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合集4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合集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合集4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昆蟲的主要特徵。

2、產生了解更多昆蟲的興趣,擁有探索昆蟲的慾望。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昆蟲操作卡片若干張,多媒體。

活動重難點:

通過故事情節,瞭解昆蟲的主要特徵。

熟悉昆蟲的定義,並能根據此作出判斷。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師組織幼兒進行手指遊戲。

2、師:今天大家表現的這麼好,我很開心。其實老師今天也有一件開心的事要和大家分享。你們想知道嗎?其實今天是我們班上一位小朋友的生日,猜猜他是誰?

3、師揭曉答案:出示毛毛蟲的圖片。在他生日的時候來了很多的朋友,猜猜都有哪些小朋友?

二、幫助幼兒瞭解昆蟲的特徵。

1、教師出示圖卡

師:

(1)你們發現了哪些昆蟲來參加毛毛蟲的生日會呀?

(2)蜈蚣和蜘蛛來參加生日會,毛毛蟲爲什麼要請他們回去呢?

(3)毛毛蟲是怎麼說的?他的昆蟲朋友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呢?

小結:原來它們都是昆蟲,都有六條腿,有頭、胸、腹、也有翅膀。

2、毛毛蟲的祕密。

師:毛毛蟲爲什麼只邀請昆蟲朋友參加它的生日聚會,那毛毛蟲自己是昆蟲嗎?(師播放《毛毛蟲變成蝴蝶啦》兒歌,瞭解毛毛蟲的蛻變過程。)

三、通過操作活動鞏固幼兒對昆蟲特徵的瞭解。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集體辨認。

活動延伸:

1、我們帶着剛認識的新朋友一塊給毛毛蟲唱首生日歌,祝它早日變成美麗的蝴蝶。

2、去戶外找一找,看看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昆蟲。

教學反思:

隨着天氣的升溫,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都出來活動了。學校四周,平時在小區裏,小朋友們看到了很多小動物,那麼在這裏面有哪些是昆蟲?哪些不是昆蟲呢?小朋友們都還不是很清楚。

昆蟲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幼兒在生活中有着很深的探索慾望。教師出示動物圖卡片,讓幼兒自由發表對圖中的動物的瞭解,幫助幼兒在交流的過程中正確認識昆蟲和非昆蟲。活動再次通過故事《毛毛蟲的生日會》歸納總結幼兒眼中昆蟲的特徵。

活動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兒的認識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的參與性也比較高,能積極地表達自己對於昆蟲的認識,而且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交流以幼兒爲主,順應幼兒的發現與認識。更加的讓活動變得生動。

通過本次的活動,可以幫助幼兒瞭解昆蟲的特徵,瞭解大自然的祕密。但是課後教師沒有給幼兒預留學習運用環節,在培養幼兒動手、動腦方面有待加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感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發探究科學現象的興趣,學做觀察記錄。

準備:

1.空臉盆(放入活魚)若干,周圍擺放盛水的臉盆若干。

2.海綿、布條、縐紙、白紙、水彩筆芯、粉筆、塑料製品、彩色水、大白菜。

3.觀察記錄表,課件。

過程:

一、救小魚

引導幼兒想辦法給缺水的魚送水,激發幼兒對材料吸水現象的興趣。

二、操作

1.一一介紹操作材料,提問:你們覺得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

2.幼兒分組實驗,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說說這些材料都有什麼變化,哪些材料能吸水。

3.和幼兒一起總結操作過程,使他們初步瞭解哪些材料能吸水。

4.引導幼兒思考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能吸水。

5.出示大白菜,引導幼兒探索大白菜能否吸水。

三、觀看課件

播放大樹和大白菜慢慢吸水的課件,幼兒觀察植物吸水現象,初步瞭解植物是靠根和莖來吸收水分的。

四、記錄、交流

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打“、/”或“×”)記錄操作結果,並與同伴、教師交流,進一步鞏固相關經驗。

大班活動教案:磁鐵(優質課)

設計意圖:

自選遊戲時,孩子們發現卡片後面有一塊黑黑的東西,有經驗的孩子說這是吸鐵石,我順勢告訴孩子們這叫磁鐵。當我追問“磁鐵能幹什麼”時,許多孩子告訴我“能吸鐵做的東西”。我決定讓孩子們在幼兒園尋找“鐵製品”,結果孩子們找來了積木、手工紙、卡片、鏡子、VCD片等,於是,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目標:

1.知道什麼東西能被磁鐵吸住,產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2.願意記錄實驗結果並與同伴交流。

準備:

1.幼兒自己準備能被磁鐵吸住的各種物品。

2.磁鐵、記錄板、紙、筆人手一份。

3.教師準備的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如鐵夾子、湯匙、剪刀、各種鐵盒、小鐵桶等。

過程:

1.介紹自己準備的材料。

師:昨天,我們在玩磁鐵的時候發現磁鐵能吸起很長一串回形針,磁鐵的本領可真大呀!今天,你們找來了許多認爲可以被磁鐵吸住的東西,能介紹一下嗎?

幼:我覺得磁鐵可以吸住熱水袋。

幼:我準備了喝水杯,它能被磁鐵吸住。

幼:我帶來了髮夾。

幼:我準備了VCD片。

幼:我找來了易拉罐。

幼:我想鏡子能被磁鐵吸住。(除此以外,孩子們還認爲木珠、塑料盒、玩具汽車、花布、手工紙、塑料小圓片、眼藥水瓶、乒乓球、木片、小鈴等能被磁鐵吸住。)

2.做實驗並記錄實驗結果。

師:這些東西真的都能被磁鐵吸住嗎?等一會兒你們來試一試。我這裏也準備了一些東西,你們試過自己準備的東西之後,也可以試試我準備的東西。別忘了把你做的每個實驗都記錄下來。

(幼兒操作,教師關注他們的表現表達,如請幼兒說說發現了什麼,是怎樣記錄的。孩子們的記錄方式頗具個性。有的孩子畫“O”表示物體能被磁鐵吸住,畫“x”表示不能被磁鐵吸住;有的孩子寫上數字“6”表示物體能被磁鐵吸住,有的孩子在物體上畫上小點表示物體能被磁鐵吸住。)

3.交流實驗結果。

師:你們發現什麼東西能被磁鐵吸住?(幼兒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教師把全體幼兒認可的能被磁鐵吸住的東西陳列在桌子上。)

幼:我的易拉罐能被磁鐵吸住。

幼:巧克力盒能被磁鐵吸住。

幼:磁鐵把我的小茶杯吸住了。

幼:我的髮夾也被吸住了。(教師請該幼兒演示。)

幼:小水桶也能被磁鐵吸住。

幼:剪刀能被磁鐵吸住。

幼:剪刀的手柄不能被磁鐵吸住。

4.在生活中尋找磁鐵的朋友。

師:做了那麼多實驗,我們發現易拉罐、盒子、茶杯、小水桶、髮夾都是磁鐵的朋友,都能被磁鐵吸住。你們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也是磁鐵的朋友呢?

幼:電冰箱。

幼:電風扇。

幼:電腦外殼。

幼:門鎖。

幼:家裏的窗戶。

師:那好,今天我們回到家也用磁鐵做做實驗,別忘了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明天帶來告訴大家,好嗎?

點評:雖說孩子們知道“磁鐵能吸鐵”,但事實上,中班上學期的孩子對“鐵製品”並不熟悉,從他們收集的物品中就可以看出。爲此,教師從幼兒現實的認知水平出發,讓孩子通過實驗分辨能被磁鐵吸起的物品,瞭解鐵製品的特性。還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準備的實驗材料既齊備又有針對性,沒出現“幼兒想得到,教師備不齊;教師準備好,幼兒想不到”的尷尬,有針對性地解決了幼兒認識上的“誤區”。這個活動還可以延伸,教師可組織幼兒繼續通過比較、觀察、分析等途徑,真正建構有關“鐵製品”的概念。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牙膏舞會(優質課)

設計意圖:

樂曲《七個半跳》詼諧幽默、輕鬆愉快,尤其是B段層層累加的延長音,更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

“人有千面”,音樂又何嘗不是如此?同一首樂曲,會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並會演繹成不同的故事。《七個半跳》已被賦予了許多形象,並被設計成許多精彩的教學活動,如《打蚊子》、《撕報紙》等等。而我的靈感,則得益於清晨擠牙膏的一剎那,牙膏條的造型帶給我創作的衝動。每天擠牙膏、刷牙是孩子們的“必備功課”,而我在孩子們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此進行了加工、提煉,將牙膏、牙膏條擬人化、形象化,使孩子們更加感興趣,願意參與進去舞蹈、遊戲。你再聽B段那或短促、或伸展的延長音,不正好像是一條條長短不一的牙膏條嗎?

活動目標:

1. 感受樂曲輕鬆愉快、詼諧幽默的情緒,初步理解樂曲ABAB’…反覆的結構,感知A段歡快跳躍、B段延長且層層累加的特點。

2. 引導幼兒在現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創編牙膏跳舞及擠牙膏的動作。

3. 在表演中愉快地進行表情交流。

活動準備:

教學圖譜一張,用小紙張將“牙膏條”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個;音樂磁帶。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樂曲輕鬆、詼諧的情緒,並大膽用動作愉快地表現。

難點:初步理解樂曲的結構,感知A段歡快跳躍、B段延長且層層累加。

活動過程:

1. 幼兒完整地傾聽樂曲,體驗樂曲歡快、詼諧的情緒。

2. 教師結合教具簡述故事《牙膏舞會》,幫助幼兒瞭解樂曲所表現的形象和內容。

3. 結合圖譜,欣賞音樂,初步瞭解樂曲結構。

(1)教師聽音樂指圖譜,依次出示牙膏條;提問:牙膏跳舞時,音樂是一樣的嗎?

(2)幼兒隨音樂指圖譜;提問:擠牙膏時,音樂一樣嗎?有什麼變化?

(3)請能力強的幼兒聽音樂領指圖譜。

4. 教師啓發幼兒創編牙膏跳舞及擠牙膏的動作

5. 完整地隨音樂表演。全體幼兒跳圓圈舞,B段時,教師依次請幼兒進圈當牙膏條,做出各種造型。

6. 教師簡單介紹樂曲,啓發幼兒起名字。

活動延伸:

1.可在欣賞音樂的基礎上,學習用打擊樂器爲樂曲伴奏。

2.可啓發幼兒用牙膏盒、牙膏皮製作美工作品。

《》 marrina 編輯

大班活動教案――半日活動

一、生活活動:

1.接待幼兒入園:提醒幼兒主動和老師打招呼,加強晨檢工作。

2.進餐:提醒幼兒進餐時的正確坐姿。提醒幼兒進餐時不要把飯粒掉到桌子上。

3、提醒幼兒多喝水,以免上火。

4、提醒幼兒參加各種活動後要及時洗手。

二、活動區活動:

1.合作天地:搭建“未來小學校”

2.“蠟筆屋”:利用廢舊材料製作小禮物,給幼兒園留作紀念。

3.“饞嘴屋”:開張後重新接待客人,注意禮貌用語。學習簡單的算賬的方法。

4.把你的聰明用出來:讓幼兒選擇有興趣的活動材料進行科學實驗。(斜面賽車、水的張力、小噴泉、火箭炮等。)

5.奇妙的數:進行加減法的練習。

6.開心一課:情景表演“小學校”。

7.表演區:自編舞蹈。

重點指導:

1合作天地:利用大型積木讓幼兒憑想象搭建“未來小學”提醒幼兒學校裏應有各種場所,如:教學樓、餐廳、體育館等。

2蠟筆屋:主要讓幼兒利用廢舊材料製作作品,如小紙盒人,小汽車等。讓幼兒學會多動腦筋。

三、教育活動:

(一)活動名稱 :主題活動-《我要上學去》之數學‘奇妙的數’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數的興趣,在遊戲中,讓幼兒用拼、擺、組等方法操作,複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訓練。

2、提高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三)活動材料:

1、小汽車掛牌,牌上寫有若干道計算題。

2、數字卡1-10。

3、大樹掛圖,蘋果卡片,鉛筆。

4、10以內加減法的練習題活動卡。

(四)活動過程:以遊戲的形式進行。

遊戲:一“把小汽車開回停車場”

讓幼兒自選一輛“小汽車”憑車上的加減法把它們開會停車場。[[]遊戲可以進行多次]

二“粘果子”

讓幼兒在果子上自編數學題,但必須題的結果與大樹身上的號碼一致。

三“組裝機器人”

出示“機器人”複習圖形,幼兒發現其中的奧祕後,讓幼兒也自己組裝“小機器人”。

結束:“機器人”要送幼兒禮物,要求幼兒完成後第二天一定要教回老師。

四、戶外活動:

目標:1、加強幼兒體能訓練。

2、練習幼兒身體協調性。重點指導:加強幼兒躲閃及靈活力的培養。

半日開放活動是一種向家長全面展示幼兒園生活教育的有利時機,也是實現家園合作教育的重要途徑。敬請關注微專題:

大班活動教案:有趣的洗衣機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洗衣機

目標:

1.初步學習遊戲,嘗試與同伴合作,用各種動作表現洗衣機洗衣服的程序。

2.進一步學習根據動作和語言的提示,在遊戲情節中記憶洗衣動作的順序。

3.在做轉圈動作時能與同伴協調,控制圓圈的大小。

準備:

1.幼兒事先在家中觀察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

2.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圖(圖一:放衣服;圖二:放水後衣服飄起來了;圖三:洗衣服;圖四:甩幹)

3.音樂磁帶。

過程:

一、幼兒自由探索,感受音樂

1.教師逐一出示流程圖,引導幼兒回憶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並嘗試創編相應的動作。

①用洗衣機洗衣服,我們第一件事情要幹什麼?請你用動作來回答。

②幼兒創編放衣服的動作。③出示圖一,明確第一步驟是“放衣服”。

2.幼兒隨音樂用自己創編的動作表現“洗衣服”情景。

3.個別幼兒示範按音樂節奏做動作。

4.幼兒按節奏隨音樂“洗衣服”。

二、幼兒集體探索遊戲

1.集體討論表現洗衣機的動作。

①討論。

A.我們怎麼變成一臺洗衣機呢?

B.洗衣服的時候是怎麼轉的?

C.甩乾的時候又是怎麼轉的?

②在教師動作、語言的提示下,幼兒練習表現洗衣機的動作。

③教師哼唱曲譜,幼兒練習。

④幼兒隨音樂練習。

2.集體討論表現衣服的動作。

①教師做衣服,幼兒做洗衣機,隨音樂共同遊戲。

②教師引導幼兒在遊戲中觀察衣服的動作,猜測衣服動作的不同含義。

三、幼兒分角色遊戲

1.少部分幼兒做衣服,大部分幼兒做洗衣機,隨音樂遊戲。

2.幼兒交換角色繼續遊戲。

延伸活動:

教師與幼兒討論“晾衣服”的情節,並引導幼兒創編相應的動作,隨音樂遊戲。自我反思

設計分析:

該設計思路來源於我園的一次教科研活動。原方案的內容是表現洗手帕的情景,研討意圖是老教師向新教師示範如何引導幼兒合拍地做律動。

研討時我們沒有采用老教師直接教新教師的方法,而是採用了老、中、青三代教師各自設計、相互交流的方法,結果“生成”了這一新的方案。該方案既吸收了老教師關注幼兒學習的細膩的策略思考,又吸收了新教師關注社會生活發展的有活力的創新思考。

策略分析:

1.探索環節的適度引導

①活動前讓幼兒在家中觀察,蒐集相關的生活經驗。將洗衣機洗衣服的主要流程寫給家長,讓其引導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觀察。重點注意兩個問題:

A.放水之後,衣服會怎樣;

B.甩幹之後,衣服是什麼樣子的。

②在自我探索的環節中,幼兒調動原有經驗(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並嘗試創編相應的身體動作。

③分兩個部分集體探索“洗衣機”的遊戲環節。洗衣機――教師逐一拋出問題,引發幼兒討論,並讓幼兒逐步練習:在語言、動作的提示下練習――在教師的唱譜下練習――隨樂練習。衣服――配班教師以“衣服”角色進入遊戲,幼兒進行觀察並猜測教師所做動作的含義。

④在延伸活動“晾衣服”的環節中,由於現場有觀摩教師,執教教師就將“晾衣架”的問題拋給了觀摩教師,重點讓幼兒探索如何“晾衣服”。

2.記憶策略的提煉運用

①教師利用流程圖幫助幼兒回憶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並嘗試創編相應的動作。

②教師和幼兒共同遊戲,並在交換動作時給予動作和語言提示。

③幼兒遊戲時,配班教師以“衣服”角色進入,引導幼兒觀察並和幼兒共同討論其動作的含義。

3.空間位置的自我調整

遊戲中,幼兒動作的隨意性會導致空間位置的改變,影響幼兒連續遊戲。教師採取兩種方法解決該問題:其一,當個別幼兒位置改變時,教師用遊戲化的語言或改變自己站位的方式,提醒幼兒調整位置,並引導他們思考調整的原因。其二,當大多數幼兒改變位置時,教師引導幼兒反思其原因,並用合適的遊戲情境(如甩幹)進行調整。

同行點評:

活動設計很有時代感,而且特別關注對幼兒主動學習的指導。

大班活動教案――各種各樣的筆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各種各樣的'筆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想想、看看、說說、寫寫、畫畫,辨認各種筆,瞭解它的不同特性。

2.感受筆的發明在人們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二、活動準備:

常用的鉛筆、油筆、粉筆、水筆各種色畫筆。

三、活動的主要過程:

(一)開始部分:出示一幅五顏六色,色彩鮮豔的彩筆畫,提示幼兒:這幅美麗的畫是用什麼筆畫成的?回答:彩筆,引出本課主題,《各種各樣的筆》。

(二)基本部分:觀察比較,激發幼兒對筆的興趣

第一次嘗試:請幼兒介紹自己見過的筆(引導幼兒從外觀,作用,書寫特點等方面進行介紹)。

第二次嘗試:說說鉛筆、油筆、粉筆各有什麼不同。

1)鉛筆能削,筆跡可以用橡皮擦掉,幼兒常用它畫圖畫、寫字。

2)油筆不用削,筆跡不容易擦掉。

3)粉筆,教師在黑板上寫字或教學用,易擦掉。

提問:除了這些筆,你還知道哪些筆,他們是用來做什麼的?

第三次嘗試:引導幼兒思考:假如你是小發明家,你想發明一支什麼樣的筆?(讓幼兒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或畫出來)。

第四次嘗試:教師簡單爲幼兒講神話故事《神筆馬良》讓幼兒加深對筆的印象。

第五次嘗試:學習兒歌《小鉛筆》

小小鉛筆細又長,

身穿綵衣黑心腸,

嘴巴尖尖會寫字,

只見短來不見長。

(三)結束部分:教師小結

筆是我們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學習用品,是我們的好朋友,大家在使用時注意安全,鉛筆的鉛有毒,不應用舌頭舔。另外筆尖太尖,不要傷了自己和別人。

四、活動延伸:

全體幼兒合作,用各種筆畫一副意願畫,畫好後仔細看一看每種筆畫的畫,風格有什麼不同。

園長點評

王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和在教案書寫方面都是虛心好學進展很快的,從教案的內容結構上不難看出她突出“嘗試教學法”的靈魂――先試後導,幼兒在先,教師在後。充分注意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體現了幼兒在整個教育活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實際教學活動過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園長:叢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引導幼兒認識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學會看整點、半點。

2、引導幼兒講出幼兒園一天的生活,並學習運用文字、符號、圖畫等形式製作作息時間表。

3、培養幼兒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4、初步瞭解其時間的特性。

5、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教學準備】

1、教具:大的鐘面一個(能撥動時針和分針),時鐘課件。

2、學具:小時鐘、表現幼兒一日活動的圖片每人一套,每人一套作畫工具、廢舊材料、膠水、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通過聽音樂《謝謝你小鬧鐘》引出課題。

師:歌曲裏小鬧鐘叫我們早早起牀去上學,我們一起謝謝它吧!

幼:謝謝你小鬧鐘!

師:小朋友鐘錶對我們的生活非常的重要,大家都離不開它的幫助。小朋友想一想除了剛纔歌曲裏唱的上學的時候用鐘錶,我們還在什麼時候看時間用鐘錶?(幼兒發言:看時間去上班,看時間去開會,看時間去做飯……)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按一定的時間去做,如:小朋友7:30來幼兒園,你能8:30纔到嗎? (幼兒發言:不能!)

(評析:富有感染力且貼近活動內容的音樂,把孩子立刻吸引到課堂上,教師的提問又把幼兒的思路引發到鐘錶上,很自然的就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引導幼兒認識鐘面,能區分時針、分針。

師:要遵守時間做事,我們就先來認識一下鐘錶,今天,小朋友都帶來了小鐘表。

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鐘錶上有什麼?把你的發現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引發幼兒有目的的觀察併產生了幼兒間的互動)

師:小朋友你們發現鐘錶上有什麼?

幼:(幼兒齊聲回答)有數字、針。

師:有哪些數字?

幼:(幼兒齊聲回答)1、2、3、4、5、6、7、8、9、10、11、12、

師:有幾根針?它們的長短一樣嗎?粗細一樣嗎?(幼兒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鐘面上有小朋友說的12個數字,有兩根針,它們都有自己的名字,短的叫時針,長的叫分針。請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指一指哪是時針?哪是分針?

(幼兒操作,並學說)

(評析:通過自帶的小鐘表,讓每位幼兒都能直觀形象且清晰地觀察時鐘,把時針、分針區分開來)

三、通過演示課件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並在此基礎上認識整點、半點。

1、教師通過課件演示讓幼兒發現時針和分針轉動的規律。

師:今天呀,時針和分針要進行一次跑步比賽,現在它們都站在數字12的起跑線上了。請你們猜猜誰會贏?好,比賽就要開始了,預備—開始!(教師操作課件 )

提問:誰跑的快?(分針)

議論: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它們之間有什麼祕密呢?教師反覆操作。

(分針跑一圈,時針走一格。)分針時針誰會贏,(分針)

小結:長針長,短針短;長針走得快,短針走得慢;長針走一圈,短針走一步。

(評析:大屏幕上的課件把知識準確的傳達到孩子們的眼睛裏,通過老師的反覆演示課件時針、分針賽跑,讓幼兒明確了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2、認識整點、半點。

師:那小朋友分針走一圈指到12上,時針指在几上,就是幾點整。分針指向6,時針指到兩個數字之間,就是半點。如: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3和4兩個數字之間,就是3點半。

(教師操作鐘表---請幼兒說出是幾點。引導幼兒說出分針指向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

師:今天小鐘表還給我們帶來了幾位小夥伴一天的生活圖片我們來看一看吧!

(1)來小朋友看看兩位小夥伴是幾點起牀穿衣服,洗臉刷牙的呢?(7:00)你能不能把你的小鐘表撥到7:00呢?來試一下吧!(小朋友真棒!及時鼓勵)

(2)看小朋友是幾點上學呢?小朋友撥一撥吧!

(3)小夥伴是幾點上課的(幼兒操作)

(4)小夥伴是幾點做操的(幼兒操作)

(5)小夥伴是幾點吃午飯的(幼兒操作)

(6)小夥伴是幾點課外活動的呢?(幼兒操作)

(7)小夥伴是幾點放學看電視的呢?(幼兒操作)

(8)小夥伴是幾點睡覺的呢? (幼兒操作)

師:這是小夥伴一天的生活也是他一天的作息時間!那你能說一說你在幼兒園的一天。幾點鐘做什麼事情嗎?小朋友和你的小夥伴講一講撥一撥你是幾點起牀?上學然後正確地撥鐘錶,看誰撥得又對又快,並啓發幼兒要遵守作息時間。

(評析:本環節幼兒的操作非常精彩,在和小夥伴講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時,很自然的又去自己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又能互相合作與學習。)

四、幼兒製作“我的一天”(休息日或幼兒園的一天)作息時間表

請幼兒用文字、圖畫及符號等形式進行表徵活動,用畫鐘錶表示具體時間。

師:小朋友都知道你的一天幾點鐘所做的事,我們來做一份作息時間表吧?來小朋友看老師製作的我的一天作息時間表。佈置幼兒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記錄作息時間表(幼兒製作)

五、幼兒製作欣賞與介紹。

幼兒陸續畫完,相互介紹“我的一天”作息時間表。

師:小朋友製作的作息時間表真漂亮,小朋友之間相互介紹“我的一天”作息時間表,小朋友作息時間表做好了你們可要珍惜時間,遵守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吆。小朋友我們可以把製作好的作息時間表貼在家裏或者我們教室的作品區。我們要按作息時間去做事。

(評析:本環節把此次活動推向了**,幼兒通過自己製作作息時間表並向小夥伴相互介紹,讓孩子自己用語言表述自己的作息時間的同時,幼兒也會潛移默化地遵守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加強了幼兒的時間觀念,思想教育很到位。)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課我們首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精心設計,活動準備充分,層次清楚。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認識了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學會了看整點、半點。並在此基礎上學會用不同形式製作自己的作息時間表,養成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名稱、人物及情節。

2、懂得遇到困難要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

3、學習詞"聰明"" 兇惡""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件 頭飾(小兔、蘿蔔) 動物(小兔、大灰狼)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到故事樂園去遊一遊好嗎?

故事樂園門口掛着一則謎語,小朋友們來猜一猜,猜對了,纔可以進入故事樂園,小朋友們聽好了。(耳朵長長的,尾巴短短的,紅眼睛,三瓣嘴,愛吃蘿蔔,愛吃菜,蹦蹦真可愛!)

二、揭示課題師:小朋友們真棒,現在我們可以進入故事樂園了,今天的故事就是--聰明的小兔板書課題:新授故事--聰明的小兔

1、初步感知

A、老師講故事,邊講邊貼頭飾。

B、提問:

(1)、這是誰?它的名字叫什麼?它去幹什麼?

(2)、突然,誰來了?

2、師:小朋友們聽的真認真,小朋友們最愛看動畫片了,下面我們看動畫片--聰明的小兔A、看課件B、手動點圖逐圖講解圖1、瞧,聰聰多麼快樂呀,它唱着歡樂的歌去撥蘿蔔,你們也來做一隻快樂的小兔子好嗎?(唱歌,模仿小兔子的動作,表情。)師:喲,好大的蘿蔔呀!

3、突然,誰來了?大灰狼的樣子看起來怎麼樣?

出示詞卡--兇惡師:面對這樣的大灰狼,假如你是小兔子,你怎麼做呢?

4、聰聰跑回家了,大灰狼又是怎樣做的?

5、聰聰急中生智大聲喊什麼?

6、師:小朋友們,大灰狼一聽,怎麼啦?最後,是誰勝利了?你們說聰聰聰明嗎?

出示詞卡--聰明

7、大灰狼驚惶失措跑了,小兔子的心情怎麼樣?

三、遊戲--撥蘿蔔

師:小朋友們學得多認真啊!我們做個遊戲輕鬆一下,遊戲的名稱是--撥蘿蔔。

遊戲的規則是:每一組的第一個小朋友先撥,撥不動請第二個小朋友幫忙,撥不動,請後面的小朋友都來幫忙 ,做遊戲之前,先跟老師學習撥蘿蔔的動作。

老師示範撥蘿蔔的動作。

現在我們來做遊戲!

遊戲開始小結:團結起來力量大,經過小朋友們的共同努力,終於撥出了大蘿蔔,小朋友們真了不起,下面我們再看一遍動畫片。

四、鞏固故事內容

A、看課件。

B、師:小朋友們,我們來演一演,一邊看動畫,一邊學表演。

(1)、小兔子唱歌來撥蘿蔔。

(2)、大灰狼來了。

(3)、大灰狼掀翻了凳子。

(4)、聰聰想辦法。

(5)、大灰狼跑了。

(6)、聰聰高興極了。

五、結束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了聰明的小兔這個故事。溫順,善良的小兔子能夠嚇走兇惡的大灰狼,靠的是什麼呢?對,小朋友們以後遇到危險的時候,不要驚惶失措,要動腦筋想辦法,做一個勇敢的好孩子好嗎?好,今天的活動就到這兒,小朋友們再見!

活動反思:

這次課很好的使幼兒學會並且大聲的給其他小朋友講述,在老師講述故事的時候小朋友也能認真的聽老師講故事,並且能認真的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能舉手回答老師。

但是有的小朋友會在第一遍講故事的時候,因爲之前沒有了解過獅子的一些內容所以不太明白 爲什麼會吃小兔子,是我之前的引導沒有做好,應該在上這節課之前先讓小朋友們對 一些小動物做一些瞭解,這樣就不會發生小朋友不明白的地方了,其次就是我覺得應該多準備一些頭飾,最後讓小朋友自己講述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自己發揮想象表演,的方式來講述故事可能會 ,讓小朋友記憶更加深刻。或者讓小朋友自己發揮想象,自己編一個結局。課後我也跟一些小朋友的家長做了交流,一些小朋友回家後可以很流利的向家裏人講述故事,也達到了 我預期的目標,總的來說還是很成功的。上面遇到的一些問題我也會馬上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