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貨幣戰爭一》讀後感範文

《貨幣戰爭一》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開始想寫這篇讀後感的時候,其實我還沒有通讀宋鴻兵老師的這本《貨幣戰爭》,同時讀的時候也比較粗糙,如有差錯也處於正常的誤差範圍。

《貨幣戰爭一》讀後感範文

就前面幾章而言影響中最深的詞不是貨幣而是國際銀行家,用了許多陰謀論的語調,作爲一名經濟學專業的學生看起來不是那麼舒服甚至是入眼更不要去提相信他的話了。作者從書的封面就開始極力描述一個極爲細小的金融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世界上所發展的一切金融活動及現象都是幾個國際金融大鱷和集團所控制和形成的。比如說美聯儲的建立或者說兩次的世界戰爭。咋一看大家都會覺得很對,其實都被忽悠了,他講了半天其實就說明了經濟學最基本的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行爲,有錢賺幹嘛不幹呢。所以根本談不上什麼相互勾結和計劃,只能說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下有那麼一羣人分別做了一件於他們自己有利的事,注意此處的“分別”二字十分重要。那麼爲什麼會被認爲是勾結呢?答案很簡單:因爲他們最後都走向成功了並被冠以了“國際銀行家”這個集體名詞。有機會的話,我很想請宋老師解釋一下,他筆下的國際銀行家的範圍和理念到底是怎樣的,這是一個有多大規模的集體。我們要理解的是規模越大的集體,其相互勾結聯合的交易成本即機會成本就越大,這一點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也是如此,更何況是在18、19乃至20世紀。當然我並沒有反駁小規模的勾結以及金融寡頭乃至托拉斯的金融市場行爲。其實,我的觀點很簡單,國際銀行家

的所謂的串通勾結是不存在也是不可能的,只能說是其各自作出了利於自己生存的最優決策。他們在引導市場的發展並從中獲取巨大的利潤。

還有一點是關於金融危機的解讀,大家都要明白的是一點,經濟週期是始終存在的,沒有一個經濟體可以持續健康的成長。在金融危機時,銀行們可以用極低的價格收購各類資產,被譽爲“剪羊毛”。也許你會覺得是貪婪的金融家們的過錯,而在我看來其實是普通民衆缺乏自我的產權意識。在未來的世界中,金融文盲的失敗率會不斷的提高,基本的經濟、金融知識以及基本的股票、債券、基金交易將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這個世界早已演變成一個擁有金融知識的人開始掠奪缺乏金融知識的人的財富的社會了。面對金融危機,我們要學會的先是自保然後是戰勝。這就像是一個新型的博傻遊戲,誰更“笨”就註定會捱打。同時,每一次的金融危機都像是一次知識的更新換代,我們需要用更多的金融知識來武裝自己的大腦。打個比方就是從電視裏看多了各種騙人的方法,以後自己遇到了就會多長個心眼。

而且書中許多的論調都是摘錄和改編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每章末頁的註釋處看出。我是這樣認爲的,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觀念,特別是就簡單的經濟理念而言,越是簡單的概念,爭議就越大,隨便舉個例子問:什麼是貨幣?就一定會有無數的解釋。把無數的別人的觀點和言論和起來形成自己一個體系,怕是會有偏頗之處吧。

好了,寫到這裏好像有點囉嗦了,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我會按照《貨幣戰爭一》的章節來接着分析這本書和其中的一些經濟學常識及金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