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對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對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爲了幫助教師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美國教育心理學專家布格爾斯基在《對教師的建議》一文中,從學習心理學的角度,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59條建議。在認真地閱讀了文本以後,我認爲這些建議的現實意義就在於能引發教師對日常教學現象的反思,有益於改善教學行爲。

《對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本文在第1條建議中指出,必須寫出各門課程要達到的目的和標準,而且要發給每一個學生。然而,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根本不領着學生學習、研究課程標準和課程目標,甚至有的教師連自己也不學習和研究,致使學生既不理解本學科的性質,又不知道本學科的學習要求,也就難以形成正確的學習理念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爲此,要提高學生學習的起點和積極性,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和學生一起成爲“研究者”,也就是認真地學習和研究課程標準和課程目標。

本文在第5條建議中指出,每一個學生和教師都值得尊重,要促使每個人發展自己的長處。可是,拷問現實的教學實踐,很多教師不尊重學生的聲音就會在耳畔迴響:“你就自以爲是吧,早晚你要大虧!”“作業又沒完成吧?你怎麼這麼懶呀!”“這個題我已經講過多遍,你爲什麼還不會?”……誠然,當教師確實辛苦,有的學生着實氣人,偶爾批評一下學生也算是“恨鐵不成鋼”了;然而,習慣性地發牢騷、訓學生,那就是不尊重學生,那就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也就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要想搞好教學工作,我們做教師的就必須用人本的理念和尊重的目光對待學生,就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無微不至地尊重學生。

本文在第6條建議中指出,“最佳的刺激作用”就是要求對不同的對象作不同的學習安排。其實,在教學現實中,不少教師總是有意無意把自己的教學建立在對學生等量齊觀的基礎上,總習慣於一成不變地按照自己設計好的教案來實施教學,致使教學目標沒有層次,教學方法過於單調,教學效率持續偏低。所以,要想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智力的獨特性和學情的差異性,堅持“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本文在第11條建議中指出,力求不要教得抽象。但是,審視現實的課堂教學,許多教師卻忽視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情感體驗,不能使用生動的教學方法,不能營造精彩的教學過程,不能引領學生在體驗中引發感悟,在探究中解決問題,致使課堂生態惡化,教學效率低下。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堅持“因學而教”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努力打通學生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時空;關注學生的心理需要,創設對學生有挑戰意義的問題與情境;關注學生獨有的文化,增強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多維有效的互動;幫助學生建構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爲基本特徵的學習方式,努力實現“內容知識”向“方法知識”的轉移和“科學知識”向“生活知識”的拓展,使課堂成爲一個鮮活的、流動的、充滿人情的生成過程。

本文在第19條建議中指出,電視不過是小屏幕上的電影,在有用的場合用它們就是了。可是,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過於依賴多媒體教學,總是力求通過變換華麗絢爛的幻燈片和生動活潑的動畫來吸引學生、傳授知識、提高效率,甚至徹底放棄了教師的啓發誘導和學生的獨立思考,致使課堂教學成了爲多媒體而多媒體的影片展示課,使學生失去了開發思維的時空和機會。所以,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依照教學目標靈活安排好課堂教學的流程和步驟,確保學生有閱讀的時間、觀察的時間、思考的時間、解決問題的時間和想象的空間、體驗的空間、互動的空間、表現的空間,真正使教學過程更多地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本文在第34條建議中指出,當學生專心看和聽時,學習就發生了。可是,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受限於教學理念的滯後和功利思想的膨脹,往往用遍了剛性的威逼與強制,竭盡了枯燥的說教和佈道,致使課堂教學成了一潭波瀾不興的死水,成了一團心煩意懶的亂麻,難以引發學生的感觸和靈動。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引起學生學習的最直接動力既非遠大的理想,也非美好的未來,而是知識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好奇心。因此,要促成學生學習的發生,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深刻領會“沒有注意就沒有學習”的道理,精心挖掘學習材料和教學過程的趣味性,用富有情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努力營造課堂教學的情趣和魅力,積極搭建引發學生注意和好奇的平臺,使課堂充滿動人之情和引人之趣,真正實現生機盎然、情趣無窮的教學境界。

本文在第51條建議中指出,特別要訓練學生識別“同一問題”的不同形式。可是,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往往是照本宣科、不求變通,過於崇尚“標準答案”,不能關注學生的多元反應,很少鼓勵學生的獨特見解,使課堂教學成了展示教師和書本權威的舞臺,致使學生對教師和書本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嚴重,導致學生的問題意識、批判意識日趨淡漠,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力逐漸萎縮。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深刻領會“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個道理,精心設計能夠引發學生探究興趣和認知衝突的富有思維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運用多種學習方式進行探究,並採用聚合式問答、變通式問答、拓展式問答和辯證式回答等形式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使課堂教學真正富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