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全在變(通用10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全在變(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全在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全在變(通用10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全在變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對周圍生活中大量變化着的事物的觀察,讓幼兒懂得事物是在發展變化的。

2.發展擴散性思維,培養幼兒知識遷移能力及探究事物變化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兩盆皺紙做的白花、酚酞、醋精、噴霧器。

2.課件。

3.圖畫紙、彩色筆幼兒每人一份;大蘿蔔(自制)一個,小狗、小貓等頭飾。

活動步驟:

1.教師爲幼兒表演小魔術(化學小實驗)“變色”,激起幼兒對事物變化的觀察興趣和求知慾望。

出示一盆用白色皺紙做的花,問這是什麼顏色的花?

(教師向塗了酚酞的白花上噴碳酸鈉溶液,讓白花呈粉紅色)

問幼兒白色花變成了什麼顏色的花,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教師再往粉紅色花上噴醋精,使紅花又變成白色花,然後讓幼兒睜開眼睛看看花又怎麼樣了。花的顏色怎麼會變啊?

2.看四季景色的錄像片,讓幼兒觀察、描述四季的變化。

請小朋友看課件,邊看邊想問題:裏面有些什麼在變化?原來是什麼樣的,又變化成什麼樣了?冰雪怎麼樣了?溫暖的春天,小草、樹木、花朵變得怎麼樣了?夏季是從哪個季節變化來的?它與春季比,什麼地方不一樣?大雁爲什麼要南飛?……

看完課件後請幼兒回憶並回答老師的問題。

3.組織幼兒討論周圍生活中事物的變化。

教師可啓發幼兒說說,剛纔我們說的是季節的變化。想一想,在平時生活中,你還看見了什麼在變化?你在哪兒發現過變化着的東西?

(讓幼兒三五成羣討論,教師可巡迴傾聽並參與討論)

小結:變化就是和原來的不一樣了,和原來的樣子不同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着的。

提問:小朋友有變化嗎?去年的你和今年的你有什麼地方不一樣了?變得怎麼樣?

4.畫變化圖,培養幼兒動手動腦能力。

發給幼兒每人一張長的梯形紙,對摺兩次,使紙面由小到大,可畫四幅畫。讓幼兒把看到的、想到的、或經歷過的變化的事物用圖畫表現出來,畫面上要能看得出是怎樣在變化的。

幼兒作畫,教師具體輔導,把幼兒畫好的變化圖依次掛在黑板上,讚揚幼兒的創造。

5.表演遊戲《老公公種蘿蔔》,在遊戲中進一步體會事物的變化。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全在變 篇2

一、教材簡解:

在設計活動時,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選取幼兒比較熟悉的木耳、苦丁茶、胖大海等可泡發食品,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和發現獲得相關的經驗。同時考慮到趣味性對幼兒來說尤其重要,就以遊戲的形式來貫穿始終,持續引發幼兒內在的探究動機和興趣。

二、目標預設: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引導性的作用。《綱要》在科學領域中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制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1.認知: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

2.能力:嘗試用熱水和泡發食品進行泡發實驗。

3.情感:喜歡和同伴一起進行泡發實驗。

三、活動重點、難點:

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科學啓蒙的關鍵,它將使幼兒永遠保持探究學習的熱情,所以我把重點定爲: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難點定爲:嘗試用熱水和泡發食品進行泡發實驗。

四、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依據《綱要》我做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對泡發食品有一定的經驗。

2.物質準備:熱水若干,盤子六個,木耳若干,菊花若干,胖大海若干,苦丁茶若干,幼兒杯子人手一隻,視頻轉換儀。

五、設計理念:

皮亞傑認知理論裏提到:“幼兒必須通過自身活動發現,認識客觀世界,不斷建構,完善自己的認知模式。”在整個活動中,我將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通過看、想、說、做中進行學習,看主要是觀察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想是猜想哪些物品可以進行泡發,說是將自己的猜想說出來,做是用熱水和泡發食品進行泡發實驗。

六、設計思路:

該科學活動開始以送禮物的方式,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觀察黑木耳的積極性。第二環節我通過兩次的探究活動,加深他們對泡發食物變大的感知理解。活動最後一個環節,通過小結兩次的變大現象,讓幼兒知道深刻了解泡發。

七、教學過程:

﹙一﹚出示黑木耳,引起幼兒興趣。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份禮物,看,是什麼?(黑木耳)

2.師:這是黑木耳,我們來看看,這個黑木耳長什麼樣子呢?你可以用手摸一摸,也可以聞一聞。

3.小結:黑木耳看起來小小的、黑黑的,摸起來硬硬的,聞起來還有股香味呢。﹙二﹚實驗操作,觀察可泡發食品的變化。

1.第一次操作。

(1)猜想。

師:現在老師用黑木耳進行魔術表演,你們想不想學?我把小木耳輕輕的放進盆子裏,再請熱水朋友來幫幫忙,小心熱水燙,讓黑木耳泡一會兒。你們猜猜黑木耳的樣子會不會變呢?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測。

(2)驗證。

①師:小朋友們說出了這麼多答案,你們到底猜的對不對呢?現在我們來當魔術師,把木耳變一變。請小朋友把盤子裏的木耳那幾塊放到水中,仔細觀察:黑木耳在水中發生了什麼變化?看哪個小魔術師觀察的最仔細。

②引導幼兒動手泡發木耳,觀察變化。

④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比較乾溼黑木耳。

(3)小結:原來小小的、硬硬的黑木耳在水中慢慢變大變軟。

2.第二次操作。

(1)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各種食物,咱們去看看這些食物能不能變魔術。

(2)引導幼兒觀察認識食物,並操作將苦丁茶茶葉放到水裏,觀看茶葉的變化,說說自己的發現。再依次將菊花、胖大海等泡發食物放入水中觀察其變化。

小結:苦丁茶茶葉、菊花、胖大海等泡發食物在水中浸泡後也會變大變軟。

3.總結:像木耳和菊花等這些食物在水中慢慢變大變軟,這種現象叫泡發。

﹙三﹚結束活動。

1.師: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變了好多魔術,我們把黑木耳和菊花等食物放在水裏,他們就慢慢地變大了,小朋友的魔術棒極了!

2.師:生活中還有哪些好吃的東西放在水裏也會慢慢變大呢?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全在變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願意動手嘗試泡發食品。

2、在活動探索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喜歡探究科學的精神。

【活動準備】

透明玻璃杯兩個,小杯子幼兒人手一個;遮的布,盛有溫水的大盆四個,小碟四個,盤子四個;木耳、菊花茶若干;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師:現在我是能幹的汽車人,師:今天我要來變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2、出示兩塊大小基本一樣的木耳,教師動手實驗。

師:知道我手裏拿的什麼?幼:木耳。

師:木耳長什麼樣?幼:黑色的,卷卷的。

師:這兩塊木耳一樣大嗎?幼:一樣。

師:現在我分別把它放在這兩個杯子裏,看看我是怎麼做的?(教師在一個杯子裏倒水)。我來變啦!(放音樂“我會變”做動作),師:你們猜猜木耳會變成什麼樣?(用布遮住讓幼兒猜),

3、幼兒進行猜想,並說說爲什麼?

①木耳變大了;

②木耳變小了;

③木耳大小沒變化;

(大部分幼兒說木耳會變大,理由五花八門:因爲它喝水就會長大了;向我們一樣吃吃就長大了;水把空空的裏面填滿了……儘管孩子們的想法很誇張幼稚,但我沒有打斷和干預,而是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表述,因爲那是孩子們智慧想象的火花。)閉上小眼睛,一二三,變!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開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圍繞“變”的小環節,旨在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4、幼兒驗證猜想結果,並觀察比較乾溼木耳的區別。

5、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泡茶葉。

師:寶寶們,老師有件事情想請你們幫忙,後面的老師坐了那麼久了,有點口渴,我們去泡杯菊花茶,請老師們喝茶好不好?(以尋求幫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產生積極的行爲動機。)

6、幼兒觀察沒有泡過的菊花長什麼樣師:看看沒有泡過的菊花長什麼樣?跟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7、幼兒動手泡茶,泡好後繼續觀察菊花,有沒有變化?

師:請你放一點菊花在杯子裏,倒點水,我們一起做“汽車人”來讓它變的快一點好不好?放音樂一起做動作。現在我們去看看菊花變成什麼樣子了?(變大了)

8、請老師們品嚐茶水。進一步感知驗證。

師:請你把你泡的菊花茶給老師們品嚐吧,品嚐的時候要說:“老師,我請你喝菊花茶”

(泡茶一方面是對孩子探索的獎勵,另一方面是加深他們對泡發食物變大的感知理解。)(科學與音樂活動融合,引導孩子發揮想象,用肢體語言表現食品變大,動靜結合,並能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活動延伸:啓發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聯想:你還知道那些食物泡發後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看幻燈片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動靜交替,層層遞進。從整個活動的效果來看,幼兒興致比較高,較好的實現了這次活動的教學目標。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激發了幼兒的聯想,幼兒雖然年齡小,但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此活動引導幼兒聯繫已有的經驗探索求知,想象、表現各種有趣的身體動作,鼓勵幼兒將自己動作一繪畫形式表現出來。不僅鍛鍊了幼兒的繪畫技能,更培養了幼兒愛觀察、有思想、敢創造、會表現的能力。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全在變 篇4

活動目標:

1、利用不同的材料製造人工雨。

2、創造下雨情景,感受想像創造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提供一些供幼兒製造降雨的材料如:瓶蓋有孔的可樂瓶、灑水瓶、樹葉、奶粉勺、海綿、塑料袋、針筒等放在材料筐內。

2、“種子生長過程”的活動教具一套。

3、音樂《小手歌》、《小雨沙沙》、《大雨和小雨》。

4、室外有花園的場地,準備桌子、幾盆清水,每人一塊毛巾。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音樂《小手歌》導入

2、出示活動教具

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在幼兒園的花園裏藏着很多小的種子,瞧這裏就有一顆小樹的種子,種子們好像嘗一嘗春雨的味道,你們有沒有辦法把雨變出來呢?

3、幼兒討論――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想象。

二、幼兒操作

1、初次探索

爲幼兒提供灑水壺、瓶蓋有孔的可樂瓶,讓幼兒用這兩種材料進行人工降雨。第一次操作,老師觀察,不加使用上的指導,讓幼兒獨立自主完成裝水、擰瓶蓋、灑水的過程。提醒幼兒注意別把水灑在自己身上和小朋友的身上。

2、教師小結:

誰能告訴我,這兩個寶貝爲什麼能把水變成雨?――瓶蓋和上壺口有洞

出示活動教具,我們來看種子有什麼變化?――發芽。

3、第二次探索

這一回在老師準備了很多不同的寶貝,你們還能把水變成雨嗎嗎?(材料針筒管、樹葉、海綿、塑料袋、奶粉勺)請你們自己選擇幾種不同的寶貝用不同的方法來變雨。教師巡迴觀察,對能力較弱的幼兒給予恰當的指導,仍然提醒幼兒別把水弄到自己和他人的身上。

4、出示活動教具

教師小結:快來看,小芽發生了什麼變化?――變成了小樹。多虧小朋友把水變成了雨小芽才能長大,誰願意介紹一下你是用什麼寶貝把水變成雨的?

(1) 針筒小雨,用針筒抽水,然後把針管往前推就下雨啦;

(2) 樹葉雨,用樹葉舀水,向上一灑就有雨啦;

(3) 海綿雨,把海綿放在水裏,然後拿出來一擠,就下雨啦;

(4) 塑料袋雨,用塑料袋裝水,然後拉出來就下雨啦。

(5) 勺子雨,用勺子舀水,嚮往下一灑就有雨啦。(下面有小孔,我們拿着也會下雨);

5、第三次探索

討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那些工具也能把水變成雨?你們覺得小手可以嗎?

請幼兒用自己的小手變出大雨和小雨。

6、出示活動教具

教師小結:小樹又長大啦!變成了大樹。誰來告訴我,你是怎樣用小手變雨的。

(用小手舀一把水灑灑是小雨,捧一捧水淋下來就大雨了。)

三、放鬆活動

音樂《大雨和小雨》,幼兒嘗試用肢體動作自由展現下雨的樣子。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全在變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高低不同,在比較中獲得大和小的概念。

2、想象用身體動作來表現事物的大和小。

活動準備:

1、卡片大烏龜和小烏龜、氣球。

活動過程:

(一)模仿烏龜引出大和小

1、出示大烏龜和小烏龜,引起討論:

——“這兩隻烏龜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2、幼兒隨音樂學做小烏龜爬(四肢的動作幅度小,身體縮起來):“小烏龜小小的,它是怎麼樣爬的?”

3、幼兒隨音樂學做大烏龜爬(四肢的動作幅度大,身體挺直):“大烏龜的腳和背都是大大的,它爬起來又會是怎麼樣的?”

(二)感受音樂表現大和小:

1、出示氣球引發思考:

——“如果我們不停的往氣球裏打水,它會怎麼樣”?、“如果我們把氣球裏的氣放掉,它又會怎麼樣”?

2、教師吹氣球,幼兒觀察並說出“變的變大、變小變小”。、

3、幼兒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出氣球變大變小:

——如果你是一隻氣球,你會怎麼變?(請個別幼兒做氣球,教師和幼兒共同爲他“打氣和放氣”)

4、傾聽旋律,區分音樂不同的高低:

——“現在我們用音樂爲氣球充氣,聽一聽哪段音樂是爲氣球充氣變大,哪段音樂是爲氣球漏氣越縮越小?”

5、師生共同聽音確認:“上爬音表示變大,下爬音表示縮小。”

6、幼兒隨音樂用肢體動作表現氣球的變大和縮小。鼓勵幼兒兩兩結伴,合作表現氣球鞭打和縮小。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全在變 篇6

設計意圖:

孩子在幼兒園每天喝的香香甜甜的豆漿是哪裏來的呢?帶着這樣的疑問,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有關“黃豆”的主題活動。如社會實踐活動《收黃豆嘍》,錫劇欣賞《雙推磨》,創新活動《會跳舞的黃豆寶寶》等。科學活動《會變的黃豆》爲其中之一,旨在通過幼兒親身的操作和嘗試,初步瞭解豆漿的製作過程,引導幼兒關心生活中的小事,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的親身操作,初步瞭解傳統制作豆漿的過程,激發幼兒愛吃豆漿的興趣。

2、樂意參加製作活動,體驗勞動的快樂。

3、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帶幼兒參觀豆漿店。

2、石磨、紗布袋、操作衣、盛漿容器、小調羹、杯子、水盆,幹黃豆、浸泡過的黃豆若干。

3、電飯鍋、豆漿調料(牛奶、蔥花、紫菜、蜂蜜、榨菜末等到)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幹黃豆和溼黃豆)

1、這是幹黃豆和昨天浸在水裏的黃豆,比一比,有什麼不一樣?

(引導幼兒親手去摸一摸,看一看,自由講一講)

2、這兩種黃豆可以做出哪些好吃的東西?

3、小朋友說溼黃豆可以磨成豆漿,我們上一次也到豆漿店去看了黃豆是怎樣變成豆漿的,今天我們也來試一試,把黃豆磨成豆漿好嗎?

二、操作 (帶幼兒來到操作檯)

1、看一看操作檯上有什麼?我們可以怎樣來使用這些工具?

(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知識進行討論)

2、初步講解操作方法。

(1)傳統的豆漿都是用這種石磨磨出來的。小朋友可以在上面的操作孔中放入浸泡過的黃豆和適量的水,轉動石磨,看看會有什麼發現。

(2)剛磨出的豆漿還有豆渣在裏面,小朋友可以根據現有的材料想辦法過濾,把豆渣分開來。

3、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參與活動,給有困難的孩子提供幫助。

注意點:

(1)幼兒不能磨出豆漿的原因有:

①石磨是否倒轉。

②黃豆太多水太少。

(2)石磨嘴要對準盛豆漿的容器。

(3)提醒幼兒可以用沙布袋來瀝豆渣。

三、分享

1、用電飯鍋煮豆漿,同時幼兒討論:

(1)豆漿有什麼營養?我們吃了會怎樣?

(2)豆漿有哪此吃法?

2、品嚐豆漿,自由地選擇喜歡的調料加入豆漿,體驗勞動的快樂。

活動反思:

源於生活的科學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本活動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激發幼兒對事物與現象的探索欲。讓幼兒通過自身主動地觀察、操作,去發現、感知和探索,從而在實踐的過程中轉化爲自身的知識經驗。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操作,初步瞭解傳統制作豆漿的過程,體驗勞動的快樂。

本活動設計新穎,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教態自然,能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爲孩子提供多層次的操作材料,活動中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表現了濃厚的興趣,整個過程幼兒自始自終都能輕鬆愉快的參與探索,活動效果較好。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全在變 篇7

設計意圖:

本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爲了讓幼兒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和體驗探索的樂趣。因此,設計不僅要爲幼兒創設自由探索的機會,還應該組織幼兒討論探索活動中遇到的各種現象,讓幼兒對活動中出現的科學現象感興趣。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驗知道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

2、知道兩種顏色混合比例的不同變出的顏色也會不同。

3、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創造的喜悅。

活動重點:

知道兩種顏色混合比例的不同變出的顏色也會不同。

活動難點:

引起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空水瓶若干,裝上清水;塗有紅色、黃色、藍色編上1、2、3編號的水瓶蓋;兩種顏色不同比例混合後出現的各種顏色的色卡每組一張(紅色和黃色、紅色和藍色、藍色和黃色);幼兒每人一張記錄卡。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要給你們變一個魔術,想不想看。

教師出示2號塗有黃色顏料的瓶蓋,讓幼兒看到黃顏料,蓋在空瓶上,搖晃瓶子,請幼兒觀察水的'變化。(水變成了黃色)再出示3號塗有藍色顏料的瓶蓋,蓋在裝有清水的瓶子上,搖晃瓶子,請幼兒觀察水的變化。(水變成了藍色)

(設計理由:用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給幼兒提供觀察的機會。)

二、顏色變變變

下面老師有一個問題了,黃色顏料將水變成了黃色,藍色顏料將水變成了藍色,那如果我把黃色和藍色放在一起,水會變成什麼顏色呢?(請幼兒自由討論並回答)

我們一起來變一變。

請幼兒先拿起2號瓶蓋,蓋緊瓶蓋,搖晃瓶子,水變成黃色之後,拿掉2號瓶蓋,換3號瓶蓋,再搖晃瓶子,請幼兒觀察水變成了什麼顏色。再請兩名幼兒把瓶子拿到前面,其他幼兒觀察一下,兩個人變出來的顏色是不是一樣的。(找兩瓶色差較大的)爲什麼會不一樣?(用力的大小,顏色的混合比例,瓶中水的多少)

請幼兒從色卡中找出與自己變出的顏色相近的色卡,然後貼到自己的記錄卡上。

教師小結: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而且兩種顏色混合比例的不同變出的顏色也會不同。

(設計理由:讓幼兒在思考操作探索發現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知道兩種顏色混合比例的不同變出的顏色也會不同。)

三、小小魔術師

剛纔我們用了2號瓶蓋和3號瓶蓋,那還有1號瓶蓋上的紅顏色沒有用起來,下面老師請小小魔術師們自由選擇2號或3號瓶蓋,將它和1號紅顏色一起搖一搖,看看會變出什麼顏色?並從色卡中找出與自己變出的顏色相近的色卡,然後貼到自己的記錄卡上。請幼兒講一講自己選擇了哪兩種顏色,最後變出了什麼顏色?

(設計理由:給幼兒充分的自主空間,充分感受顏色的豐富性和多變性。)

活動延伸:給幼兒提供顏料,鼓勵幼兒自己調色,比比誰的顏色變的多,提供大幅白紙,讓幼兒用自己配出的顏色進行繪畫,並展示作品。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全在變 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可變性,體驗“變大”或“變小”帶來的快樂。

2.體驗想象的樂趣,大膽表達自己“變小”或“變大”的願望。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沒吹氣的氣球(與幼兒人數相等)、木耳、雨傘、胖大海、扇子、課件等。

【活動過程】

導入: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什麼好玩的玩具了?(出示沒吹的氣球)

第一部分:讓孩子體驗氣球變化帶來的快樂。

1.你們想玩嗎?你能讓氣球變大嗎?(每人一個氣球試一試)

2.小朋友使勁往氣球裏吹氣,氣球會變大。有的小朋友力氣太小,沒能讓氣球變大,怎麼辦呢?除了用嘴吹以外,誰還能想別的辦法讓氣球變大?(往氣球裏面充水、用打氣筒往裏面打氣等)

3.小朋友能讓氣球變大,你能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嗎?用什麼方法讓大大的氣球變小?

幼:把手鬆開氣球就變小了。

第二部分:什麼東西會變大或變小?

4.除了氣球能夠變大變小,你還知道哪些東西能夠變大變小?下面我們一起來變個魔術吧!

出示:木耳、茶葉、胖大海(加入水)——變大;

雨傘、被子、紙(摺疊)——變小。

教師小結:原來在我們周圍有這麼多的東西會變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都是會變化的。

第三部分:利用故事激發幼兒的想象,大膽表達自己“變大”或“變小”的願望。

5.你們想變嗎?當你變成很小很小的小人的時候,你會做些什麼事情呢?幼兒發揮想象,自由發表意見。

6.有一個小朋友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個很小的小人,咱們看一看他的想法和你們一樣嗎?(播放課件)

【延伸活動】

剛纔咱們想象變成小人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如果我們變成大巨人你們會做些什麼事情呢?咱們回到活動室把自己的想法講給你們的好朋友,好嗎?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全在變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手機資料和動手探究,萌發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2.嘗試將污水變乾淨,提高探索能力 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瞭解污水處理廠是如何將污水變乾淨的。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有關水淨化的資料。

2.師幼共同收集石子 粗沙 細沙 棉花 廢布 乾淨的玻璃杯 過濾杯(礦泉水瓶剪

掉底部並在瓶蓋上鑽個洞)等材料;污水處理的錄像;水被污染的錄像(公園的湖水或社區的池塘被污染)。

活動過程

1.相互交流收集來的資料。

——說一說自己瞭解到的污水淨化的方法。

2.瞭解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的過程。

——幼兒帶着問題看錄像;污水處理廠是用什麼東西處理污水的?污水處理經過

了哪些程序?

——提問:污水處理廠是用什麼東西處理污水的?污水處理經過了哪些程序?污

水處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好處?

3.償試操作,讓污水變乾淨。

——幼兒觀察石子 粗沙 細沙 棉花 廢布 乾淨的玻璃杯 過濾杯等各種材料,

猜測哪些材料使用於淨化污水。

——幼兒5人一組,分別用各種材料做實驗,教師分組指導。

——引導幼兒交流實驗結果。提問:你是怎樣讓髒水變乾淨的?你發現可什麼? 哪種方法比較好?

——幼兒運用多種材料組合,再次操作,讓污水變乾淨。

——比較前後兩次淨化的水,說說有什麼發現,教師小結幼兒的操作情況

4.討論:怎樣保護水資源。

——幼兒帶着問題"水爲什麼被污染"看水被污染的錄像。

——討論:生活中我們怎樣保護水不受污染?怎樣節約用水?

活動建議與提示

1.組織幼兒參觀污水處理場,指導幼兒嘗試用更多的方法淨化污水(用明礬等)。

2.幼兒學習的難點是比較前後兩次過濾的水那個更乾淨,從而知道哪種材料讓污

水變乾淨更有效,教師知道的重點是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比較。針對活動準備的

材料,教師要先進行實驗。

教學反思

這節課讓幼兒很感興趣,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孩子們的探究力,同時也知道了怎樣保護水資源,怎樣節約用水。主要不足:實驗過程中應該再利用其他材料做過濾,讓幼兒知道其實過濾的方法不止一種。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全在變 篇10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故事及觀看月相變化圖,初步瞭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2、嘗試運用語言、動作及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月亮變化的理解

3、對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感興趣,能關注月亮的變化

二、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學習DVD

2、動態教具

3、課件

4、幼兒用書、鉛筆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教師根據幼兒已學的美術活動中《月亮姐姐》,進行經驗的遷移師:上星期的美術課中,我們學習畫了一個美麗的小姐姐,我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能想起來,她是誰?老師給你們一個提示:她長了一對美麗的翅膀。

師:對,是月亮姐姐,那哪位小朋友還記得月亮姐姐的臉是什麼形狀的?有的小朋友畫了圓圓的月亮姐姐,有的小朋友畫了細細彎彎的月亮姐姐,咦?這是爲什麼呢?爲什麼月亮姐姐的臉可以變化?

2、傾聽故事《月亮姐姐做衣裳》,激發幼兒瞭解月亮變化的願望

(1)師:爲什麼月亮姑娘做的衣裳總是不合身呢?(激發幼兒發現月亮在不停的變化)

(2)教師引導幼兒遷移已有生活經驗,交流自己看到的月亮形狀。

師:你見過的什麼樣的月亮?像什麼?(鼓勵幼兒用語言和行動進行表達,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幼兒所講月相)

(3)播放《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動畫,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月亮的變化規律。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一下,老師爲你們準備的《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動畫,請你看一看,月亮姑娘的變化和你看見過的和想象中的有什麼不一樣?

3:簡要解釋月亮姑娘變化的原因,使幼兒產生科學探索的興趣

(1)師:小朋友們現在都知道,月亮姐姐每天都在變化,那小朋友們知道"月亮姐姐"爲什麼變化?。請你們大膽地猜一猜,然後告訴老師。

(2)播放圖片,使幼兒初步感知月亮姑娘的變化是因爲地球影子的投射師:小朋友來看一看老師爲你們準備的圖片,請你看一看,月亮姐姐在哪兒?地球在哪?那太陽光照射進來的時候,月亮姐姐被誰擋住了啊?原來是月亮姐姐和我們居住的地球想曬太陽,可是月亮姐姐的太陽光被地球擋住了,這個怎麼辦?

師:月亮姐姐很聰明,她想到一個好辦法,請你們猜猜這是什麼辦法?(用故事性的語言,引導幼兒瞭解月亮在圍繞地球旋轉)噢,原來月亮姐姐想到了,只要圍繞地球旋轉,當它轉到地球和月亮中間的時候,是不是就能完全曬到太陽啦?

4: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幼兒理解圖片所表達的意思,瞭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1)師:月亮姐姐聰明不聰明啊?那老師現在就來考一考我們班的小朋友,看看小朋友比不比月亮姐姐聰明。

(2)觀看教學掛圖,幼兒理解圖片所表達的意思。

師:圖上畫的是什麼?每幅圖上的數字表示什麼?(初一、十五、二四等),那在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麼?

(3)教師出示動態教具,請幼兒總結月亮變化規律引導幼兒說出隨着時間的變化,月亮每個月開始的時候變成細細的月牙,到了每月十五就變成了大圓盤,到了月底的時候又慢慢變回了月牙的形狀。

5:幼兒根據月亮變化規律進行填圖遊戲師:你們看,圖中的初九和二十四號得月亮被劉老師不小心擦掉了,現在忘掉了她們的樣子,請你們當我的好幫手,幫我把她們的樣子畫出來好不好?

(請幼兒在幼兒用書中添畫出來)

四、活動反思:

今天,教學活動爲大班科學活動《會變的月亮》,主要是讓幼兒認識月亮形狀變化的規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會發生變化。