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悟範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作爲一個已經在學校教學第一戰線上奮鬥了三年的新人來說,伴隨對自己所教課程的逐漸熟悉,在教學的過程之中,也有自己不少的困惑。在這三年中,我也體會到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的崇高,做好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我也領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擔和責任。而且在當下,國家大範圍開展課程改革,這是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爲畢業不久的年輕教師,面對重重挑戰,在領導的指引下,我開始閱讀了前蘇聯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完之後,該書不愧爲教育界公認的經典,所傳達和表述的真知灼見,值得我細細品味,每部分蘊含的精華都給我很大的啓發,感覺這本書所傳達的知識可以讓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少走很多的彎路。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事業持之以恆的態度是我所極度敬佩的,這種“耕耘不息”的熱情和“鐵杵成針”的堅韌品質是搞好教育和教學所不可或缺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悟範文

打開書本,第一條建議就是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實際上,蘇霍姆林斯基在告訴我們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孩子沒有智力差別,沒有優劣之別,有的只是我們老師的教育方法的區別。這和我國偉大教育家孔子所說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第一條這樣提出,就是告誡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戴着有色墨鏡看待孩子,學習好的,老師就喜歡;違反紀律,不太聽話的,老師就沒有好臉色。其實,不應該單純第用成績去評價孩子優劣好壞,作爲個體必然存在差異性,所以也造就了每個孩子能力的必然不同,發掘他們的特點,尊重他們的特點,在此基礎發揮他們的特長,包容其短處。在教學模式中,面對不同的學生,應該因人施教,個別對待。在備課過程中,做爲老師,應儘可能地要體現孩子興趣點的不同,多揣摩,多思考,儘可能拓展課題知識範圍,讓孩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領域,使其特點才能得以施展。

對於“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裏”的理解,我個人認爲這是關於理解與記憶的思辨,從知識的學習路徑和人類的認知情況來看,基礎知識的儲備是開啓理解大門的鑰匙,沒有必要的知識儲備,談何理解?這又使我想到關於啓蒙學的知識,啓蒙老師在人才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也深深感到啓蒙老師身上責任的艱鉅,他們引領人類的未來,然而,回到原點,啓蒙老師並不是所有的小學老師,而是帶領孩子夯實人生道路地基的人!

在過年的假期中,只要有空閒,我都會翻看《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對自己工作中遇到的教學問題,希望能在其中找到合適的解答。對於班裏後進生的問題,也是我一直探索試圖尋找一個較好的方法,所以關於談談後進生的工作,是最能吸引我的。上個學期,我所執教的是七年級三四班的數學課,七年級數學和小學階段學生所學知識有很大轉變,有學生認知沒有做到相應轉變,初中和小學的過度階段的不適應也促成了一些學生成績不理想,成立大家眼中的後進生。以我對後進生的觀察,對於佈置的作業總是拖了今天到明天習慣,而明天又有新的作業,日積月累成了作業的累贅,對於作業的恐懼,又加劇了他們對作業產生的拖延症,對於這個棘手的問題,我在書中求索,在書中看到“閱讀能教會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覺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所有在課堂上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讓其能夠充分融入課堂,多多思考,進一步激發智力刺激,督促學生改掉拖延症,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

“所謂能力和知識之間的關係失調,表現爲學生還沒有具備作爲掌握知識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師已經把源源不斷的新知識硬塞給他:快點掌握,別偷懶!這樣的學生就好比沒有牙齒的人:他被迫地把沒有咀嚼的整塊食物囫圇吞嚥下去,開始時感到胃裏不舒服,以後就生起病來,以至無論什麼也不能吃了…”對於這段話,我有自己三點的思考,首先讓學生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然後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形成自己一點的認知和判斷。其次,在熟練閱讀能力的基礎上,應該培養孩子們的書寫能力,提高他們的邊讀邊記的能力。“書寫不好的人,總是那些閱讀也不好的人”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這一句話很真實。每當考試,做卷子,家庭作業、課堂作業,那些學習好的孩子不但書寫認真,而且作業及時完成。再次,要讓學生學會蒐集和加工事實的技能,培養他們邊學邊實際運用的能力。知識要學會“週轉”才能變爲能力,從而把知識學活,走進智育的道路。我覺得這是我以後需要考慮的問題。“在講授數學知識的時候,更多可能舉發生在學生生變的例子,讓知識的實用性能更好的體現出來,用那一部分事實放在課堂講,佈置相關問題,讓他們運用相關知識去自己探討解決?這將會是我以後努力思考的方向。

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而其中最重要的習慣應該是讀書的習慣。學會讀書,愛好閱讀,是“學會學習”的最主要內容。而要讓閱讀成爲學生的自覺習慣和精神需要,最重要的是教師。教師的讀書風氣能影響和帶動學生的愛好。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師的讀書愛好,決定着一所學校的校風。我堅信,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是教師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學校辦成學習的團體,是辦學成功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