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南明史》讀後感

《南明史》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明朝雖承祚二百餘年,可是總給人一路跌跌撞撞的感覺。偌大一個帝國,近三百年間,竟幾無盛世,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一直困擾。邊務固然是大問題,先有瓦剌後有滿清,沿海的倭寇海盜也不停鬧騰;內廷也很少消停,懸案一直不斷,文官集團不斷分化內鬥。先人已有很多評敘述,基本的觀點是明朝實亡於黨爭。在此不必贅述,僅就司徒琳一書,談部分讀後感

《南明史》讀後感

司徒琳的《南明史》幾乎是國外第一本有關南明歷史的專門著作。本書以她在哈佛的博士論文爲底稿,增減部分史料,而後,專門到臺灣(彼時大陸尚未開放)逐一對所採信之史料進行再次的去僞存真,於論文完成之後十年乃成。書的篇幅不足二百頁(不包括前言和參考文獻),卻全無贅言,稱得上是字字珠璣。統觀此書,或可窺得國外歷史研究之一二特色。

首先,非常注重大尺度上對歷史脈絡的把握。這點上有些大歷史的意思,實際的行文來看,也確實接近黃仁宇的作品。當然,由於我只讀過譯本,所以不能確認兩作者的行文方式或者敘事風格接近或者相同。

第二,對於作者歷史觀點的闡發非常到位。雖然沒有讀原文,但是我相信作者在語義的重述方面應該是很花力氣的。其觀點在除在前言中詳細說明之外,在每一章都會強調和重述。

第三,並非事無鉅細,但對關鍵細節的把握非常準確,描述時捨得花大篇幅。並且很注重相關的背景介紹,比如在介紹鄭氏時,對鄭氏的發家有一段背景的梳理。

第四,史實的篇幅和議論的篇幅各佔約一半,仍有學位論文的影子。因爲學位論文是不可能讓提交者只羅列文獻調研結果的,必須要有通讀史料之後的觀點。

在寫這段讀後感的時候,已經開始讀顧誠的《南明史》。顧先生的書比司徒琳的晚二十年,相對來說所佔有的史料更是較司徒琳豐富,故而其著作篇幅幾乎是司徒琳的五倍。顧先生的作品同樣是引證豐富,撰寫時閱讀了大量的相關文獻,並且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標準對不同的史料予以採信。值得一提的是,兩著作對於南明史的斷代並不相同,起至時間都有稍稍差距。這或是南明史研究一個懸而未決之問題。

最後,司徒琳其書,貌似比較冷門,國內版本較少,我(當時)沒有找到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