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劉墉《做個快樂的讀書人》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劉墉《做個快樂的讀書人》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劉墉《做個快樂的讀書人》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劉墉《做個快樂的讀書人》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劉墉《做個快樂的讀書人》讀後感1

放寒假前,收到了學校獎勵的一本書《做個快樂的讀書人》,正好在寒假期間閱讀了一下。讀劉墉的作品,收穫不少,對於很多原本幼稚的思想和觀點也改變的成熟了,他的作品以教導讀者如何面對人生爲幾任,行文穿插各種小故事及自己的人生體會。

《做個快樂的讀書人》這本書是劉墉寫給女兒的一封封信組成的。在書中,作者以父親的口吻,與女兒交談發生在身邊的點滴事件,語氣平和,推心置腹,娓娓道來,事事處處儘可能爲孩子着想,以理服人,語重心長,頗具家長風範,讓人領略一代文學大家的寫作功底,更能學習他成功教育女兒的方法。整本書的言詞樸素易懂,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高深的修辭,卻字斟字酌的深入人心,與現實貼合的天衣無縫,更顯示出此書的價值所在。每篇都是以一個生活中發生的小故事引申出一段道理。主旋律就是一個殷殷期盼的慈父對困擾不斷的愛女進行教育的點滴。過程是充實而快樂的,而結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父親與女兒沒有正面衝突,他不會去運用一個家長可以行使的責怪和嘮叨叮囑的權利,“旁敲側擊”就是這位父親的明智之處。讀完整本書,在體會父親對女兒的良苦用心時,也深深羨慕這位女兒的成長環境,更慶幸有機會學習這種教育模式。

印象深刻的其中一篇是“你是豌豆公主嗎”,文中敘述的故事是家中來了客人,一貫的安靜被喧鬧取代,女兒被這不同尋常的環境所幹擾,無法安心練琴。父親發現自從客人來到家裏後,女兒的脾氣變得特別急,而且拉小提琴或彈鋼琴時都顯得浮躁。問其原因,女兒抱怨人太多,無法安心練習。父親把兒時被老師叫到學校福利社訓練演講的事情做引子,告訴女兒環境的好壞不能作爲決定實力強弱的因素。在女兒消化道理的時候,父親又告訴她做記者時的經歷。在一團亂的辦公室裏,他是沒有權利讓大家給予他安靜環境寫新聞稿的,正是小時候在福利社演講的經驗讓他在這種看似惡劣的環境下完成數以百計新聞稿的創作。這個經歷無疑是一劑讓女兒更快明白道理的催化劑。在喧鬧聲中,女兒演奏貝多芬的《給愛麗絲》,使父親由衷的高興就是此篇美滿的結局。父親淡之若素的針對問題與女兒真誠交流,用親身的經歷耐心的教導女兒鬧中取靜的道理,女兒當然不會有任何牴觸,她只是聽了兩個小故事,便被潛移默化的感染了,最後還,做到了父親的要求,豌豆公主也就成了父女倆的笑談。

女兒今年5歲了,聰明可愛,美中不足的是幹什麼事總是很膽怯,不大方,羞澀于于在別人展示自己,閱讀了這本書,我深受啓發,深深明白這是心理素質的問題,她需要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但我與她一同做手工或同小朋友玩什麼遊戲時,我沒有講太深的道理,也不會說許多讚美的話,總是鼓勵她多展現自己的長處:朵朵,把你幼兒園學的舞蹈給我們跳一下吧?寶貝,教教我怎麼樣學折鋼琴吧?當她猶豫、扭捏時,我會啓發她,鼓勵她,當她伴隨着音樂跳起來時,我欣慰,也許她無法一下子克服膽小的缺點,但這次是她征服自己所邁出的第一步。

“豌豆公主”是小朋友們普遍的反應,有很多種聲音都能告誡他們,區別就在於他們接受的程度。不得不承認《做個快樂讀書人》中的父親,用動聽的言語激勵引導孩子的方法是最可取的。我效仿了,也小小地成功了。在孩子快樂的時候,我又何嘗不沾沾自喜呢?人的潛力是需要挖掘得,孩子更是如此。書中還有更多地故事和道理,每一篇都是精美絕倫,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劉墉《做個快樂的讀書人》讀後感2

在《做個快樂的讀書人》裏,劉墉沒有直接指出女兒的錯誤之處,沒有說“你的做法是不對的”這類直截了當的話。他寫出了女兒的種種錯誤做法,將女兒和自己的做法作對比,含蓄婉轉,意在使女兒能自己主動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及時加以改正,這可比嚴肅的說教管用多了。

劉墉是位大作家,他滿腹經文,所見、所聞可比很多人都多,人生的閱歷也更豐富。但在他的女兒面前,他並沒有擺出大作家的架子,高高在上地向女兒灌輸大道理,更沒有一味地批評,字裏行間裏,充滿了一位父親對女兒深深的愛。在他向女兒提要求、提建議時更是蘊含了他對女兒無限的期待。如果我有一位這樣的父親,我一定會感到無比地幸福。他的女兒今天所創造的輝煌也是與她開明的父親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讀完這篇文章,我也開始反思自己,是否自己也像劉墉的女兒那樣,只是爲了完成任務而走馬觀花地讀書?讀書是否從未溫習、從未思考?

從小,父母和老師就要求我們每天讀書,我卻總是把讀書當做一種負擔。我幾乎每次讀書,誇張地說,一目十行,只求瞭解文章的大意。不管是雜誌、報紙,還是名家名著,我都以“瀏覽”的方式進行閱讀,很少對文章進行思考。所以,如果有人問我關於一本書的一些問題,我只能講出整本書的大意,卻很難說出哪些句子寫得好,好在哪裏,作者想表達的情感是什麼?我讀這段話時的感受是什麼……這不就相當於沒讀麼?讀書是爲了什麼?爲了學習書上作者描寫的精妙之處,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只瞭解個大意,難道就能提高語文學習能力、語文表達能力麼?

從今以後,我要按照劉墉先生的讀書方法,多思考,多溫習,做個快樂的讀書人!

  劉墉《做個快樂的讀書人》讀後感3

讀了《做個快樂的讀書人》,我的第一感覺是:讀書的.心態很重要。如果一心求快,往往欲速不達,可能從機械的狀態中理解許多遍也不一定能弄懂書本的意思;如果只是爲了物質需求,將讀書視爲任務,讀完一本書“如釋重負”,讀書就會成爲一塊磚頭,冷、死,還得費好大力氣搬動。

古來聖者,多向往幽深的山林,在那兒悠然地彈琴、賦詩、讀書……自然與生態洗去了世俗功利的塵埃,手捧一卷閒書席地而坐,聞着新鮮泥土的溫溼氣息,聽着啁啾之響,他們的心裏不過是品味詞句、享受故事、學而不厭的豁達,卻如臨仙境般快樂。

現代的我們可能很難體會到古人的心態,卻能換一種方法獲得讀書的快樂。每當猜成語他人咬牙切齒的思考中,自己在書上看到的那個詞語突然閃現在自己的腦海,感覺像步於雲端一樣飄然和自豪,學以致用的成就感讓我們獲得更多讀書的樂趣。

如果說學以致用需要思考,有的人會不滿地說:“我看書既然要快樂,何必費力地思考啊?”但不思考的輕鬆之樂像漣漪微微,思考的發掘之樂似洪波逐流,我們更要舍小利以逐遠,思考書中的關鍵句,琢磨作者的真實意,“作者爲什麼用這個詞?”、“這句話在這裏有什麼作用?”這樣的金鑰匙能讓我們層層地發掘深意,也許人物的性格情感更顯深刻和複雜,在這樣一片大海中我們滿載而歸,而思考就是在挖掘書中的寶藏。

如果只是光思考就想一展才華、學以致用,恐怕連孔子都要教訓“學而時習”的重要了。獲得大量知識之後,溫習就是一把精緻的小刀,將思索的“寶藏”清楚地刻在大腦中。在溫習中,往往能找到被遺忘的“寶藏”,我們要保護好它們不被丟失,在需要的時候,便能靈活取用,筆走龍蛇,心中便被自豪的快樂填得滿滿的。

做一個快樂的讀書人,把書變成一個夥伴,閒適地交談,傾心地思考,反覆地溫習,活學活用,在知識的海洋中體驗無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