊,國力嚴重受損,對國際金融巨頭的實力便會削弱。如果北方獲勝,美國也必然因爲鉅額的戰爭花銷而被債務壓倒,有利於國際銀行家們上下其手。

他們的計劃非常成功。南方抵抗了很久。而北方爲了進行戰爭不得不向國際金融勢力借錢,同時以通過對國際金融勢力有利的法案作爲交換。林肯總統宣稱此乃權宜之計,戰爭結束後將盡一切可能迅速恢復原狀。戰爭結束後,林肯獲得連任,就在他要廢除作爲權宜之計的法案前夕,他被刺客打死在包廂裏。而該本作權宜的法案就沒有被廢除而生存下來。

不過話說回來,南北戰爭的爆發不是由銀行家們決定的。早在戰爭之前,南北雙方的矛盾就已經很激烈,而且賦予各種過大權力的聯邦憲法也埋下了聯邦分裂的伏筆(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在南北戰爭爆發前幾十年,就已經在《論美國的民主》中對此表達了擔憂)。南方的奴隸制種植園經濟與北方的工業本互相需要,卻因爲特殊歷史原因而沒能形成同一個系統,反而有利於外國工業與北方工業進行競爭。且當時廢奴是大勢所趨,就算沒有銀行家策動,南北雙方肯定也要刺刀見紅。無非銀行家的介入使戰爭的破壞性更大,時間更持久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19世紀後期德國的迅速崛起,嚴重威脅英國傳統主張的歐洲均勢。法國則是德國的世仇。因此英國聯合法國遏制德國成爲定局。相互遏制產生了軍備競賽。軍備競賽需要錢。銀行家們趁機大做放貸生意。於是軍備競賽不斷升級,而對峙雙方爲了壓倒對方不得不拼命借錢擴充軍備。利滾利之下,政府欠債越來越多。終於雙方都覺得必須攤牌了,因爲誰也無力承受和平的昂貴代價。於是一次本不涉及政府行爲的暗殺事件引發了一次幾乎把全世界都捲進去的戰爭。這就是後來基辛格所說的:他對戰爭的爆發不感到奇怪,感到奇怪的是戰爭居然拖了那麼久才發生。

第四次中東戰爭和伊朗核問題:據書中交代,這兩件事情背後都有國際銀行家(特別是美國銀行業)的利益所在。他們的共同點在於確保世界對美元這種貨幣形式的依賴。金本位廢除之後,美元不能再兌換黃金,等於僅僅是紙頭。因此世界對美元的信心開始下降。爲了讓世界不得不使用美元,銀行家們利用了當時的石油交易仍然普遍使用美元這一條件,促進中東地區爆發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中東各產油國爲了打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開始猛提油價。這樣一來世界對美元的需求激增。一切都按計劃進行,獲得了圓滿的成功。

書中交代伊朗核問題也有類似的背景。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美國已經成功誘使沙特等國確定只用美元結算石油交易。但近些年來,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尤其是歐元出現對美元造成極大威脅。爲了再次加強美元的堅挺度,銀行家們勢必要造成中東局勢的緊張,以使國際油價上升,迫使全世界繼續接受美元。書中作者預言,美國的銀行家們大力支持美國國內那些主張對伊朗態度強硬的政客。這樣伊朗這邊遲早要發生軍事危機。到時候不管打不打,只要波斯灣出海口一布上水雷,石油的出口受到阻礙,油價自然上漲,而銀行家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納粹黨滅絕猶太人的政策爲什麼得到那麼多德國人的支持: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羅斯柴爾德家族本來就是德國猶太人。和他們一樣操縱了德國金融的猶太銀行家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支付戰爭賠款的藉口,一手導演了一場大規模的貨幣貶值,使成千上萬的德國人民瞬間一貧如洗。當廣大德國人民在生存線上掙扎時,猶太銀行家們卻掙得盆滿鉢溢。這在德國人的心中種下了對猶太人的刻骨仇恨,加上歐洲自古就有的反猶傳統,終於釀成了大規模排猶、虐猶乃至種族滅絕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