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讀後感

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讀後感

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讀後感1

有一次在網上購物時,無意中發現,《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一書,漂亮的封面將我吸引,我就買下了。當我拿起翻看,作者首先通過對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狀況的分析,從長遠效益和世界發展的宏觀角度,另闢蹊徑解讀“中國國情”這一焦點,提出要教育全球化、人才國際化。本書大量引用現代西方先進教育理論和經驗,通過對中國教育現狀的反思以及對取自現實生活的實例分析,重點論述了父母拉所關心的“興趣班”、兒童社會交往和師生關係等方面的話題。倡導父母們摒棄跟風時尚、急功近利的心態,針對個體孩子進行細緻的觀察、審慎的思考,堅持學習現代科學教育理念,創造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使父母的心靈與孩子一起成長。我想最需要做的應該是與子女溝通與交流。你真的瞭解你的孩子的興趣與愛好嗎?

你知道他想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嗎?父母們也許會說,現在的社會競爭太激烈,自己這樣做是爲了給孩子的將來。可是,讓孩子這麼小就承受如此壓力,他根本無法健康的成長。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權利,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如果只有一個標準,只有一個模式,那太單調,太乏味了。還不如從關心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孩子的才藝培養也是如此,有的孩子才一點點大,手指還很嬌嫩,甚至手指關節和肌肉還沒完全發育好就被送去學鋼琴。家長根本不考慮孩子合不合適,喜不喜歡。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愛鋼琴,喜愛音樂。有時候這樣做不是培養了孩子而是耽誤了孩子。父母要孩子學才藝,應當充分了解這項學習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觀察孩子的愛好。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說:"欲讓孩子成才,最好的方法是根據他的性格、愛好和某個專業所必需的客觀條件,因材施教。而愛好,則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覺得做父母的應該瞭解不管讓孩子學什麼,目的都不是要培養天才,而是要提高孩子的素質。而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體味到更多的人生,更多的快樂。

讀這本書的過程是個不斷思考的過程,需要慢慢讀,細細品。從中得到一個心得:父母需要與孩子平等,並不要用自己以往固有的觀念來要求和看待孩子,要能蹲下來與孩子眼睛平視,耐心去聽聽孩子的心聲,從心裏上要與孩子感覺是平等的,不是居高臨下的。只有這樣,你纔有可能瞭解孩子的世界。我感覺教育孩子的過程是不斷挑戰父母的智慧和耐心的過程,做父母的首先需要不斷學習和進步。至少在自己的家庭儘可能引入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來與孩子相處。

這本書給我的感想特別深,也懂得了很多教育方面的知識。一個搞教育行業的我,從中學習了很多。凡是有新的育兒觀念的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讀後感2

最近讀了一本書,小巫老師的《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選擇這本書來豐富自己是因爲自己既是媽媽又是老師。從哪特方面講這本書都是很值得去讀的。這本書延續了小巫的一貫風格——透徹的分析、嚴密的論證、大量的引用和深厚的心理學背景。

有一段文字我頗喜歡:兒童從父母那裏最需要的是無條件的愛、認可和接納。他們在青春期前最重要的`心理活動,是建立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父母無條件的愛、認可和接納,賦予孩子足夠的內心力量,讓他無條件的愛自己、認可自己、接納自己,建立真面的、積極的自我評價,獲得堅實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只有這樣,兒童才能在長大後,坦然地面對他人和自己的不同之處,坦然地接受環境與自己的差異,並且運用自己的智慧,化解矛盾,與“社會”這個龐大的概念和平相處。

當兒童天性與所處的環境產生矛盾的時候,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舉足輕重。

如果父母接納、支持、鼓勵孩子,告訴孩子“我們相信你是優秀的,我們相信這不是你的錯,我們永遠愛你。咱們一起想辦法解決目前的問題。”孩子就不會否認自我、壓抑自我,他依然快樂地接受自己,自由的發展自己,健康地成長。同時他也知道,自己不是無能的,不必被動地任人宰割,只要積極地想辦法,就能擺脫困境。將來他遇到困難和阻礙,也會對自己負責,一方面平靜地看待自己和環境的不同之處,另一方面主動着手改變現狀,而不是盲目怨天尤人。

如果父母不接納孩子,而是站在“社會”這一方,批評、指責、糾正孩子。對孩子說。“人家都那麼好,怎麼就你不行?你怎麼這麼差勁?你讓我們丟臉!你給我們找麻煩!”並且強迫孩子去“適應”環境,孩子就會覺得“這都是我的錯,我是一個壞孩子,我不值得生存!”強行的壓制和修理,會讓孩子自卑,甚至自暴自棄;也會讓他們積存憤怒和怨恨,導致他們將來仇視社會,做出更加叛逆的舉動。由於父母強迫他們壓抑自己的天性、放棄個性、順從環境、變得跟其他人一樣,將來他們一旦遇到困難,就會要麼認爲“這都是我的錯”要麼認爲“這都是別人的錯”,要麼懷才不遇、憤憤不平,要麼感覺無能爲力,不能對自己負責。

這本書給我的收穫是,在大人可以控制的範圍裏,給孩子充分的愛和自由,讓她的天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做父母是這樣,做老師也要盡力而爲纔是!

我想這對一個孩子來說就是長大以後擁有的一筆最好的財富了。

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讀後感3

緣於惰性這本書並沒有看完,只是看了第一篇,以及分享了讀書會的一些介紹,看到妍妍媽寫了感悟之後,覺得應該也記錄一些自己的感受,否則總是會原諒自己的惰性,妥協於自己日益衰退的記性,呵呵。

1、給孩子選擇什麼樣的書籍?

其實,從孩子出生到現在,也買了不少書籍,但是孩子並沒有完全喜歡,但是有些是一直都比較鍾愛的。其中當然有年齡差異的原因,但也有一些是因爲作爲媽媽自主決定了孩子的喜好。比如小新很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看故事書,第一套樂悠悠書籍還是同事送的,他讀了很久,也能夠自己打開大致描述上面的情節,但是現在幾乎不翻看了。前幾天去學府,他自己選了一本《香噴噴,吃飯了》動動書,喜歡的不得了,央求我買一套,後來我還是勸阻他買了他最喜歡的一本。回來之後他模仿裏面的情節讓爸爸給他講,爸爸比較配合,還模仿裏面的情節給孩子做飯,因爲裏面講的就是小兔子咪咪爸爸給孩子做飯的事情。所以,給孩子買書,也不要盲目。根據孩子的個人愛好,孩子的接受程度理性選書。再者,省圖書館是個不錯的選擇,每週去一次很不錯,從小給孩子培養閱讀的好習慣是有益於一生的。

2、自己做玩具

無論是書還是玩具,其實都是我們在替孩子做主,所以我覺得有時候真的浪費了很多錢,孩子玩幾天就不再喜歡了,但是丟棄了他還會再找。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正好讀書會也談了這個方面的困惑,我真的覺得自己動手做玩具是個非常不錯的辦法。我們一直都覺得自己缺乏創造性,但是我們應該利用育兒的機會好好開發一下我們做家長的潛能,利用孩子的一些舊玩具和家中的舊物做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別的孩子沒有的玩具,這樣孩子帶出去是不是覺得很特別和自豪呢?同時,我們創造的同時也能夠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啓發孩子的創造思維,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爲呢?曾經給小新做過一個扣螞蚱的玩具,他非常喜歡,就連做火車的時候都一直帶着,車上的人都感到奇怪,他自豪的回答是“扣螞蚱的”!當時我也很自豪和驕傲!

3、和孩子一起進步

一直痛苦於中國的教育,更痛苦的是自己還要融入其中。幻想着自己和孩子一起出入興趣班,覺得似乎是一件很難過的事情,可是這樣的心態其實是不對的,如果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會覺得這是我們與孩子共同進步的一個途徑,帶動孩子學習的一個好的方法。其實當有一天,我們會因爲無法追趕孩子的腳步而感到自卑,而這種自卑是必然,因爲孩子的腳步會越來越快速而穩健,而我們需要做的是一定要努力緊跟孩子成長的腳步。這恰好是這次讀書會的主題,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努力的父母、幸福的父母吧!讓我們用行動去感染孩子、影響孩子,這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