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高中生名人傳讀後感範文

高中生名人傳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高中生名人傳讀後感範文1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即《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與《托爾斯泰傳》,雖然他們各自所處的領域不一樣,但是,在他們坎坷的生命歷程中,他們追求真理和正義,想要表達真、善、美的勇氣和精神,是一樣的。

高中生名人傳讀後感範文

貝多芬這個擁有堅強毅力、純潔心智的偉大音樂家,他一心爲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卻造化弄人,一生都在與病魔抗爭,他的人生像一場悲慘而殘酷的鬥爭。幼年喪母使得小小的他便要擔當起很多的責任,他的苦難從來沒有停止過,他的雙耳失聰,是對他音樂夢想的最大的一次打擊。遭此磨難,平常人恐怕會心灰意冷,貝多芬卻以他超乎常人的毅力,以及對音樂無比的熱愛,繼續了他的音樂創作,也正是他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纔有了後世的人無不爲之一嘆的《命運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等,也正是他的這種百折不撓的毅力,才讓我們對音樂的瞭解更深一步!讓我們永遠銘記這位在煉獄中帶給我們天使之音的偉人!

米開朗琪羅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雕塑家,建築家,他一生創造了許多震驚了當時文藝界甚至是整個社會的作品。米開朗琪羅表面看上去是比貝多芬幸運的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窮,但他的軟弱卻讓他吃盡了苦難,他親眼目睹了故鄉的淪陷,意大利淪於外族之手,甚至目睹了自由的消亡,他曾因工作而勞累得臥病在牀,又多少次因一事無成而默默流淚。他是一個閃耀着光芒的巨星,卻要用他的常人之軀面對一個凡人所能經歷的所有的痛苦,在這亂世中,他熱愛他的雕塑,卻被迫聽令於教皇反覆無常的命令,變得一事無成,被迫與同僚勾心鬥角,而遭遇迫害。也正是這樣的亂世,反而更加凸顯了他的偉大之處,他的《大衛》,《末日審判》成了多少初學雕塑者描摹的對象!正如歌德所說過的:“大師內心的執着與剛強,大師不朽的業績,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只能仰望,我只能讚歎!”

托爾斯泰在19世紀陰霾重重的氛圍中,就像一顆撫慰人心的明星,他的目光吸引並安慰着我們年輕的心靈。他一直認爲,唯有燃燒的物質方能燃燒着別的物質,同樣,唯有一個人真正地信仰和真正的生活,才能感染他人而傳播真理。托爾斯泰的力量並不在於他思想的本身而在於他所給予思想的表達,在於個人的特色,在於他生命的氣息。他出身於俄國的貴族家庭,他1歲半喪母,10歲逝父,他也曾經酗酒好賭,縱使這樣,這並不妨礙他成爲了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創作出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不朽的文學鉅作。托爾斯泰的作品,字裏行間都透露出對人性的關懷,對人性的思考,讀托爾斯泰的作品,猶如沐浴一泔清甜的泉水,你的身心,都會被慢慢淨化……

這些英雄們都不是神,他們都有自己的缺點,貝多芬暴躁的性格,米開朗琪羅的懦弱和瘋狂,托爾斯泰的封建和固執,這樣反而凸顯出了他們自身的堅強,超出常人的品格,這些英雄的人生旅程中,幾乎都是一種長期的受難,他們固然因爲自己的毅力而偉大,也是因爲他們所受的磨難而偉大。他們偉大的心靈就像是崇山峻嶺,俯視着人類。

或許,像我們這種普通人,並不能像偉人一樣成爲一座山峯,毅力在世人面前,也不能在雲霧繚繞的高峯上生存,卻能去頂峯上膜拜,讓偉人的氣息透析你的血液,然後再回到人生的曠野,心中充滿了戰鬥的勇氣,充滿着對生活的熱情。

高中生名人傳讀後感範文2

羅曼羅蘭在傳記中不但揭示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列夫托爾斯泰具有最普遍的重要特徵的藝術活動,而且揭示了他們每個人的個性,以及充滿各種痛苦奮鬥和勝利的天才的生活道路。

我深刻感受到讀《名人傳》正隨着羅曼羅蘭的妙筆,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的痛苦與孤獨,從而提高我們自身的修養。

不經過戰鬥的捨棄是虛僞的,不經劫難磨練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保身是悲切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惠,是我們的致命傷。

從中我明白了:真正爲人決不能是一個自我滿足、飽食終日、充分享樂的人,他們的生活總是與全人類的命運、前途緊密關聯着,這就使得他們的痛苦變得不可迴避了。而這些先覺者的痛苦往往不爲大衆所理解,所以他們又都是孤獨者。

《米開朗琪羅》集中表現在天才與意志之間的矛盾,米開朗琪羅的一生便成了這種“天才”的工具和犧牲品。他經常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工作,中日忙於繪畫、雕塑、建築。他把自己完完全全奉獻給了藝術,顧不上戀愛更顧不上結婚,最後在衰老中慢慢死去。

米開朗琪羅一生創作了許多出色的雕刻和繪畫作品,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但是,他面對自己的成就並沒有感到驕傲與自豪,除了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精力之外,他別無所求。它是藝術領域內的強有力的征服者,但正因如此,他才感到空虛甚至失望。這是所謂的征服者的鬧劇。但這體現着天才是一種不以本人意志爲轉移的強大的神祕的力量。

《托爾斯泰轉》格調則比較低沉,更像是一首安魂曲,一首哀歌,一首送葬曲。其中,羅曼羅蘭更爲清楚的暗示出他寫名人傳的更爲深層的蘊意:“偉人既是偉大的孤獨者,同時幼童人民羣衆保持着內心深處的精神聯繫。托爾斯泰反對社會的邪惡,同藝術家對人身上的道德、精神、創造力量的極大信任結合起來,正是由於他對人身上的愛,他深入到生活的各個角落。”人民反對壓迫着的怒潮日益高漲,這對托爾斯泰產生了影響,養成了他對社會的批判態度。而且大師習慣生活在遠離城市的地方,生活在農民之間,她敏感的領悟到了人民的思維和語言的美妙之處,他的語言描寫手法以及許多靈感都歸於人民。

讀完名人傳,令我感慨萬分,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幸福年代,更應該好好學習,珍惜時間,等待爲國家報效的時候。

高中生名人傳讀後感範文3

從前我讀過很多關於名人大家的書籍,這些書大都寫的是人物的光輝事蹟,而那些黑暗辛酸的歷史卻很少提及,往往是一筆帶過。而《名人傳》則用這些悲劇的故事鑄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

他們的主人公分別爲音樂家、雕塑家和小說家,不過,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爲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讀完整本書,我發現書中的這三個人物是偉大的同時也是孤獨的,他們的行爲都得不到人們的肯定,反而時常受到打壓和嘲諷,但他們都默默的忍受着,心中堅信在暴雨的背後一定會有彩虹,最終他們成功了,而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剛開始對於這本書在我的腦海中並沒有什麼印象但是總覺得好像在哪聽過……

看到目錄,是分爲三塊……第一塊是《貝多芬傳》,第二塊是《米開朗基羅傳》,

而第三塊爲《托爾斯泰傳》然後我便乖乖地開始看了起來……

看了4天也算是看完了……

第一篇是講貝多芬的,這個人我也是比較清楚的,德國人,作曲家,鋼琴家和指揮家……他一生創作了非常非常多的作品,這些作品對後人還有音樂史都是有着非同凡響的影響的……因此他被世人尊稱爲樂聖……他生於貧寒的家庭,父親是歌劇演員,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僕……然而其童年生活過得也並不快樂……他十一歲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當大風琴手。十七歲喪母,他獨自一人承擔着兩個兄弟的教育的責任。後來耳朵開始越來越差後來他還愛上了2個姑娘但是後來都是以失敗告終,所以他可以說是一個極爲悲催的人物……

第二篇講得是米開朗基羅,我是因爲這本書才認識他的,原本我是根本就沒聽過有這麼一個人,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他本人的`脾氣本生就不好所以導致他天生的不合羣但是他的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所以他和達芬奇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也算是個大人物

第三篇講得是托爾斯泰,對於此人我也是並不瞭解,全是靠書中瞭解到的……俄國的作家和思想家……寫了很多的書,對後人很有影響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高中生名人傳讀後感範文4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爲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名人傳》描述了處於不一樣時代、不一樣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爲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令我們啓示更多,獲得更多。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能夠總結他的一生,能夠成爲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麼支持着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着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峯,到達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爲他是堂·吉訶德,因爲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我。”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最後,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

“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爲何大家都在那裏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在那裏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只要我們體會到《名人傳》給我們心靈崇高的昇華,使英雄的鮮血呈此刻我們面前,英雄的紅旗在我們的頭頂上飄揚,我們就慢慢地感受到,在這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我們的靈魂也被所昇華爲一種崇高。

高中生名人傳讀後感範文5

《名人傳》是一本非常偉大的小說,因爲裏面描寫了三個世界偉人的一生,這三個世界偉人就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

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爲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頓爲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災難又一次的降臨,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貝多芬以他堅強的意志,以一種不可抵抗的力量掃空憂鬱的思想,最終成爲名人,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米開朗琪羅表面看上去是比貝多芬幸運的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窮,他出生於佛羅倫薩的市民家庭,從小接受貴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卻比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壓力。因爲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見外族侵略;自己國家的土地被侵佔卻無能爲力,他與貝多芬同樣孤獨一生,他的家族從未給過他任何溫暖與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謀取利益;他到處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慘的是,他所處的環境與奴隸沒什麼兩樣。貝多芬從精神上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歡的事,米開朗琪羅卻沒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願依附的教皇,不得不爲教皇們服務。唯一幸運的是,至少教皇還承認他的天賦,並且不止一次的保護他的藝術成就不遭破壞,但是他們卻剝削了他的自由,拿他當牛馬使喚,他一輩子都像拉磨的驢一樣拴在教皇的磨坊裏,七十餘歲的高齡還得爬上腳手架作畫。

如果米開朗琪羅沒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許他就不痛苦了,就會以教皇賞識爲榮了,然而他比同時代的藝術家更不滿足於宗教藝術,更追求表現尊嚴與意志。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之一,這就決定了他和那些只關心爲自己樹碑立傳的教皇們永遠不能達成一致,決定了他將終生爲理想無法實現而痛苦,雖然他的本質性格是驕傲自信而且固執的,只是他的家族觀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長子”的責任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於不顧,這就決定了他在關鍵時刻必然會逃跑,或者選擇明哲保身,向權力屈服。特定的時代條件成就了他的偉大,卻也限制了他天才的發揮。

與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情況完全不同的是列夫·托爾斯泰,他從小在名門貴族長大,地位優越,無憂無慮,亦不會像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那樣終身忙碌,身體健康,有着幸福的家庭,有着很高的文學天賦,在別人看來,已經是非常的完美,但是他的憂慮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厭倦了優越的環境,藐視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文學聲譽,只有生命的真諦纔是他未知的亦惟獨渴望的,於是他用自己畢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尋,他所擁有的幸福感成爲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負擔,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擁有的這一切,煩惱是不會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正是由於對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虛度年華的精神才使他的煩惱接踵而來。

《名人傳》讓我們知道了偉人的一生是坎坷的,不過,也讓我們知名人和我們都一樣,都有性格上的缺點,只是因爲他們的爲了追求自己的夢想,不斷努力付出,才成爲世界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