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捨得》讀後感(通用8篇)

《捨得》讀後感(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捨得》讀後感(通用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捨得》讀後感(通用8篇)

  《捨得》讀後感1

今天,我偶然看到星雲大師在《捨得》中關於“隨喜”的一段話:

社會上,多少人慈悲爲善,救助傷殘,我給予隨喜贊助;社會上,多少人勵精圖治,建設功業,我給予隨喜讚美。“隨喜”真是美好而有德的行爲。

做好事,說好話,我雖然沒有能力爲之,但是你做了,你說了好說做了好事,我很歡喜,我“隨喜”讚歎。佛說:果能如此,其功德與親去做沒有分別,可見“隨喜”在爲人處世之道上的重要。

道憾的是,現在社會,有“隨喜”美德的人畢竟太少了,大部分人是幸災樂禍,不肯隨喜的居多。例如,你有錢而資助傷殘孤老,他批評你所做的只是“九牛一毛”;你經濟抽據,但對善事也贊助若干,他說你“打腫臉充胖子”。整個社會因爲沒有養成“隨喜”的習慣,到處任意批評,肆意踐踏,這樣社會哪裏會有好人好事呢?

這個社會,你好,你善,你大,你富,我嫉妒你;你貧,你窮,你笨,你愚,我看不起你;你不行善,我來行善,你批評我行善太少;我待人慈悲,你不慈悲,你說我慈悲不夠。任憑你怎麼做,他都要中傷、批評,令人不禁想問:你希望這個世界,你不行,他不行,大家都不行,難道要大家同歸於盡嗎?

  《捨得》讀後感2

最近讀了一本書《捨得》,主要講了捨得在社會中必不可少的位置以及舍於得兩者之間微妙的關係。我從中明白了很多的道理:人生在世,有許多東西是不願意捨棄的,但,既有舍,也有得,有精神上的,有情分上的。在一些事情面前,如果不捨棄那就會變成一種負擔。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巧取豪奪也沒有用。記得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富翁揹着一個大帶子,裏面裝滿了金子,這位富翁準備過河,正巧,船遇到了風浪,翻了船,船伕勸他把金子丟掉,自己游到對岸,可他仍然揹着,不肯丟下,最終丟掉了自己的生命!

我想,這個富翁一定是一個守財奴,他不懂得捨得之道。但是,如果單單只是明白了捨得的含義,而不親自去體驗捨得,那麼,自己的人生就還是像汪洋裏的一葉小舟,飄泊不定,沒有目標。捨得既是一種處世之道,又是一種做人的藝術!舍於得就像水於火,天於地,陰於陽,相生相剋,而又相互輔助,他們存在於天地之間,存在於人的心中,你若真正體會到里舍得的真諦,就一定可以昂首闊步,走向成功。就像美國的比爾蓋茨一樣,他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學業,選擇從商,最終變成一位赫赫有名的美國首富。墨子說:“貧窮的時候顯示出清廉,再有錢的人也是一日三餐,夜眠一牀。當一個乞討的窮人把自己乞討來的飯讓給窮人的那一刻,他就是富人,正因爲貧窮,他的佈施才更有意義,因爲這體現了他博大的胸襟。我們不應當奢望擁有一切,特別是在物質方面,捨得才意味這擁有更多的財富!

  《捨得》讀後感3

在這個暑假經歷了很多的事,心情總是起起浮浮地,人難免都會有挫折,就是怎麼去看待人生的挫折。我要更積極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加油,加油。《捨得》靜下心來好好的讀了讀。

贊同的觀點:在得到的同時,你也會失去;在選擇的同時,你也在放棄。你有無數個機會,但你只能選擇其中之一。人生沒有全選,一個人終其一生,只能選擇一種生活。也許,你會說:只選擇一種可能,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太單調枯燥?其實並不是這樣,我們的確只能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道路。比如,你選擇了當作家,你就無法體會做一名成功的商人的樂趣;你選擇了單身漢的自由,你就無法體會婚姻的一切;你選擇了不接受文化薰陶的人生,你就永遠無法領略得到超越你自己這個水平線上的一切,無法昇華。你選擇了做個井底之蛙,你就無法體會到海闊天空。

人生要懂得放棄,有時候放棄不僅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所謂捨得,就是有舍纔有得。放棄在以另外一種方式詮釋着人生,明白了放棄,你就讀懂了人生的真諦。

在很多的時候人有很多的選擇,但人都會只選擇一個機會。即使可能選擇的路會很難走,人都會堅持下去的。上半年,教男生班,雖然很累,但是我也堅持下來了。我很努力的,去背一堂課,上一些跟專業有關的英語知識。也去上課。我很大的缺點是:做事有些拖。這個我想要改掉。加油,加油。沒人給我加油。只有自己加了。

  《捨得》讀後感4

看了星雲大師的養心篇《捨得》文章,覺得我們平常講的修行,就是要慢慢增加自己的力量,能說的到,就一定要做得到。修行應該從生活裏確實來修,做事應該勤勞負責,求全求成,做人誠實正直,求真求圓,凡是交往,需要情真意切,凡是接物,需要至誠懇切。做人不能尖酸刻薄、無信無義,無道無德,能說到做到,培養自己的力量,慢慢就可以心能轉境,自然就能發揮力量。

作爲職業高中教師,面對的學生相對來說思想比較不成熟,有時候會不理智,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通過自己的修行來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在批評學生的過程中,學生有時候會有牴觸情緒,會不理解老師,或者學校的處罰,這時對於班主任來說,如果沒有一定的修行,也許會發生師生之間的不和諧。因此我們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耐心教育,要至誠懇切,不應該用尖酸的言語來刺激學生,而是應該用自己的一顆真心來感動學生,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問題,既鍛鍊自己的修行,也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可謂一舉二得。

爲了能夠不斷鍛鍊自己的修行,我以後需要在生活中不斷積累經驗。在師生的處理關係上,不斷加強自己的做事效果,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誠實和真心,和學生的交往上,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我的有信有義,在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爲將來的成纔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在我同事的交往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但是通過自己的不斷積累修行,我想這些都不是問題,只要在生活中我們能夠說到做到,誠實正直,我想我的修行應該會達到一定的高度。

  《捨得》讀後感5

“捨得,是一種超脫的境界。捨得,是一種生活的哲學。捨得,是一種處世與做人的大智慧……”

——摘自《捨得》

這個寒假,我閱讀了一本由明德編著的生活哲學系列叢書中的一本——《有一種智慧叫捨得》。書中從多個方面、多種角度,闡述了諸多捨得的意義,藉由多個故事爲讀者講述捨得的道理: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捨不得,萬事皆捨得。

但是,凡事都有個度。在舍與得之間也有個度。你不能因爲書中說“大舍大得”就欲大得而大舍。盲目的舍,只會打破了舍與得的天平,得不償失,大舍反而不得。

捨得,是一種精神上的超脫。懂得或者說善於捨得的人,在捨得基礎上能做到無慾無求的人,纔算是真正邁入了捨得的境界。

但是世間萬物,能使人們產生慾望的,無非兩個字——利益。真正能做到無視利益的人——很少,或者說沒有;然而,見利忘義的人卻很多。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在自身利益的基礎上做的。哪怕是上廁所也好,也是爲了新陳代謝,讓自己身子舒服些。然而,本書所告誡大家的,不是去捨棄利益,而是爲了更多更大的利益,先付出一些小利益。打個比方:我們去銀行取錢,想得到更多的利息,更高的利率,就要多存點錢,存長點時間。在捨棄了金錢,時間之後,存摺裏的錢纔會利滾利,息滾息,到時候你會獲得更多的利益。

總而言之,在利益面前,首先不能做“對不起”利益的事情,其次要懂得毫不盲目、“精打細算”的舍,這樣你纔能有所得。

捨得,舍後才能得,懂舍才能多得,濫舍反而不得。在利益面前,要敢舍,懂舍,利益纔會眷顧你,以你之舍還你之得,做到真正的捨得。

  《捨得》讀後感6

在拜讀了星雲大師的《寬心》之後,讓自己的心靈得以一次洗禮,繼而又閱讀了其《捨得》中所談及的諸多學說理念,在這浮燥的世界裏給自己一絲清涼。也對自己的工作有着極大的幫助。如在《沒有辦法的辦法》中所提到的就非常實際。

一、內容概要

文章也推銷員向一片森林中的駝鹿推銷防毒面具說起,把原本不需要的東西最終銷售了出去。黑色幽默的本身帶給我們的思考卻是比較深刻的。所謂辦法,是人想出來的。“條條大路通長安,世間一切事哪裏會”沒有辦法“呢。關鍵就是我們做事的態度,”窮則變,變則通“。

二、聯繫實際

曾經讀過《致加西亞的信》,安德魯?羅文的經歷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忠誠纔有信任,只有主動纔有創新,只有付出纔有回報。忠誠誠信是爲人之本,敬業愛崗是爲事之道,而做好每一項工作,是自己的職責和應盡的義務。所以,只有以飽滿的熱情,踏踏實實地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也才能做到忠實誠信、敬業愛崗。要有培養勤奮、務實的作風。強烈的事業心和崇高的'職業理想,必須落實到具體的工作實踐中,靠求真務實的作風來實現。而務實只有務到勤奮的程度,可能產生更高的成效。羅文能把信送到加西亞手中,靠的是一路上勤奮努力,靠的是克服無數的艱難險阻。在當前投機取巧、譁衆取寵之風盛行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倡導和去發揚勤奮務實的作風。

三、組織重構

人們之所以不成功,就在於對問題屈服:無端地將問題放大,把自己看輕。其實,只要你努力去找方法,你怎麼會找不到呢?越去找方法,便越會找方法。越會找方法,越能創造大的價值。這不僅提高了找方法的自信,而且越來越有找方法的竅門!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

諸多的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在任何單位、任何機構,能夠主動找方法解決問題的人,最容易脫穎而出!

只爲成功找方法,不爲失敗找藉口。這是一流員工關於一流的宣言,有精神,有心態,有執着,有了不起的對事業與生活的把握!

  《捨得》讀後感7

炎炎夏日,想出去玩的想法甚少。這樣也好,可以讓自己在家很好的沉靜,多看些書,豐富自己的內心。看了星雲大師的《捨得》,雖然說未曾看完,但是看完他在《辦公室裏的春秋》裏寫到的“服務的偉大”,真的很有感觸。

服務的偉大後面的佛光菜根譚中寫到:“個人的能力要爲團體服務,團體健全,個人纔有出路;個人的喜好要對大衆有益,大衆歡喜,個人纔有快樂”我自己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是啊,人生活在一個社會中,永遠都是社會的一份子,所以要有服務意識。記得校長就提到過科室與個人之間的關係,他說科室好,個人就好——真的覺得很有道理。我們電汽科在很多時候表現的並不是很好,但後來慢慢領悟到這點以後,好像在悄悄的發生着變化。記得在全校老師舉行的“拓展運動”的比賽中,我們科的老師表現出了驚人的團結的力量,每個人都本着爲科室服務的精神,最後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所以我想:只要每個人都抱着服務的精神,那麼我們的社會會變得更美好——也會更和諧。

工作最偉大,服務最神聖。對呀,我們經常對那些義工啊,志願者啊投去非常讚許的目光。而對那些危害社會的,比如小偷啊,殺人搶劫犯啊投去鄙夷的目光。我想每個人都喜歡好人,喜歡謙虛的爲他們服務的人,但要人服務,也要給人尊重,彼此尊重很重要。

個人的喜好要對大衆有益,大衆歡喜,個人纔有快樂。看到這句話,我就想到前些天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個新聞,在某個小區的一個業主,養了一條狗,結果這條狗接二連三的咬傷小區的住戶。他的這個養狗的喜好,我覺得就該改改,因爲他的這個喜好,很明顯的傷害了他周遭的人,而並不是對大衆有益,讓大衆歡喜的。

《捨得》這本書中,還有很多有道理的語言,我將在整個暑假慢慢閱讀,仔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