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大綱

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2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

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1

與一本好書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機緣,有幸拜讀了徐潔老師的新書——《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構建理想課堂》。

讀完之後,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課堂成全生命,是一種預設,更是一種精彩的生成。作爲一名音樂老師,就要向課堂要質量,在課堂上成全生命,用精美的故事情節包裝40分鐘,善於及時捕捉學生信息,並進行精心引導。

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爲真正的主人,就要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活躍在課堂上,使課堂生活成爲師生共同創造的美好時光,如此,理想的課堂,才能成全一個個活潑潑的生命。

當然,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語言: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讓學生真有成長;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更要關注學生的人生;課堂是一種生命存在的方式,要道法自然,要大道至簡,要大道歸一……一句句,一字字,都盪滌着我的心靈,潔淨着我的心靈。

一、真誠,發自內心

這應該是教師課堂評價的出發點,也應該是所有教育的出發點,虛情假意,數行應付,這樣的評價不但不能促進教學,反而會弱化教育功能,矮化教師形象,淡化師生關係,一時應付卻後患無窮,以誠相待,以心交人,真誠地評價學生,才能打動學生的內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眼中有自己,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激情。

二、始終抱有期望

衆人皆知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讓我們對期望有了絕對善意的期待,學生是發展中的人,一切尚未定論,教師的積極期望是激發學生潛能的催化劑,課堂評價將老師的期望信息傳遞給學生,引起學生共鳴,並轉化爲學生的.自我期望,長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環。

三,緊扣教材不脫離文本的價值取向

新課程提倡多元化解讀和個性化閱讀,這必然導致學生的多元反映,但學生多元反應並不都是正確合理的,教師在價值觀的導向上無所作爲是不可取的,教師既要給學生平等寬鬆的學習氛圍,又要對學生的學習反應進行點評引導。

總之,理想的課堂,是學生的學堂,更是教師的學堂。當課堂真正成爲教師播撒教育理想、信念和希望的麥田,成爲學生種植夢想、收穫知識、豐富思想的花田,唯有如此,才能創建最好的課堂。(呂志超)

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2

教學設計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始於教學內容的順向思考,一種是基於標準的逆向思考。前者在“教學大綱時代”盛行,後者則是“課程標準時代”的新定傳統教學的一般程序通常是教師根據教材確定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學活動,實施教學,設計並實施評價,獲得反饋。可以看出逆向設計較之版向設計主要有兩點不同。一是確定教學內容的依據不同。逆向教學設計依據的是課程標而非教材,強謂“用教材教”,而不是純的“教教材”?二是對待評價的死點不同,逆向教學設計強調評價設計先於教學實施。教學過程件評價過程因此,我們倡導逆向數學設計,這是實施“課程標誰”之後提出的新思略它的主要程序是數師先將“課程標”換成“數學目標”,並據此設計與目標相匹配的評價,再來設計數學活動。

傳統設計是 根據課本內容進行的,目的是掌握課本內容,沒有考慮以學生爲主體,容易造成教學在學生能力發展培養上的低效。爲了提升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採用與傳統設計方式相反的做法,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然後依據目標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從邏輯上講,逆向設計從教學目標出發,其設計方式是順向合理的。之所以說它是逆向,是因爲它與傳統設計方式不同,明確教學目標與學習內容、評價方案與教學計劃的順序恰好相反。

逆向教學設計提倡從“終點”,即所追求的結果(目標或標誰)出發開始設計活動。逆向教學設計關注的不是“我教給了學生什麼”,而是“學生學會了什麼”。這是對教學的“換位思考”?即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來體會他們的需求、感受、知識水平、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依據課程標進準,制訂切實的教學目標。根據標準和目標,設計教學評價,並將教學評價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