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貨幣商人讀後感大綱

貨幣商人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導語:《貨幣商人》一書內容豐富,分析透徹。書中對於銀行如何管理資金、控制風險、開發產品與服務、經營客戶等做了詳細論述。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貨幣商人》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貨幣商人讀後感

  貨幣商人讀後感範文【1】

《貨幣商人》一書是張衢先生三十多年銀行經營、管理、爲商之道的生動反映,書中處處可見他的思考之勤、用心之深,處處閃耀着銀行家的商業思想和智慧。本書可以說是一本銀行經營寶典,特別是可爲各級行長提供經驗借鑑的寶典。

《貨幣商人》一書內容豐富,分析透徹。書中對於銀行如何管理資金、控制風險、開發產品與服務、經營客戶等做了詳細論述。本書的作者張衢先生曾擔任工商銀行行杭州市分行、浙江和廣東省分行行長、工商銀行總行副行長,積累了豐富的行長工作經驗。他用深刻的思考、細膩的文筆記錄了一箇中國銀行家在時代大潮中“內心的浪花”,高屋建瓴地總結了多年的銀行實踐管理經驗,無私地分享了一代銀行家經營管理以及成功的祕笈。正如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閱讀該書後所說:《貨幣商人》讓我們看到了一代銀行家在逆境中永不低頭的人生態度,技術立命的工匠精神,人文關懷爲根基的領導藝術。在技術變換的時代,不變的是爲商之道,領導之法和管理之術。”書中作者還分享了很多經驗之談、探究了經營管理的奧祕。比如就怎麼當好上級、正職,怎麼當好下級、副職,爲何要常去領導那裏溝通匯報,細節成就大事,等等,書中的每句話都凝結了作者寶貴的經驗和感悟,是個人從業經驗和體會的昇華,是銀行經營的實戰“真經”。

在當今時代,銀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我們更需要這樣一本書——它從銀行家的視角講述銀行的故事,從豐富的銀行經營中提煉出管理智慧和經營哲學。無疑,有這樣一本書,對商業銀行各級機構行長們的啓迪思想、提升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會有直接的參考與借鑑作用,對各類金融從業人員、理論研究者和愛好者也大有裨益。

  貨幣商人讀後感範文【2】

中國工商銀行前副行長張衢先生新書名爲《貨幣商人》,即銀行家(“銀行家是貨幣經營者,是貨幣商人”)。張衢先生在書中寫道:“我始終在思考:爲什麼金融業極其厚重且富有神奇,而銀行家卻低調得默默無聞?”他給出了自己的思考答案。這裏的銀行家,大概可以理解爲中國銀行家。也許,中國真正的商業銀行歷史尚短,國有背景和文化特點,都是原因之一。作爲一名銀行從業人員,我也好奇和思考過這個問題。當然,媒體對銀行家的報道不少、銀行家寫的專業文章也不少,缺乏的是生動可讀的中國銀行家的傳記、回憶錄。

美國這種書不少,比如《沃爾特·瑞斯頓與花旗銀行--美國金融霸權的興衰》《花旗帝國:金融奇才桑迪·韋爾傳奇》《高盛帝國》《摩根財團》《最後的勝者:傑米·戴蒙與摩根大通的興起》,都是銀行家傳記或以銀行家的活動爲主線敘寫的銀行史,有些還是獲得國家圖書大獎的暢銷書。而在中國,據我有限所知,也就是寫民生銀行歷史的《民生十五章》還頗有可讀性,其他銀行的行史寫得都跟工具書似的,缺乏對銀行家行爲、言論的生動描述。由於種種原因,國企的領導者,特別是國有銀行的銀行家,多數很低調,在業務之外發聲不多,不着力打造個人形象品牌。“多做而少言”的低調,張衢先生理解其苦衷而直言其非--讓出了輿論場。這確實也導致很多人對中國的國企(包括國有銀行)領導者存在偏見,有人以爲他們能力平平,經營績效僅憑國有地位的壟斷。管理幾萬億元甚至幾十萬億元的資產並取得優秀業績,難道是輕而易舉的嗎?大行蝶變離不開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也依賴於優秀的'銀行家,“銀行家是銀行的靈魂和舵手,是引領金融市場的領袖”。他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兢兢業業,在多種利益相關者之間平衡協調(“國家關注銀行職能,股東關心資本回報,高管關心經營指標,員工關心切身利益,客戶關心銀行服務”),才創建了在全球居於前列的商業銀行。張衢先生持銀行家應多發聲、留記錄的觀點而身體力行。本書結尾的番外“我的人生我的路”,算是個人回憶錄,僅40多頁,佔全書篇幅的1/10。其他都是將個人銀行從業經驗、體會升華爲理論性的總結和思考,回憶錄部分是很珍貴的歷史,全書則比單純回憶錄更有價值。

  貨幣商人讀後感範文【3】

《貨幣商人》記錄了一箇中國銀行家在時代大潮中“內心的浪花”,以極具高度的深刻思考,提煉多年的實踐經驗。書中蘊含着銀行經營的大道至理,也凝聚着人生求索的滄桑正道。張衢先生既是思想者,又是實踐者。化用書中的話,他以穩健經營,鑄出彩人生,既創造了物質財富,也修造着精神殿堂。讀此書,經常讓我想起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覺得“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有“萬象爲賓客”的宏大,有“表裏俱澄澈”“肝肺皆冰雪”的誠摯坦蕩,更有“穩泛滄溟空闊”的閱歷積澱的智慧和淡定。

其文無假大空話,充滿“有情感、有激情的真心話”,不堆砌辭藻而文采斐然,處處閃耀智慧的光芒,句句飽含哲理。如“威望出自視野與胸懷,威望出自榜樣與作爲,威望出自真誠與人格”“自己有架子,別人就擡轎子;自己不實在,別人就做樣子;自己要面子,別人就捧場子”“說三道四易,自己動手難;跟着走容易,領頭開拓難;基本業績易,經營出衆難;循規蹈矩易,創新跨越難;表面文章易,盡責履職難”。

本書中充滿着辯證法。銀行經營永遠在平衡,沒有簡單的答案,比如“過於考覈人均、網點均指標後,不少分行簡單採用撤併網點的做法--機構越少點均越高,殺雞取卵,優化了本機構指標,卻導致客戶流失,服務力下降”。管理水平有兩個標準:一是銀行制度、流程的完善程度和執行力,二是是否實行以人爲本的管理方式。“前者創造穩健與規範,後者創造活力與動力。”“業務發展與管理強化對系統不斷地做加法,使之膨脹與複雜化;系統整合與技術升級對系統不斷地做減法,使之精簡與集約化。”既講關係營銷:“人際關係是一把鑰匙”,也要“靠正道去做最強、最優的銀行”;和政府“近而不失經營原則,遠而保持緊密聯繫”。還有說和做的辯證關係,爲人處世之道(“外圓內方,圓爲面對現實的方法論,方以守住品質的人生觀”)等,都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書中分享了很多經驗之談、肺腑之言。比如分行應該大體均等地劃分各支行管轄網點的數量,使支行幅度相當,才能讓支行可比;使用考覈槓桿、下達經營指標的方法與技巧(“不要簡單地照搬照套上級指標,圖了方便,卻使考覈丟了本銀行特色與工作重點”);行長要親自進行資金分析、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行長日常能不分析報表嗎?不行。”“別指望資金部門能主動做好資金分析,因爲部門工作的職責取向常常跟行長不一致,部門工作重點往往放在流程與質量上,滿足於對口上級部門的專業關係”)。指導行長如何精細化管理,“算清、算細、算準賬”,懂產品、懂技術,怎樣帶隊伍、提拔幹部,怎麼和班子團結配合;更指導行長如何“關注全局,着眼長遠,配置眼前,兼而顧之”,突出戰略重點,靠智慧和思想來統領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