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通過學習《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我懂得了作爲教師必須先處理好自己的心理問題,然後才能更好地做學生的心理工作。心理輔導是義務教育階段必須進行的一門課程。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希望能幫助到您。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1)

最近讀了一些關於教師心理學方面的書籍。非常有幸拜讀了周國韜先生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讀完之後,令我感觸頗深。爲此,我表達如下幾點自己對於這本書的理解。

這本書爲人們學會積極的心理調節、形成樂觀向上的心態提供了有益的知識和策略,掌握這些知識和策略對於從事教書育人工作的教師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針對中小學教師的實際選取了部分有助於教師心理調適的積極心理學內容,因此命名爲“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我覺得非常合理。書中採用了一些心理測量工具和訓練程序,這些內容要求我們學習者進行練習。並且有很好的平臺對其內容進行輔導,以便使我們這些學習者更好地理解有關的知識,學會運用有關策略進行心理調適。

書中介紹了“學習能力感”概念、“習得性無力感”等相關內容。其實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介紹的有關“習得性無力感”的研究成果,已經被納入到積極心理學的領域之中。其中的情緒管理能力部分對於我們這些中學教師非常受用。情緒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控制情緒表達方式的能力。情緒管理能力較強的人,一方面能夠在適當場合表現出適當的情緒;另一方面也善於調節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例如,在正式聚會當中,適當表達喜悅的情緒,在悲傷的葬禮上適度表達悲傷的情緒,在人際衝突中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善於調節氣氛激發他人的積極情緒或者善於安慰他人的消極情緒。情緒管理能力由以下四種能力組成:對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保持開放心情的能力;根據對信息的判斷和利用,成熟地進入或遠離某種情緒的能力;成熟地覺察自己和他人相關情緒的能力;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地方,我會結合書中的方法與實際情況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感到他們真的需要我們,我們不僅是學生前行路上的指明燈,還是他們性靈的創造者,更是他們靈魂的塑造者。我會用適當的方法與他們交流,減輕他們的壓力,同事緩解自己。希望我們在心與心的交流上,他們的學習,精神能更上一層樓。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2)

在《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句話:“許多教師剛入行的時候意氣風發,以三尺講臺爲事業,以培養人才爲己任,希望功成身退時桃李滿天下。但是,入行不久他們就發現這個職業不容易,投身教育事業的熱情很快被消磨了,職業倦怠感也就與日俱增。” 我想我就是走過這樣路的人。面對幾個簡單的算式,講解多遍算理情況下始終還是有記不住的孩子,耐心一點點的被瓦解,連帶着自己也開始急躁起來。但是,在向其他有經驗的老師請教過後使用各種方法,卻也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時間長了,家長累、孩子厭惡,我也感到沒有職業幸福感。

在讀完《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後,我感悟到:成功的關鍵不是消除各項弱點,而是充分激發個體內在的積極性的建設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獻、專注是人類共同的美德,教師更應該具有這樣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發揮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讓自己的職業人生豐富多彩,蓬勃發展。“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是教人如何積極面對人生,如何獲得幸福感與滿足感。這纔是現代社會的芸芸衆生日益荒漠化的心靈最需要的甘露。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研究的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發展,試圖以新的理念,開放的姿態,詮釋與實踐心理學。正如積極心理學運動的發起者、美國當代着名心理學家馬丁·賽裏格曼說:“當代心理學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轉折時期,心理學家扮演着極爲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使兒童健康成長,使家庭幸福美滿,使員工心情舒暢,使公衆稱心如意”。

肖川有過這樣一句話:“流光在你的背後,生命期待着我們的驀然回首。當你以研究的姿態對待工作和學習時,春天的鮮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殘陽,都將以更爲美好的風姿走進我們日臻完滿的生活。”對比自己的每一個階段內的表現,真的感覺一個教師積極投入的工作狀態對教學效果、教育生活有着多麼重要的作用。教師的工作雖然是寫寫教室裏的故事、課堂裏的發現、讀書感悟,但願在本該採摘果實的季節再開出幾多芬芳的花來,充滿遠方的詩意。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3)

這個月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翻開書,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話吸引: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着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極力量(憤怒、怨恨、自卑等)。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披長。所以,作爲教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裏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熱於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爲播種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

那讀了這本書之後,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隻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觀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很慚愧的是,爲了樹立自己的威嚴,而吝嗇於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來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爲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爲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師的人生是有榜樣效應的,某種意義來說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來說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說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文明和諧。

後來看了這本書,書中說:"對於所有的教師來說,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地鍛鍊身體(如果老師能有規律地進行鍛鍊,就會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開朗,同時抗壓能力也會提升)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爲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教育培養人是促進一個人更好地更快地適應社會的要求和社會規範,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逐步走向通情達理的過程,這樣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比價複雜的心理成熟過程。一個人較成熟,讓他人覺得是通情達理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懂事"。

教師困惑:古人說"家有五斗糧,不做孩子王",的確自古以來管教孩子是件麻煩的事,尤其是由於他們不懂事,甚至比較頑劣,教育管教就遇到了麻煩。也暗示了作爲教育者的我們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爲我們必定會遇到這些和那些的麻煩。

案例生活中:現實生活中,我就遇到了這樣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體現在:

1、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需要,雖然成績還可以,但是習慣比較差,他經常會做一些比較異常額行動來吸引注意。

2、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以自我爲中心,沒有自我控制能力。

3、沒有合作意識,在團隊中找不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和角色,行爲特殊。經常無理取鬧、不講道理。

應對策略:

1、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觀。

2、爲孩子設立一種較高的但可以達到的標準,在孩子實現這種過程中提供支持。

3、採用以一種穩定的權威性教養方式。

4、在孩子低能力領域提供技能訓練。

總結:面對"不懂事"的孩子,我們往往會有煩躁心理,這類學生就成了我們心中的那類問題學生。現在看了書中的應對策略,不管怎麼樣,心中就踏實了一些,不會那麼茫然無措。

最後,還是那句話:作爲教師的我們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完整的人!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4)

“當我們聚焦於積極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寫在《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封面上的這句話,給了我迫不及待想把它讀完的力量,期待能夠從書中獲得希望和進步。

記得一首歌中這樣寫:小時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長大後笑着笑着就會哭了。縱然“積極”代表着樂觀向上,我心嚮往之。然而成年以後獨自面對生活、工作,諸多煩惱四面八方而來,才懂得爲什麼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倘若被這八九嚇倒、壓垮,便只能在絕望中掩埋自己,只有積極地透過剩下的一二,看到希望,才能夠將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寬。而能夠如是去做,必定要擁有積極的、強大的心理。就像作者說的那樣:“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和消極力量,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彼長。”所以我們的確應該學一點兒積極心理學,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能量,同時也引導學生積極地面對學習。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的工作有些許特殊性,因爲教師的人生與學生的人生緊密相連。我們努力尋找教育教學的樂趣,不僅僅是爲了讓自己能夠快樂工作,更是要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愉悅體驗,帶動他們快樂學習。

積極心理學要求教師擁有慧眼識人的能力,相信人人都可成才,能夠敏銳地發現每個學生個性化的,才能恰當的指導和培養他們成才,而不是隻以“成績”論英雄。這樣你會發現,班裏的學生雖然成績高低不同,但十八般武藝各有精通,只要肯努力,都有可以成才的方向。這是多麼美好的一種教學理想,然而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思維定勢,同時現在的教師工作辛苦、事情繁雜,在這樣的狀態下,每天面對各種調皮搗蛋,和老師鬥智鬥勇,想方設法逃避學習的孩子,老師們很難做到耐心傾聽、平等交流。所以大多時候,習慣於用簡單的方式方法解決問題,以至於出現問題的學生往往是被“制服”而不是心服口服。最終問題看似解決,其實仍然存在。所以真正實現人人成才這樣的一個目標,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這就要求我們的心中要充滿愛,要完整地接納每一個學生,以真誠爲基礎,但不是無原則地遷就,同時要一視同仁、以禮相待,相互信任,在心與心的碰撞中解決問題。有的學生在課堂上搗亂,我們不要理所當然地認爲他就是個愛惹事生非的淘氣包,也許他是因爲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有的學生犯了錯不肯承認,不要一味地反感他不知悔改,也許是因爲每次犯錯後被懲罰地過於嚴厲,他太害怕了;有的學生總是和同學發生矛盾,不要輕率地認爲他是個不合羣的孩子,也許只是因爲他不懂得與人交往的正確方法。因此當學生出現各種問題時,不要急於指責,要多傾聽他們的心聲,從而弄明白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然後引導他們一點點去認識自己的問題,最終能夠主動轉變自己的問題。這樣會讓我們擁有良好的師生關係,讓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被愛的感覺,幫助他們從學習的消極體驗中走出來,去獲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這就好像大禹治水,只有將學生心中的問題根源“疏導”出來,他們的問題纔不會再次“氾濫”。

當我們面對陽光時,生命中便充滿光明,陽光地面對工作,陽光地對待學生,相信在積極態度的催化作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必定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5)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給了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禮,我們應該基於兒童的心理視角,以兒童的積極體驗爲途徑,以培養兒童的積極人格爲目標,爲孩子的未來指引一條走向幸福的大道,從而自己也能與孩子一起感同身受。

一、做孩子積極的榜樣

兒童善於模仿,可塑性強。榜樣對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學生改變認識,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上面的例子正是由於小學生往往將老師對事物的認識看成是唯一的真理,也習慣於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在他們心目中,老師是十分完美的。因此,通過上述例子我們應該反思,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做學生成長路上的指路人。如:有一段時間我發現班上到了下午地面上就有了紙屑,而且三番五次的教訓他們要保持整潔,看到垃圾要主動撿起來,但就是不管用,後來我就什麼也不說,看到垃圾我微笑着主動撿起來扔到垃圾桶,持續一個星期,留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慢慢地發現我班的衛生變好了,再也不要我說教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生活中有句名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勤奮,孩子就明白了努力;老師艱辛,孩子就學會珍惜;老師盡責,孩子就明白做人要擔當;老師冷靜,孩子就學會觀察;老師認真,孩子就學會方法;老師寬容,孩子就不會計較;老師開懷,孩子眼裏快樂的事就多了;老師仁愛,孩子的心一定是寬廣,善良,充滿陽光的。

二、留給孩子教育“空白”。

在現實中生活中,很多老師都是特別認真負責的,他們希望學生能取得好成績、健康成長,可是使了很大的勁兒,效果卻並不理想。爲什麼會這樣?因爲很多老師的努力是違背心理規律的。在教學中的我,我每天都在認真而仔細也有同樣的感受,我仔細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包辦一切,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像個陀螺似的轉着,敢怒不敢言。殊不知在這種情況下,扼殺了孩子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自由學習機會與能力;殊不知這種滿堂灌,給孩子們造成了心理上極大的負擔。

魚湯雖好,但不宜過多,知識雖好,卻需自我消化;殊不知教育需要講究“空白”藝術,適當的空白,才能產生美感,才能讓孩子們有自己的認識,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教’。 正如書中所說,讓孩子的心理在學習與生活中獲得免疫力吧。讓孩子遠離“時間貧困”和“空間貧困“。拉近師生間的精神距離,指引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和孩子成爲自己人。

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首先,我們要尊重學生,瞭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回想我們平時的點滴教育,當孩子犯下錯誤時,可能會不問青紅皁白地批評孩子,用老師的權威來壓孩子,殊不知人天生就有抗拒感,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遠離你的教育,讀了此書後,我們感悟到要做孩子的“自己人效應“,蹲下身子聆聽孩子的心聲,主動與學生交流,講道理,一起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案。當然,也要適當地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懲罰,跳出”自己人效應“。例如當孩子出現了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後,如果一味地沉入自己人效應,那將不利於孩子問題的改正。

總之,我們老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果斷的處理好師生之間的”故事“,在一個個”故事“中塑造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