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萬物簡史讀後感

萬物簡史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萬物簡史是一本關於科學發展的書,它告訴了人們思考着人和自然,人和宇宙和世間萬物的關係,引發人們的深思,下面給大家分享萬物簡史的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萬物簡史讀後感

  萬物簡史讀後感1

我老爸是個書迷,書房裏放了好多書,尤其是科學方面的書最多,而且老爸沒事的時候就喜歡講給我聽,在爸爸的薰陶下我也成了小書迷,看好多科學方面的書,不過我還是最愛圖書館裏看到的那本《萬物簡史》。

星期天,我上完興趣班之後,媽媽又帶我去圖書館看書。我徑直的走到科學類書架找我愛看的書籍,一本一本的看着,突然,我看到一本封面特別的書,我迫不及待把它從書架上拿下來,此書名爲《萬物簡史》,當時我的心裏揣測到,難道這本書說的是世間萬物是怎麼來的嗎?懷着強烈的好奇心,我打開書的目錄:浩瀚的宇宙、地球的大小、生命的本身……這些標題瞬間映入我的眼簾。我的小心臟“寶寶”也跟着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我暗自慶幸,因爲這就是我要找的書。

我靜靜地的坐下看起了《萬物簡史》,看着看着我不知不覺就沉浸於書中的知識海洋裏,書中對宇宙哲學、古生物學、生命科學、人類學等都有非常詳細的描述,還配有精美的插圖。我是個二年級學生,雖然書中有些知識我不能理解,但我也從中學到到了一些知識如:世界是怎麼從無到有,又是怎麼產生了我們人類,從冥王星到三葉蟲,從臭氧到地震,從DNA到恐龍,從天氣到海洋,無所不包,無所不談,它就是包羅萬象的一本好書。

《萬物簡史》中的知識開闊了我的眼界,活躍了我的思維,改變了我的性格,更讓我對自然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學們!讓我們一同來閱讀,尋找閱讀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吧!

  萬物簡史讀後感2

人人都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看幾本書那怎麼行呢,於是我堅持只要有空就看書,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萬物簡史》。

這本書是一本科普書籍,剛剛翻開這本書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讀了一頁就想讀下一頁,書裏化學的碰撞讓我激情澎湃;宇宙的浩大讓我無限感慨;歷史的悠久讓我穿越空間……一頁又一頁,一篇又一篇,讓我很快讀完了這本書。讀完後我反而覺得作者是我的知音,因爲他解決了我一直疑惑的東西,還說出了我的吶喊,更重要的是他和我一樣都提倡四個字:保護地球。現在的地球正在日益惡化,環境不斷下降,惡劣的天氣日益增加,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們自己,不光我們受到了傷害,就連許多動物也被牽連,河水不再清澈,山脈不再挺拔,就連空氣也不再新鮮。很多物種因此而消失了,就像渡渡鳥。我們只知道它是一種生活在毛里求斯的不會飛的鳥,這種鳥頭腦簡單,所以很容易被欺負,但就是這種笨笨傻傻的鳥,在1693年被人類無情地殘殺掉了,從此,渡渡鳥一去不復返了。所有人不知道它長什麼樣。如果按自然滅絕比例每四年消滅一個物種,但是現在,人類造成的滅絕比例高達那個數字的12萬倍。可想而知,這些動物都成了人類進化文明的犧牲品。

雖然,我們想避免這些已沒有用,但是我們可以展望未來,去保護那些瀕危物種,保護地球我們的家園,這樣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我們的地球也會更加美麗,所以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萬物簡史讀後感3

在初一漫長的寒假中漫生活中,我除了學習就是看自己喜歡的書了,《萬物簡史》其實是媽媽自作主張給我買的,我其實並不是很感冒,年前快遞員都回家過年了,導致這本書一直沒有送來,媽媽倒是很着急,我卻無所謂,大年初六,快遞員終於將書送到媽媽單位了。

接觸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隨手翻了翻,感覺很一般,但是,寒假在家也不能老是做作業或者玩遊戲啊,那是父母親所不容許的,因此,我只好耐着性子看起這本《萬物簡史》來,讀着讀着,越來越喜歡了,書裏面的文章涵蓋地理、天文、生物、化學等方方面面的知識,作者的語言通俗易懂,總是能將很高深的問題敘述得非常簡單,文風幽默風趣讓人在閱讀中感覺特別輕鬆,書中,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娓娓道來,不知不覺中,讓我也學到了不少科學知識,讓人受益菲淺,這本書裏,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是《孤獨的行星》,看完這一章後,我感觸很深,以前,我一直在抱怨,爲什麼我沒有足夠多的錢,沒有好吃的,直到看完這一章,我才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可貴和生命的幸運,也明白了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的重要意義,是啊,就像書中所說的,如果沒有合適的時間、優越的位置、合適的行星,我們就不能出生在這個世界上,

如果沒有父母親在恰當的時候結合,也一樣不可能有我們自己,我們每個人的出生,對這個世界來說,其實都是一個奇蹟,這實在是太奇妙、太微妙的事情了……

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是奇蹟,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是幸運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短暫的生命,認真的對待生命的歷程呢,這本書裏還告訴了我們地球的大小,地球危險的處境,宇宙通向我們的路等等知識,曾經有人這樣評論這本書,讀完它,你講不再會害怕和恐懼,以爲你已經明白了生命的本質。

讀完這本書,我也基本明白了“我們是從哪裏來的”、“我們是誰”、“我們將要到那裏去”、總之,這不是一本僅僅介紹科學知識的科普書籍,它更是一本生命啓蒙教育書籍,讀《萬物簡史》,我對生命,對人生、對自然、對當下的生活都有全新的感悟。

  萬物簡史讀後感4

《萬物簡史》講述了宇宙中的許多祕密,從微小的粒子、原子的組成到生命的來源;從伽利略發明的單筒望遠鏡到現代化大型哈勃天文望遠鏡;從小小的單細胞到豐富多彩的動植物;它從物理、化學、天文、地理、數學等幾個方面解釋了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就像一個百變魔盒。原子、粒子的組成、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這些紛繁複雜的科學概念通過科學家的講述變成了非常有趣的東西。

其中,我最喜歡生命這一節。生命是由無數個沒有生命的原子集結在一起而成的,如果用鑷子(當然很小)鉗出身上的原子,人其實也就是一堆原子塵土。而且,只要是一個生命,就都是運氣好得不得了:你每一個祖先都沒有被燒死,被壓死,被累死,被餓死,都能成功地生兒育女,在每一個你的祖先身上都有一段傳奇的經歷並最終產生了——你。每一個生命,都是來之不易的,而且,只要原子的排列出現了一點點的差錯,哪怕是最細微的,你現在也許就是啃食岩石表面的海藻,或是像海象那樣懶洋洋地趴在岩石上曬太陽,或是在海面上噴一口氣,然後鑽到海底十八米的深處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既然生命是如此不易,我們當然要利用好自己的一生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幫助社會進步,“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

作者曾經不止一次說過地球是幸運的,因爲我們生活在太陽比較穩定的時代,當它從星雲開始形成,一直到紅巨星、白矮星,最後的滅亡,這一過程大約要經過100億年,我們正好生活在壯年的紅巨星這一段時期,它不像新星那樣有活力;同時又不太老,有大量的物質可以讓它以每秒鐘大約400萬噸的速度自由持續的揮霍,用來維持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長和生存。但最重要的不止如此,我們的地球恰好有水的存在,這是我們生命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很多鮮爲人知的祕密正等待着我們去探索,去追求,而那些答案和剩下的未被人發現的祕密,還藏在那黑洞洞的宇宙深處中,人類目前已知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想要得到那些藏在更深處的祕密,只有讓我們一起去學習,去探索。

  萬物簡史讀後感5

《萬物簡史》這樣的書名,在西方有着非常古老的傳統。古代和中世紀的許多著作,都喜歡從“天地開闢”時談起,一直談到那時的當下,搞得象一部百科全書。如果僅僅從形式上與那些古代著作相比,本書也可以視爲一部關於現代科學的通俗百科全書。

本來是介紹現代的科學知識,包括宇宙的結構、地球和其它行星的狀況、核物理、相對論、生物、生命、進化、遺傳等等。科學知識難免有抽象枯燥之處,但是作者在敘述中不時穿插着大量科學家、發明家的遺聞軼事,讓你讀起來能夠興味盎然。有什麼辦法呢?人們就是更願意讀遺聞軼事而不是讀科學定律。

這本書談不上精深,讀過之後也就是可以對現代科學有個大概的瞭解,也不見得可以弄明白多少科學概念,但可以給你提供許多與科學有關的談資,讓你看起來象是對科學相當瞭解的樣子。也許正是這一點吸引了讀者吧。這樣看來,本書將書名取作《萬物簡史》,其實實在有點誇大其詞。

不過話又要說回來,作者在敘述那些科學概念時,確實能夠做到簡潔明快,讓人能夠比較容易理解;有些比喻細究起來也許不甚準確,但確實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效果。比如談到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公式的意義時,作者說,一箇中等身材的普通人,他的血肉之軀中蘊含着30顆氫彈爆炸的能量,“要是你知道怎麼釋放它”的話。

書中那些科學家的遺聞軼事,有時相當誇張(當然也有價值),比如說著名的埃德溫·哈勃“是個頑固不化的說謊大王”、“英俊到了不適當的程度”,而達爾文的父親因爲達爾文學習成績平平憤怒責備他“什麼都不掛在心上,你將丟你自己和整個家族的臉”之類。以前我們國內的普及讀物習慣於將科學家描繪成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他們道德高尚,作風正派,一心爲人類的福祉而奉獻。而讀讀這本《萬物簡史》,你就會深感“科學家也是人”這句話是多麼實在了。

這就是《萬物簡史》,一本既是關於科學知識的有一點系統性的普及讀物,同時又可以說是一本頗具人文關懷的現代科學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