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9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故事中青蛙先生的願望。

2、嘗試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續編故事,並給童話故事取名字。

3、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美好感受。

【活動準備】

青蛙頭飾,紅色可移動的楓葉書籤兩片,自制的大書。

【活動過程】

一、初讀故事,啓發想象。

1、教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講述故事的前半段,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的部分內容。

提問: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青蛙)大家好,我是青蛙先生,小朋友,你們猜猜我喜歡幹什麼?

總結:(青蛙先生喜歡做那麼多的事,它最喜歡做什麼呢?)瞧,青蛙先生它在幹嗎呢?

教師和孩子一起邊觀察畫面邊講故事至“真抱歉,我睡着了,一點兒都不知道,謝謝你的好心”處停下。

2、啓發幼兒猜測和續編故事情節。

提問:風娃娃把紅楓葉吹到小溪裏去了,一條小鯽魚頂着它遊走了。青蛙先生還能得到紅楓葉書籤嗎?

3、教師講述故事至結尾,使幼兒瞭解完整的故事內容。

提問:

(1)剛纔故事裏有些誰?青蛙先生最心愛的東西是什麼?最想得到的是什麼?

(2)開始,青蛙先生得到紅楓葉書籤了嗎?爲什麼沒得到?

小結:原來青蛙先生髮現小蜥蜴在睡覺,它不願意驚擾它,沒拿走紅楓葉。

提問:後來青蛙先生得到了紅楓葉書籤了嗎?它是怎樣得到的呢?

總結:原來小蜥蜴找了一片更鮮豔、更漂亮的楓葉送給它。

二、再讀故事,整體感知。

1、啓發幼兒圍繞故事的主要線索和核心內容,嘗試給故事取名字。

提問: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那我們一起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

小結:名字取得真好聽,真優美,讓我們再一起來欣賞一遍吧!

2、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鼓勵幼兒講述故事中的語言。

提問:青蛙先生終於得到了自己喜歡的楓葉書籤,他高興嗎?他說些什麼?

小結:那我們也學着青蛙先生一起來說說“謝謝你——紅楓葉!謝謝你——好心的小蜥蜴!”

三、組織討論,感悟關愛。

提問:在這個童話故事裏,你喜歡誰?爲什麼?

總結:青蛙先生很喜歡楓葉書籤,可是爲了不影響小蜥蜴休息,他沒有拿走楓葉,小蜥蜴知道了這件事,他想辦法爲青蛙先生送上了更大更鮮豔的紅楓葉,青蛙先生很高興。他們既關心別人,又得到了別人的關心,成了一對好朋友。

提問:你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怎樣關心幫助你的呢?你又是怎樣關心你的好夥伴的呢?

總結:我們小朋友象童話裏的青蛙先生和小蜥蜴一樣都是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好夥伴。青蛙先生有了小蜥蜴送的楓葉書籤很高興,你們想不想也有一張美麗的楓葉書籤呢?那兒有許多紅楓葉呢?讓我們也把它變成一張美麗的楓葉書籤吧!

四、活動結束。

青蛙先生,小蜥蜴你們的楓葉書籤在哪兒呢?帶上心愛的書籤,我們做個愛看書的寶寶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設計意圖:

兒童是想象的天才。他們的率真、大膽、獨特,是大人難以企及的。在兒童的小腦袋瓜裏,什麼樣的事情都可能發生……但是,兒童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想象中,他們最終要回歸也必須要回歸現實生活。所以,我們大人應該做的就是:在兒童的想象與現實之間架起一座化滑梯,幫助他們從想象的雲端順利而愉快地回到現實的地面,逐步地培養起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共處的能力。這個故事用對比的手法孩子們:想象世界是奇妙迷人的,而現實世界也是溫馨甜蜜的。正是這兩者的相輔相成,才建構起他們豐富多彩的童年。

同時,這本書也將引領我們走近小學,它是我們下一個主題活動《啊哈!小學》的報幕員,孩子們將帶着很多問題去發現、去探索小學和幼兒園的異同。

二、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將想象和現實進行對比。

2、嘗試根據某一小主題進行大膽、誇張地想象。

3、愉快地閱讀圖畫書,感受蘊涵其中的誇張和幽默。

三、活動準備:圖畫書人手一本;投影儀

四、活動過程:

1、激發閱讀興趣

——出示圖書,展示封面。

——今天趙老師又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本新書,請小朋友觀察一下封面,猜一猜這本書講的是什麼。

——幼兒討論大膽猜測。

2、閱讀圖書,瞭解故事內容

(1) 教師閱讀

——這本書的名字是《啊哈!幼兒園》,到底講什麼呢?請小朋友一邊看電視一邊聽老師講。

——教師閱讀,幼兒觀察圖畫,瞭解故事內容。

——幼兒質疑,師幼共同分析。

(2) 幼兒自由閱讀

——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藏在書中,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本小圖書輕輕地翻閱。

——提醒一些閱讀規則,傾聽並引導幼兒完整講述。

(3) 師幼共同討論

——故事中的小男孩想象了哪些奇妙的東西?哪些有趣的事情?

——小男孩在現實生活中又是怎樣度過的呢?

——通過充分的討論,瞭解想象和現實之間的差異。

3、嘗試想象創編

——你也來想象一下,你會怎麼上幼兒園,怎麼起牀,怎麼吃飯?或者上課、遊戲時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還會交哪些特別的朋友呢?自己想,自己編。

——可以拿着畫紙去畫下來,或者繼續講給好朋友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在一座山腳下,有三隻羊。一隻是大羊,一隻是中羊,還有一隻是小羊。它們上山去吃青草。

山上有一個山洞,洞裏躲着一隻大灰狼。有一天,小羊上山去吃草,它“的篤、的篤”地走上山,大灰狼聽見了小羊的腳步聲,就在山洞裏問:“誰呀?”

小羊說:“我是小羊。”大灰狼問:“你來幹什麼?”小羊說:“上山來吃草。”

大灰狼惡狠狠地說:“我要吃掉你!”小羊聽了很害怕,嚇得逃到山下去了。

中羊也上去吃草,它“踢託、踢託”地走上山,大灰狼聽見了中羊的腳步聲,就問:“誰呀?”

中羊說:“我是中羊。大灰狼問:“你來幹什麼?”中羊說:“上山來吃草。

”大灰狼惡狠狠地說:“我要吃掉你!”中羊聽了很害怕,嚇得逃到山下去了。

小羊、中羊把剛纔發生的事告訴了大羊。大羊說:“別害怕。我們一起想辦法對付他。”

三隻羊想出了什麼好辦法呢?

大羊帶着中羊和小羊一起上山吃青草,大灰狼發現了,惡狠狠地說:“我要吃掉你們!”說完,從洞了躥出來,向三隻羊撲去三隻羊一起對付大灰狼,小羊用頭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頂,他們一起把大灰狼撞倒,大灰狼滾下山摔死了。

三隻羊高高興興地在山上吃青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在自然中數列中一個數與其前後兩個相鄰數之間的關係。

2、學習用語言表述"X比X多一,X比X少1"。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並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一)中1~10的數卡,教學掛圖(二)中1~10的豎長條點卡。

2、新房圖(見附圖一),實物卡,點子印章,鉛筆。

3、幼兒用書第24頁《空缺處填什麼》的材料;按標記排列數卡或點卡的操作底板(見附圖二),幼兒用書第1、3頁的點卡和數卡若干;"小動物的家"的操作底板(見附圖三),記錄單(見附圖四)。

活動過程:

1、感知小動物的新鄰居。

引導幼兒觀察新房圖。這是那些小動物的家?它們分別住在幾號房?

引導幼兒認識2的相鄰數。

教師:小狗住在幾號房?它的鄰居是誰?它們各住在幾號房?2號房的前面是幾號房?2號房後面的是幾號房?

師幼討論:爲什麼1排在2的前面?3排在2的後面?

引導幼兒學習用語言表述:2的前面是幾?2的後面是幾?2比1怎樣?2比3又怎樣?

2、體驗相鄰三數之間的關係。

教師出示1~10的點卡引導幼兒觀察,並匹配相應的數字。

引導幼兒觀察5的點卡,體驗相鄰三數之間的關係。

教師:圖上有幾個點?5有鄰居嗎?它的鄰居是誰?

教師:和5靠的最近的是幾和幾?5比4怎樣?5比6又怎樣?

教師:數也有鄰居,數的鄰居我們稱它們是相鄰數。

組織幼兒討論:一個數有幾個相鄰的數?是兩個什麼樣的數?

教師;與7相鄰的兩個數是幾和幾?

教師:你是從哪裏知道它們是與7相鄰的數?

師幼共同總結:與一個數相鄰的兩個數,後一個數比大1,前一個數比它小1.

3、瞭解2~9的相鄰數。

遊戲"舉卡片"。

教師交代遊戲規則:老師報一個數,請小朋友在自己的卡片中尋找並舉起與這個數相鄰的兩個數的數卡(多1的數與少1的數)。

4、幼兒操作活動。

完成"找朋友"。(2組)數數中間是幾?在它前後的空缺中印出比它少1和多1的實物,並說說"幾比X多1,幾比X少1"。請在空缺的地方印出相應的點數,說說它比前面的數怎樣,比後面的數又怎樣?它的朋友是幾和幾?

完成"按標記排列數卡或卡點"。(1組)根據標記把數卡或卡點在紅旗後面排好,排好後讀一讀,說說卡片是按順數還是倒數的順序排列的。

完成"小動物的家"。(1組)看看每幢房子有幾層樓,每個小動物住在第幾層的第幾間房間,在記錄單上用數字表示,最後說一說每個小動物住在樓房中的第幾層第幾間。

活動反思:

經過了小班、中班的學習,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的概念。在學習“10以內的相鄰數”時,我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遊戲貫穿到教學活動中。通過遊戲化教學,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係,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幫助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快樂的學習、體驗、理解。活動《找鄰居》的重難點是,讓幼兒能發現比一個數多“1”和少“1”的數,初步理解相鄰數的關係。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幫助小動物的房子編門牌號來引出課題,讓小朋友來爲小動物找“鄰居”,孩子們對找鄰居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爲小動物找到了兩個鄰居。由於幼兒還沒有形成相鄰數的概念,所以這這個部分以故事的引導方式來激發幼兒進行主動探索,讓幼兒在輕鬆地在故事情節中自然將問題解決,爲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在活動中,以小動物找到鄰居後,再請幼兒爲數字寶寶也來找鄰居,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遵循了幼兒數學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循序漸進的規律。其中,以學習2的相鄰數爲重點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幼兒理解鄰居之間的關係,每個數都有兩個鄰居,比它多1的數是大鄰居,比它小的數是小鄰居。從而爲探索後面數的相鄰數作好鋪墊。在整個過程中,幼兒處於主動探索狀態,以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數的“鄰居關係”。最後運用人手一套的數學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願望,更有利於幼兒掌握知識,完成目標。孩子們也能自始至終認真參與活動,在難度上,也遵循有易到難的來進行挑戰。通過這次的數學活動,雖然目標基本達成,但我感覺還應更注意數學活動的科學性、嚴謹性和規範性,在第二課時時,還應特別強調突出“相鄰居”這個概念,這個看似簡單的內容,要讓幼兒充分熟練的理解和掌握它們之間的關係對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還需要在第二課時進行復習鞏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通過親子迎六一這個活動增進家園聯繫,促進家長和教師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和聯繫。增進彼此的感情。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六一兒童節的歡樂和喜悅,讓孩子們知道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在這一天過自己的節日,讓孩子們學會感恩。

2、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3、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教學重點、難點

1、在節目的準備過程中對幼兒的訓練整齊度。

2、節目準備過程中和孩子們一起動手做感恩禮物給爸爸媽媽,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知道老師和家長爲他們付出的不易,讓他們知道感恩。

活動準備

1、按計劃定好活動時間。

2、和家長溝通活動當天要每位幼兒有一名家長陪同參加。

3、佈置好活動現場。背景音樂等。攝影機照相機準備好。

活動過程

1、播放背景音樂歡迎家長及幼兒進入會場。

2、主持人宣佈活動開始。

3、按節目單順序表演節目。

4、節目結束後在舞蹈老師的帶領下家長和幼兒一起表演親子操《結束曲》。

把孩子自己親手做的禮物送給家長。

5、最後由各班的老師將自己班的孩子帶回各班分發老師給孩子們準備的節日禮物。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感覺到應該把節日還給孩子、,在大家熱熱鬧鬧地準備歡慶活動之際,我們禁不住問自己,孩子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六一”兒童節?怎樣才能使他們真心快樂的瞭解自己的節日,怎樣能使他們真正擁有一個快樂的節日?吧“六一兒童節”這次準備活動讓孩子們去積極參加,做自己的“小主人”。自己的節日自己用高興的心情積極參與的態度來過這個節日。

在我們開始着手準備這次活動的時候孩子們有開始懵懂到後來的喜悅,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眼睛裏熱情和期盼。在我們排練節目的時候孩子們的汗水直流,可是一說是給自己的節日喝彩,給辛苦養育他們的爸爸媽媽表揚就不喊累了。

當活動開始時,孩子們的眼光是嚴肅的,是認真的,在他們成功的表演完自己的節目的時候,開心的笑容就是他們對自己汗水的最後的迴應。在結束去的時候,伴隨着音樂和爸爸媽媽一起做親子舞蹈一會和爸爸媽媽抱一抱,一會轉一圈,家長的笑容是滿意和讚許,孩子的笑容是開心和幸福。

總之,“六一”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應該是屬於孩子的。只要每位教師懷着“把節日還給孩子”的理念,善於傾聽孩子心聲,善於捕捉生活中美好的、有趣的事物,那麼讓孩子擁有難忘的“六一”將不再是一句空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一、講述與交流:

說相同意思的話

二、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詞彙積累,依據《綱要》幼兒語言發展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交流,幼兒之間的互相交流,對促進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幼兒在互相講述與交流中,教師爲其提供了一個自由...積極思維,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三、活動目的:

1、嘗試用不同的形容詞表達同一種意思。

2、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四、教玩具準備:

一朵花、一棵樹、一頭獅子、一個蘋果(桌面教具)、一段音樂

五、課題設計:

1、出示一朵花,幼兒嘗試用不同的詞描述它。

2、出示一棵樹......

3、以同樣的方法讓幼兒用不同的話去描述相同的事物等。

4、用不同的話表達對同一個活動的感受。

聽一段較歡快或恐懼的音樂,然後讓幼兒用不同的詞描述活動中的感受並進行交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並列出相應的算式,從而感知加減法算式表達的數量關係。

2、培養幼兒積極的思維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積極探索數學活動,樂於講述探索過程。

活動準備

1、教具:七座房子、三幅畫、數字1-6、符號、-、=。

2、人手三幅圖片。

活動過程

一、複習鞏固:開火車

1、教師:以前我們玩過數字4、5的開火車遊戲,今天老師帶大家要玩數字6的開火車遊戲。

2、嘿嘿!我的火車一點開,你的火車幾點開?嘿嘿!我的火車5點開。(集體、個別)

二、情境感知

1、看圖學習6的第一組加減法

教師:你們看,火車已經把我們開到新建的小區裏,一共有7個小區,有1號、2號、3號、4號、5號、6號小區,

聽說小區裏有許多美麗的花,這麼漂亮的小區你們想不想進去參觀參觀啊?

2、這7個小區裏分別有三副圖片,請我們小朋友分別用三句話來講述圖上的事情,

要是誰能正確的說出這事情的話就能順利的進入小區。你們願不願意來說一說?

3、幼兒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圖講述

(1)提問:請你來說一說,你選擇到幾號小區的?裏面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花盆裏有5朵紅花,1朵白花、花盆裏一共有6朵虎)

集體驗證,並集體把這件事講述。

(2)分別請到其他小區的小朋友來講述

(得到大家驗證後,再集體講述)。

(3)小結:呀,我們小朋友真能幹,一下子就能把7個小區裏的事情講的很清楚了,趕快表揚表揚自己。

4、幼兒第二次探索操作---邊講述邊列出算式

教師:剛纔是讓小朋友分別講了7個小區裏的事情,現在讓小朋友根據剛纔講的事情

分別用一道算式題把它記錄下來。

(1)交代幼兒操作要求

(2)提問:這件事你用一道什麼方法的算式記錄下來?爲什麼用加法算式?

(3)請一位小朋友上來邊講邊記這道加法算式。

(1+6=7)大家一起把算式讀兩遍。

(4)除了用這3數字列出一道加法題,還可以用這3個數字列出其它題目嗎?

幼兒依次類推,分別得出其他三個算式。6+1=7、7-1=6、7-6=1。

再次把算式認讀兩遍。

三、體驗理解---互換規律

1、請幼兒觀察這些算式題,他們有個小祕密?看誰先能找出祕密來。

2、小結:1+6=7、6+1=7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總數不變,

所以看到1+6=7,馬上就想到6+1=7。我們把它稱做爲朋友題。

同樣看到7-1=6,馬上就想到7-6=1。我們也把他們稱做爲朋友題。

3、練習互換,老師拿出題卡。

請我們小朋友馬上說出他的朋友題是誰?

1+6=7(6+1=7)、7-1=6(7-6=1)

四、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課題生成:

在進行有關“馬”的主題活動時,爲了進一步促進幼兒加深對馬的認識,我結合了二胡獨奏曲《賽馬》進行音樂欣賞活動,它是我國著名的民樂樂曲,不失爲幼兒音樂欣賞的好教材。

我將一首結構比較複雜的器樂曲詮釋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讓幼兒去了解它、接納它、表現它,運用多通道參與理論的方式,讓幼兒通過欣賞、律動、打擊樂演奏活動讓幼兒自發的投入到聽、說、想、做、演的活動中來,進行探索性、創造性的學習,從而生成本課題。

課題名稱:

駿馬奔馳保邊疆(大班音樂活動)

教育目標:

1、通過觀看木偶表演,欣賞樂曲《賽馬》,根據音樂形象和情緒,用筷子隨節拍較投入地進行表演。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和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嘗試用筷子不同的敲擊方式,並探討其他樂器如何進行合理的匹配。創造性的表現自身對音樂的感知。

3、培養幼兒對欣賞樂曲的興趣及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4、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四種顏色(紅、黃、白、黑)的木偶馬飾,二胡曲《賽馬》,共四組幼兒人手兩把筷子,串鈴,圓舞板,小鈴,實物二胡。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老師:在一片美麗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駿馬,一匹紅馬、一匹黃馬、一匹白馬、還有一匹黑馬(相繼出現馬飾),看----它們來啦!(兩位老師手持馬飾,隨樂進行木偶操作)幼兒邊聽樂曲,邊欣賞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樂,將音樂情境化。

<1>師幼討論:剛纔的音樂聽了有什麼感覺?你們看到它們在幹什麼?幼兒回憶剛纔的情景表演,討論音樂情節。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對,剛纔小朋友看得很仔細,聽得很認真。這首音樂聽上去很歡快、奔放,表現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羣馬飛奔,你追我該的動人場面。

教師小結:樂曲開始,四匹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紅馬首次領先→黃馬又次領先→白馬又跑到黃馬的前面→黑馬又超過了白馬→紅馬、白馬兩兩領先→黃馬、黑馬又共同領先→一起奔跑衝刺→反覆一次→到達終點,拉住繮繩“籲——”

(全曲結束)

三、幼兒根據音樂情節大膽表現音樂。

<1>教師示範隨樂用筷子敲奏。

①教師:你應該表演什麼顏色的馬?爲什麼?幼兒:我坐的是紅色的椅子,就扮演紅色的馬。

②教師:

你怎樣表演馬在奔跑?

幼兒1:我可以象騎馬的叔叔那樣揮鞭;

幼兒2:我可以喊“駕

活動反思:

在欣賞課《賽馬》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培養聆聽音樂的興趣和習慣,感受頗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學經驗,同時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處:

學生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靜心的投入地來完整欣賞一首音樂,那麼,就需要教師來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從而發展他們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但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對象始終是音樂,就需要教師把握一個度,因爲任何教學手段都是爲音樂服務的。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以音樂審美爲核心,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音樂情境。教學伊始,一段那達慕大會的視頻將學生帶進遼闊的大草原,帶進緊張激烈的比賽現場,爲學生感受音樂情緒、聯想情境做鋪墊,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打開視野。在完整初聽音樂中模仿賽馬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結合樂曲三樂段不同的音樂特點在分段細聽時,我根據A樂段的旋律緊湊密集音樂情緒緊張的特點設計了蒙古舞揚馬鞭的動作,將學生帶進緊張激烈的賽馬場。學生們有的小拳頭握得緊緊的,有的興奮地揮動着馬鞭,進入到音樂的意境中。在細聽B樂段時我以主題的三次變奏用了二胡連弓、頓弓、撥絃三種演奏方法爲切入點,讓學生視唱音樂主題,聆聽主題出現幾次,每次音樂情緒的變化。最後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學生在音樂中興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種不同的演奏方法,對音樂知識,音樂情緒理解更爲深刻。在細聽A1樂段設計了學生模仿賽馬衝刺,體驗音樂。

當學生臉上洋溢出緊張的神情時,我知道學生已與音樂融爲了一體。在模仿馬嘶鳴的動作時,學生更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現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駿馬可愛的模樣,我的心就會隨着興奮起來,這說明我的教學是成功的。他們已在律動與模仿中感受到了《賽馬》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處:

針對學生音樂視野窄,對民族音樂的體驗感受不足的弱點。如果教師能現場用二胡演奏一曲賽馬,會讓學生更爲深刻的感受到二胡這種民族樂器的極大藝術魅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通過編綵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體驗端午節特有的習俗。

3、感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

4、讓幼兒瞭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5、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活動準備:

1、flash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2、編綵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活動的相關材料。

活動過程:

(一)瞭解端午節的名稱及時間。

1、出示糉子實物,引發幼兒興趣。

師: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麼?你們吃過糉子嗎?什麼節日的時候我們會吃糉子呢?

教師小結:五月五,是端午。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二)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1、觀看端午節的故事。

師:你們知道端午節的故事嗎?

2、提問幫助理解。

師:剛纔故事裏說了什麼?

教師小結: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還要吃糉子呢。吃糉子,憶屈原。

(三)集體感知端午節吃糉子和划龍舟這兩種主要習俗。

1、從幼兒自身經驗來感知吃糉子的風俗。

從糉子的味道、形狀、糉葉等方面讓幼兒體驗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

教師小結:看來糉子的味道不同,形狀和顏色也有很多種呢。

2、玩賽龍舟遊戲,體驗端午賽龍舟的快樂。

師:端午節除了吃糉子人們還要進行一項很熱鬧的活動。

幼兒玩賽龍舟遊戲,並分享遊戲的感受。

教師小結:看來呀賽龍舟不僅能鍛鍊身體,還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呢!

(四)自主探索,通過編綵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瞭解端午節的其他一些習俗。

1、提供實物、錄像等,幼兒分組探索端午節的常見習俗。

2、幼兒交流探索結果。

教師小結:這些活動不僅是爲了紀念屈原,還有着人們希望一家團聚,生活美滿的心願呢!

(五)結束活動,兒歌總結。

1、教師念兒歌總結。

2、去教室裏繼續尋找端午節的其他活動。

活動延伸:

美工區:用彩色紙折糉子,嘗試編蛋網兜。

生活區:繼續學習包糉子,編綵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

語言區:講講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與傳統故事。

教學反思:

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又因爲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包糉子、看圖片、採艾草、做龍舟、賽龍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